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 天津 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环境保护部的领导下,全市环保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我市环保重点工作与目标,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污染减排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创模成果,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910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7.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40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400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3%、 20.2%、 14.2%。
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6:53.1:45.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93元,增长13.5%。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01元,增长10.5%。
2.环境质量2010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良好水平的天数为308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4.4%,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096毫克/立方米、0.054毫克/立方米、0.045毫克/立方米,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9年保持100%,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4.3%,近岸海域水质略有下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7分贝(A),与上年持平,声环境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一级”。
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6分贝(A),比上年下降0.1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总体评价为“二级”;辐射环境质量良好,电离辐射指标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均符合相关标准。
3.环境建设与环保投入全市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环保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入234.05亿元。
2010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省环保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富民强省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污染减排为主线,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综合施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污染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以“双三十”为龙头,着力推进了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各项减排目标任务,经环保部核定,我省2010年及“十一五”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均圆满完成。
二是全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以落实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环保行动计划为推动,力促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以主要河流断面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强力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落实国家和省“以奖促治”政策为助力,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三是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加强了重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集中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问题,加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废物和辐射环境管理。
四是积极推进了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认真执行国家环境准入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规定,严把了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
五是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提升,环保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得到了提升,环保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
2010年,全省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监测河流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断面达47.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8个百分点,比2005年上升18.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了12.7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好转。
水环境状况2010年,我省地表水状况有所好转,但污染仍较重。
七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
其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7.2%,比上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33.6%,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
2010年江西省环境统计年报
江西省环境统计年报2010年江西省环境保护厅2011年9月第一章综述“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环保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生态建设得到强化,环保工作得到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到2010年底,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5.73%和9.13%,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201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6.06亿吨,比上年增长5.4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25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6.83亿吨,排放达标率94.18%,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生活污水排放量8.81亿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9.30%,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3.11万吨,比上年下降0.94%。
氨氮排放总量3.46万吨,比上年增长1.47%。
全省煤炭消费总量6333.84万吨,比上年增长18.96%。
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9811.69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41%。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55.71万吨,比上年下降1.27%。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33.91万吨,比上年增长14.64%。
烟尘排放总量16.44万吨,与上年持平。
工业粉尘排放量22.36万吨,比上年下降15.05%。
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407.31万吨,其中尾矿产生量5786.7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379.14万吨,综合利用率46.5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3.23万吨,贮存量557.14万吨,处置量4486.55万吨。
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8.98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7.87万吨,危险废物贮存量0.09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量1.25万吨,无危险废物排放。
第二章废水2.1 废水排放情况201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16.06亿吨,比上年增加0.83亿吨,增长5.45%。
顺平县环境保护局2010年环境统计分析报告
徐水县环境保护局2010年环境统计分析报告按照环统要求,综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完成了全年的统计工作,经过认真细致的统计核算,我县应报重点企业21家,其中工业企业17家(7家企业关闭,10家填报表),非工业企业4家(3家医院,1家污水处理厂),结合环统要求我县新筛选了2家工业企业,1家污水处理厂,所以2010年重点工业企业填报了12家,非工业企业填报了4家。
(一)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具体分析:企业数量、环保专职人员减少原因为去年17家,今年12家企业造成;新鲜用水量的减少原因为关闭的去年7家企业新鲜用水量比较多;工业锅炉数、烟尘排放达标的蒸吨、二氧化硫排放达标蒸吨数的增加原因为去年关闭的7家企业锅炉数和蒸吨数没有今年筛选的2家蒸吨数大;废气治理设施数、废水治理设施、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污水排放口的减少因为关闭去年7家企业,每家都有一台锅炉与废气处理设施和都有一套废气治理设施造成的;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废水为增加100%原因为2010年我县污水处理厂运行,2009年没有运行,只有刘伶醉一家企业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氨氮排放量的减少原因为2010年关闭的7家企业全部都是用水企业;但是2010年化学需氧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为今年2010年新筛选企业其中一家为徐水县长兴洗毛厂,它所排放量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比较高;二氧化硫达标台数和二氧化硫去除量的增加,原因为关闭的7家企业锅炉都没有脱硫设施。
(一)生活源各项指标分析:具体分析:城镇人口的增加原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有一部分搬到城镇来住,也造成了城镇污水排放量污水COD氨氮的产生量增长。
城镇污水处理量2009年为0,今年增加为100%,因为我县污水处理厂在2010年5月才运行,所以污水处理厂去除COD、氨氮增加为100%,污水COD、氨氮排放量也大幅减少。
三、单个企业情况与去年比较:2009年重点工业企业调查为17家,2009年因减排和市场原因有7家企业关闭,(①徐水县奥林纸厂②保定顺迈羽绒制品有限公司③徐水县大华羽绒加工厂④徐水县华天羽绒厂⑤徐水县大辛庄振兴羽绒加工厂⑥徐水县福鑫达羽绒加工厂⑦徐水县龙祥羽绒厂)根据环统要求2010年又筛选了2家企业入统(①徐水县长兴洗毛厂②徐水县春晖羽绒加工厂)所以2010年单个企业分析只有10家企业。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
2010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长江日报/2011年/3月/18日/第004版幸福武汉2010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规定,现发布2010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2010年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78,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
全年有284天空气质量为优良,比2009年少1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8%,比2009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见图1.各监测点年平均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优良率见图2.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1毫克/立方米,比2009年下降0.003毫克/立方米,下降6.8%,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图3。
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57毫克/立方米,比2009年上升0.003毫克/立方米,上升5.5%,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见图4。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08毫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0.08倍,比2009年上升0.003毫克/立方米,上升2.9%,见图5。
2010年,全市降尘年均值为10.89吨/平方公里・月,比2009年上升0.51吨/平方公里・月。
2010年全市酸雨样品检出率为24.5%,比2009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全市降水pH年均值为5.44,比2009年上升0.23;酸雨pH年均值为4.93,比2009年上升0.24。
酸雨状况与2009年基本持平。
(二)水环境质量河流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和石油类。
湖泊(水库)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透明度和叶绿素a。
2010年 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0年,在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将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我市圆满实现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列全省前列,生态环境呈良好状态。
2010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97%,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83%;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6分贝、67.8分贝,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2010年贵阳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7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27毫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以内;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75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整体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09年与2010年贵阳市空气质量变化见下图。
2010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3天,优良率为93.97%,其中,空气质量一级(优)的天数为105天,二级(良)的天数为238天,三级(轻微污染)的天数为22天。
空气质量API指数平均值为63,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2010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等级比例见下图。
2010年我市中心城区降尘年平均值为9.14吨/km2·月,比去年有所上升。
降水pH年平均值为7.01,酸雨未检出。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10年贵阳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13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45万吨,占排放总量的49.3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68万吨,占排放总量的50.67%;烟尘排放量为2.9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2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43.40%,生活烟尘排放量为1.64万吨,占排放总量的56.60%;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49万吨。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
生活污水排放量 379.8 亿吨,比上年增加 7.0%;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 总量的 61.5%,高于上年。
自 2001 年以来,废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始 终呈增长趋势,而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总体上稳中有降。
表 1 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目 废水排放量(亿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5
图 4 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历年排放趋势 1.2.2 各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010 年,废水排放量大于 30 亿吨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 河南、广西,6 个省份废水排放总量为 278.1 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 45.1%。 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江苏,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与上年相同。
2004 482.4 221.1 261.3 1339.2 509.7 829.5 133.0 42.2 90.8
2005 524.5 243.1 281.4 1414.2 554.7 859.4 149.8 52.5 97.3
2006 536.8 240.2 296.6 1428.2 542.3 885.9 141.3 42.5 98.8
366.2
2.7
62.1
105.6
378.3
2.6
49.4
96.4
339.1
1.2
39.3
69.0
319.7
1.36
39.5
75.3
240.9
1.39
32.3
55.4
182.2
1.05
30.1
54.8
140.8
-24.5
-6.8
2010年哈尔滨市环境状况公报
哈尔滨市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度)2010年,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松花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及生态保护工程,圆满实现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取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效。
水环境一、地表水水质1、总体状况2010年,哈尔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57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1.9%,同比升高13个百分点;Ⅳ类断面比例为14.0%;V类断面比例为5.3%;劣V类断面比例为8.8%。
2、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为优。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自双城市入境至依兰县出境,全长466公里,共设11个监测断面。
11个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9%,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1%。
10个断面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
3、松花江一级支流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27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8个,占66.7%;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劣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
从支流汇入松花江口内断面水质看,有7条支流的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达标率为58.3%。
运粮河、阿什河、少陵河、巴兰河、倭肯河等5条支流的水质未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
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水源地水质哈尔滨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磨盘山水库。
水源地水质现状为Ⅲ类,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
2010年取水总量26663万吨,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磨盘山水库综合营养状态属于中营养。
二、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5114.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282.8万吨,占13.1%。
市区废水排放总量为17696.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2115.4万吨,占12.0%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41570.3吨,其中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为5739.0吨,占13.8%;氨氮排放量为2762吨,其中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为246.3吨,占8.9% 。
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转载)
转自兰州环保局网站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统计局发布《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统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2010年,兰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3天,比上年减少1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1%。
黄河兰州段地表水按水域功能类别达到了相应的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比上年提高5.58个百分点,市区医疗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得到处理。
大气环境一、空气质量兰州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4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4.2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67%,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
降尘量为21.20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上升12.22%。
二、废气排放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万吨,比2009年减少0.09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98万吨,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2万吨。
烟尘排放量为1.58万吨,比2009年减少0.1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0.94万吨,生活及其它排放量为0.64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19万吨,比上年上升0.35万吨。
三、沙尘及浮尘2010年,兰州市出现沙尘及浮尘天气15次,出现频次较多,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
可吸入颗粒物在发生浮尘天气时的瞬时浓度范围为0.119~1.516毫克/立方米,其中有3次沙尘天气的浓度最高值都大于1.0毫克/立方米,与2009年相比,发生频次增加10次。
2010南京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公布《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2011年6月4日综述2010年,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发展”、“三个提升”大局,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品质;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积极实施环保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当年,全社会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达到164.9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5%。
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22项,先后实施了75个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工程,工业污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22.2%的情况下,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经核定,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2010年是我市“2234”治水计划的收官之年,三年来累计完成投资近100亿元,共实施了230项工程,共新建5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三区两县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突破180万吨。
生态建设有序推进,近80%的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江宁区、高淳县、浦口区、溧水县创建国家生态区县成效显著。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42个村获得省、市级生态村称号,完成了33家绿色社区、47家绿色学校、7条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的创建任务。
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全年劝退或改选址工业项目30个。
全年累计受理群众污染投诉近2.23万件次,查办具体污染问题近1.36万件。
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查处违法排污企业39家,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16起,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了全市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0年成都市环境质量公报
环境质量概述空气:2010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6%。
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标,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浓度年均值较上年均有所下降。
空气污染特征为扬尘、机动车排气、煤烟混合型污染。
郊区(市)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于城区。
水质:2010年岷江成都段、沱江成都段水质与2009年总体持平。
国控和省控出境断面未能全部达标。
城区锦江、沙河水质以Ⅳ类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生化需氧量。
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
郊区(市)县(除彭州市外)政府所在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噪声:2010年成都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9.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4.1分贝,均处“较好”水平,城区功能区噪声的1、2、4类区夜间超标。
城区道路交通、区域声环境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较上年略有下降。
生态:2009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68.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2009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比2008年的64.7上升5.4%,比2007年的66.8上升2.1%。
121环境空气质量1.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1.1.1监测概况成都市是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 城区8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均经过国家环保部认证,为国控监测网点。
成都市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及《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上报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包括控制中心、子站巡视及维护维修、质量控制等相关管理制度。
2010年,8个国控子站共获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有效日均值监测数据8350个。
1.1.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1.1.2.1监测项目成都市环境空气监测开展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1.1.2.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2010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年空气质量以良为主,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为21~255,其中空气质量级别为优的有58天,良258天,轻微污染43天,轻度污染5天,中度重污染1天,无重度污染。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目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淡水环境 (5)海洋环境 (23)大气环境 (29)声环境 (35)固体废物 (38)辐射环境 (42)自然生态 (46)土地与农村环境 (50)森林 (54)草原 (57)气候与自然灾害 (59)专栏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0)环境执法检查 (71)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72)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73)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74)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75)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6)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77)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78)化学品管理 (79)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80)环境卫星工作进展情况 (81)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 (82)环境宣传教育 (83)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 (84)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性文件总体情况与进展 (85)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 (86)2010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防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把工作重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来,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10年陕西省环境质量公报
2010年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目录综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辐射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治理环境执法监督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保投入环境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城市环境考核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宣传教育环保科技环境信访办理环境应急管理环境政策创新对外合作2010年环保大事记综述2010年,陕西省环境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环境保护部的支持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狠抓污染减排,加强“一山两水三大板块”环境治理,实施城市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水体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五大工程,实现了天蓝、水碧、生态良好和环境安全四大目标,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污染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较2009年分别削减3.25%、3.20%,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双减排各3%的任务。
全省十市一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4-357天,大气颗粒物污染呈现下降趋势,酸雨频率较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
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27个城市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保障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6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呈现稳中见好,其中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优良,水质稳定保持在国标Ⅱ-Ⅲ类标准内;渭河干流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
西安、咸阳两市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全省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城市总体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2010年陕西蓝皮书》显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在所有参与评价的社会经济发展类指标中为最高。
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空气质量1、空气质量2010年全省16个省控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全省环境空气污染仍属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2012-01-18|来源:总量司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
2010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省环保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富民强省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污染减排为主线,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综合施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污染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以“双三十”为龙头,着力推进了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各项减排目标任务,经环保部核定,我省2010年及“十一五”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均圆满完成。
二是全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以落实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环保行动计划为推动,力促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以主要河流断面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强力推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落实国家和省“以奖促治”政策为助力,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三是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加强了重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集中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问题,加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危险废物和辐射环境管理。
四是积极推进了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认真执行国家环境准入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规定,严把了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
五是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提升,环保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得到了提升,环保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
2010年,全省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监测河流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断面达47.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8个百分点,比2005年上升18.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了12.7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好转。
水环境状况2010年,我省地表水状况有所好转,但污染仍较重。
七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
其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7.2%,比上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33.6%,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
2010年青岛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现发布《2010年青岛市环境状况公报》。
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宋春康二О一一年五月2010年青岛市环境状况公报综 述2010年,全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局,以治污减排为主线,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保护环境与促发展相协调,污染减排与调结构相促进,环境改善与惠民生相结合,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管理措施,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市政府印发了《2010年环湾保护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青岛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实施环境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等5大方面28项“环湾保护”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环湾保护”工作;环保、建设、市政、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对过城河道、噪声扰民、扬尘污染等6类突出问题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不断提高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14座污水处理厂的18个新、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排查治理海泊河、李村河、娄山河三大流域污染点源525处,河道截污和综合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成果。
2010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达到113.86 亿元。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部分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7%,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主要河流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77.4%,同比升高6个百分点,李村河等省控重点河流全面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存的水质目标;胶州湾海域水质好转,功能区达标率为71.4%,胶州湾外海域水质良好,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市区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况。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状况2010年,全市实现减排二氧化硫8500吨,减排化学需氧量8200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
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
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
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
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
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附表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二.废气排放及其治理
三.工业固体废物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五.工业污染治理
六.自然生态保护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二)排污申报核定
(三)排污费征收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五)“三同时”执行
(六)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
(七)环境监测
(八)污染源自动监控
(九)环境科技
(十)环境宣教
(十一)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十二)突发环境事件
八.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说明: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