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意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意境
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

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一、多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破完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

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耳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此,处理好一个“读”字,可以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

梁实秋先生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

”吟咏诗歌,不仅可以使人博闻强记,积累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吟咏中能受到诗歌的熏
陶和感染,与诗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每一个客观事物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在诵读时,应抓住情境的特点,声音要富于变化,如壮阔的景物要显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读得流畅安宁,明媚的景物要表现得平缓自如。

总之,诵读要充满感染力,使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独特魅力。

二、品字词,领悟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现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合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

古诗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表达出丰富的意蕴。

一首诗往往有诗眼来透露诗旨的一些关键字词,诗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抓住精当传神的字眼,细细咀嚼,品位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诗歌的意境,在古诗的教学中极为关键。

擅长教学古诗的教师往往能抓住诗眼来组织教学,提领一顿而百毛皆顺。

三、析意象,走进诗歌的意境
意象,就是情意(思想感情)和物象(物体的形象)的组合。

当一个意象进入诗歌作品之后,已被作者赋予了这样或那样的情感
内涵,往往寄托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种种意象,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更是一次生命的原始感悟。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象去把握诗歌的意境,结合意象原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身世、生存环境、写作背景,展开想象去理解作品。

如教学杜甫的《春望》,让学生找出意象,学生马上找到了“山河”、“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等,这些意象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国破家亡的惨淡画面。

在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看到,在这一幅惨淡的画面中有战乱时叛军焚烧后留下的残破,有草木丛生,失去往日锦绣的皇城,有睹物伤情、悲怆溅泪的风雨鲜花,有凄凉婉转,表达离别之恨的孤鸟,更有一位白发怆然,忧国忧民的诗人,作者将长安城被叛军攻破之后,满目萧条之景融于具体的事物之中展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构成了一种感情凝重、情景凄凉、沉郁顿挫,饱含悲怆之美的开阔意境。

四、勤练笔,融入诗歌的意境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用足用活”,充分发挥课文教材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进行语言模仿的训练,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并且是由浅至深地写,循序而渐进,起到知识迁移与情感迁移的双重效果。

教《雨说》,重点品读7—8节,学生找出了“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对这几个生动传神极富想象力的诗句加以品评,于是我就用
“见了我笑啊”句式让学生补充诗句,学生诗兴大发,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回答“桃花见了我笑红了脸颊啊”,“石榴见了我笑破了肚皮啊”,“小溪见了我笑亮了嗓子啊”……此处的训练,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对诗歌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融入诗歌的意境,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在品味诗境之后,调动自己的主观生活体验,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仿造诗句写出自己的生活感悟。

虽然初中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并不丰富或深刻,但他们自己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理解。

写诗,可以让学生“生吞活剥”,可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还可以让学生“不拘一格”“天马行空”。

比如一学生活学活用,改写《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争吵。

夜来麻将声,输钱知多少?”讽刺了当前赌风日盛的社会现实。

鼓励学生仿造创作体式,将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凝聚成短小隽永的诗句,以此练笔,从短到长,由粗到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有利于学生融入诗境中,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和提高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