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病理学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等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规律。

2. 组织学 (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来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变化过程。

3. 形态学 (Morphology)形态学是研究事物形态、结构和大小等方面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形态学研究疾病时对病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大小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4. 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包括细胞的增生、萎缩、坏死、变性等,以及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等。

5. 细胞学 (Cytology)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异常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来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异常情况。

6. 病理诊断 (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变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过程。

通过病理诊断,医生可以帮助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7. 炎症 (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渗出、增生和炎症细胞的聚集等。

8. 肿瘤 (Tumor)肿瘤是指细胞非正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生长快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9. 癌症 (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由于机体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异常增殖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可以发生于几乎任何组织和器官,其生长速度快且有侵袭性。

10. 标本 (Specimen)标本是指从患者身体中取得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样本。

在病理学中,医生通过对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来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2、可逆性损伤:(如多数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叫可逆性变化,也叫变性。

3、不可逆性损伤:(如坏死、凋亡)当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

4、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核改变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pyknosis),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溶解(karyolysis)。

5、凋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是由细胞遗传素质决定的单个细胞的自杀性死亡。

因其发生机制是由细胞基因所调控的,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也不发生自溶,且不引起炎反应。

6、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成为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7、瘀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成为瘀血。

8、心衰细胞: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出现与慢性肺瘀血)9、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的过程。

10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1、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12、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13、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15、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的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和分化障碍,形成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16、异型性: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正常组织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重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重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重点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变化规律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
重点名词进行解释。

1. 细胞增生,细胞增生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通常发生在组织
修复和生长过程中。

细胞增生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例如肿瘤组织中的恶性细胞增生。

2.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通常包括血管扩张、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等过程,旨在清除病
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

3. 肿瘤,肿瘤是指体内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体。


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
性和转移性,而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4. 坏死,坏死是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病理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
而发生的不可逆的死亡现象。

坏死可以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等不同类型。

5.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外源性病原体或异常细胞的防御过程。

免疫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来清除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6. 纤维化,纤维化是指在组织损伤或慢性炎症过程中,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并最终形成瘢痕组织的过程。

纤维化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变化,可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以上是对一些病理学重点名词的解释,病理学涉及的名词和概念非常广泛,每个名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背景。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病理学的相关知识。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理学名词的解释:1. 病理:指疾病的异常状态或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2. 病因: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或诱因,可以是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

3. 发病机制:指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理、生化、免疫等变化的过程。

4. 病变:指疾病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的异常形态、结构或功能改变。

5. 病程:指疾病从发生到恢复或进展的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程。

6. 病理学家:指专门从事病理学研究和诊断的医生或科学家。

7. 细胞病理学:研究疾病与细胞改变之间的关系,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

8. 组织病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组织级别的变化,包括组织的结构、细胞组成和炎症反应等。

9. 病理诊断: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标本的病理特征,确定疾病种类、性质和分级。

10. 病理报告:病理学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撰写的对患者疾病情况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11. 免疫组化:利用抗体与疾病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用于识别、定位和鉴定病理标记物。

12. 遗传学:研究基因和遗传信息在疾病发生和遗传传播中的作用。

13. 分子病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水平的分子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包括DNA、RNA、蛋白质等。

14.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异常生理过程,以及机体对疾病的适应和代偿。

15. 病理解剖学:通过尸检等方法,研究疾病对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并探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16. 病理变异:指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病程中,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

以上仅是病理学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病理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涵盖范围广泛,还有许多其它专业术语和概念。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1.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3.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4.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5.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7.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8.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

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

病理变化:电镜下,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胀大,胞浆淡染、清亮,核可稍大,重度水肿的细胞称为气球样变。

肉眼观,发生了细胞水肿的肝、肾体积增大、颜色变淡。

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

11.脂肪变(fatty change):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栓塞:在循环着的血流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其随血流运行至某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相应大小血管腔阻塞的过程。

2:渗出:炎症灶内血管中的血液成分(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3: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4、MSOF:即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或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衰竭。

5、结核结节:由中央的干酪样坏死物,周围大量类上皮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外周少量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样病灶6: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和其它异物的过程。

7:梗死:由于动脉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8:肉瘤:是指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9: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

10:桥接坏死:相邻的两个肝小叶之间或肝小叶与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相互连接的坏死带。

1;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静脉血淤积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使局部组织和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

2: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所构成的,其间含有不等量炎细胞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3: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若久治不愈则可能转变为癌。

4;肺心病:由各种严重肺疾病、胸廓畸形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一种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为主的心脏病。

5:应激:机体受到各种强烈或有害的刺激后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1、梗死: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2、蜂窝织炎:为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

3、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4、风湿小体:为由中央的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成团的风湿细胞及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所构成的一种梭形小体。

5:氮质血症:是指肾小球病变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水平增高。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成为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改变称为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

7、玻璃样变性:是指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细动脉壁或细胞内在HE 染色切片中呈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8、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9、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10、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半有炎症细胞浸润。

11、充血:由于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2、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3、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14、虎斑心:是指心脏脂肪变性时,脂肪变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看起来,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的心肌的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5、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6、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血管腔溢出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

1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18、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液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预防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20、感染: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通常称为感染。

21、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1. 细胞增生:细胞增殖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加,可导致组织或器官的增大。

2. 细胞凋亡:细胞有序死亡的过程,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来清除异常、老化或受损的细胞。

3. 肿瘤: 一种细胞异常增生的病理状态,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通常表现为组织或器官的肿块。

4. 癌症: 恶性肿瘤的常用名称,指由恶性细胞组成的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5. 炎症: 组织对损伤、刺激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伴有局部免疫细胞的浸润、血管扩张和组织修复。

6. 溃疡: 组织表面剥脱的损害区域,通常由炎症、损伤或缺血引起。

7. 肺气肿: 肺组织正常结构的气囊性扩张,常伴有肺容积增大和呼吸功能受限。

8.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内积聚胆固醇、脂肪和钙盐,导致血管逐渐硬化、狭窄和失去弹性。

9. 坏死: 细胞或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或死亡,失去生命活性。

10. 间质纤维化: 组织或器官中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导致结构扭曲和功能受损。

11. 血管瘤: 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通常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周围间质的肿瘤组织构成。

12. 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淋巴结的过程,常作为肿瘤的分期和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13. 核分裂: 细胞核中染色体间的分离和分配过程,通常伴随细胞分裂。

14. 组织坏死: 组织广泛、持续或丧失血液供应的死亡,通常由缺血、感染或外伤引起。

15. 脂肪变性: 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颗粒在细胞内沉积,形成脂肪变性。

16. 萎缩: 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和功能的持续减小,通常是由于细胞数量减少或细胞萎缩导致的。

17. 肉芽肿: 一种炎症反应,由活动型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围绕和聚集形成的肿块。

18. 纤维化: 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增生和构建,导致结缔组织增多和器官功能减退。

19. 淋巴增生: 机体对感染或炎症刺激的反应,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形成淋巴结等淋巴组织的肿大。

20. 组织化学: 利用特定染色剂和抗体标记技术,研究组织或器官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定位。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致病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阻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

病态植物:指受病原物侵染但没有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

症状:植物生病后,外表不正常的现象。

病状:生病后,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

病征:受病部位的一些病原物特性。

病原: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包括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

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的统称,现已知道的主要有真菌、细菌(类菌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此外,少数放线菌和藻类植物也能侵染植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变色:是一种植物病害症状,有褪绿、黄花、花叶、着色、红花等。

坏死:寄生组织受病原物侵染后,细胞组织受损,出现各种各样的斑斑点点。

腐烂:植株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萎蔫:茎基的坏死和腐烂、根的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到破坏,水分不能及时输送到顶梢,细胞失去膨压,地上部枝叶萎垂。

畸形:由于寄主细胞或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因为病原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而受到抑制或促进所表现出的发育不足或过度生长。

霉状物:指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的霉层。

脓状物:是植物发病部位出现的一种病症,并且是细菌所特有的。

粒状物:是植物发病部位出现的一种病症,实为真菌繁殖体。

生理性病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理化因素造成的生理障碍,称为生理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障碍,称为传染性病害。

隐症现象:病毒病的症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暂时消失,一旦恢复适宜发病的条件时,症状又可以重新出现称为隐症现象。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吸器:真菌或高等植物细胞或组织中的可穿入相邻组织,吸收营养的一种突起。

其胞壁常内突生长,具有传递细胞的特征。

菌核:是由许多菌丝紧密交结而成的坚硬休眠体。

厚垣孢子: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适应:细胞耐受各种刺激仍能存活的过程。

形态上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二、损伤:细胞不能耐受刺激,以致产生病变,包括可逆的变性,也称亚致死性细胞损伤和不可逆的细胞死亡。

三、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和数量减少,以致由之组成的组织、器官缩小的过程。

四、肥大: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加。

五、增生:实质细胞增多。

六、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七、水变性: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内积存多量水分,又称“细胞水肿”,多发生于肝、肾等实质细胞,严重者即为气球样变。

乃由于线粒体受损ATP减少,钠受损所致。

八、脂肪变性:代谢障碍致细胞质中性脂肪蓄积,多见于肝、肾等实质细胞,重度脂肪变性可导致细胞坏死。

进而纤维化。

九、玻璃样变:也称透明变性,在HE染色中显示均质的淡红色玻璃的蛋白质。

因发生机制和累及部位不同,不同,可分为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等。

十、淀粉样变:间质内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显示淀粉呈色反映的变性,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十一、粘液变性: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蓄积导致粘液样外观的病变。

十二、病理性色素淀着:色素在细胞内、外导致异常蓄积,包括内源性色素(胆红素、黑色素、脂素、含铁血黄素)和外源性色素(炭粒、人为色素)。

十三、病理性钙化:病理状态下固体性钙盐在骨、齿以外的软组织沉积。

可分为营养不良钙化和迁徒性(转移性)钙化。

前者与组织坏死有关,后者与钙浓度增高有关。

十四、细胞凋亡:活体内细胞在正常生理环境和不良刺激影响下发生的非自溶性、非炎症性死亡,多累及少数细胞,形成凋亡小体,后者被吞噬、降解。

十五、修复:组织损伤后通过邻近正常组织细胞的再生来修补,以恢复组织的完整性的过程称为修复。

十六、不稳定型细胞:这种细胞再生能力相当强,处在经常的分裂周期之中,以代替衰亡或被损坏的同类细胞。

常见的有皮肤和黏膜的被盖上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十七、固定型细胞:这些细胞在组织成熟后就离开细胞周期,损伤后一般不能分裂增生,如神经元、骨骼肌及心肌细胞等。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改变的学科,其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以下是几个病理学的重点名词及其简要解释:
1. 细胞凋亡:细胞自我死亡的一种程序化过程,它与细胞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是调节组织内平衡的一种手段。

2. 肿瘤:肿瘤是由某些细胞或组织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体,按照良性和恶性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3. 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指正常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一些预癌变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4. 纤维化:纤维化是指器官或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过多,导致器官或组织变硬、缩小或功能减退等现象。

5.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6. 萎缩:萎缩是器官或组织因长期缺乏刺激、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而发生的退化性变化,表现为组织数量减少和功能减退等现象。

以上仅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常见名词,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概念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病理学时,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结合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用名词解释(自行补充英文名称)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5.变性(degeneration)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6.水变性(hydropicdegeneration)细胞内水分增多,造成细胞水肿。

7.脂肪变性(fattychangeORsteatosis)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透明变性)9.纤维素样变(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为间质胶元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病变处组织结构消失,成为一堆颗粒状、细丝状、红染无结构的物质,状似纤维素。

10.粘液样变性(mucoiddegernation)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11.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2.干酪样坏死(caseousnecrosi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含较多的脂质,外观呈淡黄色,松软,均匀细腻,似奶酪,称之。

常见于结核病。

13.坏疽(gangrene)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较大范围的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呈黑色改变。

14.机化(organization)由新生肉芽组织逐渐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其它异物等)的过程。

15.完全再生:再生的细胞和组织完全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16.不完全再生:组织损伤后,由肉芽组织增生所代替,最后形成疤痕。

17.充血(hyperemia)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

18.淤血(静脉性充血)(congestion)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的充血。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2.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

3.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4.槟榔肝:由于长期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区因充血而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呈淡黄色,暗红色与淡黄色交错存在,在肝切面上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似槟榔的切面5.心衰细胞: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6.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白细胞共同构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覆盖在黏膜表面,这种膜状物质称为假膜,故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为假膜性炎7.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为局部主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囊腔,即脓腔。

8.蜂窝织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9.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10.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1.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12.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称为癌前病变13.阿绍夫小体: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

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和少量淋巴细胞等14.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会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15.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或环状分布。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 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 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 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 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 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 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 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体积变小称萎缩。

通常由于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有时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或两者兼有。

2、化生: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3、坏死:活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4、坏疽: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

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

5、机化:由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6、肉芽组织: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等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心衰细胞:当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时,红细胞自肺泡壁毛细血管漏出于肺泡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肺泡腔内可出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

8、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脏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梗死:集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

1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12、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

13、蜂窝织炎:是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4、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肉眼观坏死区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5、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市区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6、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7、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8、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可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如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由于心肌内血管分布不均,心肌缺氧轻重程度不一所致,血管末梢分布区心肌缺氧较重,脂变明显而呈黄色,缺氧较轻部位脂变较轻,心肌呈红色。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以及病理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中涉及到许多术语和专业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名词解释:1.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形态学和结构改变的学科。

2. 组织病理学:研究疾病对组织形态学和结构的影响的学科。

3. 病变:指在生物体中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改变。

4. 病理标本:指从患者身上取得的组织或细胞样本,用于病理学诊断和研究。

5. 病理学家:负责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诊断疾病的专业人员。

6. 病理诊断:通过观察病理标本和临床病史,确定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7. 组织学:研究生物体各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8.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9. 细胞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10. 病理报告: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后所撰写的一份详细的报告,包括诊断、治疗建议等内容。

11. 病理分类:将疾病按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

12. 病理变异:指在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中出现的病理学上的差异。

13. 病理图像学: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病理标本进行影像学分析。

14.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

15. 病理生物学: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和机制。

16. 病理分子学:研究疾病分子水平的变化和机制。

17. 病理生化学:研究疾病的化学变化和机制。

18. 病理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疾病机制的影响。

19. 病理免疫学:研究疾病免疫过程的学科。

20. 病理发育学:研究疾病的发育和演化过程。

21. 病理治疗学:研究疾病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22. 原发病变:指疾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或组织。

23. 继发病变:指由于原发病变引起的次要病变。

24. 炎症:组织对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等症状。

25. 萎缩:器官或组织的大小和质量减少。

26. 肿瘤:异常生长的组织,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性)。

27. 假瘤: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组织增生。

28. 增生:指细胞数量的增加,可由于炎症、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适应、损伤1.假性肥大: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结缔组织与脂肪细胞增生,造成器官与组织体积增大。

2.肥大;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 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得细胞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刃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所代替得过程.5x细胞水肿;乂称水变性,细胞内水钠聚集过多,引起细胞体积重大,胞浆疏松, 透明淡染。

6、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与四氯化碳中毒时,干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 7x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其她细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在严重贫血时,常在心内膜下,尤其就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出现红黄相间得条纹,如虎皮斑纹。

9.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在IIE染色悄况下,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质内出现易红然、均质、半透明、无结构得玻璃样物质。

1 0 X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细动脉持续性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大,血浆蛋口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均匀红染玻璃样物质。

1 lx脂褐素:积蓄于包浆内得黄褐色细微颗粒,本质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得细胞器碎片残体。

12、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悄况下,骨与牙以外得组织内有固体钙盐得沉积.13.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在变性坏死得组织中或异物内。

14、转移性钙化: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与/或血磷升高,钙盐沉积于未受损得组织中。

15.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口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 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16.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还形成含有液体得腔。

17.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脂质较多,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8.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得腐败性变化,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得过程中产生大量得硫化氢,并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得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致使坏死组织臭而发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萎缩(athrophy):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为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并可伴有数量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加。

3.增生(hyperpla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5.假性肥大:在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脂肪细胞却可以增生,以维持器官的原有体积,甚至造成器官和组织的体积增大,此时称为假性肥大。

6.细胞可逆性损伤(reversible injury),旧称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7.脂肪变(fatty change或steatosis)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之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8.虎斑心: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和乳头肌部位。

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9.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0.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常因缺氧、细菌毒素化学腐蚀剂引起。

11.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较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已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

12.坏疽(gangrene):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

13.机化(organization):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14.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15.瘀血(conges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瘀积于小静脉和毛细小血管内,称瘀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瘀血是一被动过程,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

16.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还能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17.殡榔肝(nutmeg liver)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缺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瘀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18.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块称为血栓。

19.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0.减压病:又称沉箱病(caisson disease)和潜水员病(diver's disease)是气体栓塞的一种。

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压环境,原来溶于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的气体包括
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迅速游离形成气泡。

氧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内被吸收,但氮气在体液内溶解迟缓,致使在血液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引起气体栓塞,又称为氮气栓塞。

21.梗死(infarc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22.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动物针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

23.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趋化因子做定向移动称为趋化作用。

24.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形成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羊肿块,多有蒂,常发生于鼻粘膜和子宫颈。

25.炎性假瘤:组织性增生形成一个界限清楚,肉眼和X线与肿瘤相似的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26.肉芽肿:由局部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