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动点问题(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动点问题(精编版)
Introduction
本文档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课中关于动点问题的精编版问
题集。
通过探索动点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培养
其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集
1. 什么是运动状态?请举例说明。
2. 什么是静止状态?请举例说明。
3. 在某种情况下,物体可以既是静止的又是运动的吗?请解释。
4. 什么是参照系?为什么要设定参照系?
5. 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请说明方法和步骤。
6.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并分别解释。
7. 两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系下的运动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8. 什么是匀速运动?请举例说明。
9. 什么是变速运动?请举例说明。
10.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其特点。
总结
本文档收集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课中关于动点问题的精编版问题集,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状态、参照系、运动形式等概念的理解。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原理,提高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上数学 专题7 动点问题
人教版八上数学专题7 动点问题1.在△ABC中,AB=AC,D是直线BC上一动点,以AD为边在AD的右侧作△ADE,且AE=AD,∠DAE=∠BAC,连接CE.(1) 如图,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若∠BAC=25∘,则∠DCE=;(2) 设∠BAC=α,∠DCE=β.①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B,C两点重合)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AB=AC=16,BC=10,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边BC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M在边CA上由点C向点A匀速运动.(1) 若点M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则经过1秒后,△BPD与△CMP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2) 若点M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点M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BPD会与△CMP全等?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5cm,点M,N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顺时针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点B 时,点M,N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 当M,N两点重合时,求t的值.(2) 当△AMN是等边三角形时,求t的值.(3) 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是否存在t值,使△AMN是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AE∥BC,∠A=90∘,BC=AC=6cm,在EA上取一点D,连接BD,CD,使得∠1=∠2.(1) 求证:△DBC是等腰三角形.(2) 若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①当t为何值时,DP平分∠BDC?②若点Q同时以3cm/s的速度沿C→A→E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PCQ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 【答案】(1) 25∘(2) ①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α+β=180∘.理由:∵∠BAC=∠DAE,∴∠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 AD=AE,∴△BAD≌△CAE(SAS).∴∠B=∠ACE.∴∠DCE=∠ACB+∠ACE=∠ACB+∠ABC,又∠BAC=180∘−∠ACB−∠ABC,∴∠DCE=180∘−∠BAC.又∠BAC=α,∠DCE=β,∴α+β=180∘.②当点D在BC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当点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解析】(2) ②如图2,当点D在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综上,当点D在BC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当点D在线段BC上时,α+β= 180∘.2. 【答案】(1) △BPD与△CMP全等.理由如下:经过1秒后,BP=CM=2,则CP=8.∵AB=16,点D为AB的中点,∴BD=12AB=8.∴BD=CP.∵AB=AC,∴∠B=∠C.在△BPD和△CMP中,{BD=CP,∠B=∠C, BP=CM,∴△BPD≌△CMP(SAS).(2) 由题意,得BP≠CM.∵AB=AC,∴∠B=∠C.又△BPD与△CMP全等,∴△BPD≌△CPM.由(1)得BD=8,∴BD=CM=8,BP=CP.又BC=BP+CP=10,∴BP=5.8÷52=165.∴点M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65个单位长度.3. 【答案】(1) 根据题意,得2t−t=15,解得t=15.∴当M,N两点重合时,t的值为15.(2) 如答图1,当△AMN是等边三角形时,AN=AM.由题意,得AN=15−2t,AM=t.∴15−2t=t.解得t=5.∴当△AMN是等边三角形时,t的值为5.(3) 存在,理由如下:如答图2,当△AMN是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AM=AN.∴∠AMN=∠ANM.∵△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C=∠B=60∘.∴△ACN≌△ABM(AAS).∴CN=BM.∴CM=BN.由题意,得CM=t−15,BN=15×3−2t=45−2t,∴t−15=45−2t,解得t=20.∴当t的值为20时,△AMN是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4. 【答案】(1) ∵AE∥BC,∴∠1=∠DBC,∠2=∠DCB.又∠1=∠2,∴∠DBC=∠DCB.∴DB=DC.∴△DBC是等腰三角形.(2) ① ∵△D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是BC的中点时,DP平分∠BDC.∴BP=12BC=3.∴t=31=3(s).即当t=3s时,DP平分∠BDC.②分两种情况讨论:(i)如图,当点Q在AC上时,PC=QC,即6−t=3t.解得t=1.5.(ii)如图,当点Q在AE上时,QP=QC,AQ=12PC,即3t−6=12(6−t).解得t=187.综上所述,当t为1.5s或187s时,△PCQ是等腰三角形.。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类型1 以 U 型框为背景的动点问题
1. [2024雅安月考]如图,做一个“U”字形框架
PABQ ,其中 AB =42 cm, AP , BQ 足够长, PA ⊥
AB , QB ⊥ AB ,点 M 从点 B 出发,向点 A 运动,
10厘米, BC =8厘米, CD =12厘米,∠ B =∠ C ,点 E
为 AB 的中点.如果点 P 在线段 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
B 点向 C 点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CD 上由 C 点向 D 点
运动.(1)ຫໍສະໝຸດ 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
后,△ BPE 与△ 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 BE =5厘米,∴ BE = PC ,
=,
在△ BPE 和△ CQP 中,ቐ∠=∠,
=,
∴△ BPE ≌△ CQP (SAS).
1
2
3
4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2)当点 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E 与△ CQP
全等?
【解】∵△ BPE 与△ CQP 全等,
∵∠ A =∠ B =90°,
∴使△ ACM 与△ BMN 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 BM = AC , BN = AM 时,
∵ BN = AM , AB =42 cm,
∴4 t +3 t =42,解得 t =6,
∴ AC = BM =3×6=18(cm);
1
2
3
4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之动点问题(精品)
八年级数学动点问题拔高练习1、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6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CON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每秒10°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_________秒〔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与∠NO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已知AB∥CD,直线l与AB、CD分别交于点E、F,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点M在EF上,且∠FMP=∠FPM,〔1〕如图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若∠AEF=60°,则∠FPM=_________;假设∠AEF=a,则∠FPM=_________;〔2〕如图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猜想∠FPM与∠A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说明理由。
3、如图〔1〕直线GC ∥HD ,EF 交CG 、HD 于A 、B ,三条直线把EF 右侧的平面分成①、②、③三个区域,〔规定:直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区域〕.将一个透明的直角三角尺放置在该图中,使得30°角〔即∠P 〕的两边分别经过点A 、B ,当点P 落在某个区域时,连接PA 、PB ,得到∠PBD 、∠PAC 两个角. 〔1〕如图〔1〕,当点P 落在第②区域时,求∠PAC+∠PBD 的度数; 〔2〕如图〔2〕,当点P 落在第③区域时,∠PAC ﹣∠PBD=_________度 〔3〕如图〔3〕,当点P 落在第①区域时,直接写出∠PAC 、∠PBD 之间的等量关系。
4、操作示例如图1,△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则S △ABD =S △ADC . 实践探究〔1〕在图2中,E 、F 分别为矩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则S 阴和S 矩形A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2〕在图3中,E 、F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则S 阴和S 平行四边形A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3〕在图4中,E 、F 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则S 阴和S 四边形A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解决问题:〔4〕在图5中,E 、G 、F 、H 分别为任意四边形ABCD 的边AD 、AB 、BC 、CD 的中点,并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0平方米,求图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即S 1+S 2+S 3+S 4=___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微专题——动点问题1(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微专题——动点问题1一、单选题1.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3,则PQ的最小值为()A.2B.3C.4D.52.如图,已知Rt△ABC,∠C=90°,点D在AC上,CD=3,BD平分∠ABC,点P是AB 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PD>3B.PD≥3C.PD≤3D.PD=33.如图,在△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AD=3,若P是BC上的动点,则线段DP的最小值是()A.3B.2.4C.4D.54.如图所示,在△ABC中,∠ABC=68°,BD平分∠ABC,P为线段BD上一动点,Q为边AB上一动点,当AP+PQ的值最小时,∠APB的度数是()A.118°B.125°C.136°D.124°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和△DCE全等时,t的值为( )A.1B.7C.1或2D.1或76.如图,在△ABC中,∠ACB>90°,△ABC的面积为18,AB=9,BD平分∠ABC,E,F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E+EF的最小值为( )A.4B.6C.7D.97.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D=5,连接BD,BD⊥CD,垂足是D且∠ADB=∠C,点P是边BC上的一动点,则DP的最小值是()A.2B.3C.4D.5二、填空题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C=∠D=90°,动点动点Q以3cm/s的速度从点B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与△PAB全等.12.如图,CA⊥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从A点出发,以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三角形与点A、B、C组成的三角形全等.13.如图,OP平分∠AOB,PC⊥OA值为.14.如图,∠ACB=90°,AC=/秒的速度沿射线AC运动,点Q秒时,△ABC与以点P,Q,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5,0),B(0,5).点C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过点A作AD⊥BC交y轴于点E.(1)如图①,若C(4,0),求点E的坐标;(2)如图②,若点C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且OC<5.其它条件不变,连接DO,求证:DO 平分∠ADC.16.已知:△ABC中,AC=CB,∠ACB=90°,D 为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在直线AC右侧作AE⊥AD,且AE=AD.(1)如图,当点D在线段BC上时,过点E 作EH⊥AC于H,连接DE,求证:EH=AC;(2)如图,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连接BE交CA的延长线于点M.求证:BM=EM.17.如图,△ABC的两条高AD与BE交于点O,AD=BD,AC=6.(1)求BO的长;(2)F是射线BC上一点,且CF=AO,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射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OP与△FCQ 全等时,求t的值.18.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如图1,线段AD,BC交于点E,连接AB,CD,判断AD+BC与AB+C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OC平分∠AOB,P为OC上任意一点,在OA,OB上截取OE=OF,连接PE,PF.求证:PE=PF;(3)如图3,在△ABC中,AB>AC,P为角平分线AD上异于端点的一动点,求证:PB−PC>BD−CD.19.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AB=AC=10cm,BC=8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3 cm的速度向点A运动,运动时间是t秒.(1)在运动过程中,当点C位于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出t的值;(2)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BPD和△CQP全等,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在△ABC中,AC=BC,∠ACB=90°,D是射线BA上一动点,连接CD,以CD为边作∠DCE=45°,CE在CD右侧,CE与过点A且垂直于AB的直线交于点E,连接DE.(1)当CD,CE都在AC的左侧时,如图①,线段BD,AE,D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2)当CD,CE在AC的两侧时,如图②,线段BD,AE,D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3)当CD,CE都在AC的右侧时,如图③,线段BD,AE,D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参考答案:1.B【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PQ⊥OM时,PQ的值最小,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PQ=PA,求出即可.【详解】解:当PQ⊥OM时,PQ的值最小,∵OP平分∠MON,PA⊥ON,PA=3,∴PQ=PA=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得出使PQ最小时Q 的位置.2.B【分析】连接DP,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DP,如图所示:∵∠C=90°,BD平分∠ABC,∴当DP⊥AB时,DP=CD=3那么当DP不垂直AB时,DP>CD=3,∵垂线段最短,∴PD≥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A【分析】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DP⊥BC时,DP最短,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当DP⊥BC时,DP的值最小,∵BD平分∠ABC,∠A=90°,∵BD平分∠ABC,∠ABC=∠ABC ∴∠ABD=∠CBD=12∵BP=BP,∴△PBQ≌△PBE(SAS),∵∠AEB=90°,∠CBD=34°∴∠APB=∠AEB+∠CBD=∵BD平分∠ABC,PE⊥AB,EF⊥∴PE=EF,∴CP=CE+PE=CE+EF的最小值.即CE+EF的最小值为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关键是将CE+EF的最小值为转化为CP,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7.D【分析】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BD=∠CBD,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DP⊥BC时DP最小,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P=AD.【详解】解:∵BD⊥CD,∠A=90°.∴∠ABD+∠ADB=90°,∠CBD+∠C=90°,∴∠ABD=∠CBD,由垂线段最短得,DP⊥BC时DP最小,此时,DP=AD=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判断出DP最小时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8.D【分析】当△EAP与△PBQ全等时,有两种情况:①当EA=PB,AP=BQ时,△APE≅△BQP②当AP=BP,AE=BQ时,△AEP≅△BQP,分别按照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求解即可.【详解】当△EAP与△PBQ全等时,有两种情况:①当EA=PB,AP=BQ时,△APE≅△BQP,∵AB=10cm,AE=6cm,∴BP=AE=6cm,AP=4cm,∴BQ=AP=4cm;∵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和点Q的运动时间为:4÷2=2s,∴v的值为:4÷2=2cm/s;②当AP=BP,AE=BQ时,△AEP≅△BQP,∵AB=10cm,AE=6cm,∵BD平分∠ABC,∴∠N′BM=∠NBM,在△MBN′与△MBN中,{BN′=BN∠N′BM=∠NBM,BM=BM×AB×CN′,此时S△ABC=12×4×CN′,可得6=12可得CN′=3,∴CM+MN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AB=AD,∠ABP=∴BP=AQ,∵AQ=AB−BQ=8−3t,BP=t,∴8−3t=t,∴t=2s,当点Q在边AD时,不能构成△QAD,当点Q在边CD上时,如图2,AB+AD+DQ=3t,BP=t,∴DQ=3t−16.要使△PAB和△QAD全等,只能是△PAB≌△QAD,∴BP=DQ,∴t=3t−16,∴t=8s,故答案为:2s或8s.【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11.5【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BF=∠A,由ASA证明△BEF≌△AED,得到AD=BF,最后由BF+CD=AD+CD=AC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BF∥AC,∴∠EBF=∠A,∵E为AB中点,∴BE=AE,在△BEF和△AED中,{∠EBF=∠ABE=AE∠BEF=∠AED,∴△BEF≌△AED(ASA),∴AD=BF,∴BF+CD=AD+CD=AC=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0或2或6或8【分析】首先分两种情况:当E在线段AB上和当E在BN上,然后再分成两种情况AC=BE和AB=EB,分别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①当E在线段AB上,AC=BE时,△ACB≌△BED,∵AC=4cm,∴BE=4cm,∴AE=AB−BE=4cm,∴点E的运动时间为4÷2=2(秒);②当E在BN上,AC=BE时,△ACB≌△BED,∵AC=4cm,∴BE=4cm,∴AE=AB+BE=12cm,∴点E的运动时间为12÷2=6(秒);③当E在线段AB上,AB=EB时,△ACB≌△BDE,这时E在A点未动,因此时间为0秒;④当E在BN上,AB=EB时,△ACB≌△BDE,∵AB=8cm,∴BE=8cm,∴AE=AB+BE=16cm,∴点E的运动时间为16÷2=8(秒),综上所述,当点E经过0秒或2秒或6秒或8秒时,由点D、E、B组成的三角形与点A、B、C 组成的三角形全等,故答案为:0或2或6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3.3【分析】过P作PE⊥OB交OB于E,当D于E重合时,PD=PE最小,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P作PE⊥OB交OB于E,∴当D于E重合时,PD=PE最小,∵OP平分∠AOB,PC⊥OA,∴PE=PC=3,∴PD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垂线段定理,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1或3或4【分析】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已知条件分△ABC≌△PQC,△ABC≌△QPC,两种情况,根据AC=PC=4和BC=PC=2列方程求出t值即可.【详解】解:∵AC=2BC=4,∴BC=2,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ACB=∠PCQ=90°,PQ=AB,∴当△ABC≌△PQC时,AC=PC=4,∴|4−2t|=4,解得:t=0(舍)或t=4;当△ABC≌△QPC时,BC=PC=2,∴|4−2t|=2,解得:t=1或t=3;综上:1秒或3秒或4秒时,△ABC与以点P,Q,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故答案为:1或3或4.【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关键是找到所有符合题意的情况.15.(1)点E 的坐标为(0,4);(2)见解析【分析】(1)可证明△AOE≌△BOC(ASA),从而得出OE =OC ,进而求得;(2)过O 作OM ⊥DA 于M ,ON ⊥DC 于N ,根据△AOE≌△BOC ,得S ΔAOE =S ΔBOC ,从而得出OM =ON ,进而得证.【详解】(1)解:如图,∵AD ⊥BC ,AO ⊥BO ,∴∠AOE =∠BDE =∠BOC =90°,∴∠OAE +∠ACD =90°,∠OBC +∠ACD =90°,∴∠OAE =∠OBC ,∵A (−5,0),B (0,5),∴OA =OB =5.在△AOE 和△BOC 中,{∠OAE =∠OBC OA =OB ∠AOE =∠BOC,∴△AOE≌△BOC(ASA),∴OE =OC ,∴点C 坐标为(4,0),∴OE =OC =4,∴E (0,4);(2)证明:如图,过O作OM⊥DA于M,ON⊥DC于由(1)知,△AOE≌△BOC,∴SΔAOE=SΔBOC,AE=BC,∴1 2×AE×OM=12×BC×ON,∴OM=ON,{∠AHE =∠C ∠AEH =∠DAC AE =DA,∴△AEH≌△DAC(AAS),∴EH =AC .(2)如图,作EF ⊥CM 交CM 的延长线于点F ,∵∠F =90°,∠ACD =180°−∠ACB =90°,∠DAE =90°,∴∠F =∠ACD =∠MCB ,∵∠FAE +∠CAD =90°,∠CDA +∠CAD =90°,∴∠FAE =∠CDA ,在△FAE 和△CDA 中,{∠F =∠ACD ∠FAE =∠CDA AE =DA,∴△FAE≌△CDA(AAS),∴EF =AC ,∵AC =CB ,∴EF =AC =BC ,在△BMC 和△EMF 中,{∠MCB =∠F ∠BMC =∠EMF BC =EF,∴△BMC≌△EMF(AAS),∵BM =EM .【点睛】此题考查了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难度较大,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1)6∵∠BOD=∠ACD,∴∠AOP=∠ACF,∵AO=CF,∴当OP=CQ时,△AOP≌△FCQ∵∠BOD=∠ACD,∴∠AOP=∠FCQ,∵AO=CF,∴当OP=CQ时,△AOP≌∴t=4t−6,∵AD是∠BAC的角平分线,∴∠EAP=∠CAP,在△APE和△APC中,{AE=AC(3)过点C作CF⊥CE,交AB于点F,如图,先证明△CBF≌△CAE,得到BF=AE,CF=CE,然后证明△DCE≌△DCF解题即可;【详解】(1)过点C作CF⊥CE,交AB延长线于点F,如图.∴∠ECF=∠ACB=90°.∴∠FCB=∠ECA.∵AE⊥AB,∴∠EAB=90°.∵∠CBA=∠CAB=45°,∴∠CBF=∠CAE=135°.∵BC=AC,∴△CBF≌△CAE(ASA).∴BF=AE,CF=CE.∵∠DCE=45°,∠ECF=90°,∴∠DCE=∠DCF=45°.∵CD=CD,∴△DCE≌△DCF(SAS).∴DE=DF.∵BD+BF=DF,∴BD+AE=DE.故答案为:BD+AE=DE.(2)图②的猜想:BD−AE=DE.证明:过点C作CF⊥CE,交AB于点F,如图②.∴∠ECF=∠ACB=90°.∴∠CBF=∠CAE.∵AE⊥AB,∴∠EAB=90°.∵∠CBA=∠CAB=45°,∴∠CBF=∠CAE=45°.∵BC=AC,∴△CBF≌△CAE(ASA).∴BF=AE,CF=CE.∵∠DCE=45°,∠ECF=90°,∴∠DCE=∠DCF=45°.∵CD=CD,∴△DCE≌△DCF(SAS).∴DE=DF.∵BD−BF=DF,∴BD−AE=DE.(3)过点C作CF⊥CE,交AB于点F,如图∴∠ECF=∠ACB=90°.∴∠FCB=∠ECA.∵AE⊥AB,∴∠EAB=90°.∵∠CBA=∠CAB=45°,∴∠CBF=∠CAE=45°.∵BC=AC,∴△CBF≌△CAE(ASA).∴BF=AE,CF=CE.∵∠DCE=45°,∠ECF=90°,∴∠DCE=∠DCF=45°.∵CD=CD,∴△DCE≌△DCF(SAS).∴DE=DF.∵BD−BF=DF,∴BD−AE=DE.故答案为:BD−AE=DE.【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1)若点在线段上,如图所示,且,则______(2)若点在边上运动,如图所示,则、、之间的关系为(3)如图,若点在斜边的延长线上运动,请写出(1)求证:;(2)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直接写出的值为__________P AB ①50α∠=︒12∠+∠=P AB ②α∠1∠2∠③P BA ()CE CD <α∠AF EF =AD CF 2AD CD =CF(1)求的面积;(2)如图1,若,,作交于,平分,平分交求出(用表示);(3)如图2.若,轴于,点从点出发,在射线(1)如图1,若,则_______°ABO V 60ACB ∠=︒180NFC FCN FNC ∠+∠+∠=︒GF AB ∥AC F FP GFC ∠FN AFP ∠BAC ∠α()36P ,PC x ⊥C M P 15α=︒CBA ∠'=(2)如图2,点P 在延长线上,且.①连接,试探究,,之间是否存在一定数量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②连接,若,C ,P 三点共线,,,求的长.6.如图1,,,,.(1)求C 点的坐标;(2)如图2,P 为y 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当P 点在y 轴负半轴上向下运动时,始终保持,,过D 作轴于E 点,求的值;(3)如图3,已知点F 坐标为,当G 在y 轴的负半轴上沿负方向运动时,作,始终保持,与y 轴负轴交于点,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当G 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沿负方向运动时,求的值.7.如图,中,,,,,若动点从点开始,按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设运动的时间为秒.(1)当点在上时,______时,把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当点在上时,______时,把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3)当点在所有运动过程中,连接或,求当为何值时,的面积为12?BD DAP DBC α∠=∠=CP AP BP CP CA 'A '10BP =1CP =CA '2OA =4OB =90BAC ∠=︒AB AC =PA PD =90APD ∠=︒DE x ⊥OP DE -(44)--,Rt FGH V 90GFH ∠=︒FG (0)G m ,FH (0)H n ,m n +ABC V 90C ∠=︒8cm AC =6cm BC =10cm AB =P C C A B C →→→2cm t P AB t =CP ABC V P AB t =CP ABC V P PC PB t BCP V(1)请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2)如图,分别以,为直角边向右侧作等腰交轴于点,连接,求证:;(3)如图,点为y 轴上一动点,点在直线侧作等腰,若连接E ,,三点按逆时针顺序排列B C 1AB BC Rt x M BM BM DE ⊥2F (),33G m m -+Rt BCE V F G ((1)如图1,当点D 在边上时.①求证:;②直接判断结论,,的关系 (2)如图2,当点D 在边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写出(1)求的度数;(2)当点运动到使时,求(3)当点运动时,与BC ABD ACE ≌△△BC DC CE BC CBD ∠P ACB ABD =∠∠P APB ∠ADB ∠(1)如图①,动点在轴负半轴上,且交于点、交于点,求证:.(2)如图,在(1)的条件下,连接,求证:.(3)如图③,E 为的中点,动点G 在轴上,,,连接,作交轴于F ,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已知中.(1)如图1、2,若点是上一点,且,点是上的动点,将沿对折,点的对应点为(点和点在直线的异侧),与交于点.①当时,求的度数.②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的度数.(2)如图3,若点是上一点,且,是线段上的动点,以为直角构造等腰直角(三点顺时针方向排列),在点的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的最小值.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点A 在第一象限,且是等边三角形.点D 的坐标为,E 是边上一动点,连接,以为边在右侧作等边,连接.(1)求出A 点坐标;(2)当点F 落在边上时,与全等吗?若全等,请给予证明;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3)当以为腰的是等腰三角形时,的长为_________.C x AH BC ⊥BC H OB P △≌△AOP BOC ②OH 2OHP AHB ∠=∠AB y (0,)G n 0n <GE EF GE ⊥x GB OB AF Rt ABC △90930∠︒∠︒C BC B =,且=,=D CB 2CD =E AB DBE V DE B B'B'C AB 'DB AB H 20∠=︒'B EA EDB ∠B HE 'V DEB ∠D CB 2CD =M AC MDN ∠DMN V D M N ,,M CN NB +(0,0)(12,0)ABC V (4,0)AB DE DE DE DEF V CF AC CDF V BED V DF CDF V BE(1)若,① ,②判断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设,,则x ,y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如图2,当时,若线段,90BAC ∠=︒BCA ∠=BC CE BAC x ∠=︒BCE y ∠=︒CE AB ∥3BC =ABC V______.17.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是x轴上的动点,点,点,轴于点D.(1)当点B坐标为时,求证:;(2)在(1)的条件下,探究并证明和的位置关系;(3)当的周长最小时,求点B的坐标.()0,2A()5,3CCD x⊥()3,0OAB DBC≌△△AB BCABCV参考答案:(4)17. (2),(3)CEP DBP BPB +∠∠=∠AB BC ⊥()2,0B。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态问题一、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类型:1.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相似及三角函数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4.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5.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6.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二、例题:1、如图1,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3、如图,在Rt ABC △中,9060ACB B ∠=∠=°,°,2BC =.点O 是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②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2)当90α=°时,判断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4、在△ABC 中,∠ACB=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OE CDα lC B A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A CB E D N M 图3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6、如图, 射线MB 上,MB=9,A 是射线MB 外一点,AB=5且A 到射线MB 的距离为3,动点P 从M 沿射线MB 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 的运动时间为t. 求(1)△ PAB 为等腰三角形的t 值;(2)△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A D F C G EB 图1 A D FG E B 图3A D FC G E B 图28、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专题八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完整版】
专题八 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 品课件p pt(实 用版)
(2)若 E 在 BC 的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
上题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若成立,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
(2)成立. 证明:如图,∵AB=AC,∴∠B=∠ACB. ∵∠ACB=∠ECF,∴∠B=∠ECF. ∵EF⊥BC, ∴∠B+∠BDE=90°,∠ECF+∠F=90°. ∴∠BDE=∠F,即∠ADF=∠F.
专题八 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 品课件p pt(实 用版)
专题八 动点问题
专题八 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 品课件p pt(实 用版)
专题八 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 品课件p pt(实 用版)
1. 如图,已知 E 为等腰三角形 ABC 的底边 BC
上一动点,过点 E 作 EF⊥BC 交直线 AB 于点 D,
(2)M,N 同时运动几秒后,可得等边三角形 AMN?
(2)设点M,N运动t秒后, 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如图所示. AM=t×1=t,AN=AB-BN=10-2t. ∵△AMN是等边三角形, ∴t=10-2t. 解得t= . ∴点M,N运动 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专题八 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 品课件p pt(实 用版)
且它们同时出发.
(1)经过 2 秒后,△BMN 和 △CDM 是否全等?请说明
理由.
专题八 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 品课件p pt(实 用版)
专题八 动点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 品课件p pt(实 用版)
解:(1)△BMN≌△CDM.理由如下. ∵vN=vM=3厘米/秒,且t=2秒, ∴CM=2×3=6(厘米),BN=2×3=6(厘米), ∴BN=CM. BM=BC-CM=10-6=4(厘米), ∵CD=4厘米, ∴BM=CD. ∵△ABC为等边三角形, ∴∠B=∠C=60°. 在△BMN和△CDM中,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之动点问题精品(精编)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之动点问题(精品)(精编)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点在平面上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中的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点在平面上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
动点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和代数的关系,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动点有关的内容,例如:点的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的方程等。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动点问题。
下面我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介绍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中的动点问题。
假设有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沿着直线行驶,经过B点到达C点。
汽车在A点的速度是20 km/h,在B点的速度是30 km/h,在C点的速度是40 km/h。
已知A点与B点的距离是100 km,B点与C点的距离是150 km。
现在我们要求汽车从A点出发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汽车从A点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20 = 100 / t1,其中t1表示从A点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t1 = 5小时。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汽车从B点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30 = 150 / t2,其中t2表示从B点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t2 = 5小时。
最后,我们将汽车从A点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和从B点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相加,即可得到汽车从A点出发到C点所需要的总时间:t = t1 + t2 = 5小时 + 5小时 = 10小时。
所以,汽车从A点出发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是10小时。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首先确定每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将这些时间相加,得到总的时间。
这个思路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动点问题中。
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数学工具,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直线的方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精编版)1.已知△ABC中,CB=8cm,CA=6cm,P为一动点,沿着C→B→A→C的路径运动,(再次到达C 点则停止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为2cm/秒(1)求AB的取值范围; (2)若∠C=90°,AB=10cm①当P点在CB上运动时,经过几秒钟PC=AC;②P从运动开始,几秒钟后P点与△ABC某一顶点的连线能将△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如图所示,△ABC中,AC=8cm,BC=6cm,AB=10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CP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当t为何值时,CP把△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并求出此时P经过的路程;(3)画出P点的位置,使得△BCP为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3.(12分)如图所示,已知△ABC中,∠B=90 º,AB=16cm,BC=12cm,P、Q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B=∠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3).(1)用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a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 全等?5、(10分)(1)如图(1)所示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动点问题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动点问题1.如图,AE与BD相交于点C,AC=EC,BC=DC,AB=4cm,点P从点A出发,沿A→B→A方向以3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D出发,沿D→E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求证:AB∥DE.(2)写出线段A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3)连结PQ,当线段PQ经过点C时,求t的值.2.如图, 在△ABC中, AB=AC=10厘米, BC=8厘米, 点D为AB的中点, 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 同时, 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以a厘米/秒的速度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CP的长;(2)若以C, P, 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B, D, P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 且∠B和∠C是对应角,求a的值.3.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 s.(1)如图①,当t为何值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2)如图②,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4.如图,在△ABC中,高线AD,BE相交于点O,AE=BE,BD=2,DC=2BD.(1)证明:△AEO≌△BEC.(2)线段OA=________.(3)F是直线AC上的一点,且CF=BO,动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A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是否存在t值,使得以点B,O,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ABC中,AB=BC=CA,∠A=∠ABC=∠ACB,在△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s)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1)证明△ACD≌△CBE;(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 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求证:AF=AM;(2)当t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7.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90°,AB=AC=6,D是BC边的中点,点E在线段AB上从B向A运动,同时点F在线段AC上从点A向C运动,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时间是t秒(0<t<6),连接DE、DF、EF.(1)请判断△EDF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以A、E、D、F四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值;若变化,用含t的式子表示.8.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90°,D是AC边上的动点,连结BD,E、F分别是AB、BC上的点,且DE⊥DF.(1)如图1,D为AC的中点.①填空:∠DBC=______,BD与CD的关系________②求证:△BDE≌△CDF.(提示:可直接利用①中结论)(2)如图2,D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过点B作BP∥AC,且PB=AC=4,点E在PD上,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0≤t≤4)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图中能否出现全等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t的值以及所对应的全等三角形的对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如图(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cm.点P在线段AB 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其它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何处时有△ACP与△BPQ全等..,则相应的x的值为.(直接写出x的值)10.如图1,AC=BC,∠ACB=90°,点D在线段AC上,过点A作BD的垂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P.(1)求证:△ACP≌△BCD;(2)如图2,若点D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过点A作BD的垂线,交BC于点P,垂足为点E,试探索线段AC,BP,C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AC=BC=6cm,点D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S△DQP.为ts,(0<t<6),求t为何值时,S△DCP=231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A(−3,0)、B(0,3),AD⊥BC交BC于D点,交y 轴正半轴于点E(0,t).(1)当t=1时,求C点的坐标;(2)如图2,求∠ADO的度数;(3)如图3,已知点P(0,2),C(t,0),若PQ⊥PC,PQ=PC,求Q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B(0,4),点C在第一象限.(1)如图1,连接AB、BC、AC,∠OBC=90°,∠BAC=2∠ABO,求点C的坐标;(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运动,连接AP,设P 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AOP的面积为S,用含t的式子表示S,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如图2,在(1)条件下,点P在线段OB上,连接AP、PC,AB与PC相交于点Q,当S=3,∠BAC=∠BPC时,求△ACQ的面积.13.如图,直线AM⊥AN,AB平分∠MAN,过点B作BC⊥BA交AN于点C;动点E、D同时从A点出发,其中动点E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N方向运动,动点D以1cm/s的速度在直线AM上运动;已知AC=6cm,设动点D,E的运动时间为t.(1)试求∠ACB的度数;(2)若S△ABD:S△BEC=2:3,试求动点D,E的运动时间t的值;(3)试问当动点D,E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使得△ADB与△BE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14.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C=12cm.过点C作直线l⊥BC,动点P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也同时从点C出发在直线l上以1cm/s 的速度向上或向下运动.连接AP、AQ,设运动时间为ts.(1)请写出CP、CQ的长度(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CP=______cm,CQ=______cm;(2)当点P在边BC上时,若△ABP的面积为24cm2,求t的值;(3)当t为多少时,△ABP与△ACQ全等?15.如图,在△ABC中,AB=AC=8,BC=12,点D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线段BC上从过点B向点C运动,点E同时从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线段AC上运动,连接AD、DE,设D、E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0<t<4)DC;(1)运动______秒时,AE=13(2)运动多少秒时,△ABD≌△DCE能成立,并说明理由;(3)若△ABD≌△DCE,∠BAC=α,则∠ADE=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16.如图,直线AM⊥AN,AB平分∠MAN,过点B作BC⊥BA交AN于点C;动点E、D同时从A点出发,其中动点E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N方向运动,动点D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M上运动;已知AC=6cm,设动点D,E的运动时间为t.(1)试求∠ACB的度数;(2)若SΔABD:SΔBEC=2:3,试求动点D,E的运动时间t的值;(3)试问当动点D,E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使得ΔADB与ΔBE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时间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出理由.1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B=8cm,过点C作射线CD,且CD∥AB,点P从点C出发,沿射线C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3cm/s;点Q从点A出发,沿AB边向点B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当点Q停止运动时,点P也停止运动.连接PQ,CQ,设动点的运动时间为t(s)(0<t<8),解答下列问题:(1)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CP和BQ的长度;(2)当t=2时,请说明PQ∥BC.18.如图,在△ABC中,BC=8cm,AG∥BC,AG=8cm,点F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4cm/s的速度连续做往返运动,点E从点A出发沿线段AG以2cm/s的速度运动至点G,E、F两点同时出发,当点E到达点G时,E、F两点同时停止运动,EF与AC交于点D,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0<t≤2时,BF=__________cm,当2<t≤4时,BF=_____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BF=AE时,求t的值;(3)当△ADE≌△CDF时,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强化系列之动点-探究题一(附详细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动点探究题1、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与AC交于E.(1)当∠BDA=115°时,∠BAD=°,∠DEC=°;当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AB=2时,△ABD与△DCE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1)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点A为OP上一点,请你作一个∠BAC,B、C分别在OM、ON上,且使AO平分∠BAC(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BC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类比(1)中的方法);(3)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90°,而(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问(2)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如图①,∠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点D、E,AD=2.5cm.DE=1.7cm.(1)求BE的长;(2)将CE所在直线旋转到△ABC的外部,如图②,猜想AD、DE、BE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3)如图③,将图①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C=BC,D、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BEC=∠ADC=∠BCA=α,其中α为任意钝角.猜想AD、D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90°,AB=BC,点A(2,0)、B(0,1).(1)在图①中,点C坐标为;(2)如图②,点D在线段OA上,连接BD,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DE,∠DBE=90°,连接CE.证明:AD=CE;(3)在图②的条件下,若C、D、E三点共线,求OD的长;(4)在y轴上找一点F,使△ABF面积为2.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F 的坐标.5、如图①,在△ABC中,若AB=10,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40°,以C 为顶点作一个7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6、已知:如图,∠XOY=90°,点A、B分别在射线OX、OY上移动(不与点O重合),BE是∠ABY的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1)当∠OAB=40°时,∠ACB=度;(2)随点A、B的移动,试问∠ACB的大小是否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发生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7、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点C不与A、B重合),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BD交于点P.【观察猜想】①AE与BD的数量关系是;②∠APD的度数为.【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C在线段AB外时,(1)中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拓展应用】如图3,点E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AED=∠BEC=90°,AE=DE,BE=CE,对角线AC、BD交于点P,AC=1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6,D为BC边上一点,且BD=4.动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A向点A 运动,连接AD,BP.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求当t为何值时,△BPA≌△ADC.APB D C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 向点B 运动(点P 不与点A ,B 重合),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连接AQ ,交BD 于点E ,连接PE .设点P 运动时间为x 秒,求当x 为何值时,△PBE ≌△QBE .10、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10 cm ,点D 为边AB 上一点,AD =6 cm .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 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点C 向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若某一时刻△BPD 与△CQP 全等,求此时t 的值及点Q 的运动速度.C QBEPA DQCPB DA1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2,BC=9,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则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1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E,使CE=2,连接DE,动点F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F的运动时间为t秒.(1)请用含t的式子表达△ABF的面积S.(2)是否存在某个t值,使得△ABF和△DCE全等?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分析】(1)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算出∠BAD=180°﹣40°﹣115°=25°;再利用邻补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DEC的度数;(2)当DC=2时,利用∠DEC+∠EDC=140°,∠ADB+∠EDC=140°,求出∠ADB=∠DEC,再利用AB=DC=2,即可得出△ABD≌△DCE.(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B=40°,∠ADB=115°,∴∠BAD=180°﹣40°﹣115°=25°;∵∠ADE=40°,∠ADB=115°,∴∠EDC=180°﹣∠ADB﹣∠ADE=180°﹣115°﹣40°=25°.∴∠DEC=180°﹣40°﹣25°=115°,当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25,11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C=40°,∴∠DEC+∠EDC=140°,又∵∠ADE=40°,∴∠ADB+∠EDC=140°,∴∠ADB=∠DEC,又∵AB=DC=2,在△ABD和△DCE中,,∴△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BDA=110°时,∴∠ADC=70°,∵∠C=40°,∴∠DAC=70°,∴△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当∠BDA的度数为80°时,∴∠ADC=100°,∵∠C=40°,∴∠DAC=40°,∴△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2、【分析】(1)在射线OM,ON上分别截取OB=OC,连接AB,AC,则AO平分∠BAC;(2)过点F作FG⊥AB于G,作FH⊥BC于H,作FK⊥AC于K,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FG=FH=FK,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GFH=12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FC=120°,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EFD=120°,然后求出∠EFG=∠DFH,再利用“角角边”证明△EFG和△DF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FE=FD;(3)过点F分别作FG⊥AB于点G,FH⊥BC于点H,首先证明∠GEF=∠HDF,再证明△EGF≌△DHF可得FE=FD.【解答】解:(1)如图①所示;(2)如图②,过点F作FG⊥AB于G,作FH⊥BC于H,作FK⊥AC于K,∵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G=FH=FK,在四边形BGFH中,∠GFH=360°﹣60°﹣90°×2=12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B=60°,∴∠FAC+∠FCA=(180°﹣60°)=60°,在△AFC中,∠AFC=180°﹣(∠FAC+∠FCA)=180°﹣60°=120°,∴∠EFD=∠AFC=120°,∴∠EFG=∠DFH,在△EFG和△DFH中,,∴△EFG≌△DFH(ASA),∴FE=FD;(3)成立,理由:如图c,过点F分别作FG⊥AB于点G,FH⊥BC于点H.∴∠FGE=∠FHD=90°,∵∠B=60°,且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AC+∠FCA=60°,F是△ABC的内心,∴∠GEF=∠BAC+∠FCA=60°+∠BAD,∵F是△ABC的内心,即F在∠ABC的角平分线上,∴FG=FH(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相等).又∵∠HDF=∠B+∠BAD(外角的性质),∴∠GEF=∠HDF.在△EGF与△DHF中,,∴△EGF≌△DHF(AAS),∴FE=FD.3、【分析】(1)利用AAS定理证明△CEB≌△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2)利用AAS定理证明△CEB≌△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3)利用AAS定理证明△CEB≌△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1)∵BE⊥CE,AD⊥CE,∴∠E=∠ADC=90°,∴∠EBC+∠BCE=90°.∵∠BCE+∠ACD=90°,∴∠EBC=∠DCA.在△CEB和△ADC中,,∴△CEB≌△ADC(AAS),∴BE=DC,CE=AD=2.5cm.∵DC=CE﹣DE,DE=1.7cm,∴DC=2.5﹣1.7=0.8cm,∴BE=0.8cm;(2)DE=EC+CD=BE+AD,理由如下:∵BE⊥CE,AD⊥CE,∴∠E=∠ADC=90°,∴∠EBC+∠BCE=90°.∵∠BCE+∠ACD=90°,∴∠EBC=∠DCA.在△CEB和△ADC中,,∴△CEB≌△ADC(AAS),∴BE=CD,EC=AD,∴DE=EC+CD=BE+AD;(3)DE=BE+AD,理由如下:∵∠BCE+∠ACB+∠ACD=180°,∠DAC+∠ACB+∠ACD=180°,∠ADC=∠BCA,∴∠BCE=∠CAD,在△CEB和△ADC中,,∴△CEB≌△ADC(AAS),∴BE=CD,EC=AD,∴DE=EC+CD=AD+BE.4、【分析】(1)如图①中,作CH⊥y轴于H.证明△AOB≌△BHC(AAS)即可解决问题.(2)证明△DBA≌△EBC(SAS)可得结论.(3)证明OD⊥OA即可解决问题.(4)设F(0,m),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解:如图①中,作CH⊥y轴于H.∵A(2,0),B(0,1),∴OA=2,OB=1,∵∠CHB=∠AOB=∠ABC=90°,∴∠ABO+∠OAB=90°,∠ABO+∠CBH=90°,∴∠CBH=∠OAB,∵AB=BC,∴△AOB≌△BHC(AAS),∴CH=OB=1,OA=BH=2,∴OH=OB+BH=3,∴C(1,3).故答案为(1,3).(2)证明:如图②中,∵△DBE,△A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BE=∠ABC=90°,BD=BE,BA=BC,∴∠DBA=∠EBC,∴△DBA≌△EBC(SAS),∴EC=AD.(3)解:如图②中,设CD交AB于J.∵△DBA≌△EBC,C,E,D共线,∴∠BCD=∠BAD,∵∠BCD+∠CJB=90°,∠CJB=∠AJD,∴∠BAD+∠AJD=90°,∴∠ADJ=90°,∴CD⊥OA,∵C(1,3),∴OD=1.(4)解:设F(0,m).由题意:•|m﹣1|•2=2,∴m=3或﹣1,∴F(0,3)或(0,﹣1)5、【分析】(1)延长AD至E,使DE=AD,由SAS证明△ACD≌△EBD,得出BE=AC=6,在△AB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AE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AD的取值范围;(2)延长FD至点M,使DM=DF,连接BM、EM,同(1)得△BMD≌△CFD,得出BM=C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M=EF,在△BM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E+BM>EM即可得出结论;(3)延长AB至点N,使BN=DF,连接CN,证出∠NBC=∠D,由SAS证明△NBC≌△FDC,得出CN=CF,∠NCB=∠FCD,证出∠ECN=70°=∠ECF,再由SAS证明△NCE≌△FCE,得出EN=E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解: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如图①所示:∵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在△BDE和△CDA中,,∴△BDE≌△CDA(SAS),∴BE=AC=6,在△AB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B﹣BE<AE<AB+BE,∴10﹣6<AE<10+6,即4<AE<16,∴2<AD<8;故答案为:2<AD<8;(2)证明:延长FD至点M,使DM=DF,连接BM、EM,如图②所示:同(1)得:△BMD≌△CFD(SAS),∴BM=CF,∵DE⊥DF,DM=DF,∴EM=EF,在△BM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E+BM>EM,∴BE+CF>EF;(3)解:BE+DF=EF;理由如下:延长AB至点N,使BN=DF,连接CN,如图3所示:∵∠ABC+∠D=180°,∠NBC+∠ABC=180°,∴∠NBC=∠D,在△NBC和△FDC中,,∴△NBC≌△FDC(SAS),∴CN=CF,∠NCB=∠FCD,∵∠BCD=140°,∠ECF=70°,∴∠BCE+∠FCD=70°,∴∠ECN=70°=∠ECF,在△NCE和△FCE中,,∴△NCE≌△FCE(SAS),∴EN=EF,∵BE+BN=EN,∴BE+DF=EF.6、(1)先利用角平分线得出∠CAB=∠OAB,∠EBA=∠YBA,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先利用角平分线得出∠CAB=∠OAB,∠EBA=∠YBA,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XOY=90°,∠OAB=40°,∴∠ABY=130°,∵AC平分∠OAB,BE平分∠YBA,∴∠CAB=∠OAB=20°,∠EBA=∠YBA=65°,∵∠EBA=∠C+∠CAB,∴∠C=∠EBA﹣∠CAB=45°,故答案为:45;(2)∠ACB的大小不变化.理由:∵AC平分∠OAB,BE平分∠YBA,∴∠CAB=∠OAB,∠EBA=∠YBA,∵∠EBA=∠C+∠CAB,∴∠C=∠EBA﹣∠CAB=∠YBA﹣∠OAB=(∠YBA﹣∠OAB),∵∠YBA﹣∠OAB=90°,∴∠C=×90°=45°,即:∠AC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得出∠YBA﹣∠OAB=90°.7、【分析】【观察猜想】:证明△ACE≌△DCB(SAS),可得AE=BD,∠CAO=∠ODP,由∠AOC=∠DOP,推出∠DPO=∠ACO=60°.【数学思考】:结论成立,证明方法类似.【拓展应用】:证明AC⊥BD,可得S四边形ABCD=•AC•DP+•AC•PB=•AC•(DP+PB)=•AC•BD.【解答】解:【观察猜想】:结论:AE=BD.∠APD=60°.理由:设AE交CD于点O.∵△ADC,△ECB都是等边三角形,∴CA=CD,∠ACD=∠ECB=60°,CE=CB,∴∠ACE=∠DCB,∴△ACE≌△DCB(SAS),∴AE=BD,∠CAO=∠ODP,∵∠AOC=∠DOP,∴∠DPO=∠ACO=60°,即∠APD=60°.故答案为AE=BD,60°.【数学思考】: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设AC交BD于点O.∵△ADC,△ECB都是等边三角形,∴CA=CD,∠ACD=∠ECB=60°,CE=CB,∴∠ACE=∠DCB∴△ACE≌△DCB(SAS),∴AE=BD,∠PAO=∠ODC,∵∠AOP=∠DOC,∴∠APO=∠DCO=60°,即∠APD=60°.【拓展应用】:设AC交BE于点O.∵△ADC,△ECB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D=EA,∠AED=∠BEC=90°,CE=EB,∴∠AEC=∠DEB∴△AEC≌△DEB(SAS),∴AC=BD=10,∠PBO=∠OCE,∵∠BOP =∠EOC ,∴∠BPO =∠CEO =90°,∴AC ⊥BD ,∴S 四边形ABCD =•AC •DP +•AC •PB =•AC •(DP +PB )=•AC •BD =50. 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8、当t 为4秒时,△BPA ≌△ADC9、当x 为83秒时,△PBE ≌△QBE 10、①当t 为52秒时,△BPD ≌△CPQ ,此时Q 的速度为85cm/s . ②当t 为3秒时,△BPD ≌△CQP ,此时Q 的速度为2cm/s .11、(1)①全等②Q 的速度为4cm/s 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经过24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BC 边上相遇.12、(1)034351258432t s tt s t s t <=<=<<=-+≤≤,,, (2)t 为1秒或7秒时,△ABF 与△DCE 全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精编版)
三角形与动点问题1、如图,在等腰△ACB中,AC=BC=5,AB=8,D为底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则DE+DF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3、如图,将边长为1的等边△OAP按图示方式,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1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4,…,P2007的位置.试写出P1,P3,P50,P2011的坐标.4、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DE、DF、EF.(1)求证:△ADF≌△CEF(2)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如图,在等边ABC ∆的顶点A 、C 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 向B 和由C 向A 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 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 处,请问(1)在爬行过程中,CD 和BE 始终相等吗?(2)若蜗牛沿着AB 和CA 的延长线爬行,EB 与CD 交于点Q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60CQE(3)如果将原题中“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BC 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 交AC 于F ”,其他条件不变,则爬行过程中,DF 始终等于EF 是否正确6、如图1,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EB ,CD 的中点,易证:CD=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AB =2AD 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图1 图 2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 在第一象限内,E 是边O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 90︒,使EF 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 于点F ,设C (m ,n ).(1)若m = n 时,如图,求证:EF = AE ;(2)若m ≠n 时,如图,试问边OB 上是否还存在点E ,使得EF = AE ?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在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90BAC ∠=°,则BCE ∠= 度; (2)设BAC α∠=,BCE β∠=.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A QCD B P AEEAABCDE FGH KMN1234567810.如图, 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点.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方向运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的方向运动.已知点同时出发,当点到达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秒.(1)设四边形...MNPQ 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2)当为何值时,与平行?三、本次课后作业:1、如图,AC 为正方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点E 为DA 边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BE ,在BE 上取一点F ,使BF BC =,过点B 作BK BE ⊥于B ,交AC 于点K ,连接CF ,交AB 于点H ,交BK 于点G .(1)求证:BG BH =; (2)求证:AE BG BE +=l x y ) 0,8 ( M ) 6,0 ( N P N N O QO O M QP 、QM QP 、t S S t t t QP llOM N xy P2、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 (2)设四边形APQC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APQC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不存在,说明理由;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CPQBA M NCPQBA MNCPQB AMN AP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 ≤1;1<t ≤2;2<t ≤3;3<t ≤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5、在ABC ∆中,,4,5,D BC CD 3cm,C Rt AC cm BC cm ∠=∠==点在上,且以=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移动;点Q 以1.25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动点问题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 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 △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此时相遇点距点B的路程是多少?
解:因为vg>vp,只能是点Q追上点P, 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
解:仍有AE//BC. 证明如下:
∵△ABC,△EDC 都为等边三角形,
∴BC=AC,DC=EC,∠BCA=∠DCE=60°.
图②
∴∠BCA+∠ACD=∠DCE
十∠ACD.
∴∠BCD=∠ACE.
在△DBC和△EAC中,
∴△DBC≌△EAC(SAS).∴∠EAC=∠B=60°.
又∠ACB=60°,∴∠EAC=∠ACB. ∴AE//BC.
设经过x s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依题意,得4x=3x+2×12, 解得x=24. 此时点P运动了24×3=72(cm).
又△ABC 的周长为33 cm,72=33×2+6, ∴经过24 s, 点P与点Q第一次在BC边上相遇,此时相遇点距点B的路程是6
cm.
4.如图,点C在线段BD 上 ,AB⊥BD 于点B,ED⊥BD 于点D.∠ACE =90°,且AC=5 cm,CE=6 cm,点 P以2 cm/s的速度沿A→C→E向 终点E 运动,同时点Q 以3 cm/s的速度从E开始,在线段EC上进行往返 运动(即沿E→C→E→C→…运动),当点P到达终点时,P,Q 同时停止 运动.过点P,Q 分别作BD的垂线,垂足为M,N. 设运动时间为t s,
(2)点M,N 运动几秒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学期数学期末复习《一次函数的应用—动点问题》(附练习及答案)【精编版】
1用函数知识求解动点问题,需要将问题给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建立函数模型求解,解要符合题意,要注意数与形结合。
2.以一次函数为背景的问题,要充分运用方程、转化、函数以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来研究解决,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题1: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33y x =-+,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 (1)求点D 的坐标;(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3)求ADC △的面积;(4)在直线2l 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 ,使得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例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当堂巩固:如图,直线6y k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F ,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6,0)。
(1)求k 的值;(2)若点P (x ,y )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 的面积为278,并说明理由。
2、直线与y=x-1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y x =+与334y x =-+交于点A ,分别交x 轴于点B 和点C ,点D 是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 的坐标.5、如图:直线3+=k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43=OA OB ,点C(x ,y)是直线y =kx +3上与A 、B 不重合的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1、如图,在等腰△ACB中,AC=BC=5,AB=8,D为底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则DE+DF =.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
3、如图,将边长为1的等边△OAP按图示方式,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1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4,…,P2007的位置.试写出P1,P3,P50,P2011的坐标.
4、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DE、DF、EF.
(1)求证:△ADF≌△CEF
(2)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5、如图,在等边ABC ∆的顶点A 、C 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各单位的速度油A 向B 和由C 向A 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 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 处,请问
(1)在爬行过程中,CD 和BE 始终相等吗?
(2)若蜗牛沿着AB 和CA 的延长线爬行,EB 与CD 交于点Q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求证:︒=∠60CQE
(3)如果将原题中“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BC 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 交AC 于F ”,其他条件不变,则爬行过程中,DF 始终等于EF 是否正确
6、如图1,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EB ,CD 的中点,易证:CD=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AB =2AD 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7、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图1 图 2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 在第一象限内,E 是边O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 90︒,使EF 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 于点F ,设C (m ,n ).
(1)若m = n 时,如图,求证:EF = AE ;
(2)若m ≠n 时,如图,试问边OB 上是否还存在点E ,使得EF = AE ?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在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90BAC ∠=°,则BCE ∠= 度; (2)设BAC α∠=,BCE β∠=.
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A Q
C
D B P A
E
E
A
A
B
C
D
E F
G
H K
M
N
1
2
3
45
678
10.如图, 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点.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方向运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的方向运动.已知点同时
出发,当点到达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秒.
(1)设四边形...MNPQ 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
(2)当为何值时,与平行?
三、本次课后作业:
1、如图,AC 为正方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点E 为DA 边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BE ,在BE 上取一点F ,使
BF BC =,过点B 作BK BE ⊥于B ,交AC 于点K ,连接CF ,交AB 于点H ,交BK 于点G .
(1)求证:BG BH =; (2)求证:AE BG BE +=
l x y ) 0,8 ( M ) 6,0 ( N P N N O QO O M QP 、QM QP 、
t S S t t t Q
P l
l
O
M N x
y P
2、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 (2)设四边形APQC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的
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APQC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C
P
Q
B
A M N
C
P
Q
B
A M
N
C
P
Q
B A
M
N A
P
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若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 ≤1;1<t ≤2;2<t ≤3;3<t ≤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5、在ABC ∆中,,4,5,D BC CD 3cm,C Rt AC cm BC cm ∠=∠==点在上,且以=现有两个动点P 、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移动;点Q 以1.25cm/s 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移动。
过点P 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结EQ 。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 秒。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E 、DE 的长度;
(2)当点Q 在BD (不包括点B 、D )上移动时,设EDQ ∆的面积为2
()y cm ,求y 与月份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为何值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6.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cm BC AD 5==,AB =12 cm,CD =6cm , 点P 从A 开始沿AB 边向B 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向D 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A
P C Q B D
(1)求证:当t =
2
3
时,四边形APQD 是平行四边形; (2)PQ 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 ?若能,求出当t 为何值时PQ 平分BD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 是以P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 的值。
A
B
C
D
Q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