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论文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思维方式、文化、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它关注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地考察:人文地理学倡导通过实地考察来收集数据,观察和体验人类在具体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和行为。

2. 区域调查:通过对特定区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该区域的人群、社会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情况。

3. 数据统计和分析:人文地理学也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以获取客观的数据支持和验证研究结论。

三、人文地理学的意义1. 帮助规划城市和区域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和区域的规划者提供有关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

2. 促进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3. 丰富人类文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有深远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类丰富多样的文化。

结论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实地考察、区域调查以及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方法,人文地理学为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促进了环境保护,丰富了人类文化。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学论文

人文地理学论文

人文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摘要: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由最初的自成体系逐渐演变成如今几乎一致同意的系统分类。

中国人文地理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兴以来,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

本文从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介绍近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简单的科学展望。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中国、人地关系、发展趋势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1、理论的发展1.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始终被视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2]。

从古代“天人合一”的协调思想演进到近代的人地关系协调思想,再升华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演进主线基本围绕人地关系和谐这一核心伸展。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全球性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开展人地关系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人地关系系统的性质及人地关系理论内涵在演进中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经济等等都是新形势下人地关系理论的具体实践形式,充分体现出人地关系论在指导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作用[3]。

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是近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

近年来一大批学者分别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不同层面,和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全球化等不同切入点思考人地关系的本质与内涵、基本特征、客观规律和学科分支等问题,实现了人地关系研究视角由单源切入向多源转化,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的转变[4]。

谈人文地理成因教学实践创新论文

谈人文地理成因教学实践创新论文

谈人文地理成因教学实践创新论文谈人文地理成因教学实践创新论文一、对人文地理成因教学中上述两阶段的反思与批判第一阶段的成因教学以教材为本,在因素即原因的教材逻辑下,教师主要从例证的角度对现有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进行淦释与说明。

整个教学过程没有真正的师生对话,主要以灌输为主,缺乏知识的生成,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

学生认为教师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可有可无,对于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远远低于自然地理。

第二阶段的成因分析教学开始尝试案例教学,采用教材所提供的北京城市功能区的案例,在功能分区成因分析时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出发找原因。

这种人文地理的成因分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对地理诸因素具体作用于人文地理事象的过程分析不清,不能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诸因素在人文事象的区位与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诸因素在人文地理事象区位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只能僵化地从自然、社会诸因素出发生搬硬套地“找”地理成因,而不是“分析”原因。

这样零碎的、不深刻的成因分析导致人文地理成因教学过于简单化、机械化,整个教学过程难以形成真正的师生对话,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这样的成因教学也缺乏真正的思维活动过程,很难全面认识地理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反而使学生的思维简单化、僵化。

这样的课堂将很难让学生理解人文地理之“理”,难以进行有理有据的理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二、批判基础上的创新即人文地理机制分析教学法的提出为了消除人文地理成因教学中静态的、机械的“因素分析”所带来的弊端,必须将人文地理的成因分析真正过程化。

过程化的成因分析必然建立在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区位比较完整的发展变化过程的基础上。

教学时,应该运用时空一体化的案例,运用“历史分析法”〔’〕,引导学生理清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区位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影响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区位形成、发展变化的诸因素,以及分析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明确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区位发展变化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最后概括出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区位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一般性的发展机制。

人文地理学论文范文

人文地理学论文范文

人文地理学论文范文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地理、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议题,分析其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区域发展、旅游地理、人口迁移等。

二、城市规划的人文地理学视角城市规划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是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强调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需求、交通流量以及地理地形等因素,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区域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区域发展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旨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的观点认为,区域发展应通过考虑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条件等因素来实现。

例如,当规划一个工业园区时,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发展策略。

四、旅游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视角旅游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的观点认为,旅游地的发展应考虑到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环境保护等因素。

例如,在开发旅游景点时,需要平衡旅游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人口迁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及其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研究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以及政策应对措施。

例如,对于一个内部迁移的社区,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考察迁移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同时,关注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三角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三角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一、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特征1. 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三省市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依靠、经济资源上自然调节,并在人文精神上感受着相同语言、文化土壤的深厚滋养,因此,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经济区而不是行政区的定义。

长江三角洲各区域间虽然不乏合作,但是更多存在的竞争与冲突同时也制约了彼此经济的提升。

随着制度变迁、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国际经济运行环境的不同,长江三角洲合作与冲突关系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推行地方财政包干,地方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逐渐增强,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日趋显现。

长江三角洲各区域利益主体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开始了博弈过程。

参照郑连虎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关系变化的阶段划分,可以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三个阶段。

①区域竞争阶段,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使地方利益主体地位确立,各区域各自为政进行自主工业化,产生产业结构趋同、市场分割、生产要素流动不畅等局面,而重复建设、开发区热和招商引资则构成了新一轮的竞争。

②区域竞合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多年来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市场信息的逐步完善,长江三角洲各区域之间开始寻求理性博弈和良性竞争。

同时,由于国内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增长极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江、浙、沪三省市趋于形成互利合作的关系,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成为发展的主题。

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前沿哨地的长江三角洲各区域最终将进入区域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实现一体化,形成统一大市场,合理分工合作,协调配置大型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国内国际经济体系当中。

本文认为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正处于寻求理性博弈和良性竞争的区域竞合阶段。

2. 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特征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可以分为合作和冲突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

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

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涵盖了人类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城市化、全球化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探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议题,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一学科的内涵和重要性。

1. 城市化与人文地理学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并对人文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城市化背后的人口迁移、城市发展和文化交流等重要议题。

首先,人口迁移是城市化的一大特征。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加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这种人口迁移对城市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其次,城市的发展也与人文地理学密切相关。

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反映了人类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

通过对城市规划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城市发展背后的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权力等因素。

最后,城市作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全球化与人文地理学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全球化使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城市成为文化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场所。

通过研究城市的国际化、多元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问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全球化对城市空间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全球化与人文地理学全球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部分将探讨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这一背景下,人文地理学关注全球化带来的城市化、环境变化和文化融合等问题,以及相关地理概念和理论的更新与发展。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地理空间的重塑。

传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边界意识正在被重新定义。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全球城市网络、边境冲突和跨国迁徙等现象,揭示出全球化对地理空间划分和认知方式的影响。

浅谈人文地理学论文

浅谈人文地理学论文

浅谈人文地理学论文•相关推荐浅谈人文地理学论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人文地理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课程要求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从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本科专业的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要求以文化地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课程体系涵盖社会、人口、经济、语言、宗教、民俗、自然、行为、政治等诸多内容,是高等学校地理学本科专业基础课。

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紧随时代步伐,具有鲜明的时空性,涵盖当前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城镇一体化、新经济技术开发、旅游开发等诸多热点问题。

因此,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范围广、知识面宽、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强,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具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知识。

在现阶段,综观各高校的人文地理学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采取“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适应性的教学改革应围绕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将实践教学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

二、CDIO指引下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

适应性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良好效果。

1.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突出“人才工程理念”。

人文地理学需要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因此,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需要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进行宽口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GIS、测绘等实用技术教育的传输,还要使得学生具备人文历史、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学、管理学学科的基本素养。

学生不仅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还要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这是人文地理学在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具备的基本理念。

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分异研究

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分异研究

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分异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专业中,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分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空间结构以及其中的社会分异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分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等领域提供参考。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组织和关系。

它是城市的物质载体,反映了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和相互联系。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规划布局等因素密切相关。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中心结构: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发展往往呈现出多中心的趋势。

这些中心包括政治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等,它们在城市空间中分布不均,形成多个功能区域。

2. 地理格局:城市空间结构在地理上呈现出一定的格局,例如环城区、内外环结构等。

这种格局往往与地形地势、交通网络等因素密切相关。

3.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这是由于各地城市发展的历史、经济特点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地方政府的规划布局和政策导向有关。

二、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分异的关系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分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和公平分配,从而减少社会分异;另一方面,社会分异的加剧也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城市空间结构对社会分异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可能导致社会分异的加剧。

以城乡结构为例,城市通常具有相对集中的经济资源和社会服务,而农村则相对缺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加剧了社会分异。

此外,城市空间中的贫困地区往往与富裕地区相对集中,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导致社会阶层间的隔离与藩篱。

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与社会互动研究

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与社会互动研究

人文地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与社会互动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专业中,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和社会互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以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和社会互动为主题,探讨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引言城市社区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单位,它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互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和社会互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和社会互动对于了解城市发展和改善社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1. 城市扩张与社区规模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城市的扩张给社区的空间构造带来了挑战,社区的规模、密度和结构经历了重大改变。

2. 城市更新与社区改造: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许多城市采取了城市更新和社区改造的措施。

通过对社区内部和周边环境的重新布局和重建,改善社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 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塑:社区的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进行社会互动的重要场所。

在空间重构中,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合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构建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社交环境,有助于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城市社区的社会互动1. 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社区的共同建设和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区互动关系有助于建立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营造友好的社区环境。

2. 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是城市社区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

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组织,共同管理和改善社区环境,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 社区文化和社交活动:社区的文化和社交活动对社区的社会互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举办社区文化节庆活动、社区俱乐部、邻里活动等,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社区的融洽发展。

四、结论城市社区的空间重构和社会互动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撰写一篇精彩的人文地理学论文

如何撰写一篇精彩的人文地理学论文

如何撰写一篇精彩的人文地理学论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地理、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交互作用及其影响。

撰写一篇精彩的人文地理学论文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以下是撰写一篇精彩的人文地理学论文的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主题选择选择一个研究人文地理学的主题是撰写一篇论文的首要步骤。

主题要选择有足够研究价值和前景的课题,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

同时,主题要具有个人兴趣,这样才能够激发撰写论文的激情和动力。

第二步:文献综述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是了解当前研究状况、确定研究问题和建立理论框架的重要步骤。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第三步: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论文的核心,它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

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档案资料分析等。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主题,确保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第四步: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完成研究设计后,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数据分析时,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或定性分析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和方法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数据分析是获得研究结论和发现的关键步骤,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结果展示与讨论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

论文的结果展示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图表和地图等形式呈现。

在结果讨论中,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与文献综述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和证明自己的研究观点和结论。

第六步:结论与展望在论文的最后,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结论要简明扼要,概括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展望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

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

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

三一文库()/论文〔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下面的是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希望能帮助到你!人文地理学相关论文1 【摘要】随着第二轮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在全国展开,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长兴电大教师进修学院也加入了学习和实践的行列。

从2009年三月初开始,至8月底结束,为期六个月,学习实践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即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每个阶段分两个环节。

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和地理教学实际,撰写了“地理教学与科学发展观教育”。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地理教学▲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地理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

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的最新发展理念。

▲二、地理教学与科学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随着全球性人VI、资源、环境等问题的产生,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为宗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成为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论文题目

人文地理论文题目

人文地理论文题目人文地理: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的研究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文化与地理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通过探索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人文地理旨在揭示人类与地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和文化差异。

本文将以城市发展、宗教信仰和语言三个方面,探讨人文地理的相关议题。

一、城市发展与人文地理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的地理环境常常对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位于江南水乡的苏州,因其独特的水系和美丽的园林景观,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

苏州的园林文化和水乡文化相互渗透,成就了苏州特有的文化景观。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楼大厦、交通枢纽等城市建设不断扩张,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因此,了解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宗教信仰与人文地理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地理则关注宗教信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世界上许多宗教信仰都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伊斯兰教发源于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半岛,其教义与当地沙漠气候及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而印度教则与印度次大陆的季风气候和河流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

宗教信仰还对地理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佛教寺庙常常建在自然景观秀美的山区,这体现了佛教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

在人文地理研究中,我们需要理解宗教信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宗教文化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语言与人文地理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同时也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语言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特异性。

例如,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东亚地区,与中华文化及其影响范围紧密相关。

而阿拉伯语则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及中东地区,与伊斯兰文化的传播紧密相连。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人文地理论文人文地理论文【1】【摘要】: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往往因前期工程地质情况了解不足,未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处理,导致发生路基不均匀沉降,桥梁倒塌,隧道塌方等病害,甚至出现人员伤亡。

因此,应加大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管力度,加强地质勘察监管经验总结,有效消除安全隐患,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监管;经验总结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不仅是公路设计与建设的必备条件,也是道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地质勘察将为设计部门提供真实的工程地质数据,以便正确、合理、经济的设计高速公路,更为施工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持,因而,应确保地质勘查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也应具备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地质勘察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有些设计部门为了节约资金,赶抢进度,减少了勘察工作量,这势必造成因工作量过少而不能真正揭露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或不能全面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现象。

如果在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相关不良地质问题,还可采取补就措施,但仍存在设计变更、造价增加或工期延误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必定给公路建设带来安全隐患,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加大工程地质勘查的监管力度,加强地质勘查监管经验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依托广西来宾至马山、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在建项目,路线全长201.137km。

该区主要有岩溶峰丛洼地、剥蚀残丘和侵蚀堆积河流阶地等地质地貌。

地质勘察中,采用了地质调绘、钻探、标准贯入、动力触探、室内试验及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试验手段,获取了合理的地质资料。

通过分析内业与外业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地质勘查监管经验。

1.尽快确定工程地质勘查方法;2.现场踏勘,检查设备与人员到位情况;3.核实设计资料与现场地质的一致性;4.跟踪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5.检查重点工程与问题工点,核实完成的数量与质量,并验证是否满足规范要求;6.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7.组织外业验收;8.积极排查施工阶段遇到的地质问题。

人文地理作文800字

人文地理作文800字

人文地理作文800字The Rich Tapestry of Human GeographyHuman geography is a vast and diverse field, encompassing the intersection of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t is the study of how humans interact with and shape their natural and built surroundings, creating a unique tapestry of cultures and landscapes.From the bustling streets of Tokyo to the serene rice paddies of Bali, the physical layout of cities and landscapes is often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ir cultural values and historical context. In Japan, for instance, the dense urbanization and verticality of cities like Tokyo reflect a culture that values efficiency, organization,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In contrast, the Balinese landscape, with its intricate irrigation systems and dispersed settlements, embodies a culture that prioritizes balance with the natural world and a deep respect for the land.The influence of human geography extends far beyond the visible landscape. It shapes our economies, political systems, andeven our day-to-day lives. For ins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river valleys like the Nile and the Indus River Plains has historically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civilizations and economies. These river valleys provided fertile land for agriculture, attracting settlers and fostering the growth of cities and trade routes.Moreover, human geography is constantly evolving. Glob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re all reshaping the human landscape in profound ways. The rise of megacities like Shanghai and Lagos illustrates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many developing regions, while the melting of polar ice caps and shifting patterns of rainfall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settlements and livelihoods.In conclusion, human geography is a dynamic and multifaceted field that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their environment. It reminds us that while we are shaped by our surroundings, we also have the ability to shape them in return. As we face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it is crucial that we continue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rich tapestry of human geography, so that we can create more harmonious,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societies.中文篇:人文地理,是一门跨越人文科学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着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城柳州的四大特色文化初探[摘要]柳州是一个已有2100百年悠长历史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以“柳江人”遗址、柳宗元治政业绩、刘三姐传说、奇石构成了柳州市的四大特色文化即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山歌)文化和奇石文化。

[关键词]柳州;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奇石文化引言崛起于柳江之滨的柳州,是一座四代古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柳州是南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在柳州任刺史,留下了后人敬仰的治政业绩。

这里又是汉、壮、瑶、侗、苗、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正因为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柳州文化源远流长,下面介绍其四大特色文化,即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和奇石文化:一、古人类文化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

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

“柳江人”遗址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柳江人”是一九五八年九月间被发现的。

当时,新兴农场的工人在挖掘通天岩里的堆积物作肥料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完整的人的头盖骨,接着又发现人类的一些上体骨和肢骨化石,化石的石化程度较大,可见它们是新人阶段较早的人类遗骸。

经研究发现,“柳江人”明显地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的特征,正是在分化和形成种的蒙古人种类型。

这表明广西地区很有可能是蒙古人种的发源地的一部分。

"日本人可能源于中国柳江,就是说日本人和柳江人可能同宗共祖"。

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植厚和朗先生这样撰文说:柳州拥有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时石器时代晚期长达5万年的史前文化,留下柳江人、白莲洞、鲤鱼嘴人等古人类的生活痕迹。

从通天岩、白莲洞以及柳江沿岸古人类遗址,可以得知,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生息在柳江河畔,它们以辛勤劳动开创了柳州的历史。

而柳州的古人类文化也为人类更好的了解古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柳宗元文化“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

当代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的这句诗,道出了柳宗元与柳州、柳州人民的深情厚谊。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遭受排斥和打击,被派任柳州刺史(地方军政最高长官)。

元和十四年,卒于任上。

在任四年间,柳宗元传播儒学,动以礼法,改革弊政,解放奴婢,并带领柳州人开荒挖井,发展生产,对于促进当地的生产、帮助人民解决生计问题,起到了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世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治政美誉。

(一)柳宗元在柳州的主要政绩1.修复孔庙,兴办文教元和十年七月柳宗元到柳州,十月修复孔庙。

秦汉时期,柳州地区和中央政府联系还比较松散,柳州经济、文化跟内地相比落后了一大截。

《庙碑》说:“今夫子代千秋有余载,其教始于行,至于是邦,人去其陋,而本于儒。

”儒家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某些落后的习俗。

柳宗元修复孔庙,兴办文教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有较大的作用,由于柳宗元重视文教,使柳州涌现了一批文化人士。

对于以后柳州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韩愈说:“柳侯为州,……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

”2.废除奴俗,释放奴婢唐代对奴婢的占有和买卖有详细严格的法律规定,蓄奴和贩奴都是合法的,政府和私人都可以占有奴婢。

柳宗元在柳州碰上良人质债为奴的社会问题,韩愈《罗池庙碑》说:柳州贫穷百姓(良人)“以男女相质(钱),久不得赎,尽没为(奴)隶”。

柳宗元到柳州,同情百姓无辜沦为永世奴婢的痛苦,凭一股改革锐气,行使刺史之权,“革其乡法”,解除了当地被高利贷剥削而沉沦的老百姓的奴婢枷锁,恢复了他们良人的身份。

3.破除迷信,去鬼息杀。

柳州是百越民族聚居地,这里盛行一种用鸡骨占卜、祀鬼杀牲的陋俗。

人们生病不求医,而是请巫师来求神问卦。

这种迷信恶俗曾使柳州地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六蓄不旺。

柳宗元到任柳州时,柳州还存在“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的社会问题。

要改变它很不容易。

用封建礼法去限制,老百姓往往不听;用法律去约束,他们就逃避。

柳宗元看到佛教“浮图是神而语大,可因而入焉。

”于是,为了破除这种恶俗,柳宗元便提倡佛教,宣扬生死轮回来劝说人们不要滥杀牲畜,有病要寻医问药,使当地杀牲祀鬼之风有所改变。

4. 开荒凿井,劝农生产在古代,井是重要的生活设施。

《易经》说:“改邑而不改井。

”柳宗元在柳州,见当地河岸险峻,用水困难。

柳宗元为了解决人们用水困难,自己筹一些钱,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经费,亲自带领民工进行勘测,利用科学方法,在城北开凿了水井。

解决了柳人生活上的一大困难。

“柳井”被誉为惠民政策。

(二)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纪念柳宗元于公元819 年病逝于柳州任上。

一千多年来,柳州人民一直怀念他,缅怀他的功绩,至今仍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堂等纪念景物,成为柳州最富胜名的名胜古迹。

柳州罗池庙碑:韩愈撰文,沈传师书写。

碑文记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和死后成神的传说、柳宗元衣冠墓:柳侯祠后东侧,松柏拥翠,肃穆幽静。

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柑香堂:柳宗元曾在城西北隅“手种黄柑二百株”,并作诗刻石。

后人因此在城西建柑香堂以纪念。

北宋阳朔县令陶弼有诗云“柳子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支乡。

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

”柳宗元离开我们虽有一千多年了,但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柳州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相信柳宗元文化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刘三姐(山歌)文化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它有着深厚的民歌传统。

“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歇。

”可见山歌已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壮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俗称“歌圩”。

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会。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夜,歌声不绝。

山歌文化以刘三姐为代表,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

人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一)壮族山歌的形式与特点1.壮族山歌的形式壮族的民歌不仅形式多样,体裁多种,而且韵律结构也非常独特,主要有欢、加、西、比、沦五种形式,还有勒脚歌和排歌等。

“欢”是壮族民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中西部壮族地区。

主要特点是在韵律上腰脚韵或头脚韵互押。

如一首五言凹句欢,是头脚韵体。

“欢”短小精悍,旋律优美,便于吟唱。

“西”也是壮族地区流行较广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

“西”在韵律上最大的要求是押脚韵,一般是厌一平,一韵到底。

“西”形式比“欢”自由,比较易于掌握,长歌较多。

“加”是另种壮族民歌体。

“加”的韵律是脚韵,通常唱完第一句之后,接着以“姣媚”,“姣炼”等作为全歌的定韵。

民间流传的刘三姐唱的歌,多是这种歌体,叫人赞不绝口。

2.壮族山歌的特点壮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美。

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那种赤裸裸的表达有明显的不同,这或许是比喻比兴手法在壮歌中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

壮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

古人虽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来一个字,拧断几根须”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来说明诗歌创作的艰辛,但同样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诗的“快手”敏才。

所以壮族歌手们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的令人叫绝唱功同样不足不奇。

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诗”的速度望尘莫及。

壮人的嘴巴几乎就是山歌的源泉!壮歌具有整齐严谨、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

正如清代闵叙说:‘壮人生于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韵则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词者。

’”(二)刘三姐文化的本质特征1.心里信仰刘三姐是广西各族共同认可的具有超人智慧、异常能干的“歌仙”。

她能以歌之力量战胜强权,以正压邪,以善制恶,以美胜丑,这是劳动人民传统文化心理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三姐是劳动人民的象征。

对祖先的崇拜目的就是要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克服困难,共同前进。

2.思维方式闻捷曾对刘三姐歌词做过这样概括:朴素而不单调,瑰丽而不堆砌,明朗而不浅露,含蓄而不晦涩。

歌词大量表现为以比兴取喻,从中窥见其思维方式犹如受苦时对美好的追求,劳累时对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仅从汉语角度看其善于设喻、巧于谋篇的歌词就可体察到刘三姐文化思维上的特点:隐喻、直觉、富有哲理。

这种思维自身的形式使语言与世界相通。

歌,不仅是柳州人民的俗尚,也寄托着他们的审美消趣。

3.价值观念刘三姐在与地主的智斗中咏唱:“三姐生来脾气怪,只爱山歌不爱财。

”山歌指代精神,财指代物质。

按理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刘三姐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这体现了人们群众的淳朴与正义。

四、奇石文化俗话说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钱少,不到海南不知身体不好,不到柳州不懂石头之妙。

有着两千一百年建成史的柳州市及周边地区,奇石资源极为丰富,数量大、品种多、质地佳,已为中外赏石界所公认。

至今,柳州已形成了以柳侯公园盆景园奇石馆、箭盘山奇石园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以及柳州奇石城、柳州赏石市场、中华石都、马鞍山奇石市场等为主的国内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奇石交易市场和奇石专业馆场,使柳州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奇石集散地和交易场所,并被誉为“中华石都”,声名享誉世界。

(一)柳州奇石文化溯源柳州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甚至白莲洞原始柳州人时代。

一方面,由于大自然的独特赋予为柳州奇石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柳江人、白莲洞人在这里演义了人类近五万年的远古历史,也为柳州积淀了丰厚的史前文化,从而孕育了早期的柳州奇石文化;同时,以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为代表的古代文人士大夫,首开了柳州奇石文化之先河 ,对柳州奇石在海内外赏石界占据极其崇高的地位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