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记录及反思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本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力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点:1. 启发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辩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如何解释操场上两个人同时跳上空中的现象来引导他们思考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

启发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辩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如何解释操场上两个人同时跳上空中的现象来引导他们思考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

2.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小球在撞击墙壁时的反弹现象,解释其中涉及到的力的平衡。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小球在撞击墙壁时的反弹现象,解释其中涉及到的力的平衡。

3. 探究实践: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或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弹簧式玩具,观察和分析其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探究实践: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或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弹簧式玩具,观察和分析其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 巩固练:提供足够的练题和实例让学生独立练,巩固他们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程度。

练可以包括计算题、应用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巩固练习:提供足够的练习题和实例让学生独立练习,巩固他们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程度。

练习可以包括计算题、应用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课堂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测试,考察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程度。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表明了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特性。

尽管它相对简单,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进行反思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和加强。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往往容易混淆理解。

他们经常将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看作是同一种力,而实际上它们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可以通过实例来解释清楚力的作用和反作用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用弹簧秤拉伸和压缩的例子来说明力的作用和反作用是相等且相反的。

同时,我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将这个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摩托车的推动原理、步行时脚的作用等。

其次,我也发现学生们对于力的大小和方向经常感到困惑。

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地判断两个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比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可以使用更多的图表和图像来说明力的大小和方向。

特别是在讲授矢量和力的合成的时候,我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表和计算方法,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另外,我也发现在教学中对于力的单位讲解不够充分。

学生们往往忽略了力是一个物理量,它有大小和方向,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开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之前,先对力的单位进行讲解和强调。

并且可以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力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最后,我也认为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质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因此,我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总结起来,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时,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例、图表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并正确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力的单位的讲解,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第一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特别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使解题时有多种选择的可能。

本定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法学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前面学过力的概念,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等认识,对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的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我进行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为突出地落实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规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理解规律;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整合知识,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诱”是“思”的起点,“思”是“诱”的归宿,在整个流程的设计上,我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境激情、体验感知→主体探究、揭示规律→拓展迁移、学以致用”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自主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又能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在某些现象中又似是而非,常被定式思维所干扰而得出错误结论。

本文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从常见的实验现象入手得到定性的浅显关系,再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定量的深层关系,从而得到牛顿第三定律。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让学生产生清晰、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设计思想在我们听一堂优秀的中学物理课时,总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一堂好的物理课,可能会用到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然而,其核心部分,总会有一个或几个好的物理实验。

独具慧眼的实验资源运用,创造性的实验设计,总能将物理课程的特色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果将这些实验从这堂课中抽出去,则无异于抽掉了一堂课的灵魂。

对于《牛顿第三定律》这堂课,我认为要想尽办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实验,让学生体会到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各种力以及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物质形态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用力学传感器演示一些其他手段(如弹簧秤)不能做或者可以做但效果不理想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定量关系,让他们感觉到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定性、定量的实验自然而然得到的。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存在的普遍性;②通过实验归纳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得到牛顿第三定律;③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例。

2.过程与方法①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②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的理解,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的区别,因此做好几个实验,特别是传感器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牛顿第三定律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而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仅研究单个物体或系统的运动,为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
通过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的有巨大的应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小风扇变轻的原因和通过小童车“吹飞”粉笔灰实验分析汽车前进原因,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牛顿第三定律。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或叠加,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对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效果可以抵消或叠加。
分析书的受力情况,指出书受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并总结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
(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
(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
(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牛顿第三定率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率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反思
延寿二中闫立志
一、不足之处
1、引课部分设计想法过多,有种“贪多嚼不烂”的感觉。

导致在引课部分占用过多时间,正课部分很多地方没有按着原计划讲解。

2、错误估计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于一厢情愿,与学生学习情况不符,导致原本想以问题贯穿本节课的想法进行不下去。

3、最后在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环节和知识总结环节过于匆忙。

尤其是在本节课知识总结过程时,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达不到知识总结的目的
4、板书不完整
二、改进
1、剪短引课视频时长,删减没必要的问题,为正课部分节约出一部分时间。

2、积极认真了解学生学情,把本节课涉及到知识做成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

3、在进行本节课知识总结时,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整理笔记和知识总结,真正的起到本环节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1(一)说课题目:高中物理必修I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二)课时分配:“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学模块部分二级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属于一节规律探究课。

根据学习任务及教学实际,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本节内容。

(三)说教材1、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属于“理解”知识层次。

牛顿第三定律是在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学习的。

而对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它与第一、第二定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二定律揭示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定律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上揭示了两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物体运动获得动力的源泉。

牛顿第三定律比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更广泛,它不仅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非惯性系下也能够使用;在宏观领域内能够使用,在微观领域内也能够使用。

只是该定律在建立的过程中,牛顿是在绝对时空观下,力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质传递时得出的。

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建立了场的理论后,人们才发现电磁相互作用中力的推迟作用效果,至此认识到相互作用在高速下牛顿第三定律有局限性。

但对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第三定律的适应范围更广泛就可以了,至于高速运动条件下的力的推迟效应,学生知道就可以。

2。

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重点应该放在,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从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同生同灭同变化,无先后主次之分)、同种作用性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决定作用效果来认识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如何认识牛顿第三定律中所描述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总是”特征,体会“运动状态”、作用物体间“物质状态”的不影响性,应是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所在。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物理中的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一。

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且分别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蹬车时向后踩,人就会向前移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个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困难和误解。

在此做个反思,总结一些我认为教学上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许多学生只能理解到作用力的存在,而忽略了反作用力的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在教学中过于强调作用力,而忽略了反作用力的解释和应用。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应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反作用力的强调和解释,让学生意识到作用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的。

其次,我还发现学生对于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理解存在困惑。

牛顿第三定律强调了力的平衡,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但方向相反。

然而,许多学生只关注作用力的大小,而对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概念理解不深。

在教学中,我可以通过举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此外,学生在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实践经验。

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将问题套用公式,而没有深入思考实际的力的作用情况。

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观察力的作用和反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最后,我还需要在教学中多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将牛顿第三定律与生活应用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引入汽车的制动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制动会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使车辆停下来。

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总之,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对学生的物理理解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反作用力和力的平衡的解释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引入实际案例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1.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正确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2.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两个弹簧秤,将它们对拉,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提问:“为什么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总是相等?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物理原理?”•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用已学知识解释。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引入牛顿第三定律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3.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讲解概念:明确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即“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存在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实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走路时脚对地面的力和地面对脚的力、划船时桨对水的力和水对桨的力等),分析这些实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简单实验,如使用弹簧秤对拉、推小车观察反作用力等,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正确性。

•理论应用:引导学生将牛顿第三定律应用于解释其他物理现象,如火箭发射、跳伞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牛顿第三定律的关键概念和实例分析。

•积极参与实验验证,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理论应用实例,尝试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更多物理现象。

•过程点评:通过实例分析、实验验证和理论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思维的碰撞与深化。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新课引入中,通过播放足球运动员的头球视频,让学生在笑声中开始学习知识,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多频道”运作,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

随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唤醒学生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面的生活经验而把原来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实验中我给出各种简单的仪器和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想象、观察、质疑。

这样既可激起学生创造思维之火花,又可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还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宽利用DIS装置对运动中的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进行研究,用事实说话,让学生眼见为实,彻底地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疑虑,也使他们对牛顿第三定律中的“总是”一词理解更为深刻。

本课教学设计完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充分显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对学生兴趣、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研讨: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科学探究课1、充分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本课采用了两段视频,一是引课,一是结课。

利用头球短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火箭发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应用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

由生活到课堂,由课堂到生活,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

2、更加注重情境体验本课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比如:让学生举例并分析,解释掰手腕等。

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抽象。

3、发挥了实验的作用本课有验证性实验,如利用遥控电动玩具小车验证车轮对地面的摩擦力;有探究性实验,如几组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几组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实验等。

体现了物理的学科特点。

4、传感器的应用传感器的使用彰显了现代科技在课堂的魅力,而且效果十分直观。

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或同学的演示,教师启动软件的数据采集键,计算机就开始采集数据,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对称图线立刻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现,直观又有说服力,震感了学生的心灵。

《第三章 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章 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干系。

2. 能够正确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观察、思考、推理和创新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干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粉笔、实物展示台(展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 准备实验器械:弹簧等用于模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器械。

3. 准备例题和练习题,供学生教室和课后练习。

4. 准备相关的视频或动画,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起首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从而引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实验:推拉弹簧,观察弹簧对手柄的反作用力;两人一组,一人握住铅笔,另一人用力推他,观察体验握手和推手的互相性。

2. 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互相作用力的特点,探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作用效果的。

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记录互相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互相作用力的特点。

3. 讲解:详细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诠释为什么两个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是互相的,为什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讲解:起首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然后诠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4. 应用:通过一些生活和科技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举例:汽车刹车和启动、游泳时手脚对池底的反作用力、火箭升空等。

5. 讨论:让学生讨论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如何利用它来诠释和解决一些问题。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具体问题,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诠释和解决。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记录及反思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记录及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记录及反思(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拍手鼓掌的感觉怎样?提出问题2:用脚踢球的感觉怎样?[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感受的共性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推进新课[教师活动]左手疼痛,是左手受到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效果,这说明左手受到了力的作用.问(紧接提):请你分析一下,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答:右手)出示:问:刚才鼓掌时,你的左手痛,那右手痛不痛?(答:也痛)[教师活动]那也就是说,你的右手也受到了力的作用.那请你分析一下谁是施力物体.(答:左手)出示:小结: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问: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学生回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肯定学生的回答.一、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问:在刚才这个例子中,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这里出现了几个力?答:两个.(强调:两个力,F1、F2)引:这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问:自然界的作用力的个数若用数学中的方法怎么表示?答:2 N,必然是偶数. 引: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电脑出示) 2.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研究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二、牛顿第三定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3:如果班级中力气大的同学与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预测比赛结果.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旱冰鞋(或站在比较光滑的平面上)重复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定性关系)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举例:地球对人有吸引作用,人对地球也有吸引作用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打排球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刹车时车轮受地面的摩擦而停止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带电的通草球之间的作用静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活动]提出问题4:设计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如弹簧秤),并亲自去指导每个小组的实验.[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实施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并能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教师精讲结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加以恰当的指导,最后给出完整的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强调说明:任何情况都是如此.讨论:A.以卵击石;B.以拳击脸.注意:(1)反向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2)相等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相等;(3)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4)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合作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知识拓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马拉车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分析人走路的受力情况.(最好让学生提出生活中涉及到的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性、同时性和同一性.并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我们初中学过的一对平衡力的区分.我们可以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来区分.[例题剖析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汉与女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女孩被大汉拉过来的过程中,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说法B、C正确.答案:AD说明:既然大汉拉女孩和女孩拉大汉的力一样大,大汉为什么能把女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如图6-3-1分别画出两者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显然,只有当f甲>f乙时,女孩才会被大汉拉过来.如果让大汉穿上溜冰鞋站在磨光水泥地上,两人再比力气时,女孩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大汉拉过来.图6-3-1[例题剖析2]一辆汽车沿山坡加速上行,不计空气阻力,汽车受到哪几个力?指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分析: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汽车发生作用的物体,找出汽车受到的力,然后由“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关系,找出各自的反作用力.解答:汽车受到的力和各个力的反作用力列表如下:画出汽车和山坡隔离体的受力图,如图6-3-2所示.图6-3-2说明:常有些学生会把汽车受到的牵引力,说成是“发动机对汽车的力”,这是不正确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一部分,它与车身之间的作用力是内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内力不可能使整体产生加速度.这正像自己用手揪住头发向上拉,不会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汽车前进的机理是:发动机工作,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旋转,车轮旋转时力图把地面向后推,地面施力使车向前,正像人行走时也是依靠从地面获得推力一样.[例题剖析3]如图6-3-3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力为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6 N,则台秤的示数( )图6-3-3A.保持不变B.增加10 NC.增加6ND.增加4 N分析:金属块浸入水中后,水对金属块产生浮力F.由弹簧秤的示数知,浮力的大小为F=G=T′=10 N-6 N=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金属块对水也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其大小F′=F=4 N.通过水和缸的传递,对台秤产生附加压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 N.答案:D说明:任何力都是成对出现的,对液体和气体的作用同样遵循着牛顿第三定律.本题可以通过实验精确验证,请同学们自己去完成.讨论: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都是实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一个力都有明确的施力者与受力者.它们不同于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合力”与“分力”.因此,合力与分力都没有单独的反作用力.布置作业根据本课和以后的学习要求提出以下两个作业:(1)分析为什么能够升空;(2)总结区分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思考题:1.甲、乙两位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打闹,甲失手将乙打痛了.甲狡辩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给了你多大的力,你同样给了我多大的力;我把你打痛了,你同样也把我打痛了.”你对此如何评判?2.在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由于甲队作用于乙队的力大于乙队作用于甲队的力.为什么?如果不是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教材习题讲解1.答:1.棒球2.直升机3.4.斜面上推物体5.手推车6.踢球7.跑步8.起吊重物……2.答:当人在船上跑的时候,船对人有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对人来说是动力;同样人对船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此力对船来说也是动力,故人加速跑的同时船也反向加速运动.3.答:此题主要是让学生区别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这两对力的区别在于1.前者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后者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前者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在不同物体上.故A对.板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牛顿第三定律相互性、同时性、同一性四、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引言:牛顿第三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实验和例题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一定律,并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其理解。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常常存在误解和困惑。

因此,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总结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进行教学准备之初,我意识到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含义;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二、概念的引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我在课堂上首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走路时我们脚踩在地上的力和地面对我们的反作用力。

通过这些例子,我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存在,并能够理解反作用力的概念。

三、实验的设计为了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反作用力相关的实验。

比如,我让学生用手掌同时向两个相互挨着的篮球施加力量,并观察篮球的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感受到施加给篮球的力和篮球对他们手的反作用力,从而理解反作用力的存在和作用。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验,比如通过拉弓射箭和放风筝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四、问题的提出为了检验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情况,我在课后布置了一些相关的题目,既包括选择题,也包括应用题。

其中的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应用题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在选择题上掌握得较好,但在应用题上出现了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次课上讲解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题,并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学问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实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察看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试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激励同学勇于探究,促使同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察看,试验,探究,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精准,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注重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中学已经讨论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显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讨论今日的内容。

通过试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试验中大家要注意察看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试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试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掌控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试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阔别;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试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4.5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

4.5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是建构主义,实际教学中很好的贯彻了这一点。

做到了开展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情景的引有趣、典型;讨论、分析积极、深入;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规律的总结全面、深刻。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应用提升时联系社会,横向开合度大、信息量大。

在巩固知识点之外,还让学生体会了物理知识的魅力,明确物理知识的有用,这对他们长期保持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①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弱,但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这一点在谈论“鸡蛋碰瓦片”时尤为显现。

关于这一点需要在以后长期的常规教学中持之以恒的、有意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②本希望在课堂中由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产生“平等”、“付出”等的人文思想,但在教学中未能如愿。

补救措施为课后印发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引导其在这方面的思考。

也可考虑让语文老师协助,来篇作文。

还可以举行主题班会讨论。

本人虽已尽力,但能力有限,暂时想到这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武穴中学:王胜
2014年12月11日(写于公开课之后)。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反思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况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充分地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三定律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机械运动规律。

然而学生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尤其是面临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往往还是“口是心非”,很容易受直觉的影响,比如在面对“拔河”、“马拉车”、“掰手腕”、“以卵击石”等问题是很容易犯错,因此,这也是我本节课最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课本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是循序渐进的,首先是通过对实际现象的分析讨论,得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第二是通过实验定量测量得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第三是回到实际应用中,使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基于这个过程,我首先通过让学生体验身边的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让学生对某一例子进行具体分析,分别找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此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我主要采取让学生探究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找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以此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包括后面寻找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一一突破的。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对生活中具体实例的分析,这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可以大胆的让他们犯错,在针对错误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有“自相矛盾”的感觉,然后认清问题的本质,这个过程的经历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

经验表明,学生们的前概念来源于自己的直觉,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特别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正确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借鉴往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般性问题的积累,认真研究本届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思维的盲点,新旧认知产生剧烈碰撞的疑点或展现物理科学方法的有效点,切中要害地提出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使之进入一种理性思考,改善自我认知结构,感悟科学本质,领略科学精神真谛,接受科学思想方法熏陶的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二篇)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二篇)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价值。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倡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节课在设计上有以下亮点。

一、探究性实验设计本节课涉及到两个实验,一个探究性实验,一个演示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自主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再利用DIS实验系统进一步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同学们注意观察屏幕上图线(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进一步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这样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导学案的编写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努力将学生参与课堂的部分拓展,由教师提供相关器材和点拨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

不足之处:因时间关系板书得较为简洁,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在黑板上完整板书出来。

板书的字也是我需要再进行练习的。

这些不足之处均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不断去改进和提高的。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二)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在物理教学中常常被用来解释各种力的平衡和互动的问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教授牛顿第三定律。

首先,我们需要重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将牛顿第三定律误解为仅仅涉及相互作用的力对。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引言本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该定律规定了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现象。

通过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确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解释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然后,我通过示例和实验向学生展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情况。

我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以促进他们对该定律的理解。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他们对牛顿第三定律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认识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存在,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然而,一些学生对如何应用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困惑。

他们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练来加深理解。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增加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练。

通过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定律的应用。

2. 利用实验和模拟软件。

通过进行实验和使用模拟软件,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模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

3. 提供更多资源和资料。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和在线研究资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巩固。

---结论通过反思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练习,利用实验和模拟软件,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更好地运用该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听课记录及反思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1:拍手鼓掌的感觉怎样?
提出问题2:用脚踢球的感觉怎样?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感受的共性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推进新课
[教师活动]左手疼痛,是左手受到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效果,这说明左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问(紧接提):请你分析一下,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答:右手)
出示:
问:刚才鼓掌时,你的左手痛,那右手痛不痛?(答:也痛)
[教师活动]那也就是说,你的右手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那请你分析一下谁是施力物体.(答:左手)
出示:
小结: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
问: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学生回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肯定学生的回答.
一、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问:在刚才这个例子中,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这里出
现了几个力?答:两个.(强调:两个力,F1、F2)
引:这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问:自然界的作用力的个数若用数学中的方法怎么表示?答:2 N,必然是偶数.
引: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电脑出示)
2.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研究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
二、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3:如果班级中力气大的同学与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预测比赛结果.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旱冰鞋(或站在比较光滑的平面上)重复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定性关系)
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举例:
地球对人有吸引作用,人对地球也有吸引作用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打排球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刹车时车轮受地面的摩擦而停止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带电的通草球之间的作用静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4:设计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如弹簧秤),并亲自去指导每个小组的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实施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并能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精讲
结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加以恰当的指导,最后给出完整的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强调说明:任何情况都是如此.
讨论:A.以卵击石;B.以拳击脸.
注意:(1)反向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相等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相等;
(3)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合作探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知识拓展
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马拉车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分析人走路的受力情况.
(最好让学生提出生活中涉及到的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性、同时性和同一性.并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我们初中学过的一对平衡力的区分.我们可以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来区分.
[例题剖析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汉与女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女孩被大汉拉过来的过程中,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说法B、C正确.
答案:AD
说明:既然大汉拉女孩和女孩拉大汉的力一样大,大汉为什么能把女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如图6-3-1分别画出两者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显然,只有当f甲>f乙时,女孩才会被大汉拉过来.如果让大汉穿上溜冰鞋站在磨光水泥地上,两人再比力气时,女孩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大汉拉过来.
图6-3-1
[例题剖析2]一辆汽车沿山坡加速上行,不计空气阻力,汽车受到哪几个力?指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
分析: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汽车发生作用的物体,找出汽车受到的力,然后由“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关系,找出各自的反作用力.
解答:汽车受到的力和各个力的反作用力列表如下:
画出汽车和山坡隔离体的受力图,如图6-3-2所示.
图6-3-2
说明:常有些学生会把汽车受到的牵引力,说成是“发动机对汽车的力”,这是不正确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一部分,它与车身之间的作用力是内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内力不可能使整体产生加速度.这正像自己用手揪住头发向上拉,不会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
汽车前进的机理是:发动机工作,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旋转,车轮旋转时力图把地面向后推,地面施力使车向前,正像人行走时也是依靠从地面获得推力一样.
[例题剖析3]如图6-3-3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力为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6 N,则台秤的示数( )
图6-3-3
A.保持不变
B.增加10 N
C.增加6N
D.增加4 N
分析:金属块浸入水中后,水对金属块产生浮力F.由弹簧秤的示数知,浮力的大小为
F=G=T′=10 N-6 N=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金属块对水也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其大小F′=F=4 N.通过水和缸的传递,对台秤产生附加压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 N.
答案:D
说明:任何力都是成对出现的,对液体和气体的作用同样遵循着牛顿第三定律.本题可以通过实验精确验证,请同学们自己去完成.
讨论: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都是实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一个力都有明确的施力者与受力者.它们不同于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合力”与“分力”.因此,合力与分力都没有单独的反作用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和以后的学习要求提出以下两个作业:
(1)分析火箭为什么能够升空;
(2)总结区分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
思考题:
1.甲、乙两位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打闹,甲失手将乙打痛了.甲狡辩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给了你多大的力,你同样给了我多大的力;我把你打痛了,你同样也把我打痛了.”你对此如何评判?
2.在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由于甲队作用于乙队的力大于乙队作用于甲队的力.为什么?如果不是那是由于什么原因?
教材习题讲解
1.答:1.棒球
2.直升机
3.火箭
4.斜面上推物体
5.手推车
6.踢球
7.跑步
8.起吊重物……
2.答:当人在船上跑的时候,船对人有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对人来说是动力;同样人对船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此力对船来说也是动力,故人加速跑的同时船也反向加速运动.
3.答:此题主要是让学生区别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这两对力的区别在于1.前者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后者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前者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在不同物体上.故A对.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性、同时性、同一性
四、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