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形态的发展与演变(1)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d449caa915f804d2a16c10c.png)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11713d749649b6648d7479c.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
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
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
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形态的演变_金融基础知识_[共4页]
![货币形态的演变_金融基础知识_[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70eeb1e483c4bb4cf6ecd11d.png)
5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二)从货币的本质看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自从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并没有变,相反,随着货币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货币的本质表现得更完全、更充分了。
马克思在对价值形态发展的历史长河的研究中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把货币定义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1. 货币是商品货币是商品,它与商品世界的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正因为货币和其他一切商品具有共同的特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人类劳动产品,它才能在生产、交换的长期过程中被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商品,即货币。
金银能够充当货币,是因为金银本身是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有价值因为它也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是特殊商品货币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是货币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货币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可以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
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因为谁占有了货币,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
3.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人类社会价值形态的历史长河经历了由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
在一般价值形态阶段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但它们不是货币,因为它们只是在局部范围内临时性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则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市场范围内长期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4. 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体现,即反映产品由不同所有者所生产、所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
货币形式的演变(1)
![货币形式的演变(1)](https://img.taocdn.com/s3/m/67bb3d6a33687e21ae45a927.png)
银行汇票
商业汇票
支票
银行券和纸币的关系
银行券和纸币本身都没有价值,这一点两者是相同的。 银行券和纸币的区别在于: (1)纸币是从货币的作为流通媒介的职能中产生的;而银 行券则产生于信用关系,是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基 础上产生的。 (2)纸币是由政府发行、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而银 行券则是由银行通过短期商业票据贴现方式发行的。 (3)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兑现; (4)纸币如超量发行就会贬值,而银行券不会贬值。但是 银行券不贬值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银行券的发行量要以 银行贴现的商业票据为依据;二是银行券必须能随时兑换 贵金属货币,即银行券要有信用和黄金双重保证。
银行券 bank note
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 一种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 在商业票据未到期时,票据持有人因某种原因 需将商业票据变为现款,就到银行去贴现。而在 银行没有现款支付给票据贴现人时,就用自己发 行的票据(即银行券)代替私人商业票据。持票 人凭银行券可以随时兑现。 银行券具有黄金和信用双重保证,因而得以广 泛使用。银行券的发行,不仅可以使银行能够超 过其实有资本数量来扩大信用业务,而且可以满 足商品生产发展引起的对货币的追加需求。
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 一是由于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 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扩大货币供应 对其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 易使用金属货币极为不便; 二是由于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本身 就包含着信用货币出现的可能性。作为交 换媒介,人们关心的是借助于它能否换到 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本身,只要 人们乐于接受,货币就完全可以用价值较 低的商品甚至没有价值的符号去代替。
当然也有由某种特殊的经济或政治事件引起 的货币信用危机。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货币信用 危机就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连续两年的歉收, 导致小麦价格暴涨和小麦进口猛增,使英国国际 收支恶化,黄金大量外流。 此外,战争也会引起特殊类型的货币信用危 机。这类危机不同于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它并 非有规则地经过一定时间而重复发生的。这类危 机一般不表现在货币信用体系的全部环节上,而 只表现在个别环节上,通常是表现在交易所、利 息率和货币流通方面。
历史货币发展历程
![历史货币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941e7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5.png)
历史货币发展历程
货币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经济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
下面以按时间顺序的方式介绍货币的发展历程,以便更好地理解:
1. 商品货币:在原始社会,人们最初使用物品进行交换。
这些物品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如兽皮、牙齿、贝壳等。
这种物品作为交换媒介被称为商品货币。
2. 金属货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金属具有更好的保存价值和便携性,逐渐开始使用金属作为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的早期形式是金属块或金属圈,代表着一定的价值。
3. 货币铸造:随着金属货币的使用,人们开始将金属制成标准化的形状和重量,以方便交换和储存。
这就是货币铸造的起源,通过铸造币制度,国家可以统一货币的品质和价值。
4. 纸币的出现:为了更方便携带和交换,人们开始使用纸币作为代替金属货币的形式。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中国宋代,后来逐渐在其他国家也使用起来。
5. 中央银行的建立: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国家逐渐建立起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权和监管职责,以维护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6. 电子货币的崛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系统进行在
线购物和交易,无需实物货币。
7. 加密货币的出现:21世纪初,比特币作为第一个加密货币问世,开创了全新的货币形态。
加密货币使用基于密码学的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交易和支付系统。
综上所述,货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物品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的演变。
加密货币的出现则预示着未来货币形态的可能变革。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9674e7dda38376baf1faebc.png)
位制。具体内容为:(1)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3年美国 规定的35美元折合一盎司黄金的官价。(2)美国准许各会员国政府或 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随时用其所持有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以维持 黄金市价与官价的一致,从而把美元居于与黄金等同的地位。(3)其 它国际货币不能兑换黄金。(4)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3、确定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基础上,各国货 币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为:(1)美元规定 0.888671克纯金的法定含金量。各国货币通过与美元含金量的对比, 确定对美元的汇率,作为中心汇率。(2)各国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动;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背离, 若汇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了中心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当事国政府就 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体系的相对稳定。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货币 ★贸易货币和计价货币 ★储备货币 ★锚货币 2、美元的霸权地位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美元霸权是迫使其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妥协和让步 的重要筹码。在经济上, (1)给美国居民带来更多利益。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给美国的进 出口商带来很大便利,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2)给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利益。美国金融机构除了具有经营美元借贷 业务之外,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深入的今天:大规模以美元计值 的各种金融工具也主要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来经营,这不仅为美国的 国民收入和具体的美国金融企业带来巨大利益,也进一步促使美国金 融体系更趋发达和完善。 (3)、美国可以获得巨额铸币税收入。虽然具体的数额很难估算,但一般 认为,美国每年向全球征收的铸币税可达数百亿美元之多。
货币形态的发展与演变(1)
![货币形态的发展与演变(1)](https://img.taocdn.com/s3/m/4e4a58f7910ef12d2af9e7d7.png)
第一章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本章主要内容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形态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演变.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一、商品货币(一)含义:商品货币是兼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在执行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职能时是商品.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即足值货币。
(二)商品货币的类型1.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是具有普遍接受性、能体现货币价值的实物.缺陷:体积笨重难携带,质地不匀难分割,容易腐烂难储存。
如:牲畜、粮食、布匹、贝壳、珠玉。
2.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特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高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可分性,其天然属性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
如:金银。
金属铸币作为本币,一般在国内流通,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功能.(三)商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的特征: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作为商品和作为货币价值相等.2.以内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交换的比例在与其他商品交换时,是以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一切商品相交换.二、代用货币(一)含义是指代表实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
如:交子。
其背后有充足的金银或等值的金银作为保证,代用货币持有者有权随时到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为金银货币。
(二)代用货币的特征1.成本低、易携带、节省稀有金银、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本身价值低于面值,但持有它等于具有实质货币的要求权。
三、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㈠信用货币的产生: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直接后果。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详细解释说明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详细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31fc6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a.png)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是一个广泛而有趣的研究领域,它呈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发展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货币媒介形式的变迁,更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然而,由于物物交换所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古代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最初,贝壳、石器、布匹等具有价值和易于携带的物品被作为交换媒介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金属的使用逐渐成为了交换媒介的主要形式。
从最早使用的贝壳货币到后来的铜、银、金等金属货币,中国古代货币的形态逐渐演变。
铸币技术的进步和交易活动的频繁发生,推动了古代货币的发展与多样化。
例如,战国时期的铜铁钱、秦朝的铜贝、隋唐时期的银元宝等,都是古代货币形态丰富多样的代表。
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革,也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紧密相关。
例如,随着玉石的珍视,玉币逐渐成为了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钱币上的铭文和图案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文化特色。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赋予了古代货币一种独特的艺术价值。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是一个持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
它不仅是经济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承的见证。
通过研究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历程,从中获得对现代货币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货币的重要性和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引出了研究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趋势的需求。
接下来,文章结构部分会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思维导向。
最后,在目的部分,明确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并总结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从中寻求对现代货币发展的启示。
货币发展历史
![货币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615f8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0.png)
货币发展历史
货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最早的货币是贝壳。
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贝壳作为交换媒介,这是货币的最早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形态逐渐演变,从贝壳发展到金属货币,例如商周时期的铜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和蚁鼻钱等。
到了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货币统一政策,确定了半两钱和五铢钱作为官方货币。
三国时期的大泉当千和太平百钱,则是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为了方便军队和政府征税而诞生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唐朝时期出现了通宝和银元等新型货币。
宋朝时期,交子作为最早的纸币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商业交易和税收管理。
而元朝时期,由于地域辽阔,政府需要解决货币流通的问题,所以发行了大量的铜币和纸币。
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通宝、交子和银元等货币形式得以延续。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也逐渐出现了外国货币,如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银元。
现代货币体系始于18世纪的英国,以黄金为基础的英镑成为全球货币,一度主导了全球货币市场。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由于战争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黄金不再作为货币被广泛使用。
今天,货币已经进入了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时代。
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如比特币等形式逐渐成为主流。
中国的货币体系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从商周时期的铜币和贝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和蚁鼻钱,再到秦汉时期的半两钱和五铢钱,以及三国时期的大泉当千和太平百钱,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通宝、交子、元宝和银元,直到现代的人民币和电子支付,显示了我国货币的历史沿革和演化过程。
货币形态的总的演变趋势
![货币形态的总的演变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9280c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4.png)
货币形态的总的演变趋势货币形态的演变是指货币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货币形态的演变趋势可以总结为物物交换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的五个阶段。
首先,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即通过直接交换物品来满足需求。
这种形态的货币主要是以物品本身的价值来进行价值衡量和交换,如粮食、布匹、动物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物货币开始出现。
实物货币是指以某种有价值的物品作为货币流通媒介,例如贝壳、牛羊、象牙等。
实物货币具有稀缺性、耐久性和可分性等特点,有助于促进商品交换。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金属货币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是以金属为主要材料的货币媒介,如金、银、铜等。
金属货币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可保存性和便携性等特点,增强了货币交换的便利性。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和金属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态。
纸币作为法定货币,具有可替代性、易携带性和防伪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经济活动的进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货币开始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手段进行支付和结算的货币形态,如银行账户余额、移动支付等。
电子货币具有便捷、安全、高效的特点,推动了支付方式的革新和金融业务的发展。
总的来说,货币形态的演变趋势是由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
这种演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也是货币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货币形态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如加密货币、虚拟货币等的出现。
这些新的货币形态将会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1523216de80d4d8d15a4f13.png)
Ø中国货币的发展基本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重大演变:I.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II.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III.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
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因为半两钱盗铸不止,就下令新铸五铢钱,并允许天下郡国铸造,通称“郡国五铢”。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IV.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中国货币发展与演变
![中国货币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e26384cc850ad02de804188.png)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 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 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 款,于是迫使清末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 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 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 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 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 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 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 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 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 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 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
蚁鼻钱
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 而来。铜贝钱文“ ”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 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 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 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 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 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 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 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 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侯割据的 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 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 准化趋势。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 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 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 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 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 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 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 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 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商务 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b863fb1cc5da50e2524d7f3d.png)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发展与演变1. 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的。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国际货币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70年到1914年的金本位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45年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976年牙买加协议以来的国际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时期。
2.1 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在近代以来英国是西方国家中率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大国,最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历史无代价地馈赠给资产阶级的一份“厚礼”。
在1760年之后的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中,英国实现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的革命,并且随着殖民扩张政策的推行,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的中心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建立起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大约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末,结束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所有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816年英国率先颁布了《金本位制》,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相继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大致形成。
国际金本位包括金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等三种具体类型。
(一)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
其理想的情况,是纯粹金本位制度。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货币的发展历程
![货币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9fcd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6.png)
货币的发展历程
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交换活动。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满足各自的需求,即所谓的“物物交换”或“直接交换”。
这种交换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需
求的不匹配、物品可接受性的差异等,因此逐渐出现了以物品作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特定物品开始被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例如贝壳、动物皮毛、珍贵金属等。
这些物品具备一定的稀缺性、易分割性和保值性,因此具备了作为交换媒介的基本属性。
这就是“货币”这个概念的最初形成。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贵金属如金银币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的官方货币。
国家开始铸造自己的硬币,并赋予其法定地位。
这种货币的发展使得交换更加便利,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纸币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的地位,成为了主要的交换媒介。
纸币的使用便利性更高,容易携带和存储,且可以被大规模生产,因此逐渐被各国广泛采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支付的兴起再次改变了货币的形态。
人们通过银行卡、手机支付等电子手段进行交易,无需携带现金,使得交易更加快捷和便利。
目前,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的出现更是对传统货币形态提出了挑战。
虚拟货币以去中心化、加密和匿名性为特点,尽管存在一
些争议和风险,但也展示了一种新的货币可能性。
总体而言,货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自然物品、贵金属、纸币、电子支付等多个阶段,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密切相连。
随着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货币形式将继续演变,以更好地满足经济交换的需求。
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趋势
![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0bbe7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8.png)
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趋势
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物货币向符号货币的转变:古代的货币通常是由贵重金属或其他珍贵物品制成的实物,如金、银、贝壳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渐演变为符号形式的货币,如纸币、电子货币等。
2. 电子货币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成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在线支付、转账等操作,而不再依赖实体货币。
3. 虚拟货币的出现:虚拟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
虚拟货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货币的国家垄断地位,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新型货币形态。
4. 货币的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期权、互换合同等,通过对现货货币进行交易和投机,进一步拓展了货币的形态,增加了货币市场中的流动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货币的形态发展趋势是从实物货币向符号货币、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多元化发展,反映了货币形态的不断创新和变革。
货币的演进形态
![货币的演进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3c4cc6a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b.png)
货币的演进形态
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不断演进、
发展,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现代的电子货币,
货币的演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物交换。
这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交换方式,以物易物,没有货币的概念。
这种交换方式的缺点是不便携带、价值不易估算,
交换过程也不够灵活便捷。
第二阶段:商品货币。
随着生产和交换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
用某些物品作为普遍等价物,来媒介交换,这就是商品货币。
比如,
在古代中国,商人用铜、银、金等金属作为商品货币。
第三阶段:金属货币。
在商品货币的基础上,人们发现最好的普
遍等价物是金属,因为金属具有可分割性、可精确量化、保存时间长、容易携带等优点。
因此,金属货币成为了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主要交换
媒介。
第四阶段:纸币货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金属
货币不够灵活,慢慢地被纸币所取代,纸币货币具有便携性强、易生产、易管理等优势,并逐渐成为现代主要货币形态。
第五阶段: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通讯
手段,进行的货币交换。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作为新
兴的货币形式,具有转账方便、支付快捷、安全可靠等优点,并逐渐
成为现代支付方式的主导。
总之,货币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紧密相连,随着科技的
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货币形式也会不断更新,未来也将会出现更多新
的货币形式。
简述货币形态的发展
![简述货币形态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e9b92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货币形态的发展一、货币的定义与作用货币是一种用于交换价值的媒介,它可以作为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货币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初级货币形态的发展1. 实物货币时代最早的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即以实物作为价值的载体,例如贝壳、黄金、银币等。
实物货币的特点是直接可见、实用价值高,但存在易损失、易假冒等问题。
2. 金银本位制度金银本位制度是货币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的基础,发行金币和银币。
金银本位制度的优势在于稳定的价值和公允的交易,但由于贵金属存量不足、变动大,限制了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3. 纸质货币纸质货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形态的进一步演进。
纸质货币具有便携性、数量可控等优点,并且它们的实际价值不再与贵金属直接挂钩。
然而,纸质货币的信用背书和法律支持成为其稳定流通的前提。
三、现代货币形态的发展1. 法币制度现代经济体系普遍采用法币制度,即由国家授权发行的货币,它的价值完全依赖于政府的信用。
相较于金银本位制度和纸质货币,法币制度具有更大的发行和流通弹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数字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货币逐渐崭露头角。
数字货币是一种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交易的货币,独立于传统的纸质货币。
比特币是最著名的数字货币之一,其基于密码学技术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匿名性。
3. 电子支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支付成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通过银行卡、手机支付、第三方支付等电子支付平台,人们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购物、转账等操作,大大提高了支付的效率。
四、货币形态的未来发展1. 加密货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密货币有望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密货币的核心是区块链技术,它具有去中心化、防伪能力强等特点,可能在未来取代传统的纸质货币和电子货币。
2.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即由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
CBDC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广泛的普及性。
初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备考讲义: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初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备考讲义: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f0bf1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8.png)
初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备考讲义: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初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备考讲义: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导语:当某些金属取得了固定的担当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时,一般价值形式就发展成了货币形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时的“交子”、“钱引”,南宋时的“会子”,已是真正的纸币。
第一节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导语: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式: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一、商品货币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
2、实物货币是货币最原始的形式。
3、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可接受性强、价值稳定、价大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和可等分性4、商品货币的基本特征(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在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等量交换二、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中流通。
1、代用货币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更易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稀有金银。
2、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
三、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
1、信用货币的产生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结果。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
信用货币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
2、信用货币的形式(1)流通中的现金一般用于日常零星交易,流转在银行体系之外。
流动性强、无收益。
(2)存款货币主要是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
存款货币流动性比现金小,但有收益。
3、信用货币的特征(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完全脱离黄金。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如存款货币就是银行的债务。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由法律规定其法定货币地位;国家、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其提供信用(4)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国家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
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形式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9b39debc850ad02de8041b6.png)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4、信用货币阶段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 用程序发行的货币。
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 货币形态。信用货币的出现是金属货币制 度崩溃的结果。
20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 机,使各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不 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这就使信用货币应 运而生。
实用文档
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是:
(1)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 价值;
(2)信用货币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其 发行主要不是以黄金做准备的,国家也不予承诺 兑现金属货币。尽管事实上采用信用货币制度的 国家都具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外汇和有价证券等 资产作为发行纸币和银行券的准备,但已不必严 格遵守保持十足准备的要求,这些资产往往可以 移作他用。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表明,金银的自然属性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但金银之 所以成为货币却并不是由它的这些天然属性决定的,而是 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所造成的。
实用文档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实物货币的形式出现的,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这很不方便。因为每笔 交易都需要称量重量,鉴定成色,有时还要按交 易额的大小把金属块进行分割。
实用文档
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
一是由于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 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扩大货币供应对其 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使 用金属货币极为不便;
二是由于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本身就包 含着信用货币出现的可能性。作为交换媒 介,人们关心的是借助于它能否换到价值 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本身,只要人们 乐于接受,货币就完全可以用价值较低的 商品甚至没有价值的符号去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本章主要内容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货币均衡
第一节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形态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演变.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一、商品货币
(一)含义:
商品货币是兼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在执行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职能时是商品.
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即足值货币。
(二)商品货币的类型
1.实物货币
是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是具有普遍接受性、能体现货币价值的实物.
缺陷:体积笨重难携带,质地不匀难分割,容易腐烂难储存。
如:牲畜、粮食、布匹、贝壳、珠玉。
2.金属货币
是典型的足值货币.
特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高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可分性,其天然属性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
如:金银。
金属铸币作为本币,一般在国内流通,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功能.
(三)商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的特征:
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作为商品和作为货币价值相等.
2.以内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交换的比例
在与其他商品交换时,是以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二、代用货币
(一)含义
是指代表实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
如:交子。
其背后有充足的金银或等值的金银作为保证,代用货币持有者有权随时到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为金银货币。
(二)代用货币的特征
1.成本低、易携带、节省稀有金银、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本身价值低于面值,但持有它等于具有实质货币的要求权。
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㈠信用货币的产生:
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直接后果。
节省流通费用、方便携带和结算、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国家信用(纸币)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现金货币和银行货币
㈠信用货币的产生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已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其发现主体是银行,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并强制流通。
信用货币作为一般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采用信用货币的国家货币当局根据政策需要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同时信用货币也不能兑换黄金。
(二)信用货币的形式
主要形式:现金和银行存款
两者在性质上是等同的,在价值量是等值的,在流通时都必须遵循同一客观规律,两者构成了统一的信用货币流通.
现金指流通中的现钞,用于日常消费品和零星商品交易,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以外.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为单位、个人的活期存款流转于银行体系内
(三)信用货币的特征
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的流通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以法律手段确定为法定法币,强制社会向其提供信用.
4. 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国家通过中央银行来管理货币.
(四)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
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特殊属性:1。
发行主体多元化,可以是银行也可是非金融机构;2。
由不同机构自行设计其担保依赖各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靠光波、电波传递;防伪用技术上的加密或认证。
【例题·多选题】实物货币作为货币的原始形式,其缺陷是()。
A.质地不均
B.耐久性差
C.内在价值不足
D.便携性差
E.储存性差
答案:ABDE
解析: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
【例题·多选题】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分为( )。
A.商品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实用货币
答案:ABC
【例题·单选题】与黄金完全脱钩,仅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的货币形态是()
A.商品货币
B.信用货币
C.待用货币
D.实物货币
答案:B
解析:信用货币的特征之一是作为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
第二节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货币流通的形式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流通由现金流通与存款流通两种形式共同构成
二、现金流通
含义: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
人民币现金流通的程序和渠道:
现金投放与归行的渠道
三、存款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
含义: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进行货币收付行为。
存款货币流通渠道的划分:
(1)商品价款收付(商品交易结算)
(2)劳务费用收付(劳务费用结算)
(3)货币资金拨款的收付(财政收支结算)
(4)信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银行信贷结算)
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是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
四、广义货币流通
狭义:只包括现钞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广义: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的货币流通。
银行信用的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 )。
A.现金投放
B.现金发行
C.现金回笼
D.现金归行
答案:B
【例题·单选题】商业银行向企业支付现金,用于发放职工工资、津贴等形成的现金运动,属于现金流通的()渠道。
A.现金发行
B.现金投放
C.现金归行
D.现金回笼
答案:B
【例题·单选题】人民币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
A.工资收入
B.商品销售收入
C.服务事业收入
D.财政信贷收入
E.外汇收入
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