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顺口溜”里看变化

合集下载

十谢共产党

十谢共产党
如果下着雨,路面就更泥泞不堪了,坑坑洼洼,到处是积水。出去一趟回来身上就少不了泥巴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也变得越来越宽,水泥马路修道了家门口,出门就是水泥路了,不管刮风下雨出去都不会难以行走,行走外出也变得更加方便了,走几分钟就可以做公交车了。现在的道路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了,道路四通八达。
六谢共产党,照明把你想,以前照的桐油灯,现在电灯亮堂堂
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萝卜裤、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男士的服饰也开始从西装向休闲转变。女士们喜欢用各式纱巾搭配服装,丝巾扣、领带扣、胸花、项链、手饰都跟着服装盛兴起来,服装色彩也开始趋向个性化,不再追求统一。进入21世纪服装的演变已达到完全个性化,正统、休闲、名牌、DIY,流行风格也向多面化发展。人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再也没有人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从60年我国人民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到并深切感受到我国人民在思想、经济、文化、资产等等方面的进步和翻天覆地的变化。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尤其是中国女性,当她们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
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

改革开放60年来的衣、食、住、行变化

改革开放60年来的衣、食、住、行变化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

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

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

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

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

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

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

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

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

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看洛阳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看洛阳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看洛阳市民生活30年变迁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0年沧海桑田,河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报今天推出关于改革开放30年洛阳城市居民生活变迁一文,以飨读者。

30年岁月,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一组组数字,鲜明而真切,向人们诉说着30年的沧桑巨变,向人们展现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向人们昭示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站在2008年的“尾巴”上,我们用数字解析这30年洛阳市城市居民生活的变迁,于细微之处感受这场伟大变革带给人们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收入30年增长逾30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26.74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居民收入开始进入连续增长,到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2005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175.28元。

截至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2.26元,与1981年相比增长了30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

收入的增长与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

现在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工薪以外收入增长加快,从事第二职业或其他零星劳动的收入明显增多。

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其他劳动收入319.43元,比1981年增长33倍,工资性收入与非工资性收入比例从1981年的93.4∶6.6缩小成2007年的73.8∶26.2,已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多元化格局。

衣着从“一衣多人”到“一季多衣”服装这一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和广泛的要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绚烂多彩。

1981年我市城市居民用于穿上的消费支出仅为人均61.31元;到了2007年,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已达1096.51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1.9%。

三十周年6字

三十周年6字

三十周年6字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感受都凝聚在
了这六个字之中:回顾、总结、展望。

一、回顾:三十年砥砺前行
回顾过去的三十年,我们可以看到祖国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发生
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的
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改善,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正在朝着
更加开放、包容和进步的方向前进。

二、总结:借鉴经验,加以总结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鲜明特点就是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创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极其重要
的贡献。

我们要借鉴这三十年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把握机遇,深
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展望:继续前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虽然经历了三十年的辛苦奋斗,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的事情需
要我们去努力和实现。

我们要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中抢抓机遇,继续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只要我们保持团结的力量和坚定的
信念,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未来的辉煌。

总之,回顾、总结和展望这六个字恰恰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精
髓所在,它们代表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是我们努力奋斗的
方向和目标。

让我们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吧!。

改革开放30年沈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沈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沈阳的变化一.沈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历与变化我的家乡沈阳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清时的繁荣,民国时的混乱和新中国开国时的辉煌都在沈阳的历史都下了深刻的印记。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沈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蜕变。

(一)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曾经的铁西区,集中了沈阳75%的大中型企业和66%的工业产值,是沈阳乃至共和国工业发展历史上的骄傲,被称为东北工业基地的核心和“东方鲁尔”。

冶炼、轧钢、电缆,第一机床等各大国营企业是这一时代的代表和先锋,在当时,在铁西区的工厂里上班并且家住工人村的工人们是让全沈阳市最羡慕的人。

中国第一台机床,中国第一炉钢等等荣誉是所有沈阳人的骄傲;巨大的机器的轰鸣声和高高耸立的烟囱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无疑,那时的沈阳是东北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人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时,人民的物质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

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还不能得到满足,穿衣吃饭都要政府通过各种票据来统一安排,三代同堂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大多数职工和干部都安家于狭小的平房中。

以厂为家,甘于奉献的精神深入人心,对外来的尤其是西方的思想有明显的排斥心理。

(二)三十年改革之路八十年代初期,铁西区的发展势头还相当良好,诸如冶炼,轧钢,电缆这样的大厂职工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承担了东北地区大部分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制造任务。

然而,在铁西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沈阳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长期对工业污染问题缺乏重视,使得铁西区的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天空呈现灰暗的黄色,空气中弥漫着颗粒状的烟尘是那是环境的真实写照。

但这时人们的经济条件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多数职工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福利待遇,看病报销,定期组织旅游,计划分房,这都是建国初期无法比拟的。

然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铁西区的辉煌迅速退去,昔日最让铁西骄傲的大型企业却成了铁西背上巨大的包袱。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一样的粮票 一样的萝卜土豆 大白菜
• 家乡有这样的顺口溜,“低指标,瓜菜代,吃的饱, 饿的快,肿了大腿,肿脑袋”,“南瓜北瓜,天天吃它 ,无油少盐,稀稀呱呱”。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代 ,“那时候就一个感觉:饿!”“你知道吗?那时买东 西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什么布票,油票……”这个 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 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 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 :吃的像个人样。 •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板 姓餐桌上的主菜,并替代了粮食。由于菜的稀缺,每逢 冬天,也会全家出动囤积白菜,以供冬天食用。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党和政府高度重 视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工作。以《文物保护法 》为基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体 系和工作体系,确立了文物调查、馆藏文物保 护、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 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文物进出境管 理等系列保护制度,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的 法律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地下1001 陈梦婕 李雨童 刘颖 刘甜 陆妮 王靓 张慧婷
改革开放(the reforபைடு நூலகம் and opening-up policy )
•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 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 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 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 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走 出封闭,融入世界。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局部到整体,从机制调整到体 制创新,逐步推进、不断深化,成为贯穿30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 一条主线,为30年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出台 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建设的政策,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开征文化事 业建设费、引导文化公益捐赠、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扩 大市场准入等,使长期困扰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等难 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顺口溜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顺口溜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顺口溜1. 改革开放前,生活真叫难,吃穿都犯愁,就像黑天没灯盏。

就说我爷爷那时候,全家老小挤在破土房,补丁衣服好几件,一年到头难见点油星子,吃顿饱饭像过年。

改革开放后,生活大转变,吃穿不用愁,好比芝麻开花节节攀。

现在咱住的是高楼大厦,衣柜里衣服五颜六色,啥好吃的都能买得到,这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2. 改革之前真可怜,出行全靠两条腿,路远就把驴车颠。

想我奶奶去趟镇上,天不亮就得出门,一路走得尘土飞扬,累得气喘吁吁。

改革之后变了天,汽车火车飞机全,想去哪里一溜烟。

现在咱出远门,飞机高铁任咱选,速度快得像闪电,这日子过得真舒坦。

3. 开放之前家贫寒,电器几乎没几件,电视那是梦里见。

听我爸说,当时整个村子就一台收音机,晚上大家都围在有收音机的人家听节目,那时候要是有个电视,简直不敢想。

开放之后不一般,电器满满家里填,电视电脑很普遍。

现在我家电视好几个,电脑还能上网看世界,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魔法啊!4. 改革开放前,通信真不便,写信等半年,急事能把人急癫。

我叔叔当兵那会,给家里写封信,一来一回几个月,家里要是有个急事,根本没法及时通知到。

改革开放后,通信大发展,手机一拿随时联,就像神仙在身边。

现在不管多远,一个视频电话就解决,这难道不是奇迹吗?5. 改革之前愁花钱,工资几块钱,买啥都得计划全。

我妈说她小时候,家里买布做衣服,都得精打细算,几毛钱都要掰成几瓣花。

改革之后乐无边,收入翻几番,想买啥就随心选。

现在咱工资不少拿,商场里想买啥就买啥,这生活就像掉进了蜜罐。

6. 开放之前教育难,学校破又烂,上学就像过难关。

我邻居的大爷讲,以前的学校教室破,桌椅坏,老师也少,能上学就不错了。

开放之后教育变,学校美如画,学习环境顶呱呱。

现在的学校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孩子们都能接受好的教育,这不是进步是什么?7. 改革开放前,娱乐少得怜,除了干活就发闲。

就像我外公那时候,整天就是地里干活,回来就休息,没有啥娱乐活动。

迎国庆6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征文

迎国庆6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征文

( 演讲稿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迎国庆6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征文60 years of National Day迎国庆6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征文在河南省**县湍口、樊楼、蔡庄、孟营、团结社区的居民中,流传着一些“口头文学”——顺口溜,句子长短不等,纯用口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又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事情。

你别小看这些顺口溜,它的时代感还很强呢,近日笔者采录了部分顺口溜,让读者诸君从祖国60年的巨大变化中,看看农村青年婚姻观的变化。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扁担扛上走。

解放前,由于千年封建社会旧的伦理道德,给农村妇女带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根本没有选择的自由。

新中国的成立,实行了《婚姻法》,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流行在河南的豫剧《小二黑结婚》、《李双双》农村青年喜爱,不平等的婚姻观念彻底被打破。

宁嫁城里的鼻涕糊,不嫁乡里的村干部。

六十年代初,农村经济十分困难,缺吃少穿,起码的物质生活难以保障。

城乡生活差异大,嫁到城里,至少可以混个市民户口,商品粮供应本。

所以农村女青年择偶的目标,注重于城市,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给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青年人婚恋中顺口溜,也变得很快:“一要车子化,二要竹园大,三要小白脸,四要捏笔杆”所谓“车子化”是指自行车,“竹园大”是指男方有家庭副业,“小白脸”指仪表漂亮,“捏笔杆”是指有文化。

从顺口溜里折射出农村女青年选择的偶像标准并不算高,但和以前比,也算是飞跃了。

步入九十年代,随着精神文化建设的加强,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精神文明户的活动,敦促着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顺口溜也顺势而生:“一要挂红牌,二要有真才,三要行为美,四要莫反水”。

改革开放30年 “顺口溜”里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 “顺口溜”里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顺口溜”演绎了中国大地飓风般的变迁,表述了老百姓赞美改革开放伟大变革的心声。

30年前,人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物质贫乏,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

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买辆自行车,还要“计划票”(按照单位计划销售)。

到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大为好转,“顺口溜”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流行歌曲‘红楼梦’,喇叭裤儿兜威风,农村有了万元(人民币)户,城里有了商大亨。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顺口溜”更响亮了:“吃的是鸡鱼肉蛋,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青红瓦房,出门是轻骑摩托。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人们的顺口溜是:“餐饮讲营养,保健讲科学;楼房要抗震,小区要氧吧(绿化称作氧吧);穿衣棉和毛,名牌又时尚;出行要‘打的’,更有私家车;电视数字化,电脑进小家;城乡一体化,和谐奔小康。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十七、十八世纪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有()A. 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B. 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A. 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的权力B. 都宣告独立,脱离外邦统治C. 都强调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D. 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王权3.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那一天改写了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那一天()A. 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B. 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 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D. 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4.在美国的某小镇有一块独立战争纪念碑,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个小镇是()A. 波士顿B. 来克星顿C. 萨拉托加D. 约克镇5.“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材料反映的理念是()A. 宗教自由,“君权神授”B.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由开明的君主执政D. 工人们享有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6.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精神是建立法治社会。

而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以下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律文献是()A. 《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C. 《人权宣言》D. 《人民宪章》7.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列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C. 欧洲殖民扩张D. 资产阶级革命8.下面是法国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②制宪议会制定《人权宣言》③雾月政变④热月政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③④②①D. ①④③②9.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变化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

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

何谓“经济全球化”?就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一向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他认为,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一种排斥和拒绝的态度,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

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改革开放三十年采访录

改革开放三十年采访录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采访录---听长者讲故事采访人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系班级:采访时间:2008年5月24日组成员:序言: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中国在各个领域已取得重大的改变,经济、军事、教育……到底到现在中国是怎么样的,三十年前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呢?从我的采访中你能看到什么是变化……采访内容:主旨:30年前,改革开放在全国各地拉开序幕……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奥与会来临之际,为了反映我们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发生的喜人变化,本人分别从衣、食、住、行、用、教育、医疗等几个方面,采写了一组特别报道,以飨读者。

穿: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我:在我的记忆当中,数年前人们对自己的穿着就很讲究了,像现在我们买了几百元的衣服很正常,还经常更新。

你能结合过去三十年和现在的状况谈谈你的看法?老者:在我的记忆中,数年前的农村人穿着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偶尔有人穿件“涤卡”之类的衣服,大多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

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是这个穿过那个穿,穿到衣服破烂不堪,也舍不得扔掉。

如今,你的记忆中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者:以前农村大部分人都穷,哪有钱来打扮啊。

如今,农村人也能跟城里人一样打工挣钱,为啥不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点呢。

(其实老者的生活还算可以,凭借自己的退休金每月就有5000元,生活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了)我:但我看到现在大多上了年纪的人还是穿着比较朴素,你又怎么看呢?老者:其实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已不在乎这些了,习惯了过去的生活。

年轻人追寻潮流,很正常啊。

证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发展啊(笑着说)!我:就是,就是行:从步行到坐小轿车过去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

”如今农民的出行条件有什么变化呢?我: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变化,其实交通方面就已经有很大的变化,那时候的交通又是这样的呢?老者:如今,农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车,就连田间地头都修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感想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感想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感想改革开放是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主要由以下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物质方面这个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来看,那就是衣食住行用还有医疗这几个方面了。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布票的数量十分有限,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

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很多人都吃不饱。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

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

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或土砖房。

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三、四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

房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

什么木地板,什么大理石砖头等对房子室内进行装修,使得房子里那个装修的是富丽堂皇,进去了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另外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行:在交通方面,我们村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

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

形容改革开放四十年 变化的句子(一)

形容改革开放四十年 变化的句子(一)

形容改革开放四十年变化的句子(一)经济变化•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万亿元。

•改革开放带来了外资的引入,外贸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万亿美元。

•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比例大幅提升,城市建设不断改善。

社会变化•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思想解放成为时代的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推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文明素质提升。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政治变化•改革开放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舞台。

•党的领导制度不断完善,党的纪律建设和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法治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权力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公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文化变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一直是一项重要任务,国内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中国电影、音乐、艺术等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科技进步使文化交流更加方便,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环境变化•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环境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城市污染治理取得突破,大气、水质、土壤质量明显改善。

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倡导和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建设,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人民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辉煌与梦幻——记录中国与绍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变化--论文

辉煌与梦幻——记录中国与绍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变化--论文

辉煌与梦幻——记录中国与绍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变化穿越时空,飞回到那似乎亘古不变的黑白的故土上,摇摇晃晃的乌篷船,载着衣衫褴褛的船夫,楫桨拨弄着水圈儿,泛着层层涟漪,荡悠悠地漂回不远处剥落了白漆裸着红土茅顶的矮屋……靠岸了,望着枯枯的零星地几棵矮矮的树,虽是春暖花开之际,却凋零得令人怜疼。

树的不远处,一片一片的沃土静默地躺着,冬眠已久,忘了春的气息,孤苦伶仃地仿佛睡了几千年……终于,一场默默的春雨悄悄地下在这片孤老的土地上,却注定成了最不平凡的甘露,伴随着石破天惊,雷霆万钧,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在遥远的京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隆重召开为此拉开庄严的序幕,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一辉煌的三十年!伟大的祖国母亲抱着黄河与长江,倚着喜马拉雅山脉与天山山脉,走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出了四川盆地,走出了云贵高原,走出了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走出了黄海、东海与南海,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三十年的征程,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三十年的征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三十年的征程,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感悟生活的变迁

感悟生活的变迁

感悟生活的变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余年间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计划经济时期是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

“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他们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

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

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

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祖国变化资料

祖国变化资料

祖国变化资料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

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

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城区居民搬进了楼房。

城乡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大增加,从以前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到现在家家户户都搬进宽敞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

还有就是现如今我们的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出行越来越方便,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

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

出行不再变的拥挤不堪,枯燥无味,而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的数量也不断增量。

生活富裕了,在节假日,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大为转变,以前假日的时候多是探亲访友,约友人打牌,而如今面对节假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全家出去旅游,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回顾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丰富多彩。

祖国在发展母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顺口溜”演绎了中国大地飓风般的变迁,表述了老百姓赞美改革开放伟大变革的心声。

30年前,人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物质贫乏,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

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买辆自行车,还要“计划票”(按照单位计划销售)。

到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大为好转,“顺口溜”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流行歌曲‘红楼梦’,喇叭裤儿兜威风,农村有了万元(人民币)户,城里有了商大亨。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顺口溜”更响亮了:“吃的是鸡鱼肉蛋,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青红瓦房,出门是轻骑摩托。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人们的顺口溜是:“餐饮讲营养,保健讲科学;楼房要抗震,小区要氧吧(绿化称作氧吧);穿衣棉和毛,名牌又时尚;出行要‘打的’,更有私家车;电视数字化,电脑进小家;城乡一体化,和谐奔小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