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成形技术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铸造成形技术.pptx
![铸造成形技术.pptx](https://img.taocdn.com/s3/m/1fbd039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d.png)
注落芯、清理及检验等
第4页/共23页
第一节 造型材料、型砂与芯砂
• 1. 造型材料: 型砂及芯砂是制造砂型与型芯的造型材料。
第5页/共23页
造型材料
• ① 型芯砂的组成成分: 新砂 旧砂 粘合剂 附加物 水 ② 粘结剂及粘结剂的分类
用来粘结砂粒的材料称为粘结剂 粘土、水玻璃、有机粘结剂、附加物、涂料及料
第14页/共23页
第四节 金属的熔炼
• 2.铸铁的三大优点:减振、耐磨、消声 • 3.铸铁的桑收缩阶段:液态、凝固、固态 • 4.铸铁的三个应力:热应力、相变应力、内应力 • 5.铸铁的牌号:HT:100、150、200、250、300、350共六种。GB9439-88
第15页/共23页
熔炼设备
第6页/共23页
造型材料
• 防粘剂的材料:煤油、重油 • 增加型芯空隙材料:锯木屑、纤维物等
第7页/共23页
第二节 造型造芯的方法及特点
• 1.砂型的组成与结构:
第8页/共23页
• 2.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 其工艺常用符号为:
第9页/共23页
• 3.造型的方法: 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 第10页/共23页
教学难点
•型砂铸造工艺方案的 灵活运用
第2页/共23页
铸造概论
• 铸造包括铸铁、铸钢、铸非铁合金。 • 铸造是制造铸型熔炼金属并将熔炼的金属液体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铸件的生产成形方法。
第3页/共23页
铸造概论
• 铸造方法有多种,即: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其中砂型铸造应用最广泛。 • 砂型铸造的主要生产工序主要包括:制造模样和芯盒、制备型砂和芯砂、造型造芯、合型、熔化金属、浇
造型的过程
第11页/共23页
第4页/共23页
第一节 造型材料、型砂与芯砂
• 1. 造型材料: 型砂及芯砂是制造砂型与型芯的造型材料。
第5页/共23页
造型材料
• ① 型芯砂的组成成分: 新砂 旧砂 粘合剂 附加物 水 ② 粘结剂及粘结剂的分类
用来粘结砂粒的材料称为粘结剂 粘土、水玻璃、有机粘结剂、附加物、涂料及料
第14页/共23页
第四节 金属的熔炼
• 2.铸铁的三大优点:减振、耐磨、消声 • 3.铸铁的桑收缩阶段:液态、凝固、固态 • 4.铸铁的三个应力:热应力、相变应力、内应力 • 5.铸铁的牌号:HT:100、150、200、250、300、350共六种。GB9439-88
第15页/共23页
熔炼设备
第6页/共23页
造型材料
• 防粘剂的材料:煤油、重油 • 增加型芯空隙材料:锯木屑、纤维物等
第7页/共23页
第二节 造型造芯的方法及特点
• 1.砂型的组成与结构:
第8页/共23页
• 2.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 其工艺常用符号为:
第9页/共23页
• 3.造型的方法: 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 第10页/共23页
教学难点
•型砂铸造工艺方案的 灵活运用
第2页/共23页
铸造概论
• 铸造包括铸铁、铸钢、铸非铁合金。 • 铸造是制造铸型熔炼金属并将熔炼的金属液体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铸件的生产成形方法。
第3页/共23页
铸造概论
• 铸造方法有多种,即: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其中砂型铸造应用最广泛。 • 砂型铸造的主要生产工序主要包括:制造模样和芯盒、制备型砂和芯砂、造型造芯、合型、熔化金属、浇
造型的过程
第11页/共23页
金属的铸造成型工艺.ppt
![金属的铸造成型工艺.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ea402c941ea76e58fa04e2.png)
低压铸造:
➢ 定义:是指液态金属在低的气体压力作用下从坩埚中
自下而上地充填型腔并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 工艺过程:
低压铸造火车车轮示意图
➢ 特点和应用:
1、充型压力和充型速度易于控制,气孔、夹渣较少; 2、铸型散热快,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好; 3、无需冒口设置,金属利用率高; 4、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 5、适于生产质量要求高的铝镁等有色金属铸件。
第三章 金属的铸造成型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铸造的工艺基础 第三节 砂型铸造 第四节 特种铸造
第一节 概 述
金属的成形方法可分为铸造、塑性成形(或称压力加 工)、切削加工、焊接和粉末冶金五大类。
铸造是生产金属零件毛坯的主要工艺方法之一,与其 它工艺方法相比,它具有成本低,工艺灵活性大,适合生 产不同材料、形状和重量的铸件,并适合于批量生产。
作用下将熔融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制造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也称永久型铸造。
➢ 工艺过程:
➢ 特点和应用:
1、可重复使用,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但成本高; 2、铸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较低; 3、金属散热性能好,晶粒细化,机械性能好; 4、不透气且无退让性,易造成铸件浇不足或开裂。 5、适于生产大批量有色金属铸件。
使之在高压和高速下充填型腔,并在高压下成形结晶而获 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 工艺过程:
大型压铸机及压铸模
➢ 特点和应用:
1、浇注时间短,易于机械化、自动化作业; 2、铸型散热快,晶粒细化,耐磨、耐蚀性好; 3、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 4、凝固速度快,排气困难,易形成疏松和缩孔; 5、模具成本高,铸件尺寸受限; 6、适于有色金属薄壁复杂铸件的大批量生产。
连续铸造:
铸造成形PPT课件
![铸造成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d39b9b852458fb770b56d9.png)
4)铸件结构 铸件结构越复杂,铸件壁厚越薄,流动阻 力越大。
12
LOGO
2.1.2. 合金的收缩
1、合金的收缩及影响因素
1)收缩的概念 ——合金在浇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 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
收缩将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 形、残余内应力……。
13
LOGO 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 a)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到开始凝固温
(2)大平面朝下:同上原因。 图2-22 (3)大面积的薄壁部分置于下面。图2-23 (4)厚大部分朝上或置于侧面:便于安放 冒口补缩。 图2-24
32
LOGO
2.3.2 铸型分型面的选择
铸型分型面——各箱之间的界面。应考虑 以下原则:
(1)铸件的大部或全部置于同一箱内:易 保证尺寸精度。 图2-25
常见合金:黄铜、铸铁的流动性最好,铸
钢较差。
8
LOGO 2.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化学成分 2)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2)充型压力; (3)浇注系统。 3)铸型条件 4)铸件结构
9
LOGO
1) 化学成分: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如 图所示。因为他们的结晶在恒温下进行,液态 合金从表层向中心逐层凝固,固液界面光滑, 对尚未凝固的液态合金的流动阻力较小。 其它成分合金的结 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 行,结晶区为液态金属 与初生树枝状晶体并存 的两相区,合金的流动 阻力大,流动性差。
LOGO
2.1 概述
2.2 铸造工艺基础 2.3 砂型铸造
2.4 砂型铸造的结构工艺性 2.5 特种铸造
1
概述 LOGO
1.铸造——将金属材料加热到液态,浇注 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内 ,待其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零件或毛坯的方 法。
12
LOGO
2.1.2. 合金的收缩
1、合金的收缩及影响因素
1)收缩的概念 ——合金在浇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 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
收缩将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 形、残余内应力……。
13
LOGO 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 a)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到开始凝固温
(2)大平面朝下:同上原因。 图2-22 (3)大面积的薄壁部分置于下面。图2-23 (4)厚大部分朝上或置于侧面:便于安放 冒口补缩。 图2-24
32
LOGO
2.3.2 铸型分型面的选择
铸型分型面——各箱之间的界面。应考虑 以下原则:
(1)铸件的大部或全部置于同一箱内:易 保证尺寸精度。 图2-25
常见合金:黄铜、铸铁的流动性最好,铸
钢较差。
8
LOGO 2.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化学成分 2)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2)充型压力; (3)浇注系统。 3)铸型条件 4)铸件结构
9
LOGO
1) 化学成分: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如 图所示。因为他们的结晶在恒温下进行,液态 合金从表层向中心逐层凝固,固液界面光滑, 对尚未凝固的液态合金的流动阻力较小。 其它成分合金的结 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 行,结晶区为液态金属 与初生树枝状晶体并存 的两相区,合金的流动 阻力大,流动性差。
LOGO
2.1 概述
2.2 铸造工艺基础 2.3 砂型铸造
2.4 砂型铸造的结构工艺性 2.5 特种铸造
1
概述 LOGO
1.铸造——将金属材料加热到液态,浇注 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内 ,待其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零件或毛坯的方 法。
第八章铸件形成技术基础幻灯片精品PPT课件
![第八章铸件形成技术基础幻灯片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12a68e312b3169a551a493.png)
7
③ 在“多孔管”中流动
砂型具有透气性,其浇注系统和型腔可看作“多孔”的管道和容 器缺。陷:a)铸件表面粘砂:压力过大,金属液被压入型壁砂粒间的间隙内;
b)卷入性气孔:液流与浇道壁不贴附,外界气体被带入型腔
④ 紊流流动
紊流:指流体从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状态变化过程中的一种无序状态。 流动时惯性力占主要地位。
金属型 (300℃)
砂型
砂型 砂型
浇注温度/℃ 1300
1600 1640 680-720
700 1040 1100
螺旋线长度/mm 1800 1300 1000 600
100 200 700-800
400-600 420 1000
6
二、液态金属的充型特点和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① 粘性液体流动
水:无粘性,匀质的单相体 液体金属:粘性,非匀质的多相体(S、L、G)
1
§8-1 液态金属的充型
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铸件形成的第一阶段
基本概念: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
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实验证明,同一种金属用不同的铸造方法,所能铸造的铸件最小壁厚不同。 同样的铸造方法,由于金属不同,所能得到的最小壁厚也不同,如表所示。
22
⑤ 金属的比热容、密度和导热系数
比热容和密度较大的合金,因其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在相同 的过热度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好。 导热系数小的合金,热量散失慢,保持流动的时间长;导热系 数小,在凝固期间液固并存的两相区小,流动阻力小,故流动 性好。
⑥ 合金的熔炼过程
控制气体和夹杂物的含量,降低其含量,使粘度降低。
16
③ 在“多孔管”中流动
砂型具有透气性,其浇注系统和型腔可看作“多孔”的管道和容 器缺。陷:a)铸件表面粘砂:压力过大,金属液被压入型壁砂粒间的间隙内;
b)卷入性气孔:液流与浇道壁不贴附,外界气体被带入型腔
④ 紊流流动
紊流:指流体从一种稳定状态向另一种稳定状态变化过程中的一种无序状态。 流动时惯性力占主要地位。
金属型 (300℃)
砂型
砂型 砂型
浇注温度/℃ 1300
1600 1640 680-720
700 1040 1100
螺旋线长度/mm 1800 1300 1000 600
100 200 700-800
400-600 420 1000
6
二、液态金属的充型特点和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① 粘性液体流动
水:无粘性,匀质的单相体 液体金属:粘性,非匀质的多相体(S、L、G)
1
§8-1 液态金属的充型
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铸件形成的第一阶段
基本概念: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
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实验证明,同一种金属用不同的铸造方法,所能铸造的铸件最小壁厚不同。 同样的铸造方法,由于金属不同,所能得到的最小壁厚也不同,如表所示。
22
⑤ 金属的比热容、密度和导热系数
比热容和密度较大的合金,因其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在相同 的过热度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好。 导热系数小的合金,热量散失慢,保持流动的时间长;导热系 数小,在凝固期间液固并存的两相区小,流动阻力小,故流动 性好。
⑥ 合金的熔炼过程
控制气体和夹杂物的含量,降低其含量,使粘度降低。
16
热加工方法--铸造成形(ppt 38页)
![热加工方法--铸造成形(ppt 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91acb0713b3567ec112d8a16.png)
6)芯头:有砂芯的砂型,必须在模样上做出相应的芯头,以便芯稳 固地安放在铸型中
11.1.1 砂型的制造
三、手工造型
造型方
特点
整模两箱 整体模型,分型面为平面 造型
分模造型 分开模型,分型面多是平面
活块造型 将模样上有妨碍取摸的部分做成活动的
挖沙造型 造型时须挖去阻碍取模的型砂
刮板造型 和铸件截面形状相适应的板状模样
图2-2 型砂结构示意图 1—砂粒 2—空隙 3—附加物 4—粘土膜
三、主要工序有:制模、配制造型材料、造型、 造芯、烘干、合箱、熔炼、浇注、铸件的清理与检 查。 套筒的砂型铸造过程:
11.1.1 砂型的制造
三、铸造工艺图应考虑的问题
1)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是上下砂型的分界面,选择分型面时必须 使模样能从砂型中取出,并使造型方便和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
缺陷名称
2.4 铸件质量分析
特征
产生的主要原因
铸件表面粗糙, 粘有砂粒
型砂和芯砂的耐火性不够;浇 注温度太高;未刷涂料或涂料 太薄
铸件在分型面处有 错移
模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对好; 合箱时,上下砂箱未对准
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 的缝隙或洼坑,其交 接处是圆滑的
浇注温度太低;浇注速度太慢或 浇注过程曾有中断;浇注系统位 置开设不当或浇道太小
2)拔模斜度 :为了易于从砂型中取出模样,凡垂直于分型面的表 面,都做出0.5°~ 4°的拔模斜度。
3)加工余量 :铸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均需留出适当的加工余量
4)收缩量 :铸件冷却时要收缩,模样的尺寸应考虑收缩的影响。 通常铸铁件要加大1%;铸钢件加大1.5%~2%;铝合金为1 %~l.5%。
5)铸造圆角:铸件上各表面的转折处,都要做成过渡性圆角,以利于 造型及保证铸件质量。
11.1.1 砂型的制造
三、手工造型
造型方
特点
整模两箱 整体模型,分型面为平面 造型
分模造型 分开模型,分型面多是平面
活块造型 将模样上有妨碍取摸的部分做成活动的
挖沙造型 造型时须挖去阻碍取模的型砂
刮板造型 和铸件截面形状相适应的板状模样
图2-2 型砂结构示意图 1—砂粒 2—空隙 3—附加物 4—粘土膜
三、主要工序有:制模、配制造型材料、造型、 造芯、烘干、合箱、熔炼、浇注、铸件的清理与检 查。 套筒的砂型铸造过程:
11.1.1 砂型的制造
三、铸造工艺图应考虑的问题
1)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是上下砂型的分界面,选择分型面时必须 使模样能从砂型中取出,并使造型方便和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
缺陷名称
2.4 铸件质量分析
特征
产生的主要原因
铸件表面粗糙, 粘有砂粒
型砂和芯砂的耐火性不够;浇 注温度太高;未刷涂料或涂料 太薄
铸件在分型面处有 错移
模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对好; 合箱时,上下砂箱未对准
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 的缝隙或洼坑,其交 接处是圆滑的
浇注温度太低;浇注速度太慢或 浇注过程曾有中断;浇注系统位 置开设不当或浇道太小
2)拔模斜度 :为了易于从砂型中取出模样,凡垂直于分型面的表 面,都做出0.5°~ 4°的拔模斜度。
3)加工余量 :铸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均需留出适当的加工余量
4)收缩量 :铸件冷却时要收缩,模样的尺寸应考虑收缩的影响。 通常铸铁件要加大1%;铸钢件加大1.5%~2%;铝合金为1 %~l.5%。
5)铸造圆角:铸件上各表面的转折处,都要做成过渡性圆角,以利于 造型及保证铸件质量。
机械制造基础铸造成形培训课件ppt 125页.ppt
![机械制造基础铸造成形培训课件ppt 12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97f5c752d380eb63946dd6.png)
铸造的优点:
1)可以铸出内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 2)工艺灵活性大。几乎各种合金,各种尺寸、形状、 重量和数量的铸件都能生产;
3)成本较低。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铸造的缺点:
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 气孔等缺陷。 2)铸件的机械性能较低。 3)铸造工序多,难以精确控制,使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第1节 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2.1.1 金属的凝固 2.1.2 金属与合金的铸造性能 2.1.3 铸造性能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1.1 金属的凝固
1.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1)液态金属的结构:固态金属经加热变为熔融状态即得 液态金属,是由呈有序排列的游动原子集团组成,其结 构与原有固体结构相似,但热运动剧烈,温度越高,热 运动越剧烈,原子集团越小,游动越快。
4)劳动条件较差,劳动强度较大。
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各种类型的 机器设备中铸件占很大比重。如表2-1所示。
表2-1 各类机械工业中铸件重量比
机械类别
%
机床、内燃机、重型机器 风机、压缩机 拖拉机 农业机械 汽车
70~90 60 ~ 80 50 ~ 70 40 ~ 70 20 ~ 30
金熔点最低,故流动性最好。
而亚共晶合金,为中间凝固方 式,复杂枝晶阻碍流动,故流
图2-4铅锡合金的流动性与相图的关系
动性差,如图2-5b所示。
3)杂质和含气量。固态夹杂物使粘度增加,流动性下降; 如灰铁中的MnS;含气量越少,流动性越好。
2. 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越高,保持液态的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好; 温度越高,合金粘度越低,阻力越小,充型能力越强。 故提高浇注温度能有效提高充型能力;但过高吸气量和 总收缩大,易产生铸造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的前提 下温度应尽量低。生产中薄壁件常采用较高温度,厚壁 件采用较低浇注温度。
1)可以铸出内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 2)工艺灵活性大。几乎各种合金,各种尺寸、形状、 重量和数量的铸件都能生产;
3)成本较低。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铸造的缺点:
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 气孔等缺陷。 2)铸件的机械性能较低。 3)铸造工序多,难以精确控制,使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第1节 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2.1.1 金属的凝固 2.1.2 金属与合金的铸造性能 2.1.3 铸造性能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1.1 金属的凝固
1.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1)液态金属的结构:固态金属经加热变为熔融状态即得 液态金属,是由呈有序排列的游动原子集团组成,其结 构与原有固体结构相似,但热运动剧烈,温度越高,热 运动越剧烈,原子集团越小,游动越快。
4)劳动条件较差,劳动强度较大。
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各种类型的 机器设备中铸件占很大比重。如表2-1所示。
表2-1 各类机械工业中铸件重量比
机械类别
%
机床、内燃机、重型机器 风机、压缩机 拖拉机 农业机械 汽车
70~90 60 ~ 80 50 ~ 70 40 ~ 70 20 ~ 30
金熔点最低,故流动性最好。
而亚共晶合金,为中间凝固方 式,复杂枝晶阻碍流动,故流
图2-4铅锡合金的流动性与相图的关系
动性差,如图2-5b所示。
3)杂质和含气量。固态夹杂物使粘度增加,流动性下降; 如灰铁中的MnS;含气量越少,流动性越好。
2. 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越高,保持液态的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好; 温度越高,合金粘度越低,阻力越小,充型能力越强。 故提高浇注温度能有效提高充型能力;但过高吸气量和 总收缩大,易产生铸造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的前提 下温度应尽量低。生产中薄壁件常采用较高温度,厚壁 件采用较低浇注温度。
热加工方法--铸造成形PPT(38张)
![热加工方法--铸造成形PPT(38张)](https://img.taocdn.com/s3/m/eabe52e1d15abe23482f4d72.png)
缩孔多分布在铸件厚 断面处,形状不规则, 孔内粗糙
铸件结构不合理,如壁厚相差过大, 造成局部金属积聚;浇注系统和冒 口的位置不对,或冒口过小;浇注 温度太高,或金属化学成分不合格, 收缩过大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 有充塞砂粒的孔眼
型砂和芯砂的强度不够;砂型和砂芯 的紧实度不够;合箱时铸型局部损坏; 浇注系统不合理,冲坏了铸型
2)拔模斜度 :为了易于从砂型中取出模样,凡垂直于分型面的表 面,都做出0.5°~ 4°的拔模斜度。
3)加工余量 :铸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均需留出适当的加工余量
4)收缩量 :铸件冷却时要收缩,模样的尺寸应考虑收缩的影响。 通常铸铁件要加大1%;铸钢件加大1.5%~2%;铝合金为1 %~l.5%。
5)铸造圆角:铸件上各表面的转折处,都要做成过渡性圆角,以利于 造型及保证铸件质量。
第11章 热加工方法
回顾: 钢铁材料的分类:
11.1 铸造成形
1.铸造及铸件 将熔融的金属液浇注入铸型内,待冷
却凝固后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毛坯或零 件的工艺过程称为铸造。
用铸造方法制成的毛坯或零件称为铸 件。
11.1 铸造成形
2.铸造的分类 铸铁铸造
金属材料 铸钢铸造 有色金属铸造 砂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
11.1.1 砂型的制造
一、砂型铸造 是指铸型由砂型和砂芯组成,而砂型
和砂芯是用砂子和粘结剂为基本材料制成 的。 二、造型材料
砂型铸造用的造型材料主要有:型砂、 芯砂和涂料,有时还加入少量的煤粉、植物 油、木屑等附加物以提高型砂和芯砂的性 能。
11.1.1 砂型的制造
良好的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 1)强度:型砂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2)透气性:型砂空隙透过气体的能力; 3)耐火性:型砂抵抗高温热作用的能力。 4)可塑性:型砂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去除 外应力后能完整地保持已有形状的能力: 5)退让性:铸件在冷凝时,型砂可被压缩 的能力。
第五章铸造成形技术PPT课件
![第五章铸造成形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f3040b69dc5022aaea00c0.png)
缩孔形成过程示意图
缩孔和缩松能减小铸件的有效面积,并在该处产生应力 集中,降低其机械性能,缩松还可使铸件因渗漏而报废,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尽量减少铸件的缩孔和缩松。
防止缩孔和缩松基本方法: 顺序凝固原则
顺序凝固扩大了铸件各部分 的温度差,促进了铸件的变 形和裂纹倾向,因此,主要 用于必须补缩的场合,如铝 青铜、铝硅合金和铸钢件等。
三、型(芯)砂的组成及配制过程 1.型(芯)砂的组成
(1)原砂 是型砂和芯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分是 SiO2及其他氧化物。砂粒均匀且呈圆形的好,一般采自 山地、沙漠、河滩和海滨。
(2)粘结剂 其作用是将砂粒互相粘结在一起,使型(芯) 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陶(高 岭)土、膨润土、油类、合脂、树脂与水玻璃等。
3、中间凝固 金属的结晶范围较窄,或结晶温度范围虽宽但铸件 截面温度梯度大,铸件截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介于 逐层凝固与体积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 (图c)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合金的结晶温 度范围和铸件的温度梯度。
三、合金的收缩性 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其体积与尺寸缩小的现象叫做收缩, 它是铸造金属固有的特性。
浇不 足、 冷隔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浇注系统和冒口位置不当,未能 保证顺序凝固2.铸件结构不合理3. 浇注温度,在热 应力作用下铸件薄的部分受压应 力,厚的部分受拉应力,而铸件 总是力图减缓其内应力,因而常 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形
1.铸件结构不合理,壁厚差太 大2.浇注温度太高,导致冷热 不均;或浇注系统位置不当, 凝固顺序不对
按温度范围: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铸件在凝固后期高温下形成的,裂纹沿
晶粒边界产生扩散,外观形状曲折而不规则, 裂纹周边呈氧化色 冷裂纹 铸件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形成的裂纹。特 征是穿过晶内和晶界,呈连续直线状,表面光 滑且有金属光泽
缩孔和缩松能减小铸件的有效面积,并在该处产生应力 集中,降低其机械性能,缩松还可使铸件因渗漏而报废,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尽量减少铸件的缩孔和缩松。
防止缩孔和缩松基本方法: 顺序凝固原则
顺序凝固扩大了铸件各部分 的温度差,促进了铸件的变 形和裂纹倾向,因此,主要 用于必须补缩的场合,如铝 青铜、铝硅合金和铸钢件等。
三、型(芯)砂的组成及配制过程 1.型(芯)砂的组成
(1)原砂 是型砂和芯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分是 SiO2及其他氧化物。砂粒均匀且呈圆形的好,一般采自 山地、沙漠、河滩和海滨。
(2)粘结剂 其作用是将砂粒互相粘结在一起,使型(芯) 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陶(高 岭)土、膨润土、油类、合脂、树脂与水玻璃等。
3、中间凝固 金属的结晶范围较窄,或结晶温度范围虽宽但铸件 截面温度梯度大,铸件截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介于 逐层凝固与体积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 (图c)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合金的结晶温 度范围和铸件的温度梯度。
三、合金的收缩性 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其体积与尺寸缩小的现象叫做收缩, 它是铸造金属固有的特性。
浇不 足、 冷隔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浇注系统和冒口位置不当,未能 保证顺序凝固2.铸件结构不合理3. 浇注温度,在热 应力作用下铸件薄的部分受压应 力,厚的部分受拉应力,而铸件 总是力图减缓其内应力,因而常 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形
1.铸件结构不合理,壁厚差太 大2.浇注温度太高,导致冷热 不均;或浇注系统位置不当, 凝固顺序不对
按温度范围: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铸件在凝固后期高温下形成的,裂纹沿
晶粒边界产生扩散,外观形状曲折而不规则, 裂纹周边呈氧化色 冷裂纹 铸件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形成的裂纹。特 征是穿过晶内和晶界,呈连续直线状,表面光 滑且有金属光泽
材料加工原理之半固态铸造成形PPT(32张)
![材料加工原理之半固态铸造成形PPT(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14b157ac6bec0975f565e228.png)
半固态铸造成形
铸造
• 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消失 模铸造、石膏型铸造等
• 重力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
利用凝固结晶过程来控制组织的变化
金属液温度在液相线以上进行成形
铸造、 液态模锻
半固态成形
锻造、 挤压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lemings 与Spencer等人发现了金属凝固过程中的特殊力 学行为,根据强力搅拌半凝固金属所呈现的流变 学性质.成功用搅拌方法制备出了半固态金属并 进行了铸造成形,称之为流变铸造 (Rheocasting)。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
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 凝固时间短,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 主要缺点: 半固态成形技术对金属的合金成分有一定适用
范围。需具有足够大的半固态区间,并且固相率 随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以便于监控半固态合金的 固相率,从而实现对半固态材料制备与成形过程 的控制。
液一固相线区间范围小的合金不适合。 如纯金属、共晶合金
•
1、有时候,我们活得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设备投资大,工艺较复杂,成本高。
电磁搅拌示意图
3、应力诱发熔化激活工艺:S.I.M.A.(Strain Induced Metl Activated) 常铸锭经过20%左右的预形变,然后加热至 半固态。
铸造
• 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消失 模铸造、石膏型铸造等
• 重力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
利用凝固结晶过程来控制组织的变化
金属液温度在液相线以上进行成形
铸造、 液态模锻
半固态成形
锻造、 挤压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lemings 与Spencer等人发现了金属凝固过程中的特殊力 学行为,根据强力搅拌半凝固金属所呈现的流变 学性质.成功用搅拌方法制备出了半固态金属并 进行了铸造成形,称之为流变铸造 (Rheocasting)。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
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 凝固时间短,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 主要缺点: 半固态成形技术对金属的合金成分有一定适用
范围。需具有足够大的半固态区间,并且固相率 随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以便于监控半固态合金的 固相率,从而实现对半固态材料制备与成形过程 的控制。
液一固相线区间范围小的合金不适合。 如纯金属、共晶合金
•
1、有时候,我们活得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设备投资大,工艺较复杂,成本高。
电磁搅拌示意图
3、应力诱发熔化激活工艺:S.I.M.A.(Strain Induced Metl Activated) 常铸锭经过20%左右的预形变,然后加热至 半固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亚共晶合金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 晶,其结晶过程是在铸件截面上一 定的宽度区域内同时进行的。在结 晶区域中,既有形状复杂的枝晶, 又有未结晶的液体。复杂的枝晶不 仅阻碍熔融金属的流动,而且使熔 融金属的冷却速度加快,所以流动 差。结晶区间越大,流动性越差。
(2)浇注条件 浇注条件的影响因素:
1)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对合金的充型能力有决定性影响。浇注温度高,液态金
合金的充型能力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强,则容易获得薄壁而复杂的铸件,
不易出现轮廓不清、浇不足、冷隔等缺陷;有利于金属液中气 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排出,减小气孔、夹渣等缺陷;能 够 提高补缩能力, 减小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
2、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 (1)流动性:流动性指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它是影响充型能力 的主要因素之一。 (2)浇注条件:指的是浇注温度与充型的压力。 (3)铸型条件:熔融合金充型时,铸型的阻碍对合金的冷却作用 都将影响合金的充型能力。
3)铸型中的气体 浇注时因熔融金属在型腔中的热作用
而产生大量气体。如果铸型的排气能力 差,则型腔中气体的压力增大,阻碍熔 融金属的充型。铸造时除应尽量减小气 体的来源外,应增加铸型的透气性,并 开设出气口,使型腔及型砂中的气体顺 利排出。
4)铸件结构的壁厚 当铸件壁厚过小,壁厚急剧变化、结构复杂或
铸造的缺陷,如浇不足、缩 孔、缩松、铸造应力、变形、 裂纹等都与合金的铸造性能有 关。
铸造缺陷照片
铸造缺陷照片
二、合金的充型能力及影响因素
1、熔融合金的充型能力( 二个基本概念即充型与充型能力) ★熔化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熔融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称合金的充型能力。
2)充型压力
熔融合金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愈大,充型能力愈好。砂 型铸造时,充型压力是由直浇道的静压力产生的,适当提高直浇 道的高度,可提高充型能力。但过高的砂型浇注压力,使铸件易 产生砂眼、气孔等缺陷。在低压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时,
因人为加大了充型压力,故充型能力较强。
(3)铸型条件
铸型条件影响合金充型能力有以下四个方面:
螺旋线试样长度 /mm
100 200 1800 1000 600 420 420 1100
决定合金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有: 1)合金的种类: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熔点、热导率、合金液的 粘度等物理性能有关。铸钢熔点高,在铸型中散热快、凝固快,则 流动性差。 2 )合金的成分:同种合金中,成分不同的铸造合金具有不同的结
(2)成本低廉,设备简单、周期短
铸件所用材料来源广泛,大部分可以就地取材, 且可以利用金属废料和废机件。一般情况下液态成 形生产不需要大型、精密设备。而且由熔融金属直 接就可获得形状和尺寸与零件接近的毛坯或直接获 得零件(精密铸造),节省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加工 工时以及生产组织和半成品运输等费用,降低了铸 件的生产成本。
(1)流动性 用螺旋线试样测定 常用合金流动性
合金种类
铸型
铸钢 灰铸铁 锡青铜 硅黄铜
w(C)0.4%
w(C+Si)6.2% wC+Si)5.2% w(C+Si)4.2% w(Sn)9%~10% w(Zn)2%~4% w(Si)1.5%~4.5%
砂型 砂型 砂型 砂型
浇注温度/℃
1600 1640 1300 1300 1300 1040 1040 1100
有大的水平面时,均会使充型困难。因此在进行铸 件结构设计时,铸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壁厚应大 于规定的最小壁厚。对于形状复杂、薄壁、散热面 大的铸件,应尽量选择流动性好的合金或采取其它 相应措施。
三、合金的凝固与收缩及影响因素
凝固与收缩的定义 :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收缩----铸பைடு நூலகம்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减少的现象。
属所含的热量多,在同样冷却条件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所以流 动性好。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粘度越低,传给铸型的热量多,保 持液态的时间延长,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因此,提高浇注温度 是改善合金充型能力的重要措施。
但浇注温度过高,会使金属的吸气量和总收缩量增大,从而增 加铸件其它缺陷的可能性(如缩孔、缩松、粘砂、晶粒粒大等)。 因此,在保证流动性足够的条件下,浇注温度应尽可能低些。
晶特点,对流动性的影响也不相同。(下2页介绍)
3 )杂质: 熔融金属中出现的固态夹杂物,将使液体的粘度增加, 合金的流动性下降。如灰铁中锰和硫,多以MnS(熔点1650T)的 形式悬浮在铁液中,阻碍铁液的流动,使流动性下降。 4 )含气量:熔融金属中的含气量愈少,合金的流动性愈好。
1)纯金属和共晶合金是在恒温下进行 结晶的,结 晶时从表面向中心逐层凝固,凝固层的表面比较 光滑,对尚未凝固的金属的流动阻力小,故流动 性好。特别是共晶合金,熔点最低,因而流动性 最好。
1)铸型的蓄热能力 表示铸型从熔融合金中吸收并传出热量的能力,
铸型材料的比热和热导率愈大,对熔融金属的的冷 却作用愈强,合金在型腔中保持流动的时间缩短, 合金的充型能力愈差。
2)铸型温度浇注前将铸型预热 铸型预热减小了铸型与熔融金属的温度差,减缓了合金的冷却速 度,延长了合金在铸型中的流动时间,则合金充型能力提高。
(3)砂型铸件的力学性能较差,质量不够稳定
铸件中常常有许多缺陷(如气孔,缩松等),而且 内部组织粗大、不均匀,其力学性能比相同材料的 锻件低。此外,液态成形工序繁多,一些工艺过程 较难控制,使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废品率较高。
3、合金的铸造性能
铸造合金除应具备符合要 求的力学性能和必要的物理、 化学性能外,还必须有良好的 铸造性能。合金的铸造性能主 要是指合金的充型能力与合金 的收缩等。
2、四个主要特点 (l)成形方便,工艺灵活性大
铸件的轮廓尺寸可由几毫米到数十米;壁厚由 0.5 mm到 lm左右;质量可由几克到数万千克。可 生产形状简单或十分复杂的零件。对于具有复杂内腔 的零件,铸造成形往往是最佳的成形方法。机器中形 状复杂的箱体、缸体、床身、机架等往往都是铸件。 可用于液态成形的合金范围很广,铸铁、铸钢、铜合 金、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等均可用于铸造,其中 铸铁材料应用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