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8理气药
中药分类——理气药

中药分类——理气药中药分类——理气药【【【【理气药综述】】】】凡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平降气逆、消除气滞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因其善于行散气滞故又称为行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药。
理气药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能入脾、胃、肺、肝经,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主要治疗气滞、气郁和气逆证。
中医理论认为气运行于全身,贵在流通疏畅,如果某些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使气的流通发生障碍,则会出现气滞。
所谓气滞,就是指气机不畅、气行阻滞的证候。
多由于冷热失调、精神抑郁、饮食失常以及痰饮湿浊等因所致。
气滞病症,主要为胀满疼痛。
气滞日久不治,可进而生痰、动火、积留血液。
气滞的临床表现以胀闷、疼痛为主。
由于气机阻滞部位的不同,又可表现出不同证候。
如脾胃气滞可致脘腹胀痛、嗳气、呃逆、大小便失常;肝郁气滞常表现为胸闷胁痛、食欲不振,以及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出现咳喘等。
气滞的症状在慢性胃炎、溃疡病、胆道疾病、慢性肝炎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妇女痛经等疾病中皆可见到。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
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疏通气机、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根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
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气滞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或行气。
理气药的药性多为味辛、苦,性温或微温,如橘皮、青皮、木香;个别药物性平,如香附、柿蒂等;少数药物例外,如少数药物具有寒性或微寒性,如川楝子、青木香为寒性,枳实为微寒。
乌药单具辛味,川楝子单具苦味,柿蒂苦、涩,香附兼微甘。
由于辛能行能散,苦能泄降,性温能温通,故具有辛、苦、温或辛、温性味者,行气降泄之力较大。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人体的气机功能,平衡气血运行,促进气机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理气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一、理气药的定义和意义理气药,顾名思义,是指能够调理人体气机的药物。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正常运行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贯穿于全身,通过经络运行,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气机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理气药的作用就是帮助恢复和维持气机的正常运行,消除气机阻滞引起的疾病。
二、常见的理气药1. 木香:木香是一味具有温中理气作用的理气药。
它能够舒缓腹胀、胸闷等症状,促进气机畅通。
常常被用来治疗脾胃气滞、胸腹胀满等病症。
2. 陈皮:陈皮是中医常用的理气药之一。
它能够行气化痰、理胃止呕。
临床上常见的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等症状都可以采用陈皮来治疗。
3. 枳实:枳实是一种能够行气宣阳的理气药物。
它有橘皮,苦橙一类药物的气味,能够行气健胃,有清气和降逆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枳实常被用来治疗痰湿凝滞、胃脘痛等症状。
4. 乌梢蛇:乌梢蛇是一味温性而毒药,具有理气作用。
它能够行气、活血、消肿,可用于治疗淤血、气机不畅引起的痛证。
三、理气药的临床应用理气药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于治疗气滞、气滞血瘀、气滞痰湿等导致的各类病症。
例如,胸胁胀痛、腹胀、乳腺增生等都可以采用理气药进行治疗。
在治疗胸痹时,常用理气药与活血药结合应用,既能疏通气机,又能活血通络。
以柴胡、丹参为主的方剂,经常被用于治疗胸闷、痛、心悸、气急等症状。
在治疗痞满的时候,常用辛散解郁的理气药物。
如枳实、木香等,通过行气宣郁,消除胸腹部的痞满感,起到冲破气机阻滞的作用。
四、理气药的调理方法理气药在内服和外用上的调理方法也十分重要。
在内服上,常用煎剂、丸剂、散剂等剂型,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外用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贴敷、熏蒸等,通过通过皮肤渗透或吸入药物,起到理气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理气药

一、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调节消化液分泌 促进分泌:绝大多数理气药含有挥发油, 可促进消化液分泌。 抑制分泌:某些理气药可抗病理性胃酸 增多。
一、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利胆 绝大多数理气药都有不同程度促进胆汁 分泌、使胆汁流量增加的作用。
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绝大多数理气药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 另外有些理气药所含的挥发油还具有化痰止咳 作用。
– –
–
机体胃肠平滑肌处于抑制状态时,具有兴奋作用.反之, 当机体胃肠平滑肌处于亢进状态时,呈现抑制作用. 在离体实验中,对胃肠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在在体实 验中,对胃肠平滑肌表现为兴奋作用. 高浓度抑制,低浓度短暂抑制后出现兴奋作用.
二、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枳实、枳壳的多种剂型对不同动物子宫具有不 同的影响。对家兔子宫呈现兴奋作用;对小鼠 子宫呈现抑制效应。
三、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强心: – 枳实、枳壳的注射液对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 其强心的有效成分为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 – 机理: N-甲基酪胺主要兴奋α和β受体;对羟福 林主要兴奋α受体
三、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 – 枳实注射液能明显收缩外周血管,外周阻力 增大而使血压显著升高; – 升压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 – 升压机理:兴奋α和β受体 – 特点: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无快速耐受性,无 肾上腺素升压时出现的后降压现象,心率无明 显加快.
青皮
一、松弛胃肠平滑肌
青皮煎剂及注射液对胃肠平滑肌具有舒张作用。 机理:阻断M受体或兴奋α受体或直接松弛胃肠平 滑肌
二、利胆
青皮煎剂和青皮注射液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 表现出强烈的利胆作用。
理气药

结的作用。
功效: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
行气止痛、破气散结。
适应证:
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 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
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
等。
应用注意:针对病证选择药,并进行必要的 配伍。
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饮 食积滞配伍消导药;脾胃气虚配伍补中益气药;湿 热阻滞配伍清热除湿药;寒湿困脾配伍苦温燥湿药。 肝气郁滞:应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肝血不足 配伍养血柔肝药;肝经受寒配伍暖肝散寒药;瘀血 阻滞配伍活血祛瘀药。 肺气壅滞:应选用理气宽胸的药物。外邪客肺 配伍宣肺解表药;痰饮阻肺配伍祛痰化饮药。
应用
1.理气调中,用于脾胃气滞证。寒湿阻 中之气滞最宜。
中焦寒湿脾胃气滞--配苍术、厚朴等 同用,如平胃散 脾虚气滞,腹痛喜按、腹胀--配党参、 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 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配木香、 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应用
2.湿痰、寒痰咳嗽。本品为治痰之要药。 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等,如二陈汤 寒痰咳嗽--配干姜、细辛、五味子等, 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脾虚痰湿犯肺--配党参、白术同用,如 六君子汤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 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证, 可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 强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大量可用至 3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香附《名医别录》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理气药
2.陈皮和青皮的功效应用有哪些区别。
【功效】 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辛散温通,苦 泄下行而奏疏 肝理气、散结 止痛之功
中药药理之学理气药

陈皮
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 、肌醇等成分。挥发油中主要含柠 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等; 黄酮类主要为橙皮苷、新橙皮苷等 。还含有柑橘素、川陈皮素、二氢 川陈皮素、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 ,以及肌醇、维生素B1等。此外陈 皮中尚含对羟福林。
陈皮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胃肠平滑肌 助消化作用
机理:N-甲基酪胺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 用,而对羟福林只兴奋α受体。
枳实 枳壳
缩血管、升血压: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 胺是升压有效成分。N-甲基酪胺对α、β 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而对羟福林只兴奋α 受体。 α受体兴奋可使血管收缩提高外周 阻力;心脏β受体兴奋,可增加心肌收缩 力,增加心输出量,也参与升压作用。其 升压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呈双峰形上升, 然后徐缓下降,连续用药无快速耐受性, 心率无明显加快。
中药药理之学理气 药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消化系统影响
对支气管平滑肌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影响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理气药对胃肠运动 显示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胃肠机能状态 、药物剂量及动物种类等有关。
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 呈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药物含不同成分 及机体所处状态有关。
陈皮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陈皮对心 脏具有兴奋作用。给大鼠及麻 醉犬静脉注射陈皮液具有升高 血压的作用,但犬灌胃给药无 升压作用。甲基橙皮苷给犬、 猫、家兔静脉滴注,血压缓慢 下降,具有降压作用,其降压 由直接扩张血管所致。
陈皮
抗氧化作用: 陈皮水提液有明显的清除氧
自由基的作用。橙皮苷对羟自由 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中药药理学理气药》课件

缓解经前期体内气滞引起的不适症状。
情绪不稳
舒缓情绪紧张,减轻焦虑和压力。
肝气郁结
通过疏解肝气郁结,缓解胸闷、脸红等症状。
理气药的常见剂型
1 中药颗粒
方便易用,容易调理气机。
3 中药丸剂
植物性理气药制成的丸状剂。
2 中药煎剂
通过中草药的煎制获得药效。
4 中药口服液
液体剂型,快速吸收,方便服用。
《中药药理学理气药》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中药药理学中理气药的PPT课件。
什么是理气药?
理气药是一类中药,用于平衡和调理气机,以缓解疏通气滞的药物。
理气药的作用机理
理气药通过促进气机畅通,调节气血流通,舒缓气滞症状,从而恢复身体的 平衡和健康。
理气药的分类
1 气行药
具有直接舒缓气机的作用。
3 气补药
黄芩的理气作用
黄芩可舒缓肝气郁结,具有镇静和滋润肺部的药理作用。
陈皮的理气作用
陈皮可平肝理气,帮助消化,改善食欲,缓解胃脘胀满的症状。
香附的理气作用
香附可疏肝理气,缓解头痛和经前期症状。
橘红的理气作用
橘红可调理气滞,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胸闷和腹胀的不适感。
木香的理气作用
木香可治疗肠胃气滞ຫໍສະໝຸດ 缓解经前期腹痛和胸胁疼痛。茯苓的理气作用
茯苓可利尿、清心安神,有助于缓解情绪紧张和血压不稳。
大枣的理气作用
大枣可平补气虚和脾胃气滞,改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牛蒡子的理气作用
牛蒡子可疏肝理气,改善胸闷、食欲不振和呕吐等症状。
厚朴的理气作用
厚朴可舒缓肝气急郁,缓解胸闷、纳呆和消化不良。
理气药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1 副作用
第八章理气药

沉香与檀香
药物 沉香
檀香
相同点
不同点
皆辛温,均 能纳气平喘,可用治肾
有行气止痛, 气虚寒之气逆喘息,化
散寒调中的 湿降逆之力强
作用,多用 于气滞寒凝 之脘腹冷痛, 呕恶食少之
散寒温中之力强于沉香, 善畅脾肺、利胸膈,兼 调中
证
20
川楝子
来源:为楝科落 叶乔木楝的干 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 冬季采收。晒 干。用时捣碎, 生用或麸炒用。 又名:金铃子
33
青木香
来源:为马兜铃 科多年生缠绕 草本马兜铃的 干燥根。主产 于江苏、浙江、 安徽等地。春、 秋二季采挖。 晒干。生用。
药材
34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胃经。 [功 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1 . 用于肝胃气滞证。 2 . 用于夏令饮食不慎、秽浊内阻之腹痛吐泻。 3 . 用于痈疮疔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 ~ 16g。散剂1.5~2g,吞服。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用,多服易引起恶心呕 吐。肾病患者忌服。
22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降泄,既善行气止痛、疏肝 泄热,治肝胃气滞或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 脘腹胀满、疝气作痛。又能杀虫疗癣,治虫 积腹痛及头癣。
23
荔枝核
来源:为无患子科常
绿乔木荔枝的干燥
成熟种子。主于福
建、广东、广西、
四川等地。夏季采
收。晒干。用时捣
碎,或盐水炒用。
药
材
24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 效]:理气止痛,祛寒散结。 [临床应用]:
31
薤白
来源:为百合 科多年生草本 小根蒜的干燥 鳞茎。主产于 江苏、浙江。 夏、秋二季采 挖。蒸透或置 沸水中烫透,晒 干。生用。
中药知识|中医常说的理气药有哪些?

中药知识|中医常说的理气药有哪些?理气药根据不同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
根据理气药又根据其作用的强弱分为行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紫苏梗(苏梗)以紫苏或野紫苏的等茎枝入药,煎服。
味辛、甘,性微温。
归脾、胃、肺经。
有理气解郁,和中安胎之功效。
主治肝胃气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天仙藤(马兜铃藤、青木香藤、都淋藤)以马兜铃或北怀兜铃的带叶藤茎入药,煎服。
味苦,性温。
归肝、脾经。
有行气活血,化湿消肿之功效。
主治脘腹疼痛,疝气痛,产后腹痛肢体痹痛,妊娠水肿。
木香以菊科植物木香或川木香的根入药,煎服。
辛、苦,温。
归肝、脾、胃、大肠经。
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之功效。
主治胸胁脘腹胀痛,食积不消,食欲不振,反胃呕吐,泻痢后重,胆绞痛,胆石症。
檀香(白檀香)以檀香的心材入药,煎服。
味辛,性温。
归脾、胃、肺经。
有理气散寒、和胃止痛之功效。
主治寒凝气滞,脘腹胀痛,痞满不食,噎膈呕吐,胸痹心痛,虚寒疝痛。
乌药(台乌药)以乌药的块根入药,煎服。
味辛,性温。
归脾、肺、肾、膀胱经。
有理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效。
主治脘腹胀痛,气逆喘急,寒疝,痛经;肾阳不足,遗尿尿频。
甘松(甘松香)以甘松或匙叶甘松的根及根茎入药,煎服。
味辛、甘,性温。
归脾、胃经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之功效。
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
路路通(枫实、枫球子)以枫香的果实入药,煎服。
味辛、苦,性平。
归肝、胃、膀胱经。
有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
主治胃气疼痛,脘腹胀满;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麻木,跌打肿痛;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妇女闭经,产后乳少;痈疽,湿疹,疥癣。
禁忌:孕妇忌服注:以上药材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康热力计划##秋季健康不打烊##健康科普#。
中药学——理气药

煎服1-3g宜后下。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治寒凝气滞,胸腹胀痛,配木香、乌药、枳 实等药同用。
•治中焦虚寒,胃失和降,呕吐呃逆,与丁香、 柿蒂、白豆蔻等温中降逆药同用。
•治肾阳虚衰,纳气无力,久咳虚喘,配附子、 肉桂、补骨脂等药。
均为辛散芳香温通之 品,有散寒止痛作用, 同治寒凝气滞之证, 入煎剂宜后下。
Concepts
行气
即行散气滞,又称利气、通气。 是治疗由气滞所致的胸腹胀闷疼 痛等病证的方法。如疏肝理气、 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
是使用较峻烈的理气药 散气结、开郁滞的方法。 如青皮、枳实等。
破气
降气
又称下气。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 适用于喘咳、呃逆等证。如苏子、 旋复花、半夏、丁香等。
Concepts
辛散苦泄,沉降下行,气锐力猛,善破 胃肠气滞而消积除满,又能化痰利气而 消痞。适用于胃肠积滞气结胀满,痰阻 气机胸闷脘痞等证。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破气除痞
•治热结胃肠,腹满胀痛,高热便秘,配大黄、厚朴 等,如大承气汤。 •治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纳呆腹胀,配山楂、神曲、 槟榔等消食导滞药。 •治大肠湿热,泻痢腹痛,配黄苓、黄连等药。
三药亦可相互配用
辛温,气味较淡,较木香和平,能顺气散 寒,治一切气滞寒凝之症,又能下通肾与 膀胱,以治膀胱冷气引起的小便频数。
香橼Citron Fruit
辛温行散,苦温燥湿,能理肝 胃之气除肺经痰湿,适用于肝 胃气滞,痰多咳嗽等证。
⒈疏肝和胃
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胁胀痛,食少纳呆, 呕吐吞酸等症。配青皮、陈皮、香附等同用。
玫瑰花
性温,兼能活血止痛,可用于月经不调、 经前乳房胀痛及跌打损伤。
第八章理气药

1. 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 2. 虫积腹痛
用法 用量
使用 注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炒用寒性减低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性寒,脾胃 虚寒者慎用。
香附
药性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应用
1.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2.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妇科调经要药) 3. 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
应用
1. 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 2. 痰阻气滞,胸痹,结胸 3. 脏器下垂
用法 用量
使用 注意
煎服,3-10g。炒后性较平和。 孕妇慎用。
附药:枳壳
性味、归经与枳实相同,但作用较为缓和 功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应用: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
脏器下垂 煎服,3-10g 孕妇慎用
用法 用量
煎服,6-10g。
使用 注意
——
佛手
药性 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应用
1. 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2. 脾胃气滞,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3. 咳嗽痰多
用法 用量
使用 注意
煎服,3-10g。 ——
玫瑰花
药性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月经不调等 肺气壅滞: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配伍: 脾胃气滞:选用理气调中药 饮食积滞所致:配伍消导药 湿热阻滞所致:配伍清热祛湿药 寒湿困脾所致:配伍苦温燥湿药 兼脾气虚者:配伍补气健脾药 肝气郁滞者:选用疏肝理气药 肝血不足者:配伍养血柔肝药 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散寒药 肺气壅滞者:选用理气宽胸药 等等
中药第章理气药

中药第章:理气药中医药学经典中将药物分为八大类,理气药就是其中之一。
理气药是指能够舒缓胃肠道的蠕动和祛除痰饮的药物。
这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胸闷、痰多、嗳气、脘腹胀痛等症状。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常用的理气药。
1. 川芎川芎,又名川芎茶,是中药界常用的一种理气药。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川芎适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瘀血、乳腺增生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中,时常会搭配川芎和其他中药物治疗胸腹胀满、痛经、癥瘕等病症。
2. 枳壳枳壳是常用的一种理气药,它是由越南金丝楠科植物枳壳树的树皮制成。
枳壳具有燥湿健脾、化痰止咳、行气化滞的功效。
对于脾胃虚寒、嗳气多、胸腹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在现代医学中,枳壳也被用于治疗肝炎、乙肝、慢性胃炎等疾病。
3. 陈皮陈皮,又名枳实,是由无患子的果皮制成的一种常用中药材。
陈皮具有行气、理气、消痰和健脾的功效。
在中医药治疗中,陈皮常被用于治疗胃脘疼痛、嗳气、胸腹胀满、呕逆等症状。
在饮食上,也可以常吃一些陈皮煮水或熬粥,清热解郁,改善情绪。
4. 香附香附,为伞形科植物,是中医学上的一种常用中药。
香附味甘、性温、有舒肝和平肝、行气活血、消滞化积的功效。
在治疗中,香附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经闭、腹胀便秘等病症。
并且,它与熟地、黄柏常一起用于治疗月事不调、身体虚弱的女性。
5. 姜黄姜黄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理气药,也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
姜黄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祛痰止咳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它通常被用于治疗肝胆郁滞,气滞痞块,以及一些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前列腺炎、月经不调等。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种理气药物,它们在中医药学中对人体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使用中药药物时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滥用。
理气药名词解释

理气药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一种药物,源于中医,它的特征是能够帮助消除脏腑气血的不足,改善气血循环,使人们的体质更加健康和强壮。
它经常用于治疗缺少气血的病症,如气虚证、气郁证、血虚证、瘀血证等。
一、理气药的概念理气药是一种源于中医流派的药物,它是专门针对气血不足引发的病症而制成的,它的作用是帮助消除脏腑气血的不足,改善气血循环,使人们体质更加健康和强壮。
由于理气药的疗效非常显著,因此在中医学上被广泛用于气血缺乏的治疗。
二、理气药的类型理气药的类型主要分为温热型、温和型和清凉型三种。
温热型理气药主要为滋阴补虚,如枳壳、狗脊、蜈蚣等,能够增强气血运行,对虚脱症状有极好的疗效。
温和型理气药主要为健脾托肝、行气降压,如红枣、黄芪、白术等,能够增强气血运行,提高抵抗力。
清凉型理气药主要为生津止渴、利尿清心,如菊花、薄荷、杏仁等,能够帮助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气虚证的症状。
三、理气药的应用理气药能够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发的病症,如气虚证、气郁证、血虚证、瘀血证等。
1、气虚证。
气虚证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病症,它最显著的症状是气短、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选用温热型的理气药,以配合食疗的方法来改善气血的不足,可用的药物有枳壳、狗脊、蜈蚣等。
2、气郁证。
气郁证是由于气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它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头胀、头晕、出汗、大便不易排出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使用温和型的理气药来改善气血的不足,可以用红枣、黄芪、白术等来治疗。
3、血虚证。
血虚证是由血液不足引起的病症,它的典型表现是虚弱、乏力、头晕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选用温和型的理气药来改善血液的不足,可以用人参、桑枝、桂枝等来治疗。
4、瘀血证。
瘀血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液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水肿、发热、关节疼痛、黯淡青白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使用清凉型的理气药来改善血液不足,可以用菊花、薄荷、杏仁等来治疗。
四、理气药的使用理气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规格、用法,根据合理的用药原则,确定用药的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以免引起病情加重。
八理气药

本品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入脾肺;
辛则散气滞,苦温则燥湿祛寒;滞 气行则脾胃自健寒湿祛则痰涎自消, 故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要药。凡 寒湿内阻,肺脾气滞所致诸证,均 可应用。
[应用] 1、脾胃气滞:(1)寒湿中阻,配苍术、 厚扑如脾胃散;(2)脾虚气滞,配党参、 白术、如易功散;(3)痛剧,配木香、 枳实等。 2、湿痰、寒痰咳嗽。湿痰配半夏、茯苓 等、;寒痰配细辛、干姜、五味子等
[附药] 1、橘核,理气散结止痛 2、橘络,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3、橘叶,疏肝理气散结消肿。 4、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香附
香附
功效主治
1、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证。 2、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 经、乳房胀痛。
川楝子
川楝子
功效应用:
1、行气止痛:用于肝郁化火诸痛 证。 2、杀虫疗癣:虫积腹痛;头癣。
薤白
薤白
功效应用: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 证;泻痢里急后重;脘腹痞满胀 痛。
配伍 1、脾胃气滞,由饮食积滞、脾胃气
虚、湿热阻滞、寒湿困脾所致者。 2、肝郁气滞,由肝血不足、肝经受 寒、淤血阻滞者: 3、肺气壅滞,由外邪客肺,痰饮阻 肺,所致者: 使用注意 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 足]成熟的果实
[处方用名]陈皮、广陈皮
(八)理气药
概述: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 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性味归经:本品多性温,味辛或苦,气 芳香,以归脾胃肝肺经为主,兼归大肠、 膀胱经。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 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 应用:本品药物主要适用于气滞病症 (1)脾胃气滞;(2)肝郁气滞; (3)肺气壅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皮,性和缓而主升浮;青皮为未成熟之果实,性峻急 而沉降。 2. 作用部位,青皮色青主入肝经,重在疏理肝气,陈皮色 黄主入脾经,重在理气调中; 3. 作用强度,青皮性猛行气力强(破气),陈皮性缓行气 力弱。 • 不同点:青皮又能消积,质重下行,治气滞血瘀之癥瘕 及食积等;陈皮质轻入走肺经,治疗痰湿咳嗽等。
12
陈皮之附药
• 橘络:乃橘瓤上的筋膜。(是橘的中果及内果皮之间的维管 束群)。性味苦,平。功能化痰理气通络,适用于痰滞经络, 咳嗽、胸胁作痛等症;
• 化橘红:及云香科植物柚的果实。性味苦、辛、温。功能燥 湿化痰,理气,消食。适用于痰多咳嗽,以及食积、脘腹胀 痛等症。
13
橘红与化橘红
14
青 皮《本草图经》
3. 配活血药(气行则血行); 4. 配化痰药(气行则痰顺); 5. 配消导药(气行则宿食自化); 6. 配泻下药(气行有助于荡涤肠滞)。
7
教学要求
• 掌握橘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 等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 使用注意等;
• 熟悉青皮、化橘红、佛手、乌药、甘松等5味药的性味、功效、 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10
陈皮
特点:能行、能降、能燥
功效
理气调中
燥湿化痰
主治
特点:善理脾胃气滞。 应用:脾胃气滞证、胃气上逆证、 防滋补之品碍胃气。
痰湿壅肺证。
11
陈皮之应用
• 【处方用名】 1. 橘皮、陈皮、广陈皮、新会皮 (洗净,晒干,切碎用) 2. 炒橘皮 (麸皮拌炒) •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5
概述
• 四、使用注意: 1. 本类药物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弱阴虚者慎用。 2. 本类药物中行气力强之品,易伤胎气,孕妇慎用。 3. 本类药物打多含有挥发油成份,配伍原则
1. 配补益药(补益药性多滋腻,配后使之补中有行,补中有散, 补而不腻);
2. 配祛湿药(湿邪停蓄,行气可促使湿邪外祛,气行则湿自 化);
18
枳实《神农本草经》
【药用】 云相科小 聊木酸橙 及其栽培 变种或甜 橙的幼果。
19
枳实
【性味与归经】 • 苦,微寒。 • 归脾、胃、大肠经。
20
枳实
特点:上破结胸,中消宿食,下通便闭。
功效
主治
破气消积 食积气滞之脘痞,腹胀,便秘。
化痰除痞 痰浊阻滞之胸痹、胸闷等。
21
枳实之临床应用
1. 上破结胸。 --既能理气,又能化痰。
• 了解橘红、香橼、荔枝核、青木香、九香虫、大腹皮、柿蒂 等7味药的功效、主治。
8
陈皮《神农本草经》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橘 Citrue reticulate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9
陈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入肺脾。 辛--散行气滞; 苦温--燥湿化痰。 橘皮在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本草纲目》 称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 升,同降药则降”。
2
气的运行生理病理
● 在生理上,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 机调畅”;而升降出入的失调,称作“气机失调”,则为 病理状态。
●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 所谓“九气之 乱”,即《素问·举痛论》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 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 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亦常以治气为首,所以《医方考》曰: “良医以气为首务也”。
3
概述
• 一、概念: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作理气药。
• 二、功能及主治: 1. 行气,治疗气滞证,见闷、胀、痛等。 2. 降气,治疗气逆证,见呕恶、喘息等。
4
概述
• 三、药性特点: 1. 味辛、苦,大多性温(偶有性寒者); 2. 多归肝、脾、肺、胃经。
【药用】云西科小乔木橘 Citrus reticulatn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
15
青皮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 归肝、胆、胃经。
16
青皮
功效
疏肝破气
主治
特点:归肝经而破气力强。 应用:肝气郁结证
消积化滞 食积气滞证,气滞血瘀证。
17
青皮与陈皮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辛温行气,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食欲不 振等。
•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25
枳实与枳壳之异同
枳壳:为云香科小桥木香橼、酸橙等植物的成熟 果实。性味效用与枳实相似,但力薄性缓,以行 气宽中除胀为主,适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闷为 主。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二者皆为果实,因老幼不同而区分。两者功效略 同,但枳实力强,枳壳力缓。破气除痞,消积导 滞多用枳实;理气宽中、消胀除满多用枳壳。
第八章 理气药
1
气的运行和运行方式
●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 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无处不 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正如《灵 枢·脉度》说:“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其流溢 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然有多种多 样,但升、降、出、入则是其最基本的形式。气的升降出 入运动,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 息,则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而死亡。
• 对痰湿遏阻胸阳、胸阳不振、胸痹疼痛,可配瓜 蒌,薤白、桂枝等品同用;
• 用治痰热互结、胸痞按之疼痛,可配黄连、瓜蒌 等同用;
• 对于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可配陈皮、半夏、天 麻等同用。
22
枳实之临床应用
• 2.中消宿食。 --行气滞、除胀满。
• 对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者,配山渣、神曲等同用; • 脾虚而见脘腹胀满闷塞者,常配合白朮同用; • 对病后劳复、身热、心下痞闷者,可配栀子、豆豉
等同用; • 寒凝气滞而见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姜同用。
23
枳实之临床应用
3.下通便闭。--苦降下行,消积导滞。
• 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黄、厚朴等同用; • 治泻痢后重,常配合木香、槟榔等同用。
24
枳实之临床应用
• 【处方用名】 枳实、江枳实、生枳实(生用作用较猛) 炒枳实(麸皮炒至为焦为度) 枳实炭(清炒至外成焦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