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知觉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

第一次 左手画“Δ”,右手按顺序写“1、2、3、 4、5、……”
第二次
左手画“\”,右手按顺序写“1、2、3、 4、5、……”
试一试
两只手同时画图,一只手画正方形,一只手画圆形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1.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的活动都很 熟悉,或达到自动化程度。 2.活动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不相互排斥
3. 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够 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活动和对象。 对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飞行员必须能同时观察多个仪表的指示,同时倾听指挥 员指令,才能准确地操纵飞机 在选拔飞行员时,必须进行注意分配能力测验
试试看
两只手各拿一支笔,每次用时15秒,双手同步进行, 不能分先后。
【案例分析】
儿童跳舞时,常常注意动作,就忘了表 情;做操时,常常注意了动作,就无法保持 队形的整齐……这些现象一般是因为什么?
注意分配的发展

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和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 的注意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 几个对象上。 但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在二年级 发展迅速。



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 教学体现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讲究变化性 防止教学无关刺激的干扰

2.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动机 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三)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

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 4.避免与控制分心 (1)超前控制 (2)奖惩控制 (3)提问控制 (4)信号控制
什么样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无意注意)?

王振宇心理学教程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知觉试题

王振宇心理学教程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知觉试题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一、填空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人在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_______________的注意,叫做_______________。

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_______________的注意,叫做_______________。

4、墙上张贴的大红喜报,能引起识字人的注意,却很难引起不识字人的注意,这主要是由于______ 对无意注意的影响。

5、感受性即_______________的能力,不同的人有_______________的感受性。

6、小学儿童运动觉的发展是________ 的发展早于________ 的发展。

7、视敏度即_______________,小学生比幼儿好,其中________岁儿童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

8、入小学后,_______________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_______________水平。

9、空间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知觉、_______________知觉、___________知觉、____________知觉。

10、观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小学儿童对颜色的精确命名,其正确率直接受的影响。

二、选择1、有的学生在课上从不主动举手要求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始终注视着教师,这种注意属于( )状态A.真正的注意B.表面上的不注意C.表面上的注意D.真正的不注意2、()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3、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已有较好的发展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4、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的特性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是男高音独唱还是女高音独唱,抑或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4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形成后又会影响心理过程。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6.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

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是比较严格的客观的研究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3.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8,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2.注意的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6级《基础心理学》复习题(1)

16级《基础心理学》复习题(1)

16级《基础心理学》复习题(1)章绪论1.解释1.心理学2.反射二.填空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建立第一个开始的。

2.人的心理现象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部分,前者包括 .和;后者包括 . .和。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 . . 和。

4.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客观”是就其反映的而言;“主观” 是就其反映的而言。

5.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也有分工。

枕叶与有关,颞叶与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6.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类,既和。

其中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

7.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 . 和。

三.选择: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 年 B.1879 年 C.1903 年 D.1920 年2.大脑皮层四个叶中对于心理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是()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3.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脑 B.客观现实 C.实践活动D.反射4. “谈虎色变”属于()。

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D.反射5.下列哪一种属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见风流泪 B.乐极生悲 C.谈梅生津 D.望梅止渴6.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A.谢切诺夫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D.培因7.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8.普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理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9.( )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A.亚里士多德B.笛卡尔C.冯特D.赫尔巴特10.下列哪一种属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11.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案设计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案设计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案设计课题: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材:《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状况2,掌握小学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特点3,运用感知觉理论培养小学儿童观察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水平特点,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教具:图画2张教学过程:[课题引入]人的感知觉的发展,在各个发展阶段是各不相同的。

同学们今后所要教学的对象将是小学生,那么在小学阶段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应该如何根据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而对其进行训练和培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提问)感觉有哪些种类?小学儿童感觉发展变化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视觉、听觉和运动觉等方面。

㈠视觉的发展:视觉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后面我们将会说到观察力,观察首先并且最主要的就是要用眼睛看,是视觉的运用。

视觉在认识活动中的地位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小学儿童的视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已占主导地位,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视敏度:视敏度是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视力。

小学儿童视敏度发展的趋势是以10岁为一个分水岭的:10岁以前视力呈上升趋势;1 0岁时调节能力最大,远近都能看得清;10岁以后视力就开始呈下降趋势。

所以,小学儿童视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

(提问)如果刚入学的孩子视力只有1.0,家长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吗?其实,刚入学1.0的视力,或者是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肌肉能力的增强,对远近物体视力的调节能力会增强,视力是会逐渐提高的,所以家长无须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视力的下降虽然说与眼睛的生理机能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与人们的用眼习惯有关,尤其儿童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将会直线下降,直接后果就是小小年纪就得戴眼镜了。

学前心理学第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学前心理学第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是指年龄在3-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注意力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和成熟。

注意力是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

初级注意初级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最基本的感知过程,儿童会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但并不能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学前儿童能够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并对其进行注意力的集中,通常是在目标刺激和其他干扰刺激存在的情况下,儿童能够更好的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刺激上。

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学前儿童需要同时注意到多个刺激,并对它们进行配合和处理。

这种类型的注意力需要较强的集中力和记忆力,是学习与生活中必须的注意力类型。

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生理因素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与生物学、大脑发育等生理因素密切相关,如锌元素的缺失、睡眠质量等。

环境因素学前儿童的环境对于他们的注意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生活的平静与有规律、噪音、生活经验等。

教育因素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也是影响他们注意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提供富有刺激性、多样化的环境、营造安静、有序的学习氛围以及来自于师长方面的训练等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注意力不足障碍学前儿童如果注意力过度或者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会被诊断出注意力不足障碍(ADHD)。

这种情况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旦该情况得到诊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一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为他们提供富有刺激性的环境来促进他们的注意力发展。

如果发现儿童有注意力不足的现象,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小学儿童心理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特点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注意经过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注意已达相当水平。

在小学教育的影响下,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一)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

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

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

如,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刺激物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同时,无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儿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依靠有意注意,而且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

如,对某对象估计的正确率,无意注意时只达20%,有意注意时则达56%。

在高年级学生的认识活动中,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

(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表现为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定目的;在注意进程中不会组织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

一旦没有外在的帮助,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给定的目的,使注意中止或分散。

随着儿童心理活动目的性、有意性、自控性的逐渐增强,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自行确立目的,并根据一定目的,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

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注意品质在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数量越大,广度越大。

注意广度通常是指视觉注意瓣范围。

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注意广度的扩大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人们扩展感知范围和提高反应速度。

小学儿童注意广度较小,但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扩大。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注意感知觉思维想象等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注意感知觉思维想象等
第二讲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与教育
本章学习提要
小学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概况
小学儿童的注意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小学儿童的记忆
小学儿童的思维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3
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一)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体内机能的发育 3、神经系统的发育
为什么要认识儿童生理发展特征?
2.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 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形成
了动作系统。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24
3. 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特 点:
(1) 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随年龄增长 而提高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 意分配在几个对象上。但整个小学阶段, 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
(1)音调
由声波决定的听觉特性。
音乐的音调在50—5000赫兹之间,言语 的音调在300—5000赫兹之间,人耳最 敏感的区域是1000—4000赫兹。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40
(2)音响
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测量音响的单位是贝尔或分贝尔。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41
2、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
主动性逐渐增强;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5
三、儿童注意的发展
3.注意的对象由具体到抽象
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 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 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
4.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 绪色彩。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6
(二)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学生 的注意
暗适应最初7-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 感受性骤升; 明适应 —— 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 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心理学教程1022注意

心理学教程1022注意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两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 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 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 很难直接控制的。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 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个体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 • • • •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课堂练习
重点内容
• 1、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 2、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注意:
•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小资料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 右,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 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 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 高度的注意稳定性。
3.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时进行两 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 指向不同的对象,或进行某种 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 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动作。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如个体经验、情绪等。
客观因素:如刺激物排列特点等。
2.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把注意集 中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 上时间的长短。 • 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散。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 1、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 作用逐渐提高 •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小学儿童的注意精品PPT课件

小学儿童的注意精品PPT课件

己不会主动确立目的,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定目的,小
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力自行确定,并根据一定的目的,独
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如何评价一 个人注意力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坏?
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品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注意的广度 2. 注意的稳定性 3. 注意的分配 4. 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广度
•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 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难直接控制 的。
•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 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 注意的对象(单调、静止——复杂、变化) • 人的积极性(态度积极,有浓厚兴趣) • 人的身体状况(失眠、疲劳、生病——健康)
• 小学儿童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
一、注意的概述
• (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指向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某些对象,并且
能长时间地保持。

(2)集中是对周围的其余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2.注意最显著的几个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 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1)适应性动作

(4)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指事情的结果引起人
们的兴趣)
• 7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在有效的实际活动中,不可能只有无意注意或只
有有意注意参与,因为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
人感到枯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程度不高,反之,只有无意
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只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熟知小学儿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小学儿童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小学儿童、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基础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的日常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背景,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出发,关注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今后教育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现象,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科学的基础。

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掌握并会结合实际科学解释和应用心理学中的主要术语、概念、观点和基本原理,又能在学习中通过谈话、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科学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了解并解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具备教育反思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增强对专业的情感,对儿童的了解与热爱,逐步形成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本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小学儿童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为目标,学生学习从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索和学习心理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在独立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上的 表现。 表现。 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发展趋势表现为: 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发展趋势表现为: 1、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2、先模仿,再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 、先模仿,再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 。总之,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智力特征的表现,培养思 总之,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智力特征的表现, 维品质是促进个体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 维品质是促进个体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过程中, 须予以高度重视。
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1.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的发展小学儿童视敏度的发展趋势是: 视敏度的发展 (1)10岁儿童视敏度不断提高。 (2)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 (3)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
(一 )视 觉的 发展
2颜色视觉的发展小学儿童颜色视觉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颜色视觉的发展小学儿童颜色视觉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颜色视觉的发展小学儿童颜色视觉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1)颜色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并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 )颜色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并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 2)小学儿童的颜色视觉表现出性别差异。 (2)小学儿童的颜色视觉表现出性别差异。一是女生比男生的颜色视 觉能力一般要高一些。二是男、女生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 觉能力一般要高一些。二是男、女生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
二、小学儿 童知觉的发 展
三、小学儿 童观察力的 发展
含义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观察是感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知觉饿高级形态,是一种思维参与其中的感知觉活动。 知觉饿高级形态,是一种思维参与其中的感知觉活动。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的感知功能和观察能力有了长 足的发展。 足的发展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转睛”、“呆视”等。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2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第二章

2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第二章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适当过度学习。
(五)思维 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思维的种类 :
(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划分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 ①聚合思维 ②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 )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将思维划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 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P50-P64
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 (5)联觉
★(补充)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赞扬 (3)对学习过程形式感兴趣而非结果 (4)对学习结果的关注随年龄而增长
3、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
(2)学习动机的培养
A、学习动机培养是学校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 B、设置目标 C、设置榜样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4)具体性与抽象型
场独立型:自主判断,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场依存型:察言观色,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沉思型:深思熟虑,减少错误
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特点一、小学生注意的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

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1.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

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

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

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30分钟左右。

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30~45分钟。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发展。

我国学者对小学生注意广度韵发展进行了研究。

以50%为估计正确率作为估计点子数目的注意广度,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千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2章】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2章】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3. 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是指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 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 4. 平衡 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调节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使个体的认知不断发展。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 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
皮亚杰提出“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它们是: (1) 连续性和阶段性 认知发展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 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心理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2) 结构性 认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决定着该阶段的主要认 知特征,并与其他认知发展阶段相区别。
(四)对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1 重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2 强调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最佳期 3 对儿童认知发展坚持动态观点
(五)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在实验中,45 名大学生被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由7对学生组成,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即思维不匹配组); 第二组,由8对学生组成,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相同阶段(即思维匹配组); 第三组,由15名学生组成,他们接受标准的教学方法。 所有学生都在六个星期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即如何根据已知的化学溶液,按照要求混 合出两种目标液体。其中,第一组的学生和第二组的学生,其配对的两个人之间要对问 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的收获最大, 即思维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他们在共同讨论的活动中,收获最大。
(二)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1 方位知觉 刚入学的小学生,一般能很好地辨别前与后、上与下等方位。而对于左与右,常需要 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如果只有“左”、“右”的抽象口令 , 而无具体东西 加以支持,则一年级学生常常发生错误。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

中师心理学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三、【图表】感觉、知觉认识过程记忆、想象(伴随注意)思维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个性心理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四、【复习题】(一)填空: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__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_冯特__。

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 _和_______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_______有关,颞叶与_______有关,顶叶与_______有关。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和_______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学家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如德国的_______、英国的_______、中国的_______等。

8.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

9.实验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二)选择:1.皮层由150亿_个脑细胞分6层组成。

A.150亿B.15亿C. 22亿D.170亿.2.神经信息的传播速度是_360_公里每小时。

A.36B.3600C. 360D.36000.3.“谈虎色变”属于_B___。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 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2.学校的教学活动不是一种交往活动。

()3.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

()4.贯彻“死记硬背”的原则,是学好《心理学》的关键。

()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注意的种类
1.分类标准:有无目的,有无意志努力。 2.两大类型: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
1、定义: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 努力的注意。 2、产生的条件 (1)刺激物的特点: ( 2 )主观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O 个体的个性倾向性 O 情绪和精神状态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O 人的知识经验 刺激物的新异性
当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有意注意
定义: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 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只有有意注意,易 感枯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程度不高;只有 无意注意,难以使活动持久,深入的进行 下去。
(四)注意的转移
定义:是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 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时间越短转移越快。
• 事变心移 • Eg:上完数学课上英语课。 注意转移的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转移能力迅速 发展,小学五年级的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 明显的增长。 (2)男生的发展速度高于女生
注意的转移 VS 注意的分散
2、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是集中注意的最有效的手段。 要让他们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 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Eg:肯定的评价、赞许的目光和恰当的鼓励 都能让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的间接 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良好的注意习惯: 1)长时间地保持注意而不分心 2)迅速转移而少惰性 Eg:快速阅读、抢答赛、拼图比赛,培养注 意力高度集中。 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的 出现,训练注意的灵活转移。
高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无意注 意,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 小学生低年级儿童的心理活动缺乏自觉 性和自控性,因此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 的,需要教师或成人给他们提出目的, 并不断提醒和督促他们保持注意,避免 注意中止或分散 Eg:有经验的教师上课上到重点部分时总 要提醒学生注意听。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高度集中的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 要让学生在不疲劳的情况下学到知识,就 必须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上课之初: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 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 到本节课上来,对新课形成有意注意。
课中传授新知识时: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 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 点时,则必须设法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 解和思考问题。
• 小学生高年级儿童逐渐能自己确立目的,并根据 一定的目的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不需要别人 的督促 。 Eg: 1、中高年级的小朋友能告诫自己,上课时要 注意听老师讲课,思想不能走神,即使老师讲的内 容不是十分有趣的,也要用心去听。 2、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复习熟记英语单词时, 她把更多的注意放在那些还不熟悉的英语单词上。
讨论:注意的转移是不是注意的分散? •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 注意的分散也就是常说中的分心(心不在焉), 是无意的,是注意力离开了不该离开的对象。 Eg:上课上着上着有的同学就被窗外的“景色”吸 引了,注意力离开了课堂。 • 注意的转移是有意的,注意转移到指定对象。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确集中 注意的重要性。学生对目的认识越深越容易 自发的集中注意。
Eg:课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同学或教 师朗读课文,注意力容易集中,如朗读前给 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题,如作者写了几件事, 为什么写这几件事,学生朗读时有没有不准 确的,情感表现怎么样,流利程度怎么样。 这样学生听时就会认真些。
2、直观教具不宜过早的暴露在学生眼前,不 然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还会让直观教具失去 新颖性。
3、教师的服饰、发型要求。如果换了新装或 换了发型要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 4、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5、课间休息不宜让学生做激烈或竞赛类的游 戏活动。
(二)利用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 和发展自己的注意力。
(2)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 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三)注意的分配
定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 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不同的 动作。 • 一心二用、双管齐下、左右开攻、耳听八方 Eg:1、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一边 还要思考。 2、司机在驾车时手扶方向盘,脚踩油门, 眼睛还要注意路边的行人。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放松一下,或结合 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的有意注 意转为无意注意。
课堂结束时:总结概括本堂课所讲授的主 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 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 与有意注意的转换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 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使教学 收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指向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某些对象, 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 (2)集中是对周围的其余对象“视而不见,听 而不闻”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无意注 意。
Eg:1、白裙老师与蜂窝煤
2、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等几何知识时,教 师可出示学生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硬 币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三 角形、圆等几何图形,这时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就 在身边,很容易对它们产生注意。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 无意注意在教学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 作用,在教学中要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影 响为教学服务,避免无意注意的消极影响。
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影响
1、凡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活动,尽 量赋予他们无意注意的特性。(为了引起学 生的无意注意)

语音、语调做到抑扬顿挫,遇到重点、 难点还要加强语气,伴以适当的手势和表 情。声音太大、语调平淡,容易使学生疲 劳;声音过小,学生听不到或听不清,就 很容易分心。
问答: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注意力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个规律组织教学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 意注意的特征。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 的无意注意的特征,从而减少刺激作用。 (二)利用课外(内)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 意的能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间接兴趣)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的 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一)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 提高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的 作用。 eg:低年级儿童上课时,如果教学内容是比 较枯燥、不直观、不形象的,而教师又不 能运用一些有兴趣的教学方法,那么,保 持注意就很困难。
小学中、高年级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儿童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依靠有意注意, 而且有意注意的效果好于无意注意
充分利用好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板 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 和脉络,解决疑难,另一方面,也是为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 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突出、清晰醒 目。必要时还要用彩色粉笔和图、表格加以 强调。
克服无意注意的消极影响
1、教室布置要相对稳定。 过于华丽、繁杂的室内布置,有时会成为 课堂教学的“污染源”
(二)注意的稳定性
•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长短。时 间越长,稳定性越高。
Eg:善始善终 外科医生在连续几个小时的手术中聚精会神 的工作。
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
(1)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 7-10岁可维持20分钟 • 10-12岁约为25分钟 • 12岁以上能维持30分钟
注意的分配
• 小学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 的发展。 Eg:刚入学的儿童在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注意
了字的笔画,忽略了结构,注意了写字就忘了正确 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到了小学二年级有改观。
说明:注意分配能力在幼儿到小学二年级 这段时间发展较迅速。
¶ 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在同时进行 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 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 度。
2、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在各种心 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 有的特性。 注意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始终,没有注意的参 与,心理过程无法进行。 关系:注意不是独立地心理过程,任何一 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但没 有心理活动就没有注意,两者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 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
(一)注意的广度
定义:指在单位时间内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数 量越大,广度越广。(视觉注意的范围) • Eg:一目十行,一览众山小
• 小学儿童注意广度较小,随年龄的增长而扩大。 • 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是影响注意广度的重 要因素。 • 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 级或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相互转换,交替。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1、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2、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儿童注意发展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