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土家族文化介绍
土家族风俗文化介绍PPT课件
民的革命斗争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土家族文化
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原始宗教 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 崇拜等多种形式。 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巴普大神)、向王、向王军,这些都是土 家早期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繁荣昌盛。建有庙、祠堂, 定期祭祀。土家族认为廪君死后化为白虎,故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 廪君即是相王天子,本名巴务相,故白虎庙、廪君庙、相王天子庙皆是供 奉同一人,家里神宪上所供白虎神位,实则也为供奉廪君。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 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01 土家族简介
02 土家族历史 03 土家族文化 04 土家族艺术 05 土家族习俗 06 土家族人物
01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 “土生土长的人”。
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 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 或“五溪蛮” 。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 “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 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 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有内容)
邂逅一个民族,遇见一个你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上课啦
友情提示
不得将觅知网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
上课了请坐好 保持安静不要说话 售,不或得者将出觅租知、网出的借PP、T模转板让、、P分P销T素、材发,布本或身者用作于为再出 礼物售供,他或人者使出用租,、不出得借、转让、分销、发布或者作为 礼物供他人使用,不得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介绍1. 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汉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注重家庭、孝道、礼节等。
汉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汉族人民的重要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2.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草原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地区。
蒙古族的文化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他们以羊肉、牛肉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蒙古烤肉和羊肉汤等。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有那达慕节和祭敖包等。
3. 回族:回族是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
回族的文化具有多元性,他们主要的食物是清真食品,并严格遵守伊斯兰教教规。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
4. 藏族:藏族是中国的雪域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地区和青海、四川等省份的藏区。
藏族的文化独具特色,他们信奉藏传佛教,著名的文化遗存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
藏族的主要节日有藏历新年和拉萨的酥油花节等。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
维吾尔族的文化丰富多彩,他们以水果和羊肉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烤全羊和手抓饭等。
维吾尔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等。
6. 苗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份。
苗族的文化独特,他们以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和音乐舞蹈传统。
苗族的主要节日有苗年节和龙舟节等。
7. 彝族: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彝族的文化深厚,他们以烤全羊和羊肉汤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砣砣肉和酸汤鱼等。
彝族的主要节日有火把节和彝年节等。
8.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和云南等省份。
壮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以大米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桂林米粉和粽子等。
壮族的主要节日有三月三歌节和糍粑节等。
9. 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和云南等省份。
对土家族文化起源的认识
对土家族文化起源的认识姓名:江凯学号:2011160138学院:医学院班级:20111601班摘要这是一篇我通过查阅关于土家族文化以及土家族的相关书籍还有这三个星期老师的讲解写的关于土家族风俗文化起源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婚俗、宗教、习俗、禁忌等方面内容。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文章有条理,主次分明。
关键词:土家族、历史、文化正文一、土家族历史土家族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
早在二千多年前,在湘西、鄂西就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土家族以起勤劳和智慧,铸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称汉族为“客家”。
二千年以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那时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一说是古代由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一说是唐末至五代的初年(一九一零年前后),由彭咸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这些说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有一点可以断定。
即大约自五代以后,湘鄂西地区土家族这一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逐渐形成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约有五百七十万人(一九九零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为主要聚居区,其余分布在湖北省恩施地区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宣恩等县和四川石柱黔江、彭水等土家自治县。
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
土家族所居住的湘鄂西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四百至一千五百米之间,境内山岭重迭,岗峦密布,武陵山脉横贯期间,酉水、澧水、清江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
山区森林密布,梯田满岗,种植水稻、玉米、薯类、麦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苎麻、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油桐、油茶是土家族地区多种经营中的主要项目,在土家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济林木有松、杉、楠、柏等。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信仰多神和土王崇拜、祖先崇拜。他们信仰崇拜的对象, 往往都与神话传说有关;与他们善猎、从事山地农耕和土司制度 的兴废有关。由于道教、佛教、基督教也先后传人,对于土家族 的信仰,也有一定的影响。
“囉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 行腔起伏流畅,易於掌握,便於传唱。其调式多為徵、羽、商 调式,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歌词句式大 多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 真情实感。 锣儿调率真地表现了 土家人乐观、豁达、睿 智、幽默的性格,从而 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蜚声海内外的《太阳出 来喜洋洋》就是石柱土 家族囉儿调民歌的代表 作之一,此外还有《长 年歌》、《怀胎歌》、 《小情郎》等曲目。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 虎之后”。 人们以白虎做家神,用纸或布画虎贴于堂屋,用木雕有虎形象的 吞口,用以驱邪。他们的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使孩子们从小便 得祖先荫护,不受鬼怪侵扰。酉阳、石柱、秀山等地土家人在堂屋后 墙中间位臵放一凳子,用作白虎坐堂的神位。这种对白虎的崇拜,代 代相传,深入土家人生活的诸多方面。
土家族是湘、鄂、渝、 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 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主要居住在湖南、湖 北、贵州三省及重庆 市的51个县市(区), 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 区域自治,其中两个 自治州(共辖16个县 市),5个土家族苗族 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 治县,40个土家族乡, 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 乡。
司制度是封建统 治者对西南少数民族 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 的统治方式,即由中 央政府任命少数民族 贵族为世袭地方官, 并通过这些官吏对各 族人民的管理,达到 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进行统治的目的。图 为:土家英雄秦良玉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 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 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 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 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 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 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 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 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 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 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 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 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 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 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 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不同的民族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56个民族。
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他们的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2.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游牧民族历史。
他们以驯养和骑乘马匹为生。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4.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最高的民族。
他们以信仰佛教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
5.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第七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为生。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以种植棉花和养殖家畜为生。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红米为生。
8.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他们以农耕和织布为生。
9.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牧民和狩猎为生。
10. 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保留了朝鲜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11. 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他们是中国的第四大民族。
12. 赫哲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13. 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他们以农耕和种植茶叶为生。
14. 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他们以农耕和捕鱼为生。
15.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以农耕为生。
16. 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以农耕为生。
17. 瑶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以农耕为生。
18. 白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稻米和养殖家禽为生。
19. 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农耕和畜牧为生。
20. 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
土家族苗族服饰文化
土家族苗族服饰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
土家族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绣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花草图案
土家族的服饰材料多为棉麻布料, 也有用丝绸、缎子等高档材料制成 的。在服饰的制作过程中,土家族 人民注重细节和手工技艺,每一件 服饰都是精心制作的杰作。此外, 土家族的服饰还与民间信仰和日常 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场合、不同节 日、不同身份的人都会穿着不同的
服饰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土家族和苗族的服饰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保护和 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学者和艺术家正在努力开展研究和创作工作。同时,政府 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推广土家族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的民 族服饰
为了传承和发展土家族苗族服饰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苗族的服饰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苗族服饰 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这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点。男性服饰以对襟短衣、 长裤为主,女性服饰则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上衣、长裙、围裙、头巾等
苗族女性服饰的特点是上面装饰精美、色彩斑斓、花样繁多。苗族妇女善于用银饰 装饰服装,从头到脚都有各种银饰,如头饰、颈饰、手饰等。这些银饰不仅美观大 方,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头饰可以保护头发、颈饰可以保护颈部等
土家族苗 族服饰文
化
-
1
土家族服饰文化
2
苗族服饰文化
3
土家族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土家族的特色婚俗文化
⼟家族的特⾊婚俗⽂化⼟家族的特⾊民俗风情⼟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原东端余脉的⼤娄⼭、武陵⼭及⼤巴⼭麓的10万余平⽅公⾥的⼟地上。
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地区。
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排第六位。
⼟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1个县市(区),在湖南省主要分布在湘西⼟家族苗族⾃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张家界市、常德市以及怀化市。
⼟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的语⾔,传统的节⽇,古朴的歌舞、精美的⼯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3⽇被中央正式确定⼟家族为单⼀民族。
⼟家⼈独特的⽣活⽅式,成就了⼟家⼈特殊的婚俗⽂化——即相传的⼟家族婚俗⼋⼤怪:摸把锅灰表⽰爱、许亲反把媒婆怪、过礼“背⼭”花袱盖、临嫁不哭闲话来、发髻不可随意改、新娘出门把筷甩、上轿须得哥背来、步⼊洞房看谁快。
我主要介绍⼀下第四怪“哭嫁”。
哭嫁,是⼟家族的特有习俗。
如果姑娘出嫁时不哭,别⼈就会认为对⽗母不孝顺,或者是哥嫂、姑⼦之间不和睦。
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门传统技艺。
⼟家姑娘从⼗⼆三岁开始学习哭嫁。
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
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寨还有此习俗。
新娘⼀般在婚前⼀个⽉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三天或前⼀天开始哭的。
娘家⼈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别之情。
会哭的姑娘⼀个⽉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哭⾃⼰。
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
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情的即兴创作。
⼟家姑娘⽤“哭”这⼀形式倾诉⼼中的情感。
哭嫁的⾼潮是在新娘出嫁的⽇⼦。
在出嫁的前⼀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
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伴,陪着新娘哭,叫“⼗姊妹会”。
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因此⽆论她们家住远近,⽆论风⾬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去接。
⼗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仙桌拼在⼀起,摆在堂屋中间,⽐新娘年长的坐上⽅,与新娘年龄⼀般⼤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1.苗族民风民俗简短的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2.苗族的习俗,要简短的苗族婚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各地除每个村寨设有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榘,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福建的少数民族
福建的少数民族:多彩的文化与历史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省份。
除了汉族,福建还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福建的少数民族概况福建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闽西、闽北和闽东地区,其中以畲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壮族等为代表。
这些少数民族在福建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二、畲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畲族是福建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南地区。
畲族人民能歌善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独特的婚嫁习俗以及神秘的图腾文化。
畲族的歌舞、工艺和建筑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苗族与土家族:深山中的瑰宝福建的苗族和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闽西和闽北地区。
这两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厚,苗族的银饰工艺和土家族的剪纸艺术都享有盛名。
此外,苗族的传统节日“苗年节”和土家族的“赶秋节”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四、彝族与壮族:多彩的民族风情福建的彝族和壮族主要分布在闽南和闽西地区。
彝族的火把节和壮族的“三月三”歌节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彝族的刺绣和壮族的山歌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历史与传承福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些文化传统在福建的各个角落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福建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扶持民族文化产业、推广民族语言文字等。
这些举措为福建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福建的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与汉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不仅丰富了福建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如今,在福建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不同民族间的团结与互助,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七、展望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福建的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鼓励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跟着小编来看吧。
语言文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
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
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居民:土家族爱群居,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
建房要求背有靠山,面有向山。
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
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
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
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
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
服饰: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习俗: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有“哭嫁习惯”习惯。
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
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
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
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
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
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
关于土家族和苗族服饰的介绍资料
在我国的多民族地区,土家族和苗族是两个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群体。
他们的服饰文化向来引人注目,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本篇文章将从土家族和苗族的服饰特点、历史渊源、传统工艺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两个民族服饰文化的魅力。
一、土家族服饰1. 传统服饰特点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土家族的传统服饰以彩色为主,注重绣花和刺绣,在织物纹样、服饰款式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男性主要穿着黑色或灰色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彩色的腰带;女性则穿着精美的对襟褂,色彩艳丽,袖口和下摆常常镶有彩色的绣花。
2. 历史渊源土家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统。
在古代,土家族服饰主要是以麻布、棉布为主要材料,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
土家族的服饰在粗犷中不乏细腻,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和勤劳,也展现了优美的艺术风格。
3. 传统工艺土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纺织、刺绣、染色等工艺。
其中,土家绣是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土家绣以其艳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刺绣工艺,被誉为“东方刺绣艺术明珠”。
二、苗族服饰1. 传统服饰特点苗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以银饰、织物图案等为特点。
苗族男性的服饰以黑色为主,上衣常常配以蓝色长裤;女性则以深蓝色为主,身穿长袍或长裙,头戴花冠,脚踩踏板鞋,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2. 历史渊源苗族服饰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和传承。
苗族服饰的图案多为民歌、神话、动植物等自然元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宗教神秘感。
苗族服饰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3. 传统工艺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纺织、织布、刺绣等工艺,其中苗族银饰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图案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银饰艺术明珠”。
【民族文化】土家族与苗族有什么区别?
【民族文化】土家族与苗族有什么区别?苗族与土家族的区别【服饰】土家族青壮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袖长而小,正中钉上5~7颗布纽扣,裤子大都是青或蓝色,加白布裤腰。
老人常穿长袍大襟衣,男子头上包青布或白布长帕,长7至9尺,包成人字形。
土家族妇女的服饰比较讲究,上衣衣宽袖大,向右开襟,衣服沿边镶有色彩鲜明的三条花边,用布纽扣,也有用铃形银扣的。
裤长而大,多用青、蓝色布加白布裤腰,裤脚口镶有花边。
头包青丝帕或青、白布帕,不包人字形,包成厚厚的一叠。
未婚闺女,头上留一条长辫子;已婚妇女在脑后绾成泡粑形发髻,名曰“粑粑头”。
妇女的首饰很多,有银质、玉质和金质的簪子、耳环、戒指、手圈以及颈上胸前挂的银链、银牌、银铃、银牙签、银珠子等,走起路来丁当作响,引人注目。
苗族的服饰与土家族略有不同。
男子头帕除有丧服外,不用白色,用青蓝色,一般长1丈,有的长至3丈,包在头上大如斗笠。
男子衣服除青蓝色外,还有花格的。
妇女头帕用黑帕或花帕,长3丈多,包成高耸的筒形。
妇女的衣服多无领,袖口很大,衣服边上和裤脚口上镶有花边,胸前也要绣花。
佩戴银首饰的也很多。
【饮食】土家族、苗族人民居住在土多田少的山区,一向以包谷、红苕、洋芋为主粮,辅之以稻米、高粱、小米、荞、麦等粮食。
经常把包谷和大米掺合煮成饭,俗称“两造饭”,作为当地群众的主要粮食。
土家族、苗族人民喜欢吃酸菜、辣椒、豆腐。
豆腐做成的菜品很多,如豆腐干、菜豆腐、酿豆腐、霉豆腐等是群众常见的家常食品。
土家族人民特别喜欢喝“油茶汤”,主要原料是用茶叶、阴米、炒包谷、炒黄豆、豆腐干、花生米、芝麻等,辅之以腊肉、蒜、葱、花椒、辣椒等佐料,先用菜油炸焦,再用水煮沸而成,清香可口,提神解渴,是民族茶饮的上品。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风俗篇挑“金银”水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金银水即新年凌晨从水井中舀出的水,土家族的男人们每年都要挑金银水,习俗源流无从查考。
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内,土家族的男人们便挑上水桶,拿着香、纸、烛,提上灯笼,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美好的愿望,静悄悄地前往离家近的那口水井旁,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先点燃蜡烛,再焚香化纸钱,口中轻念祈求平安幸福,新年发财之类的吉言,然后用葫芦瓢小心翼翼地在水井里舀水将桶装满挑回家。
回家路上不能大声说话,生怕得罪山神,亦不能让桶中的水荡一滴出来。
到了家门口,要大声喊:“金银水挑回来了~”屋里的人应道:“快让金银水滚进来。
”于是,土家族男人挑金银水进屋,屋里人将水桶稳稳接住,再轻轻的往水缸里倒,心里默默祝福:“金银水进屋了。
” (陈法权)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祭灶神习俗许多民族都有。
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每个家庭一年中的是非善恶,他都记录在案,要向上天玉皇大帝汇报,因而,灶神是不能得罪的。
印江土家人认为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全家的善恶,希望他隐恶扬善,所以在当天下午晚饭后,要将锅、碗、瓢、盆、火钩、火钳等炊事家具清整干净,摆放有序,用茶盆装上刀头肉一个,粑粑、豆腐、炒蛋各一盘,酒三杯,点上三柱香两支烛,然后用十二数长钱,一贴散钱焚化奠祭,在刀头肉上用刀划一个十字,把肉、蛋等食各拈一点丢在燃着的纸堆上,表示灶神已吃喝了,钱也收到了,便会高高兴兴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
祭祀中除男人主祭、跪拜、祈祷外,家庭主妇也要参加跪拜磕头,这是妇女在春节前后唯一能参与祭祀的活动。
(陈法权)三十夜的疙蔸火印江土家族春节习俗。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大人们的心情轻松了起来,或围着“火坑”烤火,或近邻相互串串门,见面总是一句“过年分饷办齐了~”对方也客气地回敬一句“在你家哟”。
夜幕降临,串门的人们各自回家燃起疙蔸火来。
平时印江土家人冬天烤火,或烤自家火坑,或烤“烘笼火”,或烤“火盆火”。
土家族介绍
婚姻礼仪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
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 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 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 “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 有遗风遗俗。 丧葬礼仪 丧葬基本是土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司祭
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
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
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
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遵义的凤 冈等县。
土家族有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 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 尘;绿豆粉(米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 原料炸制而成。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 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 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 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 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
风俗篇挑“金银”水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金银水即新年凌晨从水井中舀出的水,土家族的男人们每年都要挑金银水,习俗源流无从查考。
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内,土家族的男人们便挑上水桶,拿着香、纸、烛,提上灯笼,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美好的愿望,静悄悄地前往离家近的那口水井旁,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先点燃蜡烛,再焚香化纸钱,口中轻念祈求平安幸福,新年发财之类的吉言,然后用葫芦瓢小心翼翼地在水井里舀水将桶装满挑回家。
回家路上不能大声说话,生怕得罪山神,亦不能让桶中的水荡一滴出来。
到了家门口,要大声喊:“金银水挑回来了!”屋里的人应道:“快让金银水滚进来。
”于是,土家族男人挑金银水进屋,屋里人将水桶稳稳接住,再轻轻的往水缸里倒,心里默默祝福:“金银水进屋了。
”(陈法权)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祭灶神习俗许多民族都有。
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每个家庭一年中的是非善恶,他都记录在案,要向上天玉皇大帝汇报,因而,灶神是不能得罪的。
印江土家人认为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全家的善恶,希望他隐恶扬善,所以在当天下午晚饭后,要将锅、碗、瓢、盆、火钩、火钳等炊事家具清整干净,摆放有序,用茶盆装上刀头肉一个,粑粑、豆腐、炒蛋各一盘,酒三杯,点上三柱香两支烛,然后用十二数长钱,一贴散钱焚化奠祭,在刀头肉上用刀划一个十字,把肉、蛋等食各拈一点丢在燃着的纸堆上,表示灶神已吃喝了,钱也收到了,便会高高兴兴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
祭祀中除男人主祭、跪拜、祈祷外,家庭主妇也要参加跪拜磕头,这是妇女在春节前后唯一能参与祭祀的活动。
(陈法权)三十夜的疙蔸火印江土家族春节习俗。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大人们的心情轻松了起来,或围着“火坑”烤火,或近邻相互串串门,见面总是一句“过年分饷办齐了!”对方也客气地回敬一句“在你家哟”。
夜幕降临,串门的人们各自回家燃起疙蔸火来。
平时印江土家人冬天烤火,或烤自家火坑,或烤“烘笼火”,或烤“火盆火”。
贵州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贵州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贵州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本文将对贵州地域文化进行调查,探索其独特之处和影响。
一、地理环境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这种地理环境为贵州的文化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山区的多样性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
二、苗族文化苗族是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独特而丰富。
苗族人民以其绚丽多彩的服饰和独特的音乐舞蹈而闻名。
在苗族地区,我们可以欣赏到苗族花灯、苗族龙船等传统文化表演,感受到苗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三、侗族文化侗族是贵州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其文化也十分独特。
侗族人民以其精湛的木结构建筑和特色的歌舞艺术而著名。
在侗族地区,我们可以看到侗族的“歌楼”,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用于举办歌舞表演和集会活动,展示了侗族人民的团结和文化自豪感。
四、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文化也十分丰富多样。
土家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和传统的婚俗而著名。
在土家族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的“吊脚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防洪、防虫等功能,同时也是土家族人民的象征和骄傲。
五、黔东南地区的文化黔东南地区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侗族、苗族、水族等。
在黔东南地区,我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竹竿舞、踩竹筒等传统表演,感受到这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贵州的美食文化贵州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酸汤鱼、酸辣粉、毛肚火锅等都是贵州的传统美食,深受人们喜爱。
贵州的美食不仅有着独特的口味,还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食材的独特处理方式和烹饪技巧。
七、贵州的自然风光贵州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展示了贵州的独特之美,也为当地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结语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区,其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令人瞩目。
湘西土家族文化介绍
丧葬
初死
告丧与奔丧
入殓
绕棺 抬丧 跳丧
【婚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 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 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 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 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 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 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 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 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湘西土家族文化介绍
【简介】 族名 “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 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截止1990年人口为570.422万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 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 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 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 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2团体意识不强,没有充分的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 性,大家都渴望所谓的“民主”,就连大家写调查 问卷的时候都是每个人写一份,之后由向碧云同 学总结,然后还期待再次能通过大家的考核,由于 每个人的时间都安排的比较紧张,所以我们聚到一 的时间几乎很少。并且大多都是希望有个明确的任 务,自己埋头苦干。我们聚到一起的时候主要是听 大家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对于上 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否决了,和辩论赛差不多,最后 还是组长的一句话称了意,“我们分工”吕和潘做PPT 田夏向负责调查和总结,并且配合贾写报告。没有 了大家的合作,我们的工作比较的片面。
新娘子哭完了, 小两口也可以互 述情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越南文:Mèo;泰语:แม้ว / ม้ง;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在逃避战争和躲避朝廷的追杀中,为了隐秘行踪,担心苗族文字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掉烧掉,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 (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
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 和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苗族自治州:恩施州、湘西州、文山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
苗族自治县:
苗族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
外国: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
蚩尤的读法:蚩尤chī yóu,。
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
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
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
蚩尤率八十一
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
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
杀得天昏地暗,
血流成河。
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
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
争之神。
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
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传说中蚩尤性情豪爽、刚直不阿、打仗勇往直前,充满武将帝
王阳刚之美,不愧为一代盖世豪杰。
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把他论为妖魔、邪
神形象。
蚩尤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
苗族文明始祖、中国工业鼻祖-----------蚩尤
苗族歌后----阿幼朵苗族、籍贯: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爱好:唱歌、跳舞、服装设计文化:现在就读北师大单位:中央民族歌舞团
宋祖英—苗族1966.08.13降临湘西古丈县岩头寨乡老寨村
刘媛媛苗族红旗歌手————<五星红旗>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此外,重庆市也有分布。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
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
其中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白虎崇拜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
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
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
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
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
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
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
如今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盖“猫脚”花衾被;门顶雕白虎、门环铸虎头。
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毛古斯”舞“毛古斯”,土语为“拔步长”,是老公公的意思。
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迹的一种古老舞蹈。
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
每逢过年节跳摆手,都要跳这种古老的舞蹈。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1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
土家族以“比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氐羌族群。
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立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1957年1月3日被中央正
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族源,尚无定论,目前处于诸说并存
土家族地区的药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杜仲、天麻、木瓜、银共、茯苓、黄连、当归、木香等;特产有柑桔、板栗、猕猴桃;矿藏有汞、铅、锌、铜、
土家族地区有神奇的山水风光,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其中号称“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群
峰挺秀,古原苍莽,周围百里,翠屏环列,宛如蓬莱仙境。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180万人次。
土家族地区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值得赞赏,如永顺的溪州铜柱、永顺老司城、等等。
不少名胜古迹记录着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谱写着中
华文明。
土家族地区的物产资源和山水风光乃是土家族民族心性潜移默化的基因,这些奇丽的
山川自然造就了土家人民心灵的美丽和性格的坚忍顽强。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民族。
历史上由于接触汉族较早,受汉文化
响较大,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同时,在反封建压迫、反对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的斗争中,土家族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土家族在近现代爱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鸦片战争时,清朝副将鹤峰土家族陈连升与其子陈鹏,率领600多名楚兵与从海路来犯的侵略军奋战,不幸以身殉国。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之时,湘
西轮州土家罗荣光任总兵,他严词拒绝敌军的胁迫,身先士卒,在激战中牺牲。
温朝钟、黄玉
山等人曾组织“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发动起义震撼清廷。
至今,土家农民薅草唱的田歌仍在
歌颂他们的革命精神。
在近代史上,土家族人民为民族的自由和幸福,参加了历次反侵略、反压迫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革命的大后方,为保持革命的基本力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抗
日战争时期,又成为抵御日寇的一道钢铁长城。
土家族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
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土家族是一个勇敢,富于爱国传统的民族
扩散表示太阳的光芒,是母性崇拜的隐喻
2.图腾崇拜————白虎
3.生殖崇拜案例:大蛇花土家织锦中的蛇纹应看作是寄托土家人生存繁衍的本能理想,生殖崇拜便
是蛇纹花的内涵之一织锦图案中由三角形、菱形规则排列。
其纹路极像蛇身斑纹。
4.神话传说案例:“西兰卡普”
土家族服饰的发展
一.设计理念创新土家族传统服饰应引入创新设计理念,将传统服饰与现代时装大胆结合。
二.制作手法创新
1.材料的创新加工制作民族服装全是采用购来的花边、饰品,布料多用化纤、绸缎布料
2.织机的改良以前的窄幅小织机,到现在的大型台式织机
三、有效利用创新
1.巧用西兰卡普图案设计制作具有恩施土家族特色的演出服装
2.加强对外推广宣传
四、注意对传统的合理保存、
对传统纹样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