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合集下载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从政府投入、社会化养老服务、家庭养老服务、服务质量与标准化以及人才培养与管理等方面对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进行了实践与反思。

政府在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化养老服务尚未完全覆盖,家庭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

未来,养老服务需要不断提升质量与标准化,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

在结束中,本文提出了新时代推进养老服务的方向、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人应对养老问题的建议,旨在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提升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服务、新时代、政府投入、社会化、家庭养老、质量、标准化、人才培养、管理、发展趋势、个人建议1. 引言1.1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现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现有的养老机构数量不足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养老床位供应严重不足。

许多老年人面临着无所依靠的局面,家庭养老负担较重。

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一些养老机构存在管理混乱、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不少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面临着照料不到位、生活质量下降等困境。

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

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定盲区,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等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和发展。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亟待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和改善,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养老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民生事业。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养老服务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良好的养老服务不仅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缓解家庭负担,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2017年8月第8期(总第248期)中州学刊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Aug. ,2017No.8【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朱浩摘要:自1986年民政部制定1986—1990年五年规划以来,我国养老服务的市场化探索已经进行了三十年。

从初始阶段的“政府包办”到后来“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变迁,这种探索深刻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征。

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从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高度对养老服务业进行重新认识,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

但在实践中,政府权责定位不当、市场运行效率不高、市场供给能力有限等仍是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

为深入推进改革,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就顶层设计、管理机制、服务内容等多方面持续改进和完善,以实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国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7) 08-0066-07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如 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 置,满足人数庞大的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成为 时下最为紧迫的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养 老服务社会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以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 服务体系。

尽管如此,当前的制度安排以高龄、失 能、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照料服务为主,市场化供给十分有限,政府行政主导的服务资源配 置方式也不能有效实现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

①与 此同时,民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市场机制还没 有充分发挥作用。

②这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化养老服 务的供给水平,凸显了深人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 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化的探索 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对市场定位模糊和方向 不明,其一直在“福利社会化”的框架下缓慢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前景展望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总结1. 强化政府责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强化政府的责任和作用。

政府应当承担起养老保险制度的主导和管理职责,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养老保险的基本权益和待遇标准,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养老保险基金的滥用和挪用。

2. 多元化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多元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

基本养老保险是最基础的保障,由政府提供,覆盖全体劳动者。

企业年金是企业自愿参加的补充保险,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

个人商业保险是个人自愿参加的保险,由个人缴纳。

多元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保障水平。

3. 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保障养老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养老金投资机构,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收益。

同时,要加强对养老金投资的监管,防止投资风险和腐败问题。

4.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和缴费机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和缴费机制应当合理和公平。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参保登记和缴费征收系统,确保所有劳动者都能参加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

同时,要加强对参保和缴费情况的监管,防止逃避缴费和虚报参保。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1. 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可以分享经验和教训,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养老保险制度。

2. 创新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更高效和便捷的管理。

养老服务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养老服务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养老服务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首先,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相对应的供给并没有跟上。

这导致了养老服务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时面临着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提供,通过建设多样化的养老机构和设施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养老服务市场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些养老机构在服务上存在着匮乏,对老年人关心和需求的照顾不够周到。

这主要是由于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不够成熟所致。

为了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政府应该强化养老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养老机构的培训和评估,鼓励养老机构提供优质的服务。

此外,养老服务市场存在着价格不透明的问题。

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价格的确定还不够透明,价格的高低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联度不明显,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难以判断价格的合理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养老服务价格的公示和监管制度,加强价格监测和反垄断工作,保障老年人能够公平、合理地选择和享受养老服务。

最后,养老服务市场存在着人才缺乏的问题。

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性较强,但是目前从事养老服务的人才相对匮乏。

这主要是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吸引力不高。

政府应该提供相关层面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综上所述,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中存在着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价格不透明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养老机构的监管和培训,建立养老服务价格的公示和监管制度,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

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改进措施

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改进措施

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改进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会养老服务逐渐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改进措施。

1. 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并对养老人员提供一定的补贴。

目前,大型养老院和社区养老中心得到了普遍发展,并且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形式也在逐渐多样化。

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2. 存在的问题尽管社会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扰与挑战。

首先,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着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其次,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养老院存在着管理混乱、服务差、违规乱收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与人性化需进一步提升,如养老人员的健康管理、体检等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化、个性化的关注。

3. 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社会养老服务,以下措施可供参考:3.1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与运营。

同时,加强与医疗、保险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养老服务全产业链。

政府还可以通过奖励和优惠政策,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3.2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将养老服务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此外,加大对养老服务岗位的薪酬支持,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3.3 加强监管与评估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

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提高服务质量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4 增加社会参与度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提供陪伴、关爱等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回忆养老事业变化的发言稿

回忆养老事业变化的发言稿

回忆养老事业变化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向大家分享我对养老事业变化的回忆和见解。

回首过去的几十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养老事业取得的巨大变化。

从过去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到现在全面推进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我们的养老事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养老服务理念的改变是变化的核心。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养老是家庭的责任,子女需要照料父母的晚年。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因此,我们开始重视社会化养老服务,提倡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其次,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过去,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然而,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居住和服务环境。

再次,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过去,很多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社工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团队进驻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最后,养老政策的不断完善也为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养老保障政策和法规,例如养老金制度改革、养老服务补贴等,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福利和保障,增强了老年人的养老信心。

总的来说,我国养老事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养老服务理念的转变、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以及养老政策的完善,都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养老事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使养老事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未来我国的养老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谢谢大家!。

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总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于中国而言,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养老金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1.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在中国,养老金制度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职业年金制度,以及补充社会保险制度。

然而,现实中,企业资金积累不足,经济风险不断增加,同时面临退休年龄调整等问题,导致职业年金制度出现瓶颈。

另一方面,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也面临资金缺口较大、风险防范不足等问题。

总体而言,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并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了改革工作。

2.养老金制度改革近年来,养老金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支出和养老问题解决的重点。

在过去的几年中,改革的措施包括:(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社保覆盖面的扩大。

当前,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2)加快养老金增长改革颁布了《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改革和完善方案》,全面推进企业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养老金的基数和领取标准也在逐步提高。

(3)建立统一的养老金制度政府部门正在推进统一的养老金制度建设。

此举将有助于解决过去职业年金和社会保险养老制度并存,系统性不足等问题。

(4)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各种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助力老年人生活。

3.养老金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基金面临的财政压力、制度设计的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需要深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制度管理的效率。

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力度,从而实现养老保险系统的高效运作。

(2)促进社会资本介入促进更多社会资本介入,进行养老服务、养老基金的投资和管理,并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3)建立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例如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养老金投资和管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养老服务的实践进行反思,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和优化。

政府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国家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加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了养老服务设施的质量和规模。

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发展逐渐兴起。

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也推动了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发展。

越来越多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社区等兴起,提供了更多的养老服务选择。

养老服务业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创新。

在新时代,养老服务模式也逐渐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一些养老院引入智能化设备,监测老人的生活状况,提供个性化的照护服务;一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上门服务和远程医疗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但是养老服务供给仍然不足,与老龄化的快速增长相比,养老服务的发展速度有限。

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一些养老院存在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老年人在养老院生活的安全和幸福感得不到保障。

一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内容和服务技术缺乏专业化。

养老服务成本高昂。

养老服务成本的高昂也是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一个问题。

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导致部分老年人无法承受养老服务的费用。

养老金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养老金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养老金改革的实践与反思近年来,我国养老金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金改革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养老金改革的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其进行客观的反思。

一、养老金改革的实践1. 引入个人账户制度养老金改革的核心是引入个人账户制度。

这一制度将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两部分,个人账户的资金由个人所有。

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旨在增加个人的养老金积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2.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养老金改革还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通过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性养老保险形式,提高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

同时,鼓励个人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增加个人的养老金来源。

3. 建立统一的养老金制度为了解决城乡差异、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差异等问题,我国养老金改革推动建立统一的养老金制度。

通过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实现公平公正地向所有参保人提供养老保障。

二、养老金改革的反思1. 养老金积累不足尽管养老金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养老金积累不足的问题。

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金资金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个人在退休后的生活需求。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金积累机制,提高个人账户的收益率。

2. 养老金投资运营风险养老金的投资运营风险也是养老金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由于养老金规模庞大,投资运营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保障养老金的安全运营。

3. 社会参与度不高在养老金改革中,社会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个人账户的资金运作主要由政府负责,缺乏社会参与的机制。

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金管理,提高养老金改革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4. 养老保障覆盖面不广养老金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覆盖面不广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非正规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应该加大对这些群体的关注和支持,确保养老保障的全面覆盖。

养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养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养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养老市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市场依然存在一些困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挑战。

因此,在加强政府管理与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多元化发展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是必要且迫切的。

一、养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 充斥虚假宣传与欺骗行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许多机构和个体以虚假宣传手段吸引并误导消费者,在售后服务中出现失职行为,甚至涉嫌欺骗消费者。

这种情况使得广大老年人难以辨别真伪信息,并造成经济损失。

2. 服务内容单一与滞后目前我国很多养老机构只提供简单的食宿护理服务,缺乏专业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心理支持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这使得老年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限制了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

3. 养老机构供不应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现有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许多地区存在排队入住、床位紧张和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养老服务质量恶化。

4. 公共设施建设落后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缺少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公共场所和便利设施。

这导致了室外活动空间匮乏、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并给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带来困扰。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分析1. 加强市场监管与处罚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打击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并定期发布消费提示与投诉渠道。

同时加强罚款力度以及违法行为记录查询系统建设,在市场中形成高压态势,提高违法成本,以降低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的发生。

2. 提升服务质量与多元化发展养老机构可以加大对专业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等方面的投入,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设在线课程、远程医疗等创新方式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并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使得老年人能够获得更为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3. 加大养老机构数量与改善床位管理政府应加大对于养老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对养老市场的投入。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生活幸福、安康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养老服务创新,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但是,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反思,下面就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展开阐述。

实践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未来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通过扩大老年人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具备服务能力的社区机构、家庭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种资源优势,全面完善老年人服务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2.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产业。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养老产业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政府对于养老服务的支持不是无底洞,社会资本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养老服务中的难点问题。

3.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广泛应用。

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社交平台、普及科技手段,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老年人护理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支持。

反思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1.人员短缺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及水平却不足以支撑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员短缺问题成为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服务标准不一。

养老服务市场呈现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没有充分的监管和规范,导致养老服务机构的各种服务标准参差不齐,让老年人无从选择。

3.养老服务价格过高。

随着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一些养老机构不断涌现,有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与服务品质良好,但是价格过高,普通老人难以承受。

结语总体而言,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增加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严格监管、加强服务质量管理、降低养老服务价格等等。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服务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养老服务涉及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社会参与度等多个方面,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实践篇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就,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社会资本和第三部门也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这些都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政府认识到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性,加大了对养老服务的投入。

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等多项扶持政策,为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2. 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养老服务。

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社会资本和第三部门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中。

不少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纷纷投身到老年人服务领域,不断推出新的养老产品和服务,而且以其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创新的理念,为养老服务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3. 推动创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推出创新型的服务模式。

其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立以及养老机构的多样化发展等,这些创新型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养老质量,而且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内容。

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智能化养老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涌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二、反思篇尽管养老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需要我们反思和解决。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共五则范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共五则范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改革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人口老龄化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使得养老保险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为了顺应当前发展趋势,必须要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改革和创新。

文章针对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逐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反思;效率公平;不断改革;有效策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还与社会团结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做好养老保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应该与该国的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协调,中国也不例外,只有遵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养老保障制度,造福于人民。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历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早是源于20世纪中期国家出台的相关《劳动保障机制和条例》和《国家工作人员退休扶植政策》等内容,早期我国养老保险所要保障的人群主要是机关企业单位和企业人员,这些人都按照国家下发的统一标准享受养老待遇,通过由国家发放和管理养老金,能够确保享受对象能够真正受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也发生了转型,由过去的国家公有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退休职工高额的补贴加重了企业自身的负担,因此将养老保险由过去的企业统筹逐渐转变为现代的社会统筹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于199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若干意见》文件,标志者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朝着社会统筹方向发展。

2000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条例,这标志着我国已经由社会统筹逐渐朝着个人账户模式发展,并且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摘要】据统计,2000年至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9%。

预计到2026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4%,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

笔者基于当前存在的养老模式为参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处于老年阶段的个体如何健康老去与群体的认知适应作出逻辑契合性辨析,同时联系笔者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浅谈当代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养老服务的效能,践行新时代健康老龄化的愿景,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在养老服务上的多维度有机结合。

【关键词】养老服务;健康老龄化;社会工作一、何处安老——主流养老服务辨析养老服务不仅关注老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同时更加聚焦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参与方面的需求,它并非单纯是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和优质化的养老服务,需要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的共同参与。

目前在中国,主要有以家庭支持和亲情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以养老机构为形式的机构养老以及建立在家庭、社会和国家相互联系上的居家养老三种形式。

呈现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养老服务及养老问题本身的发展。

(一)源远流长的家庭养老家庭养老自古至今都是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强调子女等亲属的赡养义务,主要由家庭提供物质以及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需求。

但随着社会发展,如人口流动、空巢老人增加、加之当前家庭妇女大量投入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现实情况,基于此,家庭养老要纳入健康老龄化的范畴就应该尝试将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衔接。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系,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当前部分地区试行的护理站与护士上门就是一个很给力的试点工作。

(二)与时俱进的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以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为基础,通过向机构支付服务费用,获得對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和精神抚慰等养老服务。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分析中文摘要本文概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对改革实践中的变化进行了总结与概括。

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府责任;社会保障制度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各阶段具体情况1.养老保险制度的确定,即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重点、以国营企业为中心的时代,开始了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新体制是传统体制中新老企业养老负担不均衡的为题迅速暴露出来。

1985年起各地纷纷进行了重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的试点,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决定国有企业新招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并首先在劳动合同制工人中实行个人缴费制度。

在地区试点和劳动合同制工人个人缴费制度运行的基础上,国务院在1991年6月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宣布实行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确立了个人缴费原则,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并明确提出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从此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与国际上流行的“三大支柱”保障理论相契合。

2.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对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做出了三项原则规定:“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要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基金经营要分开”、“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这就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确定了基本原则。

中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中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中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国家层面,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分析中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养老机构相对较为完善,服务质量相对较高。

然而,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非常有限,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

老年人只能依靠家庭照顾或者自理,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其次,中国养老服务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目前,养老服务以养老院为主,提供的只是基本的生活照顾和医疗护理。

倡导老年人享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丰富的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以及社交活动等。

此外,不同老年人有不同的养老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选择,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第三,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着资质不齐和乱象丛生的问题。

许多养老机构存在管理混乱、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有些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和需求,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和监管制度,加强对机构的监督和检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第四,中国养老服务缺乏专业人才支持。

养老服务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老年健康管理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人才支持,目前这方面的人才供给相对不足。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中国养老服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传统观念认为,儿女应该照顾年迈的父母,因此将老人送入养老院被视为不孝。

这种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和教育的推动。

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认可度,促进老年人的选择权。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的投入。

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与经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与经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与经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保险业取得重大进步的30年历经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国正朝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断前进。

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发展到2007年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 家、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的水平,中国已逐步成长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抓监管、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全行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年均增长18.2%, 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是2002年的2.3倍,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全国保费收入的总和。

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

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平均每年上升1位。

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十六大以来,保险业的体制机制、资本实力、人才队伍和技术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保险公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在全行业还有大批新公司尚未进入盈利期的情况下,初步统计,2007年全行业盈利672.7亿元。

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净资产收益率从2004年的5.1%上升到2007 年的16.5%,基本达到世界领先的保险集团水平(净资产收益率10%~20%)。

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实践和反思的角度,对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进行深入探讨。

一、实践与成果1.政府的加大投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

《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的目标。

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老年人的政策措施,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社会保障等。

2.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也在积极参与养老服务。

随着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兴起,社会力量逐渐成为了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

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关注养老问题,建设了一些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3.科技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养老服务之中。

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监测,家庭可以通过智能家居为老人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度。

二、问题与挑战1.养老服务水平不均衡在城乡地区之间、地区之间养老服务水平的不均衡问题依然严重。

一些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齐全,而一些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条件相对较差。

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养老服务条件十分落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养老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有些养老机构存在设施陈旧、服务粗放、管理混乱等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存在较大隐患。

尤其是一些私营养老机构,存在着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忽视老人生活质量的现象。

3.老年人精神生活问题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但是目前的养老服务中,很少有针对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的服务。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或者家庭中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如何加强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实践与反思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新时代,我国的养老服务也在不断实践和发展中,同时也需要进行反思和完善。

本文将从实践与反思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1. 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了养老服务制度。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发布《关于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2. 养老设施的建设和提升我国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充满人情味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等设施逐渐普及。

一些养老院也在改造提升中,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舒适度,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照料和生活环境。

3. 护理服务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护理服务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和多样化。

一些机构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养老护理理念和技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4. 社会参与和志愿服务的普及在养老服务中,越来越注重社会参与和志愿服务。

许多社区和机构开展了老年人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等,并吸引了大量志愿者参与为老年人提供温馨的社交环境和关爱服务,使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二、反思: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的问题与挑战1. 养老人口规模庞大,养老服务需求巨大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人口规模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需求将会更加巨大。

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难以满足这一庞大的需求,存在着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2.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和分布不均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设施还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较为薄弱,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自1986年民政部制定1986—1990年五年规划以来,我国養老服务的市场化探索已经进行了三十年。

从初始阶段的“政府包办”到后来“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变迁,这种探索深刻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征。

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从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高度对养老服务业进行重新认识,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

但在实践中,政府权责定位不当、市场运行效率不高、市场供给能力有限等仍是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

为深入推进改革,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就顶层设计、管理机制、服务内容等多方面持续改进和完善,以实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终极目标。

标签: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国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人数庞大的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成为时下最为紧迫的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尽管如此,当前的制度安排以高龄、失能、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照料服务为主,市场化供给十分有限,政府行政主导的服务资源配置方式也不能有效实现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

①与此同时,民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②这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凸显了深入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化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对市场定位模糊和方向不明,其一直在“福利社会化”的框架下缓慢发展。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本文拟对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的政策历程进行梳理,并就其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建议。

一、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1.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初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尝试从“包办福利”和“单位福利”中解脱出来,在社会福利事业改革中开始了养老服务的市场化实践。

1983年,民政部提出国家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

1984年,漳州会议明确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指导思想。

1986年,民政部第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福利事业的责任主体由单一的国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③同年,国家计委、民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保护和扶持社会福利生产的通知》,由此福利机构开始走向社会化,其服务对象从“三无老人”向非“三无”老人扩展,民办养老院也开始出现。

基于此,笔者将1986年作为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探索的起点。

此后,民政部综合各地的探索与实践,在13个城市(广州、上海、温州、苏州等)进行了社会福利社会化试点。

在此阶段,社区养老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政府“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的发展思路使其保障范围十分有限④。

而社区因自身资金、人力极其有限,最终采取“以服务养服务”的运作模式。

这一运作模式尽管推动了邻里互助和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国家投资兴建的社会福利院也开始由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转变⑤,但由于对市场的不恰当定位,养老服务领域呈现一种唯市场马首是瞻的情形。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脱出来,对“社会化”或“市场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作为政府减压和国企改革“减轻包袱”的手段在实践中推进。

而社会化主体或非常弱小或过度“市场化”,使得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基本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的重新定位阶段(2000—2010年)作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社会保障制度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原有的市场化倾向得到抑制。

随着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快福利社会化发展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

2000年国办发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要求“资金来源社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职工队伍社会化、管理体制社会化”,并对社会力量投资创办社会福利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

由此,“社会福利社会化”从政策探索走向制度安排⑥。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中首次提出“老年服务业的发展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并提出“培育和发展老龄消费市场”。

此后,《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等诸多文件就养老服务业运作机制的调整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强调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主体的责任回归,过度市场化倾向受到抑制,政府主导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尽管如此,“社会化”名词成为主流概念,“市场化”概念在主流话语中被有意识淡化或更多地与养老产业联系在一起,其结果是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定位不清晰。

由于政府过多地直接参与养老服务市场的供给,出现了“自己搭台自己唱戏”的尴尬局面⑦。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市场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也影响了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进入新时期,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覆盖了从立法、体制创新到政策补贴和优惠等一系列内容(见表1)。

这些政策文件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的作用,并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和机制,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为了落实这些政策,有关部委在吉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2016年国家发改委还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着力放宽社会资本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养老健康领域,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增加有效供给(参见国发〔2016〕21号文),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更是成为养老服务市场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养老服务的定位开始从福利性事业向市场化产业方向转变,养老服务业被作为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进入政策议程,政府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政策规划、政策执行和配套等多个方面来推进养老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可以说,自2011年以来我国的养老服务市场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二、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前,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主要有三个思路:一是改变传统资金筹集方式,强调市场化筹资。

主要侧重于从政府供给与筹资一体化的传统资源分配模式向供给方与生产方分离模式转变,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信贷融资等政策实现对市场主体的资金支持⑧,并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探索市场化融资渠道⑨。

二是强调市场化运作,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主要侧重于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通过“需求管理”或分层分类方法来实现市场细分⑩,并借助市场定价、信息网络技术等手段或载体实现服务供需匹配,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三是增加市场供给,强化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主要侧重于倡导养老服务事业向养老产业转变,通过养老服务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调整,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以及线上线下产业集群,实现市场的丰富化和多元化?。

可以看出,养老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终究要回到养老服务由谁提供(即市场主体的角色定位)、如何提供(即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提供什么(即养老产业的发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来。

1.由谁提供:市场主体角色定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养老服务都是由政府包办或政府绝对主导的,主要针对鳏寡孤独等弱势老年人,将其纳入政府供养。

尽管“福利多元主义”或“混合制”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是养老服务属于福利产品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这使得对于社会主体的政策优惠往往难以真正落实。

营利性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地位更是被淡化和模糊化(如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养老服务的程度非常有限。

这一点可以从民营养老院的发展得到验证。

民营养老院在整个养老机构中承担的比重不足20%,且大多数提供的是中高端服务。

?这种对于营利组织功能和作用的不正确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因此,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市场主体的角色定位。

为此,政府不断寻求制度环境的优化,确立社会力量尤其是民营机构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第一,不断摒除体制和机制障碍,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养老,并保障其在养老服务中合法、平等的市场地位。

按“非禁即入”原则,不断降低门槛和条件,为社会主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鼓励民营机构与公办机构平等竞争,如统一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补助标准,以避免不平等竞争。

第二,改革传统的政策支持方式。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举办家政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或企业(参见民发〔2015〕33号文),支持品牌和连锁化经营,并在建设资金、土地征用、税收、信贷、医保报销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如在中央财政资金方面首次探索设立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要求基金有商业投资回报。

第三,不断提升社会主体的服务能力。

通过培育、扶持、监督和反馈机制的构建,提升社会主体市场生存能力,并依靠末位淘汰机制来实现有序竞争。

2.如何提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地位在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中,一直存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供给和需求结构性不匹配等问题,这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密切相关。

政府行政手段和资源的不足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接错位,极大地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比之下,市场对于需求的敏感性使其具有先天的优势,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能够自动调节养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同时市场机制以等价交换作为基本准则,其内在逻辑要求参与者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福利权利与责任义务的统一。

?基于此,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需要突出市场的基础地位,以改进资源的配置效率。

当前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挥市场在获取需求信息、手段和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积极推进社会主体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基于智慧养老在实现服务供给和需求匹配方面的特殊意义,政府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发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和老年电子商务,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服务项目(参见国发〔2013〕35号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