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指导(学生)1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指导(学生用书)1.实验硬件环境简介2.运算器原理实验3.存储器工作原理实验4.简单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硬件环境简介一.系统构成TDN-CN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由八个功能模块单元构成,各功能模块的名称及包含的主要器件如表1-1所示。
表1-1TDN-CM系统构成电路名称主要电路内容运算器单元(ALUUNIT) 运算器、进位控制器、移位寄存器、寄存器堆、通道内部总线程序存储器单元(PRAMUNIT)RAM6116、地址寄存器、地址移位寄存器微控器单元(MCROCONTROLLERUNIT) 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微代码控制寄存器及其编程器、逻辅译码单元、时序电路逻辑信号测量单元两路逻辑信号PC示波器12131313131单片机控制单元(PC UNIT)控制单片机、RS-232C串口等I/O单元开关、显示灯、控制台(读写、启动、停机〉电源采用高效开关电源、输出为5V/2A、±12V/02A 系统操作器(选件〉24键键盘和8位LED显示、打印机接口二.系统主要元件配置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所采用的器件如表1-2所示表1-2 实验板的主要元件配置名称器件型号数量运算器74LS181 2移位器74LS299 1通用寄存器74LS273 2 74LS274 3指令程序存储器SRAM6116 1 指令寄存器74LS273 1程序计数器74LS161 2时序发生器74LS175 1 74LS74 1启停控制器拨动开关 2微动开关 2 微程序控制存储器E2PROM2816 3微指令寄存器74LS273 2 74LS175 1微地址寄存器74LS74 3 编辑运行方式开三态开关 1信号源555 1 74LS123 1 电位器 2显示灯发光二极管8 机内电源|5V、±12V输出8 单片机89C51 1串行通讯接口MC1488 1 MC1489 1 9针插座 1实验用元件排线若干三.系统单元电路简介1.运算器单元(ALU UNIT)运算器电路单元由两部分组成:运算器单元(ALU UNIT)和寄存器堆单元(REG UNIT),运算器运算器电路单元位于实验板的左部,其中标有“ALU UNIT”。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经过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计算机原理的知识,依照设计要求和指导,实现了一个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本模型机实现的功能有:IN(输入),OUT(输出),ADD(加法),SUB(减法),STA(存数),JMP(跳转)。
设计进行开始,在了解微程序的基本格式, 及各个字段值的作用后, 按微指令格式参照指令流程图,设计出程序以及微程序,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并将二进制代码转换为联机操作时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
根据机器指令系统要求,设计微程序流程图及确定微地址。
设计的加法和减法中, 被加数和被减数都由调试人员输入, 而加数和减数都从存储器中读取. 最后上机调试,各个功能运行结果正确。
关键词:基本模型机;机器指令;微指令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12、实验设备---------------------------------------------------13、课程设计步骤-----------------------------------------------13.1、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13.2、指令系统----------------------------------------------23.3、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23.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33.5、微指令代码化------------------------------------------43.6、组装和调试----------------------------------------------54、课程设计总结-----------------------------------------------75、附录-----------------------------------------------------------------------------------8附录1:数据通路图----------------------------------------------------------8 附录2:微程序流程图--------------------------------------------------------9 附录3:实验接线图------------------------------------------------------------10 附录4:实验程序及微程序---------------------------------------------------11 附录5:参考文献(资料)-----------------------------------121、课程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2、实验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微机,虚拟软件,排线若干。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本文将围绕“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阐述。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是计算机系统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计和实现基本模型机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和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等相关概念。
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系统实验的目的是掌握CPU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理解汇编语言的底层执行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对计算机实现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中设计与实现模型机的步骤1、确定模型机性能要求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模型机。
此时,我们需要确定模型机的性能需求,如运行速度、存储容量和输入输出设备等方面。
2、设计和实现CPU在模型机中,CPU是核心部件,所以首先需要设计和实现CPU。
CPU需要包括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器和取指令等组成部分。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逻辑电路实现,所以需要进行逻辑门设计,采用Verilog语言来实现。
3、设计和实现存储器存储器是CPU所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需要为CPU设计实现一套存储器,包括RAM和ROM两部分,其中RAM用于存储数据,ROM用于存储指令。
4、设计和实现输入输出设备在模型机中,输入输出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们需要设计并实现一套输入输出设备,用于用户输入指令和数据,以及模型机输出结果。
5、编写汇编程序在完成模型机的设计和实现后,我们需要编写汇编程序来测试模型机的功能是否正常。
我们可以编写一些简单的汇编程序来测试模型机的运行速度和结果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本模型机,并编写了一些简单的汇编程序进行测试。
模型机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存储容量,并且可以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功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指令与数据存储的冲突等,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完成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运作原理,提高了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运算器实验⼀、实验⽬的掌握⼋位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格式,验证运算功能发⽣器及进位控制的组合功能。
⼆、实验要求完成算术、逻辑、移位运算实验,熟悉ALU运算控制位的运⽤。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2-3-1所⽰。
ALU运算器由CPLD描述。
运算器的输出FUN经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运算源寄存器A和暂存器B的数据输⼊端分别由2个74LS574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端与数据总线相连,准双向I/O 输⼊输出端⼝⽤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2⽚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图2-3-1运算器数据通路图中A WR、BWR在“搭接态”由实验连接对应的⼆进制开关控制,“0”有效,通过【单拍】按钮产⽣的脉冲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实现运算源寄存器A、暂存器B的写⼊操作。
四、运算器功能编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K23~K0置“1”,灭M23~M0控位显⽰灯。
然后按下表要求“搭接”部件控制路。
表2.3.2 运算实验电路搭接表算术运算1.运算源寄存器写流程通过I/O单元“S7~S0”开关向累加器A和暂存器B置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2.运算源寄存器读流程关闭A、B写使能,令K18=K17=“1”,按下流程分别读A、B。
3.加法与减法运算令M S2 S1 S0(K15 K13~K11=0100),为算术加,FUN及总线单元显⽰A+B的结果令M S2 S1 S0(K15 K13~K11=0101),为算术减,FUN及总线单元显⽰A-B的结果。
逻辑运算1.运算源寄存器写流程通过“I/O输⼊输出单元”开关向寄存器A和B置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2.运算源寄存器读流程关闭A、B写使能,令K17= K18=1,按下流程分别读A、B。
①若运算控制位设为(M S2 S1 S0=1111)则F=A,即A内容送到数据总线。
②若运算控制位设为(M S2 S1 S0=1000)则F=B,即B内容送到数据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验报告(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A0922学号:10914030230姓名:李斌目录实验准备------------------------------------------------------------------------3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7 实验二数据通路实验-------------------------------------------------------13 实验三微控制器实验--------------------------------------------------------18 实验四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22实验准备一、DVCC实验机系统硬件设备1、运算器模块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
它是运算器的核心。
可以实现两个8位的二进制数进行多种算术或逻辑运算,具体由74181的功能控制条件M、CN、S3、S2、S1、S0来决定,见下表。
两个参与运算的数分别来自于暂存器U29和U30(采用8位锁存器),运算结果直接输出到输出缓冲器U33(采用74LS245,由ALUB信号控制,ALUB=0,表示U33开通,ALUB=1,表示U33不通,其输出呈高阻),由输出缓冲器发送到系统的数据总线上,以便进行移位操作或参加下一次运算。
进位输入信号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对运算器74LS181的进位输出/CN+4进位倒相所得CN4;其二由移位寄存器74LS299的选择参数S0、S1、AQ0、AQ7决定所得。
触发器的输出QCY就是ALU结果的进位标志位。
QCY为“0”,表示ALU结果没有进位,相应的指示灯CY灭;QCY为“1”,表示ALU结果有进位,相应的指示灯CY点亮。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杂指令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根据 设备情况 . 我们采 用对 I, ( 31 即指令 的第 2位 和第 3位 ) 行译 2 进 选择寻址方式 , 其格式如下 : 《 算机组 成原理》 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 码 , 计 础课 . 要 教学 任 务 是 使 学 生 能 系统 而 完整 地 理解 计 算 机 硬 件 系 统 地 主 单字长指令 双 字 长 指 令 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 培养学生对计算 机硬件结构的分析 、 应用 、 设计 7654 f 32 f o l1 及开发能力。 因此 。 实验 课 程 的设 计 也应 该 在完 成基 本 的运 算 器 、 制 控 l l l l l I l 98 76543 o 5 4 3 2 l o l l 2 器、 存储 器、 总想 等单 元的基础 . 重点将 其整合形成基本 的模型机 , L, O-OE I寻 式 I P D 址方 C 笔 者 在 从 事 计 算 机组 成原 理 课 程 教 学 的 过 程 当 中 , 现 学 生 律 往 理 论 发 O-OE FCD I 操 数 作 课程学的不错 , 公式 、 概念掌握也很好 。 但是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 设 计 还 是 觉 得 尤 从 下 手 。 能 够 学 以 致 用 。 现 以复 杂 指 令 模 型 机 的设 不 因 为 本实 验 仪 总 线 为 8 计和实现过程来说明如何对组成原理课程 的综合运用。 位, 因此本类指令分两步进行 , 先取指令码 , 再取操作数地址进而找到 2模型机硬 件组成分 析 , 我 校 使 用 的 实 验 仪 为 T N— M+ 成 原 理 实 验 仪 。 D C 组 在设 计 中 , 我们 多么操作的数据。 本 模 型机 的指 令 系统 包 括 : 采用计 算机组 成原理教学 实验 系统上 集成的各元件作 为模 璎机的硬 () 术 逻 辑 指 令 9条 : D 、U 、 R、 L A D O 、 O 1算 A D S BS S 、N 、R N T H H 件 部分 。首先 , X0R 、 M0V ; 根 据 复 杂 模 型 ADDR、 () 2 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 3条 :D S A、MP L A、T J ; 机 的 构 架 设 计 数 据通路 . 接 连 (), 令 2条 :N、 U 3I O指 I O T; (】 机指 令 :IT。 4停 l L . 实 验 线 路 , 后 然 考 虑数 据传送 , 其中单字长指令有 5条 :N、 U S S I O T、HL、HR、 U’ HA 。 这 就 需 要 对 各 双字长指令有 1 0条: 个 部 件 的 状 态 各个指令的名称 、 功能和具体格式见表 1 。 控 制进行 分析 , 具体的指令代码及助 记符如下 : 然 后 根 据 计 算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明 机 的 执 行 原 理 对 各 个 元 部 件 I N 1O O o ) 3 O1 O(o O 3 O IP TD VC 一 R N U E IE > 0 进 行状 态控制 。 A D [ D R D AD】 0 0 0 0fo 0 1 0 ) 0 l R +A D ] R 0 [ D R- 0 > 最 终 设 计 出 模 犁 机 的 数 据 通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目录摘要 (2)前言 (3)正文 (4)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 (4)1.1设计目的 (4)1.2设计原理 (4)二、总体设计 (7)三、详细设计 (8)3.1运算器的物理结构 (8)3.2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与说明 (11)3.3指令系统的设计与指令分析 (12)3.4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结构及功能 (14)3.5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18)四、系统调试 (27)总结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设计要实现完成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主要设计部分有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微指令的设计。
其中运算器由运算芯片和寄存器来完成,存储器由总线和寄存器构成,使用硬布线的方式实现控制器,从而完成设计要求。
:关键词:基本模型机的设计;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前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
此次课程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理解, 增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更进一步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目的是为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关系。
不仅能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理解,更能增加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对硬件操作,让计算机有条不紊的工作。
正文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1.1设计目的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连线控制器的认识,建立清晰的整机概念。
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基本模型机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基 于可编 程 逻 辑 器件技 术 的基 本模 型机 实验 的
设 计 与 实现
张 宇 华
(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 院 , 广东 广州 , 106 50 0 ) 摘 要 :为 了改进 计算机 组成原理实验效果 , 通过 应用先进 的复杂可编程逻辑 器件 ( P D) 术 , 基本模 型机 实 CL 技 对
E A 可编 程逻 辑器 件 D
文献标识码 : A
C L 模型机实验 PD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
课, 处于 承上启 下 的 硬件 核 心 课 程 地 位 , 因此 , 之 与 配套 的实 验课 显得 很 重 要 。笔 者 在 实 验 教 学 发 现 , 由于实验 仪器 的限 制 , 些 较 为复 杂 的综 合 性 实验 一 很难 实现 , 不利 于 充 分调 动 学 生 的创新 意识 。随着 电子设 计 自动 化 ( D 和 可 编 程 逻 辑 器 件 ( L E A) P D) 技术 的迅速 发展 , 了增强 实验 系统 的功 能 , 高 系 为 提 统 的灵 活性 , 笔者 在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实验 中应 用 可 编 程逻 辑器 件 ( P D) 术 , 基 本 模 型 机 实 验 进 CL 技 对 行 了设计 与实 现 , 提供 出一种 新 的实验 模式 , 以供学 生 提高使 用 。
行编译 ; 第五 , 对源程序进行仿真 、 分析 ; 第六 , 生成 JD C文件 ; 七 , 生成 的 J D C文 件 下载 到 EE 第 将 EE
CL P D中 。
、
设计工具
目前 , 广东工业大学使用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
验仪是 启东 计算 机厂 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D C V C—C J 5H 实验 系 统 , 实 验 仪 上 提 供 了 P D 单 元 , 持 的 该 L 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之基于复杂模型机两个8位二进制数乘法的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之基于复杂模型机两个8位二进制数乘法的实现本文将讨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基于复杂模型机实现两个8位二进制数乘法的方法和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复杂模型机。
复杂模型机是一种指令集较为丰富的模型机,它可以对各种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知识进行实验,包括数据传输、算术运算、控制逻辑等。
通过使用复杂模型机,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
在该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两个8位二进制数的乘法。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乘法单元,该单元可以将两个8位的二进制数进行乘法运算,并输出结果。
乘法单元可以采用循环加法的方法实现,即将其中一个乘数逐位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并将结果累加。
在循环中,需要使用一个累加器来存储运算结果。
2.在乘法单元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进位和溢出情况。
当两个二进制数相乘得到的结果超过8位时,我们需要保留最低的8位,并且判断是否有进位。
当运算结果超过8位时,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截断,并输出进位信息。
3.实现乘法单元时,还需要考虑符号位的处理。
由于本实验中我们只考虑无符号二进制数的乘法,因此我们可以忽略符号位的处理。
4. 实验中可以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进行乘法单元的设计和仿真。
利用仿真工具,我们可以对设计的乘法单元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确。
5.在设计和实现完乘法单元后,我们可以将其集成到复杂模型机的指令集中。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复杂模型机的架构和指令集设计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实现两个8位二进制数乘法的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测试用例来验证乘法功能的正确性,并观察乘法单元的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乘法单元与其他指令进行组合,进一步实现复杂的运算和应用,以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总结起来,基于复杂模型机实现两个8位二进制数乘法的实验需要进行乘法单元的设计和实现,并将其集成到复杂模型机的指令集中。
8位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结 构和数 据通 路如 图 1所 示. 制 器 是 整个 模 型 机 控
的 中心 , 由它 来控制 计算 机指 令 的执行 . 型机执行 模 指 令 的具 体过程 为 : 先 控 制器 从 指令 寄 存 器 取得 首 指令, 编译 指 令 , 输 出微 控 制 信 号 , 制 AL 的 再 控 U 运算 , C加 1 并且 从 RAM 中取 出数 据 运算 , 算 P , 运
方式后 , 要掌握 其它类 型 的 寻址 方 式 ( 接寻 址 等) 间 就 比较 容易 了. 由于我 们 设计 模 型 机 的主要 目的 又 是 为 了使 学生掌握 计算机 的工作 原理及 指令在 计算 机 中执行 的流程 , 而不 是 真 正要 实 现一 台计算 机 产 品 , 以我们 只在模 型机 中实现这 两种 寻址方式. 所
觉得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整 机 实验 不 再 抽 象 难 懂 . 关 键 词 :模 型 机 ; 计 与 实 现 ; 设 VHDL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3 P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一 l 9 ( 0 10 — 0 7 —0 6 1 lX 2 1 )1 0 1 3
立 即数或 存储 单元 等操 作 数 , 4位用 于保 存 指令 高 操 作码 , 模型 机 的指令 格式 如图 2 示. 所 模型 机指令
系统 包括 数据 传送 类指 令 、 术逻辑 运算 类指令 、 算 转 移类 指令 、 停机 指令 4类 指令 , 1 共 0条指令 . 每条 指 令 的助记 符 、 令格 式 、 指 机器码 和指令 功能 如表 1所
存 器读 取 下一 条指令 , 次循 环. 依
0 引 言
计算 机组成 原理是 计算 机科 学 专业 的一 门重 要 的专 业基础 课 , 内容 包 括 计算 机 部 件 和 整 机 的组 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第一段) (2)检验 )检验DR1、DR2的数据输入是否正确 (P3 第一段) 、 的数据输入是否正确
功能表验证举例: 功能表验证举例: S3~S0=0100 教材P31 ALU功能表 教材 功能表 M =0(算术运算)Cn=1(无进位)A加(A·B反) (算术运算) (无进位) 加 A=01100101 B反=01011000 B=10100111B (A·B反)=01000000(逻辑与) (逻辑与)
排线连接时注意排线的 颜色,中间不要扭转。 颜色,中间不要扭转。
ALU单元与二进制控制信号开关之间的连接: 单元与二进制控制信号开关之间的连接: 单元与二进制控制信号开关之间的连接 S3~S0、Cn、M、LDDR1、LDDR2、ALU-B 、 、 、 、 、 数据单元SW-B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 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 数据单元 与控制信号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
存储器模块( 2. 存储器模块(PRAM UNIT) ) AUJ5 静态RAM6116 静态 6116 74LS273 地址寄存器 74LS161 PC寄存器 寄存器 ADJ6
地址指示灯 AD7~AD0
3. 微控器模块(MICRO-CONTROLLER UNIT) 微控器模块( ) E2PROM 2816 MK23~MK0 MD23~MD0 UA5~UA0 控存( 片 位 控存(3片,24位) 24位微代码输入开关 位微代码输入开关 24位数据指示灯 位数据指示灯 6位微地址指示灯 位微地址指示灯
时序电路( 4. 时序电路(STATE UNIT) ) Ø 时钟源 START KK2 微动开关 微动开关
5. 数据 地址开关 数据/地址开关 SWJ3 数据/地址排针 数据 地址排针 D7~D0 数据/地址指示灯及开关 数据 地址指示灯及开关 指示灯灭—— 1 指示灯灭 指示灯亮—— 0 指示灯亮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计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方向)班级:15网络1班学号:2015220240134姓名:武希鑫指导教师:徐佳完成日期:2016年12月28日目录一、设计概述 (2)1.1设计目的 (2)二、设计原理及内容 (3)2.1设计基本原理 (3)2.2需执行的机器指令 (3)2.3数据通路图 (4)2.4微指令格式 (5)2.5微程序地址的转移 (5)2.6机器指令的写入、读出和执行 (6)三、设计步骤 (8)3.1编写机器指令 (8)3.2绘制微程序流程图 (8)3.3绘制微指令 (9)3.4连接实验线路 (10)3.5写指令 (10)3.5.1写微指令 (10)3.5.2写机器指令 (11)四、运行结果 (11)参考文献 (12)一、设计概述1.1设计目的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人们步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阶段。
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它正体现了这一点。
利用CPU与简单模型机来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及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原理和编程思想,硬件设备自拟,编写指令的应用程序,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了一系列的指令功能,最终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本次设计完成了各指令的格式以及编码的设计,实现了各机器指令微代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应用程序。
在“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将第一部分中的各单元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1.掌握机器指令与微程序的对应关系。
2.掌握机器指令的执行流程。
3.掌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的编制、写入。
4.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组成系统,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5.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设计原理及内容2.1设计基本原理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如运算器实验中对74LS-181芯片的控制,存储器实验中对存储器芯片的控制信号,以及几个实验中对输入设备的控制。
实验六: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精编版
实验六: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实验五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二、实验设备Dais-CMX16+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实验用导线若干。
三、数据格式及指令系统1.数据格式其中第7。
2.指令格式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⑴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其中,OP-CODE其中9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见表5-1。
⑵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指令使用)。
D为十⑶I/O指令输入(IN)和输出(⑷停机指令 指令格式如下:HALT 3. 指令系统本模型机共有16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指令9条,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4条,输入输出指令2条,其它指令1条。
下表列出了各条指令的格式、汇编符号、指令功能。
表5-1图5-1复杂模型机微程序流程图按照系统建议的微指令格式,参照微指令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四、实验方法㈠键盘操作⑴首先卸去实验连接,然后按如下操作,把系统工作方式设为“微控/在线”。
在待命状态0下按【减址】键,LCD 显示器显示工作模式选项:按【增址】键,将光标移到“MUD ”微程序模式,按【减址】键确定后,系统先询问用户是否使用搭接方式,按【增址】键选择“y ”(搭接)或“n ”(在线),按【减址】键确定:接着系统询问用户是否使用扩展I/O 方式,按【增址】键选择“y ”(扩展I/O )或“n ”(微控制器关联),按【减址】键确定:确定设置后,系统返回待命状态0。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班级:1403011学号:140301124姓名:于梦鸽地点:EII-312时间:第3批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基本模型计算机的功能、组成知识; 2.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3.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掌握LPM_ROM 的配置方法。
4.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单元电路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5.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计算机整机概念。
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学会编写二进制微指令代码表。
6.通过熟悉较完整的计算机的设计,全面了解并掌握微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在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本实验将能在微过程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的功能。
实验中,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过程控制器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2.指令格式(1)指令格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其格式如下:其中IN 为单字长(8位二进制),其余为双字长指令,XX H 为addr 对应的十六进制地址码。
为了向RAM 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必须设计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
1,存储器读操作(KRD ):下载实验程序后按总清除按键(CLR )后,控制台SWA 、SWB 为“0 0”时,可对RAM 连续手动读入操作。
2,存储器写操作(KWE ):下载实验程序后按总清除按键(CLR )后,控制台SWA 、SWB 为“0 1”时,可对RAM 连续手动写操作。
3、启动程序(RP ):下载实验程序后按总清除按键(CLR )后,控制台SWA 、SWB 为“1 1”时,即可转入到微地址“01”号“取指令”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时间:2011.5.6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一、目的要求(1)在掌握单元电路实验基础上,将各部分组成系统,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
三、实验原理1、实验中所用的基本模型机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基本模型机实验原理框图四、实验步骤1、写程序。
方法一:手动写入①将机器指令对应的微代码正确写入2816中。
②使用控制台KWE和KRD进行机器指令的装入和检查。
方法二:联机读/写程序(略)2、运行程序。
单步运行程序、连续运行。
五、实验现象、结果记录及整理首先验证微控制器的存储特性。
将编程开关置为“写入”状态,写入如表2微地址为06~0D的微代码。
每写入一条指令,按一下“启动运行”开关。
再将微地址和总清开关置0,编程开关置为“读”状态,即可验证是否存储正确。
若有错误,则需检查连线或者是重新输入。
经实验,成功显示。
最后,将编程开关置为“运行”状态,即可运行我们写入的微程序。
经实验,结果显示正确。
六、分析讨论与思考题解答(两个解答选择一个填写,也可以自己修改一下填写)解答一:通过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时序信号发生电路组成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组成原理、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也让我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在课程设计中自己动脑子解决遇到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巩固和深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解答二:通过这次实践,我相信,只要自己在每一次实践中都能仔细思考,课程设计其实都不会很难,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认真思考,能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而不是想着其他人的劳动果实,其次你还要多操作,只有多操作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才能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书本中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班级计123班姓名流星雪雨学号指导教师顾辉日期目录1 设计目的1.融会贯通教材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计算机工作中“时间-空间”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晰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学习设计和调试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和调试的实践和经验。
2 设计内容1.根据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设计一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图,在QUARTUS II环境下仿真调试成功。
3.在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包括:(1)总框图(数据通路图);(2)微程序控制器逻辑图;(3)微程序流程图;(4)微程序代码表;(5)设计说明书及工作小结。
3 设计要求(1)对指令系统中的各条指令进行分析,得出所需要的占领周期与操作序列,以便确定各器件的类型和数量;(2)设计总框图草图,进行各逻辑部件之间的互相连接,即初步确定数据通路,使得由指令系统所要求的数据通路都能实现,并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3)检查全部指令周期的操作序列,确定所需要的控制点和控制信号;(4)检查所设计的数据通路,尽可能降低成本,简化线路,优化性能。
以上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以便得到一个较好的方案。
4 数据格式与指令系统4.1 数据格式数据字规定采用定点整数补码表示法,字长8位,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14.2 指令系统本实验设计使用5条机器指令,其格式与功能说明如下:7 6543210INADDSTAOUTJMPIN指令为单字长(字长为8bits)指令,其功能是将数据开关的8位数据输入到R0寄存器。
ADD指令为双字长指令,第一个字为操作码,第二个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功能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地址为A的数相加,结果存放在R0寄存器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位同步时钟提取电路设计与实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位同步时钟提取电路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34010101学号:2012040101017姓名:金福鹏指导教师:胡光元日16月1年2015完成日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1设计原理 (1)1.2设计思路 (2)1.3设计环境 (2)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5)2.1顶层方案图的设计与实现 (5)2.1.1位同步提取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5)2.1.2器件的选择与引脚锁定 (6)2.1.3十六进制计数器和鉴相器 (9)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9)2.2.1 十六进制计数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9)2.2.2 鉴相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0)2.3仿真调试 (11)第3章编程下载与硬件测试 (12)3.1编程下载 (12)3.2硬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5)I--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1.1设计原理1 位同步时钟提取方案的原理本文设计的方案可以从异步串行码流中提取位同步时钟信号,设计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在外部码流(code_in)的上升沿和本地时钟(clk)上跳沿相比较无非两种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码流滞后于本地时钟△T示意图图1示意图T图2 码流超前于本地时钟△进行逻辑相与,与本地时钟若将码流code_inclk从码流上跳沿的角度来看,”则说明码流超前于本”则说明码流滞后于本地时钟,若为“01若相与结果为“地时钟。
本设计方案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2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系统功能框图图3设计思路1.2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位同步时钟提取电路,主要采用自上而下地方法,顶层设计为原理图设计输入方式,底层设计为自定义,设计的电路有门电路和触发器等逻辑部件组成,电路主要有分频器,相位选择调整模式,鉴相器,和控制计数器组成,分频器的功能是把一个周期分成了十六份,即一个周期内产生十六个数字,分别分配给十六路电路,放在移位寄存器当中(它当中的数字始终在发生变鉴相器的功能是判断码元信号和本地时钟,化)然后由多路选择器选择一路输出。
RISC模型机的设计及实现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报告题目:RISC模型机的设计及实现作者所在系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作者所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者所在班级:0作者姓名:0指导教师姓名:0完成时间:0目录目录 (1)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第1章绪论 (4)1.1 设计地点 (4)1.2 设计目的 (4)1.3 设计内容 (4)1.4 实验的环境: (4)第2章基础知识 (5)2.1 概述 (5)2.2 主要技术要点 (6)2.2.1 ALU部件 (6)2.2.2. 存储体 (6)2.2.3 控制器 (6)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 (7)3.1 模型机结构 (7)3.2 程序设计原理 (7)3.2.1 数据格式及指令格式 (7)3.2.2 指令系统 (8)3.3 机器指令设计 (9)3.4 联机实验 (10)3.4.1 实验连线 (10)3.4.2 实验步骤 (10)3.4.3 实验测试: (12)第4章实验总结 (13)参考资料 (13)内容摘要计算机系统是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一个整体,两者不可分割,但处于不同的层次上。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中,第0层是硬件内核(逻辑线路),第1、2层是指令系统和实现该指令系统所采用的技术(组合逻辑技术、微程序控制技术、PLA控制技术),第3、4层为系统软件,第5层为应用软件,第6层是系统分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的是第0、1、2这3层。
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实现一个较完整的模型机,在实验中了解,熟悉完整的单台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掌握计算机中数据表示方法、运算方法、运算器的组成、控制器的实现、存储器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以及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课设主要依托组成原理实验室设备EL-JY-II来完成的,在实验当中利用了实验设备厂商开发的工具以及部分源程序代码。
在此说明。
在实验中我要感谢杨老师的辛勤付出,每天来到实验室指导我们进行实验,在此特别提出感谢。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充当简单的外设 。各控制信号都是断开的, 没有连接, 目的就是让学生 自己连接 , 以完成演示性和验证性的 实验 , 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设计 出各式各样的整机电路。
本实验装置利用 了现有实验箱的单脉冲发生器 、 连续脉 冲发生器 ( 、 H) 电平检测器 、 电源电路和电平发 生器( 0K 5 。所有控制信号的高低 电平均可由开关 K . 1 提供 。 I . 1) ( 0K 5
2 运算执行部件和数据通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如图 1 所示 , D 由L E数据指示器( 0B 发光二极管)7 L 1 1数据输入开关 D P 、4 S 7 、4 S7 B -7 、 S8 、 4 I3 7L 337L 23 等器件组成。它能提供不同指令所要求的各种数据通路和 1至 4 个通用寄存器 。当虚线连通 时, 整机 内部
学生手动操作完成数据传输实验及运算功能验证实验 , 还可作为整机 的执行部件。
图 1 实验装置 系统原理图
3 主存部件和读 写逻辑 电路模块 的设计与实现
存储器读写有 时序要求 。计算机大部 分的时间都在与存储器 打交道 。进行 一次存储器 的读写 , 需要
T 、2T 、4 1T 、 3T 这四个 T周期 , 即一个 C U周期( P 也称为机器周期 ) 。在对存储器读写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 当前所处的状态 , 否则不能正常进行读写操作。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在 1 以前要给地址锁存器 A R准备好地
收稿 日期:0 7 1 一 7 20 — O 2 作者简介: 明海( 9 3 , , 梁 1 6 一) 男 汉族 广西扶绥人 , 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1 卷 8
片 7L 11 4 S 8 组成E 。它的运算对象是挂在总线上的两个暂存器 D 1 D 2. 4 S 8 的具体运算功能由 ¨ R 和 R 7L 11 控制信号 ¥ S S S 和 M、 N决定。它的逻辑功能表参见有关的教材[ 。运算器的进位输出被保存在标志 3 2 10 C ¨ 寄存器中, 可供操作控制器使用。如果学生所设计的整机不需要实现所有的运算功能, 只需实现几种常用的 算术和逻辑运算 , 那么某些控制信号也可以接到固定电位上 , 不必加以控制。本 电路模块可单独使用 , 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题目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专业班级姓名成绩指导教师田小华2016 年12 月27 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指导教师:田小华班级名称:开课教研室:软件与信息安全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理解计算机系统各个功能部件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理解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掌握计算机系统各个功能部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包括数据与指令的编码、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基本模型计算机的构建与调试实验,完整地建立计算机硬件的整机模型,掌握中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控制流程,掌握机器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微程序设计技术的主要技巧,理解一条机器指令与一段微程序的关系,明确高级语言指令与微指令的对应关系,充分理解控制信息流利用数据通路完成对数据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训练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养成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1.按给定的数据格式、机器指令格式和微指令格式,利用基本的数字逻辑器件,设计—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IN,ADD,STA,OUT,JMP,并用微指令编写微程序,实现每条机器指令的功能。
3.在TD-CMA教学实验平台上实现基本模型机方案:⑴建立数据通路,定义开关SWA及SWB的功能;⑵确定微程序控制流程,掌握控制台操作;⑶输入编写的五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序列;⑷输入实验机器指令程序序列;⑸设计基本模型的物理连线;⑹完成微程序的调试,实现实验机器指令程序的功能。
完成模型机调试任务后,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①模型机数据通路图;②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模块图;③微程序控制流程图;④元件排列图;⑤设计说明书;⑥调试小结。
三、课程设计步骤及时间进度和场地安排《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将安排在第17周, 地点在信息系实验楼523教室。
具体安排如下:1.第17周周1(1节)(12月26日) :集中讲解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3-203教室2.第17周周1(2--4节):完成模型机的实验线路连接3.第17周周2:调试模型机,记录实验结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4.第17周周5:检查课程设计报告,打印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软件工程1151班时间安排:四、课程设计考核及评分标准课程设计考核将综合考虑学生考勤和参与度,课程设计方案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独立完成实验环节的情况,以及课程设计报告书的质量。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及格(60-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 (1)1.1课程设计题目 (1)1.2课程设计目的 (1)1.3实验设备 (1)第二章概要设计 (1)2.1 课程设计原理 (1)2.2数据通路框图 (2)2.3 微指令格式 (2)2.4 微程序流程图 (3)2.5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 (4)2.6 实验步骤 (5)第三章实验过程屏幕截图........................................................... . (7)3.1调试部分截图 (7)3.2调试整体图 (8)3.3运行结果 (9)第四章设计总结 (9)4.1给出每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十六进制格式) (9)4.2设计体会 (10)附表答辩和评语表 . (12)第一章需求分析1.1课程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1.2课程设计目的在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内部工作机制、理解计算机各功能部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掌握信息流和控制信息流的流动过程,进一步加深计算机系统各模块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整机的概念,培养开发和调试计算机的技能。
1.3实验设备TDN-CM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排线若干,微机第二章概要设计2.1 课程设计原理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ADD,STA,OUT,JMP地址(二进制)内容(二进制)助记符说明0000 0000 0000 0000 IN R0 “INPUT DEVICE(班号)”→R00000 0001 0001 0000 ADD [0AH],R0 R0+[0AH] →R00000 0010 0000 10100000 0011 0010 0000 STA R0,[0BH] R0→[0BH]0000 0100 0000 10110000 0101 0011 0000 OUT [0BH] [0BH] →LED0000 0110 0000 10110000 0111 0100 0000 JMP 00H 00H→ PC0000 1000 0000 00000000 10010000 1010 0001 1111 学号为31号同学0000 1011 求和结果(班号加学号)2.2数据通路框图简单的模型计算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和时序产生器组成。
在模型机中,我们将要实现RAM的读写指令,寄存器的读写指令,跳转指令,ALU的加、减、与、或指令。
把通用寄存器作为累加器A,进行左、右移等指令,整体构成一个单累加器多寄存器的系统。
如图1所示:图1数据通路框2.3 微指令格式当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应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如图2所示:图2 微指令格式2.4 微程序流程图微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图3 微程序流程2.5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表1 微指令二进制代码表2.6 实验步骤2.6.1实验接线图:如下图2-6。
(注意:接线过程中不得有任何错误!)图4 实验接线图2.6.2操作步骤⑴微控器编程开关拨至RUN,“STEP”→STEP,“STOP”→RUN⑵实验箱利用COM1口与微机连接,实验箱加电,启动微机:①进入安装实验系统的目录,例如D:\CMP;②对实验箱复位;③桌面上选择:CMP图标,运行CMP.EXE,进入实验运行环境;④选择转载菜单的装载功能: C:\TANGDU\CMP\SAMPLE\EX1.TXT⑤选择数据通路图标:开关置班号,内存0AH单元置学号⑥CLR:1→0→1⑦运行菜单的连续功能功能,若运行正确,将在“OUTPUT”模块看到十六进制的结果:班号+学号的和EX1文本文件内容如下:机器指令程序:$P0000$P0110$P020A$P0320$P040B$P0530$P060B$P0740$P0800$P0A01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M00018110$M0101ED82$M0200C048$M0300E004$M0400B005$M0501A206$M06959A01$M0700E00D$M08001001$M0901ED83$M0A01ED87$M0B01ED8E$M0C01ED96$M0D028201$M0E00E00F$M0F00A015$M1001ED92$M1101ED94$M1200A017$M13018001$M14002018$M15070A01$M1600D181$M17070A10$M18068A11 第三章实验过程屏幕截图3.1调试部分截图图5 数据通路3.2调试整体图图6 实验操作界面3.3运行结果图7 运行结果第四章设计总结4.1每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十六进制格式)IN:01Q: 01ED82H02Q: 00C048H10Q: 01ED92HADD:01Q: 01ED82H02Q: 00C048H11Q: 01ED94H03Q: 00E004H04Q: 00B005H05Q: 01A206H06Q: 959A01HSTA:01Q: 01ED82H02Q: 00C048H11Q: 01ED87H03Q: 00E00DH04Q: 028201HOUT:01Q: 01ED82H02Q: 00C048H11Q: 01ED8EH03Q: 00E00FH04Q: 00A015H05Q: 070A01HJMP:01Q: 01ED82H02Q: 00C048H11Q: 01ED96H03Q: 00D181H4.2设计体会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设计一台微程序控制的模型机,设计基本模型机的指令系统(包括逻辑与,逻辑或,算术加,减运算,输入,输出,转移,传送指令),设计的目的是让我们增加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的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本次实验大体上分为两步。
首先,是连接电路。
其次,装载课程设计指导书上设计的程序并测试运行,通过观察运行情况和数据在总线上的流动,了解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机制以及流程图各指令的含义,并装载运行、检验运行结果。
这学期的学习后,让我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它的内部有很多的奥妙,理论性很强的。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在实验设计中结合理论学了不少东西。
因为课程设计是要求将以前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当中去,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仔细认真的去翻阅自己以前学过但是以为已经了解熟悉的东西。
这在无形中帮助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及运用能力,并且让我明白什么地方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关注的。
而且这样我对课本以及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了一个更好的总结与理解。
课程设计需要我不但通过翻阅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且需要查阅更多的相关信息。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尤其对运算器、存储器和微程序控制器,有了非常透彻的认识。
并且对线路的连接与模型机的各个硬件的结构,以及微程序微指令的一些编制与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一种微观的角度更加了解计算机模型机,这样我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更加深入。
对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有部分更深入的认识。
还体会到了实践动手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做事要有计划和顺序.这次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学习计算机原理这门课程,感觉受益匪浅。
开始看计算机原理,觉得很多东西匪夷所思,不可理解,更不用提这次试验了。
很多原理性的东西如果不是真正和硬件结合起来,只限于纸上谈兵,或者只作些简单的照搬模式的小实验,那么事隔一段时间,恐怕很难有什么知识能在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
完成这次研制工作后,我们对很多原理有了更加感性化的认识,并且体会到了手工设计的艰辛,锻炼了动手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实验使我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增加了,希望能有时间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真正的发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得重要性,有时并不是理论知识学得好动手能力就会高,当真正动起手来发现自己需要学得知识还是很多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自己达到新型社会需要人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