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克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克服

摘要: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和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弓网配合的

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接触网硬点数据分析、产生原因、克服方法等方

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接触网硬点;原因;克服

前言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和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弓网配合的

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接触网硬点的数量和等级是衡量接触悬挂弹性和弓

网受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下列表格所显示,接触网硬点等级分为三级,按照铁路总公司和济南铁路

局要求,对于三级硬点要进行及时的克服整治,以确保弓网关系的稳定。

1、接触网硬点产生原因的分析在接触网硬点的克服整治过程中,通过分析

总结,我发现硬点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

决的原则,结合实际克服硬点过程中的统计和分析,我认为硬点的产生,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1 因施工时施工工艺不规范,导致导线产生硬弯、扭面等

较为严重的设备缺陷,在检测时会产生80g 到100g 的硬点。

1.2 施工时接触线导高调整不到位,导线坡度变化不符合标准,当接触线坡

度变化率超过1‰时,机车运行速度在160 km/h 及以上时会产生硬点。如相邻两

吊弦导高相差10mm 左右,在检测时将会产生50g 左右的硬点;如相邻两吊弦导

高相差20mm 左右,在检测时将会产生60g 左右的硬点;如相邻两吊弦导高相差30mm 左右,在检测时将会产生70g 左右的硬点;如施工时导高能过渡平滑,则

不会产生硬点。

1.3 因中锚受力不均匀,中锚线夹处抬高不足,导高调整不到位,形成导线

高差,检测时在中心锚节处将会产生硬点。

1.4 锚段关节处或电分相处两转换柱之间导线交叉处不水平,等高部位接触

线长度较短,检测时导高不能平滑过渡将会产生硬点。

1.5 定位点处导高与第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高差过大,定位点处受力较大会

产生硬点,特别是小半径曲线定位点处。

1.6 计算吊弦时没有考虑竖曲线的转点或竖曲线的曲线半径考虑不够,易产

生硬点。

1.7 吊弦布置不合理或相邻吊弦间距大于8m,导致吊弦受力不均匀,易产生

硬点。

1.8 双电连接线夹处抬高不够,检测时在线夹处会产生硬点。

1.9 定位器坡度不符合要求,限位间隙小,导线抬高时,由于间隙不够易产

生硬点。

1.10 由于轨道线路不平、机车运行中车体晃动等原因,检测中也会产生硬点。所以对于50g 以下的硬点,大都是由于轨道线路不平,或者是机车运行中车体晃

动等原因所致,不是接触网原因。但如果同一个地点连续出现三次以上硬点,则

说明接触网确实存在硬点,必须进行检查处理。

2、接触网硬点克服整治方法通过对接触网硬点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为了

提高硬点克服整治效率,尽可能使硬点克服整治一次到位,总结出下列方法:2.1 对于因施工工艺不规范,导致导线产生硬弯、扭面现象,通过梯车、作业车检查

用手触摸或远距离目测的方法均可发现硬点。对上述硬点,可分别采用导线整弯

器和扭面器等专用工具进行处理。

2.2 对于两相邻吊弦高差超过10mm 而产生的硬点,采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吊

弦处导高的方法进行检查,通过调整吊弦长度来调节高差,从而消除硬点。

2.3 因设计时,中锚处导高设计抬高50~70mm,导致网检车和动车组在中锚处普遍产生硬点。对于因中锚处导线高差产生的硬点,采用调整中锚绳,使中锚

绳基本不受力,增加吊弦,让吊弦受力,中锚绳不受力的办法,消除硬点。

2.4 对于因锚段关节处或电分相处两转换柱间导线交叉处不水平,受电弓不

能平滑过渡而产生的硬点,采用对关节处吊弦进行测量,移动、调整、更换的方法,通过延长等高处导线长度的办法进行处理,从而消除硬点。

2.5 对于定位点处与第一根吊弦不等高,定位点处受力大产生硬点的问题,

采取调整吊弦的位置来调整导高,如调整不过来时采用更换吊弦的办法来消除硬点。

2.6 积极与工务部门联系,明确线路资料,重点测量曲线转点处的导线高度,使接触网的导高与线路保持一致以消除硬点。

2.7 根据现场实际测量,精确计算,合理布置吊弦,吊弦间距不超过8m,保

证吊弦受力均匀,消除吊弦处产生的硬点。

2.8 采用压接方式的电连接线夹,减少质量集中点,双电连接线夹处采用抬

高5~10mm 的方法,消除电连接线夹处产生的硬点。

2.9 克服硬点的经验值为定位器与限位器的间隙不得小于20mm,调整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定位器的坡度或调整定位管的高度来保证限位间隙满足要求。

2.10 对于50g 以下的硬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如果发现该硬点在同一位

置连续出现三次以上,说明接触网确实存在硬点,必须进行检查处理。

3、接触网硬点克服整治总结通过对管内接触网硬点克服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在硬点克服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得出以下几点经验:3.1 要认真分析检测数据。

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出50g 以上的硬点,结合机车运行速度,逐个进行综合

分析。一方面要测量硬点所处跨距的吊弦高差是否超过10mm;另一方面要看产

生硬点的冲击力是否较大;最后还要分析硬点所在的具体位置,是在锚段关节、

电分相处还是在两中间支柱处。根据分析结果,初步判定硬点产生的原因。

对50g 以下的硬点,根据网检车或动车组检测的结果,认真进行比对,如同

一位置连续出现三次以上,说明接触网确实存在硬点,必须进行检查处理。

3.2 要进行现场检查确认。

根据分析判断结果,开展现场调查。实地查看确认该硬点产生的原因与上述

分析结果是否一致。确认好硬点在现场的具体位置,做好标记。并针对硬点产生

的实际原因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硬点处理方案。

3.3 组织好硬点克服作业。

为提高硬点处理效率,按照预定的处理方案准备好必须的工具、材料,做好

分工,向作业人员讲解硬点处理方法和步骤,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关于硬点克服的几点建议从上述硬点克服情况不难看出,吊弦高差是产

生硬点的一个主要原因,导线硬弯在硬点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为了进一步减少

硬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 在接触网施工中,坚持采用恒张力放线法,从源

头上消灭硬点。

对于部分既有电化改造区段,因特殊原因不能采用放线车进行恒张力放线时,应采用小张力放线法,进一步提高接触线的平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