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现代科技概论第⼀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论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含义⼀、现代科学技术的概念社会上俗称⾼新技术,诞⽣于20世纪40年代的⼀个⾼新技术群。
是以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三⼤⽀柱,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兴起的世界新技术⾰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新科学技术群。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新技术群2.发展创新速度快:如:1904年发明真空⼆极管到发明晶体⼆极管⽤了44年。
3.科学和技术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明显加强,各种新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出现了众多边缘学科或交叉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4.影响⼤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事记1.能源科学技术领域2.信息科学技术领域3.空间科学技术领域4.⽣物⼯程领域5.其它领域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命对⼈们,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命的主要特点、⽅向和研究⽅法1. 主要特点:带头技术是电⼦科学技术、带头产业是信息产业,以知识和技术⾼度密集形态出现,不只出现在企业⽽且出现在⾼等学校、研究所与企业协同作战,对世界、国民经济的影响⾯⼴。
2. 主要⽅向3. 研究⽅式三、各国对现代科学技术⾰命的反响1. 制定发展⾼科技计划:863⾼科技发展计划、“⽕炬”计划2. 制定各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和措施3. 增设科研机构,⼤⼒培养和吸引⼈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励风险投资,吸引外资四、⾼新技术产业⾼新技术的实⽤化和商品化。
特征:⾼风险、⾼难度、⾼速度、⾼知识、⾼资⾦、⾼竞争、⾼效益、⾼功效。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机构、⼤专院校与企业三位⼀体的新型组织形式。
以开发⾼新技术、开拓新产业为⽬标,促进科研、教育和⽣产相结合,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基地。
我国⼤陆最早1985年的深圳科技⼯业园。
第⼆章⾃然科学基础学科⾃然科学分段古代⾃然科学(16世纪以前)近代⾃然科学(16—19世纪)现代⾃然科学(20世纪以后)六⼤分⽀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学、地球科学、⽣物学第三章材料科学技术第⼀节基础知识⼀、材料科学技术中的⼀些基础名词:晶体与⾮晶体;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等);热处理(淬⽕,回⽕等);化学热处理;相及相变等.⼆、材料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发展:显微结构的研究,热⼒学的研究等三、研制材料的新⽅法、新⼯艺1、新⽅法: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表⾯处理的研究;破坏过程的研究;计算机的介⼊凑试法2、新⼯艺:快速凝固、离⼦注⼊四、材料的发展第⼀代天然材料:存在于⾃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物质第⼆代烧炼材料:烧结材料和冶炼材料第三代合成材料:化⼯合成,特种合⾦和超铀元素(原⼦序数⼤于92的元素的统称)第四代可设计材料:如复合材料第五代智能材料:如记忆合⾦五、材料的分类1的来源分类:天然材料(矿物,动物和植物材料)和⼈⼯材料(陶瓷、玻璃、合⾦)2:结构材料(利⽤⼒学性能承受⼀定负荷的材料)和功能材料(利⽤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材料)3:传统材料和新兴材料4:⾦属材料,⽆机⾮⾦属材料和有机⾼分⼦材料注意:⾦属陶瓷属于复合材料第⼆节材料科学技术的地位⼀、材料科学技术的概念材料:专指⼀些有⽤的物质.材料科学技术:是以⼒学、固体物理学、热⼒学、化学、晶体学等为基础,结合冶⾦、化⼯等技术科学,从总体上研究材料的种类、功能、基本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的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1.如何认识哲学的宇宙和我们的宇宙?哲学的宇宙是由物质、空间、时间构成的,是无限的,永恒运动的。
它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质系统。
包括人类已观察的,也包括人类观察未及的“无限的宇宙”,他从空间上讲无边无际,从时间上讲无始无终,它处在不断变化中,即多样又统一。
我们的宇宙也即观察的宇宙,是指一定时期天文学所观察到的整个天体世界。
是有一定边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是逐步加深,扩大的。
2.如何理解有限无边?有限即一堆线段有限,二维面积有限,三维体积有限无边即一堆线段封闭后构成的面,其线上无边;二维面封闭后形成的体,其体上无边;三维的体封闭后形成的封闭体,其封闭体上无边1917年爱因斯坦把相对论应用于宇宙学研究,得到一个静态的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
之后弗里德曼等人又提出了膨胀宇宙的模型。
但宇宙是有限无边的这一理论还是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的。
宇宙是在大爆炸中诞生的,那么,它的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因为光速虽然很快,但它仍然是有限的,光从大爆炸那一刻开始向四周传播,迄今只能达到一个有限的距离。
既然光是向四周球形传播的,那么,宇宙很可能是球形,轮胎形和克莱因瓶形等。
假设是是球形的,那么我们可用地球表面来理解“有限无边”的含义。
地球的表面积当然是有限的,这通过地球半径的长度数据,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
但是,地球表面又是没有边缘的,我们从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点向任何方向前进,在回到出发点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现地球有任何边缘。
宇宙的“有限无边”与此同理,只不过地球表面是二维平面,宇宙是三维空间而已。
在一个球体的内部,不管从哪一点向哪个方向前进,理论上也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3.如何理解奥伯斯佯谬?奥伯斯佯谬由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于1823年提出,于1826年修订,是指若宇宙是穏恒态而且无限的,则晚上应该是光亮而不是黑暗的。
奥伯斯佯谬又称夜黑佯谬和光度佯谬。
即假如宇宙是穏恒态而无限,而且有无数平均分布的发光星体,则无论望向天上哪一位置都应该见到一粒星体的表面,星与星之间便不应有黑暗的位置,黑夜时整个天都会是光亮的。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基本概念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提纲第二章到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提纲第二章1.现代物理学包括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与基本粒子理论。
2.两朵乌云:第一朵是黑体辐射问题;第二朵是关于光速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3.牛顿力学把绝对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称为“惯性系”。
4.爱因斯坦采取的态度是:先确定宇宙中相互联系的基本过程——光速,这是一个宇宙常数,然后定义异地时间。
5.时间间隔与空间距离的相对性:两事件的时间间隔相对性、空间距离的相对性。
6.广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不可区分。
7.等效原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无法区分。
8.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把广义相对论称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一方面是由于这个理论的立论基础如此简单与完美,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引起了人类思想的全面变革。
9.霍金与广义相对论:他被认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专家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10.霍金代表作《时间简史》11.黑洞面积:随时间增加,面积不变12.相对论的意义(论述)13.如果说迈克耳逊-莫雷实践等引起的光速之谜导致了相对论的提出,那么,关于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则导致了量子力学的创建14.所谓“绝对黑体”指的是百分之百吸收照射到其上的物体15.绝对黑体内高于某一频率的无限多的驻波,其能量总和将必然是无限的!这就是著名的“紫外灾难”16.老三论:世界系统结构的科学(解释名词)●信息概念与信息论●“可能性空间”与控制论●整体性与系统论17.申农的“最小努力量原理”——人们总是力图用最小的力量来完成既定事件18.传播信息的通道称为信道。
某一信道1秒内能够通过的信息量(比特)是信道的传播速率,称比特率19.用信息论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理解事物和改造事物的方法,称为“信息方法”20.控制论的最基本的思想要素是“可能性空间”。
维纳—“可能性空间”21.负反馈(课本71页图)22.“新三论”又称“自组织理论”23.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哈肯的协同学理论、艾根的超循环理论。
江苏自考28041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28041适用江苏)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答:1)高速化2)综合化3)社会化考点2:简述大科学的基本特征。
答:1.科研规模巨大2.创造性的集体研究3.巨额的科研投资4.科研设备庞大、复杂5.社会化高效的科学组织管理考点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一、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结合的历程1)古代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作用是深层、隐蔽的、间接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
2)近代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
3)19世纪第一次显示了科技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4)二战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完全确立。
二、马克思关于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一,从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阐明了科学是生产力;第二,从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分析了科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科技是生产力的动因的思想。
第三,从资本主义生产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三、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1988年9月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命题;2.命题的内涵首先,科技是生产力变革的第一位决定因素;其次,科技研究是第一生产过程;再次,科技是现代经济最强大的动力;最后,确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念。
四、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
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基础。
考点4:简述高科技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与负面影响。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
名词解释:1.科学P1:1. 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3. 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2.计算机网络技术P148:是指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利用因特网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存储器和软件等资源连成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3.生物技术P157: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学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技术。
4.黑箱方法:P137就是在尚未了解的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细节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地对黑箱系统施加作用(即输入),观察和记录其输出,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由此研究黑箱的整体功能和特性,并推断其内部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
5.核能:又称原子能或原子核能,它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发放出的能量。
6.风能:它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
7.非晶态金属:又称为“金属玻璃”,它是采用现代尖端冶金技术工艺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金属。
8.空间技术:也称航天技术,它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同样也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
9.太空轨道:人们通常把离地面100-200千米以外的空间叫做外层空间,而把发射到外层空间轨道上的飞行器称作航天器。
航天器在空间运行的路线轨迹叫轨道。
10.控制论方法:是指研究各种物质系统中的控制过程的规律性和实现控制过程的一般方法。
11.宇宙:1. 宇宙就字面意义而言是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2. 今天科学上所谈的宇宙是指时间尺度为200亿年,空间直径为200亿光年的总星系。
12.纳米材料: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纳米以下的材料。
13.局域网:P151它的连接距离一般在几千米到十几千米的范围以内,是处于同一建筑物,同一厂区,校园或方圆几千米地域内的专用网络。
14.系统功能分析法:是从分析系统与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来研究系统功能的系统科学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专接本复习
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等)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
2.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3.工程科学具体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4.实验技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所采用的技术,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的基础。
包括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
5.基本技术既可以为实验技术提供仪器、设备来推动其发展,又可以通过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来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
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基本技术可分为四类: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
6.产业技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技术组成。
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基本技术的开发必然会促进产业技术的巨大发展。
7.大科学(对比小科学P21)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诞生标志:1942年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8.高技术指那些与基础科学理论的前沿紧密相连,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
标志事件:1942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运行。
9.高技术产业指把产生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
是一项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10.可持续发展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危害”,即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扩大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理(简答、填空、判断等)1.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要点:参考图1-1叙述即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独家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独家资料)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的科学,它担负着探索新领域、发现新元素、创造新化合物发展新原理等重大理论任务。
2.科学精神:人文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科学文化的核心3.虚拟现实: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等,生成一个逼真的感官世界,参与者可通过手、眼、耳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及动作,与该感官世界进行交互。
4.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代替电流,以光缆代替电缆进行的通信。
5.射电天文学:通过观测天体的无线电波来研究天文现象的一门学科。
6.大科学: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7.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功能的技术。
8.宇宙空间站:是指建立在宇宙空间,适合人类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
9.酶制剂:指从生物体中,经分离、提纯而得到的具有一定纯度和活力的酶制品。
10.信息高速公路:是现代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最新的数字化光纤传输的,智能化计算机处理的,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装备的地区或国家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式信息网系统。
11.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周密的分子设计,把蛋白质改造为合乎人类需要的新的突变蛋白质。
12.产业技术: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一定产业一般与某一类劳动过程的技术相关,或以这一类的技术为主。
13.脉冲星:指具有短周期脉冲辐射的新型恒星。
14.暗物质:在宇宙学中又称为暗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
人们目前只能通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而且已经发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
15.星际分子:是指存在星际空间的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
16.微波背景辐射:是指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
17.系统的环境: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绪论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含义1、科学: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是活动倾向。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
包括四层含义: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
四、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2、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狄德罗的技术构成的四个要素: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体系”性。
两个属性:一、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因此也可以说,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与技术的差别:一、任务和形态不同。
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
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
联系: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
三、互相渗透。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
它分:纯基础研究、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2、科学的分类: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工程科学(是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与方法,为改造世界提供手段的科学)。
3、技术的分类:实验技术(分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分广义机械技术、广义物理技术、广义化工技术、广义生物技术)、产业技术。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基本概念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各章综合复习题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作用一、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P1)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及规律的学科。
担负着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现象、新物质、新原理、新规律的任务。
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
表现为由概念、定理、定律或规律构成的理论体系。
2、技术科学(P2)是在基础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技术科学的任务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
技术科学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中介性,技术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应用,以基础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工程科学的基础。
是将基础科学知识转向实际应用的中间环节,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二是应用性,技术科学着重研究应用的基础理论。
其研究成果对于工程科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3、工程科学(P2)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三者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基础科学是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其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
技术可续起着中间环节、承上启下的作用,工程科学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同时又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工程科学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4、实验技术(P2)是科学实验中采用的技术。
或是说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而采用的技术。
包括力学实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技术等。
5、基本技术(P2)与基本运动形态(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相应的技术。
主要有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
也可以说是在技术科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最基本的技术。
6、产业技术(P3)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所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一定产业一般与某一类的劳动过程中的技术相关或以其中的某一类的技术为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科学的概念和特征: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2、科学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3、科学是⼀种社会建制;4、科学是⼀种知识形态的⽣产⼒。
⼆、技术:就是⼈类对⾃然和社会进⾏有⽬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就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对⾃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2、就不同点⽽⾔,如果说科学更多地体现着⼈对于⾃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然;技术更多地反映着⼈对于⾃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的⽽改造⾃然。
四、近代⾃然科学发展的年代和地点:14—15世纪,欧洲。
五、近代⾃然科学发展的原因:1、⽂艺复兴的思想解放;2、宗教改⾰;3、⼿⼯⼯场的出现4、远洋航海和探险事业应运⽽⽣;5、东西⽅⽂化的交流。
“⽂、宗、⼿、远、东”六、天⽂学⾰命:1、地⼼说:在托勒密的地⼼说看来,地球处于宇宙的中⼼,静⽌不动,太阳及其他⾏星围绕着地球运⾏。
2、⽇⼼说:⽇⼼说认为,地球并⾮静⽌不动,也不处于宇宙中⼼,地球是⼀颗普通的⾏星,它既有绕⾃转轴的⾃转,⼜与其他⾏星⼀起围绕宇宙中⼼—太阳旋转。
3、哥⽩尼的⽇⼼说的⾰命性作⽤:(1)建⽴了“⽇⼼说”;(2)⽇⼼说的发表是近代跨时代的发展;(3)近代天⽂学诞⽣的标志;(4)⽇⼼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的⽀柱。
“建、跨、⽂、宇”七、⽜顿⼒学定律包含:⼒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定律。
⼋、第⼀次产业⾰命:1、时间地点:17世纪中叶,⾸先从英国开始。
2、第⼀次⼯业⾰命产⽣的原因:(1)宗教改⾰;(2)⽣产的发展;(3)圈地运动;(4)城市化运动;(5)殖民扩张。
“宗、⽣、圈、城、殖”九、⾏星:按照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及其⾏星都有⼀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始弥漫物质星云逐渐凝聚⽽成的,不断收缩星云的中⼼部分凝聚成太阳,⼤体上在同⼀平⾯上的环状弥漫星云物质收缩凝聚成了⾏星。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刘金寿版分解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A、托勒玫的地心说B、哥白尼的日心说C、银河的系发现D、广阔恒星世界的发现我的答案:B18-19世纪中期,()兄妹与父子,通过数遍天上星星等大量观测事实提出“银河是一个星系”的观点,第一次为人类确定了银河系的盘状旋臂结构,把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伸展到10万光年之遥,树立了继哥白尼以后开拓宇宙视野的第二个里程碑。
A、伽利略B、哈雷C、威廉·赫歇尔D、哈勃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根据(),当光源背离我们运行时,光源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大它所发出的光的红移量就越大。
A、多普勒效应B、光速不变原理C、哈勃定律D、相对性原理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科学家根据拍照发现,几乎所有宇宙星系的某种元素的光谱线,相对于地球实验室内同种元素的广谱线,都具有明显而普遍的()现象,于是根据物理学的多普勒效应,科学家进一步得出了“目前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
A、减弱B、增强C、红移D、蓝移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类星体、恒星、行星与生命出现的年代大约距大爆炸的起点时刻()。
A、1亿年B、10亿年C、100亿年D、120亿年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根据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可视宇宙的半径(尺度)大约为()。
A、137亿光年B、150亿光年C、200亿光年D、无限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3根据目前的观测与对哈勃常数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
A、137亿年B、150亿年C、180亿年D、200亿年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4根据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描述,在宇宙创生3分钟时,宇宙温度降至10的9次方K,直径达到1光年,近()物质合成氦。
A、一成B、一半C、三成D、七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给出,宇宙物质产生后氢和氦的质量丰度比约为75/25,这一比值一直保持下来。
湖北自考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00353适用湖北)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科学”的三个层面?答:(1)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创造性的智力活动;(2)一种知识体系——知识的动态系统;(3)社会发展的实践力——起着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考点2:简述科学的基本特征?答:1.科学知识——高于普遍的常识、经验知识的知识体系。
2.科学方法——行之有效且具有普遍性的方法,包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两大类。
3.科学精神——彻底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是从事探索和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
考点3:简述狄德罗关于“技术”的定义?答:(1)技术是一种有实际目的的活动。
(2)技术的实现要通过社会协调完成。
(3)技术的物质体现是手段、工具。
(4)技术的非物质形式是方法、规则等。
(5)技术本身由许多元素组成。
考点4:简述技术的特征?答:中介性;自然性;社会性。
考点5:简述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答:1.物质变化技术体系;2.能量转换技术体系;3.信息控制技术体系。
考点6: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答:①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②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③科学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同;④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⑤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⑥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考点7:简述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答:(1)毕达哥拉斯发现和证明了著名的勾股定理。
(2)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3)柏拉图的“理念论”。
(4)亚里士多德的“地球宇宙中心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1、什么是科学和技术?答: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包含四种含义:⑴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⑵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⑶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⑷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技术: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和技能,也就是方法;包括实现技能技巧时的各种工具或设备,也就是手段,前者是技术中的软件,后者是技术中的硬件。
2、现代技术的属性?答:⑴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⑵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和技术是怎样的关系?答:科学和技术的差别:⑴任务和形态不同;⑵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⑶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科学和技术的联系:⑴根本目标的一致性;⑵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⑶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
4、研究的类型有哪些?答:研究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其基本目标主要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认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5、科学和技术的分类包括哪些内容?答:科学内容的分类来自人类的科学活动方式,按照研究的类型,现代科学一般相应地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或应用科学)、工作科学三大类。
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
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即研究怎样把认识世界的理论成果转变为改造世界能力的科学,一般包括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以及应用光学、电子学、应用化学、医药学、环境学、农学等。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 (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 (1)第三章现代科学的发展 (2)第四章现代技术革命 (4)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6)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界定及关系 1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特征----1(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6点2、科学的特征3性1力----3(二)技术1、技术的含义4点2、技术的特征2产物1标志---5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7(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
技术“做什么、怎么做”。
2、遵循两条不同的创新路线;3、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4发展有不同的动力和机制------8(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条件2---手段3、---桥梁-----8第二节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9一、科学共同体二、科学共同体的表现形式----10(一)科学组织的社会内在形式:1、科学学派;2无形学院(二)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1、学会;2、---科研组织;3、科研中心。
三、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5个要求-------11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个阶段----13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14(一)现代科学的宏观结构(二)现代科学的微观结构三、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15(一)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二)技术体系的微观结构:三个要素----16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7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带头学科更替(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三)指数—逻辑增长模型----18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8(一)大科学及其特点:3点(二)高技术:六大领域----19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20(一)综合化、(二)加速化、(三)数学化、(四)社会化:表现为三个方面----2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与发展----22一、科学与技术的早期萌芽(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2火的利用;3、手工业的发展;4、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1第一章,科学与技术概论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科学(一)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科学的特征 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
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二、什么是技术(一)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
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
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
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特征 1 综合性与集成性 2 通用性与适用性 3 依存性和连锁性 4 先进性与经济性 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三)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两者的区别 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
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
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二)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第一部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指的是在近代与现代历史时期形成的新科学理论、新技术实践和新的技术和经济科学等综合体系。
它不仅仅指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且涉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离不开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业化阶段;二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信息革命阶段。
工业化阶段是指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蒸汽机引发的物质资源的开发,从而推动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阶段,由于工业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从超自然受控的动物社会进入了机械工业社会,这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化社会得以形成,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物质工业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时代,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等各种技术,信息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企业和机构也正在使用这些信息来改变社会,实现社会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对有效性的追求,这种追求已经体现在各个领域,如医学、农学以及制造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基本概念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科学研究是创新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过程。
科学研究工作可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按过程分为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是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科学潜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新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和保密性,成功率高,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标志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考点三、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指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一、物质对象二、1、实物对象与非实物对象2、天然对象与人造对象:3、现实对象与潜在对象:二、物质运动物理运动-----------物理学化学运动-----------化学生命运动-----------生命科学地球运动-地学宇宙天体运动-------- --天文学考点四、自然科学的特征与属性一、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客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科学必须从事实出发,按世界的本来面貌反映世界,不允许毫无根据的臆造和假设。
二、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科学虽然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并不停留在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阶段。
它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进而发现规律。
为此,就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过程,并以概念、范畴、原理等形式确定下来。
三、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自然科学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产物,它的内容与社会经济基础的要求没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劳动的探索性既然科学是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反映,而自然界又处于永不休止的变化之中,所以,科学活动总是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之中。
科学大厦的建设,是一项永远不会完结的工程,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会穷尽“终极真理”。
五、科学理论的解释性科学来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科学要对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解释。
科学理论的目标就是提供系统的、严密的、有根据的解释。
六、科学理论的预见性人们一旦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够预见它的发展进程和结局。
科学预见是人们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前提。
考点四、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1895 伦琴):原子有着复杂的结构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贝克勒尔):原子也存在内部结构,原子可变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孙):明确地揭示了原子是可分割的考点五、原子结构模型1661年英玻意耳提出元素概念1803年道尔顿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1811年意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1860年意化学家康尼确立原子分子论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903年汤姆逊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1911 卢瑟福模型轨道模型1913 玻尔分层排布模型行星模型1916年索末菲电子云模型(1)电子的发现J.J.汤姆孙 (1856-1940):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家,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897年4月30日,汤姆孙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宣布发现了电子。
1899年汤姆生正式把这种微粒叫做“电子”。
电子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为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之一,汤姆生被誉为“电子之父”。
发现电子的意义是:1. 肯定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2. 揭示出原子内部含有带正电的部分和带负电的部分;(2)原子结构探索A 葡萄干蛋糕模型“电子浸浮于均匀连续正电球体中”模型( 1904 )原子是一个小球体,内部充满均匀分布的带正电的流体,球内液体中掺杂有若干电子,这些电子等间隔地排列在与正电球同心的圆周上,并以一定的角速度作圆周运动而发出电磁辐射。
原子光谱反映的即是这些电子的辐射频率。
电子的总电量与液体的总电量等值反号,原子对外显电中性。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 解释了原子电中性;解释了原子为什么会发光;据此模型可以估计原子的大小为10-8cm得出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结论讨论了电子在原子内的分布模型缺陷所在: 关于正电荷在原子内的分布情况的猜测B 原子有核模型此模型建立在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原子内部并非是充满的,它的大部分空间是空虚的,它的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它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则以某种方式分布于核外的空间中。
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a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存在。
模型缺陷所在: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无法解释原子的线状光谱;对电子位置、核外电子云之谜所引起的佯谬束手无策。
C 玻尔模型N-玻尔(Niels Bohr 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因发展量子理论并用于原子结构、原子辐射研究的成果获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3年玻尔建立在原子有核模型基础上核外电子只能在原子内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行,并且在这些轨道上运行时,电子不辐射能量,一个轨道对应一个能量值模型成功之处在于: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说明了原子的线性光谱。
模型缺陷所在: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和氢光谱的精细结构;对能级的描述很能粗略,只有一个量子数;不能解释原子核形成分子化学键的本质。
玻尔理论虽引入了量子概念,但没有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束缚,是经典理论加上量子条件的混合物。
D 电子云(Electron Cloud)索末菲(1916年)1. 电子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的,核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 电子运动的轨道不应当在同一平面上,应推广到三维空间;3. 提出空间量子化的概念。
波粒二象性与电子云1. 玻尔理论提出十年后,人们认识到原子里面的电子就其运动的基本特征来讲,完全不同于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电子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微观粒子的运动轨道我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只能知道它们在核外某区域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电子像“云”一样地存在于核外的空间中形成“电子云”,根本没有“轨道”的概念。
考点六等离子态和超导态1、等离子态---物质的第四态。
1)组成:电离的气体,由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以及中性离子组成的物质状态.特性:超气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导电率高、电磁场耦合作用强。
分布:自然界中的等离子体:高空的电离层、闪电、极光等等。
人造的等离子体:日光灯、水银灯里的电离气体应用:导体;制造光源显示器;高分子材料;军事规避、探测系统,武器飞机隐形2、超导态超导态是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电阻等于零的物态。
(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特性: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低温)下失去电阻;完全抗磁性;约瑟夫效应----在两块超导体中夹入薄绝缘体而形成低电阻,绝缘体会变成超导体。
应用:输电;受控热核聚变;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电子计算机考点七、核反应1、重核聚变------把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核裂变.(1)发现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
(2)、自持式链式反应---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3)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和核电站、核动力2、轻核裂变-------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受控热核反应---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应用----氢弹考点八、生命的基本特征(1)生命表现为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和复杂有序的物质结构构成的基本物质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以游离态或化合态的形式构成了具有生命的生物体,而这些成分单独存在时并不具有生命,只有建立了有序的结构,形成细胞,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