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

合集下载

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如:……的样子17.【颇】"稍微",或“十分"18.【忘怀】忘记。

22五柳先生传-(1)资料

22五柳先生传-(1)资料

主旨: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 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为独立于世 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
乐道、不慕名利的精神。
名号来历:宅边有五柳树。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传文
好读书
志趣: 性嗜酒
安贫 乐道

常著文章自娱
柳 先 生
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慕 荣利
洁身 自好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 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 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 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 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 终。
3.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什么?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兴趣爱好)? 读书(“好读书”) 饮酒(“性嗜酒”)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呢?
读书目的是为了得到精神愉悦, 不为追求名利,表现出他不慕荣利、 率真自然。
“不求甚解”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 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 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 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 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 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 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教时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1、重点拼音:辄(zhã)吝情(lìn)短褐(hâ)箪(dān)瓢屡(lǚ)空晏(y àn)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吴流传》的原文赏析与翻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姓氏。

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因为它叫燕(4)。

安静而安静,不要羡慕荣耀和利益。

善于阅读而不理解;每知道一次,他们就会高兴地忘记吃饭。

他对酒上瘾,穷的时候不能经常喝。

亲吻老人(9)如此了解它(0),或()购买葡萄酒并招募它。

容易地制作饮料(2),你会喝醉(3);无论是喝醉了还是退休了,都慷慨地留下来。

在荒凉(6)的包围下,风和太阳没有被覆盖,短的棕色结(7),空的勺子(8)和燕茹(9)。

他经常写文章自娱自乐,这表明了他的野心。

忘掉得失,以它结束(20)。

赞(2)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

”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衔觞(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吴柳传记札记、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我知道。

3、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为我认为这个号码是燕:把这个作为号码。

想一想,以它为例。

燕,语气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理解:指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理解:体验和理解。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上瘾:喜欢。

9、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0.所以:像这样,它指的是上面提到的“性酒精中毒,贫穷家庭不能经常得。

”、或:有时。

2.喝一杯:去喝一杯,玩得开心。

做,走,来。

Zhé,只是。

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4.两者都有:已经有了。

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 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6.被荒凉包围:简陋的房间空无一人。

环塞(d)ǔ):由土墙环绕,它描述了简陋的客厅。

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的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奸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那么陶渊明的性格、爱好、生活状况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生活,看看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书面展示要求:
书写迅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2、点评答题技巧及思路,重点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
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或见解及时提出来,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学生提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表扬)
3、老师预设问题:
(1).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2).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像哪些现象说“好”?
课题
22、五柳先生传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能力目标: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了解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五柳先生传》对比阅读1(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五柳先生传》对比阅读1(带答案)

22《五柳先生传》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8分)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靳秋田索画(之二)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集》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20.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4分)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亦不详其姓字详:______②每有会意会意_________③绝不知乐在何处绝:_____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慰:______2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23.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

(只谈一点即可)(4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

(14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什么 处所、地方 就 “以之为”
陶渊明
姓名和表字 羡慕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
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
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 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喜欢)安静,很少 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五 柳 先 生陶 渊 传明
Shì zhé lì n

dān
jí chóu shāng
piá o lǚ
ló u

Next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性嗜(shì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 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 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 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 (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 戚(qi)戚于贫贱,不汲(jí )汲于富贵。”其言兹 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二、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从文义、今义、目的方面理解)
文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 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 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 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 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 /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2五柳先生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2五柳先生传

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 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 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句 话看,他应该是五柳先生这类 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 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 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 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吧?
四、全文结构
号因: 宅边有五柳树
五 柳 先 生
性格: 闲静少言 思想: 不慕荣利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 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 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 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 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 节之人,是性格率真放达的一个人。
4、文字用了多少个“不”?有什么作用
译文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辈、同类 酒杯 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忧愁的样子。 此人,指五柳先生。 心情急切的样子。
译文
三、翻译
译文1: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 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 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 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 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 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 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把酒何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 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 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 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 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 己的一生。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件.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件.

课外拓展
陶渊明由于对 当时的黑暗社 会不满,才辞 官隐居。如果 你遇到不满意 的事,你会如 何面对?
32
赠送精美图标
1、字体安装与设置
2、替换模板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文现入中在。指指读:对领书1什、亲旧书会喜只么学有戚交中。求欢习地往领朋 、的 意时冷不、知会友旧内:方、认清舍要特道就。友容书真。到旨的不殊,亲。有中希,许样得不过竟:所的的不望:求子完在不亲领意爱安深、处一戚会旨自入好然字愿所。。。理己一。自解望旧会句的;若::的一2解、体的生释了会样上解、子过情分况深不究深。译10文
让PPT进行循环播放 1.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的“设置幻灯片放映”,在弹出对话框中勾选“循 环放 映,按ESC键终止”。
38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辈、同类 酒杯 战传国忧心记此时愁情结人齐的急尾,国样切的指的子的评五隐。论样柳士性子先。文。生字。。
译1文1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 1.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能够 熟练背诵文章,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师检测背诵)。
17
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A)
文末的“赞” 借用典故称五柳先生好 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 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升华了文章主题。
18
19
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 怎样的精神风貌?(A)
❖ 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 ❖ 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

《22.五柳先生传》知识点

《22.五柳先生传》知识点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多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

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二、课文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1)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1)以.(★2-1)(之)为号焉.(★3)。

闲静少(◆2)言.(◆3-1),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2),....(※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3),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3)知其如此,或.(※3)置酒而招之;造.(※4)饮辄zhé(*1)尽,期.(◆4)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5)不吝lìn情(*2)去留..(*3)。

环堵萧然,不蔽bì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4)空,晏.yàn如.(*6)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5)示己志.(◆6-1)。

忘怀得失.(*5),以.(★2-2)此自终。

赞.(※6)曰:黔娄qián lóu之妻有言.(◆3-2):“不戚qī戚于.(★4)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3-3)兹zī若.(◆7)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fù,以乐.(▲4)其志.(◆6-2)。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通假字(⊙)本课无通假字四、重要实词(*)*1辄(zhé):就;*2吝lìn情:舍不得;*3去留:去,离开;*4屡(lǚ):经常,常常;*5得失:失,不如意;*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部编版初中语文22《五柳先生传》PPT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22《五柳先生传》PPT课件

•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有时 表承接 到、往 就 期望
•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竟然 舍不得
周围环着四堵墙
• 萧然,不蔽风日; 阳光
萧然,形容词,冷冷清清的样子
有时准备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把酒 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 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 遮不住风和阳光。
优事农归任上污 “人私 美耕村隐小充浊 田。谥

读准以下字音:
宅( zhái)边 因以为号焉( yān) 好(hào)读书 性嗜( shì)酒 辄(zhé) 吝( lìn)情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如 颇(pō) 黔(qián)娄(lóu)之妻 汲汲(jí) 俦(chóu) 衔(xián) 觞(shānɡ) 无怀氏之民欤(yú)
汲于富贵 ” 一语,与前文中的 “ 不慕荣利 ”相照 应,写出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
什么地方 处所、地方
姓名和表字
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就 “以之为”
羡慕
利。 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 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 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生性格的八个字是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接着写
了五柳先生的三趣: 读书、饮酒、 写文章 。文中
体现这些志趣的句子有
“ 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
文中写五柳先生房屋简陋、生活贫穷的句子有 :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22课《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五柳先生传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创作背景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八年级语文课文《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

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

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诗(24),以乐(25)其志(26)。

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

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22、五柳先生传成品

22、五柳先生传成品
2.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 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 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 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3.哪些语句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 生活和志趣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隐者风范(性格)
好读书,不求甚解:书中求乐(爱好)
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爱好)
的诗归官虚择社靖
农 村 生 活 。
多 歌 颂 优 美 的 自 然 景 色 和 淳 朴
隐 田 园 , 过 着 俭 朴 的 生 活 。 其
, 因 对 官 场 不 满 , 辞 去 官 职 ,
伪 与 欺 诈 。 陶 渊 明 做 过 几 任 小
手 段 追 名 逐 利 , 社 会 上 充 满 着
会 黑 暗 , 风 气 污 浊 , 很 多 人 不
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
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
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
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
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
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
“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
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 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 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 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 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 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 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 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 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 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 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 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 点出息!

【初中文言文阅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盛赞曰:黔娄之妻存有言:“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风流。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顶戴闲游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解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无考】不晓得。

详,详尽地晓得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求领会要旨,无此一字一句的表述上过分推敲。

甚,深入细致,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偏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天下】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有加(lìn)情争执不下】竟没不忍心返回(意思就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去了就饮酒,喝就跑)。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强化驳斥语气。

吝情,不忍心。

争执不下,意思就是回去,返回。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长褐(hè)穿结】衣裳短衣上踢了补丁。

长褐,用粗麻布制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存有洞和补丁。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原文译文及注释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魏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及注释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 āng)欤(yú)
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研讨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叉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二、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

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三、教师提示: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①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③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④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⑤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

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

(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

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

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

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

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

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

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

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

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