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三篇经典文章
任正非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任正非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任正非,他是中国最受国际尊重的企业家,他长夜成功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任正非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欢迎收藏哦。
任正非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篇一1987年,徘徊在深圳街头的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即将降临到自己和这个国家身上。
一改革开放已近10年,全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就在那一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计划,但是似乎和任正非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一年他43岁,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
在这里,先他而来的妻子成为南油集团的高管,却最终结束了两人的婚姻关系。
任正非自己还只是南油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公司的经理,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而言,接下来的人生似乎只有可以想见的平淡无波。
然而和所有始于那个年代的创业故事一样,机会从天而降,任正非的人生道路从此走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给1987这个本来相对平淡的年份,加上了一点重量。
故事的开始方式很深圳。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
凭借特区一些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都是一样的。
更何况任正非本人也是通信技术的门外汉,他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父母是普通教师,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是暖供,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可能使他成为中国比较早用上电话的人,却远不足以令他对这个产业有深入了解。
87 任正非: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
87 任正非: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任正非: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2016-05-30 14:16:08)(任正非于2016年5月11日接受新华社专访实录。
新华社的标题是:必须坚定实施供给侧改革。
这个采访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任正非终于接受中央媒体的采访了,二是媒体记者终于有了采访任正非的机会。
这次的采访内容,涉及十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多少新意,因为在任正非过去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及,概括来说,就是:业务聚焦、技术领先、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利益均沾,这是华为走向成功的五大法宝。
)1、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
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
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
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
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算了。
这时深圳出了“22条”,提出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
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密集炮火,饱和攻击。
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
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
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
任正非的管理哲学
《任正非的管理哲学》整理1.改造自身就是严格去要求自己,自我改造就是和自己做斗争。
改造自己就是思想上的公私大搏斗,改造是让自己有新的概念、新的道德、新的行为、新的规范、新的面貌。
2.谦虚的人,因为看的透,所以不躁;因为想的远,所以不妄;因为站的高,所以不傲;因为行得正,所以不俱。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完人实际上是很少的,我不希望大家去做完人,因为做完人很痛苦。
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4.任何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产品的不断完善都是建立在不完美的基础之上进行精雕细琢的。
5.现实永远有缺陷,世界不完美,企业也没有完美的,追求产品的完美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用完美主义的标准选人用人是错误的。
6.合理地掌控适度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管理者正在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发的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扎实。
7.一定要减少会议,简化考核,减少考试,不能用学生的管理方式进行极端管理,更不能按考试得分影响薪酬。
主要精力要集中在产粮食上,按贡献评价人。
8.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二没有危机意识更是可怕的。
9.企业家要明白,创造利润是一个公司非常重要的任务,但绝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创造利润只是公司的一个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充分地开展工作或制造产品,最终目的是让企业发展的更加平稳、活的更加长久。
10.这种创业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实践得并不是很好,有些人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受不了这个苦头。
人民只喜欢口号式地介绍简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这纯属让费时间。
事实上,只有自己把艰苦奋斗落实到现实之中,并且经历过真正艰苦的人,才能理解他的价值,才会自始至终贯彻它。
能够坚持与贯彻梦想,这是一个成功者的能力,是那些有理想抱负的人和那些平庸的碌碌无为的人的区别。
任正非最经典的五篇文章之五《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最经典的五篇文章之五《华为的冬天》【阅读提示】这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许多公司的老总都向下属推荐阅读,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就是该文的积极推荐者。
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
由于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因此我们无从知晓这篇文章的真实背景,但是,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原文《华为的冬天》】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
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
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
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我到德国考察时,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恢复得这么快,当时很感动。
他们当时的工人团结起来,提出要降工资,不增工资,从而加快经济建设,所以战后德国经济增长很快。
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就能行?或者我们就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
如果是这样就行的话,危险就不危险了。
因为,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
这算不了什么危机。
如果两者同时都进行,都不能挽救公司,想过没有。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
但狼真的会来了。
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
任正非的三篇经典文章
任正非的三篇经典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2011年12月26日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希腊大力神的故事,我们崇拜得不得了。
少年不知事的时期我们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这种盖世英雄,传播着张飞“杀”(争斗)岳飞的荒诞故事。
在青春萌动的时期,突然敏感到李清照的千古情人是力拔山兮的项羽。
至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成了我们的人生警句。
当然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没有意义,它迫使我们在学习上争斗,成就了较好的成绩。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
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
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
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我看过云南的盘山道,那么艰险,一百多年前是怎么确定路线,怎么修筑的,为筑路人的智慧与辛苦佩服;我看过薄薄的丝绸衣服,以及为上面栩栩如生的花纹是怎么织出来的,而折服,织女们怎么这么巧夺天工?天啊!不仅万里长城、河边的纤夫、奔驰的高铁……我深刻地体会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力大无穷的。
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在创立华为时,我已过了不惑之年。
不惑是什么意思,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环境变动缓慢,等待人的心理成熟的一个尺度。
而我进入不惑之年时,人类已进入电脑时代,世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
我突然发觉自己本来是优秀的中国青年,所谓的专家,竟然越来越无知。
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新的学习,时代已经没时间与机会,让我不惑了,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刚来深圳还准备从事技术工作,或者搞点科研的,如果我选择这条路,早已被时代抛在垃圾堆里了。
我后来明白,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
任正非活下去这文章读后感
任正非活下去这文章读后感《任正非:“活下去”这文章读后感》最近读了任正非那篇关于“活下去”的文章,感触颇深。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时代,“活下去”这三个字所蕴含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象。
任正非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他的观点和决策往往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启示。
这篇文章中,他所强调的“活下去”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态度,而是一种极具前瞻性和务实性的战略思考。
当今的商业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的瞬息万变、竞争的日益激烈,都让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活下去”成为了企业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目标。
如果连生存都无法保障,那么再宏伟的发展蓝图也都只是空中楼阁。
任正非的“活下去”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容易陷入盲目乐观,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我们过去的成功而对我们格外宽容。
只有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审视自身的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活下去”也意味着要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
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得以生存和繁衍。
企业也是如此,必须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产品和服务。
这种适应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上,还包括管理模式的优化和企业文化的塑造。
在追求“活下去”的过程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创新并非盲目跟风,而是要基于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身优势和资源的准确把握。
另外,“活下去”还需要企业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不仅需要精细化的管理,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对于个人而言,任正非的这篇文章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从三篇文章看成功励志人物任正非
从三篇文章看成功励志人物任正非任正非,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在1987年创办华为时已经43岁,这个年龄的人性格和价值观都已固化,然而任正非却总能与时俱进,最难得的是,他还能保持一颗异常冷静的大脑。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成功励志人物任正非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成功励志人物任正非篇1:任正非,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1988年,深圳。
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
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洗白。
同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正式涉足房地产行业。
此时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另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后面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
而另一个截然不同是,跟万科吃定国内市场不同,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
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
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
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刚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
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
44岁,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最后到一撸到底,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历史总是要通过这样决绝的悲情成就一段佳话,后来无数的传记这样记载那段故事,“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被逼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
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
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这一年刚好42岁。
1987年,两个日后引领中国经济转折点的人一个刚从清华毕业,赶赴MIT攻读硕士学位。
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
”这是不分人群、跨越时空的爱。
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苦难辉煌背后,也有一份对父亲母亲的真情怀念。
2001年2月25日,任正非在华为内刊上发表了题为《我的父亲母亲》的自述文章。
这篇文章公开以来的20多年,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另一篇经典文章《华为的冬天》。
据知情人士透露,任正非在撰写《我的父亲母亲》的过程中“一面写一面掉眼泪”,还曾提及:“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员工,但对不起我的父母;我对国家无愧,对公司无愧,但对父母有愧。
因为为了公司的发展,我牺牲掉我作为儿子的尽孝责任。
”任正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企业家,这篇文章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也有很多忏悔与反思。
下文节选自任正非的作品《我的父亲母CASE 4445Business Review商界评论上,不用操劳、烦心,好像她一生也没有这么休息过。
我很后悔没有在国外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1月7日,我本想把去外国访问顺利的喜讯告诉妈妈,但我想到不管我在国内还是国外,给我母亲通电话时,她都唠叨:“你又出差了”“非非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非非你的皱纹比妈妈还多呢”“非非你走路还不如我呢,你这么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病”“非非,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得更快呢,你心脏又不好”……同时,我认为反正过不了几天就见面了,就没有打通这个电话。
而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因为由于时差,我只能在中国时间1月8日上午打电话,如果我真的打了,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就躲过了这场灾难。
这种悔恨的心情,难以形容。
最近这两年,网上、媒体对华为有一些内容毁誉参半,妈妈对誉不感兴趣,但对一些不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文章却十分忧心。
我告诉她,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示社会,主要是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
所以我们不在媒体上去辩论,不要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去干扰国家的宣传重点,我们也承担不了这么大责任。
此时妈妈才舒了一口气,理解了我的沉默。
我看了妈妈最后一眼后,妈妈溘然长逝。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任正非完整篇.doc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任正非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价值中国赵建飞另外1998年华为凭借在国内市场的良好表现成为本土第一品牌,面对荣誉和掌声任正非做出了一个伟大而又冒险的决定—“进军海外市场”,我们很难设想如果华为当年躺在功劳簿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学习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毛主席曾经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把毛主席作为自己偶像的任正非当然深蕴其道,任正非非常热爱学习,不仅他自己善于学习,并且他一直致力于在华为建立学习型团队。
任正非并不是管理科班出身,他也经常在很多场合讲自己在管理企业方面是一个门外汉,也一直在学习,正因为如此任正非对待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其管理团队经常跟随任总云游四海。
在日本任正非和高管团队学习到日本企业的品质管理意识和敬业精神,在美国大家感受到创新与创业精神,在德国大家也学习到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专业精神。
2000年是华为国际化和向学习的开始阶段,为了更好的和IBM 顾问沟通,也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57岁年龄的任正非开始学习英文,每天早上在总裁办公室都能听到任总大声朗读英文的声音,虽然发音不是很标准,但是这种学习精神却激励和鞭策着华为的管理层和年轻员工。
为了让全体华为人能够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与学习,也为了建立华为学习型组织,任正非主导成立了华为大学,华为大学不仅拥有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并且拥有专兼职讲师2000多位,作为国内最优秀的企业大学之一,华为大学的成立不仅华为人接受专业系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并且也为华为接受华为产品培训立下了汗马功劳。
华为大学的成立也带动了平安大学,招引大学,比亚迪学院的成立,各个企业大学的成立极大的推动的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
自我批判毛主席曾经在1953年发表过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讲话,一代伟人尚且如此,对于把毛主席作为自己崇拜偶像的任正非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过犹不及。
任正非是一个敢于自我批判并且把自我批判作为一种领导者关键气质的人。
任正非励志故事
在社会上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华为公司总部,两个女职员在电梯里抱怨着公司财务制度上的一点小问题。她们注意到电梯里还有一个面貌敦厚的长者,但她们当时并没有当回事,因为这个人太普通了。这两个女职员第二天被告知,她们所抱怨的那个问题已经解决。她们惊问为什么,对方告诉她们,任总亲自打来电话,云云。此时,她们惊呆了。
1987年,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
凭借特区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对于任正非这样的通信技术的门外汉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从零开始的。
很多外界人士在评价任正非时总是用"冷酷"一词来形容。任正非脾气暴躁、性格坚韧、刚毅而偏执,说话直来直去,不留情面。从华为国际化道路的历程中不难看出,华为就如任正非本人的性格一样,富有冒险精神、进攻性十足。在华为员工的眼中,公司的运作规范、严谨,对纪律的强调尤甚,服从第一。但是任正非的内心却有着细腻的柔情,他坚强刚毅的背后却是柔情似水,甚至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我们可以从他写的《我的父亲母亲》、《悼念杨琳》、《北国之春》等文章中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2011年3月,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公布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名单,任正非排名榜首。柳传志、张瑞敏分列二、三位。华为在人们印象当中非,但华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采访对象。
而任正非从1988年创办华为至今,从没接受过任何媒体的正面采访,从不参加什么评选、颁奖活动和企业家峰会,甚至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也一律拒绝。
由学习任正非两篇文章感悟到的1.doc
由学习任正非两篇文章感悟到的1由学习任正非两篇文章感悟到的葛良笔/文通过细心研读任正非《华为的冬天》、《管理进步胜于技术进步》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从中也得到了许多启示,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粗浅地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要时刻树立危机意识从任正非的文章中我们感悟到:任何时候,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作为企业,要想长足发展,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狼来了”的危机意识。
目前,因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煤炭需求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煤矿库存增加、煤企低位运行、煤价“跌跌不休”的现状,就是“狼来了”的真实体现。
而任正非在企业正常运行且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写下了《华为的冬天》,可谓力透纸背,惊醒所有华为人不可盲目乐观,要未雨绸缪,尽早应对危机来临。
同时,也惊醒了我们,确实需要有这种危机意识,及时做好应对准备。
这种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煤炭形势低迷的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改变固有的思维习惯,科学地、有预见性地分析煤炭市场今后的走向,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是我们学到和感悟到的理念重点。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主动“削足适履”,从加强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挖潜节能、提高效率等诸多方面入手,运用倒逼机制,发挥最大效能,确保基建工程顺利推进,按期完成基建任务。
要加强宣传,使全员都了解企业当前正属基建矿井所面临的困难,理解和支持企业当前所做的各项决策,以“同是企业一家人,共谋发展一条心”的理念和“牢记安全使命,负重发力前行”的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重整旗鼓,埋头苦干,提振全员信心,以实际行动共克时艰,共度“严冬”,为实现企业振兴,迎来煤炭形势好转的春天到来而竭尽全力。
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领导班子是关键。
作为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
华为任正非文章语录
华为任正非文章语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是中国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之一,他的话语和思想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关注。
以下是七个关于华为任正非言论的案例:1. “我们必须努力工作,用聪明才智来工作。
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好好做事。
”任正非注重实践,不喜欢抱怨,他认为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积极努力,以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
这也是华为在竞争中与其他企业的显著差异。
2.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要击败竞争对手,而是要建立优秀的业务体系,创造优秀的产品,并成为行业的一流企业。
”任正非强调,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不仅仅是通过击败对手,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业务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最终成为所在行业的佼佼者。
3. “我们必须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顾客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于华为来说,顾客需求始终是至上的。
华为注重与顾客沟通,关注顾客的需求和反馈,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们必须吸引最好的人才。
”华为把人才视为最重要的资源。
任正非认为,只有吸引最好的人才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5. “我们必须不断改进,不断革新,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
”华为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改进。
任正非认为,只有不断地改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创造价值,稳步成长。
6.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逊和谨慎,厚积薄发,拥有长久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华为的发展始终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任正非认为,在业内处于优势地位时,必须保持谦逊,以防止企业盲目膨胀。
同时,厚积薄发也是成功的关键,需要耐心和坚持。
7. “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方向,积极面对变化和挑战,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华为非常重视自己的未来,任正非认为,企业必须对未来充满信心,坚定自己的方向,积极面对变化和挑战。
通过积极思考和准备,华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综合以上七个关于华为任正非言论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正非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他的思想和理念对华为的发展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市场工作会议上的励志演讲稿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xx年市场工作会议上的励志演讲稿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多产粮食(销售收入、利润、优质交付、提升效率、账实相符、五个一……),以及增加土地肥力(战略奉献、客户满意、有效管理风险),不能对这两个目的直接和间接做出奉献的流程制度都要逐步简化。
这样才可能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下,持续保持竞争的优势。
我们要承受“瓦萨”号战舰漂浮的教训(参照文尾注)。
战舰的目的就是为了作战,任何装饰都是多余的。
我们在变革中,要防止画蛇添足,使流程繁琐。
变革的目的要始终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能为客户直接和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为多余部门、流程为多余的流程、人为多余的人。
我们要紧紧围绕价值创造,来简化我们的组织与流程。
在一些稳定的流程中,要逐步标准化、简单化,提高及时效劳的能力,降低期间本钱和管理本钱。
将一些不确定出现的问题,转交由不管部门处理。
未来五至十年,我们将从中央集权式的管理,逐步迈向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
当前正在进展的管理从以功能部门为中心,转向以工程为中心的过渡试验,就是对这种模式的探索。
假设五至十年后,我们能实现管理权力下沉,前方支持的优质效劳质量上升,那么我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及速度就会增强,我们就能在大流量汹涌澎湃中存活下来。
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我们人力资源的金字塔模型要进展一些异化。
在实行提供制机制的根底上,我们探索按多产粮食来确定薪酬包、奖励……,同时对干部在合规运营、网络平安、隐私保护、风险管理等方面要综合评价;并按对战略奉献来提拔专家、干部……,这样就能不断地自我鼓励。
这种方式,一定会加大收入的差距,我们要习惯并承受。
我们要加强对骨干员工的评价和选拔,使他们能在最正确的角色上、在最正确的时间段,做出最正确的奉献并得到合理的报酬,这些与他们的年龄、资历、学历……无关。
我们要适应评价的多元化。
天底之下有杆秤,但刘罗锅只有一个秤砣。
我们在人力资源岗位称重时,要多有几个秤砣,分类应用,对标电子工程师只是一个秤砣。
任正非活下去这文章读后感
任正非活下去这文章读后感《任正非“活下去”这文章读后感》近期读了任正非关于“活下去”的文章,感触颇深。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下,任正非的这一观点犹如一记警钟,敲醒了无数在商业浪潮中盲目追逐的人们。
任正非所强调的“活下去”,并非是一种消极的退缩,而是一种基于对现实深刻洞察后的务实和智慧。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往往容易被短期的繁荣和成功所迷惑,从而忽视了潜在的危机和风险。
然而,市场的变化是无常的,竞争的压力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没有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那么当风暴来临之时,企业很可能会在瞬间崩塌。
“活下去”意味着企业要有稳健的财务策略。
不能盲目扩张,不能过度负债。
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追求规模和速度,不惜大量借贷,进行高风险的投资。
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资金链断裂,企业就会陷入绝境。
而那些能够长期“活下去”的企业,往往都是在财务上保持谨慎,量入为出,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同时,“活下去”也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
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技术在不断进步,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就需要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增长点。
再者,“活下去”还需要企业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在困难时期,团队的力量尤为重要。
只有员工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企业才有可能渡过难关。
这就需要企业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能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活下去”也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一个企业只有长期生存和发展,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税收,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如果企业只是追求短期利益,不顾长远发展,最终倒闭破产,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任正非的“活下去”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
任正非励志故事
任正非励志故事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任正非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任正非励志故事篇1低调的华丽当他执意要挑战跨国巨头时,对手说他自不量力;当他提出要做世界顶级公司时,别人说他异想天开;当他喊出要发展一批"野狼"时,同行无不以异样的眼光看他;然而他却正在改写中国企业的生存法则;他领导的华为开始成为跨国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他就是从军营走出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
任正非1982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借来两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华为技术公司。
他选择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与业界巨头一争高下,20年时间把华为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并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标杆,华为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22年来,华为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神话。
然而任正非却始终保持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色彩,他是当今中国最低调的企业家。
但是,尽管任正非似乎刻意地保持着自己的低调行为,他不事张扬、谨言慎行的个性,仍随着华为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扩张中,不断地为人所认识和了解,有人说任正非的低调行为造就了华为的传奇,而他还被人们冠上了"土狼"、"硬汉"、"华为教父"等各种各样的头衔。
2005年,任正非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家。
《福布斯》杂志这样评价:"任正非是一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却是国际上最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家。
"2008年,任正非荣膺《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这样评价他:"任正非几乎是中国最有静气和最有定力的一位企业家。
任正非的三篇经典文章
任正非的三篇经典文章
1.《创新决定未来》: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2016年给华为员工写的一封信,着重强调了创新对企业未来的重要性。
任正非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创新的基础在于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2. 《华为成长的三种因素》: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2018年接受
采访时的一份讲话稿,主要探讨了华为能够快速成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客户至上、团队协作和自我革新。
任正非认为,只有不断关注客户需求,加强内部团队合作,同时不断自我改进和创新,企业才能实现快速成长。
3.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2019年给
华为员工写的一封信,主要探讨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任正非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勇气、责任感、开放的思维、敬业的精神和心态平衡等素质,同时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才能够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 1 -。
商界人物研究:任正非的正能量
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任正非的正能量
没有成功,只有成长:任正非正能量
◎◎◎◎◎◎ 危创经团管创 机新营队理业 正正正正正正 能能能能能能 量量量量量量
任正非精彩语录
★一个大公司,最体现降低成本的措施就是资源共享。人家已经开发 的一个东西我照搬过来装进去就行了,因为没有技术保密问题,也没有专 利问题,装进去就行了,然后再适当做一些优化,这样才是真正的创新。 那种满脑子大创新的人实在是幼稚可笑的,是没有希望的。
第4章 任正非的经营正能量
“客户是华为之魂” “宗教般”虔诚感动客户 搞好普遍客户关系 满足客户的需求 “利益共同体”
第4章 任正非的经营正能量
“农村包围城市” “东方不亮西方亮” “以土地换市场” 国际化拒绝机会主义 用低价撕开市场缺口
任正非的经营正能量
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 但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 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 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 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 客户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既然决定企业生 死存亡的是客户,提供企业生存价值的是客户, 企业就必须为客户服务。
★组织的公平、公正,要靠记录你们成绩的方式不断来考核你们,给 你们的评价要得到不断提升。因为我们对干部的关怀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 干部,而不是靠感情,我跟谁好,就给谁打分高一点。当我们这个任职资 格的尺子不断落实下去,将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