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滑动与滚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滑动与滚动》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动和滚动现象,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问题引导,有助于学生探究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2.让学生掌握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和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滑动和滚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滑动和滚动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滑轮、小车、木块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滑动和滚动现象,如滑板、轮椅、滚珠笔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解释滑动和滚动的概念,让他们初步了解这两种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滑动和滚动现象。

每组选取一种实验材料,如滑轮、小车、木块等,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和区别。

5.拓展(5分钟)提出一些与滑动和滚动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轮子能滚动?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滑动和滚动概念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滑动和滚动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家具是如何移动的,是否使用了滑动或滚动现象。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和区别。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力与运动》中的第2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讨论滑动与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滑动与滚动的定义,掌握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难点:理解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区别,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课件。

2.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个圆柱体、一个测力计、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如滑板、轮滑、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并比较两者的摩擦力大小。

3. 例题讲解(1)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2)分析:圆形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使骑行更加轻松。

(3)解答:圆形轮子可以实现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滑动摩擦,哪些地方使用了滚动摩擦。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与滚动的定义(2)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3)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为什么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2. 答案:(1)生活中,如走路、滑板、拉抽屉等属于滑动摩擦;自行车、轮滑、汽车轮胎等属于滚动摩擦。

(2)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因为圆形轮子可以实现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教科版科学五上《滑动与滚动》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上《滑动与滚动》说课稿

《滑动与滚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滑动与滚动》,选用教材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面向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下面进入我的说课环节,一、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是设定教学目标的根本。

1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面研究运动和摩擦力的基础上,探究运动方式与摩擦力的关系,并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教材内容编排来看:本节课以“滑动与滚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性实验为主线,以“认识两种运动方式”“测量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认识滚动轴承”三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由此可以看出教材具有“注重规律的形成过程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探究精神”的特点。

2.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有了摩擦力的探究,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学会测量摩擦力,掌握了研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方法,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本课是前面的延续,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跟摩擦力的关系,从小车“行驶”和“刹车”两种情况中对比“滑动与滚动”两种运动方式的摩擦力。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基本能适应小组合作的探究模式,在思维上,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心理上,他们开始渴望表现自己,渴望获得同龄人的肯定。

3.教学重、难点: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证实小车轮子的运动方式(滑动还是滚动)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车轮滑动、滚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4.教学目标:综合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把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做简单的对比实验(设计并比较小车刹车和行驶时的摩擦力);●观察滚珠轴承的结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摩擦力与滚动摩擦概念。

详细内容包括:解摩擦力产生原因,探究滑动与滚动不同,通过实验观察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差异,以及解如何减小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摩擦力与滚动摩擦概念,解滑动与滚动区别,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与滚动摩擦概念,滑动与滚动区别。

2. 教学重点:减小摩擦力方法,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小车,圆柱体,长木板,测力计。

2. 学具:每组一套摩擦力演示仪,小车,圆柱体,长木板,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推动桌上书本,引入摩擦力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摩擦力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滑动与滚动区别,以及滚动摩擦概念。

4. 实验探究:(1)让学生分组操作摩擦力演示仪,观察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差异。

(2)讨论减小摩擦力方法,并动手实践。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P32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滑动与滚动2. 主要内容:(1)摩擦力概念(2)滑动与滚动区别(3)滚动摩擦(4)减小摩擦力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概念,并举例说明。

(2)说出滑动与滚动区别,以及滚动摩擦特点。

(3)列举减小摩擦力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1.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间不规则性,产生阻碍相对运动力。

例如,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滑动是指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并相对滑动,如推拉门窗;滚动是指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通过滚动方式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滚动。

教科版《滑动与滚动》优秀公开课教案2

教科版《滑动与滚动》优秀公开课教案2

教科版《滑动与滚动》优秀公开课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材第四单元《简单机械》中的第2课《滑动与滚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定义,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以及滑动与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掌握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区别,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区别。

教学重点:掌握滑动与滚动的定义,了解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如滑板、轮滑、汽车轮胎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现象,讨论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时的摩擦力。

(3)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在水平面上滚动的现象,讨论滚动摩擦力的特点。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圆柱体在水平面上滚动时的摩擦力。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滑动与滚动的应用,并讨论如何减小摩擦力。

5. 课堂小结:强调滑动与滚动的概念,以及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3. 应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滑动与滚动的应用?(2)如何减小摩擦力?2. 答案:(1)如:滑板、轮滑、汽车轮胎等。

(2)通过减小接触面积、使用润滑剂、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方法减小摩擦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滑动与滚动的概念,以及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动与滚动》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探索滑动和滚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滑动和滚动的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滑动和滚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滑动和滚动的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滑轮、轮子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木板、小车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滑轮、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到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滑动和滚动的概念,让他们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

然后,展示一些实例,如滑梯、滑轮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滑动和滚动的特点。

可以让学生用小车在木板上进行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式,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和区别。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46页的“滑动和滚动”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滑动和滚动的定义;探究滑动和滚动对物体移动的影响;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能够区分两种运动方式。

2. 了解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能够分析滑动和滚动对物体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和滚动的定义,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难点:区分两种运动方式,分析滑动和滚动对物体移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圆柱形物体、平板、斜面、测力计。

2. 学具:小车、圆柱形物体、平板、斜面、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种运动方式的区别。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滑动?什么是滚动?(2)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是什么?3. 知识讲解:(1)滑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滑动。

(2)滚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旋转。

(3)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减小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相对速度,使物体更容易移动。

(1)推开门;(2)拉动抽屉;(3)自行车行驶;(4)轴承转动。

(1)比较小车在平板上滑动和滚动的距离;(2)测量小车在滑动和滚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3)观察圆柱形物体在平板上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1)滑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滑动(2)滚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旋转2. 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减小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相对速度,使物体更容易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a. 推动家具;b. 自行车行驶;c. 轮子滚动。

2. 答案:(1)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如:滑板、滚铁环、汽车的行驶等。

《滑动与滚动》说课材料

《滑动与滚动》说课材料

《滑动与滚动》说课稿——我执教的内容是《滑动与滚动》,它是《科学》五上第四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运动和力〞使用不同的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影响小车和其他物体运动的一些力,让学生能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

本堂课“滑动与滚动〞是继学生们研究了摩擦力及一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之后,进一步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另一个因素“运动方式〞的探究。

教材主要分两块内容,分组实验“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以及实验结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滚珠轴承〞。

也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根底。

在教材的编排上有很好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这一结论不会有太大的争议和疑问,所以做好实验设计和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是重点。

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对学情的分析,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开展区理论》,我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2.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3.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懂得做简单的比照实验〔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拟〕;2.学会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改良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说重难点: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教学重点:用比照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设计比照实验,验证猜测。

说实验材料:为实现以上三维目标,我需要以下材料展开教学:“滚珠轴承〞。

为每组学生准备:小车一辆,钩码盒一只〔内有5只钩码〕,弹簧测力计一个,吸管两根,用于小组实验“车轮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拟〞。

大小培养皿一对,弹珠假设干,用于小组实验“模拟滚珠轴承〞。

说教学设计:结合以上材料,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埃及奥秘,我来解答设计意图:以大家熟知的金字塔作为导入,能在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兴趣,活泼课堂气氛,同时出示两种搬运方式的图片,引出滑动与滚动的概念。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46课“滑动和滚动”,属于教科版4。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简单机械中的轮轴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动和滚动的基本概念,了解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认识轮轴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简单机械原理的关注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轮轴原理。

难点:理解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变化,轮轴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子模型、滑块、测力计、斜面、小车、轮轴装置等。

2. 学具:轮子、滑块、小车、测力计、斜面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轮子和滑块,提出问题:“为什么轮子可以滚动,而滑块需要滑动?”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的区别,介绍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a.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滑动和滚动时摩擦力的变化。

b. 讲解轮轴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轮轴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观察滑动和滚动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滑动和滚动、摩擦力、轮轴原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2. 内容:a. 滑动和滚动的概念b. 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c. 轮轴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b.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原理?c. 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变化。

2. 答案:a. 滑动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直接移动,滚动是物体通过旋转实现移动。

b. 例如:自行车、汽车、门把手等。

c. 实验步骤及结论见下:实验名称: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变化实验步骤:1. 准备小车、轮子、滑块、测力计等。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的作用》中的第5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探究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及其区别,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块、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粉笔、黑板。

学具:每组一个滑块、一个圆柱体、一个斜面、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滑动与滚动的区别。

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提问:如何减小摩擦力?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1)演示用测力计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

(2)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并记录数据。

(2)教师点评,强调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滑动与滚动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与滚动的区别(2)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推着一个滑块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一个人推着一个装有轮子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 答案:(1)摩擦力较大,因为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2)摩擦力较小,因为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滑动与滚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滑动与滚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滑动与滚动》公开课教学设计《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及说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福建省XXX第二实验小学 XXX 【教材分析】《滑动和滚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6课,是在《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一堂科学探究课。

本课由两个探究活动组成,第一,认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知道小车“行驶”“刹车”两种运动情况下形成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测量并比较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明白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知道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机械装置,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的制作体验活动,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但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跟摩擦力的关系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小车运动入手,通过观察、体验,认识滑动和滚动这两种运动方式,继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运动方式有关?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体验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观察、实验,能说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3、通过制作,初步了解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出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实验,证实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能用简单物品模拟制作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及真实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态度。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46课《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了解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习简单机械——轮轴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异同,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本质区别,以及摩擦力在其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轮轴模型、滑块、小车、斜面、计时器等。

2. 学具:轮轴模型、滑块、小车、斜面、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如滑板、自行车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滑块和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观察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学生用轮轴模型进行滚动实验,观察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区别。

4.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2. 内容:(1)滑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滑动。

(2)滚动:物体绕固定轴线旋转。

(3)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与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2)摩擦力对物体运动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学生对滑动和滚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讲解摩擦力时,部分学生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二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特点,探究滑动和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掌握简单机械——轮子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滑动和滚动现象,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能通过实验探究滑动和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子模型、滑块、小车、斜面、计时器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括轮子、滑块、小车、斜面、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轮子,引导学生思考轮子为什么能转动,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 新课:(1)探究滑动与滚动的特点。

a.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2)探究滑动与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a. 学生分组实验,比较滑动和滚动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

(3)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a. 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提出猜想。

b.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3. 例题讲解:讲解与滑动和滚动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1.1 滑动的特点1.2 滚动的特点1.3 滑动与滚动的区别与联系2. 滑动与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滑动和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列举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 (1)自行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为滚动;滑板运动时,滑板与地面的接触为滑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机械与运动》中的第2课《滑动与滚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掌握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小车、圆柱体、平板等)、毛巾、木板、测力计等。

学生准备:学习单、实验器材(小车、圆柱体、平板等)、毛巾、木板、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滑动的?哪些物体是滚动的?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

(2)演示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提出问题:如何减小摩擦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提出拓展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和滚动的概念(2)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2)列举三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答案:(1)滑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滑动;滚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旋转。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接触面积、用滚动代替滑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了解了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滑动和滚动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46页,主题为“滑动和滚动”。

详细内容包括:滑动和滚动的定义;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简单机械——斜面和轮子的引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掌握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了解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滑动和滚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摩擦力在滚动过程中的变化,运用滑动和滚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斜面、轮子、小车、滑板、木块、测力计等。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斜面和小车,提问:“如何让小车从斜面上下滑?”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与滑动的关系。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讨论。

2. 知识讲解讲解滑动和滚动的定义,强调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分析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如滑板、自行车、汽车等。

引入简单机械——斜面和轮子,讲解其原理和作用。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辆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是滑动还是滚动?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并说明摩擦力的作用。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提问:“如何减小摩擦力,让物体更容易滚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2. 内容:滑动: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滑动。

滚动:物体在接触面上旋转前进。

摩擦力:阻碍物体滑动的力,滚动时摩擦力减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说明摩擦力的作用。

2. 答案提示:如滑板、自行车、汽车等,摩擦力在滚动时减小,使得物体更容易移动。

科学五上《滑动和滚动》说课

科学五上《滑动和滚动》说课


钩码 提示: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
面的光滑程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那么,在实验中我们如何控制这些方 面呢?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实验中不能改变什么条件?怎么保持不变? 物体的重量、物体间的接触面状况等。 用同一个物体和在相同的表面上测量。 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我们准备怎么改变? 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和滑动。 一个小车轮子可以转动,另一个小车 固定轮子不让其转动。
车轮

滚 珠 轴 承
制作“滚珠轴承”(课上没完成
可课后做)
材料:大小瓶盖、玻璃弹珠、橡皮泥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课堂兴 趣,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拓展延伸
滑动与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能根据刹 车印痕判断当 时车轮的运动 状态(是滚动 还是滑动)和 车速快慢变化 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生 活中延伸科学。)
滑动摩擦力大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结果的数据虽然各不相同的,但结论是一 致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车轮与轴之间容易造成 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二) 自 制 滚 珠 轴 承
车轮与轴之间使用滚珠, 可以将车轮与轴的运动 方式由滑动变成滚动, 从而大大减少摩擦力, 使用寿命将更长久。
说课课件
白花小学
王燕
说课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五、说教学方法 六、说预设效果 七、说教学过程 八、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滑动与滚动》这一课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 材中的第四单元《运动与力》这一章节的第六课。 本课是在上节《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影 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本课是为研究如何改变摩擦力 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测量滑动和滚 动摩擦力的大小。学生对小车“行驶”“刹车”两种情况 下摩擦力大小的差别一般估计不到,因此,用对比实验的 方法测量并比较两种摩擦力的大小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 象。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 泛,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机械装置。根据儿童的特点, 要认识滚珠轴承的作用,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是 一个很好的办法。认识滚珠轴承将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 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

《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

《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简单机械”,主要围绕“滑动和滚动”的主题展开。

内容包括:滑动和滚动的定义、特点、实际应用;探究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掌握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了解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特点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粉笔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滑动和滚动物体(如铅笔、圆珠笔、轴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新课导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特点、实际应用。

教师活动:用PPT展示相关知识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

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的概念2. 滑动和滚动的特点3. 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4. 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20N的拉力,物体的重力为100N,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滑动还是滚动?(2)一圆柱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推力,圆柱体的重力为50N,圆柱体的运动状态是滑动还是滚动?2. 答案:(1)滑动摩擦力=20N,滚动摩擦力=10N。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第46课《滑动和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定义,探究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摩擦力与滚动摩擦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滑动与滚动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滑动和滚动的基本概念,了解摩擦力与滚动摩擦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与滚动摩擦的理解;实验操作中观察滑动与滚动的差异。

2. 教学重点:掌握滑动和滚动的定义,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滚动摩擦演示仪、实验小车、圆柱体、长方形木块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汽车要有轮子?轮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2. 新课内容:讲解滑动和滚动的定义,阐述摩擦力与滚动摩擦的概念。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感受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

b. 学生观察实验小车在不同表面(平面、斜面)的滑动与滚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滑动和滚动2. 主要内容:a. 定义:滑动、滚动b. 摩擦力与滚动摩擦c. 滑动与滚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滑动现象和一个滚动现象。

b.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与滚动摩擦的关系。

2. 答案:a. 滑动现象:如擦黑板、拉抽屉等;滚动现象:如车轮、滚筒等。

b. 实验方案:取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一个圆柱体,一个长方形木块,分别在水平面上进行滑动和滚动实验,记录摩擦力大小。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单机械》中的第5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与滚动的特点,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大小,以及了解轮轴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滑动与滚动的特点,说出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差异,了解轮轴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差异,轮轴的基本原理。

难点: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圆柱体、轮轴模型、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辆小车、一个圆柱体、一个轮轴模型、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在地面上的运动状态。

提问: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是滑动还是滚动?它们有什么不同?2. 新课导入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滑动与滚动?3. 例题讲解展示圆柱体在水平面上的滑动与滚动,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差异。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5. 知识拓展介绍轮轴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轮轴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轮轴的基本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并分析其摩擦力大小。

画出一个轮轴模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生活例子:如滑板、滑冰、轮滑、自行车等。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轮轴模型:轮轴是一个简单机械,由轮和轴组成。

轮轴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滑动与滚动》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滑动与滚动》。

一、说教材
本课将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大小与滚动还是滑动这两种运动方式有很大关系,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学习本课是为研究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础。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测量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择测量小车轮子滑动时和滚动时的两种摩擦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是因为,让小车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操作起来很容易。

真正的汽车就是正常行驶时轮子滚动,急刹车时轮子在地上滑动。

学生对小车“行驶”“刹车”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的差别一般估计不到,实验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专门把运动由滑动变成滚动的机械装置。

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学生认识滚珠轴承的作用,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是一个好的办法。

认识滚珠轴承将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通过前两年的科学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懂得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来学习科学,观察和记录能力有所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更合理,能较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能较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上一课《运动与摩擦力》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明白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并且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3.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1.做简单的对比实验(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

2.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实验感受对于相同重量的物体滚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的
摩擦力。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
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师:课前先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筷子提米”。

(在杯中装满米压紧后插入竹筷,再放入少许水,等会儿再提筷子,可以提起整个杯子)。

同学们,筷子为什么能提起米呢?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摩擦力与物体重量有关,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可是在作业中我们还留有一个问题“物体的摩擦力还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摩擦力,课前实验的安排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两幅图:课本上的滑滑梯和自行车)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板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设计意图:直接揭示滑动与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有开
门见山之效。


2.师:我国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轮子,这是多么伟大的一项发明啊。

(课件出示:古代搬物图与卡车运货图)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

后来发明了安装轮子的车,用车来搬运物体就更方便了。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测:滚动还是有摩擦力的,滚动用的力小)
【设计意图: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中体会滚动与滑动的区别,从而进行猜测,引出新课的教学。


(三)、新课探究
(一)实验对比: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出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根据什么来猜测滚动的摩擦力小?(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师:我们从生活经验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设计实验方案。

师:如果要进行研究,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探究计划、准备探究需要的材料、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等等。

】师: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那么,在实验中我们如何控制这些方面呢?(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定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实验中的定量与变量,要完成这个测量需要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小车的载重相同,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


师:让我们来一起分享你们的方案,看看是否可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进行适当地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实施实验方案。

师:在学生制作前,教师要讲解清楚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张探究记录表,如下图:
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表
测前估计实际测量轮子滑动前进的拉

轮子滚动前进的拉

滚动比滑动的拉力
小多少
【设计意图:统一表格可以为交流提供方便,有利于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便于更好的归纳和总结。


4.汇报实验结果。

师: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相信已经有了结果,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投影展示几个小组的表格。

小组的其他同学给以补充介绍,或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介绍。


5.我们的发现。

师:前几节课我们做小车实验时,静止的小车要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才能运动起来,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下来那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

那么汽车、自行车刹车都是采取阻止车轮转动的方法,为什么车轮停止转动,车子就能很快停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结果的数据虽然各不相同的,但结论是一致的,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自制滚珠轴承
1.师:在车辆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滚珠轴承。

(课件出示图片)观察滚珠轴承的构造,猜想它有什么用处。

(教
师简单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2.让我们也来做一个“滚珠轴承”,体验一下它的作用。

3.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滚珠轴承”转动得更灵活?(加润滑油)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十分有趣,那么生活中我们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延伸科学。


教学反思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纲领,以小组探究学习模式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先进教学资源,将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极大的扩展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同时,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思想理念。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滑动与滚动》这节课的说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