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共53张PPT)
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是量的概念,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
分局部及全身性二种 主要表现为广泛出血、坏死,与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激活有关。
2022/10/13
20
1.外毒素(exotoxin):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多由细菌合成并 分泌至菌体外;
2022/10/13
5
致病条件:
如大肠埃希菌从肠道进入泌尿道引起尿道炎和膀 胱炎等。
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菌群失调
是
指机体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
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2022/10/13
6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一、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宿主感染致 病的性能。
细菌生物膜:多个微菌落连接成的有序的 “社区” 结构,不同的微菌落之间依靠伸出胞外的多糖结合 ,一种膜状结构。
2022/10/13
14
细胞表面大肠杆菌
2022/10/13
牙表面链球菌
15
菌毛与宿主细胞黏附
2022/10/13
黏附素与宿主细胞黏附
16
无菌毛细菌-不能 与宿主细胞黏附
2022/10/13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体液因素
二、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2022/10/13
40
非特异性免疫
(一) 屏障结构
完整的皮肤粘膜
血脑屏障
机械阻挡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桔抗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胎Fra bibliotek屏障2022/10/1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文档
神经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疾病
破伤风
肉毒中毒
作用机制
封闭抑制性神经元
阻止乙酰胆碱释放
症状和体征
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肌肉松驰性麻痹
细胞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疾病
白喉
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症状和体征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 周神经麻痹
肠毒素 细菌 外毒素
霍乱弧菌
产毒型大肠 埃希菌
抗原性强---B亚单位为保护性抗原
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外毒素抗原性的利用
外毒素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无毒抗原)
(抗毒抗体)
类毒素(toxoid):受甲醛作用脱去外
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抗毒素(antitoxin):类毒素或外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的能中和外毒素的抗体
(一)粘附素
作用:特异性粘附于组织细胞;
分类: 菌毛粘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 外膜蛋白(OMP) 膜磷壁酸(LTA)
侵袭力 ——粘附素
G-
细菌
配体 (菌毛)
G+
配体 (膜磷壁酸)
受体 (糖类)
受体 (粘连蛋白)
(二)荚膜
抗吞噬 抗杀菌物质
(三)侵袭性酶类
抗吞噬 帮助扩散
(四)侵袭素 (五)细菌生物被膜
你会洗手吗?
世界爱牙日——9月20日
洗手不擦,不如不洗
(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正常菌群*: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 ,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
(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PPT课件
10
菌群失调
11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质的概念。致病性“有 or无”
毒力是量的概念。毒力“强or弱”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侵入数量和侵ID50:衡量毒力大小的指标
– 乙醇对大鼠的口服LD50=10.6 g/kg – 肉毒毒素对小鼠的腹腔注射LD50=1.2x10-6mg/kg
17
病原菌粘附肠上皮细胞示意图
18
19
(二)毒素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损伤机体 组织细胞或器官、引起病理变化的致病物质 ,称为毒素。
按照毒素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将毒 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
20
1.外毒素
概念:大部分的G+菌和少量的G-菌在生长过 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A群链球菌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产毒型) 产气荚膜梭菌 葡萄球菌
名称 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 TSST-1 表皮剥脱毒素 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引起疾病 破伤风 肉毒中毒 白喉 毒性休克综合征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猩红热 霍乱 腹泻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28
2.内毒素
概念:G-菌在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的毒性 脂多糖
化学组成:脂多糖 稳定性:强 毒性:弱 免疫原性:弱,不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
29
类脂A:毒性和活性中心 核心多糖
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
是G-菌的菌体抗原 种特异性
30
对组织细胞无选择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内毒素 中毒引起的病症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
1. 发热反应 2. 白细胞反应,先降低后升高,伤寒沙门菌例外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菌群失调
11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质的概念。致病性“有 or无”
毒力是量的概念。毒力“强or弱”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侵入数量和侵ID50:衡量毒力大小的指标
– 乙醇对大鼠的口服LD50=10.6 g/kg – 肉毒毒素对小鼠的腹腔注射LD50=1.2x10-6mg/kg
17
病原菌粘附肠上皮细胞示意图
18
19
(二)毒素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损伤机体 组织细胞或器官、引起病理变化的致病物质 ,称为毒素。
按照毒素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将毒 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
20
1.外毒素
概念:大部分的G+菌和少量的G-菌在生长过 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A群链球菌 霍乱弧菌 大肠埃希菌(产毒型) 产气荚膜梭菌 葡萄球菌
名称 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 TSST-1 表皮剥脱毒素 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引起疾病 破伤风 肉毒中毒 白喉 毒性休克综合征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猩红热 霍乱 腹泻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28
2.内毒素
概念:G-菌在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的毒性 脂多糖
化学组成:脂多糖 稳定性:强 毒性:弱 免疫原性:弱,不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
29
类脂A:毒性和活性中心 核心多糖
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
是G-菌的菌体抗原 种特异性
30
对组织细胞无选择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内毒素 中毒引起的病症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
1. 发热反应 2. 白细胞反应,先降低后升高,伤寒沙门菌例外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细菌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6
表6-1
7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biological antagonism) 正常菌群在宿主体 内的正常寄居可以 妨碍或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入与繁 殖,对宿主起着保护作用。 2.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摄入的营养 物质进行初步代谢、物质转化和合成代谢,形成一些有 利于宿主吸收、利用的物质,甚至合成一些宿主自己不 能合成的物质供宿主使用 。18定植于来自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19
二、 细菌的毒素(bacterial toxins )
(一)外毒素(exotoxin)
• 通常为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 一般不耐热,容易被破坏 • 抗原性强
20
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
神经毒素 (neurotoxin):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细胞毒素 (cytotoxin):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肠毒素 (entertoxin):引起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紊乱
5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一、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是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
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的总称 。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 生物。表6-1列举了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10
二、 机会致病菌
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一些正常菌 群会成为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而引 起宿主发病,故机会致病菌也称为“条件致病菌” (conditioned pathogen)。 常见的情况主要有:
表6-1
7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biological antagonism) 正常菌群在宿主体 内的正常寄居可以 妨碍或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入与繁 殖,对宿主起着保护作用。 2.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摄入的营养 物质进行初步代谢、物质转化和合成代谢,形成一些有 利于宿主吸收、利用的物质,甚至合成一些宿主自己不 能合成的物质供宿主使用 。18定植于来自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
19
二、 细菌的毒素(bacterial toxins )
(一)外毒素(exotoxin)
• 通常为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 一般不耐热,容易被破坏 • 抗原性强
20
外毒素可分为三大类
神经毒素 (neurotoxin):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细胞毒素 (cytotoxin):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肠毒素 (entertoxin):引起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紊乱
5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Normal flor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一、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是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
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的总称 。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 生物。表6-1列举了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10
二、 机会致病菌
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一些正常菌 群会成为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而引 起宿主发病,故机会致病菌也称为“条件致病菌” (conditioned pathogen)。 常见的情况主要有: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共30张PPT)
缺氧、酸中毒 休克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内毒素 激活 凝血系统
微血栓形成
DIC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 内毒素 激活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
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
3、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种类
来源
外毒素
G+菌及部分G-菌细胞外分泌或溶 解后释放
内毒素
G-菌细胞壁裂解后释放
化学成份
蛋白质
脂多糖
(狭义)凡是住院病人在住院时不存在也非已处 于潜伏期的,而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 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不论感染者在医院 期间或是出院以后出现症状,均称为医院感染。
2.来源与途径:
(1)内源性医院感染 (2)外源性医院感染 (3)医源性感染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不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
肠sys毒te素m:ic 霍inf乱ec肠tio毒n)致素、病ETE菌C肠能毒素突、产破气宿荚膜主梭菌皮肠毒肤素、、葡粘萄球膜菌肠生毒素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 例特如点鼠 :疫机耶体氏获菌得、足定炭够疽的植芽特胞异、杆免菌疫繁等力。殖和扩散的能力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SIgA阻挡致病菌定植
2、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 ➢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CD4+Th1细胞
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CTL、
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CD8+CTL
穿孔素、颗粒酶破坏感染细胞
第三节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一、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传染源来自体外而引起的感染。
(3)败血症(septicemia):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
食物传播
通过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 物或水源,如未煮熟的肉 类、蔬菜、水等,将细菌 传播给其他人。
细菌的致病性
毒性
某些细菌具有强烈的毒性 ,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 死亡。
侵袭性
某些细菌具有侵袭性,能 够侵入人体细胞并在细胞 内繁殖,引起感染和疾病 。
耐药性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耐 药性,使得治疗细菌感染 变得困难。
稳定功能
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以及体内产 生的异常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系统的类型
固有免疫
个体与生俱来,对多种病原体都 有一定的抵抗力。
适应性免疫
在接触特定病原体后才会发展,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
天然免疫
个体出生就具备,而适应性免疫则 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形成 。
03
细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细菌的感染 • 人体免疫系统 • 细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预防和治疗策略 •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01
细菌的感染
细菌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 将细菌传播到空气中,其 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手 、毛巾、餐具等,将细菌 传播给其他人。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预防疾病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许多 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肺炎、
破伤风和脑膜炎等。
降低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个体感染和 传播细菌的风险,从而减少疾 病的传播。
群体免疫
当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后,可 以形成群体免疫,保护那些无 法接种疫苗的人。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PPT课件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 切相关,研究细菌的感染和免疫有助于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和
传播。
02 细菌的感染机制
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01
02
03
革兰氏阳性菌
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对青 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常见 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 菌、链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
具有较薄的细胞壁,对氨 苄西林等抗生素敏感。常 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沙门 氏菌、大肠杆菌等。
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细菌变异和进化 机制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不 断增强,需要深入研究细菌变异和进化机制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 制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发,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型抗菌药 物的作用机制,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感染的症状和后果
咳嗽
肺部感染时会出现咳嗽症状, 痰液可能带有血丝。
呼吸困难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衰竭。
发热
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升高。
乏力
感染后可能出现全身乏力、肌 肉酸痛等症状。
免疫系统受损
长期感染细菌可能导致免疫系 统受损,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03 人体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效应
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 胞等快速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和 细菌。
适应性免疫应答
B细胞和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 殖,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发 挥免疫效应。
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正向调节
Th1、Th2、Th17等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 和分化,增强免疫应答。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1.粘附素(adhensin) 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
有菌毛的细菌
无菌毛的细菌
11
2.荚膜
3.侵袭性物质
侵袭素(invasin) 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IgA蛋白酶
12
生图
物为
膜定
扫植
描于
电静
镜脉
照导片管表面 Nhomakorabea的
表
皮
4.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葡
是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 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主要是胞外多糖)共同组成 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community)
15
外毒素种类(EXOTOXIN TYPE)
神经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细胞毒素 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 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16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18
二、细菌侵入的数量(The number of invasive bacteria)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Bacterial invasive way)
19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20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人
(一)屏障结构
体 第 一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2、免疫功能低下(Low immune function)
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
有菌毛的细菌
无菌毛的细菌
11
2.荚膜
3.侵袭性物质
侵袭素(invasin) 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 透明质酸酶 IgA蛋白酶
12
生图
物为
膜定
扫植
描于
电静
镜脉
照导片管表面 Nhomakorabea的
表
皮
4.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葡
是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 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主要是胞外多糖)共同组成 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community)
15
外毒素种类(EXOTOXIN TYPE)
神经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细胞毒素 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 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16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18
二、细菌侵入的数量(The number of invasive bacteria)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Bacterial invasive way)
19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20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人
(一)屏障结构
体 第 一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2、免疫功能低下(Low immune function)
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共102张PPT)
细胞纤毛运动和肠蠕动等清除作用,有利 于病原菌定植。
2. 荚膜、微荚膜
①抗吞噬作用; ②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犹如盔甲保护菌体免 受损伤; ③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连,也 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起感 染的重要因素。
(2)侵袭性酶类
主要是细菌释放的胞外酶。 功能:保护菌体,有利于扩散。
胞到局部,引起炎症反应,抵抗感染。
是重要的传染源。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兼性胞内菌:主要寄生细胞内,也在细胞外生存。
胞内菌感染的特点
例如:血浆凝固酶(葡) 透明质酸酶(链) IgA蛋白酶(淋)
3. 侵袭性物质
(1)侵袭素:由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
介导病菌侵入粘膜上皮细胞内,并使该菌向邻 近细胞扩散。这类菌很多,目前已知肠侵袭性 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侵袭基因位于
140MD大质粒中。
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①有利于细菌附着在某些支持物表面不易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1)生物拮抗 机制
1)占位性保护
①双歧、乳杆菌组成了肠道的膜菌群,粘附在 粘膜表面;
②大肠菌和梭状芽胞菌分布于肠腔中(腔菌 群),通过占位保护和合成产物来阻挡或抑制有 害菌侵袭肠粘膜。
感染作用。
2、溶菌酶(lysozyme)—作用于阳性菌。 3、防御素(defensin)—破坏胞外菌细
胞膜。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主要由B细胞介导。 效应分子是抗体,作用主要表现在:
2. 荚膜、微荚膜
①抗吞噬作用; ②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犹如盔甲保护菌体免 受损伤; ③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连,也 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起感 染的重要因素。
(2)侵袭性酶类
主要是细菌释放的胞外酶。 功能:保护菌体,有利于扩散。
胞到局部,引起炎症反应,抵抗感染。
是重要的传染源。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兼性胞内菌:主要寄生细胞内,也在细胞外生存。
胞内菌感染的特点
例如:血浆凝固酶(葡) 透明质酸酶(链) IgA蛋白酶(淋)
3. 侵袭性物质
(1)侵袭素:由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
介导病菌侵入粘膜上皮细胞内,并使该菌向邻 近细胞扩散。这类菌很多,目前已知肠侵袭性 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侵袭基因位于
140MD大质粒中。
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①有利于细菌附着在某些支持物表面不易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1)生物拮抗 机制
1)占位性保护
①双歧、乳杆菌组成了肠道的膜菌群,粘附在 粘膜表面;
②大肠菌和梭状芽胞菌分布于肠腔中(腔菌 群),通过占位保护和合成产物来阻挡或抑制有 害菌侵袭肠粘膜。
感染作用。
2、溶菌酶(lysozyme)—作用于阳性菌。 3、防御素(defensin)—破坏胞外菌细
胞膜。
二、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主要由B细胞介导。 效应分子是抗体,作用主要表现在: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2019/11/23
微寄教研室
55
(二)细菌致病机制
病原菌的致病性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细菌的毒力 侵入机体的数量 侵入部位 机体的免疫力
2019/11/23
微寄教研室
6
细菌的毒力包括
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 是指病原菌抵抗和破坏机
体的防御功能,在机体内 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 性物质等 涉及细菌表面结构和释放 侵袭蛋白或酶类
细菌感染与免疫
中西医结合学院 张学敏
2019/11/23
微寄教研室
1
本章节学习要点:
掌握:
1. 侵袭力的概念。 2.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性
质比较。
3. 感染的类型。几种血症的概念。 熟悉传染、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概念;感染
发生的条件;感染的来源(外源、内源);
2019/11/23
微寄教研室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019/11/23
微寄教研室
4
(一)感染发生的因素
1. 病原体:是感染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 取决于:①病原体能在宿主体内选择合适的部位 定居、繁殖、致病;②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2. 宿主的免疫力: 3.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病原繁殖、增加宿主易感性) 社会因素(战争、贫困,心理因素)
根据细菌毒素的来源、作用以及其性质差 别,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
2019/11/23
微寄教研室
12
区别要点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G+菌及部分G-菌产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附素:蛋白质性的黏附物质 革兰阴性菌 定居因子
外膜蛋白 革兰阳性菌 LTA、荚膜多糖等
2021
6
(3)黏附机制 静电吸引及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连作用 配体-受体结合作用
(4)组织趋向性
2021
7
2、侵入(invasion) 指某些毒力强或具有侵袭能力的病原菌主 动侵入非吞噬细胞的感染过程。 侵袭基因:控制细菌侵袭能力的基因 侵袭素: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 3、繁殖与扩散 (1)局部扩散 表层扩散
2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主要与三方面有关: 细菌的毒力强弱 侵入宿主机体的菌量 侵入部位是否合适
细菌的毒力物质 :侵袭力、毒素
2021
3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1、黏附与定植 (1)黏附现象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2021
4
2021
5
(2)黏附性结构物质 普通菌毛、荚膜、微荚膜、支原体顶端结构 黏附因子: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黏附物质
2021
10
1、外毒素
分子结构:A-B模式
A:活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
ETEC不耐热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2021
11
外毒素性质: (1)为蛋白质,多数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 (2)毒性作用强, 且具有选择性
1mg肉毒梭菌外毒素→2亿小白鼠, (3)对理化因素不稳定,一般不耐热。
葡萄球菌肠毒素--100℃30 min
(4)抗原性强,可脱毒成类毒素
2021
12
外毒素种类
1、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2、细胞毒素:白喉毒素 3、肠毒素: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 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2021
13
2021
14
内毒素(endotoxin):
1、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
CTL-- 直接杀伤细菌
2021
28
(三) 抗感染免疫的特点
胞外菌感染的免疫:体液免疫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抗体和补体的 调理溶菌作用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细胞免疫
CD4+Th1细胞和CTL的细胞免疫
对外毒素的免疫:抗体的中和作用
2021
29
第三节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一.感染的种类
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自身的体表 或体内,多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力 降低时)
蛋白质
2、补体 3、防御素: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
杀胞外菌
2021
26
二. 特异性疫
体液免疫:
抗菌抗体(调理素) 抗外毒素抗体 抗体作用:调理作用、中和外毒素作用、
SIgA阻挡病原菌定植、激活补体
2021
27
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CD4+Th1细胞— IL-2、TNF-B、IFN- r 发挥细胞免疫效应、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2021
30
二. 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1、社会感染:医院外发生的一切感染。
2、医院感染: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 在医院中活动的所有人群的感染。
2021
31
三. 感染的类型
(一)不感染
(二)隐性感染 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 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 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 染。
2021
22
2021
23
2021
24
吞噬作用的结果: 1、完全吞噬:细菌被吞噬后,5~10min
内死亡,30~60min内消化。如大多数化 脓性细菌。
2、不完全吞噬:在免疫力低下或缺乏的 机体内,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等胞内 寄生菌虽被吞噬却不能被杀死。
3、不完全吞噬→完全吞噬
2021
25
(三)液体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溶菌酶:源于吞噬细胞、低分子碱性
2021
17
二、 1.细菌侵入的数量 数量的多少与毒力强弱有关。
2.侵入部位 有些细菌的门户单一,有些多 个。
2021
18
第二节 抗感染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组织屏障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021
19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 (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 (2)分泌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
(三)潜伏感染 当宿主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 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 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 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 发。结核分枝杆菌
2021
32
(四)显性感染: 类别:1.时间上分:急性、感染慢性 2.感染的部位分: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菌血症(bacteremia) 败血症 (septicemia) 脓毒血症(pyemia) 毒血症(toxemia)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021
1
基本概念: 1、感染:病原菌侵入机体生长繁殖、释放毒性 物质引起病理的过程 2、毒力: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3、半数致死量(L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 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 亡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4、半数感染量(ID50)
2021
深层扩散 (2)全身扩散 血流、淋巴流扩散
2021
8
侵袭性物质
①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140MD大质粒 inv基因→侵袭素
②福氏志贺菌virC基因→侵袭性蛋白 ③致病性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 ④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
酶
2021
9
(二)毒素(toxin)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 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 体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 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3.胎盘屏障
2021
20
(二) 吞噬细胞及吞噬杀菌过程:
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病原菌—侵入皮肤、黏膜--中性粒细胞 毛细血管
少数病原菌→淋巴结巨噬细胞 极少数病原菌→血液、组织器官(巨噬细胞)
2021
21
(二)吞噬过程
1、吞噬过程 趋化 接触 吞入 杀灭与消化
只有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 放出来。(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2、化学成分:脂多糖
3、理化性稳定:160℃--2~4h 4、类脂A--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2021
15
内毒素毒性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Shwartzman现象与DIC
2021
16
外膜蛋白 革兰阳性菌 LTA、荚膜多糖等
2021
6
(3)黏附机制 静电吸引及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连作用 配体-受体结合作用
(4)组织趋向性
2021
7
2、侵入(invasion) 指某些毒力强或具有侵袭能力的病原菌主 动侵入非吞噬细胞的感染过程。 侵袭基因:控制细菌侵袭能力的基因 侵袭素: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 3、繁殖与扩散 (1)局部扩散 表层扩散
2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
一、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主要与三方面有关: 细菌的毒力强弱 侵入宿主机体的菌量 侵入部位是否合适
细菌的毒力物质 :侵袭力、毒素
2021
3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1、黏附与定植 (1)黏附现象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2021
4
2021
5
(2)黏附性结构物质 普通菌毛、荚膜、微荚膜、支原体顶端结构 黏附因子: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黏附物质
2021
10
1、外毒素
分子结构:A-B模式
A:活性亚单位 B:结合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
ETEC不耐热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
2021
11
外毒素性质: (1)为蛋白质,多数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 (2)毒性作用强, 且具有选择性
1mg肉毒梭菌外毒素→2亿小白鼠, (3)对理化因素不稳定,一般不耐热。
葡萄球菌肠毒素--100℃30 min
(4)抗原性强,可脱毒成类毒素
2021
12
外毒素种类
1、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2、细胞毒素:白喉毒素 3、肠毒素: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 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2021
13
2021
14
内毒素(endotoxin):
1、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
CTL-- 直接杀伤细菌
2021
28
(三) 抗感染免疫的特点
胞外菌感染的免疫:体液免疫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抗体和补体的 调理溶菌作用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细胞免疫
CD4+Th1细胞和CTL的细胞免疫
对外毒素的免疫:抗体的中和作用
2021
29
第三节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一.感染的种类
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自身的体表 或体内,多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力 降低时)
蛋白质
2、补体 3、防御素: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
杀胞外菌
2021
26
二. 特异性疫
体液免疫:
抗菌抗体(调理素) 抗外毒素抗体 抗体作用:调理作用、中和外毒素作用、
SIgA阻挡病原菌定植、激活补体
2021
27
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CD4+Th1细胞— IL-2、TNF-B、IFN- r 发挥细胞免疫效应、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2021
30
二. 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1、社会感染:医院外发生的一切感染。
2、医院感染: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 在医院中活动的所有人群的感染。
2021
31
三. 感染的类型
(一)不感染
(二)隐性感染 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 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 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 染。
2021
22
2021
23
2021
24
吞噬作用的结果: 1、完全吞噬:细菌被吞噬后,5~10min
内死亡,30~60min内消化。如大多数化 脓性细菌。
2、不完全吞噬:在免疫力低下或缺乏的 机体内,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等胞内 寄生菌虽被吞噬却不能被杀死。
3、不完全吞噬→完全吞噬
2021
25
(三)液体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溶菌酶:源于吞噬细胞、低分子碱性
2021
17
二、 1.细菌侵入的数量 数量的多少与毒力强弱有关。
2.侵入部位 有些细菌的门户单一,有些多 个。
2021
18
第二节 抗感染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组织屏障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021
19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与粘膜 (1)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 (2)分泌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
(三)潜伏感染 当宿主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 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 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 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 发。结核分枝杆菌
2021
32
(四)显性感染: 类别:1.时间上分:急性、感染慢性 2.感染的部位分: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菌血症(bacteremia) 败血症 (septicemia) 脓毒血症(pyemia) 毒血症(toxemia)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021
1
基本概念: 1、感染:病原菌侵入机体生长繁殖、释放毒性 物质引起病理的过程 2、毒力: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3、半数致死量(LD50):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 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 亡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4、半数感染量(ID50)
2021
深层扩散 (2)全身扩散 血流、淋巴流扩散
2021
8
侵袭性物质
①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140MD大质粒 inv基因→侵袭素
②福氏志贺菌virC基因→侵袭性蛋白 ③致病性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 ④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
酶
2021
9
(二)毒素(toxin)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 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 体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 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3.胎盘屏障
2021
20
(二) 吞噬细胞及吞噬杀菌过程:
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病原菌—侵入皮肤、黏膜--中性粒细胞 毛细血管
少数病原菌→淋巴结巨噬细胞 极少数病原菌→血液、组织器官(巨噬细胞)
2021
21
(二)吞噬过程
1、吞噬过程 趋化 接触 吞入 杀灭与消化
只有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 放出来。(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2、化学成分:脂多糖
3、理化性稳定:160℃--2~4h 4、类脂A--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2021
15
内毒素毒性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Shwartzman现象与DIC
202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