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第八章-隔声降噪技术

合集下载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隔声的含义

隔声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一般用各 种易吸收能量的物质消耗声波的能量 使声 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而不能直接通过 的措施,这种措施称为隔声。
隔声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声阻抗,声从阻抗较小的媒质(如 空气)中向阻抗大的隔声物中传播时,阻 抗不匹配,导致隔声效果。声阻抗是密度 与声速的乘积,所以说密度越大、隔声量 越大。还可以做成双层隔声,这样效果更 好。
隔音玻璃

1.中空玻璃
2.真空玻璃
3.夹层玻璃
隔音毡

隔声毡分为两种,一种以是高 密度的EPDM三元乙丙经过湿、 热、挤压等作用毡缩而成的橡 胶片状材料,另一种是以高分 子材料.金属粉末以及各类助剂 复合而成。隔声毡材料质轻、 超薄、柔软、拉伸强度大,黑 色饰面,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 在高温及低温的条件下不宜折 断和变软,隔声毡的性能能够 始终保持相同的声音绝缘性能。 隔声毡单体使用效果较传统隔 声材料好,尤其针对不同频率 的噪音,隔声毡与其他吸声材 料如棉毡、泡沫或岩棉,其隔 音性能会更加优良。
隔声材料

隔音材料有很多种,一般人们常见的有: 建筑隔音材料、KTV隔音材料、装修隔音 材料、隔音减振材料、减震降震材料、吸 音装饰材料、装饰吸音棉板、隔音板、隔 音防火材料等。
建筑隔音材料

使用建筑隔音材料可以有 效的避免脚步声通过楼板 传到楼下,同时建筑隔音 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回音。 该隔音材料为性能优良的 隔音减震材料。材料厚度 薄,可以在混凝土中直接 使用,同时该隔音材料施 工简单,剪裁方便,可以 用剪刀直接剪。
隔音板(Barriers)

PMMA料或聚碳酸脂 板做成隔音板具有: 耐老化,耐高温,透 明,重量轻,易安装 之特点.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隔声消声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隔声消声

第五次课作业
1、设在墙面与地面交线上有一声源,已知500Hz的声 功率级为85dB,同频带下的房间常数为100m2, 求距 声源5m处之声压级Lp。
2、某房间尺寸为6m*7m*3m,墙壁、天花板、和地板 在1KHz时的吸声系数分别为,,若安装一个在1KHz 倍频程内,吸声系数为的吸声贴面天花板,求该频带 在吸声处理前后的混响时间及处理后的吸声减噪量。
消声室 消声箱
吸声劈尖
四、吸声降噪计算
设吸声前的声压级为:
Lp1LW10lg4Qr2 R 41
吸声后的声压级为:
Lp2 LW10lg4Q r2 R42
则:
Lp
Lp1
Lp2
10lg
Q
4r2
Q
4r2
4 R1
4 R2
当某接受点远离声源时,即: 4 Q
R 4r 2
则:
Lp1l0g R R 1 21l0g 1 21 1 2 1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一、常用隔声评价量
1、透射系数 W t
W
2、隔声量:入射声功率级与透射声功率级之差, 也称传声损失。单位d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10 lgI It
20 lgP Pt 10 lg1
3、插入损失:隔声结构设置前后的声功率级 的差(IL )。
IL L W 1L W 2
二、声波透过单层匀质构件的传播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频率特性曲线
✓ 薄板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通常在801000Hz范围,吸声系数约为,一般作为 中低频范围的吸声材料。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
材料名称
材料 厚度
(cm)
空气层厚度 (cm)
125
倍频带中心频率 (Hz)

第八章隔声降噪技术

第八章隔声降噪技术

sin c
cb
cb :墙板中弯曲波的传播速度 c :空气中声速
θ:声波入射角
产生吻合效应的条件:c≤cb
3
8.3、双层隔墙
1、隔声原理 双层间的空气层可看作与两板相连的弹簧,当声波 入射到第一层墙透射到空气层时,空气的弹性形变 具有减振作用,传递到第二层墙的振动减弱,从而 提高墙体的总隔声量。其隔声量等于两单层墙的隔 声量之和,再加上空气层的隔声量。
TL R 16 lg A 8 ρA >200kg/m2
2
吻合效应:由于构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声波 以某一角度入射到构件上时,将激起构件的弯曲振 动,当一定频率的声波以某一角度θ投射到构件上正 好与其所激发的构件的弯曲振动产生吻合时,构件 的弯曲振动及向另一面的声辐射都达到极大,相应 隔声量为极小,这一现象称为“吻合效应”,相应 的频率为“吻合频率”。
TL墙-TL 50 29.6 20.4dB 7
讨论:隔声量较低的构件是制约组合体隔声量提高的关键因 素。
对于两种构件组合的隔声结构中,低隔声量构件的面积越 小其对组合构件隔声量的影响就越小。
例6:墙上开孔缝时的隔声性能 讨论:对于墙上开孔缝时的隔声,孔缝是是制约组合墙体 隔声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解:方法一: 22 2105 2102 9.1104
22
因此,组合墙的总平均隔声量为:
6
TL 10lg 1 30.4
(dB)
方法二: TL
10 lg
22 (22 2) *10 0.1*50
2 *10 0.1*20
30.4dB
例5:某隔声间对噪声源一侧用一堵22m2的隔声墙相隔,该 墙 的传声损失为50dB,在墙上开一个面积为2m2的门,该 门的传声损失为20dB,又开了一个面积为4m2的窗户,该窗 户的传声损失为30dB。求开了门窗之后使墙体的隔声量下降 了多少?

噪声污染控制隔声降噪技术

噪声污染控制隔声降噪技术

第八章 隔声降噪技术A 、 教学目的1. 隔声原理及评价指标(B :理解)2. 单层构件的隔声性能(B :理解)3. 组合墙、分隔墙、复合墙的隔声量及设计计算(B :理解C :识记)B 、教学重点(1)隔声原理及评价指标 (2) 单层构件的隔声性能 (3)组合墙、分隔墙、复合墙的隔声量及设计计算 (4)孔隙漏声及防治措施 (5)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 (6)管道隔声包扎B 、 教学难点1、隔声原理2、单层构件的隔声性能3、组合墙、分隔墙、复合墙的隔声量及设计计算D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E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F 、课时安排3课时G 、教学过程—〉人耳——〉————〉空气声———〉——〉空气声——〉固体声—声源对于固体声隔离,主要是隔振与阻尼降噪,属振动控制。

对于空气声,是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的对象,重点在隔声构件对空气(传)声的隔绝问题。

一、隔声原理及评价指标1、原理:界面声阻抗的突变,使声波部分反射,透射声能小于入射声能,则在隔声构件的另一侧噪声降低。

2、评价指标:①透射系数t τ(声强的)itt I I =τ由教材上对于单层墙的推导有:(注意声压反射系数的求出时的边界条件(有限厚度墙体的双面边界))Dk c c D k p p iA tA I 222221122sin )(cos 44||||ρρτ++==k 2——波数,2/c ω, D ——隔声材料的厚度, 脚标1——空气介质的参数 脚标2——隔声材料中的参数若D<<λ(低频) 即时K 2D<<1 且∵一般ρ2c 2>>ρ1c 1则 2111122⎪⎪⎭⎫ ⎝⎛+=c m c ρωρτ 面密度D m 2ρ= (kg/m 2) τ=0.05 即有5%的声能透过 τ=1 即无隔声效果由于τ不能反映以dB 表示的隔声量,且对于大多数结构,τ<<1,故为使和直观方便,噪控工程中常采用以下四种隔声评价指标。

第八章_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第八章_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波长λb相等时,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便达到最大,声波向墙 板的另面辐射较强,墙板隔声量明显下降,此现象称为“吻合效 应” 。
吻合效应的条件
b
图 吻合的成立条件

sin
入射角
临界吻合频率 fc
定义:产生吻合效应的最低频率,即b 时的频率

fc 的计算公式
c fc 2
2
m B
8.2
8.2.1 8.2.2 8.2.3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质量定律 吻合效应 单层隔声墙的频率特性
8.2.1 质量定律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公式建立条件
为: (1)声波垂直入射到墙上;
(2)墙将空间分成两个半无限大
空间,且墙的两侧均为通常状况 下的空气;
(3)墙为无限大,即不考虑边界
的影响; (4)将墙视为一个质量系统,即 不考虑墙的刚性、阻尼;
按主要的入射声频率100~3150Hz范围内对隔声量
求平均值。
计算值和工程实测值良好一致。
R 13.5lg m 14
m 200kg / m2
R 16lg m 8
m 200kg / m2
表 一些常用单层隔声墙的隔声量
结构名称 面密 度 倍频程中心频率/Hz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1.2 平均隔声量
同一隔声结构,对于不同的频率声音,具有 不同的隔声性能。在工程中,常用中心频率为 125Hz、250Hz、500Hz、1KHz、2KHz的5个倍频 程 或100-3150Hz的16个1/3倍频程下的隔声量相 加,取其算术平均值表示其隔声性能,称做平均 隔声量,用 R 表示。 平均隔声量相同的不同构件,其隔声频率特 性曲线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异。采用平均隔声量来 评价构件的隔声性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隔声降噪技术精讲

隔声降噪技术精讲
R 18lg A 12 lg f 25
平均隔声量的经验公式(100~3150Hz):
R 13.5 lg A 14(dB), ( A 200kg / m 2 ) 2 R 16 lg A 8(dB), ( A 200kg / m )
共振频率为:
c 2 2 0
1 时产生共振。
fr
AD
隔声频率特性
入射声波频率低于共振频率:
2 A R 10 lg 1 0 c
比较: R 10 lg 1 (

2 ) 2 1c1
A
入射声波频率高于共振频率:
门的隔声能力取决于本身的面密度,构造和碰头缝密 封程度。 一般采用轻质双层或多层复合隔声板制成,称作隔声 门。
隔声门的结构和特性(图8-18、表8-6)
隔声门的密封方法
(图8-19)
3. 隔声窗
隔声窗的结构
设计要点
多层窗应选用厚度不同的 玻璃板以消除吻合效应。 多层窗的玻璃板之间要有 较厚的空气层,一般取 7~15cm。 两层玻璃板间不能有刚性 连接,以防止“声桥”。 多层窗的玻璃板之间要有 一定的倾斜度,朝声源一 面的玻璃做成倾斜,以消 除驻波。 玻璃窗的密封要严,边缘 用橡胶条或毛毡条压紧。
2.吻合效应
产生吻合效应的条件:
B
D A
产生吻合效应的频率为:
fc c
2 2
12 (1 )
2
2 sin
ED
2
临界吻合频率:能产生吻合效应的最低入射频率。 2 2 近似为: c 12 c
fc 2 D 0.55 E D E

第八章.隔声技术

第八章.隔声技术

第八章 隔声降噪技术A 、 教学目的1. 隔声原理及评价指标(B :理解)2. 单层构件的隔声性能(B :理解)3. 组合墙、分隔墙、复合墙的隔声量及设计计算(B :理解C :识记)B 、教学重点(1)隔声原理及评价指标 (2) 单层构件的隔声性能 (3)组合墙、分隔墙、复合墙的隔声量及设计计算 (4)孔隙漏声及防治措施 (5)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 (6)管道隔声包扎B 、 教学难点1、隔声原理2、单层构件的隔声性能3、组合墙、分隔墙、复合墙的隔声量及设计计算D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E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F 、课时安排3课时G 、教学过程—〉人耳——〉————〉空气声———〉——〉空气声——〉固体声—声源对于固体声隔离,主要是隔振与阻尼降噪,属振动控制。

对于空气声,是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的对象,重点在隔声构件对空气(传)声的隔绝问题。

一、隔声原理及评价指标1、原理:界面声阻抗的突变,使声波部分反射,透射声能小于入射声能,则在隔声构件的另一侧噪声降低。

2、评价指标:①透射系数t τ(声强的)it t I I =τ由教材上对于单层墙的推导有:(注意声压反射系数的求出时的边界条件(有限厚度墙体的双面边界))Dk c c D k p p iA tA I 222221122sin)(cos 44||||ρρτ++==k 2——波数,2/c ω, D ——隔声材料的厚度, 脚标1——空气介质的参数 脚标2——隔声材料中的参数若D<<λ(低频) 即时K 2D<<1 且∵一般ρ2c 2>>ρ1c 1则 2111122⎪⎪⎭⎫⎝⎛+=cm c ρωρτ 面密度D m 2ρ= (kg/m 2) τ=0.05 即有5%的声能透过 τ=1 即无隔声效果由于τ不能反映以dB 表示的隔声量,且对于大多数结构,τ<<1,故为使和直观方便,噪控工程中常采用以下四种隔声评价指标。

工程噪声 隔声降噪理论与技术

工程噪声  隔声降噪理论与技术
2
2
2
(m m ) 低频时, 有coskD≈1,sinkD≈0, 有 1 2 R 10 lg 1 2 R1 空气层不起作用。 中频时,coskD≈1,sinkD≈kD, 有下式 2 2 共振时,隔声量最 R 10 lg 1 (m1 m2 )kD (m1 m2 ) 1 kD 2 m1m2 2 2R1 2 R1 2 R1 小,第二项为零。 (m1m2 D)]1/ 2 高频时, m R , m R ,有

玻璃 有机玻璃 胶合板
11000
2500 1150 580
密实混凝土
煤渣混凝土 石膏板
2300
1500 650
本 讲 内 容
7.1.3 单层介质的隔声频率特性(1)
单层均质板隔声特性曲线 按频率可分为三个区域, 即劲度和阻尼控制区(Ⅰ)、 质量控制(Ⅱ)、吻合效应和 质量控制延续区(Ⅲ)。 (Ⅰ)区:f f r 有 v K / f 则 R板 K , 劲度控制区; 以(6dB/倍频程)下降; f f f 有R R , 阻尼控 制区, R板与几何尺寸, 面密 度, 弯曲劲度, 外界条件有 关,一般建筑构件在几赫兹 至几十赫兹的范围内。
,得
Rr R0 10 lg(0.23 R0 )
本 讲 内 容
7.1.2 声波无规入射时的隔声量(2)
从上式可知无规入射隔声量Rr与频率f的关系为每倍频程约增加5dB, 而垂直入射则为每倍频程增加6dB,表明无规入射时的隔声量随频率 增加的速率比正入射时的情况要慢些。 经验公式 Rr 18 lg(mf ) 44 R 18 lg m 8 当m 100 k g / m 2 单层隔声结构平均隔声量公式为 2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二、隔声原理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一部 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其余一 部分会通过障碍物透射出去。将投射声 能Et和入射声能Ei的比值称为透射系数, 称为Ʈ
Et Ei

隔声量TL:入射声功率级与透射声功率 级之差,也称传声损失。单位dB
TL 10 lg1 / Ʈ

具有隔声能力的屏蔽物称作隔声构件。如隔声墙、隔声 屏障、隔声罩、隔声间。
三、隔声间
隔声间(室):由不同隔声构件组成 的具有良好隔声性能的房间。 结构:封闭式与半封闭式两种,一般 多用封闭式。 隔声间除需要有足够隔声量的墙体外, 还需设置具有一定隔声性能的门、窗或 观察孔等。
隔声间
隔声间的降噪计算 1、隔墙的噪声衰减
噪声衰减(NR):隔墙两边的声压级差。
隔声间的降噪量(墙壁有吸声性能的情况下)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一、噪声控制原理

环境噪声只有当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器三者同 时存在时才构成污染问题。 主动控制:从声源控制,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或 大大简化传播途径上的控制措施。主动控制必须 弄清声源发声机理及影响因素规律,改进工艺或 设备结构。 被动控制:从传播途径和对接受者的保护 方面加以控制,这种控制只需了解声源特 性、分布,采取吸声、隔声、消声、 隔振等综合手段。
A IL L1 L2 LTL 10 lg S
A a S
其中,A为隔声间内表面的总吸声量, S为隔声间内表面的总面积, TL 为隔声间的平均隔声量。
门窗和孔隙对墙体隔声的影响
1、孔洞缝隙对墙板隔声的影响 孔洞对隔声的影响主要在高频段。隔声墙板越厚, 孔隙对隔声性能的影响越小。 2、门窗的隔声和孔洞的处理 隔声门 隔声窗

隔声降噪技术

隔声降噪技术

隔音技术与实践经验隔声降噪是噪声控制的具体表现,无论采取隔声还是吸声,或减振等方法其目的都是要对噪声途径进行控制处理,其处理办法是:1、降低噪声源噪声量。

2、对噪声传播途径进行控制。

对于多点噪声源或单点噪声源处理都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进行治理,否则效果将明显降低,而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细节。

下面就我鹤壁市隆盛环保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的具体经验对噪声控制中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噪声源的处理技术:对噪声源进行控制的基本方法就是加减震垫,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对发声体进行处理,有的机器设备配种不够会引起机器颤动、抖动,这是只加减震垫是不行的,需要对其进行配重和加固。

当附近有发声体时还要考虑共振的发生。

同时还要检查发声体本身是否有附件松动或振颤现象。

控制噪声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在进行综合治理时要全面考虑噪声的每一个途径和每一个细节,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噪声传播途径的噪声控制技术:对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一般采用隔声和吸声办法。

隔声就是利用构件将噪声源和接受者分开,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反射或吸收,从而降低或消除噪声。

这些措施包括设置隔声罩(隔音罩)、隔废气处理粉尘处理噪音处理声屏障、隔声屏、隔音室、隔声门(隔音门)、隔声窗(隔音窗)、吸声体等。

但是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细节。

1、隔声材料的选择。

隔声材料的品类、密度、弹性、厚度都会影响效果,这里主要指隔声面板的材质厚度,阻尼层的材质厚度,以及内填隔音棉的品类密度,材料的密度越大隔声量就越大,增加材料的阻尼能够有效地抑制结构共振和吻合效应。

2、隔声构件的厚度以及外形尺寸对隔声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构件越厚隔声量越大。

外形尺寸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比如隔声罩内部与发声体之间要隔开不得小于100mm的空间。

3、隔声构件如隔音间、隔声罩的底部要在地面以下,不能直接放在平面上,构件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应注意密封和固体声的隔离。

4、隔声罩或吸声体的内壁必须敷设吸声层,还要有较好的护面层。

隔声降噪工程

隔声降噪工程

隔声降噪工程2.2 隔声降噪工程复习要求:1、掌握常用单层隔声材料的隔声技术、隔声特性和质量定律;了解单层隔声材料的吻合效应。

2、掌握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特性及改善其隔声性能的方法。

3、熟悉各类隔声结构和隔声屏障的设计和应用。

4、掌握隔声降噪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5、了解隔声降噪效果的基本测量方法。

在噪声控制工程中,通过隔声结构降低声波的透射是主要的噪声控制措施之一。

经常采用的隔声方式包括隔声壁、隔声门窗、隔声罩、隔声间、户外声屏障和室内声屏障等。

所有设计应用的基础是各类壁面结构的隔声特性。

一、单层壁的隔声1、单层壁的隔声频率特性最简单的隔声结构是单层均匀密实壁,它的隔声量的基本特性是在相同激发频率下,随着面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样密度时,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它的隔声量随着频率而改变的特性如图5-2-15所示。

在刚度控制区域内,壁的振动共振频率是壁的刚度、密度和尺寸的函数。

在很低的频率范围,即低于壁的简正频率时,它主要由壁的刚度所控制,一般来说在此频率范围,壁的刚性愈大隔声量愈高,隔声曲线进入由壁的各种共振频率的控制的频段,这时壁的阻尼起作用,共振频率由壁的简正振动方式决定,它和壁的大小和厚度有关,也与壁材料的面密度、弯曲劲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边界条件有关。

在共振区域,由于入射声波激发壁面产生巨大振幅,从而产生较大的透射效应,形成隔声曲线中若干低谷和起伏。

对于一般隔声结构,这种共振频率仅出现在10赫到几十赫的范围。

对于长方形的边缘固定的单层壁来说,其固有共振频率为:])()[(45.022,bn a m h c f p n m += 式中:n m f ,—结构的m 、n 阶固有共振频率;p c —结构中的纵波速度s m /;h —壁的厚度,m ;a 、b —结构的长和宽,m ;m 、n —任意正整数。

例如:一个机器的钢板厚度为3mm ,纵波速度为5350m/s ,板的尺寸为mm 1200900?,按公式计算的各阶固有共振频率为:14]2.119.01.[00.0535045.0221,1=+??=f Hz 292,1=f Hz , 401,2=f Hz单层壁的隔声效果在1,1f 附近,将明显下降。

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

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

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建筑物所带来的噪音问题也日益突出。

噪音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一、噪音的危害和来源噪音是指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干扰和危害的声音。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如听力损失、睡眠障碍、心理紧张等。

建筑物周围的噪音主要来自道路交通、工业设施、机械设备和社会活动等。

这些噪音源的存在使得建筑物的隔声降噪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二、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的原理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改变声音传播的路径和减少声音的反射、传播和传递来降低噪音的影响。

常用的隔声降噪技术包括隔声墙、隔声窗、隔声门、隔声地板等。

这些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隔声材料的选择:隔声材料的选择对于降低噪音的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隔声材料包括吸声材料、隔声膜和隔音垫等。

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噪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隔声膜可以阻挡声音的传播;隔音垫可以减少声音的传递。

2. 结构设计的优化: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也是降低噪音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声音的反射。

例如,在建筑物的外墙上设置隔声墙,可以有效地隔离外界噪音的传播。

3. 空气密封性的提高:建筑物的空气密封性对于隔声降噪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高建筑物的密封性,可以减少声音的传递。

例如,在窗户和门的周围设置密封条,可以有效地阻止噪音的进入。

三、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的应用建筑物隔声降噪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住宅区:在城市中,住宅区往往离道路比较近,噪音问题尤为突出。

通过在住宅区周围设置隔声墙,可以有效地隔离道路噪音的传播,提供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往往有较高的噪音产生,如购物中心、餐厅等。

通过在商业建筑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使用隔声材料,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提供一个安静的购物和用餐环境。

第八章隔声

第八章隔声

f0
1 2
Km
Mm
K m -弹性系数
防治办法:1、加筋
M m -质点的质量
2、加阻尼层
第二节
隔声间常用结构形式:
隔声间的设计
用一墙将声源与安静室隔开
隔声值班室
隔声罩
一、影响隔声间TL的因素

1、入射波频率 f 高,TL大;f 增加一倍,TL增加3.6dB 高频声易隔

2、构件质量
构件 单层墙 双层墙 多层墙
s窗 2m 2 ,TL窗 10 dB 求: ⑴ TL综 = ?;
⑵ 若 TL墙 提高50dB,求 TL综
(3)若 TL窗 提高15dB,求 TL综
解:(1)
20 10 10 10

110
1 19.5(dB) 2 2.8 10
2.8 10 2
(M1 M 2 ) 100 kg m2 时,
减振作用
TL 13.5 lg(M1 M 2 ) 13 TL
TL ——附加值,见图8-1-4 TL 有一定限度
三、轻型结构的空气层的隔绝
机器的隔声罩常用薄铁板、木板制作,其TL仍按质量定律计算。 但轻型材料固有频率较高,一般达100—300HZ。易发生共振,使接近 固有频率和声音传过去。
2
3 所以,为了提高 TL综
50
20
10
15
17
18.4
而提高窗的TL是经济的。
三、隔声间 TL实 的确定
当一个隔声间建好后,根据房间已知条件 可以计算隔声间的 TL实 TL TL TL综 与墙的 TL实 有关; 综 大, 实 也大

与墙的s有关;s大,TL实 小 TL 与A有关;A大,吸收反射声大, 实 也大

隔声降噪措施

隔声降噪措施

隔声降噪措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噪音污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忽视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隔声降噪措施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隔声降噪措施,以帮助人们减少噪音干扰。

1. 隔音材料的选择隔音材料是进行隔声降噪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选择隔音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吸声和隔声性能。

常见的隔音材料包括隔音墙体板、隔音地板、隔音门窗等。

其中,隔音墙体板是最常见的隔音材料,可以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或在墙体内部填充吸声材料来达到隔音的效果。

而隔音地板通常采用吸音性能较好的材料,如弹性地板、软木地板等。

对于隔音门窗,可以选择采用密封性能好的门窗材料,同时在门窗缝隙处安装密封条来改善隔音效果。

2. 噪音源的隔离另一种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是通过隔离噪音源来减少噪音传播。

噪音能传播的路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结构传播和振动传播等方式。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隔离噪音源:•在噪音源附近增加隔离层:可以在噪音源周围增加一层噪音隔离层,如建筑物外部增加隔音墙等。

这样可以阻断噪音的传播路径,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使用隔音设备:对于一些产生噪音的设备,可以采用隔音罩、隔音罩、隔音器等隔音设备来降低其噪音。

•调整噪音源的使用时间:避免在敏感时段使用噪音源,如夜间或者休息时间。

3. 吸声材料的应用吸声材料是通过吸收噪声的能量来降低噪音干扰的。

常见的吸声材料包括吸声板、吸声棉、吸声瓦等。

吸声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来确定。

如在会议室、音乐室等对声音清晰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可以选择吸声效果较好的吸声板或吸声瓦;而在工业生产车间或机房等噪声较大的场所,可以采用吸声棉等材料。

4. 减少噪音传播路径噪音的传播路径通常有两条:一是通过空气传播,二是通过结构传播。

减少噪音传播路径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干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减少噪音传播路径的方法:•隔声门窗的安装:选择具有隔音效果好的门窗材料,安装密封条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第八章隔声技术课件

第八章隔声技术课件

➢ 阻尼控制区的宽度取决于墙板的几何尺寸、弯曲劲 度、面密度、结构阻尼的大小及边界条件等,对一 定的墙体,主要与其阻尼大小有关,增大阻尼可以 抑制墙板的振幅,提高隔声量,并降低该区的频率 上限,缩小该区频率范围。
➢ 对于一般砖石等厚重的墙,共振频率与其谐频率很 低,可忽略不计。对于薄板,共振频率较高,阻尼 控制区的声频率分布很宽,应予以重视。一般采用 增加墙板的阻尼来控制共振现象。
TL=10lg
1+(
ωm ρ0c
)2
可以看出上式就是单位质量为2m的单层墙的质量定律,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双层墙的隔声效果,相当于把两
个单层隔墙合并在一起,中间没有空气层一样。
3.入射声波频率高于共振频率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于共振频率f0时,式(8-20) 右边虚部的第一项可以略去,这时得到隔声量为:
TL=16lg(m1+m2)+16lgf-30+ΔTL 平均隔声量估算的经验公式为:
TL=16lg(m1+m2)+8+ΔTL,(m1+m2)>200kg/m2 TL=13.5lg(m1+m2)+14+ΔTL,(m1+m2)≤200kg/m2
多层复合隔声结构
➢ 多层复合板的隔声性能较组成它的同等的单层或双 层有明显的改善,这主要是由于:
平均隔声量作为一种单值评价量,在工程设计应用 中,由于未考虑人耳听觉的频率特性以及隔声结构 的频率特性,因此尚不能确切地反映该隔声构件的 实际隔声效果。
隔声指数
隔声指数(Ia)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对隔 声构件的隔声性能的一种评价方法。
插入损失
插入损失定义为: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 隔声结构设置前的声功率级Lw1和设置后的声 功率级Lw2之差值,记作IL,即:

第八章_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第八章_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的比值,即
W t /W

= It / I
透射声强/入射声强
= p t2 / p 2
透射声压2/入射声压2
意义:表示隔声构件本身透声能力的大小。
又称作传声系数或透射系数。通常所指的是无 规则入射时各入射角度透声系数的平均值。
一般隔声构件的透声系数
1,约为<1<0-1~
2.隔声量(R1)0-5,为计算方便,采用隔声量来表示构件本 身的隔声能力。
1/2砖墙,双面木筋板条加粉刷 280 — 52 47 57 54 —
1砖墙,双面粉刷
457 44 44 45 53 57 56
1砖墙,双面粉刷
530 42 45 49 57 64 62
100mm厚木筋板条墙双面粉刷 70 17 22 35 44 49 48
1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双 面粉刷
175
总趋势上升。 越过低谷后,隔声量 共以振每区倍的频大程小10与d墙B趋板势的上面升密,度接、形状、安装方式和阻 近质量控制的隔声量尼。有关。
增加板的厚度和阻尼 隔,声可构使件隔,声共量振下区降越趋小势越得好到。减
缓。
阻尼越大,对共振的抑制越强,一般采用增加墙板的 阻尼来抑制共振现象。
——h 空气—层— 的厚度,m。
由式可知,空气层越薄,双层墙的共振频率越高。
隔声量的实际估算
工程估算双层墙隔声量的经验公式
R 1 6 lg ( m 1 m 2 ) 1 6 lg f 3 0 R 平均隔声量估算的经验公式
R16lg(m 1m 2)8 R
( m 1m 2200kg/m2) R13.5lg(m 1m 2) 14 R 空气层附加隔声量 ( m 1m 2200kg/m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工程中,也用500赫兹时的隔声量代表材 料的平均隔声量。TL500
8.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
❖1.质量定律 ❖2.吻合效应
1.质量定律
Ⅰ a Ⅱ bⅠ
pi
p 2i
pr
p 2r
pt
o
c
D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途 径上,当遇到墙状固体 障碍物时,由于空气与 固体介质特性阻抗的差 异,在两分层界面上将 产生两次反射和透射。
隔声频率特性
隔声量的估算
❖经验公式:
R 16 lg A1 A2 16 lg f 30 R
❖ 平均隔声量:
R
131.65llggAA11
A2 8 R, A1 A2 14 R, A1
A2 200kg / A2 200kg
m2 / m2
多层复合隔声结构
坚实 薄板 护面
R
10
lg
1
(
A 21c1
)2
隔声材料面密度
可近似为:
2
R
10
lg
A 21c1
20
lg
A 21c1
❖ 将ρ0c0=400Pa•s/m代入:
R 20 lg A 20 lg f 42
❖ 物理意义: 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质量的对数成正比; 声波的频率越高,隔声量越高。
❖假设:
➢声波垂直入射到墙上; ➢隔墙为单层匀质墙; ➢墙把空间分成两个半无限空间,而且墙的两侧
均为通常状况下的空气;
➢墙为无限大,即不考虑边界的影响。 ➢把墙看成一个质量系统,即不考虑墙的刚性、
阻尼;
➢墙上各点以相同的速度振动。
❖从透射系数的定义及平面声波理论,可以导出 单层墙在声波垂直入射时的隔声量
8.1 隔声性能评价量
❖1.透射系数 ❖2.隔声量 ❖3.平均隔声量 ❖4.计权修正量、频谱修正量、隔声等级
1、透声系数与传声损失
反射声能 Er 入射声能 E入
根据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吸收声能 EA
E入 = EA + Er + Eτ
透声系数τ:
E E入
τ<1, τ越小,
透射声能 Eτ
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隔声间:把需要安静的场所用隔声结构围闭 起来,使外界的噪声很少传进去。
❖隔声屏:在声源与受噪声干扰的位置之间用 障板屏蔽起来,阻挡噪声向接收位置的传播。
隔声原理
声波在通过空气的传播途径中, 碰到一匀质屏蔽物时,由于两 分界面特性阻抗的改变,使部 分声能被屏蔽物反射回去,从 而降低噪声的传播。
隔声构件(sound insulator) :具有隔声能力的屏 蔽物,如砖砌的隔墙、水泥砌块墙、隔声罩体等 等
❖ 无规入射时:
R 20 lg A 20 lg f 48
❖ 考虑边界、刚度和阻尼等因素,实际隔声量的经验公式:
R 18 lg A 12 lg f 25
❖ 平均隔声量的经验公式(100~3150Hz):
R 13.5lg R 16 lg
A A
14(dB), (
8(dB), (
A
A
200kg 200kg /
一般隔声构件的τ在
10-1 ~ 10-6
1.透射系数:
定义: 材料透射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Wt Wi
It Ii
pt2 pi2
2.传声损失:TL,单位为分贝
在实际工程当中,常采用透声系数的倒数并取其常用对数 再乘以10来表示材料的隔声能力。
TL 10Log 1
τ越小,TL(R)越大,说明材料的隔声 性能越好。
例如:有两个隔声墙,其透声系数分别为0.01和0.001, 则: 其隔声量分别为
T L 1 1 0 L o g1 1 1 0 L o g0 .1 0 1 2 0 分 贝 T L 2 1 0 L o g1 2 1 0 L o g0 .0 1 0 1 3 0 分 贝
3.平均隔声量:
工程上通常将中心频率为125~2000Hz的5个倍频 程频带或100~3150Hz的16个1/3倍频程频带隔声 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构件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本章内容
8.1 隔声性能评价量 8.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 8.3 双层结构隔声性能 8.4 组合墙的隔声量 8.5 隔声间 8.6 隔声罩 8.7 隔声设计案例
本课的重点难点
❖透射系数、隔声量、平均隔声量的计算;
❖ 用构件将噪声源和接收者分开,使声能在传 播途径中受到阻挡,从而降低或消除噪声传 递的措施,称为隔声。
❖ 这些措施包括设置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幕 和隔声屏障等。如果措施得当,就能够降低 噪声级20~50分贝。
❖ 影响隔声结构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隔声材料的品种、密度、弹性和阻尼等因素;材料 的面密度越大,隔声量就越大,增加材料的阻尼可 以有效地抑制结构共振和吻合效应引起的隔声量的 降低。

阻 尼 材 料
吸 声 材 料
8.4 组合墙的隔声量
n
i Si
C
i 1 n
Si
i 1
1
RC
10 lg
C
n
Si
RC 10 lg n i1
Si100.1Ri
i 1
例题
某隔声间对噪声源一侧用一堵22m2的隔声墙相隔, 该的传声损失为50dB,在墙上开一个面积为2m2的门, 该门的传声损失为20dB,又开了一个面积为4m2的窗 户,该窗户的传声损失为30dB。求开了门窗之后使 墙体的隔声量下降了多少?
共振频率为:
fr
c
2
20 AD
隔声频率特性
❖ 入射声波频率低于共振频率:
R
10
lg
1
A 0c
2
比较:
R
10
lg
1
(
A 21c1
)2
❖ 入射声波频率高于共振频率:
R
10
lg
A 0c
4
(2kD)2
R1 R2
20 lg(2kD)
❖ 入射声波频率更高时:
隔声量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的交替变化。
❖ 构件的几何尺寸以及安装条件(包括密封状况)。
❖ 噪声源的频率特性、声场的分布及声波的入射角度。 对于给定隔声构件来讲,隔声量与声波频率密切相 关,一般来讲,低频时隔声性能较差,高频时隔声 性能较好。
❖ 隔声降噪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噪声源的频谱特性设计 适合于降低该噪声源的隔声结构。
❖隔声罩:把噪声源封闭起来,使噪声局限在 一个小的空间里。
/ m2 m2)
)
2.吻合效应
产生吻合效应的条件:
DB
Cb为薄板自由弯曲波长
❖ 产生吻合效应的频率为:
A
c2 12 (1 2 )
fc 2 sin2
ED2
❖ 临界吻合频率:能产生吻合效应的最低入射频率。
❖ 近似为:
c2 12
c2
fc 2 D
0.55
E
DE
Hale Waihona Puke 8.3 双层结构隔声性能pi 1 时产生共振。 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