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树木盆景赏析
盆景赏析800字
![盆景赏析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20c658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7.png)
盆景赏析800字
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也是一种园艺文化,盆景是通过
种植和修剪树木,使其呈现出优美迷人的景象,以达到艺术装饰、观
赏的目的。
盆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被广泛
收藏和赏析。
首先,盆景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花卉盆景、果树
盆景、石景盆景、画景盆景、水景盆景等等。
每一种盆景都具有独特
的造型和特点,且每种盆景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寓意。
其次,盆景的鉴赏需要观察其形态、造型、色彩、结构和意境等
方面的因素。
观赏盆景需要靠观察和想象力,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
用心感受和体验。
从盆景的色彩、树形等方面来看,要看是否贴近自
己的审美观,并考虑其材质、制作水平等因素。
此外,盆景的赏析还需要了解其文化内涵。
不同的盆景代表着不
同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内涵,例如四季盆景,让人们体会到四季更替的
自然美和生命的变迁,石景盆景则包含了石文化、自然美的精神内涵。
通过盆景的鉴赏可以了解到各种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素质和修养。
最后,盆景的赏析也需要尊重制作者的劳动成果和原始意图。
盆
景是贴近自然美的艺术形式,需要园艺大师按照自身的审美、文化素
养和体验经验等等因素进行设计、制作和修剪,构建出一个完美的艺
术作品。
总之,盆景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
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我
们应当积极参与盆景的鉴赏和制作,加深对盆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欣赏盆景之余,感受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交融。
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二)
![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二)](https://img.taocdn.com/s3/m/07d7b9c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8.png)
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二)作者:张志刚比例协调比例是形式美最为普遍的重要规律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在外在形式上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构成的一定的比例关系。
中国画论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指的是山水画创作中各事物间的比例关系。
树石盆景是立体构成,有三度空间,其构成的比例关系比之绘画复杂的多,因此说比例是树石盆景审美的重要因素,表现于树木、山石、盆器、摆件以及各个体之间的大小、高低、长短关系,它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构成效果。
一定比例关系的失调,会导致形式美的消失。
“缩龙成寸,小中见大'是盆景的特定艺术手法。
“缩龙成寸”指的是盆景浓缩后的整体比例关系变小,而各个部分之间比例并未改变,否则就会走形,难以“小中见大'。
树石盆景中的构成元素很多,若相互间没有比例制约,则会杂乱不堪,缺乏表现力。
景与盆的比例比例构成的美学原理是:匀称、和谐、自然。
同样一棵树,盆越小,则相越大(在合理范围内),反之,则相越小。
因此,盆的大小、款式对于景而言,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才会更好地烘托景致。
树与石的比例树石盆景中树体与山石的比例问题是决定作品表现力和艺术品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用材的数量和相互间的尺度上。
树石组合的丛林盆景在用材上以能表达主题为好,以少胜多,以简洁为好,太多会拥挤无序。
树木和石头在尺度上一定要与表现的境域相适合,特别是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定要得当。
带有水域的树石盆景在树木的配植上更要注意,因为人们在欣赏时,通常是以水域的远近衡量物件大小。
同一方位物件之间互为参照物,树小方显“山'大,若比例失调则会使作品的表现力大打折扣。
艺友庞燮庭先生的作品“山不在高'问世后出现一些争议,焦点就是树与石的比例关系。
图3是原作,因为水域分割,将主石推远,从而使石头处于中景的位置,然高大的主树体量明显压过下面的主石,以石作参照,这棵树会有几十丈高。
反过来,树盖过'山”,此“山”也无高而谈。
盆景制作与欣赏
![盆景制作与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2ea395906c175f0e7cd137aa.png)
1.3有变化、有动静 盆景构图有疏有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通风,
这就是变化,但不是上下平均、左右一致。但 疏不是疏到空洞无物,密不是密到无立锥之地、 有动有静,才可显出生动活泼,如果有动无静, 动过头就乱;反之,有静无动,静过头就板。 既有变化,又有动静,就生动活泼。
如右图:主干高低不同,所留侧枝的方向及高 度也不一样,树冠的“密”与二树桩这间的“疏” 的对比,树桩的倾斜方向一正一斜,表现出 “有变化、有动静”。
盆景的意境创造,不仅在动手之前要匠心独运,仔细推敲,蕴酿主题,即所谓“意在笔先”。而且 立意还要贯穿于盆景创作的始终,因材取意,即所谓的“笔到意生”。因为盆景材料不能象笔墨那 样,可由画家随意挥洒,而必须照顾盆景材料的自然美态,所以,把意境创造贯穿于盆景创作的 始终,才能使之达到完美境地。
选材是创造意境、突出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树桩盆景不仅要注意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要 注意个体的“生相”、“体态”。树种选择,要求具有树蔸(指根颈膨大部分)怪异,树根易蟠易露, 树干耐蟠耐剪,枝细叶密、花果香艳、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移栽等特点。但是,不同主题,要 求各别。例如用藤萝之类表现苍古雄奇,用松柏之属表现婀娜妩媚,就会事倍功半,以至枉费力 气。
味很浓,如野马未驯者为 野气;不问是非、盲目追 求时尚者为俗气。
如右图:形状僵直,形态 笨拙,小枝大小与主干不 协调。
(三)树木盆景的“老”
盆景被人称为“古树”,可见盆景是以“古老”为美的。 “老”一般都理解为树龄高,有的盆景树龄并不高,但 由于培育塑造得法,因而显得老态龙钟,亦是艺术的 佳作。
1.2有均衡、有重心 盆景不论直立式、斜干式、悬崖式、
卧干式等,树形的均衡都是很重要。 均衡处理得好,则构图和谐自然,植 株如生,不论其疏密长短怎样变化, 都显得重心稳固,泰然自若,否则, 违背植物生长规律,植株不象真树, 那就没有美可言。 如右图:植株虽偏向一侧,但重心稳 固(重心落在花盆之内),泰然自若。
树桩盆景的美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解析
![树桩盆景的美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5379141711cc7931b716b7.png)
树桩盆景的美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解析盆景的造型与营造意境有直接关系,造型是解决外观问题,意境是解决内涵问题,要突出树桩盆景的审美价值,必须把两者融洽统一,应用于从创作前的思考到展出后的欣赏、评判全过程中。
也就是说,从作者到欣赏者及评判者,都须以一个相当一致的标准对待作品。
当然,这里所说的“相当一致”并不一定是分毫不差的绝对一致。
我认为,虽然当前还没有一个成文的条律规定,供大家从采桩到出作品再到评价时对照使用,可宏观的章法在大家(尤其是盆景艺术家们)心中是存在的。
这个章法的本源就是中国哲学里的“天人合一”,或者美学中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天”和人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主张“人道”应与“天道”高度一致,或者说“心道”循顺“天道”。
战国时的学者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且经后代学者不断论证,有人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有人又说“物我合一”,还有人说“天地万物为一体”,到宋代朱熹说得更清晰,他提出:“天人一物,内外一理”,实际上历代学者追求探索的,都是“天”与人之间协调、和谐的问题。
“天”是万物造化之理,“天”是自然规律;人却生存发展在“天”的范围之内,所以有“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之说,或者说人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至于“人定胜天”,应该说是在一定条件下暂短的、局部的存在,而宏观并不存在。
人服从自然规律并不是说人就不必有所作为,人可以“巧夺天工”,不悖“天”意。
从盆景艺术这个门类来说,人可以掌握艺术规律,运用艺术规律,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作,得到美于自然界的作品。
这样不但不抹煞人的能力,反而充分表现出人的智慧和能力。
我们所遵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主张自然美的本质是在自然事物上肯定人的本质力量,它的属性是“社会的”;自然物的形式取得美的价值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可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时它的属性是“自然的”。
自然物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有时可以通过形式着重欣赏其内容,也可以通过内容着重欣赏其形式,两者可以统一,也不妨有所侧重;自然美有个发展过程,即主体和客体通过实践彼此凝聚而使自然美产生审美价值,于此完成那个“天人合一”。
文人树盆景的欣赏特点
![文人树盆景的欣赏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ec48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a.png)
文人树盆景的欣赏特点1、简洁简洁是中国文人艺术的重要准则,它有着深远的思想文化渊源。
儒家主张“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力求简易以发挥审美的效果;道家以“少则多,多则惑”为处世原则,认为“大道至简”,简单之中蕴涵复杂。
简洁的风格在文人树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无论哪一种造型,其枝叶总是少之又少,直至不可再少,不仅主干下部分一大截无出枝,即便顶端,也较一般树木稀疏。
简洁是一种洗练的方式,去粗存精,单刀直入。
枝叶寥寥,却以一当十,这样更有助于借物写心,以景抒情。
简洁还含有抽象的因素,从景物中抽出一些线条,但这些线条不是单纯的线条,也不仅仅是表现形体的因素,还可以展示作者主观情感的运动规律。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中国人喜欢将情感浓缩在线条之中。
这点在书法、绘画中尤其明显。
文人树与之一脉相通,它外型虽然简洁,然而那是经过了高度提炼,抓住了本质,表现了情感,因而其内涵却非常丰富。
文人树造型简洁明了,无遮无掩,稍有不当之处便一目了然。
故制作难度较大,要创造出高品位的作品,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手段,更要具备敏锐的艺术眼光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孤高孤高是文人的特点,有志向远大、学识超群、独树一帜而不随波逐流之意。
孤高也是文人树的一个显著特点,从造型上看,大多文人树的主干均呈高耸状,或直立,或微弯,其高度与粗度之比,远远超过一般树木。
虽然也有些文人树主干大幅度弯曲或倾斜,以至呈悬崖状,但其下部分的三分之二却很少出枝,仍然显出一种孤高的姿态。
至于双干、多干或合植的文人树,其每株的造型均具有孤高的特点。
这种造型所表现的其实就是文人孤高的精神。
3、淡雅:淡指平淡、天真、无华;雅有文雅、脱俗、高尚之意。
淡雅是一种书卷气,是文化修养的表现,它标志着文人的审美准则和生活追求。
淡雅的思想根源与道家文化及士大夫的处世方式有关。
所谓“顺物之性,因物自然,不设不施”,“君子之交淡如水”,都是强调适应自然和显示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
文人树的造型看似特别,其实也是以自然为模本的,只是做了夸张和抽象。
黑松盆景观赏特点
![黑松盆景观赏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4bdd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4.png)
黑松盆景观赏特点
黑松盆景是一种以黑松为主要观赏对象的盆景艺术作品。
其观赏特点如下:
1. 树姿优美:黑松是一种高大、挺拔而独特的树种,其树姿优美,形态多样。
黑松
盆景通过修剪和造型,使其树干、树枝和树叶呈现出各种优美曲线和独特形状,充分展现
黑松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 古朴雅致:黑松盆景以其古朴雅致的氛围闻名。
盆景摒弃了花鸟画的繁复和艳丽,注重展现自然的纯粹、朴素和内敛之美。
黑松盆景以深沉、静谧的色调和简洁、清秀的形态,给人以古韵和雅致的艺术感受。
3. 寓意深远:黑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寓意。
它象征着坚韧、勇气和不屈
不挠的精神,常被用来表达追求理想、追求成功的意义。
黑松盆景作品通常以稳健、挺拔
的形态和坚实、有力的树干来体现这种寓意,给观赏者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4. 独特纹理:黑松的树皮和树枝上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和质感。
这些纹理和质感经过
艺术家的巧妙处理和精心构思,被运用在黑松盆景中,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使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可以近距离感受到黑松的纹理之美。
5. 净化环境:黑松盆景作为室内绿化装饰的一种形式,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黑松是常绿树,具有很好的保水和调节湿度的能力,通过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吸收二
氧化碳,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为居室增添一份清新和舒适。
黑松盆景以其树姿优美、古朴雅致、寓意深远、独特纹理和净化环境的特点,成为了
盆景爱好者们喜爱的观赏艺术品。
龙柏盆景观赏特点
![龙柏盆景观赏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51eb4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9.png)
龙柏盆景观赏特点首先,龙柏盆景的树形特点鲜明。
龙柏是常绿乔木,可以达到15米以上的高度,树干笔直,树冠呈圆锥形或卵形,整体上呈现出威严的树形。
通过修剪和造型,可以将龙柏培养成各种不同的树型,如倒伏、螺旋、扭曲等,给人以极具观赏价值的美感。
其次,龙柏盆景的树叶特点独特。
龙柏的树叶为鳞片状,有着深绿色的光泽,叶片密集,整齐排列,具有很好的树叶层次感。
在绿叶的映衬下,树冠的形态更加突出,给人以一种深邃、肃穆的感觉。
再次,龙柏盆景的枝干纹理独特。
龙柏盆景的枝干多呈灰褐色或红褐色,纵纹清晰,质地坚硬。
枝干之间的纹理曲折有致,扭转回旋,树皮也具有一定的纹理感。
这些枝干纹理的存在,为龙柏盆景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感,使盆景更具观赏价值。
此外,龙柏盆景的盆器选择丰富多样。
盆器是盆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为盆景增加一种艺术感。
龙柏盆景的盆器可以选择传统的青瓷盆、紫砂盆,也可以选择现代化的陶瓷盆、玻璃盆等,形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选择。
通过合适的盆器搭配,可以提升龙柏盆景的整体观赏价值。
最后,龙柏盆景的可塑性较强。
由于龙柏生长速度较慢,可以通过短期之内的修剪、造型等手法来塑造树形,形成各种树形的艺术形象。
这种可塑性使得龙柏盆景能够适应不同的观赏需求,满足人们对于盆景的不同审美追求。
总之,龙柏盆景作为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盆景形式,具有独特的观赏特点。
树体高大挺拔、树叶鲜绿、枝干纹理独特,搭配合适的盆器,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盆景形象。
龙柏的可塑性较强,也能满足人们对于盆景的不同审美需求。
无论是在园艺展览中,还是在家庭中作为装饰,龙柏盆景都能够给人带来舒适、宜人的观赏体验。
浅谈树木盆景创作中的势
![浅谈树木盆景创作中的势](https://img.taocdn.com/s3/m/1fce7118a2161479171128ff.png)
浅谈树木盆景创作中的势李艳妮,朱丽娟(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摘要:“势是衡量盆景的第一要素。
”可见势在盆景创作中的重要性。
从设计者的审美眼光和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盆景艺术得到正确的取势,使盆景趋于完美的造型。
关键词:盆景;树势人的视觉习惯是先整体后局部。
第一眼的感觉最为直接,印象最深。
在进行盆景观赏时也不例外:就是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开始,进而深入到局部的根、干、枝、叶、配盆、装饰。
整体效果又首重势,耐翁前辈讲过:“势是衡量盆景的第一要素。
”可见势在盆景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盆景的鉴赏中也强调“远观气势,近看功夫”。
势,无处不在,是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也表现出了物体运动的趋向与形态结构。
一切事物的物相都存在内蕴之势和外张之势,势与态相互相依,势与韵互为表里。
在树木盆景的创作中势是作品整体表现出的一种个性、神态、气质、特征,是由作品的外轮廓和其内蕴所组成。
其之发现,则是自然景物的再现和升华,其内涵是景物外在神态和内在精神本质的融合。
远观就有一种慑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人不得不驻足观赏。
树木盆景的欣赏首先重在势。
“气吞万里如虎”、“扶摇直上”、“翻江倒海”、“狂飚为我从天落”等这是一种外张的动势。
“坐如钟、站如松”、“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润含春雨、温如软玉”,这是内藏的静势。
势能左右人的思想情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冲击力。
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1取势定势立意是创作的开始,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
构图是立意的具体体现。
树木盆景特别是桩景的构图就是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对要表现的形象进行设计、安排、组织。
在国画中叫“经营位置”。
构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纸上用绘图的办法把要表现的内容形象记录下来。
有时为了加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体的布局、章法可采用夸张去完成。
夸张是造势最为有效的办法。
经营位置就是对干、枝的组织要能透进去,要有纵深感,要充分利用空间,特别对留空布白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要把留空布白看作构图中的重点。
盆景美美在哪里?该如何欣赏?
![盆景美美在哪里?该如何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1a2010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6.png)
盆景美美在哪里?该如何欣赏?盆景是以自然物体为材料的,其中植物又具有生命的特征,因此自然美是盆景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树木的自然美包括根、树干、枝叶、花果和整体的姿态美,以及随着季节变化的色彩美,意境美.......一盆好的盆景大家都知道好看但是,如何去欣赏?如何欣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它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文化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当然艺术修养的高低是相对而言的,要提高艺术修养,需要不断积累审美的经验,还要通过实践的训练。
欣赏盆景实际上就是对盆景的审美。
盆景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孙胜望符石盆景自然美盆景是以自然树木、山石为主要材料,其中植物又具有生命的特征。
树木的自然美包括根、树干,枝叶、花果和整体的姿态美,以及随着季节变化的色彩美。
蒋惠钢榆树盆景整体美树木盆景的根、干、枝叶、花果各个部分的形态与色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树景整体美。
蒋惠钢榆树盆景局部变化美季节变化美。
盆景植物的形态、色彩都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如春季新芽吐翠,夏季枝繁叶茂,秋季果实累累,冬季枝干苍劲。
随着树龄的增长,树木还会渐渐显出一种苍古的姿态。
观赏树木的成长过程及四季变化,富有极大的欣赏趣味。
郭云峰《雪融江溢》山石美山石的自然美主要指山石的质地、形状和色泽。
郭云峰《峡江万丈鲲鹏起》画境美盆景的造型,虽然取材于自然山水、树木,但不是把具体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机械的模仿,而是将大自然的山水、树木景色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并进行艺术的加工,使之成为有主次、有烘托、有聚散、有疏密、有对比、有呼应的多样统一的布局,力求达到凝聚大自然景色的艺术境界。
这种大自然的景色经过艺术的加工之后而产生的美,就是画境美。
蒋惠钢伊甸园意境美盆景作为一种艺术品,既要具有画境美,更要能表现出深远的意境,也就是要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美的感情,美的意愿,美的理想,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领受景外之情,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
龙柏盆景观赏特点(一)
![龙柏盆景观赏特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8f26e3c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2.png)
龙柏盆景观赏特点(一)龙柏盆景观赏特点1.龙柏作为盆景植物的一种,有以下特点:–外观优美:龙柏的枝叶丰茂,形状独特,树冠呈塔形或叠石形状,给人以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耐寒耐旱:龙柏生长在北方山区,对寒冷的气候和干旱的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极具观赏价值的盆景植物之一。
–寓意深远:龙柏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团圆等美好寓意,因此在盆景艺术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追求吉祥和美好生活的象征。
2.盆景观赏的特点:–小巧玲珑:盆景是一种将大自然缩小并提炼到盆中的艺术形式,不占空间,适合放在家中、办公室或室外花园等不同场所观赏。
–凝练精致:盆景通过精心修剪植物的枝叶、盆器的选择和摆放等手法,将一棵大树或奇石等元素表现在一个小小的盆缸中,给人一种静谧而精致的美感。
–寓意深远:盆景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更是一种寓意的体现。
不同植物、盆器和摆放方式都代表着不同的象征和寓意,给人们带来幸福、美好的心灵享受。
Markdown格式•文章采用Markdown格式,具有以下特点:1.简洁明了:Markdown语法简单易懂,使用简单的标记语法即可实现富文本效果,排版清晰明了。
2.易于编辑:Markdown编辑器众多,如Typora、VSCode等,使得编辑和修改文章变得非常方便和高效。
3.跨平台适用:Markdown格式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上进行编辑和阅读,保持排版一致性,方便分享和传阅。
4.支持版本控制:Markdown文档可以使用版本控制系统进行管理,方便多人协作和追踪修改历史。
结语龙柏盆景观赏具有优美的外观、耐寒耐旱的特点,并且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寓意。
而盆景艺术作为一种凝练精致并寓意深远的艺术形式,适合在家中或办公场所欣赏。
采用Markdown格式撰写文章,可以使文章简洁明了、易于编辑,并且具备跨平台适用和版本控制的优势。
希望您通过这份文章,对龙柏盆景观赏和Markdown格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龙柏盆景观赏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技巧1.盆器的选择:•选用与龙柏搭配的合适盆器,可以选择木质、陶瓷或石质盆器,以符合盆景整体的风格和意境。
苏派树木盆景的特色与风格
![苏派树木盆景的特色与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ec6b55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e.png)
苏派树木盆景的特色与风格苏派是以苏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苏州为中心地,流传到长江以南许多地方,如常州、常熟、无锡等地。
上海、杭州的盆景也受其一定的影响。
苏人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水域,水陆交通发达,是江南鱼米之乡。
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山青水秀,风光绚丽。
从吴越春秋以来就是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自唐代起,经济和文化一直繁荣不衰,历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
特别是明代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苏州的古典园林家有“甲天下”之称,对于盆景艺术关系则更为密切。
此外,苏州临近盆钵的著名产地——宜兴,古朴雅致的紫砂陶盆也使苏州盆景大为增色;苏州的精雕盆景几座久负盛名,用以陈设盆景,更显出古色古香。
苏州盆景流行很早。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做太守时,就有咏假山的诗,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即是指山水盆景。
从文震亨(苏州人)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
明代苏州盆景已转向以树木盆景为主,同时仿照名画家的画意进行造型,对选材、加工、用盆等方面都很讲究。
并且重视地方特色,苏派的传统艺术风格,即由此开始形成。
现存苏州“万景出庄”的一盆五百年桧柏盆景,仍苍劲健茂,树虽不高,却有磅礴气势;枯干磋峨,却又枝叶青翠,生机勃勃。
作品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疏而不散,似虚而实,不愧为苏派的代表作。
至清代,苏州盆景已极为盛行,为当时的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喜爱,同时在普通市民中也有所普及。
从文史资料中查知,当时苏州盆景已有了很高的棕丝剪扎技巧和多种形式。
清代陈涅子所著《花镜》一书中曾提到吴下盆景仿倪云林山树画意,用白石盆或紫砂盆栽种桧柏、枫树、榆树、六月雪和虎刺等植物.并缀以各种山石,即指苏州一带的盆景作法。
清代光绪年间,苏州盆景专家胡焕章、曾将古老的梅桩截取根部的一段,移植在盆中、并用刀凿雕树身,使成枯干、再点缀苔鲜.以显得苍古。
树桩上的大部分枝条均去掉,仅留两三枝,听取自然发展,不加束缚.经多年培育后,斧凿痕迹渐渐消失,即成为苍古自然的上品盆景了。
浅谈树木盆景艺术及养护修剪
![浅谈树木盆景艺术及养护修剪](https://img.taocdn.com/s3/m/03bdb3e9f121dd36a32d82f5.png)
浅谈树木盆景艺术及养护修剪作者:赵延洁姜善军来源:《吉林蔬菜》2014年第04期1 盆景艺术的分类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
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说它是诗,却寓意于丘壑林泉之中;说它是画,却生机盎然,四时多变。
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树石、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品,经历代盆景艺术的精心雕琢,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它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古雅的艺术风格而驰誉世界。
盆景,是运用缩龙成寸、咫尺千里的手法,把山峦风光、树木花石等聚于盆内,使其呈现出大自然万般意境的一项艺术。
它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机结合。
它既能美化环境、调剂生活,又能舒人眼目,宜人心神,增进健康,陶冶情操,为人们带来无穷乐趣。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中国的盆景主要分为以下两类:树桩盆景:树桩盆景简称桩景。
常以木本植物为制作材料,选取姿态优美、株矮、叶形小巧、寿命长、耐修剪、抗性强、易于造型的植物,在不违背树木生长习性的基础上,采用摘叶、摘心等方法,抑制其生长,并进行造型加工。
在这种盆景的培育过程中,制作者可根据自己的意图而加工成或盘根错节、或苍劲挺拔等各种艺术造型。
山石盆景:山石盆景可谓是自然山水风光的缩影。
它以山石为主,通过锯截、雕琢、腐蚀、胶合、拼接等技术处理,在特别的盆中布景造景。
盆中可贮水,间或缀以亭楼、舟桥、人物、动物等构件,还常配以树木或小植物,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品,使山河之美景浑然浓缩,再现于盆中。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盆景造景艺术也与时俱进,出现了很多新的种类:树木盆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经艺术处理(修剪、攀扎)和精心培养,在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孤木或丛林神貌的艺术品。
树木盆景依观赏部位不同,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三类。
观叶类树木盆景:观叶类以观赏植物叶的形态、色彩和四季变化,以及枝、茎(干)、根千变万化神貌为主的树木盆景。
树木盆景造型技艺详解
![树木盆景造型技艺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12de1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d.png)
树木盆景造型技艺详解
树木盆景是一种通过修剪和造型树木来创造独特景观的艺术形式。
它是从中国传统的盆景艺术发展而来,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的艺术和园艺形式。
下面将详细解释树木盆景的造型技艺。
1.选择素材:选择适合做盆景的树木素材是树木盆景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适合做盆景的树种有许多,常见的有松树、柏树、榆树等。
选择时要考虑树形、树干、树皮和树叶等因素,以及树木的个头和树龄。
2.造型设计:在选择好树木后,接下来是进行造型设计。
盆景
造型的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审美倾向,也可以根据盆景的风格和主题来进行。
通常会有一些基本的造型技法,如平衡设计、对称设计、层次设计、变幻设计等。
3.剪裁修剪:剪裁修剪是盆景造型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剪裁
修剪可以调整树木的形状和比例,使之更符合设计要求。
剪裁修剪可以采用剪刀或修剪工具进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注意力度和节奏。
4.绑扎固定:在剪裁修剪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用线或束棒将树
枝固定在想要的位置。
通过绑扎固定可以更好地控制树木的造型,使之更稳定和持久。
5.养护管理:树木盆景的造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还需要长期
的养护管理。
包括适时浇水、施肥、修剪和更换盆土等。
同时
还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持树木的健康和生长。
以上就是树木盆景造型技艺的详解。
树木盆景的造型需要综合考虑树木的自然生长特点和意向设计,通过剪裁修剪、绑扎固定和养护管理等操作,打造出独特而美观的树木盆景。
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形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树木盆景鉴赏
![树木盆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bac15cf5ef7ba0d4a733b65.png)
树木盆景鉴赏肖晓阳盆景是以树、石为主要材料,经过艺术加工,在盆中微缩地再现自然界美景的一种陈设品。
这种“以小见大”的“盆中景”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它既体现作者的栽培制作技术,也体现作者的艺术修养。
根据所表现的景观不同,可把盆景分为树木盆景(图1)、山水盆景(图2)、树石盆景(图3)三种。
盆景是中国的国粹,但因其制作与鉴赏的专业性较强,所以这门技艺尚未普及。
树木盆景是以“树”为“景”,摒去了其它参照景物,其“景”较为抽象,不如山水、树石盆景直观。
而“树木”又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会欣赏树木盆景是提高盆景鉴赏力的关键,对盆景艺术的普及大有助益。
基本活动:阅读与探讨一、认真阅读引言及以下有关树木盆景鉴赏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1.盆树自然美的构成要素盆树之美有一定的要素可循,其人工之美在于构图,自然之美则由根盘、隆基、干形、肌理、枝态及花、叶、果的特征共同体现。
图1直干式 图2山水盆景 图3 树石盆景 图4好的根盘应当是:树头四周有较多粗细适当的根,紧伏地面呈辐射状延伸,先端分出小根。
美好的根盘不但使树稳固,还能展现盆树的“力度”,对作品的欣赏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隆基是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即“树头”部),它应相对膨大,与根部相接成喇叭状为好。
自然界的树木以“老”、“大”为美,它们都具有美好的根头。
盆树的理想干形应是:近根部粗壮,愈往树梢愈细(俗称“收尾”),由粗而细自然过渡的圆形树干,对于任何形式的盆树而言都是最佳干形。
至于收尾的快与慢,干形的修长与矮壮,将形成不同的风格,并无优劣之别。
根、头、干的状态如图4。
肌理指树干表皮的纹理,因树种不同而异。
山松呈鳞甲状肌理、柏树呈丝状肌理、榆树呈石状肌理。
这些肌理能增加树的苍老古朴美感。
枝态之美以岭南盆景的“脱衣换锦”法的展示最为突出,其法是将树叶全部摘除,以展示落叶后的“寒树”相,而后又能陆续观赏到新叶初萌的春树和枝繁叶茂的夏树。
树木盆景造型资料课件
![树木盆景造型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29d1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3.png)
伏羲氏可能是诺亚(努哈)的儿子转自圣传真道啸尘文史前根据天启宗教,阿丹(亚当)夫妇是全人类的第一始祖,他被贬到大地后带来的是只崇拜独一造物主的信息,所以人类在远古时代的认主信仰是一致的,只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堕入了多神崇拜的淖泽。
所以人类的宗教信仰发展大致是这样的:一神崇拜(独一的造物主)---图腾崇拜---多神崇拜。
而不是一些学者在宗教上所认定的:图腾崇拜---多神崇拜---一神崇拜的模式。
真主创造阿丹(基督教称亚当,中国人称盘古)及哈娃(夏娃,女娲),结为夫妇成为人祖。
阿丹降落的地方是现今的印度贺伦布高山(盘古为阿丹降落地名的别称),哈娃降落在沙特麦加的吉达山上。
阿丹(盘古)墓在南亚斯里兰卡,称元祖墓。
哈娃(女娲)墓则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见马复初先贤的西行日记)。
大洪水后人类几尽灭绝,后来先知努哈的三个儿子按照父亲的安排各走一方重建文明,代治大地,延续人类。
《旧约圣经》中长子叫闪,次子叫含,三次叫雅弗。
因此,先知努哈又称为人类的第二祖先。
先知努哈把叙利亚,伊拉克,波斯湾,霍拉桑等地划分给长子---闪,犹太人,阿拉伯人等是闪的后裔。
把非洲等南部地区分给次子---含,世界上的黑人都是含的子孙。
把中国等东部地区划分给三子---雅伏羲,即三子雅弗,中国人叫伏羲。
中国文明的源头伏羲是中国人的祖先,是盘古(阿丹)和女娲(哈娃)的第十一世孙。
伏羲墓(即太昊陵)在淮阳县。
伏羲(中国普遍认为伏羲女娲是兄妹夫妻;但女娲也有可能是阿丹之妻,即哈娃)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神农氏尝百草、开农耕、创立汉字,中华文明正式拉开序幕。
中国古书若不遭遇秦朝“焚书”,就会解开这些谜底。
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参观淮阳的太昊陵后,感叹地说:伏羲以上吾不知矣!又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曾发出天问:女娲有体兮,孰制匠之,上下来形兮,孰传道之。
古书说: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疑者为地。
屈原追问:谁见到了而传道之?女娲是谁所创造之?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树木盆景赏析
![树木盆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277474a98271fe910ef94f.png)
树木盆景赏析第一章盆景入门第一节盆景的含义及组成盆景是以植物、石料、土壤、水体、风、雨、雪、配景、盆、几架等为材料创作而成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的中国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种特殊艺术品。
中国盆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了许多盆景艺术流派和精湛的传统技艺,被人们赞美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这些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不可缺少的珍贵财富,是我国盆景艺术乃至世界盆景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同中国园林一样,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盆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
山水花鸟画中的许多理论,如透视法、构图法、临摹法、创作法、树法、山石法、点景法、题款法都是盆景创作的主要理论依据。
中国盆景是自然风光的缩影,是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它以“小中见大”取胜。
造园是将大自然中的万水千山缩小在小小的庭院之内;而盆景则是将自然景物进一步浓缩,置于小小的盆钵之中。
较小的盆景可托在手掌心内,更小的盆景则立于手指尖上。
树木盆景,“缩龙成寸”,其景象是“咫尺盆域,耸立巨株”。
山水盆景,“缩地千里”,其景色是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若于厅堂、书斋、静室之内,选适当盆景,立于明窗净几之上,闲暇之时,不出室门,就可领略一番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仿佛进入“千峰百嶂、回溪断崖、烟云变幻”画境之中;或以一“千年古木”立于眼前,那精湛的技艺,定会使你神往,引发各种美好的想象,从中获取莫大乐趣,怡情养性,有益健康。
“盆景学”是学习和研究盆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文学、绘画、音乐及园艺技术等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
盆景美是由自然美、心灵美、语言艺术美、造型艺术美、表演艺术美综合而成。
某些盆景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工艺性质。
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
浅谈树木盆景艺术美的欣赏
![浅谈树木盆景艺术美的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cd1b5f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e.png)
浅谈树木盆景艺术美的欣赏
陈义田
【期刊名称】《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中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是世界公认的艺术瑰宝,素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美称。
而树木盆景则以园艺、美术、文学和生态学等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特点,溶千里浩然之气于一盆之中,孕百年生机之态于咫尺之间,成为每个热爱生活、乐于欣赏、精于审美者心目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奇葩。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陈义田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8.1
【相关文献】
1.树木盆景创作探索(二)(《艺海启航——刘传刚盆景艺术轨迹》摘辑) [J], 刘传刚;
2.浅谈树木盆景的创作与欣赏 [J], 杨修
3.谈树木盆景美的问题--与庄文其先生商榷 [J], 郑忠强
4.浅谈树木盆景艺术及养护修剪 [J], 赵延洁;姜善军
5.树木盆景的制作(十四)树木盆景的欣赏 [J], 马文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木盆景的欣赏
![树木盆景的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23d71f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4.png)
树木盆景的欣赏
马文其
【期刊名称】《林业与生态》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欣赏树木盆景,主要有3个方面:1.树未盆景的自然美。
主要欣赏树木的根、干、枝、叶、花、果的自然美。
图1“竹石图”,在一长方形紫砂盆中,右侧栽种十余株挺拔直立、叶片苍翠的凤尾竹,左侧空旷处置一块千层石,不但丰富了画面,也使景物达到了刚柔相济,曲直和谐的艺术效果。
凤尾竹是刚的表现,但它中空而质轻,又具柔的内涵:千层石的外表呈曲线,是柔的表现,但它质硬而坚,又具刚的内涵,二者相互依托,情趣更浓。
【总页数】1页(P30)
【作者】马文其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8.1
【相关文献】
1.浅谈树木盆景的创作与欣赏 [J], 杨修
2.浅谈树木盆景艺术美的欣赏 [J], 陈义田
3.《名家教你做树木盆景》——树木盆景概述 [J], 胡乐国
4.清新自然雄秀兼备:仲济南树木盆景欣赏 [J], 郑成杰
5.树木盆景的制作(十四)树木盆景的欣赏 [J], 马文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桩盆景——“根的美”
![树桩盆景——“根的美”](https://img.taocdn.com/s3/m/0dcb12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树桩盆景——“根的美”大自然造化的树木它们是同类物种,基本形象特征是有共性的,根、干、枝、叶组成了一棵树。
盆景的美也是有这个共性的,每一个好的盆景都有这个共性。
它们都是由“根、颈、干、枝、叶、花果”这几个部分组成,所以盆景的根是整个盆景欣赏视角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归纳起来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美学要求、类型、培养、造型、快速成型、观察。
根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各个部位。
根在土壤中钻得深,布得广,树桩才能站得稳,立得牢,不怕风吹雨打。
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有健康发达的根系做保证。
对盆景来说,仅有土壤里发达的根系是不够的,还要露出土面,有一个悦目的外观与桩景密切配合,组成完整的构图。
根、颈、干、枝、叶、花果多位一体,根具有鼎足之势,甚至是主要的观赏部分,成为盆景观赏、品评的重要对象和依据,由此可见,根在树桩盆景中是举足轻重的,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根的美在国画中有古人云:“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盆景更是如此。
一盆古桩盆景,没有协调得体的裸露的根群相配合,是有损形象完整的。
另外,树桩盆景不能只局限于“爪形”,它的露根形式还有很多如:深浅、分布、走向、外观形象等。
直干式的根与冠平行,四方分布,整个树形挺拔稳健;斜干式斜向内侧,一般不露根或紧贴土面,偶尔有支柱根,斜方向外侧,则悬空露爪,若锚练牵拉,很有力度;悬崖式的悬干基外侧,弦根入地,树身悬挂、树根吊拉,整个形象在力的较量中,寓动于静,险中见稳……不同的桩景形式各有其不同的棵根特点,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总的美学要求,可以归纳为这样几条:(1)根的走向合理,分布匀称,自然而不紊乱;(2)露根的深浅程度,由干基向外延伸,逐渐为:悬空—突出—显露—若隐若现一没入土中;(3)根与干和冠,特别与干和干基,在数量、深浅、粗细等方面比例协调。
两者的纹理、质地、色彩等也不可忽视,力求和谐统一。
(4)露根应自然安定,苍古嶙峋,粗壮有力,根表有变化,根形有特点。
松树盆景描写
![松树盆景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ab915d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e.png)
松树盆景描写松树盆景是一种以松树为主题的盆景艺术作品。
它通过在小型容器中栽培和修剪松树,再搭配适当的石块、苔藓和小型装饰物,创造出一种富有自然美感和艺术价值的景观。
松树盆景一般选用苗龄较大的松树作为主体,因为老树的纹理和树形更加成熟稳定。
盆景艺术家会根据松树的品种、形态和树龄来选择合适的盆器,以展现松树的美感和气质。
常见的盆器包括陶瓷盆、石制盆和木制盆等。
在松树盆景中,松树的修剪非常重要。
艺术家会根据松树的生长习性和美感要求,进行精细的修剪和造型。
修剪的目的是使松树的枝条和叶片分布均匀,形成美观的树形。
常见的修剪技巧包括剪枝、扎线、拔苗、削皮等。
松树盆景的底层装饰物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够增加盆景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常见的底层装饰物包括小型石块、苔藓、小型模型等。
石块可以模拟山石和岩石的形态,苔藓则能够增加盆景的自然气息,小型模型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
松树盆景的养护也是关键。
松树是常绿树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湿度。
艺术家需要定期给松树浇水、施肥和修剪,以保持松树的健康和美观。
此外,松树盆景还需要定期更换土壤,以促进松树的生长和发展。
松树盆景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自然美感上,还体现在其寓意和象征意义上。
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坚强、刚毅和长寿的象征。
因此,松树盆景常常被用作送礼或摆放在家中、办公室等场所,以寓意吉祥和好运。
总的来说,松树盆景是一种独特而精美的艺术作品。
它通过栽培和修剪松树,搭配适当的装饰物,展现出自然美感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欣赏还是养护,松树盆景都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让我们一起欣赏松树盆景的魅力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树木盆景赏析
一、树木盆景赏析的特点、差异性
树木盆景的赏析是社会效益的施展,也是盆景制作的目的之一。
赏析者首先为作品的大效果、气魄所吸引而驻足赏识,进而留连忘返,反复观赏、比较,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艺术素养与作品进行交流融合、增补修正,在同化与顺化中完成美的赏识流动。
在赏识的过程中赏识者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才能使作品中静态的“形”与动态的“势”相结合起来.进而遗形取神并深入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惟、内涵,引发赏识者情绪上的激动、震撼,物我相交,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是一抽象的从物质变精神,再由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盆景赏析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因为赏析者爱好、兴趣、阅历、态度观点、文化涵养、思惟意识不同,美感经验、心理素质不同,加上时代、民族、个性、社会糊口、政治哲学、道德观念、宗教信奉,以至春秋职业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赏析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感慨感染体会或意见。
对统一作品褒贬不一,即使是统一赏析者也跟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文化涵养、技艺水平、审美能力的进步,其感慨感染也不尽相同。
熟悉的主观性,导致审美的差异性是盆景赏析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树木盆景的内涵、意蕴
讲究“诗情画意”、“主题思惟”是中国盆景区别于其它国家盆景的最为重要的特征。
韦金笙巨匠讲:“国际盆栽看重赏识形象美。
中国的盆景源于天然,高于天然,不仅赏识形象美,同时通过赏识形象表现出
来的境界和情调,诱发赏识者共识,进入作品境界的意境美。
故中国创作的盆景都给予落款。
通过落款.概括意境特征、神韵、表达主题,使赏识者顾名思义,对景生情,寻意探胜。
”这就是中国盆景所具有的最为重
要的内涵、意蕴,也是赏析盆景艺术的一个着限点。
盆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也包括了赏析在内。
作者赋予作品以潜伏的内涵、意蕴。
而只有通过赏析者的赏析过程,作品所要表现的一切才可能获得实现.作品的美才能显现出来。
当赏析者见到盆盆作品大同小异,象是通过一个模子锻造出来的感觉时,心情会感到十分的恹倦,究其原因,除了作品的外观、大效果、势韵基本相同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少了个性、内涵、意蕴,引起不了别人的共识,作品也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
岭南盆景发展至今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为此不少人以是本流派的一分子而沾沾自喜,忽略了对理论、艺术涵养的钻研进步。
我们
还应看到别的盆景流派和国外盆栽的长处、要重视差距,更不要护短。
有文
章或个别人以为“岭南盆景师法天然,重修剪,造型严谨;但造型技巧过分讲究流于机械;虽鉴戒画理。
却缺乏画的意境;虽尊重天然,但忽略了对一种更深远人辞意境的追求”。
岭南盆景这些不足的地方,是值得今后加以改进的。
要知道“象天然界的一棵树”是对岭南盆景最基本的要求。
一件作品少了内涵、意蕴也就失去了灵魂。
三、树木盆景赏析中的批判性
赏析包括赏识与评析。
赏识是观赏者凭自己对作品的感慨感染、体味、领悟去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偏重于个人的感性熟悉。
评析则必需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和判定能力。
赏识者凭着在糊口中积累起来的各种感觉经验,对作品和作品的创作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剖析。
赏识侧重感情.评析侧重理性。
评析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实质,更不能脱离作品的风格、流派妄加评析,不能以赏析者的主观喜好去审度别人的作品,要异地而想,要站在原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要有博大的襟怀、要有容纳百川的气焰、要有全局观念才能作出较为公正的评介。
四、树木盆景赏析的尺度
《中国岭南盆景》一书中谢荣耀先生提出“岭南盆景”赏析尺度可归纳为“真、美、神、新”四字。
真:真实天然,象天然界的一棵树木.不矫揉做作。
岭南盆景是公认的以苍劲天然为造型方向的盆景流派,所以我们更应驾熟就轻地保持其真我本色。
美:造型美,给人一种美感.从根、干、头、冠、枝、叶、活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树木盆景是一有生命的艺术品,其美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树木本身所表现出的强盛生命力,郁郁葱葱、朝气蓬勃。
神:神韵,即有内涵,有品味,有思惟、有感情、有气韵。
神韵指作品所表现的精神、气质、内涵;气韵指作品在造型、构图上不挤塞、留空布白公道、气魄流畅。
成功的作品都要求神韵、气韵俱佳。
新:新奇脱俗,富于创造。
在造型上有自己的特点.手法上有新的突破.意境上新鲜,选材上大胆勇敢。
盆景是一长时问的造型艺术,成型时间少则十年.多则十几二十年,故作者要有超前的思惟意识才不致于“后悔莫及”。
总之,“真”是岭南盆景的基础,“美”是岭南盆景的基本要求,“神”是岭南盆景的灵魂,“新”是岭南盆景的生命。
五、如何赏析树木盆景
1、总的赏析原则树木盆景赏析的要点是气魄、功夫,“远观气魄,近看功夫”。
我认同陈顺远先生的观点:“盆景的气魄是其气愤但愿勃发的外在神态的个性特征(造型)通过情景交融而萌发,通过人们视觉神经触发联想而产生。
其发现是天然景物的再现和升华.其内涵是景物外在神态的内在精神本质的融合;盆景的功夫主要表现在整体线条结构与气魄的相和上;表现在造型的各个局部脉胳是否清楚、比例是否公道和谐上;表现在造型中的各种矛盾的调节与对立与同一上;表现在空问物图中虚与实的公道布局上。
”
2详细赏析细则盆景的赏析,首先要从作品的整体大效果、大气魄出发.看是否与作品的落款相符,由象意引起共识产生意境;然后再从作品的根、头、干、枝、冠、叶的意匠造型是否听从并有利于主题意境的表现;最后看作品的配盆、装饰、几架、摆设是不是协调同一,突现作品的主题意境。
①整体大效果:包括构图、取势、造型、落款、神韵、创意、制作难度七个方面。
首先作品的外轮廓要吸引、震憾人心、要气愤但
愿勃勃、要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构图、取势要与树桩本身的形态相符合,要充分展现桩材的个性、特点;再看落款与作品的整体效果所表现出的神韵、气质是否相一致,内涵、意蕴是否有思惟、有时代气味;然后看作品有没有创意性、制作时间的是非、技术、技艺的难易程度;这属于主观性较强的赏析软件,与赏析者的技艺、涵养程度有着紧密亲密的关系,也是众多赏析者最轻易泛起偏差的区域。
个人以为比重可
占总评分的35%左右。
②根盘树干:包括头根、爪根、头干、中干、尾干五个方面。
对头根、爪根的要求应与造型形式相符,
要天然美观、要强健有力;头干要有坑有稔、有筋、有骨,中干、尾干要与头干顺接天然、要有该造型的势
态,要健康壮硕。
这是由桩材的先天前提所决定,是树桩本身所固有的,属客观性的硬件。
个人以为比重可占总评分的22%左右。
③枝爪布局:包括布托位置、出枝角度、配枝多少;枝线的力度、节奏、韵律、空间变化;枝线的争让、章法布局;顶枝的形、态,全树的叶、芽状态;作品的成熟程度五个方面。
枝托的出托位置要符合造型的要求,要符合美学规律;出枝角度、整体枝线的布局要给人亲和感;要争、让公道,疏密适宜,布局适法;枝线要夸大多种线条并用和天然承接,软、硬角相济,线条曲折多变,节奏强烈、神韵生动、造型天然。
即有力度美、节奏美、韵律美、空间美;顶枝与尾干要天然不牵强,要起加强造势的作用;
作品要成熟、要突显年功,叶、芽要恰到好处、要协调同一.要为主题和意境的表现服务。
这属后天培育的硬功夫,是作者技艺、修为的体现。
个人以为比重可占总评分的35%左右。
④配盆装饰、几架组合、布境协调:配盆、装饰、几架组合是盆景造型最后一环,是盆景创作的最基本常识,是客观的实体硬指标。
个人以为比重可占总评分的8%左右。
盆景的赏析、评选现时还没有一个量化的尺度,以上仅是个人的看法、体会,难免有错漏不全的地方,但愿同行能理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