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病例
为8% ;
在RT组,level I and II,治疗前为74% ,化疗后升高到81%, level III 的病人从治疗前的26% ,化疗后降低为 19%。
神经学功能改善明显,2个月后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比例(67% vs 91 %,P<0.05)
D. Antonadou, J Clin Oncol. 2002 Sep 1;20(17):3644-50
• 有必要结合化疗来加强肿瘤的局部控制
替莫唑胺 — 新型咪唑四嗪类药物
生理 pH 条件下,替莫唑胺可自发转化为 [5-(3-甲基三氮烯-1-)咪唑-4-酰胺] (MTIC)
替莫唑胺通过 DNA 甲基化发挥 细胞毒作用
• DNA甲基化是替莫唑胺产生细胞毒作用的 主要机制:
• 甲基化重氮阳离子是一种活性甲基化化合 物,能够将甲基转移到DNA上,引起DNA 蓄积性损伤,并最终经细胞凋亡导致细胞 死亡。
J Clin Oncol 31:895-902.
没有4级毒性反应,三名患者因3级皮疹需要减少剂量。
J Clin Oncol 31:895-902.
Summary 2
– TKI能穿透血脑屏障,对NSCLC脑转移患者具有
较好效果,且耐受良好。
– TKI已被证实可以延长总生存、改善生活质量,对
于传统治疗外提供新的选择。
,双侧胸膜转移,颈部、双锁骨上、双腋下、纵膈、双肺门、隔角后 、腹膜后、腹腔多发淋巴结转移 脑转移 骨转移 • 组织ALK(ventana)(+)。组织EGFR(-) • 多发脑转移,无症状 • 培美曲塞+奈达铂4周期,肺内缩小的SD,脑SD • 2014-02全脑放疗30Gy/10F/14D,左侧额叶SRS 16Gy/1F
脑转移瘤病例
NCCN 2015
▪ NCCN建议全脑放疗标准剂量分割为 30Gy/10f 或 37.5Gy/15f;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亦可考虑20Gy/5f。 *
▪ 国内亦采常用30Gy/10f 或 40Gy/20f作为全脑放疗方案* * 。 ▪ SRS靶区边缘最大剂量为24Gy,18Gy及15Gy,对应肿瘤最大径 ≤20mm,21-30mm及
31-40mm。 * * *
* NCCN, 2014 * * 2010年AANS CNS《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 * *RTOG90-05, 2000
1-3个病灶
>3 个病灶
NCCN建议>3个病灶行WBRT,对于瘤荷较小的患者也可考虑SRS。
Summary 1
• NCCN推荐WBRT标准剂量分割为 30Gy/10f, 此外对一般 情况稍差的患者也可考虑 20Gy/5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40例NSCLC erlotinib +WBRT
Erlotinib 150 mg /d+ WBRT 35Gy /14F Erlotinib 维持
主要研究终点: ORR,OS
J Clin Oncol 31:895-902.
中位随访28.5个月,总有效率为86%。中位生存期11.8个月, EGFR野生型和突变型中位 生存时间分别为9.3个月与19.1个月。
肺癌脑转移瘤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李东明
提纲
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结合靶向治疗病例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化疗复发结合替莫唑胺治疗病例
背景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比原发肿瘤的发 病率高10倍。成人癌症患者中20%-40%发生脑转移。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PPT课件
基因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基因治疗技术难度较高, 成本也相对较高。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策略
细胞治疗策略包括CAR-T细胞疗法、TILs细胞疗法等。这些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具有抗肿 瘤作用的T细胞、改造肿瘤细胞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治疗的挑战
02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
对于单发或数量较少的脑转移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迅速减轻 肿瘤压迫,缓解症状。
手术联合其他治疗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可联合放疗或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对全脑进行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缓解症状。
立体定向放疗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 伤。
细胞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 细胞治疗技术难度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等。
诊断过程
影像学检查(CT、MRI)及病理学诊断。
治疗过程解析
手术切除
手术适应症、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处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化疗药物,杀死肿瘤 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靶向药物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03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 瘤类型和位置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高分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1 7]
McAleese J J,Stenning S P,Ashley S,et a1.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poor prognosis malignant glioma:matched pair survival analysis with MRc controls[J]. Radiother 0ncol,
[7] 贾红英,王洁贞,赵敬杰.神经胶质瘤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29—232.
[8] [9]
K“stiansen K,Hagen S,Kollevold T,et a1.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of operated astrocytomas gradeⅢandⅣ. Confirmation of 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and the 1ack of potentia— tion of bleomycin。n survival time: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t“ al。f the Scandinavian Glioblastoma Study Group[J]. cancer, 1981,47(4):649 652. Walker M D,Green S B,Byar D P,et a1.Randomised compa“ sions of radiothe姐py and n“r。soureas for the treatment。f malig— nant gliomas after surgery[J].N En91 J Med,1980,303(23): 1323—1329.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也是目前神经肿瘤领域内的难点。
传统上,胶质瘤主要通过形态学进行分类与分级。
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基于形态学的病理分类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某些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例如,有些病理上诊断为低级别的胶质瘤(良性),短期内复发与进展,而有些高级别胶质瘤(恶性)却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又如,部分胶质瘤对放化疗特别敏感,而同样是相同恶性度的胶质瘤却对治疗无效。
如何准确的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的工作重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已能够在分子水平对胶质瘤进行“解剖”,并且发现了一些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分子标记,如1p19q杂合性缺失(详见本网站相应博文)及MGMT。
为了能够科学规范的检测及使用分子标记物,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经过1年多的酝酿,组织国内胶质瘤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了《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并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5期。
作为指南的编写组成员,我体会到,国内在胶质瘤诊疗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供患者及医务人员参考。
指南编写组成员名单:马文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士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研究室)、王任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洪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永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引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白红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李文斌(北京市世纪坛医院神经肿瘤内科)、李学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5病区)、李桂林(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科)、吴安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凌(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陈忠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邱晓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杨学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定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林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康春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实验室)、姚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病理科)、蒋传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赛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樊小龙(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和脑发育实验室)、颜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前言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人群,以女性多见。
脑膜瘤大部分病理学表现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可以治愈,对颅底脑膜瘤、窦镰旁脑膜瘤和高级别脑膜瘤,手术常难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是否常规行放疗尚存争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无症状脑膜瘤被发现,尤其是老年患者,诊治尚不规范,往往被过度治疗。
第一章流行病学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五分之二,患病率50.4/10万~70.7/10万,尸检发现2%~3%的人存在1个以上的脑膜瘤病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脑膜瘤检出率逐渐增加。
脑膜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逐渐增加,其中75~89岁老年人群脑膜瘤年发病率高达22.2/10万。
脑膜瘤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多见,30~69岁的女性中,患脑膜瘤者约为男性的3倍。
第二章病因与危险因素脑膜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脑膜瘤与电离辐射、遗传突变、职业暴露、代谢、药物、年龄、性别等相关,而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脑膜瘤的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
第一节电离辐射第二节激素第三节基因突变第四节年龄与性别第五节代谢状况第六节其他疾病第三章病理学第一节大体组织特点大多数脑膜瘤边界清楚,附着在硬脑膜上,质地较硬、基底较宽,以挤压周围组织的方式缓慢生长,迫使邻近的大脑移位。
第二节显微组织特点第三节分子病理特点所有脑膜瘤最常见的改变是22q染色体缺失和其他NF2等位基因突变。
第四节脑膜瘤分级1 组织学分级2 分子病理学分级第四章临床表现无症状性脑膜瘤多因其他疾病检查或体检偶然发现,诊断时无肿瘤相关临床表现,而症状性脑膜瘤主要因肿瘤压迫邻近结构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侵犯或刺激脑组织诱发癫痫,以及瘤体大、脑脊液循环障碍、静脉引流障碍、脑水肿等引起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相关症状和体征。
2019年CNS《成人脑转移瘤新型及试验性疗法的循证指南》解读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0.19.12532019年CNS 《成人脑转移瘤新型及试验性疗法的循证指南》解读汤韫钰,范存刚,刘如恩Interpretation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Role of Emerging and Investigational Therapies for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Published by CNS in 2019TANG Yunyu, FAN Cungang, LIU Ruen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F ANCungang,E-mail:*********************Abstract: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are the most common intracranial tumors among adults. The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CNS) published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Parameter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in 2010, which set a foundation for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Based on recent advances in novel and investigational therapies, CNS has establish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Emerging and Investigational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in 2019, focusing on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laser 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 radiation sensitizers, immune modulators,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s and so on. The guideline is hereby introduced and interpreted.Key words: Adult brain metastases; Radiosensitizer; Local therapy; Immunomodulator;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摘 要: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
肺癌脑转移是 肺癌常见的转 移部位之一, 也是肺癌患者 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肺癌脑转移的 症状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癫
痫发作等。
肺癌脑转移的 诊断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肺癌细胞在大脑中形成转移 灶
转移灶的生长和扩散导致脑 部症状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 统进入大脑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建议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早期发现肺癌脑转移
规范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 放疗、化疗等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护理: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指导,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放疗
放射治疗:通过 放射线照射肿瘤, 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源:包括伽 马刀、质子刀、 重离子刀等
治疗效果:可以 有效控制肿瘤生 长,减轻症状
副作用:可能会 出现恶心、呕吐、 脱发等副作用
化疗
化疗药物:包括铂 类、紫杉醇、吉西 他滨等
化疗方案:根据患 者病情和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化疗方 案
化疗效果:化疗可 以有效控制肿瘤生 长,延长患者生存 期
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如靶向 治疗、免疫治
疗等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习惯, 如戒烟、合理 饮食、适当运 动等,提高生
活质量
肺癌脑转移诊 治的专家建议
早期诊断和筛查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和筛查是肺癌脑转移诊治的关键环节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浪费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促进肺癌脑转移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脑膜转移瘤诊断与治疗PPT
预防措施和健康宣教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 化学物质等
心理健康:保持乐观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放疗和化疗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抑制肿瘤生长
放疗: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 杀死肿瘤细胞
联合治疗:放疗和化疗联合 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放疗和化疗都可能 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脱发等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缓解症 状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微创手 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脑膜转移瘤诊 断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脑膜转移瘤概述
脑膜转移瘤的诊断技术 脑膜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膜转移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脑膜转移瘤的预防和护理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章节副标题
预后和随访管理
预后:脑膜转移瘤的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类型、转移瘤的数量、位置和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随访管理: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预后因素: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转移瘤数量、位置、治疗方法、患者身体状况等
脑膜转移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膜转移:肿瘤细胞在脑膜上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瘤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死亡
肺癌脑转移
内科治疗
(3)鞘内注射
鞘内注射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塞替 派。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化疗药物 的神经毒性,缓解症状。鞘内化疗是 NSCLC 脑膜转移的重要 治疗手段,对于脑实质转移,目前尚无明确支持证据。
内科治疗
(4)分子靶向治 疗
1)EGFR-TKIs对于 EGFR 基因敏感突变的 NSCLC 脑转移患者,EGFRTKIs 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客观缓解率。吉非替尼治疗可显著延迟脑转移患者至放疗 时间,中位至挽救性放疗时间为 17.9 个月。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无症状的 NSCLC 脑转移的中位颅内 PFS 为 10.13 个月,中位 OS 为 18.9 个月。与 WBRT±化疗相比,埃克替尼显著改善了合并脑转移的 EGFR 基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头颅 MRI 平扫典型脑转移瘤可见 T1 中低、 T2 中高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后可见 较明显强化。增强 MRI 对微小病灶、水肿和脑膜转 移较增强 CT 敏感,应作为 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有头颅 MRI 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应行 CT 检查。 :由于正常脑组织对 18F- 脱氧葡萄糖(FDG) 呈高摄取,故 FDG PET-CT 对脑转移瘤、尤其是小 的脑转移灶 ,应结合头颅 MRI 或增强 CT 扫 描增加检出率。
手术治疗
(2)手术切除:脑转移瘤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切除需考虑肿瘤个数、大小和 部位、组织学类型、患者的全身状况等,以上因素要单独考量,但手术选 择还应整合所有因素、综合权衡。值得注意的是,脑转移的患者都是晚期, 手术选择应该谨慎。1)脑内单发、部位适合、易于切除,且肿瘤或其水肿 占位效应重或导致脑积水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而虽为单发但对放、化疗 敏感的病理类型,如 SCLC 等可不首选手术,但下列情况除外:转移瘤和 / 或水肿体积大、颅内压失代偿、肿瘤卒中等濒临脑疝、危及生命者应急诊 手术,为下一步放、化疗争取时间和空间。2)多发脑转移瘤手术治疗目前 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若肿瘤数目不超过 3 个,且手术能完全切除,则 与单发脑转移瘤患者一样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3 个以上脑转移病灶治疗 应首选 WBRT 或 SRT,但如果出现肿瘤卒中、梗阻性脑积水等危及生命时, 也应行手术减压。3)肿瘤大小:肿瘤最大径大于 3 cm 者,一般不适合放 射治疗,宜首选手术;肿瘤最大径小于 5 mm,尤其位于脑深部(丘脑、脑 干等)宜首选放疗或化疗;如肿瘤最大径介于 1~3 cm,则根据全身状况、 手术风险等综合评估来决定首选手术还是其他治疗。4)肿瘤部位:尽管目 前借助神经导航、术中功能定位等技术,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到达颅内任何 一个部位,但脑深部或功能区转移瘤手术的致残率总体上仍较浅表或非功 能区的手术致残率为高。因此,对位于脑干、丘脑、基底节的脑转移瘤原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前言脑瘤是指发生在脑部及脑膜的各种肿瘤,其种类繁多,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
脑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为了提高全球脑瘤治疗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脑瘤治疗指南。
本文档将重点解读2024年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脑瘤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脑瘤诊疗的最新建议。
指南概述NCCN脑瘤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脑瘤的分类及诊断2. 脑瘤的治疗原则3. 各种脑瘤的具体治疗建议4. 脑瘤的康复及护理脑瘤的分类及诊断脑瘤分类NCCN指南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将脑瘤分为以下几类:1. 胶质瘤2. 脑膜瘤3. 垂体瘤4. 神经鞘瘤5.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6. 血管源性肿瘤7. 其他罕见脑瘤脑瘤诊断脑瘤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程及既往史。
2. 体格检查: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运动和感觉功能等。
3.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生物学特性。
脑瘤的治疗原则脑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脑瘤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大多数良性脑瘤,手术可达到治愈效果。
2. 放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脑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3. 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可用于脑瘤的治疗,尤其是对于胶质瘤等恶性肿瘤。
4. 生物治疗:针对某些脑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可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生物治疗手段。
5.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各种脑瘤的具体治疗建议胶质瘤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瘤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可分为I-IV级。
1. 低级别胶质瘤(I-II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放射治疗或化疗。
肺癌脑转移的诊治PPT课件
诊断
• 鉴别诊断 • 原发脑肿瘤(良或恶性) • 脑脓肿 • 脑梗塞或脑出血 • 增强MRI鉴别
edema tumor
T1W
T2W
FLAIR
C+ T1W
??
T1W
M M
C+ T1W
治疗
• 手术治疗 • 立体定向放疗 • 全脑放射治疗 • 化学治疗 • 同步放化疗的应用
FIGURE 1. An axial, T1weighted MR image with double-dose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metastasis in a patient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size, demarcation, and location of this metastasis make it ideally suited for radiosurgery.
立体定向治疗
• 总疗效:局部控制率73-98% • Flickinger等(94年):剂量17.5Gy,
局控率85% • Shiau等:剂量≥18Gy,1年局控77-90%
立体定向治疗
• 尸检多发脑转移发生率高 • 单一病灶,应视为有多发微小灶 • 放射外科+全脑照射:局控率 ↑ • 多发脑转移灶潜在复发
概述
• 脑转移瘤是成人颅内肿瘤最常见的肿瘤 • 发病率比原发肿瘤高10倍 •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发生播散,累及
脑组织,形成转移
概述
• 20~40%出现脑转移 • 肺癌18~64%、乳癌2~21%、黑色素瘤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Chinese 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umors)是中国肿瘤学会首次发布的一份全面综合的临床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肿瘤诊疗指南。
其中,“脑转移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本文将通过超过1200字的篇幅,从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脑转移瘤的要点。
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包括:局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症状、癫痫等。
但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准确的诊断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脑转移瘤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脑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脑MRI是目前诊断脑转移瘤最常用的手段,对于病灶数目、大小、位置和转移途径等都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脑脊液检查可以作为确诊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细胞学检查、蛋白电泳和检测脑转移瘤特异性标志物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手段,通过活检和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得病理组织学特征。
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单发、局限性和可切除的脑转移瘤。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放射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化疗则是针对原发癌症部位进行的系统治疗,对于一些不能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有重要作用。
对于未来可能发生脑转移瘤的高危患者,预防性脑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也可以考虑。
除此之外,对于治疗脑转移瘤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对病因的治疗、对症治疗和对并发症的治疗等。
对病因的治疗是指对原发癌症部位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原发癌症,减少脑转移瘤的发生和复发。
对症治疗则是针对脑转移瘤症状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对并发症的治疗则是指针对因脑转移瘤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例如颅内高压、癫痫、脑水肿等。
总之,脑转移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脑转移瘤1448例临床资料分析
.
《 国神 经 肘 瘤杂 志 》2 1 ,( ) 14 19 中 , 0 0 8 3 :5 — 5
脑 转 移 瘤 专题 .
脑转移瘤 14 例 临床资料分 析 48
牟永告 ,蒋 小兵 , 杨群英 ,陈忠平
中山大学肿瘤 防治 中心神 经外科. 东 广 州 5 0 6 广 10 0
Re iw f1 4 te t t an M e a t s s v e o 4 8 Pa in swih Br i t sa e
Y n—a u Xa—igJag Q nyn ag Z o gpn hn oggoMo, i bn , u —igY n, h n—igC e o i
【 要 】 景与 目的 :随着 医疗 技术 的进 步 , 瘤 患 者 生 存 时 间延 长 , 转 移 瘤 的发 病 率 明 显 上 升 , 总 体 预 摘 背 肿 脑 但
后 还很 差 . 于 治疗 模 式 的选 择 还存 在很 大 的 争 议 关 本 文 总 结 中 山大 学肿 瘤 防 治 中心 脑 转 移 瘤 患 者 临床 资 料 . 分
Ⅲ级 3个 亚 组 ,进 行 生存 分 析 。 结 果 :共 收集 到 1 4 4 8例 脑 转 移 瘤 患 者 ,男 性 9 3例 ( 58 ) 5 6. % ,女 性 4 5例 9 ( 4 %) 诊 断 为脑 转移 瘤 时 的 中位 年 龄 为 5 3. 2 , 5岁 。原 发灶 中 , 癌 1 7 肺 1 3例 ( 1 %) 乳腺 癌 8 8. 、 0 4例 ( .%) 结 直肠 58 、 癌 4 例 (. 、 癌 2 3 30 %) 肝 3例 ( .%) 5 1 6 。4 7例 ( 98 ) 者 在 诊 断脑 转 移瘤 之 前 存 在脑 外 转 移 灶 , 发 灶 与脑 转移 3. 患 % 原 诊 断 的 平 均 问隔 时 间为 8 . 月 8 8例 ( 2O 患 者 诊 断 依 据 为 颅 脑 M I5 4例 ( 62 为 颅 脑 C 2 7个 9 6 .%) R ,2 3 .%) T,6例 ( . ) P T C 。9 4例 ( 5 %) 1 % 为 E -T 4 8 6 . 患者 的转 移 灶 位 于 幕 上 , 中额 叶 及 顶 叶 最为 常 见 ; 发 病 灶 5 2例 f 6 , 2 其 单 2 3 %) 2 1例 ( 3 %) 有 两个 病 灶 , 2 0 1. 具 9 6 1例 ( 2 %) 有 两个 以上 病灶 临眯 表 现 中 , 4. 具 9 头痛 呕吐 3 8例 ( 61 , 7 2 .%) 运动 感 觉 障 碍 3 4例 ( 51 , 神 变 差或 体 重 下 降 2 0例 ( 6 %)无 症 状 2 3例 ( 4 %) 3 9例 ( 61 ) 者 接受 了 6 2. %) 精 3 1. O , 0 1. 。 7 0 2. 患 %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从原发灶经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脑部的过程。
肺癌脑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约有30%-50%的晚期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
治疗肺癌脑转移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期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目前常见的方法有头颅MRI和CT扫描,可观察到转移病灶的位置、数量和大小等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胸部CT、腹部CT、骨扫描、PET-CT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评估病情,了解是否有其他器官的转移。
对于较小和局限性的脑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经过手术切除后,可以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的进展,但注意术后的恢复治疗和预防复发。
对于手术切除难以达到的较大和多发性脑转移病灶,可选择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通过使用传统的外科放射治疗或者放疗手术联合治疗来控制转移病灶,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化疗。
化疗是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减缓病情进展的方法。
对于肺癌脑转移,可选用含顺铂和紫杉醇等的化疗方案。
此外,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如EGFR抑制剂和ALK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针对一些特定的突变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肺癌脑转移的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领先产品,目前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和认可。
免疫治疗非常适合那些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或者对化疗无效的患者。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转移病灶的数量、转移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是否伴随其他器官的转移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此外,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来说,提供良好的支持性和护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肺癌脑转移是一种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且治疗效果难以预测的难点疾病。
解读AANS_CNS《脑转移瘤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
唑胺或福莫司汀(fotemustine)也能使部分脑转移瘤患者获益(3级)n¨71。
169
201
1北京市神经外科年会
外伤、基础研究及其它
3.8.4分子靶向药物
《指南》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可
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3级)n副。 4.结语 近年来,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这可能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老龄化社会的步入使 人群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升高、医疗水平不断改善使肿瘤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从而有足够的而 时间形成症状性脑转移灶、影像技术的提高使没有明显症状的颅内转移灶的检出率提高等因 素有关。虽然包括全脑放疗、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化疗等手段综合治疗对缓 解患者症状和延长生存期发挥了一定效果H^19’删,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治疗依从性 较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脑转移瘤的治疗策略方面常未见指南性文件。AANS和CNS的联合肿 瘤分会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本《指南》相信对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 参考价值,当然也需要在进一步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得以验证和改进。
168
201
1北京市神经外科年会
外伤、基础研究及其它
3.4.1适应症适用于新诊断的成人脑转移瘤,但本《指南》的建议不适用于度化疗非常敏 感的生殖细胞瘤的脑转指南》指出,卡铂、氯乙基亚硝脲类、替加氟和替莫唑胺进行
的四项I类临床研究均表明WBRT后常规应用化疗对患者延长生存期无帮助,不推荐采用 [8-H]。然而, 《指南》强调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目前所收集
3.3
SRS在新诊断的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
3.3.1适应症新诊断的、最大直径小于3cm、占位效应轻微(中线移位小于icm)的成人实 性脑转移瘤旧。
脑转移瘤
诊断检查
• 3.CT和MRI扫描 CT扫描显示脑内单发或多发的
异常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晰,大病灶者可有低密 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周围有较严重水肿。 增强后实体部分明显强化。MRI在T1加权上多呈低 信号,T2加权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的形态变化 与CT增强所见大致相仿。MRI为目前检测脑转
移瘤最佳的确诊手段。
脑转移途径和部位
• 最常见途径:血行转移。
• 最常见部位:脑内灰白质交界,该处以下区域 血管管径变细,狭窄的血管内血流变慢,易形 成瘤栓。 • 以额、颞、顶叶多见,枕叶少见。
• 脑转移瘤的分布与其重量(及血流量)有关, 约 80% 的脑转移位于大脑半球, 15% 在小脑, 5%在脑干。
脑转移途径和部位
癫痫的护理
• 病情观察
• 严密观察发作时病人生命征、神志、瞳孔变化, 注意有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减慢或暂停 、瞳孔散大、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观察发 作的类型,发作的持续时间及次数。发作停止后 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有无头痛、疲乏或自动症。 发作时有无外伤等。
癫痫的护理
• 选择有效控制发作的药物:①地西泮 (安定)为首选药物。立即按医嘱缓 慢静脉注射地西泮,成人10-20 mg,儿 童0.3-0.5 mg/kg,复发者可在15分钟后 重复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如出 现呼吸变浅、昏迷加深、血压下降, 宜暂停注射;
• 主要为防止外伤及窒息。告知病人有前驱症状时 立即平卧,避免摔伤。 • 癫痫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身体,以防骨折和 脱臼。 • 保持呼吸道通畅:安置病人于头低侧卧位,下颌 稍向前,解开衣领和腰带,取下假牙。及时使用 牙垫,或开口器、筷子、纱布、小布卷等置于病 人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唇和颊部 咬伤。及时吸出口腔和气道内分泌物,必要时行 气管切开。缺氧者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及时 给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申文江
全脑放疗(WBRT)后的反应,将预
分值升高说明生存状况改进(表109-2)。
周会出现亚急性认知障碍;
发生神经认知障碍达49%;Bantzen
个月记忆力明显降低。
已知海马区是在神经发生上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
颗粒下层的神经干细胞发生新的海马细胞,在颅脑放疗后
小的神经胶质分化和活性增加。
在神经发生和胶质发生之间有相反关系,受到炎症机制调节。
在适形放疗时保护海马区,避免海马区发生放射诱发及其后发生的神经干细胞变质,就会既控制颅内同时又不损伤认知功能。
RTOG 0933 二期试验将验证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的局部复发率危险增加,
SRS为22% vs WBRT+SRS 的回顾研究认为两种治疗方法局部复发危险没有明显不同。
所收集到的资料明显存在矛盾。
如果单用
的总剂量和剂量率。
②全脑远位复发
全脑其他部位还会出现多少脑转
明确认定只用一次剂量SRS 远位脑或全脑复发危险明显增加。
有2/10组未报告远位
远位脑复发没有区别。
没有充分的研
对神经认知的副作用。
比较:4个Ⅱ级证据评估单
1个或多发的脑转移。
4
尽管统计学认为SRS在生存期上占明
级推荐指南。
如Lee
review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Neurooncol,2010,96:71
Linskey ME,et al. Methodology
ANNS/CNS manage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parameter
96:11
uh JH.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brain
2010,362:19
Patchell RA,et al. The role of 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newly diagnose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videnc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Neuroonol,2010,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