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课程课件
科学技术史第四讲课件

目录
1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思想背景
2
3 4
古代中国自然、时空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2017/10/22
2
古代中国的文明特征
1.漫长的封建社会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清帝退位,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
-如果按照西方部分史学家的观点,夏商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分封制 度和等级制度。
科学技术史第四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明
电子科技大学
To protect th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is material, it may not be disclosed or provided to any third parties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Nick Luo.
•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可 谓无民族可出其右。 形象思维是古代中国 技术发达兴盛的一个 重要原因
2017/10/22
17
从发达走向衰落
在欧洲黑暗年代,中国正进入盛唐时期并在宋朝达到中国科技的高峰 明清两朝,闭关锁国,传统固有的科技缓慢发展,近乎停滞。宋代的数学文献有的 到了明代已无人能懂。
明末以来的西学引进基本无效,以致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全面落后
21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未曾断裂的文明传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先驱。而这些曾经让人们无限憧憬的古代文明,时至今日, 或者曾经发生断裂,或者已经湮没,踪迹难寻,唯独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从未 断裂。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认识古代中国科学要从自然观开始:要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首先应对中国古人 的自然观有所了解。这里所说的自然观,是指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宇宙 起源演变的认识以及对时空问题的认识。
《科学技术史》课件

古罗马科技
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等建设成就。
古代美洲、非洲、大洋洲科技
原住民的航海技术、农业发展等。
中世纪科技
伊斯兰科技
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化学领域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科技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时钟制造技术等。
文艺复兴时期科技
印刷术
古籍的大规模印刷与传播, 促进知识普及。
天文学
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揭示 宇宙的奥秘。
数学
数学符号的发展,推动数学 的进步。
工业革命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出现,机械产业的崛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
2
电力、内燃机和钢铁等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
电子技术
电子器件和通讯技术的飞速 发展。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的出现和智能化发展。
生命科学
基因、细胞等领域的突破与 应用。
航空航天
航空与航天技术的突破与进步。
新能源技术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2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史PPT课件
科学技术史PPT课件大纲:简介,古代科技,中世纪科技,文艺复兴时期科技, 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总结。
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众 多发明。
印度古代科技
数学、医学、天文学的重要 进展。
希腊古代科技
几何学、哲学等领域的贡献。
科技史课件

• 1800年粹威席克的高压双动发动机 • 1883年拉伐尔(瑞典)的单级冲动式汽轮 机 • 1884年巴森斯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 1900年宗勒尔(瑞士)的多级冲动式汽轮 机 • 1785年设在帕普尔维克的鲁宾逊纱厂第一 个使用蒸汽机
(3)交通业的发展
1)船的发展 1787年美国菲奇的汽船 1807年美国富尔顿的 “克勒蒙特”号 1838年“阿基米德” 号螺旋桨蒸汽船 2)火车的发展 1814年史蒂芬逊(英 国)的实用的火车蒸 汽机车 各国掀起建设铁路的 高潮
• 1939—40年用燃汽轮机驱动的涡轮螺旋桨 式飞机 • 1941年瑞士制成燃汽轮机车 • 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的动力机 械应用
5、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影响
• • • • • 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不同产业发展的情况 社会服务业的发展 对以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三、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
(2)交流电机及输变电技术 1876年亚布洛契可夫(俄国)提出制造 多相发电机的设想 1889年多里沃—多布罗勿斯基(俄国) 发明三相异步电动机 1882年德普勒(法国)进行了高压远距 离直流输电实验 1885年布达佩斯赫兹公司研究出单相干 式变压器 1891年布洛在瑞士制造出高压油浸变压 器
科学技术史第一章

早期文明中数学、天文学和医学成就
01
数学
古代巴比伦人发展了六十进制计数法,古埃及人则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
并进行了土地测量和几何学研究。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
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和概念。
02
天文学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逐渐形成了对宇宙的认识。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而古巴比伦人则发展了占星术和
明清时期科技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在传统科技领域继续取得进步,如天文学、医学、农学等。同时,西方科学思想 也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
04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 内容及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对思想观念解放作用
1 2 3
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 和尊严,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要点二
量子计算
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 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具有 理论上的超强计算能力和潜力。
要点三
生物信息学
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 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 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综合运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 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 生物学意义。
03 中世纪时期科学技术缓慢 进步原因及表现
欧洲中世纪时期社会背景分析
宗教统治与思想禁锢
01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占据统治地位,对科学思想进行严格
控制,导致科学进步缓慢。
战争பைடு நூலகம்繁与社会动荡
02
欧洲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不利于科学
技术的稳定发展。
经济基础薄弱
03
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缓慢,缺乏推动科
科学技术史课件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科学之父)
水是万物的本原; 在天文学上,预测了公元前585年5月28 日将出现日全食,并被证实
在数学上,发展了初等几何,直径平分圆周; 两线相交对顶角相等,半圆内接三角形为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相似 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若两三角形的两底角 一边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利用了影子与 实物的比例关系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
2、天文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 逐渐意识到掌握季节的重要,而季节变化 与天文现象是紧密相关的。于是便开始了有意识 地观察天文现象,最初的天文学就这样诞生了。
两河流域:月盈亏,“月”为29.5、30或29天 一年12个月,354天;一周7天,一天12 小时, 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 古埃及:一年=12月,1月=30日, 加5日,1年=365日 印度:1年=360日,1年又分为12个月 天文观测:两河流域:区分了行星和恒星,并取得了行星 运行的精确数据,土星379.06日,木星398.96日,误差 仅为1% 古埃及还绘制了星图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 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 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
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
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
天文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 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 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 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 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
(3)印度
主要就是两本医学著作
5、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是一种综合 性技术,是一定社会总 体技术水平的体现。 (1)神庙:公元前7 世纪的巴比仑城达到 了顶峰
第一讲 科学技术史导论 PPT课件

萨顿的不朽功绩在于,“他创造了 一门学科的工具、标准以及批判的自觉 性”,“现在科学史已是一个稳定的学 术领域。乍一看来显不出萨顿影响的痕 迹,然而他不仅通过英雄般的劳动业绩 创造并收集必要的的建筑材料,而且他 也把自己看成将科学史建成一个独立的 和有条有理的学科的第一个深思熟虑的 建筑师,他的确是科学史的第一位建筑 师。”
二,科学史学科的发展概说
5,独立科学史学科的形成
对于科学史的发展、对于确 立了科学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地位作出最大贡献的,应该说是 萨顿(G. Sarton)这位杰出的科 学史家。在科学史作为一门现代 的、独立的专业学科这种意义上, 萨顿是真正的奠基者。
二,科学史学科的发展概说
5,独立科学史学科的形成
一,何为科学史
2, 科学的概念 “科学”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在一般的理解中,“科学”至少也有两层含
义。 其一,是被看作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识的理论与数据,是典型的已完成的产 品 (科学I)。
在另一层含义中,科学是由科学家的活动或 行为所构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人类的一类 行动(科学II)。
二,科学史学科的发展概说
4, 从内史到外史 2),外史(external history) “把科学家的活动作为一个更大文化范围中
的社会集团来考虑”。 外史论认为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宗教、
军事……等等环境对科学的发展有影响,这些环 境影响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在研究科 学史时,要把科学的发展置于更复杂的背景中。
科学技术史第一讲

2016/2/4
11
科学的两个来源
物质生活需要
理解和解释世界
人类需要提高自己支配自然界为自己服务的 能力。包括了提高自己制造、使用和改进工 具的技艺和能力。这一科学的来源构成了科 学史上的工匠传统
人类永远需要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个家园, 一个不会因为千变万化的眼前现象而经常改 变的理解框架,一种系统地理解世界的方式。 这种内在的要求构成了科学史上的哲学家传
目录
1
科学技术史学科确立
2
3 4
研究价值
科学史与技术史:两种传统 科学技术史的功能
2016/2/4
2
科学史学科的确立
学科起源
‐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约两千年前就出现了科学史的萌芽。
比如古希腊时代的某些著作──在科学著作中追溯有关的 历史人物、著作或事件,一直是西方许多学者的喜好。
‐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欧德谟著有《算式史》、《几何学史》
2016/2/4
14
科学的哲学家传统
思考题:这类科学的哲学传统有没有对社会制度设计和社会运行机制的解释产生影 响???
2016/2/4
15
科学的工匠传统
科学的工匠传统同样十分重要,对科学的进步贡献也是十分显著的
——近代天文学的进步 ——近代生物学的进步
2016/2/4
16
目录
1
2
科学技术史学科确立
帮助理解科学理论
1.新理论对旧理论批判了什么?
2.新理论继承了旧理论的什么要素?
2016/2/4
19
科学技术史的功能
了解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1.学习科学家的理性批判精神
2.学习科学家淡泊明志的情操
科学史课件第一章、二章

B 数学知识的萌芽 •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刻有一、二、 三、四……条的竖线,或X状的线之类的符号,与甲骨 文、金文中的数字写法很相似。
C 医学知识的萌芽 • “庖牺制九针”,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无孔针、砭石等 物,是医疗器械。原始社会,巫医不分,搞原始宗教的 巫兼懂医,人病了,他们祈祷、驱鬼,同时用些药。原 始的医学带有神秘色彩
• 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作物遗存。
• 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粟 长江流域:稻 • 当 今: 黄河流域:麦(唐朝起取代粟)、玉米(明代引入) 长江流域:稻
• • • •
“尝百草”:开始驯化 “狗偷稻种”、“仙人送穗”:引进 中国是粟的起源中心、稻的起源中心之一。麦是西亚传入。 农业出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是我国古代社会 的基本生产部门。然后:阶级分化、城市出现、体脑劳动 分离、文化发展。所以:农业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 事。
工艺 • 制陶: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 既能改变物体的性质,又能比较容易地塑造便于使用的物 体的形状。具有新的技术意义和经济意义。出土陶器: • 盆、罐、纺轮、刀、锉等。 • 仰韶文化:彩陶 • 龙山文化:黑陶
• • • • • •
发展过程: 粘土涂在编制的容器上,烧 手捏 陶轮(搓泥条、转轮) 烧制温度可达1000度 陶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也是这一时 期工艺技术水平的代表性器物。
• •
•
原始的自然观: 先民在生产实践活动和对自然界的观察中,认识到自然 界中某些因果之间的简单联系。思维、推理,从自己当 时的认识水平来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原始的自然 观常和原始宗教思想一同发生,并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这在人类思维和科学发展的进程上是必然和进步的表现。 (1)人死后有脱离身体而存在的灵魂 (2)图腾崇拜totem----由于畏惧或依赖,或认为某动物 是自己的祖先如:虎、蛇、熊等,如:牛等。 副图腾:中原地区史前遗址中,有作为“副图腾”的车 前草。清末民初,那里的妇女还采车前草,以求多子多 福。
《科学技术发展史》PPT课件

1.对科学技术认识的三次飞跃
⑴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识就是 力量”的著名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 一次飞跃.
⑵马克斯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 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
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 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战略的形势,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四位
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
我国高技术建议.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
不可拖延.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党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
专家编制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计划”),打响了我国科技领域的一场攻坚战.
12
七.科学---技术 --- 社会(STS)
介绍: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它是一门新兴的 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 的互动关系,以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继发展.其中: 研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过程被称为“STS”研究.宣传普及 “STS”研究成果的过程被称为“STS”教育.
7
六.“863计划”和“973计划”的提出及实施
1.“863计划”的提出
背景:本世纪80年代以来,高技术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 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即“星 球大战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科技振兴政策, 均将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1986年3月3日,面对许多国家纷纷制订发展高科技
“8632计021/划6/10”于1986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目标:“863计划”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的 17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希望通过15 年的努力,达到下列目标:(书上18页)
科学技术史概论ppt课件

科学上的相对蛮荒状态
虽然北美殖民地在与欧洲的贸易中只是担 任了一个原材料提供者的角色,但还是从 欧洲学习了一些,并在了解自己的独特环 境的过程中积累到了有用的基本知识。
例如地质、博物和一些实用技术等。 但在科学上处于比较落后和相对蛮荒的状
态,主要是收集和积累了一些直接的观察 资料而已。
独立战争前,美国共创办了九所学院,主 要是仿效英国的模式。独立战争后,美国 开始出现专业学院。
1802年开办的西点军校(West Point)是美国 第一所设有技术学科的学校。
1824年伦塞勒综合技术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的建立,开启了民间技 术学校的先河。自此,各州也开始创办一 些州立学院,强调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1640年,一个英国农夫托马斯·海耳,因宗教信仰 的原因,卖掉了自己仅有的一点儿财物,离开英 国来到马萨诸塞。在他的后裔中,出现了开启美 国大科学历史先河的天文学家乔治·埃勒理·海耳。
而在1682年因不肯信奉英国国教而遭迫害,不得 不从北安普敦逃难到波士顿的乔赛亚·本杰明,就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杰出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父 亲。
于是,开始被称为马萨 诸塞学院的这所学校, 遂被命名为哈佛学院。
建校百年时,毕业生捐 赠哈佛铜像。
哈佛铜坐像铸于1736年
10
哈佛大学简史
在建校的最初两个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是仿 照英国的大学(特别是牛津和剑桥大学)设立。 以教授拉丁文、希腊文和神学等传统科目为主。
毕业生从到学校建立到1700年间的60多年中, 总共只有500多名,每年平均不到9人。其中一 半以上后来担任了牧师。
该学校是由当时的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 决议设立的。
科学技术史.ppt

主要电子图书资源
超星数字图书馆:
/
书生之家:/
获取期刊文献原文的方法
图书馆复印
电子期刊原文
向作者写信索取
获取电子期刊原文的方法
通过Internet 查询馆藏电子期刊直接获取原
文
Internet期刊原文数据库是近几年发展起来
国际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简称PQDD):
/dev/dicalis/calisxuewei.htm
的,使得科研人员不再需要亲自去图书馆查 找复印,在办公室或在家中通过网络,就能 直接获得许多期刊文献原文的电子版本。
学位论文的获取
学位论文主要是指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获得学位 资格而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 实用价值,同时又是一种灰色文献,难以获取利用。
1995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和IBM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开始 开发“中国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信息检索系统”。目前,该系统 收录了清华、北大等10所高校的25432篇学位论文。 /calis/calisxuewei.htm
文献检索的技巧
6.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
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 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 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7.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 讹不胜枚举。 8.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 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 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 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四大检索:SCI EI ISPT CA
国际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 PQDD) :
目前可从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进入
科学技术史第三讲-PPT

古希腊科技史
德谟克利特只说到原子有形状、大小 得区别,伊壁鸠鲁则进一步认为原子 还有重量得不同,有各种各样得大小。 马克思得博士论文得题目就是:《德 谟克利特得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得自 然哲学得区别》(1841) 。
伊壁鸠鲁
(前341~前270)
马克思 (1818—1883)
4. 亚里士多德主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得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得人物,在他得哲学中, 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古希腊得版图
古希腊得概念和目前并不一致。创造科 学奇迹得古希腊人生活在包括希腊半 岛、爱情海东岸得爱奥尼亚地区、南 部得克里特岛以及南意大利这些地方
古希腊得不同历史时期
城邦奴隶制时期
时间:公元前8世纪到4世纪 ——在不到几万平方公里得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200多个城邦。在古代得
经济和交通条件下,这些城邦国家独立性极强。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古希腊科学形成得社会原因
1) 海岸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工商业经济是天文学、力学和数学发达得根 本动力
2) 工商奴隶主民主政治体制为学术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 3) 多元得文化开放系统促进了学术交流得频繁和科学研究得进步
这些神话人物得区别是什么?
这些神话人物得区别是什么?
1)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 2)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
来;
3)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得速度较轻物快。
古希腊科技史
亚里士多德得天文学思想 天是惟一得,那么向上、向下得自然运动就是离心、向心运动,由此推出:大地呈球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六部分二十世纪的科学:新领域和新动力第一章导言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科学的传统中由于包含有实践的和理论的两个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章巴比伦和埃及文明时期的科学新石器时代的人则作出了最重要的革新,即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时间也许最近也要在公元前6000年在公元前3000年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在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最早的一些城市文明.苏美尔人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记的只是寺庙中仓库里物品进出的帐目.后来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都变得固定化了,关于数学,天文,医学,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文献也就开始出现了.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埃及人用天狼星的升起来调整他们的历法,这颗星在尼罗河泛滥期刚好在黎明之前升起来.公元前700年起,这种观测就被系统地记录下来.这就使他们对天文上的主要周期性现象(如行星的周期等)能计算出正确的平均值,对天文现象能作出准确的预测.青铜时代的文明从尼罗河流域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向外传播,一直包括从希腊大陆到伊朗北部的整个小亚细亚和中东的许多地方.第三章苏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天以地球为中心把它一层层包围起来,"就象树皮一样",地球则稳坐在中心,"因为它和万物都是同等距离". 高级动物则是由低级动物发展而来:"生物是从太阳所蒸发的湿的元素产生的.人开头就和另一种动物,即鱼一样."原子论者的宇宙论完全是机械的;万物都是预先决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是预先注定的".早期的希腊医学主要有三种趋向.第一种,可能是最早的,是供奉医神伊司古拉比司的神庙医学.第二种是意大利南部毕达哥拉斯派的哲学医学.第三种是希波克拉底的比较实际的爱奥尼亚学派.第四章雅典的自然哲学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天体是神圣的和高贵的,他的运动是完全均匀的和圆周式的;柏拉图也发展了这种见解.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立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四面体,气微粒是八面体,水微粒是是二十四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立体是由正五面体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精英.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亚里士多德设想天体和地球有迥然不同的材料组成.一切处在月层下面的东西都是由四种地上元素土,水,气,火组成的.天体是由第五种而且更纯洁的元素"精英"组成的.天体是不朽和永恒的,它们的运动也是如此,因此是均速和圆周式的.第五章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古希腊科学在亚历山大里亚,古代名声最大的数学家雅典人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60)把几何学系统化了.亚历山大里亚的第一个著名天文学家,萨摩斯人阿利斯塔克(约公元前310-230),则提出了可能是亚历山大里亚时期最有独创性的科学假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就衰退了,这时医学也就到别处去安家落户,主要是小亚细亚大陆. 亚里士多德曾经把地上生物分为三个类型:植物型,靠生殖灵魂表现出生长活动;动物型,靠感觉灵魂自己走动;人型,靠理性的灵魂表现出智力.第六章罗马和古代科学的衰退罗马人和希腊人一样,是直接由野蛮状态进入铁器时代文明的.天文学就开始披上神学的外衣了.早期的希腊人对化学不大感觉兴趣,可能是因为这门学科和手工艺有关,而希腊哲学家多数把从事手工艺看作是有失身份的事.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们禁止经商,而商人则服从社会上的贵贱准则,总想拥有农田当个奴隶主.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七章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人也没有发展一种科学方法,他们的哲学和技术直到近代仍然是脱节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安阳的考古发掘,表明当时中国人还处在青铜时代.汉族人现在通用的表意文字,当时是以象形文字书写出来的.当时还有一种六十进位的计数系统.在战国,秦,汉时期,人们提出了许多科学和哲学上的问题并进行了讨论.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中重要的有法家,名家和墨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对军事技术的研究,也促使他们去探讨物理学,特别是光学,力学和防御工程的问题.道家的创始人据称是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反朴归真,抛弃文明社会而回复到太古的单纯而平等的社会生活.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在上古时代就进行天象观察.十七世纪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初到北京的时候,就认为中国天文学是在当时的四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的.宋代和汉代一样,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测量方面,都是人才辈出.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公元1131-1200).他认为在太初,宇宙只是在运动中的一团混沌的物质.这种运动是旋涡式的运动,而由于这种运动,重浊物质和清刚物质就分离开来,重浊者趋向宇宙大旋流的中心而成为地,清刚者则居于上而成为天.天有九重或九层,最外面的一层运转得非常快,而且如此"刚硬",所以就成为宇宙的外围,虽则在它的外面还存在有无限的空间.所有行星都为其外面的天重或天层的旋转运动所带动而在天上运行,不过它们也各自有其本身的运动.如太阳在天上只日行一度,而月亮则日行十三度有奇.这是因为日为君,月为臣,所以月行较快.第八章印度的科学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人们知道的还是不多的.人们只知道那时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已有了一种象形文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古印度人的数学比他们的天文学较为杰出.这种数学继承了巴比伦的代数传统,而不是希腊的几何传统. 古印度的炼金术和中国的一样,虽则也把炼金术包括在内,但看来首先是企图制成长生药.第九章穆斯林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许多阿拉伯人就已经接触到西方文化,所以古希腊科学后来就为穆斯林所吸收.伊斯兰教国家从中国得来而传给西方的技术之一是造纸术.科学在西方哈里发王国的兴盛时期,恰好是在基督教徒侵入穆斯林西班牙之前不久.但在基督教徒所占领了的一些城市里,穆斯林科学仍旧很发达,因此当时西班牙就成了古代东方科学传入西方的一个主要通道. 第十章中古欧洲的工艺和手工业传统从罗马陷落(公元455年)时起,到教皇西尔威斯特二世(公元999-1003)西方第一次学术复兴,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欧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都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比较贫乏的时期.这在自然哲学的领域内确是如此,但是在几个世纪里都出现了若干根本性的工艺革新,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优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物质基础.九世纪和十世纪时,北欧用马耕田的方法已经使用得相当有效了.十一世纪和十三世纪间,多余粮食和手工业产品的贸易发展特别显著,尤其是在欧洲北部,通过波罗的海和北海进行的商业交易在数量上和地中海可以抗衡.火药于十三世纪首次在欧洲出现,第一次提到火药的是罗吉尔·培根在公元1249年写的一封信,那是在蒙古人侵入欧洲之后几年内.中世纪末期的印刷术和火器,与青铜时代末期发明字母和铸铁所产生的影响很相近.第十一章中世纪的学术传统中世纪的学术复兴是随着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间的其他许多重大发展而出现的.这些重大发展包括工艺和商业的扩大,营造教堂和建立大学.列奥纳多于公元1202年写的《计算书》,说明了穆斯林教数学的不同来源,偶尔也有关于我们自己的数学来源.学者和工匠以不同方式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兴起,即科学的方法;第二是一种理智上的变化,即产生一种对世界的新看法.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十二章哥白尼的世界体系十五世纪观测天文学的复兴和航海技术有关系,也和旧儒略历的改革有关系,这个旧历法已经跟不上太阳年了.新世界体系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并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日自转运动,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还有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动.在哥白尼的体系里,地球和别的行星一样环绕太阳.哥白尼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第一,它们必须能够"解释现象",就是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第二,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公元1609年发表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是:(一)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九年后,他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即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第十三章吉尔伯特,培根和实验方法吉尔伯特根据他所知道的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体系.根据他的磁石球实验,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只是浮面上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遮盖着.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采取不信任态度第十四章伽利略与力学古代力学的推翻和近代力学的建立是由帕多瓦大学和比萨大学的伽利略·伽利莱(公元1564-1642)那样的人担当起来的.伽利略并不存在着惯性运动是直线的均速运动的观念.可能会证明太阳的引力把行星的天然直线运动弯曲为一个椭圆,因为他已经证明过地球引力把抛物体的惯性运动轨道弯成一条抛物线.第十五章笛卡儿: 数学方法和机械论哲学笛卡儿在数学技巧方面赢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发明了坐标几何学.笛卡儿认为 "给我运动和广延,我就能构造出世界."按照自然规律,原始混沌的物质必然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样的世界.不管宇宙最初的形式如何,它必然会形成现在的式样,而且任何为物质和运动所组成的其他可能世界,也必然会形成我们现在这样的世界.第十六章科学革命和新教徒的改革公元1873年法国的一个植物学家阿尔方斯·德·堪多在他的《科学与科学家的历史》中指出,从巴黎科学院于公元1666年建立以来的两个世纪内,有九十二个外国人当选为该科学院的成员,就他们的宗教信仰而言,其中七十一个是新教,十六个是天主教,其余五个是不定的或者是犹太教.德·堪多把这些数字与法国之外的相应的宗教人口——一亿零七百万天主教徒和六千八百万新教徒——联系起来,说明在法国之外科学上很杰出而足以选入巴黎科学院的新教徒要比天主教徒大六倍以上.新教徒的革新者,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和早期近代科学家,特别反对中世纪世界观的中心思想即等级观念;这个观念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是,宇宙间布满一连串等级不同的人和物,从处在世界边缘的上帝直到地上最不完善的实体,都是这样组成的,并假定自然界的等级具备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部分.第十七章万有引力论公元1679年,其他的科学家都已经找到向心力定律和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了.荷兰的惠更斯作了摆的运动实验和一般圆周运动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他在公元1673年推算出向心力定律.第十八章十七世纪的光学刻卜勒则奠定了近代实验光学的基础.刻卜勒看到光从已知光源以球面辐射出来,直觉地提出了光度随距离减弱的平方反比律.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大致上假定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种直接比例;刻卜勒研究了光线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的弯曲现象,指出托勒密的这条定律只适用于小于30°的角度.刻卜勒觉得介质的折射力和介质的密度成正比.公元1637年第一次被笛卡儿公诸于世,因为笛卡儿设想光由微粒形成并且走的是快速直线运动,现在他企图用这种微粒说来解释斯涅尔的定律和其他光学现象.第十九章医学和血液循环的学说医学职业对近代科学发展可能有重要意义的另一特点,是在医学业务上工匠与学者之间有十分密切的接触,但在其他科目中这两者几乎是完全隔绝的 .血液循环学说以及人体心脏至上的学说因此成为十六世纪的一种新思潮的特殊应用.第二十章从炼金术到医学化学帕拉塞尔苏斯给炼金术下的定义是:把天然的原料转变成对人类有益的成品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所有化学工艺和生物化学工艺的定义.在医学上,帕拉塞尔苏斯摒弃了人体健康由四种组织体液所决定的观点,提出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化学系统的学说.第二十一章近代初期的一些科学应用从十五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就已经到达西非海岸,所遵循的仍旧是中古世纪的沿海岸航线.在十七世纪的第二个二十五年中,英国的科学运动发展得更加互相配合和更有组织性了.第二十二章十七世纪的科学社团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早期,法国外省也成立了几个文学的和科学的组织,到了公元1760年时外省成立了约三十七个重要团体.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社团多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学会于公元1706年成立,波尔多的学会于公元1716年成立,图卢兹的学会于公元1746年成立,它们都和巴黎科学院有密切联系.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二十三章十八世纪的科学应用瓦特的蒸汽机一问世就被采用了.那些炼铁厂的老板也同样采用,因为他们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原动机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十八世纪的新纺织机和炼铁上的革新,在工艺上都是重要的发明,但是蒸汽机的发展,由于和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关系太密切了,恐怕是十九世纪以前最重要的一项科学应用.第二十四章十八世纪的科学背景十八世纪,那些曾经靠地理大发现得到好处的投机事业全都不行了.英国发生了一连串的危机,最后导致了公元1720年震动一时的南海公司的倒闭.在法国,西印度群岛的约翰·罗公司差不多在同时垮台,而荷兰在稍早一点时期也出现了一连串类似的商业崩溃.农业和工业则表现为另一种而且比较稳定的企业形式,在英国约在十八世纪中期这些方面的活动反而加快了.那些大都信奉国教的乡绅地主采用了引起农业革命的谷物轮种制和改进的牲畜饲养法,而在城市里地位相当卑贱的人们,其中以不信国教者的势力最大,则发动了工业革命.第二十五章天文学和十八世纪的牛顿哲学牛顿的朋友爱德蒙·哈雷,曾经把引力学说用在特殊问题的研究上,例如用来研究那个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彗星问题,但是在往后的几代里,天文学方面就很少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家.公元1734年贝克莱在一部叫做《分析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的数学家的进言》攻击了牛顿发明的微分学,而这个数学家就是哈雷.科学院为纪念牛顿在公元1734年第一次悬赏征文,而最后一次悬赏征求研究笛卡儿的论文则在公元1740年.由于丰特列尔的提倡,这种趋向后来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变得很是突出.第二十六章燃素说与化学革命燃素说以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对金属的锻烧成碴现象提出一个类似的解释.卡文迪许是十八世纪后叶英国化学家中理论上最保守的一个,而且由于不能使自己适应在他的实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化学,他在公元1785年前后就放弃了化学研究.第二十七章十八世纪机械物质世界的进步观第一种思想的流派起源于笛卡儿.他抽象地认为,一方面有物质和运动的机械世界,另一方面有包括人类灵魂在内的精神世界,这两都大体上是相互独立的,在人身上只是通过松果腺,两者才有所联系.植物是"为了永远要夺取地上的阳光和空气,并吸收土里的养料和水分"才发生变化的.这一具有经济学上放任主义气味的概念,后来为查理·达尔文所发展了,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中叶的英国大为流行,并取得成果. 第二十八章进化和生物的巨大链条拉马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并研究了在十八世纪晚期占首要地位的许多问题,并把进步的概念以及关于人与其环境的关系等难题带进了生物学领域.人们把他描绘为十八世纪最后的法国哲学家,法国的思辨家之一,因为他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讨论的问题,并以同样思辩的方式思考这些问题.与拿破仑时代的新倾向相配合,拉马克的研究比起那些哲学家来,经验主义要略为多一点,他的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实际分类法在动物学系统里占有永久位置.他的进化学说从他立说时候起也有其支持者,不过拉马克主义在科学界永远属于少数人的意见.第二十九章德国的自然哲学十八世纪后期德国自然科学家们发展了他们特殊的自然哲学,因为他们发现当时科学思想的主流是他们的口味不十分投合的机械论和唯物主义.德国诗人兼自然哲学家歌德(公元1749-1832)说过,当公元1770年霍尔巴赫发表了他的《自然体系》时,在德国就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人们感到这部著作的理论部分与其说是错误的,倒不如说是不得要领,它既不符合德国人的经验,也不符合他们的理想.德国自然哲学家们都有高度的思辨的头脑.把逻辑结构赋予谢林和奥肯的理论的黑格尔,非常藐视英国人用来形容科学实验器具的"哲学工具"这一名称.第三十章胚胎学:个体有机物的发育一个有机体靠它自身特殊的生命力而理想地预先形成,这种观念就意味着有机体胚胎的生长中应当可以在经验上观察到一个真正的肉体发育过程,亦即形体上的分化.这样一种涵义,即胚胎的渐成说,于公元1759年由一个德国人卡斯巴尔·弗里德里希·沃尔弗(公元1738-1794)提了出来 .第三十一章活的有机体的结构和机能自然分类法要求对所研究的生物的全部特征进行考察.但是,人们感到自然分类法由于把动植物放在它们天然科属的地位上,比采用多少有点牵强和专断范畴的人为分类法,在阐明有机体的相互关系上要清楚些. 公元1830年达到顶点.在那一年,圣提雷尔在巴黎科学院提出他两个学生写的一篇论文,文章力图证明墨鱼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和进化方面缺少的一环,理由是假如墨鱼被当作当中弯曲而头尾相接的话,它便表现出脊椎动物的轮廓来.第三十章细胞学说十八世纪转折期的德国自然哲学而兴趣的活力论思潮,导致这种分类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改变,有机体的细胞开始被认为是介于未组织化的生物物质层与未分化组织层之间一个居间的层次.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三十三章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780年出版一份大型的法国地质图.格塔尔没有看出地面上并列的岩石夹层,在地下是垂线层迭的,这或许是由于当时法国的开矿业还不十分发达,所以难以考察地壳的垂线切面.勒曼和富克泽尔把岩石的垂直系列看成是历史的递续现象,每一层都是在下一层的上面逐渐形成的.他们根据年代的远近,把岩石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不含有化石的原始岩层,它们构成山峦的核心;其次是第二层的沉积物,含有简单的海生物化石;最后是第三层的岩石,含有陆上动物和植物化石.第三十四章十九世纪时期的物种进化学说达尔文其实是第一个认为生物进化系列是由系谱树递传下来,并把这种想法彻底加以发挥的人;有关的动物种类从共同的亲体分支出去,有些种类已经灭亡,而别的种类则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留下活的后代.他从化石动物在地质上的连续性,草似出他的系谱递传树,并证明个体动物的胚胎发育往往大体上遵照化石遗骸所提揭示的种族进化发展的路线.动物和植物的地理分布事实支持了这样的进化系谱树.第三十五章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团体十九世纪早期创立了一些科学团体,使科学家的才能得以培养并发挥出来.法国革命家向法国科学家提出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在法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的问题.皇家学会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中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戴维被任命为会长并增加了科学家院士名额时为止.不过,接替戴维的是律师柯尔彻斯特(Colchester)勋爵,后来又为乔治三世的王子塞萨克斯(Sussex)公爵继任.直到公元1847年,皇家学会院士才以科学家为主.公元1874年起规定贵族不享受参加皇家学会的特权,公元1902年规定枢密院顾问不得享受入会的特权,最后到公元1945年皇家学会才开始接受女院士.第三十六章化学和物质的原子论拉瓦锡强调化学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与之相关联地引入了物质不灭原理;这一原理声称在化学的过程中,物质既不丧失,也不多出来,化合物的重量和原料的重量相等.周期表上元素的有秩序排列提醒了某些化学家,各种不同元素可能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它们可能来自同一根源,或者由同一基本物质的单位组成.第三十七章光的波动说。
科学技术史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焕发生机。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等。同时,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达芬奇的机械设计、冶金和水利 工程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
总结词
技术革新与工业化进程
详细描述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纺织机、铁路 等重大发明引领了工业生产的变革。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也在这一时期取得重要 进展,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现代化。
阿拉伯数学在代数和几 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
美洲文明
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 和印加等文明在农业、 建筑和天文学方面有着
独特的成就。
非洲传统工艺
非洲的传统工艺如纺织、 制陶和金属加工等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
格。
03
中世纪科学技术
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系统在欧洲中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对欧洲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定科技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法规,规范科技 发展,保障科技安全。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和认 知,增强科学素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科技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长。
改善生活质量
科技在医疗、交通、通讯等领 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增强国家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埃及最有名的医生伊姆霍特普 (Imhotep,意为“平安莅临者”), 是埃及古王国第三王朝法老约塞尔 (Joser,公元前2686-前2613年) 的宰相与御医。
他还曾经设计了第一座金字塔,死 后被后世埃及人和希腊人尊为医神 。
伊姆霍特普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人有 来生,因此有制作木乃伊的传 统。
(一)金字塔
金字塔是公元前27世纪至公元 前16世纪埃及法老为自己所营 造的巨大陵墓。
今天耸立在开罗西南10多公里 的金字塔大大小小共有90多座, 其中以建于公元前2680~前 2560年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 金字塔最为壮观。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 建筑设计及结构上都达到了相当 高的水平,被人们誉为“古代世 界七大奇迹之一”。
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世界 上最长、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尼罗河天然地把埃及划分为两大 部分,孟斐斯以南的尼罗河谷地 称为上埃及,尼罗河下游的三角 洲沼泽区称为下埃及。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希罗多德《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尼罗 河下游三角洲一带建立了下埃 及王国,在尼罗河河谷地区建 立了上埃及王国。
“圣书体” “祭司体” “世俗体”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
1799年,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 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 玄武岩断碑——罗塞塔碑(公 元前196年),上面刻有希腊文、 埃及象形文字及世俗体三种对 照文字。
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研究了这 块石碑长达14年之久,终于在 1822年使这些失传的文字得以 破译。
古埃及陵墓壁画星空图
古埃及人对宇宙结构也已有了一些原始 的看法。他们认为宇宙好象一个长方形 的大盒子,凹形大地是盒底,稍微隆起 的天空是盒盖。
盒四角有四座大山是顶天柱,支撑着天 空,列星被锁链一样的缆绳吊在像天花 板一样的天空上。
环绕大地周围的是宇宙之河,尼罗河是 宇宙之河从南方分出来的一条支流,流 经大地的中央,太阳神乘着船每天在宇 宙之河上经过一次,这就是日出和日落。
罗塞塔碑
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居住在 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根据古 埃及文字演变出来的北闪米特 字母,制定出历史上第一批由 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字母文字, 也称腓尼基字母。
后来腓尼基字母传入古希腊, 便产生了希腊字母,后又衍生 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 为欧洲字母文字的主要来源。
(二)书写工具与书写技术
经过长期混战,大约在公元前 3100年,上埃及王美尼斯征服 了下埃及,建立起统一的埃及 王国,建都于西尼斯,标志着 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始。
古代埃及
古埃及的历史,可按王朝顺序划分为以下几个时代:
①前王国时代(第一~二王朝,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 ②古王国时代(第三~六王朝,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 ③第一中间期(第七~十王朝,公元前2181~前2040年) ④中王国时代(第十一~十二王朝,公元前2040~前1786年) ⑤第二中间期(第十三~十七王朝,前1786~前1567年) ⑥新王国时代(第十八~二十王朝,公元前1567~前1085年) ⑦后王朝时代(第二十一~三十一王朝,约公元前1085~前332年)
学术界又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简称 为巴比伦文明。
二、楔形文字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 开始创制楔形文字。
起笔处压痕较深较粗,提笔处压 痕则较浅较细,每个笔画都形如 木楔,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又称为“泥版文书”。
早期楔形文字约有2000多个符号。 后来,他们利用了组合法表示一个 复杂的词或短语,引起了文字符号 的简化,到公元前2500年,符号的 数目已削弱到600个左右。
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已 成为当时国际外交上的通用文体。
到公元前后,字母文字最终代替了 楔形文字。
三、天文历法
根据考古发掘的泥版记载,在历法 方面,公元前4000年左右,巴比伦 人就依据月亮盈亏制订了太阴历。 至迟在公元前1700年以前历法已比 较完善。
确定了每7天为一个星期的短周期 计时单位。
在中王国石棺文中,考古学家发 现了最早的关于盆地灌溉的文字 资料。
中王国的第十二王朝时期,埃及 人修筑了可以调节水位的法尤姆 水库。
法尤姆水库
六、医学
古埃及的医学较为发达,记载古埃及医学的纸草书已发现了许多, 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比较完整的有六、七部。其中 最著名的是“史密斯纸草书”和“埃伯斯纸草书”。
公元前10世纪,亚述王国开始崛起,经过对其周边地区一系列的征 战,到公元前7世纪中期,征服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 细亚和埃及,在近东第一次建立了包括古代西亚和北非文明发达地 区的军事大帝国——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王宫浮雕
在尼尼微的亚述王宫废墟的考古发 掘中,曾经发现有亚述国王亚述巴 尼帕(公元前668—626年在位)的 图书馆,图书馆内藏有2万块楔形文 字泥版,用以记录法律和历史。
(二)畜牧业
古王国时期埃及人已驯养了羚羊、 瞪羚、大角野山羊、鹅、鸭、鸽 子等。
第二中间期时,马被普遍饲养, 用于套拉战车。
新王国时期,埃及人从叙利亚和 巴勒斯坦的历次战争中,掠夺了 大量的马匹、牛及羊。这时期埃 及人还普遍饲养了驴、骡、绵羊 和驼骆。
(三)水利
相传第一王朝的第一王美尼斯曾 在孟菲斯城外建立了大堤坝和水 库。
19世纪,考古学家在图书馆遗址中 的12块泥版上发现了《吉尔伽美什 史诗》。
公元前612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 底人打败了亚述王国,在两河流域建 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 人征服。
苏美尔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 国、新巴比伦王国,是其文明发达的 四个阶段。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所征服,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占领埃及,在尼罗
河口附近建立了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城
二、埃及象形文字
(一)埃及象形文字的出现及演变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发 明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文字体系之一。
料和纸草上,在纸草上 书写是古埃及人的一项独特发明。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可分为 直式和横式两种,直式即指从上往 下写,横式则是指从右向左或从左 向右写。
古埃及纸草文书
三、天文历法
古埃及人发现,每当天狼星(大犬 座α星)和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 起之后的两个月,尼罗河便开始泛 滥,于是他们就把天狼星与太阳同 出的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
城邦之间常常为争夺水源和土地, 展开一些战争。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来自西方的阿卡德人首领萨尔贡(Sargon) 侵入两河流域,在今天的巴格达附近建立起阿卡德城邦国。
萨尔贡一世青铜像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塞姆人一支的阿摩利人以巴比伦城(在今 巴格达以南)为中心建立起巴比伦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
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埃及人创制 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古埃及人已经从能区分恒星和行星, 行星有木、火、土、金、水五颗, 绘制出星空图。埃及人还把天球赤 道附近的恒星分为36组,每组有恒 星一颗或数颗不等。
约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陵墓天花板 上的壁画表明,在北部天空画有大 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在南部天空画 有猎户星座和天狼星座。
“美索不达米亚”来自希 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 的地方”。
一、两河流域古国的变迁
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就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地区定 居,过着氏族制度生活,开始兴修水利,发展以灌溉为主的定居 农牧业。
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开始 建立了几十个奴隶制国家。
它们都是一些人口不超过四五万 的小国,每个小国都以一个城市 为中心,周围包括一块不大的地 区,因此又称之为城邦。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黄河与长江流域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
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由南 向北流入地中海,在尼罗 河第一瀑布以北至地中海 沿岸的狭长谷地曾孕育了 古代埃及文明。
一、尼罗河畔的奴隶制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 谟 拉 比 ( Hammurabi) 在 公 元 前 1792 年 到 前 1750 年 统 一 了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 家。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 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也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 会最重要的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死后不久,两河流域重陷战争状态。公元前1650年,古巴 比伦王国被西北方小亚半岛的赫梯人所洗劫,走向衰亡。
有些4000年前的木乃伊一直保 存到现在。
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 中积累了许多解剖学和防腐药 物方面的知识。
七、建筑学
古埃及人在建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至今仍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巨 大金字塔、神庙等,是古埃及人高 超建筑技术的最有力的证明。
古埃及人发明的柱廊、方尖塔的建 筑形式,对西方的现代建筑仍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希罗多德记载:古埃及人“仅为 了采运石料修筑一条从采石场到 工地的平滑的石板路就用了10年 时间,参加筑路的奴隶每10万人 为一批劳动3个月,然后又用了 20年才把金字塔建成”。
(二)神庙
古埃及人是多神教徒,有太阳神、月亮神、河神、鹰神、鳄鱼神 等。神庙建筑主要是为了显耀神的力量。
古埃及最雄伟的神庙是卡纳克神庙, 位于开罗以南600多公里的尼罗河畔 的卢克索,这里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 都城底比斯所在地。
神庙建于公元前14世纪,祭祀太阳神 和月亮神,主殿占地约5000平方米, 矗立着134根巨大的圆形石柱,其中 最大的12根直径为3.6米,高2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