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导语: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危机困扰的阶段。
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常见类型以及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和应对心理危机。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遭受各种压力和困扰,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状态。
这种危机可能源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因素,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厌学、自卑、逃避现实、自伤甚至自杀等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常见的学生心理危机类型1. 学业压力危机: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可能来自于学习成绩的要求、升学压力、考试焦虑等,长期累积可能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自信心丧失等问题。
2. 人际关系危机: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欺凌、排斥、孤立等,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家庭环境危机:家庭中的不和谐气氛、家庭成员的离世、离异等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学生出现自闭、抑郁等问题。
4. 身体健康危机:学生在成长阶段可能面临身体上的疾病或不适,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
三、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1. 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但如果出现频繁的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情况,就需要引起关注。
2. 注意学生的行为改变: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常常会出现行为上的变化,如逃学、迟到、旷课、自闭等,这些行为改变可能是心理危机的信号。
3. 关注学生的言语和表达:学生在言语和表达上可能透露出心理压力和困扰,如抱怨学习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等,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
四、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1. 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支持和理解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提供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心理危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或心理方面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危机,如学习焦虑、情绪失控、自卑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和应对,就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异常变化。
教师和家长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疏远同学、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2. 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常常伴随着情绪的波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心理危机往往需要倾听和关心。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1. 提供支持和关爱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需要得到支持和关爱。
教师和家长可以积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积极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学生心理危机往往源于对问题的不正确处理。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请心理专家进行评估和干预,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危机应对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
贰
危机识别的途径
三级体系的建立
危机内容的识别
高危个体的识别 危机征兆的识别
【思 考】
哪些事件容易引发青少年心理危机?如何发现危机?
(一)心理危机识别的三级体系建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
一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日常观察,以及家长的反应,及时发 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3、对于第三类学生(即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自杀未遂 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学校应重点警戒,学校的干预措施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危机发生时的应对
第一步:学校三级预警机制的启动与工作
一级预警:班级(信任的同学、任课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 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二级预警:年级(年级主任、政教处等科室领导)对所管范围内的学生 的整体状况进行把握,容易调动各种力量给学生监护。 三级预警:学生健康成长中心(专业心理老师)给予科学与专业的心理 干预,向学校领导反馈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并决定是否向有关医疗机构 转介。
危机先兆(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个体,为心理危机重点干预对象 )
言语上的征兆
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 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我想死。”“我不想活 了。”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 我。”“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 的生活毫无意义。” 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
①关注异常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及时反馈。 ②共情学生的“后悔”和“无力感”。
第三,关注目睹危机事件的学生
①鼓励表达、稳定情绪,缓解学生的“担忧”和“恐惧”。 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接纳生命及环境的无常。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识别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常见类型、识别方法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发的短暂或长期的心理困扰,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心理危机事件多种多样,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矛盾、情绪失控等。
二、常见的学生心理危机类型1. 学习压力危机:学生在应对各科目的学习压力时,可能出现焦虑、担忧、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2. 人际关系危机: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人的交往中,可能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如欺凌、排斥、孤立等,导致心理受伤和社交障碍。
3. 家庭矛盾危机: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问题,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4. 情绪失控危机: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较弱时,可能因为挫折、失恋等原因,出现情绪失控、自暴自弃等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引导。
三、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1.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如学习成绩下降、社交活动减少、情绪波动等,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
2. 听取学生心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
3. 进行心理测评:通过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
四、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措施1. 提供心理支持: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2.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引导学生向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进行个体或家庭心理疏导。
3. 建立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心理健康危机的辨识与处理方法
保密性原则
尊重隐私
在处理心理健康危机时,应充分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避免信息泄露。
保密措施
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如加密存储 患者信息、限制无关人员接触等, 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知情同意
在涉及患者个人信息的处理和使用 时,应事先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专业性原则
专业评估
由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对患者进行全 面的评估,确保准确识别问题和制定 合适的治疗方案。
辨识工具
01
02Biblioteka 03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等, 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 状况。
危机评估量表
用于评估个体是否存在危 机以及危机的严重程度, 如自杀意念自评量表 (SIOSS)等。
临床诊断工具
如精神状况检查、神经系 统检查等,用于辅助判断 个体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打断或质疑。
表达理解
通过重述、澄清和反馈等方式, 让当事人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注
,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避免评价
不对当事人的想法和行为进行价 值判断或道德评价,以免加重其
心理负担。
情绪安抚与支持
情绪安抚
通过安慰、鼓励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当事人稳定情绪,缓解紧张 和焦虑。
认同感受
肯定当事人的情绪和感受是合理的,避免否定或忽视他们的真实 体验。
特点
突发性、紧急性、危险性、复杂性。
心理健康危机的重要性
对个体的影响
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 郁症、焦虑症等,甚至引发自杀 行为。
对社会的影响
心理健康危机可能导致个体社会 功能受损,影响家庭、工作和社 会关系,增加社会负担。
心理健康危机的分类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危机。
下面我们将从心理危机识别、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识别1.1情绪与行为变化学生们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例如,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悲伤、焦虑、愤怒或者恐惧等情绪,且这些情绪可能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如食欲减退、失眠、无精打采等。
1.2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可能会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漠,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或者,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1.3学业困难与压力学业压力也是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来源。
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或者对未来的担忧而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等现象。
1.4家庭与个人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以及个人健康问题(如疾病、受伤等)也是心理危机的常见来源。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二、心理危机干预2.1提供支持与理解在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后,我们需要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和理解。
这包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以及提供必要的帮助来使他们感到不再孤单。
2.2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提供初步的支持后,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资源。
这可能包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和干预。
2.3制定应对策略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
这可能包括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方法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至少会遇到一次的经历,这个主题叫做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讲到心理危机,我想和大家互动下,你觉得哪些事件会引起心理危机呢?……2008年国际创伤心理研究学会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难;空难、交通意外等人为灾难;离异活失恋;家庭暴力;重大疾病;丧亲;出生——与母体分离;入幼儿园与家庭的分离等。
为什么这些事件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生活是可以预期的(灾难面前)2.生活是公平的(疾病面前)3.生活是有意义的4.自我是有价值的(救援人员)5.危险离我很远6.我能够掌控生活你觉得哪句是正确的,其实以上都是安全的错觉,非合理的乐观,(马航、地震、轮船、车祸、病故等等)这些事件首先破坏了我们的核心信念。
基本需要安全:受到保护,不受环境和他人的伤害(周围充满威胁)eg大病的人都非常容易发脾气信任:信任他人,信任自己(对周围的基本信任被破坏) eg.年轻妈妈控制:能控制自己,对他人有影响力(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安全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Eg.骆水中学群体厌学、教师辞职自尊:重视自己的感觉、想法和信念(自我价值和自尊下降)eg.领导,那房子倒了啊,房子质量有问题,可是房子又不是他建的爱:接受自己、亲近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eg.地震后的重组家庭社会关系与自我的关系:陌生与家人的关系:疏远其他关系:失去联系,隔离基于此,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心理危机的概念,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 引言学校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或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出现的严重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和处理,可能会对个人和整个学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学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方法,以帮助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此类问题。
2.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2.1 识别危机信号在识别学校心理危机时,应注意以下信号:- 学生突然表现出异常情绪,如情绪低落、焦虑、愤怒等;- 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自残、逃学等;- 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交往中出现严重困难;- 学生突然丧失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学生出现严重的睡眠和食欲问题;- 教师或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和工作能力下降。
2.2 评估危机程度在识别出危机信号后,应对危机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评估因素包括:- 危机事件对个人、小组或整个学校的影响范围;- 危机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伤害程度;- 当事人是否有自残或自杀倾向;- 当事人是否具有攻击性和危害性。
3. 学校心理危机的处理3.1 紧急处置在确认学校心理危机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包括:- 确保当事人安全,防止自杀、自残或攻击性行为;- 联系家长、监护人或相关责任人,告知危机情况;- 联系专业心理援助,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
3.2 心理援助与干预在紧急处置后,应对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心理援助与干预,包括:- 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当事人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开展心理治疗;- 对当事人进行家庭、学校和社会支持,促进其恢复正常生活。
3.3 宣传教育与培训为预防学校心理危机的发生,应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包括:-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培训教职工,提高心理危机识别和处理能力;- 建立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排查;-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概论
第六,给予希望。 第七,可以跟他谈论自杀。 第八,相信他们说的话;当他们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第九,如果发现一个人有自杀倾向,不要承诺你会对此保守秘密。 第十,如果你发现一个人马上要自杀,一定不能让他独处。
三要原则
第一要倾听;第二要建立关系;第三要针对自杀求助者寻找他实施自杀的各种可能性,他计划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自杀,这些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
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
言语表现: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情绪反应: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行为表现:出现行为异常,或伴有失眠、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或明显增加,时常感觉疲劳、疲惫,还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虐行为。
校园心理危机高发人群
下述11类大学生是危机高发人群,应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敏感时段更应重点关注排查: 1.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自杀企图与计划者。2.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3.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4.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意外刺激的学生等。
(二)对自杀危机的防范与处理
自杀危机的防范:不能单靠心理咨询。因为心理咨询一般来说是学生自愿前来求助,有自杀企图的人,往往是深陷于精神痛苦之中,一门心思去想关于死的问题,而无心去考虑心理咨询。自杀的防范必须同学、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老师、家长等共同进行。
自杀防范的基本措施
1、观察了解、注意前兆。自杀者的共性是其不健康的性格特征,而这些特征必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可观察了解、早期发现。2、发现前兆,尽快对其主动关注、采取救助措施。3、建立同学之间的互助网络。在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同学之间的互助网络,ຫໍສະໝຸດ 早发现问题,有利于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等问题。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危机,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帮助大学生度过难关,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由于大学课程的复杂性,加上对成绩的期望和担忧,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的学习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沮丧和无助等情绪。
2、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然而,由于个性差异、沟通不畅等原因,学生在与同学、室友和教师等人交往时可能遇到困难。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往往很高,他们希望自己在学业、社交和职业等方面都能取得成功。
然而,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自我怀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1、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咨询服务热线等。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危机。
2、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和团体项目,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这可以提供学生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获得支持。
鼓励学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方面。
3、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可以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压力。
这可以包括学习技巧培训、课程辅导和实习推荐等服务。
通过这些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挑战,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心理危机应急预案
一、前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危机事件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生活中时有发生。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危机,降低危机事件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特制定本心理危机应急预案。
二、心理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困扰时,心理状态出现失衡,无法通过自身心理调适手段有效应对,导致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出现显著变化,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的状态。
三、心理危机的识别1. 生理反应:失眠、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变化、过度疲劳等。
2. 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绝望等。
3. 认知反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等。
4. 行为反应:逃避、退缩、攻击、自伤、自杀等。
四、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组成1. 组织架构:-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心理危机应对工作。
- 专业团队:由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组成,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和评估。
- 应急小组:负责现场处理、信息收集、资源调配等工作。
2. 应急流程:- 危机识别:发现疑似心理危机个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危机评估:对个案进行心理评估,确定危机程度和干预需求。
- 危机干预: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社会支持等。
- 危机预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个体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3. 应急资源:- 心理危机热线:提供心理危机咨询和援助。
- 专业机构: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支持。
- 志愿者团队:组织志愿者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实施1.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培训演练:定期组织心理危机应对培训演练,提高专业团队和应急小组的应急处置能力。
3. 信息收集: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信息收集系统,及时掌握心理危机动态。
4. 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结语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
• 二是心理危机干预中面对的问题是一些严重 的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疾病即便是专职的心 理咨询师面对此类的问题也要认识到自己的 专业受限性适时转介给专科医院
四、自杀危机干预
案例一
小张男某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11月24日下午 因女友与其分手在教学大楼坠楼身亡事后有同学说小张在女友 跟他分手后的这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一直窝在寝室也不去上课 曾在说说中写道:活着比死还难有时候可能还不如死了好;我 的心好痛好痛等等之类的话并且他最近还问同学吃安眠药能死 人吗之类的话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并没当回事因为小张平时性 格挺开朗的人际关系也不错所以同学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也没 想到他会选择轻生另外小张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平时较少与孩 子沟通对于孩子的死因之前一无所知
Thank you.
演讲结速谢谢观赏
为异常的学生
• 8.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 • 9.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 • 10.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 •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
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三、心理危机干预
• 定义:是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或群体及 时予以适当的心理援助以防一个同学危坐高楼栏杆扬言要自杀说: 学习及生活非常难过困苦我要跳下去﹗ 假 如你是第一位发现及到达现场的人你该怎 么办
1、你先发现时
• 迅速通知 110或 119 • 迅速通知二级学院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
、心理咨询中心老师 • 说明企图自杀的地点
2、被通知时
• 立即做好心理准备 • 查询企图自杀者的背景资料 • 通知110或119 • 寻求协助同学、老师 • 通知危机干预小组学生处、心理中心 • 和自杀企图者相熟的人一起支援
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
限制危险物品
移除环境中可能被用于自伤或自杀的物品。
陪伴与监护
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当事人进行陪伴,并确保其在可见范围内受 到监护。
协助当事人恢复自我功能
提供心理辅导
为当事人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困扰。
促进自我成长
鼓励当事人积极面对困难,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有需 要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培训专业人才
加强对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 养和技能水平,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人才 保障。
立社会支持系统
01
02
03
增强社会关爱
通过组织活动、交流等方 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 解和沟通,营造和谐、关 爱的社会氛围。
通过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发现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人群,及 时采取干预措施。
建立心理危机档案
为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人群建立档案,进行跟踪观察,及时掌握其 心理变化情况。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 对措施。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
1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应引起关注,必要时进行危机评估。
03
干预
建立危机干预小组,进行紧急处理、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如有必要,
需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长期治疗。
案例二:地震灾区的心理危机干预
背景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地震后,灾民可能会出现 恐惧、焦虑、无助等心理问题。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在当今社会中,心理危机不再是找不到人做咨询的冷门话题。
随着国家加大了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关注和推广,在校园内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育课程。
但是,还有很多同学在面临心理问题时会选择保持沉默,缺少及时识别和干预。
本文将分享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帮助更多同学度过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的特征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人面临突发事件、严重创伤、危及到自己或他人安全等必须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时,由于无法有效地应对这种紧急情况而引发的严重压力状态。
心理危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人群和不同情况表现会不同。
心理危机的常见特征如下:1.情绪波动剧烈:表现为紧张、害怕、焦虑、愤怒、悲伤、沮丧等情绪反应过度或波动剧烈。
2.行为异常:表现为行动不安、过度冲动或极端消极、自闭等行为。
3.思维混乱: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混乱、思维速度过快或过慢等思维障碍。
4.生理失调:表现为睡眠问题、食欲异常、身体疼痛、头痛、心慌等身体问题。
当学生出现以上表现时,及时进行识别并及时干预,是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的关键。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在校园内,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并不容易被察觉,因此在识别学生心理危机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几个方面。
1. 学生的表现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需要将其综合考虑。
例如:精神萎靡、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这些表现可能是学生心理危机的人证。
2. 学生的态度学生与你交流时可能会表现得异常紧张、恐惧、不耐烦、自闭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判断学生情绪和态度是否异常,有没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
3. 学生的变化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如精神、行为习惯等方面,能够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状况。
比如,学生原来喜欢跟人聊天,快乐活泼,但现在变得压抑、沉默,并不参与校园活动。
4. 学生的背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技术与心理危机干预基本常识
第一部分: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措施一、什么是心理危机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
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二. 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危机?谈到心理危机,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是一件坏事,就用负面的眼光来看待,其实不然。
心理危机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心理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杀人和自杀。
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危机面临者寻求帮助。
如果危机面临者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心理危机孕育着成长和变化的机缘。
在伴随心理危机的不平衡中,焦虑情绪总是存在的,这种情绪导致的不舒服为成长和变化提供了动力。
在很多情况下,个体只有在焦虑达到极限以后,才会承认他们对问题已经失去了控制。
三. 如何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的三大技术包括: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获得信任。
建立和保持治疗师和处于危机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
2、支持技术:稳定情绪。
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错误观点或行为。
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
有关指导、解释、说服主要应集中在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
同时,在干预过程中须注意,不应带有教育的目的,教育虽说是干预者的任务,但应是危机解除和康复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简述心理危机自我应对的步骤
简述心理危机自我应对的步骤
心理危机是一种突发的、不可预知的负面事件或情境,如遭受重创、遭受丧失、失业等,使人无法处理。
自我应对是解决心理危机的
最好方式,以下是心理危机自我应对的三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是接受和认知。
在心理危机出现时,不要逃避和否认,也
不要想着“时间会治愈一切”。
毕竟,如果不面对现实,就无法找到
适当的方法去应对。
此时需要承认并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比如说愤怒、悲伤等。
这有助于你尽快摆脱危机,并重回正常生活。
第二步是寻求帮助。
当你处理心理危机时,不要孤军奋战。
寻求
帮助可以是和朋友、家人谈谈,或者是寻求专业的医疗、心理卫生和
社会支持。
专业人士能够给予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你应对危机,并且他们还提供一种有安全感的环境,使你感受到你并不孤单。
第三步是积极应对。
正视现实后,你需要积极应对危机,采取积
极的行动。
这可以包括制定计划,如发现新的职业机会,参与社区活
动和志愿活动,或者享受自己的爱好等。
这些积极的行为可以帮助你
建立自信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并成为未来的新起点。
简单的说心理危机自我应对的步骤是:认识、帮助和应对。
在面
对危机时,请不要忘记它们,每当你觉得陷入困境时,你可以通过这
些步骤来帮助自己,并开始建立新的美好生活。
心理危机的识别及干预
校学字[2011]3号湖南理工学院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工作手册(试行)一、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二、判断心理危机的三个标准第一,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第二,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第三,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三、大学生面临的危机第一,发展性危机第二,境遇性危机: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恋爱失败等比较常见的事件第三,存在性危机四、心理危机的识别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头痛、失眠、肌肉紧张、食欲下降、做恶梦、容易流泪、容易惊吓、窒息等;如果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
情绪方面:不稳定、抑郁、害怕、焦虑、恐惧、怀疑、易怒、过分敏感或警觉等。
认知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无法做决定、精神萎靡等。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不信任他人、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行为紊乱或者古怪等;自伤、自我虐待;或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五、心理危机的干预危机干预就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人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他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努力保护他的生命,绝对不要伤害生命;二是慢慢恢复他的心理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至少会遇到一次的经历,这个主题叫做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讲到心理危机,我想和大家互动下,你觉得哪些事件会引起心理危机呢?……2008年国际创伤心理研究学会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难;空难、交通意外等人为灾难;离异活失恋;家庭暴力;重大疾病;丧亲;出生——与母体分离;入幼儿园与家庭的分离等。
为什么这些事件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生活是可以预期的(灾难面前)2.生活是公平的(疾病面前)3.生活是有意义的4.自我是有价值的(救援人员)5.危险离我很远6.我能够掌控生活你觉得哪句是正确的,其实以上都是安全的错觉,非合理的乐观,(马航、地震、轮船、车祸、病故等等)这些事件首先破坏了我们的核心信念。
基本需要安全:受到保护,不受环境和他人的伤害(周围充满威胁)eg大病的人都非常容易发脾气信任:信任他人,信任自己(对周围的基本信任被破坏) eg.年轻妈妈控制:能控制自己,对他人有影响力(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安全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Eg.骆水中学群体厌学、教师辞职自尊:重视自己的感觉、想法和信念(自我价值和自尊下降)eg.领导,那房子倒了啊,房子质量有问题,可是房子又不是他建的爱:接受自己、亲近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eg.地震后的重组家庭社会关系与自我的关系:陌生与家人的关系:疏远其他关系:失去联系,隔离基于此,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心理危机的概念,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人们对危机的反应方式和反应程度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受危机的影响严重程度、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会经历4个阶段冲击期:(4-6周)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想恢复心理平衡,想控制焦虑、情绪紊乱,恢复认知,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
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资源设法去解决问题。
焦虑减轻,自信增强社会功能恢复。
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
如何识别危机呢?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
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用语言表达出活得没有意思,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
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
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行为古怪。
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睡眠是人身心健康的第一关口。
如果睡眠出现问题,早起或者入睡困难,或者睡眠表浅,睡着的时候梦很多,虽然睡着了可是身心并没有得到放松。
如果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状态,只要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问题就不会太大。
如果他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了。
比如吃东西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
一个人内心痛苦可能不愿意跟别人说,但他的一日三餐是否正常是可以看见的,要学会观察他的饮食,以此为依据去判断。
比如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再有就是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我虐待行为。
有的人遇到危机会选择主动寻求帮助,但凡有主动寻求帮助意识的人都能度过危机。
而有的人会选择压抑或者逃避。
然而心理危机不会自动自然复原,也不会随着时间而自然康复,一定要进行辅导。
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给大家做个选择题短期内,国内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咨询师,面对大灾大难后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A.尽量多的培养和删选咨询师B.政府军队引入灾区,进行宣传C.引入精神科医生诊断D.招募志愿者,给与陪伴这是因为政府和军队来了有可控感和安全感,所以你看电视上报道的时候都是军队和领导人先到位。
信息准确,医疗救助、物质保障、全力合作、生活陪伴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期关键。
根据创伤发生后的时间,危机干预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创伤刚刚发生后: 细心的父母在创伤发生1—2天后: 耐心的教师在创伤发生1—2周后: 心理治疗师在创伤发生1—2月后: 心理治疗师第一阶段—细心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提供简单而贴心的照顾将当事人带出混乱状态,进入有规律的稳定状态;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如“我在这里,我可以帮助你”;交谈的语言要简单、清晰、温和的目光接触、;提供实际的帮助,如食物、住房、保暖、给亲友打电话、护送当事人回家、整理散失的财物。
第二阶段—耐心的教师集体心理教育:创伤复原安静、没有打扰的环境里,有足够的时间,当事人参加;组成互相支持、有凝聚力的团体,分享创伤中的体验;团体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创伤性故事,以达到互相帮助;利用团体故事进行心理教育;准备应付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反应:责备当事人、开愚蠢的玩笑、打探内幕、回避当事人等等。
第三阶段—心理治疗师详细回顾整个创伤性事件的全过程;检查创伤症状;发现“特殊的痛点”帮助回到正常的生活;应对环境的反应;强化团队的凝聚力;保持原有的职业;早期发现、预防PTSD。
第四阶段—心理治疗师继续完整创伤性故事,但更小细节,更简洁;检查创伤性症状;发现个体的特殊“痛点”;帮助恢复正常生活、应对外界的反应;寻找事件的积极意义;评估创伤的康复情况;准备应对“周年祭日”反应。
要说对于发生在你的身上的事情,我觉得很难过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我很高兴现在你和我一起在这里我很高兴你正在和我说话这不是你的错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令你很难过/痛苦你的想象会造成一个比事情原本的样子更可怕的现实哭泣、憎恨、想报复等都是没关系的(eg.地震后的孩子说我看到某某老师就想拿把刀捅死他………………这是情绪的表达,托住他,可以转化)不要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我了解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你能救回这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你是幸运的,还有其他的孩子/亲属等等;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你爱的人在死时并没有受太大的痛苦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会没问题的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开展活动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手。
善用自己的身体————增强控制感、此时此地、把观念想法回到当下、聚焦注意力通过想象稳定化一、将负性情绪放入保险箱目的:把创伤性材料打包封存,不使创伤的记忆泛滥材料要“物质化“:把感觉比成木头放进盒子,把气味吸进瓶子,把声音录在磁带上……然后放进保险箱完全由自己设计,钥匙由自己掌管。
(不要藏在治疗室,也不能扔掉),可以决定是否愿意以及何时可以打开”保险箱“的门深呼吸全身扫描(用莲蓬头出来的光)二、创造好的客体,寻找安全的外在依托安全岛 4分46秒基本要点:内心虚拟的、安全的;完全由自己构建营造,感觉有控制感;完全属于你,没有你的允许,没人能打扰你……(要点:有边界、形状、大小、颜色),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皮肤感觉,是否有阳光、微风……你的姿势放松想象构建想象一个手势放松回来危机状态的评估一、自杀(一)危险性(意念、计划、行动)(二)自杀致死率(方式)(三)自杀史:过去是否曾有过?上次时间是?二、攻击行为:自伤或伤他(一)危险性(威胁、攻击计划、攻击行为?)(二)攻击史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症状、疾病史、是否就医服药…等。
自杀危机衡鉴表了解“高危”学生预警信号,关注“高危”学生个体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或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3)近期有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4)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诉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5)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6)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7)遭遇恋爱受挫或失败等突然打击,或受到意外刺激后心理行为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8)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9)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10)性格有明显缺陷,严重不适应学习环境等的学生;(11)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12)近期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进行评估干预;(13)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的学生;对潜在高危个体进行评估干预,要尽可能早地预警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并能给予必要的监控和疏导,学校危机干预小组要有备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制定具体干预方案,如有必要,应在校危机干预小组的协调下,有关人员与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共同协作,化解危机。
在做危机干预时提出了一个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我们应该把危机干预的工作往两头拉,也就是说在危机发生前我们就做心理教育、人格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和温暖的班级环境。
通过一些方法让大家提高应对能力。
一旦危机发生,有过教育和没有过教育的人的应对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了心理准备,不怕它,积极应对它,而且知道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利用。
同时,危机结束不等于一切随之结束,还应总结我们可以从灾难中获得什么样的成长,通过总结经验就能够使自己的情绪从失去当中走出来,看到自己获得的,朝着自己期望的生活去努力。
预防危机,作为个体的我们要有哪些观念呢?第一,按照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一些鉴别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心理调试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例如,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你可以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班主任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对需要关注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行为能够了解他背后的心理诉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