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监护
重症监护要注意什么事项

重症监护要注意什么事项重症监护是指对危重病人进行持续且全面的监测、治疗与护理的过程。
在重症监护中,医护人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方面的事项:1. 病情监测: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器官功能、病情演变等。
包括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氧饱和度、尿量等生命体征,同时要关注血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肝肾功能等重要指标的监测。
2. 呼吸管理:呼吸功能丧失或明显受损的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或人工通气。
在呼吸管理中,要注意合理设置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压力等。
同时,要经常监测呼吸机的工作情况,确保通气顺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重症监护的重要内容,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输出量等指标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液体、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低血压和休克的发生。
4. 疼痛和镇静管理:重症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和焦虑不安,应及时评估和管理疼痛。
在给予镇静剂时,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避免过度镇静和意识丧失。
5. 营养支持:因为身体的应激与损伤,重症患者的营养摄入常常不能满足需要,需要进行人工营养支持。
在进行营养支持时,要注意合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病情调整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应激性溃疡和无营养综合征的发生。
6. 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重症监护中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包括洗手、消毒、无菌操作等措施的落实。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7. 心理支持:重症患者需要面对身体的痛苦、恐惧与焦虑,医护人员要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可以通过沟通交流、疏导情绪、提供温暖和安慰等方式来陪伴患者度过困难时期。
8. 安全管理: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因此,在重症监护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包括防止跌倒、压疮预防、导管留置部位的护理等。
危重症监护名词解释

危重症监护名词解释危重症监护( critical care)是一个围绕“生命-安全”这一主题展开的有关医学、科技、伦理和人性的课题。
包括抢救、治疗和照顾三个方面。
抢救是保证生命的关键,而照顾则是为了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使机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是指在保证基本生命支持治疗的前提下,以挽救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为目的,用医学的手段,给予最好的监护,以及时处理和纠正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在当今世界上,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仍有许多病情严重的急、危、重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合适的监护,导致病死率增高,其原因很多,与危重病监护技术发展滞后有关,国内亦如此。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事业的进步,国内不少城市的急救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也有条件开展危重病监护,通过危重病监护技术的不断完善,必将提高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
危重症监护室一般设床位60张左右,对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必要时采取特殊监护和治疗措施。
根据国际惯例,对重症病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均应该坚持监护和治疗到最后一分钟。
重症监护室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对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性和慢性疾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和管理是关键环节。
通常把重症监护病房简称为ICU(重症监护病房),但更常见的称法是综合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多学科协作的场所。
在急诊室里,除了有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科护士外,还有呼吸科、心血管内科、神经科等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组成的团队,负责组织抢救工作。
各个专科医生与护士之间都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从而形成多学科合作共同参与的一个紧密型的工作团队。
这个团队除了正常的日常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为病人提供周到细致的专科护理服务,以及多学科共同努力下制定的专科护理计划,并执行计划来实施护理干预,并且密切注意病人的变化,调整护理干预方案。
ICU的优势就在于团队的共同合作,每一位成员都被赋予了极高的责任心,护理服务需要所有的成员都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护理经验为基础,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才能达到完美的护理服务。
危重症病人的监护护理及护理

气道管理
疼痛管理
包括吸氧、吸痰、气管插管等,以确保病 人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
危重症病人可能遭受各种疼痛,护理人员 需要掌握疼痛评估工具,提供合适的镇痛 措施。
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心肺复苏(CPR)
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重症病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CPR技 术。
机械通气
在病人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机械通 气技术,如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
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 合作,护理人员应提升与医生、药师、检 验师等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人员 需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以保持良好的工 作状态,同时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CHAPTER 06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护理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医嘱,护理人员应准确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升压药、降压药、 扩血管药等,以维持患者循环稳定。
感染预防与控制
严格执行手卫生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等关键时刻进行手消毒,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环境消毒
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包括空 气、物体表面、医疗设备等,减少 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自我关怀
注重休息和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以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健 康。
CHAPTER 05
危重症病人监护护理的技能 与培训
基本监护技能
生命体征监测
输液和输血管理
危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 呼吸频率、体温等)需要持续监测,以及 时发现任何可能的病情变化。
危重症病人常常需要静脉输液或输血。护 理人员需要掌握安全、有效的输液和输血 技术。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1.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必须得到密切的监测。
这包括监测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记录这些数据,并对异常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呼吸道管理: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危重病人的呼吸可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喉镜插管或气管插管的通畅,并定期更换导管。
3.心脏监测:危重病人通常需要进行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应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稳定,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并随时观察和抢救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等紧急情况。
4.病人安全:危重病人往往处于昏迷、衰弱等状态,容易发生跌倒、滑倒等意外。
护理人员应确保床边有合适的扶手和护理设备,并时刻注意病人的安全情况,防止病人意外坠床。
5.血液管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血过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液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病情严重,常常无法正常进食。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如经胃管或经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并定期检查病人的营养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7.皮肤护理:病人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出现压疮或其他皮肤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的状况,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给予适当的皮肤护理措施。
8.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并注意观察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反应。
9.精神护理:危重病人往往处于焦虑、恐惧等情绪不稳定状态。
护理人员应通过温暖亲切的态度,安抚和支持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
10.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
工作中护士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交流相关信息,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进行抢救工作,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提高危重病患监护的关键步骤与技术

提高危重病患监护的关键步骤与技术在医疗领域,危重病患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直接影响病患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为了提高危重病患的监护水平,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步骤和技术。
本文将探讨提高危重病患监护的关键步骤与技术,包括适时监测、有效沟通、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适时监测危重病患的生命体征是评估病情变化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在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病患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以及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可以使用各种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氧监测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等,以实时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并记录监测数据,用于科学分析和判断。
有效沟通在危重病患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有效的沟通可以确保医疗团队协同工作,减少误解和失误。
医护人员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规范,包括定期开会讨论病患的监护方案,及时分享关键信息,确保每个人都了解病患的病情以及治疗计划。
合理用药危重病患的药物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和监护结果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按照给药途径、剂量和频率等要求给予药物,避免药物的过量或者不足。
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密切观察病患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严密观察对于危重病患的监护,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病患的病情变化。
在监护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患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进食情况等,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调整监护治疗方案、及时通知医生或调整护理措施等。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对病患的伤口、导管等进行定期观察,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应急处理在危重病患的监护过程中,突发状况可能随时发生,例如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反应和处理。
因此,在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进行定期的模拟培训,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和效率,包括心脏复苏、机械通气等紧急救治技术。
结语提高危重病患监护的关键步骤与技术是医疗团队提供高质量医疗护理的基础。
护士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危重病人监测和护理要点

护士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危重病人监测和护理要点引言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最关键的部门之一,负责护理和监测危重病人。
在这个环境中,护士的角色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护士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危重病人监测和护理要点。
监测要点1. 生命体征监测•体温:护士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以便及时察觉发热或低温情况。
•脉搏: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心率、强弱和节律。
•呼吸: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血压:护士需要经常测量患者的血压,以监测患者的血流情况和身体状况。
2.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来监测患者的血氧水平。
•持续监测并记录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3. 神经功能监测•意识状态: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记录其清醒程度和反应性。
•神经症状:护士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的神经症状,如肢体无力、抽搐等。
4. 尿量监测•护士应记录患者的尿量,并密切关注尿量的变化。
护理要点1. 保持通畅的呼吸道•护士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经常清洁呼吸道分泌物。
•定期更换患者的气管导管,以防止气道堵塞。
2. 维持循环稳定•护士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维持循环的稳定状态。
•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支持,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液体输注速度。
3. 防治感染•护士应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程序,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患者的导尿管和输液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疼痛管理•护士需要积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疼痛。
•记录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并根据评分调整疼痛管理计划。
5. 心理支持•在患者康复的同时,护士应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以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状况和治疗过程。
结论护士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同时,护士还需要提供全面的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防治感染、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
简述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简述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危重病人是指由于疾病、创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
他们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监护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1.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呼吸支持:对于需要呼吸支持的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确保呼吸通畅,及时清洁气道,满足氧气需求,并注意呼吸机设置和调整。
3.静脉通路管理:危重病人通常需要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确保静脉通路的安全性和畅通性,定期检查输液情况和输液量。
4.心电监测:对于有心脏问题的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疾病和治疗原因,常常出现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及时纠正营养不足。
6.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往往伴有严重的疼痛,护理人员应通过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式,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7.感染控制:危重病人由于其身体状况较差,容易感染,护理人员应做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规范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8.出血控制:某些危重病人可能存在出血风险,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如压迫止血、输注红细胞等。
9.神经功能监测:对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肌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0.心理护理:危重病人往往面临生命威胁,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与患者交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11.守护安全:危重病人状况不稳定,容易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活动和位置,确保安全,避免跌倒、误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定期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危重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疼痛程度、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角色和责任

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角色和责任在医院的危重病房,护士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危重病人的监护者和照顾者,负责提供关键的医疗护理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强调其在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性。
一、监护与观察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首要责任是密切监护病情。
他们通过定期检查和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以确保病人的稳定和安全。
护士还负责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药物管理在危重病人监护中,护士对药物的管理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负责准确计算和给予药物剂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必须了解各种药物的特性、副作用和相互作用,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三、实施护理措施在危重病人监护中,护士负责执行医生下达的护理指示和治疗计划。
他们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如给予静脉药物、换药、导尿、吸痰等,确保病人获得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护士还负责病人的基本护理,包括喂食、洗澡、换床单等,维护病人的卫生和舒适。
四、协调和沟通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扮演着协调和沟通的角色。
他们需要与医生、家属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合作,确保病人获得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护士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他们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护士和医疗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和协调,确保病人得到连续和高质量的护理。
五、紧急抢救和危机处理在危重病人监护中,护士必须熟悉各种紧急抢救措施,并在危机时刻迅速反应。
他们接受专业培训,掌握CPR(心肺复苏)和其他紧急护理技能,以应对病人的急救需求。
护士必须冷静、果断地采取行动,并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紧密合作,确保病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救治。
六、信息记录和文档管理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负责准确记录和管理相关的信息和文档。
他们需要记录病人的病史、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以便于医生的评估和决策。
护士还需管理各种医疗记录和文档,确保其安全性和机密性。
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角色和责任

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角色和责任在医疗领域中,护士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
特别是在危重病人的监护过程中,护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一系列的责任和职责。
本文将探讨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角色与责任,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危重病人监护中的护士角色1.1 监护者在危重病人的监护过程中,护士是最直接参与患者护理的人员。
她们负责全天候对病人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的体征稳定,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并将结果记录在病人的护理档案中,以便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随时查阅。
1.2 护理专家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还扮演着护理专家的角色。
她们需要充分了解各类疾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掌握危重病人的护理技术和知识,以保证对病情的及时干预和处理。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同时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升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
1.3 沟通者在危重病人监护中,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她们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他们理解医疗过程和后续治疗要求。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技术人员进行紧密的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综合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二、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责任2.1 保证患者安全护士在危重病人监护中的首要责任是保证患者的安全。
她们需要时刻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正确使用各类药物和仪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2 提供持续的监护危重病人的监护是一项持续且繁琐的工作,护士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她们需要确保监护仪器的正常运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并持续跟踪记录。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尿量等,及时反馈给医生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重症监护室(ICU)实质上是对危急病人的加强护理。
所谓危急病人系指病人危重,处于生死关头,甚至有猝死危险的病人,大多由急性病变或慢性病急性变化引起。
处理得当则有康复或转危为安的可能。
加强护理或监护是对病情进行连续床边严密观察,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决策,目的是去除病因并恢复病变器官的生理功能,发现危急情况时立即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到不可逆的地步。
加强护理主要由医护人员承担,生命征象数据可借助于各种电子仪器和电脑设备。
按照上述定义,危急病人包括临床各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烧伤,脑外科和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哮喘持续状态,心肺复苏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水和电解质失调、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胃肠道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糖尿病昏迷、甲状腺危象、急性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患者。
一般护理1)收入危急监护室的病人均感紧张不安,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影响病情,因而要向病人仔细解释每项监护的目的和对病情的保护作用,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
除有禁忌症外可常规给予少量镇静剂和安眠药。
2)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迅速而全面的了及病情,注意病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要脏器功能状态,并对病因做出初步判断。
3)根据病情决定监测项目和监测频度,包括常规的生命征象(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监测和其他特殊检测指标。
4)病情危重的病人大多只能卧床应给予一级护理,并根据病情鼓励翻身和四肢活动。
5)根据病情给予进食,流质或小量饮食。
6)准确记录出入液量,病情严重者要6-8小时总结一次出入量总和及差额,以便及时调整。
7)结合病情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床旁X线胸片检查。
8)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和电解质等。
9)根据病情决定给氧和静脉输液。
病情严重或有突变可能的病人宜保持一个静脉通道,以便急救时静脉给药。
危重病人监护制度

危重病人监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确保危重病人的安全和舒适,并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及医疗伦理学原则,明确危重病人的监护流程、责任职责、工作要求等内容。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部门的危重病人监护工作,包含但不限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术室等。
第三条定义1.危重病人:指病情紧急,需要特殊监护和抢救的病人。
2.监护:指对危重病人进行全天候的监测、治疗和护理的过程。
第二章危重病人监护流程第四条危重病人的识别和登记1.医疗人员应严格依照危重病人标准,对患者进行识别和评估,判定是否为危重病人,并及时登记。
2.危重病人登记信息应包含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评估结果、监护室或病房号等。
第五条危重病人的监护室选择和转送1.危重病人的监护室选择应依据病情需要、监护资源可用性、排班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2.危重病人的转送应由医疗人员依照转送流程和标准进行,确保病人安全和连续监护。
第六条危重病人的入室和离室1.危重病人进入监护室前,应由医疗人员进行必需的准备工作,确保监护设备齐全、患者病情稳定。
2.危重病人离开监护室前,应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患者病情适合、转运条件成熟。
第七条危重病人的监护周期1.危重病人的监护周期应依据病情需要和医疗团队评估结果确定,一般不少于24小时。
2.监护周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病情评估,若需要连续监护,则由医疗团队推断是否延长监护周期。
第三章危重病人监护责任第八条医务人员责任1.医务人员在危重病人监护中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履行好相关职责,并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机密。
2.医务人员应保持沟通畅通,及时反馈病情变动,协调好医疗团队工作,确保监护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护理人员责任1.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识危重病人护理规范,保障患者基本护理和监护设备操作的正确性。
2.护理人员应定时进行病情察看,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和护理措施,乐观参加危重病人的救治和抢救工作。
危重病人的基本特点及监护进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 等减压装置。
深静脉血栓预防
使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促进下肢静脉 回流。
营养不良预防
根据病人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包 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法培训推广
02
01
03
培训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危重病人常见并发症的早期识 别和处理技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危重病人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循 环不稳定、高热或低体温、水电解质 紊乱等症状。
诊断依据
医生需综合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 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对危重病 情进行准确判断和诊断。
02
基本特点分析
生理功能减退或衰竭
呼吸功能减退
危重病人常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呼吸功能减 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需借助呼吸机维 持呼吸。
03
鼓励病人参与监测和治疗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04
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改进
药物治疗方案优化选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生理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多药联合治疗
针对复杂疾病,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提高疗效。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危重病人的基本特点及监护进 展
目
CONTENCT
录
• 危重病人概述 • 基本特点分析 • 监护技术与方法进展 • 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改进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制定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危重病人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复杂,存在生命危险,需要密切监护和 及时治疗的病人。
危重病人护理与监护制度

危重病人护理与监护制度一、前言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紧急、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护的患者。
为了确保危重病人得到专业、细致、全面的护理与监护,我院订立了本制度,对危重病人的护理与监护进行明确规定。
二、危重病人的定义与识别1. 定义危重病人指生命体征不稳定、器官功能受损或威逼生命的患者,需要严密的监测与护理。
2. 识别(1)临床表现:意识转变、呼吸困难、体温异常、循环功能障碍等。
(2)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显现异常情况。
(3)医学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显示紧要器官功能异常。
三、危重病人护理1. 护理目标确保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维持紧要器官功能,防备并发症的发生,供应必需的支持治疗。
2. 护理措施(1)护理评估: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含意识、呼吸、循环、体温、尿量等多个方面。
(2)生命体征监测:严密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记录频率为每小时一次或更为频繁。
(3)导管管理:对于存在导管的危重病人,进行正确的导管管理,包含引流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等,确保导管畅通无阻。
(4)药物管理:依照医嘱规定及时予以危重病人药物,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并及时上报或调整。
(5)疼痛评估与掌控:对于有疼痛感觉的危重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并供应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6)卫生护理:保持患者的清洁和乾净,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防止感染的发生。
(7)心理护理:为危重病人供应心理支持与劝慰,关注其情绪变动,帮忙其乐观面对疾病,加强病愈信心。
四、危重病人监护1. 监护设备(1)心电监护仪:用于连续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变动。
(2)呼吸机:用于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实施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佑襄助通气。
(3)血压监护仪:用于连续或间断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动。
(4)脑功能监护仪:用于监测脑功能状态,如颅内压、脑血流速度等。
(5)中心静脉压监测: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评估血容量和心功能状态。
危重病人监护和护理制度

危重病人监护和护理制度一、危重病人的定义和分类1.危重病人的定义: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密监护和护理的患者。
2.危重病人的分类:–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危重,需要连续监护和护理的病人。
–一般病房危重患者:病情较重,但不需要ICU的患者。
–门急诊危重患者:在门急诊部接受治疗的病情危重的患者。
二、危重病人监护的原则和要求1.监护原则:–临床急救优先原则:对危重病人实施开放式监护,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动,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个体化监护原则: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订立个性化的监测和护理方案。
–团队合作原则: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多学科协作,共同监护和护理危重病人。
–接班交接原则:每次交接班时,认真记录和沟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确保连续性监护和护理。
2.监护要求:–24小时监护:对危重病人进行全天候监护,包含日间和夜间。
–实时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并记录在监护单上。
–心电监护:进行连续心电监测,察看患者的心律、ST 段变动等异常情况。
–血气分析监测:定期手记患者的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氧合、酸碱平衡等指标。
–紧要器官功能监测: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尿量、神经系统功能等紧要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住址编码求助系统:危重病人床边配备求救按钮,保证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求助。
三、危重病人护理的规定和措施1.护理规定:–有专人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确保病人得到专业化的护理。
–随时保持沟通:与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变动。
–定期皮肤护理:定期翻身和清洁患者身体,防止压疮和感染的发生。
2.护理措施:–病情察看:紧密察看病人的病情变动,如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安全防范:保持病人的环境安全,防止意外损害的发生,如滑倒、跌落等。
–畅通呼吸道: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需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ICU监护的内容及监护分级

患者及家属心理问题
总结词
ICU患者及家属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得到关注和帮助。
详细描述
ICU患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治疗过程复杂且漫长,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为了缓解患者 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 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等,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放松心情。
依据治疗复杂性
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复杂 程度,如机械通气、血管 活性药物、连续血液净化 等治疗措施进行评估。
依据护理要求
根据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依 赖程度,如是否需要24小 时专人护理、监测频率和 护理难度等进行评估。
icu监护分级的特点
动态评估
资源优化
监护分级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 动态评估的,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或 恶化,监护级别也可能随之调整。
神经系统监测
意识状态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昏 迷程度。
肌电图监测
监测肌肉活动和神经传导, 评估神经功能。
瞳孔对光反射
观察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 判断脑干功能。
内分泌及代谢监测
01
02
03
血糖
监测血糖水平,预防高血 糖和低血糖的发生。
电解质平衡
监测血钾、钠、钙等电解 质水平,维持内环境稳定。
肾功能监测
icu监护的重要性
icu监护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 01 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
icu监护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支持, 0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icu监护能够为患者家属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 03 心理支持,帮助家属理解和接受患者的病情和治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
危重病人是指重症监护病房(NICU)、特别护理病房(SICU)、急诊病房、手术室、透析室、疼痛管理中心等医疗单位中病情严重,生命威胁,需要立即治疗或监护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规范、严格管理危重病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患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1、入院流程:危重病人一般是由急诊科、班前急救车送到医院,由急诊科的医生先行评估病情,然后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派到相应的ICU(重症监护病房)、SICU(特别护理病房)或其他病房。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诊断治疗过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由重症医生、急诊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多个医疗团队成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诊断,依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护理措施流程:在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定期的病人评估,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要进行病人的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三、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1、病情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诊疗的第一步,需要依据病人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病情,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制定治疗方案。
2、病史采集:对危重病人采集病史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尽快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病情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医疗团队更好地分析病情。
3、病人监测:对危重病人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器械治疗等,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5、病人康复: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病人的体位调整、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危重病人监护监测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技巧

危重病人监护监测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技巧危重病人监护:监测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技巧导言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对于保障其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而要准确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就需要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危重病人监护中常用的技巧,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方法。
一、体温监测技巧体温是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体温监测的几种常用技巧:1. 腋温法:将温度计轻轻插入病人的腋窝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然后保持几分钟,直到温度计的信号稳定。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危重病人。
2. 口温法:建议将温度计放到病人的口腔底部,要注意确保病人口中没有食物残渣等可能干扰测试结果的物质。
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出血性疾病等危重病情。
3. 耳温法:使用耳温枪或红外线耳温计,将其插入病人的耳道内并准确瞄准鼓膜。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体温。
二、脉搏监测技巧脉搏是反映心脏搏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对危重病人的监护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脉搏监测技巧:1. 动脉搏动监测:通过测量主动脉搏动的方法来反映心脏搏动情况。
常用的动脉搏动监测位置为桡动脉和股动脉,可以使用听诊器或脉搏质感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2. 无创血压监测: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脉搏监测方法,通过封闭和释放血管来检测血液流动情况,从而推算出血压数值。
常见的无创血压监测设备包括血压计和自动脉搏波仪等。
三、呼吸监测技巧呼吸是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监测呼吸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呼吸监测技巧:1. 观察胸廓运动:通过观察胸廓的起伏和呼气吸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呼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能提供大致的呼吸频率,无法提供准确的数值。
2. 胸段呼吸带监测:这是一种利用胸廓上带状传感器监测呼吸运动的技术。
通过传感器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等指标,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呼吸监测结果。
危重病人监护流程

危重病人监护流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变得格外重要。
在医院中,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一切不利于病人康复的情况,制定一套科学且完善的监护流程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的监护流程,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一、入院前准备1. 和家属交流:在病人入院前,与其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病史、既往病情、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等,以便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
2. 科学的评估:通过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为下一步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二、入院及转运流程1. 临床路径规划:根据病情和医疗资源的可用性,确定病人的入院科室和床位,并制定有效的临床路径,以确保病人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2. 转运准备:如果病情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或其他专科病房,需要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并与护士长、医生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病人的平稳转运。
三、监护室接收流程1. 病人安置:将危重病人迅速转移到ICU或其他专科病房,并将其安置在适当的床位上,保证病人的隐私与舒适。
2. 监护仪器准备:按照病人的需求,为其配备相应的监护仪器,如心电监护仪、血氧仪、呼吸机等,并确保这些仪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四、临床监护流程1. 定期检查:按照医嘱要求,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并记录在病历上,便于随时查看病情的变化趋势。
2. 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及时给予病人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并定期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
3. 检查与治疗:在监护期间,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各种检查与治疗措施,如抽血、输血、行手术等,需要精确执行并记录相关信息。
4. 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经历各种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观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镇痛措施,以减轻病人的不适。
五、交接班流程1. 患者信息转达:在交接班过程中,护士需全面、准确地向接班人员交接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病情变化、药物治疗、特殊需求等,以保证后续的监护工作连续性和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危重病人的监护一、概述1、利用先进精密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持续多方面的监测,根据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挽救生命,治愈疾病的目的。
2、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二、内容1、常规监护2、分级监护3、系统监护(其中的循环系统监护)三、危重病人常规监护(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作好24小时动态变化记录。
1)体温一、二级监护q2h,三级监护q4h测量2)血压一、二级监护≤q2h,有条件者行有创血压监测体温监测1、正常体温正常人体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异,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为36℃~37.8℃。
昼夜间可有轻微波动,清晨稍低,起床后逐渐升高,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2、临床测量方法(1)中心温度:临床常有直肠温度、食管温度、鼻咽温度、耳膜温度。
(2)体表温度1)口腔和腋下温度:腋下温度一般比口腔温度低0.3~0.5℃;因口腔温度在临床应用上有诸多不便,被腋下温度代替。
2)平均皮肤温度即:平均皮肤温度=0.3(胸壁温度+上臂温度)+0.2(大腿温度+小腿温度)3、温差的临床意义(中心温度与平均皮肤温度的差值)正常情况下温差应小于2℃。
连续监测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注的指标。
1)温差增大:休克,是病情恶化的指标之一 2)温差减小:提示病情好转,外周循环改善临床常用中心温度测量方法无创伤性动脉血压测定根据袖套充气方式的不同,分为:手动测压法:搏动显示法听诊法触诊法自动测压法:自动间断测压法自动连续测压法手动测压法导致误差的因素有:(1)袖套:出现误差的最常见原因。
袖套宽度应覆盖上臂长度2/3,婴儿只宜使用2 .5cm的袖套。
(2)放气速度:放气过快测量值偏低,尤其在心率偏慢时。
以3mmHg/s或每次心跳放气2mmHg放气速度可提高测压的准确性。
(3)校对:血压计定期校对,误差不可3mmHg 。
自动化无创测压法(NIBP)自动间断测压法:优点:(1) 无创伤性,重复性好;(易于掌握)(2) 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各年龄的人;(3) 自动化的血压监测,能够按需要定时测压,省时省力;(4) 能够自动检出袖套的大小,确定充气量;(5) 血压超出设定的上下限时能自动报警。
(二)严格无菌操作1)深静脉和动脉置管及各种引流管应及时更换局部敷料,并做好相应的观察护理2)配药、配液体(尤其行胃肠外营养者)(三)保证各种管道通畅。
1、输液管道:尤其用微量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置管阻塞置管脱出液体外渗(置管阻塞、脱出、速度太快、液体粘滞度高)避免办法:•露出进针部位、充分固定、多巡视、每班交代清楚。
•不要将就:尤其在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和高浓度钙剂时•快速补液时使用较粗的血管。
•使用抗凝剂:动脉置管解救办法:重新置管首诊负责硫酸镁湿敷局部封闭:针对缩血管药(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常用酚妥拉明2、各种引流管•负压引流管:胸腔负压引流心包负压引流脑室内负压引流•外科手术后置放的各种引流管:尤其食道闭锁术后的胃肠引流管(四)气管切开套管、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否在气道内?方法:听诊、胸腔抬动、热气流、白雾、SpO2(怎样区分气管插管是脱管还是分泌物堵塞?)(五)动态监测血气、电解质要求第一次血气把乳酸选上1、 PaCO22、PH、 HCO3-3、乳酸(六)监测血糖:1、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误诊脑炎和重度脱水2、含糖液输入过快:麻醉科、重度脱水(七)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重症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各种化验数据和用药情况。
(八)观察各种引流物的颜色、量和形状并准确记录(包括大小便)。
(九)定时翻身、拍背,对患者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
(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十一)制定常规护理计划并严格实施。
(十二)有专科特殊治疗及护理者,按各专科护理常规护理。
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腹膜透析、持续动静脉血液过滤或心肺脑复苏(CPCR)时,应按其常规观察护理。
四、分级监护根据病人全身脏器的功能状况及监测水平的不同需求,从重到轻分为一~三级三级监护适用于经过积极治疗,已脱离危险的恢复期病人和手术后的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但仍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者。
监测内容:ICU常规监测项目,包括:心电、生命体征、尿量、液体出入平衡,三大常规、生化、血糖及胸片等。
二级监护适用于具备一个脏器衰竭的指征,需进行受损脏器支持治疗者。
监测内容:1、ICU常规监测项目频度增加2、根据受损脏器重点选择相应的监测项目,如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旰肾功能监测、脑功能监测等3、对可能继发的其他脏器功能改变采取针对性的监测手段一级监护适用于具备两个以上脏器衰竭的病人。
病情重、死亡率高。
监测内容:除常规项目及受损脏器功能监测外,对其他脏器功能亦应全面监测,据病情的进展,随时检查随时记录。
五、系统监护系统监护目前公认的多分为九大部分:心血管、肺、肾、胃肠道、肝、水电介质平衡、血液、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
(以心、肺、肾的监护为主)循环系统监护一般监测心电监测动脉压的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一般监测心率、心音、杂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等心率监测(1)判断心输出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心率的增加心排血量会增加。
但当心率太快时,由于心室舒服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每搏输出量减少,心排血量亦减少。
心率减慢时(<50次/分)虽然充盈时间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心搏次数减少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临床上,进行性心率减慢是心脏停搏的前奏。
(2)求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HR/SBp。
血容量正常时,两者比例,即休克指数应等于0.5。
休克指数等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
休克指数大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
(3)估计心肌耗氧: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反映了心肌耗氧情况。
Rpp=SBp×HR。
正常值应小于12000,若大于12000提示心肌负荷增加,心肌氧耗增加。
心电监护系统:由一台中央监测仪和若干台床边监测仪组成。
床边监护仪的心电图信号可以通过导线,电话线或遥控输入中心监测仪。
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1)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如各种有创监测、大手术或治疗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2)诊断心肌缺血如严重缺血、缺氧,高碳酸血症、酸碱失衡等均可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3)监测电解质改变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镁血症等在心电图上都有特征性的改变;(4)观察起搏器的功能安装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患者,监测心电图对观察心脏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均非常重要。
创伤性动脉压监测指征:1)各类危重病人、循环机能不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大血管外科及颅内手术等病人,均需连续监测周围动脉内压力。
2)严重低血压、休克和需反复测量血压的病人,以及用间接法测压有困难或脉压狭窄难以测出时,采用直接动脉内测压,即使压力低至30~40mmHg,亦可准确地测量。
3)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病人需用血管收缩药或扩张药治疗时,连续监测动脉内压力,不但可保证测压的准确性,且可及早发现使用上述药物引起的血压突然变化,如嗜铬细胞瘤手术。
4)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的病人测压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不同部位的压差人仰卧时,测定主动脉、大动脉及其分支和周围动脉压力时,收缩压依次升高,而舒张压逐渐降低,脉压相应地增宽。
如足背动脉收缩压可能较桡动脉高约10mmHg,而舒张压低约10mmHg。
②直接测压和间接测压的比较收缩压在100~150mmHg范围之间,两者结果相仿直接测得的动脉压比间接法略高,收缩压常常会高出5~20mmHg 间接法测得的压力大于直接法时,多数系由于压力监测系统发生故障或操作欠妥而引起误差,包括监测仪零点的偏移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1)血栓:导管越粗,越容易损伤血管内膜,越容易阻碍导管周围的血流而形成血栓 2)栓塞:用肝素3)出血:4)感染:导管留置不要超过3~4日。
当局部出现感染或有任何炎症征象时,即应立即拔除导管。
中心静脉压(CVP) 监测测定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是衡量右心对排出回心血量能力的指标。
中心静脉压适应证:1)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胸部大而复杂的手术;2)各种类型的休克;3)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4)心力衰竭;5)大量静脉输血、输液、或需要静脉高能量营养治疗者。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CVP正常值:5~12cmH2O小于2~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CVP注意事项:1)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房无误。
2)将玻璃管零点置于第4肋间右房水平。
3)确保静脉内导管和测压管道系统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等。
4)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通畅无阻。
5)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Swan-Ganz漂浮导管利用Swan-Ganz导管进行心脏起搏及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右心射血分数、连续心排血量测定等多种功能主要应用范围:1.区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2.指导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治疗;3.诊断肺高压;4.发现心肌缺血;5.估计左心前负荷;6.指导体液治疗;7.帮助评估氧供需平衡。
(在美国每年有100~200万人应用Swan-Ganz导管,其费用高达20亿美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