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昆虫依次是()

A.蜘蛛和菜粉蝶B.蝗虫和蜈蚣

C.蝗虫和蜜蜂D.家蚕和蟑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详解】

A、蜘蛛是蛛形纲不是昆虫,既不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也不是完全变态发育,菜粉蝶是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

B、蜈蚣是多足纲不是昆虫,既不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也不是完全变态发育,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

C、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符合题意。

D、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蟑螂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

所以,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昆虫依次是“蝗虫和蜜蜂”。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斑马由原马进化而来,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研究表明,斑纹既可以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也可以比纯色的马更好的抵御蚊虫叮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斑纹的产生是为了躲避天敌和虫害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C.斑马产生的所有变异都是对其有利的

D.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生物起着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方向。

【详解】

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A错误;

斑纹的变异是斑马普遍存在的一种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斑马产生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C错误;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D正确。

【点睛】

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鸡卵中能发育为雏鸡的结构是()

A.胎盘B.胚盘C.胚胎D.卵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

鸡卵中的大多数营养物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详解】

鸡卵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等。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胚胎发育的营养是由卵黄提供,鸡卵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雏鸡,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胚胎是由胚盘发育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明确鸡卵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相互关系的是

A.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详解】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如下图所示: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从属关系。

5.1952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A.核酸B.蛋白质C.氨基酸D.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详解】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点睛】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6.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的单眼皮孩子

C.经过训练能学说人类语言的鹦鹉D.小花生品种因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