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精选5篇)听课记录一般说来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听课记录应包括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两个主要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有幸听了黄小青老师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堂课,收获很大。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黄老师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黄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课伊始,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老师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将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下来,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黄老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老师导学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降落伞,“看,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传播种子了。
二年级语文《场景歌》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场景歌》听课记录二年级语文《场景歌》听课记录:《场景歌》教材特点:《场景歌》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以4个识字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
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五节。
第一节是一幅大海风景图。
第二节是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
第三节是一幅公园景色图。
第四幅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面。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场景歌》的学习目标:明晰的学习目标能为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指明方向,所以,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生,授课老师制定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1、借助图画,熟字记忆新字,形声字规律识字或给字组词说一句话的方法自主认识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孔、桥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立足学情设计《场景歌》教学流程:本节课,授课老师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预计用时3分钟)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授课老师就借助师生互动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一下子引到课堂上,引到课文中来。
板书课题《场景歌》在旅游的吸引下,授课老师想学生肯定会对接下来的内容感兴趣,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于是授课老师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计用时4)首先听老师读课文,听清字音。
接着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画出带有生字的词。
同桌两个互相读读画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自主识字(预计用时19分钟)(一)观察情境图,学习第四小节1、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看到的事物,出示: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随文认队、铜、号3、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加上合适的数量词,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读课文(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情况。
最新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精彩3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精彩3篇)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篇一近期,我参加了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感受颇深: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语文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
当我听到老师们的课时,感觉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
她们大多数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2、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一位的。
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
“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
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
我想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
这些课通常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深入课文自读感悟。
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数字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3、处理把握教材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们都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4、评价语言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来鼓励学生;”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
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篇二20_年_月_,区师训中心的领导和老师组织我们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人选(小学语文班)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在市_街小学一同观摩了两节二年级的写话课,课后师训中心的田老师和我们交流了《读万卷书—习作自阅读始》,以及彭老师对二年级语文教材进行剖析——主题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交流。
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听课记录
《拍手歌》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1.教师以欢快的语调开始课堂:“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而是一首特别的《拍手歌》!”2.教师示范拍手的动作,并简短介绍拍手歌的特点和它的趣味性。
3.播放一段《拍手歌》的录音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期待。
1.2 教学过程1. 初步感知•教师展示《拍手歌》的歌词,让学生跟随录音或教师的朗读,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注意歌词中的押韵和重复句式,感受拍手歌的韵律美。
2. 朗读指导•教师分句领读歌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朗读,逐渐熟悉歌曲内容。
3. 拍手实践•教师边朗读歌词边示范拍手动作,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动作与歌词的对应关系。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拍手实践,先慢后快,逐渐掌握拍手歌的节奏和动作。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练习《拍手歌》,并尝试创新拍手动作。
•邀请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拍手歌表演,并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拍手歌中的歌词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体会拍手歌中蕴含的友情、快乐等情感。
6.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类似的拍手歌或儿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拍手歌的风格和特点。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拍手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活动1.在导入环节,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介绍和示范,对《拍手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在初步感知和朗读指导环节,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朗读练习,逐渐熟悉歌曲内容。
3.在拍手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尝试掌握拍手歌的节奏和动作。
4.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互相配合练习,并展示自己的拍手歌表演。
5.在情感体验和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尝试创作自己的拍手歌。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示范和播放录音/视频的方式导入课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听课记录
《坐井观天》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1.教师首先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从前,有一只青蛙,它一直住在一个深深的井里,从来没有出去过。
你们猜,这只青蛙会看到怎样的天空呢?”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青蛙在井里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1.2 教学过程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学生朗读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深入理解,分析寓意•教师分段讲解课文,着重讲解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内容,以及青蛙对天空的错误认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即眼界狭窄、见识有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讨论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坐井观天”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拓宽视野的重要性。
3. 情感体验,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青蛙和小鸟的内心感受,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4. 拓展延伸,深化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怎样的天空?它的想法会有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5.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坐井观天》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步补充板书内容,如“青蛙的错误认知”、“坐井观天的含义”、“拓宽视野的重要性”等。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谈谈自己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
•鼓励学生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尝试从他们的反馈中反思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坐井观天”的寓意和拓宽视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阅读寓言故事,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学生活动1.在导入环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通用5篇)
⼆年级语⽂听课记录(通⽤5篇) ⼆年级语⽂听课记录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起来参考下范⽂吧!以下是店铺为⼤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年级语⽂听课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年级语⽂听课记录篇1 1、⽼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的脚印 2、⾃读课⽂,想⼀想这篇课⽂主要有哪⼏个⾓⾊,他们之间发⽣了⼀些什么事。
(⼩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师板书: ⼩狐狸 喂奶放⽣ 咬⽊桩 喂⾷ ⽼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理清课⽂,弄清⼈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关爱动植物,热爱⼤⾃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师和杨⽼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的脚印》作为⼀篇 ⾃读课⽂,夏⽼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常清晰有条理,⽬的是给学⽣思考的空间,让学⽣和⽂本进⾏⼼灵对话。
但整堂课学⽣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氛略嫌沉闷。
作为⼀篇阅读篇⽬,注重的是学⽣⾃我情感体验。
这节课的最⼤亮点是教师让学⽣快速默读课⽂,找出感动最深的地⽅,做简单的批注。
教师有意识指导学⽣⾃主、合作、探究学习。
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我表达的机会很少。
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讲出来,⽽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之处是对学⽣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
⼀个⼩⼥孩在⿊板上写了“狐狸对⼈类很善良”。
“善良”⼀词误⽤,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年级语⽂听课记录篇2 ⽼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没有想到的 (导⼊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没有想到的》 3. ⾃选⽅式朗读课⽂ “个别,⼩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好奇⼼) 5. 学⽣提问题,⾃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以少代多) 7. ⽤“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徒弟、⼆徒弟会对⼩徒弟说什么话?”(⾓⾊扮演) 评:⾓⾊扮演可以让学⽣发挥想象⼒,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物之间关系和⼈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听课记录
《我是什么》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1.教师微笑着走入教室,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候互动。
2.通过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这个谜语的答案。
3.揭示谜底为“雨”,进而引出课题《我是什么》。
1.2 教学过程1. 课文初步感知•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标记的内容,并一起解决生词和疑难句子。
2. 深入解读课文•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我”其实指的是水。
•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如雨滴、小溪、海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水的变化。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语气和停顿,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拓展延伸•提问学生:“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形态,还有哪些形态?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历,如早晨的露水、夏天的暴雨等。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水资源。
4.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内先进行排练,然后上台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我是什么》。
•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步在黑板上补充水的不同形态和重要性。
二、学生活动1.在导入环节,学生积极思考谜语的答案,并积极参与讨论。
2.在课文初步感知环节,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并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3.在深入解读课文环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通过多媒体展示更直观地感受水的变化。
4.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历,表达了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5.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排练和表演,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谜语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优点: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分享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风娃娃》听课记录
《风娃娃》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1.教师以轻松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风吗?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感觉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个可爱的风娃娃的故事。
”2.3.教师展示几幅与风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回忆与风有关的经历和感受。
4.1.2 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1.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提问:“课文中的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情?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2.分段讲解:1.教师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逐一进行讲解。
对于每个部分,教师先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并引导他们理解风娃娃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风娃娃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风娃娃有时候也会好心办坏事。
3.角色扮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风娃娃和其他角色,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注意角色的语气和表情,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情感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感受,以及他们认为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教师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5.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是风娃娃,我们会怎么做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呢?”2.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
二、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浏览课文,并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和回答。
2.3.在分段讲解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思考和讨论,与教师进行互动。
4.5.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积极扮演角色,大胆表达,与同伴进行良好的合作。
6.7.在情感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8.9.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表现出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10.三、过程点评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轻松的语气和与风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进行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听课记录
《树之歌》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同学们,大自然中有一种生命,它高大挺拔,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了无尽的绿色。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揭晓答案:“对,就是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树之歌》将带领我们走进树的世界。
”3.展示几种不同树木的图片,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2 教学过程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提问学生:“读完课文后,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2.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逐段讲解课文,重点介绍每种树的特点和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感受其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树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树木的特点。
•邀请学生上台模仿不同树木的姿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分角色朗读,如男生读杨树部分,女生读榕树部分,全班齐读梧桐树部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朗读方式。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树?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种树?为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树的故事或经历,增强情感共鸣。
5.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上课文标题《树之歌》。
•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步补充板书内容,如课文中的树木名称、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等。
二、学生活动1.在导入环节,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描述和图片展示,对树产生兴趣和好奇。
2.在初读课文环节,学生自读课文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3.在精读课文环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模仿活动,通过多媒体资料更直观地了解树木的特点。
4.在朗读指导环节,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分角色朗读时积极参与并体验不同的朗读方式。
5.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分享自己与树的故事或经历。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10次)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10次)《葡萄沟》听课笔记今天在组内听了一堂《葡萄沟》。
这是人教版二下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一篇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范文。
今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富于儿童化,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老师是很适宜教学低年级的。
遗憾的是,她在没有动足脑筋,把教学设计的更富有情趣一些。
一堂课下来,自己有些不成熟的体会,趁着记忆还没彻底消失,记下一些,互相学习:今天主要说: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低年级特点。
老教材里这篇课文是放在三年级的,现在在二下就解决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不要过渡挖掘。
如:窦桂梅老师的目标设计了三个层次: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个维度的目标互相渗透。
其中:深深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任何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我觉得其达成策略应该是朗读加感悟;手段是设计情景、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词句。
第三条中的“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这在第一段的分析中我已经提到。
而且其教学策略窦老师也已经在目标中说的非常明白。
角色朗读、采访、节目表演、导游教师都可以大胆一用。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姓。
并用姓说一句话。
(8生)学生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学生,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己认识的姓圈上圈。
(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学生都一张)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
而且因为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所以学生兴趣很浓。
4、把学生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
(2生)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听课记录
一、课程概述
本次二年级语文课《千人万课》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互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实施过程
1. 导入环节: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千人万课”的主题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千人万课?”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课文学习: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义。
3. 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角色扮演:学生自愿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特色
1. 互动性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频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建议
1. 增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避免课堂秩序混乱。
2. 深入挖掘课文内涵:进一步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3. 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总结
本次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课程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二年级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写听课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导入新课)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许多骆驼头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给四幅画分别起名评析: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
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
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
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
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
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
“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
”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及评价
二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及评价一、听课记录。
(一)教学课题。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播放一段春天景色的视频,视频中有嫩绿的小草、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等。
- 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呀?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积极回答,有的说看到了花,有的说看到了草,都知道这是春天。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读书姿势。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如“脱、袄、寻、羞”等,带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生字词,加深记忆。
- 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有学生回答是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找春天的事情。
3.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这里把春天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把春天比作害羞的小姑娘,因为春天刚到的时候,不是一下子就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有些东西还不容易发现。
- 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自然段。
- 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然后找出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在哪里。
- 学生汇报,有的说在小草里,有的说在野花里,有的说在解冻的小溪里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春天景物图。
-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的美,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让学生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说把小草当作人来写,很有趣。
- 教师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桃花(),那是春天的()吧?”-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找到春天了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找到了,很开心。
教师让学生带着开心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春天的特点和小朋友们找春天的过程。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30篇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30篇一、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班级:二年级[X]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老师一进教室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同学们齐声大喊:“喜欢!”老师接着说:“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说着,老师就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小朋友们听得那叫一个入神,一下子就被吸引进了课堂里。
(二)新授环节。
1. 识字教学。
- 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春”字,然后问小朋友:“谁能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呀?”有个小朋友马上举手说:“老师,我知道,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
”老师笑着表扬了他,接着又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教大家认识了这个字,什么加一加、减一减,小朋友们学得可带劲了。
- 学“秋”字的时候,老师拿出了一片金黄的树叶,说:“这是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大家看看这个‘秋’字,像不像一片飘下来的树叶呀?”小朋友们都睁大眼睛仔细看,还真有点像呢!2. 课文讲解。
- 老师让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然后找一找课文里都写了哪些季节。
小朋友们读得可认真了,不一会儿就纷纷举手回答。
- 讲到春天的段落时,老师让大家闭上眼睛,听她描述春天的美景,“春风轻轻地吹,花儿悄悄地开,小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小朋友们仿佛真的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 到了夏天的部分,老师放了一段蝉鸣的音频,问大家:“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们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夏天的蝉在叫,课堂气氛可活跃了。
(三)巩固练习。
1.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些词语,让小朋友们开火车读,读对了大家就一起鼓掌,读错了老师就耐心地纠正。
2. 还玩了一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季节,小朋友们要马上说出这个季节的特点或者相关的词语,反应快的小朋友还能得到小奖品呢!(四)课堂总结。
老师问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呀?”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认识了好多生字,有的说知道了四季的特点,还有的说喜欢上了语文课。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听课记录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课本《我是什么》,教师采用了问答
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1.师首先用一句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你知道自己是什么吗?”,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2.着教师带学生阅读课文,并分析课文的大意,让学生明白“自我认知”这个概念是什么?
3.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我们可以怎样才能把自己认知得更清楚?那些性格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
4.课文中的主题延伸到学生的个人生活,让他们在感性上更好地理解“自我认知”这个概念。
5.本次课程教学,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我是什么?学生们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发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且用实例阐明自己的想法。
课堂小结:
本次教学过程,学生明白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掌握了怎样才能认清自己的方法,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认知观。
学生们交流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天赋能力、爱好、兴趣等,并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
相信本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掌握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为未来打下基础。
教学质量评价:
本次教学,教师采用的是问答式教学法,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也表现出认真踊跃的态度。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反响良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听课记录
《玲玲的画》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1.教师以一段轻松的对话开场:“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画画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以此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画画的经历。
2.接着,教师展示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并告诉学生:“这幅画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玲玲的画》中的一部分。
你们猜猜看,这幅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1.2 教学过程1. 课文朗读•教师首先进行课文范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故事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指出读音错误或感情表达不足的地方。
2. 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并提问:“玲玲为什么哭了?后来她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情感体验•教师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玲玲的情感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4.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儿童画作,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像玲玲一样,把不好的事情变成好事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5.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玲玲的画》和关键词:画画、意外、思考、解决。
•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步补充板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和重点内容。
二、学生活动1.在导入环节,学生积极谈论自己画画的经历和对课文的好奇。
2.在课文朗读环节,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范读和同学的朗读,并积极参与纠正发音和表达。
3.在课文理解环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4.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玲玲的情感变化并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5.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欣赏画作、思考问题和分享经验。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以轻松的对话和未完成的画作作为导入材料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15篇及评语
二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15篇及评语1. 唐诗欣赏《登鹳雀楼》老师带我们欣赏了一首唐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登高望远的快乐。
诗中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一种壮丽美丽的画面感。
这首诗让我懂得了诗歌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景色。
2. 人物形象描写《荷花》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小故事《荷花》。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朵美丽的荷花,它高傲、自恋,但最终却被水中的小莲蓬取代。
故事中的荷花形象鲜明生动,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如何通过表情、行动和言语来展现的。
3. 词语解释《童年的味道》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词语的意思。
例如“童年”这个词,它形容一个人小时候的时光。
我们一起回忆起了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并描绘了一些与童年相关的事物,如游戏、玩具等。
这节课让我对一些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句子分析《小狗狗》在今天的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一段话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通过分析《小狗狗》这个故事中的句子,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主谓宾等句子成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节课让我更加熟悉了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5. 写作练习《我的梦想》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写作作业,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
我写了一篇关于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并且注意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个写作练习让我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6. 作文批改与评语在这节课上,老师给我们批改了上次写的作文并给出了评语。
我注意到老师对我的作文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如增加一些细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通过听取老师的指导和评语,我对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 课文朗读《小兔子乖乖》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场课文朗读比赛,我选择了《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进行朗读。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反复阅读,熟悉了课文内容,并注意到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二年级上册语文《八角楼上》听课记录
《八角楼上》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1.教师以一幅八角楼的图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图,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接着,教师简单介绍八角楼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3.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八角楼上》这篇课文,了解八角楼的故事,并学习如何描绘场景。
”1.2 教学过程1.初步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标注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生字词讲解:教师针对标注出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并通过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分段阅读:教师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并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4.深入探究:教师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如“八角楼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八角楼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5.场景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对八角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并指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
6.情感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如作者对八角楼的喜爱、对往事的怀念等。
二、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标注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主动向教师请教。
3.学生积极参与分段阅读,并尝试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4.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5.学生认真聆听教师对场景描绘和情感体会的引导,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和体会。
三、过程点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图片导入新课,直观且有趣,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优点: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通过分段阅读、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教师注重生字词的讲解和场景的描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不足:教师在某些环节的引导上略显生硬,可以更加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板书设计:教师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复述八角楼的故事、描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场景等,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
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
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
“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
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
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
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
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
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
“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
”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
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