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现代史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复习ppt课件-95页文档资料

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结束 D.三大改造完成
(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 B.兼并 CC.赎买 D.没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加强 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通向“世界屋脊”的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建成是在(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 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标志着中国100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表明祖国大陆获得了全部的解放
2、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 史”结束的标志是( )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商业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武汉长江大桥
宝
成
铁
路
鹰厦铁路
1957年10月,武武汉汉长长江江大大桥建成通车。
1199556年6年7月7,月中,国中第一国辆第“一解辆放”“牌解汽放车在”长牌春汽车在长
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 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 A.润扬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江阴长江大桥
三十年来,在新人民民主解主放义战革争命中时和期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英民雄自们由永鸦幸垂片福不战,朽争在!红旗定为 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近代邮政业 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物资流通的 主要因素。
【答案】 (1)东南沿海外贸港口众多,从南到北连成一线; 海外贸易范围扩大,与西亚阿拉伯帝国构成当时世界性贸 易圈的两大轴心;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统
3.现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 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对应训练〕
1.(2019·荆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现代中国
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1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2
古今贯通、知识整合
3
中外关联、东西对比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1949~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政治: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权基础;三大制度和1954年宪 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基础;“文革” 时期,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破坏。
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商埠、港口通讯联系的加强,清政府 在1866年决定由江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总理衙 门批准,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 了海关邮局,从事收寄公众邮件业务,并发行了中国第一 套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
官局,总理衙门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总邮政司, 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分 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邮传部于1911年5月正式接 管邮政。据统计,到1911年底,设有总局、分局、支局、 代办处等邮政机构6 201处,“邮差邮路、民船邮路、火 车邮路,总计三十八万一千里。”至此,中国近代邮政体 系初步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物资流通的 主要因素。
【答案】 (1)东南沿海外贸港口众多,从南到北连成一线; 海外贸易范围扩大,与西亚阿拉伯帝国构成当时世界性贸 易圈的两大轴心;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统
3.现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 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对应训练〕
1.(2019·荆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现代中国
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1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2
古今贯通、知识整合
3
中外关联、东西对比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1949~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政治: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权基础;三大制度和1954年宪 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基础;“文革” 时期,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破坏。
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商埠、港口通讯联系的加强,清政府 在1866年决定由江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总理衙 门批准,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 了海关邮局,从事收寄公众邮件业务,并发行了中国第一 套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
官局,总理衙门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总邮政司, 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分 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邮传部于1911年5月正式接 管邮政。据统计,到1911年底,设有总局、分局、支局、 代办处等邮政机构6 201处,“邮差邮路、民船邮路、火 车邮路,总计三十八万一千里。”至此,中国近代邮政体 系初步形成。
高三历史高考课件专题六:中国现代史

本专题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 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属于高考命题热点。 从内容上看,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的背景和影响、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20世纪70 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等。从题型上看,涉及选择题、材 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归纳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备考引擎
试题 分布
试题 情景 主要 考点
试题 分布 试题 情景 主要 考点
试题 分布 试题 情景 主要 考点
试题 分布 试题 情景
主要 考点
复习本专题时,应用表格、示意图等方式呈现新中国成 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并注意紧密联系时代背景和现 实生活,分析科技成果出现的社会条件和对社会进步产生的 影响,并注意加强同政治文明史和经济文明史的联系。
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两件大事。复习本专题时,一要注意理清新中国政治 建设的基本线索:建国初期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文革”时期的曲折、新时期的新发展。二要突出三个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颁布、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一国两制” 的理论和实践。三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1954年 宪法与“共同纲领”的异同,加深对两部宪法的认识;比较新 中国的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异同,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 认识。
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究
重点要点究
重点要点究
重点要点究
重点要点究
重点要点究
重点要点究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ppt课件

8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1953年10月, 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 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9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的起步
(1)“双百方针”
(2)教育:
向工农倾斜、培养工业化人才、 又红又专
(3)科技:向科学进军
总况:
外 社会生 交活
10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 国当时
(4)日内瓦会议 1954
(5)万隆会议 1955
12
总况:
政治
经济
思想文 外交 化
社会生活
呈现新风尚
1、习俗:
反封建;勤俭节约;受苏联影响 (服饰、艺术、语言等)
2、生活水平:
物资匮乏;凭票证计划供应
13
总况: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社会生活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经 1、毛泽东思 从奠基到成熟 济向社会主义 想的发展 1、方针: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18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1953年10月, 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 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9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的起步
(1)“双百方针”
(2)教育:
向工农倾斜、培养工业化人才、 又红又专
(3)科技:向科学进军
总况:
外 社会生 交活
10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 国当时
(4)日内瓦会议 1954
(5)万隆会议 1955
12
总况:
政治
经济
思想文 外交 化
社会生活
呈现新风尚
1、习俗:
反封建;勤俭节约;受苏联影响 (服饰、艺术、语言等)
2、生活水平:
物资匮乏;凭票证计划供应
13
总况: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社会生活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经 1、毛泽东思 从奠基到成熟 济向社会主义 想的发展 1、方针: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18
中国现代史复习PPT

*三:社会主义时期文化
1、现代科技成就 (1)核工业成就
①钱学森、赵忠尧、华罗庚等身居海外学者,回国后作出了 杰出贡献,特别是钱学森对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有杰出贡献。 ②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不久又成功爆炸了 第一颗氢弹和进行地下核试验。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③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使核技术为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④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发射成 功,说明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武装斗争
(3)抗日战争时期
①抗战爆发后,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 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新四军军长:叶挺 副军长:项英
②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民武装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在正面战场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抗击侵华日军,在 敌后战场广泛开辟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 柱,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3)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瓦窑堡,确定 了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8,洛川,通过《抗日 救国十大纲领》,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4,延安,为争取抗战 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解 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 变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 经济建设
(1)抗日战争时期
①背景: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遭到极大困难。
②经济措施:掀起大生产运动。
③方针: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④意义:使根据地军民渡过严重的困难,为争取抗 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现代史复习PPT

第二阶段:1957年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第三阶段: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四阶段:1976年10月开始,为方列强发动的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6)抗日战争: 1937—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抗争史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9)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10)全面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的爱国将士顽强战斗, 打破了日军速灭中国的企图。在中共领导下敌后战场成 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3.学生运动
(2)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 运动的新高潮。
探索史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制定 了<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选举了中 央政府委员会;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采用公元 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5、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北京,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了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毛泽 东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 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 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启 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5)奄奄待毙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原因:外因:日本资本主义对沦陷区进行资源的掠夺; 内因:官僚资本的排挤和剥夺 概况:民营工业纷纷倒闭
(6)纷纷破产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 原因:外因:美国加紧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内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肆意掠夺,苛捐杂税层出不穷 概况: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工厂、商店纷纷倒闭,大量
②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统—战 线的组织形式。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 主党派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 的阶段。
第三阶段: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四阶段:1976年10月开始,为方列强发动的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6)抗日战争: 1937—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抗争史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9)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10)全面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的爱国将士顽强战斗, 打破了日军速灭中国的企图。在中共领导下敌后战场成 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3.学生运动
(2)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 运动的新高潮。
探索史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制定 了<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选举了中 央政府委员会;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采用公元 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5、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北京,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了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毛泽 东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 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 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启 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5)奄奄待毙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原因:外因:日本资本主义对沦陷区进行资源的掠夺; 内因:官僚资本的排挤和剥夺 概况:民营工业纷纷倒闭
(6)纷纷破产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 原因:外因:美国加紧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内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肆意掠夺,苛捐杂税层出不穷 概况: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工厂、商店纷纷倒闭,大量
②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统—战 线的组织形式。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 主党派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 的阶段。
中国现代史复习.PPT

中国代史
基本线索中国现代史分期
新中国的成 立和巩固
文革十年
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1949 1956
1966 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1976 1978
或: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三大 巨变
时间
历史事件
历史 伟人
一 二
1911年
辛亥革命
孙中山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
----毛泽东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2、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此后,中 国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一直行使着有效的主权管辖。 3、清朝,达赖、班禅的封号必须经过清朝皇帝正式册 封。
所以,任何想将西藏从祖国大陆分离出去的 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一定会失 败!
三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 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
基本线索中国现代史分期
新中国的成 立和巩固
文革十年
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1949 1956
1966 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1976 1978
或: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三大 巨变
时间
历史事件
历史 伟人
一 二
1911年
辛亥革命
孙中山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
----毛泽东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2、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此后,中 国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一直行使着有效的主权管辖。 3、清朝,达赖、班禅的封号必须经过清朝皇帝正式册 封。
所以,任何想将西藏从祖国大陆分离出去的 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一定会失 败!
三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 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现代史复习》课件

社会背景: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民族 危机严重
政治背景: 军阀混战, 国民党统 治时期
经济背景: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农村经济 衰落
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 动,马克 思主义传 播
国际背景: 第一次世 界大战, 第二次世 界大战
发展历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中华民国
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 促进思想解放
中国现代史复 习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现代史概述
03
政治制度与改革
04
经济建设与发展
05
文化与社会变迁
06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中国现代史概述
章节副标题
历史背景
时间范围: 1919年五 四运动至 1949年中 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公平等
应对措施:加 强社会保障、 推动绿色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等
政策支持:政 府出台相关政 策,如养老保 障、环保法规、
教育改革等
社会参与:鼓 励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如企 业社会责任、 公益组织、志
愿者等
06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章节副标题
国际关系演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与苏联建立友 好关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参战, 与美国关系恶化
文化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文化事业开始发展
1950年代,文化事
业得到快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经典作
品
1960年代,文化事
业受到政治运动的 影响,出现了一些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现代史》

一、中国现代史综述
⒉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主线
⑴主要观点有三种:
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维护国 家利益等多种要素,应当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领土 完整。 ——朱佳木:《在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开幕词》
一、中国现代史综述
⒉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主线
三、如何有效开展中国现代史一轮通史复习
一、中国现代史综述
⒌中国现代史研究视野的局限
⑵疆域的沿革与界定
B、台湾是中国领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的整整十年里,美国炮制出一 个又一个分离台湾的论调。国民党蒋介石虽然依靠美国 打内战,并依赖美国的庇护偏安台湾,但是却坚守一个 中国的立场和原则,对美国分离台湾的言行保持着高度 的警惕,先后五次反对、抵制并粉碎了美国企图分裂中 国的图谋。
⒈全球史观的基本含义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已故著名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指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 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 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 广度。整体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世界历史纵向 发展的产物和结果。
三、如何有效开展中国现代史一轮通史复习
三、如何有效开展中国现代史一轮通史复习
㈠以中国现代史为例,谈构建简约高中历史课堂的方法
例二:㈠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⒈政治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阅读教材P94-95正文及课引言、本课要旨,从历史、标 志、意义三方面,归纳新中国成立的主要史实。 ⒉法律依据: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阅读教材P96正文,从制定、内容及作用、性质三方面, 归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史实。
⒌中国现代史研究视野的局限
高中历史课件中国现代历史复习课件(49--现在)

△内容: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 务。
△意义: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 了广大人民意志;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性质),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 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
▲时间:1949、9
全体会议*
▲地点:北平
▲出席大会的代表:(具有广泛性、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三反”“五反”运动
⊕时间:1951年 ⊕目的: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
⊕内容和范围
三反: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反贪污、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五反:在私营企业中,反行贿、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
国家经济情报。 ⊕意义: 三反:教育了、挽救了、纯洁了、抵制了
五反:打退了、打击了、进行了、建立了
▽范围:新解放区
▽政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 级的土地所有制。
▽特点:为孤立地主阶级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意义: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了主 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 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分难散以落 满后足的国小家农经经济济建束设缚发展农的村需生要产力的发展,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自愿互利
▽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过程: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结果: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1955年,全
拨 许多斗争同时还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续,但不是遗留下来 的任务。
△意义: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 了广大人民意志;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性质),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 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
▲时间:1949、9
全体会议*
▲地点:北平
▲出席大会的代表:(具有广泛性、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三反”“五反”运动
⊕时间:1951年 ⊕目的: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
⊕内容和范围
三反: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反贪污、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五反:在私营企业中,反行贿、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
国家经济情报。 ⊕意义: 三反:教育了、挽救了、纯洁了、抵制了
五反:打退了、打击了、进行了、建立了
▽范围:新解放区
▽政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 级的土地所有制。
▽特点:为孤立地主阶级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意义: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了主 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 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分难散以落 满后足的国小家农经经济济建束设缚发展农的村需生要产力的发展,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自愿互利
▽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过程: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结果: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1955年,全
拨 许多斗争同时还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续,但不是遗留下来 的任务。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线索+重大标志性事件》总结 ppt课件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是新时期推
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ppt课件
11
5、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 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发展
关于真理标 准的大讨论
对内 改革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对外 开放
民主与法制 建设的加强
邓小平理论是 如何形成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二大
3、十三大
4、南方谈话
5、十四大
ppt课件6、十五大
5
中国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各是什么?
原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出发。
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农民利 益放在重要位置;“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变革总是走在前列,党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问题
1978年
背景
1、大革命失败 2、城 人民解放军取得新民
市暴动失败 3、开辟 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
农村革命根据地
胜利
1、文化大革命结束 2、 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 恢复
主要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 内容 转移到农村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转移到城市,开始由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三、改革开放以1992年为界分两个阶段:
1992年以前:改革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专题三中国现代史(84张ppt

·北师大版
3.结合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它是我国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 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不懈努力的结果;从专制到法制、 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 制意识。 4.通过“万隆会议”,认识:“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 “万隆精神”,对未来国际舞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识外交 既要靠经济实力,也需要外交家的谋略和智慧;感悟新中国 外交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增强我们热爱祖国、 热爱和平的意识。
·北师大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我国在走向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过程中的政策和成就。表面上看是一道材料分析题, 实际上带有探究性学习方式,如制作表格。解答本题需要 读懂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这是中考历史 的基本要求。
·北师大版
[答案] (1)三大改造(或农业合作化、手工业的合作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等);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或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有了显著增 长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2)①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 经济面貌发生重大变化;③三大改造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
增 长 百分比
296%
166%
96%
235%
32%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
知识整合
考点梳理
考点1 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2.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②提出了主要任务。 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3.意义: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北师大版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5)意义: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 社会改革赢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 展。 (2)时间:1950—1952年底。 (3)目的: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有哪些新发展?
扩大城乡基层民主选举的制度;依法治国,完善法 律体系;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
(4)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对 你有何启示?
过程漫长、曲折前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具有阶 级性和时代性。
《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不同点。
中国现代史
考点分布
必修一第20、21、22、23、24课 必修二第11、12、13课
第14、15、16课部分内容 必修三第18、19、20、21课
阶段划分
1949——1956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78—— 社会主关系
专题网络构建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步入国际舞台
外交的重大突破 新时期的外交
重点要点探究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专题网络构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重点要点探究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位伟人和三次历史巨变
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
专题网络构建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
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比较
专题网络构建
重点要点探究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建国前后科技发展呈现不同状况的原因
雅典:直接民主;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奴 的隶政主治阶机级构的,民在主实专践政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 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
(2)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主要特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网络构建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政治建设
构
曲
转
新
建
折
折
发
主干知识整合
展
祖国统一大业
理
实
论
践
重点要点探究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的 比较 同:
异:
(1)结合材料一和二比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雅 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中国:间接民主;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具广泛性;人民民主 专政。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