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合集下载

收音机的发展历史(精选)共23页

收音机的发展历史(精选)共23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收音机的发展历史(精选)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永不消逝的电波:新中国收音机66年变迁史(应用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新中国收音机66年变迁史(应用篇)

永不消逝的电波:新中国收音机66年变迁史(应用篇)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有一些声音一直印在脑海中,伴随着听众学习、工作、生活、退休。

在这些声音的背后,收音机一定是建国70年以来,每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一同见证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

作者|乐川校对|范蓉【编者按】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迈进。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集微网特推出“70周年芯片专题”。

华为、中兴事件,让中国芯变得家喻户晓;科创板设立、大基金持续注资、资本青睐等,使中国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中国芯如何走向崛起。

本专题从“谈古”来“立今”,围绕应用篇、关键芯片篇、政策篇、展望篇四个维度展开,共计11篇深度文章。

中国芯纵有挫折,但从不停顿;中国芯即便沧桑,但仍豪情万丈!“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孙进修老爷爷讲故事;单田芳的评书,侯宝林、马季的相声;小说联播、音乐欣赏、每周一歌、广播剧……在全国人民的城市上空,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有一些声音一直印在脑海中,伴随着听众学习、工作、生活、退休。

在这些声音的背后,收音机一定是建国70年以来,每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一同见证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

电子工业是世界上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

此前,无线电大多用于军事用途,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1958年,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天和电化厂等9个工厂及上海无线电子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此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一些无线电工厂先后生产出“春蕾”、“飞乐”、“牡丹”、“北京”、“红灯”、“咏梅”等半导体收音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

随后,半导体收音机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

中国收音机变迁史“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子工业取代了传统的重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新支柱,而收音机工业又是当时电子工业中用于民用的主体。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08级2班200805010223张威收音机发展历史收音机是凝聚着太多的东西,她是一部辉煌的科技史,是一部繁复的社会史,也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史......收音机的出现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

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 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之后,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收音机。

. 论述题 从我国收音机电路的发展历史谈通信电路的进展

. 论述题 从我国收音机电路的发展历史谈通信电路的进展

论述题从我国收音机电路的发展历史谈通信电路的进展中国人对收音机亦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因为收音机不依赖电网,可免电池或用干电池,价格较便宜,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普及,并有了“话匣子”“戏匣子”“半导体”(晶体管时代)等昵称。

而电视机因依赖电网和工业基础,到上世纪80年代才普及。

而回首收音机的历史,它经历了从奢侈品,到必需品,再到收藏品的演变,这是电子技术进步的活标本,经历了矿石检波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四次演变。

可以说,一部中国收音机的百年史,其背后也是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展史。

中国电台和收音机起源于上海滩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1896年赴英国获得无线电报专利。

1897年5月2日出版的第25册《时务报》即刊出译文“无线电报”,提到“无论水陆,随时随地可以通信。

”1874年karl ferdinand braun发现了一些天然矿石具有单向导通的特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半导体的整流特性,这就是最早的二极管了。

利用他的发现,1894年,jagadish chandra bose利用方铅矿的单向导电性,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检波器——矿石检波器。

当时人们并没有理解这个现象的内在机理,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矿石检波器实际上是利用金属-半导体接触点形成的肖特基势垒具有的单向导电性进行检波的。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kdka广播电台,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每天播出的广播电台。

当时有报道写道:“在日伪统治时期,虽然对于无线广播电台的设置及播音内容等实施了严格的管制措施,但上海各类无线电台仍极为活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各具背景的‘地下电台’,它们的播音令日伪头痛不已。

”亚美代表中国本土收音机产业起步祖籍福建的上海滩苏家实在是非同凡响、“富延三代”。

第一代苏升是上海商界领袖。

1903年,第二代的苏本炎和几个兄弟在上海创立了民立中学,1905年再创立民立幼童学校。

收音机毕业论文

收音机毕业论文

收音机毕业论文收音机毕业论文引言:收音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篇论文将探讨收音机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影响和未来趋势,旨在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传媒工具。

一、收音机的发展历程收音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技术。

189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首次成功实现了无线电的传输。

随后,无线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收音机作为无线电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也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初,收音机开始进入家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1920年代,广播电台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到各种节目,如新闻、音乐、戏剧等。

收音机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二、收音机的技术原理收音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声音信号。

具体而言,收音机包括天线、调谐器、放大器和扬声器等组成部分。

首先,天线负责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调谐器中。

调谐器的作用是选择特定的频率,并将其传递给放大器。

放大器将收到的电信号放大,使其能够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三、收音机的影响收音机的发明和普及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过去,人们主要依靠报纸和书籍获取新闻和知识,而收音机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其次,收音机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通过收音机,人们可以收听到各种音乐、戏剧和广播节目,丰富了生活的内容。

收音机的普及也促进了音乐产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

此外,收音机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着人们度过孤独的时刻,提供娱乐和放松的机会。

四、收音机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收音机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

未来,收音机可能会进一步融入智能设备中,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08级2班200805010223张威收音机发展历史收音机是凝聚着太多的东西,她是一部辉煌的科技史,是一部繁复的社会史,也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史......收音机的出现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

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Guglielmo Marc 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之后,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收音机。

收音机发展史

收音机发展史

收音机发展史1.收音机的原理: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最简单收音机原理图调幅收音机调频收音机2.收音机诞生的背景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3.世界收音机发展史1913年法国人吕西安、莱维利用超外差电路制作成了收音机,并申请了专利,并说1924年超外差式收音机首次投入市场,1934年得以推广。

世界第一台收音机(1).矿石收音机今天,我们习惯把那些不使用电源,电路里只有一个半导体元件的收音机统称为“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是指用天线、地线以及基本调谐回路和矿石做检波器而组成的没有放大电路的无源收音机,他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主要用于中波公众无线电广播的接收。

1910年,美国科学家邓伍迪和皮卡尔德用矿石来做检波器,故由此而得名。

由于矿石收音机无需电源,结构简单,深受无线电爱好者的青睐,至今仍有不少爱好者喜欢自己DIY和研究。

但它只能供一人收听,而且接收性能也比较差,当时客观上也制约了无线电广播的普及和发展。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收音机造型发展演变研究

收音机造型发展演变研究

收音机造型发展演变研究
收音机的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晚期。

1890年,爱尔兰科学
家约翰·威尔斯提出了第一台收音机,后来他发明的著名的波伦效应实验
给人类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1900年,美国物理学家卡尔·瓦都提出了收音机的第一个设计,他把收音机组合成三个零件:长细管、变压器和电感器,使其能够捕捉电视信号,这是收音机技术的里程碑。

1906年,德国人弗莱明发明了收音机,这是一种微型收音机,使用动力
电池,可以接收距离更远的电台。

随着收音机技术的发展,收音机的外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笔记本
大小到如今的家用电器大小。

1919年,德国电子工程师卡尔·斯图加特
发明了第一台收音机,他把收音机的三个模块安装在一个木箱里,成为了
史上第一台“装箱式”收音机。

该装箱式收音机体积较小,可以放置在客
厅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923年,美国收音机专家埃德温把
收音机从木箱箱改良成了金属箱,这样,收音机的体积变小,成为一种小
型家用电器。

20世纪中期,收音机的模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形成了一种新的
类型,造型收音机。

它们的外观吸引了许多消费者,从而使收音机行业产
生了轰动效果。

收音机的发展历程 (2)

收音机的发展历程 (2)

收音机的发展历程目录收音机 (1)收音机原理与结构 (2)收音机的发展 (4)矿石收音机 (4)电子管收音机 (5)晶体管收音机 (7)集成电路收音机 (9)DSP收音机 (10)收音机收音机是声音广播系统的接收设备,属于无线电接收机的一种。

它由接收天线、调谐电路、高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音频放大电路及电源电路等部分组成。

由天线接收的广播电台信号在调谐电路里进行选台,经高频放大器直接放大后,再经检波器取出音频信号(即解调),送到音频放大器放大,最后经过电声转换推动扬声器放声。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自1919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收音机原理与结构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

bcl3000由于科技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

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象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

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最简单收音机称为直接检波机,但从接收天线得到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一般非常微弱,直接把它送到检波器不太合适,最好在选择电路和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高频放大器,把高频信号放大。

即使已经增加高频放大器,检波输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几毫瓦,用耳机听还可以,但要用扬声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检波输出后增加音频放大器来推动扬声器。

收音机的发展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收音机的发展史(藏品展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式各样的收藏家大家肯定见过不少,不过应该没见过收音机收藏家的藏品大展。

这次我们就带大家开开这方面的眼界。

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一位收音机收藏家的500多便携式收音机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他从1954年世界第一台收音机Regency TR-1到最近的产品都有涉及,甚至还说明了SONY公司最初的Logo和名字的变迁。

那么下面咱们就边展示边聊吧,开始……这位收音机狂人收藏有200多电子管收音机。

在这个架子上就是一些这样的收藏,其中包括一些Crosle y、Addisons、Sentinel、Toshiba、Roger以及非常罕见的Northern Electric 55(底部最右边的)。

这也是一些电子管收音机。

底部最左边的是一台Emerson 520,顶部左边的是一台G.E. plaskon。

这个是Addison model 2的近照,产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多伦多,是塑料(铸塑酚醛塑料)收音机的早期代表作。

这是一些Addison的5系列木质收音机。

这一些列的塑料(铸塑酚醛塑料)版产品价值不菲,藏家只能买得起这些木质的型号。

摆在窗台上的这些事一些东芝的产品,带一个圆圆喇叭的是Electra,其灵感来源于索尼的TR-610。

这是一个平板的Arrow KT-63。

这些仅仅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产品,更多的被认为是玩具而不是收音机。

这是Mellowtone和Candle,也是被市场认作是玩具。

右边的是东芝7TP-303,其独特的外观让他得了一个浑名——“猫眼”,这款产品可是收藏者们的最爱之一。

左边的是Standard SR-F22,大概产于1958年。

中间的是Channel Master 6503,它左边的是一台Mellowtone Boy's收音机。

前排左边浅蓝的是一台Sh eertone Boy's,橘红色的是一台Truetone Boy's收音机。

收音机的前世今生.概要

收音机的前世今生.概要

收音机的前世今生摘要收音机是凝聚着太多的东西,她是一部辉煌的科技史,是一部繁复的社会史,也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史...... 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天线(磁性天线)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多种信号)→波段选择→调谐(选取一种信号)→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与信号)→差频信号(中频)→放大(中放)→检波,音频→低频放大→功率放大→扬声器(耳机)放出音频信号(声音}。

关键词:收音机,无线电,接收,解调,电信号放大,混频,音频输出。

目录论文总页数:14 页1.收音机的发展 (3)1.1历史 (3)历史回眸之一:无线电广播发明前的理论和实践先导 (3)历史回眸之二:电磁波神秘面纱的解开 (3)历史回眸之三:驾驭无线电并为人类服务的两位先驱 (3)历史回眸之四:100年前费森登的伟大实验 (3)历史回眸之五:电子管的发明,为无线电广播插上了腾飞翅膀 (3)历史回眸之六:收音机的发明,使无线电广播走进千家万户。

(4)1.2 目前情况 (4)1.3未来发展 (4)2.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4)2.1 无线电的概念 (4)2.2 收音机的分类 (4)2.2.1 厂家 (5)2.2.2 功能 (5)2.2.3 大小 (5)2.2.4 波段 (5)2.2.5 生产基地 (5)2.2.6 发烧程度 (5)2.2.7 电子器件 (5)2.2.8 电路 (5)2.3 收音机各部分工作原理 (5)2.3.1 收音机信号的接收 (5)2.3.2 电信号放大 (6)2.3.3 解调与混频 (7)2.3.4 音频输出 (8)3.结论 (10)收音机的前世今生1.收音机的发展1.1历史历史回眸之一:无线电广播发明前的理论和实践先导电与磁关系的奥秘:电可以产生磁,磁可以产生电。

从而为近代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发现不仅促进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现代大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电磁波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历史回眸之二:电磁波神秘面纱的解开麦克斯韦和赫兹才分别预言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以上是民国时期收音机状况的一个大概轮廓

以上是民国时期收音机状况的一个大概轮廓

以上是民国时期收音机状况的一个大概轮廓
以上是民国时期收音机状况的一个大概轮廓,从中可以看出,1949年之前的中国,由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再加上连年战乱,民族收音机工业实在太弱小,弱小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但由于舆论宣传的特殊作用,广播的发展并不太落后,因此社会上收音机有相当的保有量,只不过几乎都是舶来品。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早期广播与收音机工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或者说,中国早期的收音机工业(国产收音机)史,不能替代中国早期的收音机发展史(社会广泛使用的收音机,多数是进口货),后者是基于广播的发展状况而存在的,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广播业,必然会有相应数量的收音机。

广东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广东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广东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广东电子工业的起源与广播事业密切相关。

建国前,广东既没有生产电子元器件的工业,也没有生产电子整机的工业,仅在广州等城市设有一些从事修理收音机的私人店铺。

广州解放之后,在接管国民党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先后于1949年底和1950年,建立了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使用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无线电器材修造业不断增多。

50年代初,广州、汕头等城市有几十家从事维修收音机和经营无线电器材的个体店户,并有少数家庭作坊开始生产收音机的配件。

1950年广东(州)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广州广播设备厂前身)成立,从事广播器材的生产与维修。

1954年,该服务部何英毅等人开发并批量生产直流电子管收音机,装备全省各地台风警报站、气象站。

1956年4月,在合作化高潮中,广州市将私人无线电修理店组建成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广州南方无线电机生产合作社等;汕头市将德华、锦记、益光等13家私营电器、无线电行和修理店组建为汕头市无线电生产修造合作社。

同年12月,在广州市水电安装公司机电修配所无线电维修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广州无线电装修厂。

这些合作社(厂)主要从事收音机、扩音机的修理,并开始试制收音机、扩音机。

是年广州无线电装修厂和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分别开发出红棉牌、海鸥牌电子管五灯交流收音机。

该机型是电子管台式机,用木三夹板做外壳,刷上防潮光漆,机芯支架用铁皮手工弯制,频率刻度片用玻璃片丝印制成,产品的结构、工艺复杂,体积大,生产效率低。

1957年3月,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合作社开始小批量生产海鸥牌电子管交流收音机,当年生产181台。

同月,汕头市无线电生产修造合作社和汕头良记蓄电池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汕头电工厂,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翌年改名为地方国营汕头无线电厂(1965年3月改名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当年生产电子管直流收音机227台,交直流收音机657台。

1958年5月广州无线电装修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广州无线电厂,隶属广州市机电工业局。

从喇叭到机器人:70 年中国广播终端发展

从喇叭到机器人:70 年中国广播终端发展

从喇叭到机器人:70 年中国广播终端发展作者:童云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10期童云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广播终端经历技术变革,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矿石收音机、有线喇叭、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数字调谐收音机、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

广播终端发展遵循以下规律:广播终端形态由单一到多元,终端工具由单体到网络,终端受众收听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

终端传播技术由模拟化到数字化、智能化。

广播终端技术在每一个阶段的改进,作为一种驱动力量其反作用力不容小觑,它推动广播媒体在内容生产、传受方式、媒介形态、产业结构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关键词:广播终端有线喇叭收音机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广播是什么?人们通常认为,广播是雕刻时光的收音机,播报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流淌着美妙的音乐。

人类一直梦想让声音插上无形的翅膀,飞到更远的地方,收音机由此而诞生。

在广播近百年历史中,收音机作为一种接收声音的终端工具,有时等同于广播。

然而,广播终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文明发展,在不断变化中。

终端是广播与人关系最为紧密的环节,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终端对语言文明和社会文化发展亦影响深远。

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广播终端的发展历程,从中发现广播在传受关系、传播方式等方面规律具有独特的意义。

笔者循着技术终端——声音媒介的逆向研究思路,探索广播发展的人文进路。

70年中国广播终端历史变迁一、全国广播网建设与有线喇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北京新华台持续6个半小时向全国人民播出盛典实况,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转播,亿万听众围坐在收音机旁,聆听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是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全国性实况广播,振奋人心,从此翻开人民广播事业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电台技术设备落后,收音机产量少,全国各地共有收音机约100万台,其中半数以上是日本制造的三灯或四灯中波收音机,多为经济、社会地位较高人家所有,普通劳动者家中罕见。

追忆往昔!收音机的百年发展历史

追忆往昔!收音机的百年发展历史

追忆往昔!收音机的百年发展历史
伍正罡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收音机的诞生:变革的夜晚在进入正文之前我请读者先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23年前,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个伟大的时刻,在这一刻一位年仅31岁的犹太青年科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名字被永远留驻在了一本名为“科学”的史书上。

他在他的实验室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在向伟大的赫兹先生致敬完毕之后我们的文章正式开始。

首先我们将时代拉回到收音机发明的前夜那个信息发布方式落后的年代。

当时的人们肯定不会想到过了这个漆黑,寂静而看似普通的夜晚,【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伍正罡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41.4
【相关文献】
1.跨界设计追忆往昔时光 [J], ;
2.追忆红西路军在海北的往昔岁月 [J], 宁志浩
3.追忆往昔——杭穉英遗作《霸王别姬》新证 [J], 焦体盛
4.追忆往昔——杭穉英遗作《霸王别姬》新证 [J], 焦体盛
5.追忆往昔 [J], 冀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陕西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陕西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陕西省电子工业起步于1938年。

当时中共在延安创办延安通信材料厂,该厂在延安经营了十年,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生产了数百部电台和其他电子产品。

其中包括少量电子管收音机,主要供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使用。

延安通信材料厂培养了大批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后来成为新中国电子工业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陕西电子工业的新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1950年设立)开始生产交流和直流收音机、扩音机,成为陕西省最早的民用电子产品。

当年生产五灯交流收音机243部、七灯直流收音机81部。

1954年,生产五灯交流收音机250部、十灯直流收音机335部、七灯直流收音机300部。

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生产的交直流收音机为台式机,外型美观大方,是20世纪50~60年代适合家庭使用的主要电器之一。

1958年该服务部扩建为西安广播器材厂,1959年10月建成,是陕西最早的地方电子工业。

1954年上半年,作为“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国营长岭机器厂(原名西北无线电厂,代号782厂,后发展为陕西省电冰箱厂)在北京德胜门外开始筹建工作,1955年10月迁至宝鸡市姜城堡,1957年11月建成验收投产。

主要研制和生产雷达等军事电子产品,1958年大跃进时期曾试制生产过电子管收音机。

1958年6月30日,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712厂)援建的国营烽火无线电厂(代号769厂,1959年第二厂名为国营宝鸡无线电厂,1965年第二厂名改为国营烽火机械厂,1983年改为国营烽火无线电厂)在宝鸡正式动工兴建,1963年12月20日建成验收投产,主要生产军民两用无线电通讯设备。

1960年,基建中的烽火无线电厂就试制并批量生产出五灯电子管收音机。

1964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兰家坪筹建延安无线电厂,1965年10月20日建成试产,26日即试制出34部半导体收音机并通过技术鉴定。

在南京无线电厂(714厂)的帮助下,采用该厂设计生产的普及型产品熊猫B-302的线路,1966年生产出陕西省第一批延河牌3B1型三管超外差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

浙江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浙江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浙江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解放前的浙江,电子工业无从谈起。

只是在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城市有少数几家无线电商店(行),经营电子管收音机、无线电元件和修配电子管收音机、扩大机等业务。

而这些收音机和电子元件大多是洋货,少量的是从上海等地输入的国产货。

1954年,杭州市有井亭、联合、宏声等20多家无线电商店(行)组成杭州市无线电第一合营处,下设门市部、修理部和装配部。

与此同时,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相继建立了一些国营交电商店。

他们主要经营电子管收音机、扩大机的修理业务和一些无线电零件。

1956年10月,宁波有大中、美昌、美灵等15家私营无线电商店(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组成宁波无线电器修配生产合作社。

从业人员26人,次年试制成五灯超外差式电子管收音机,为宁波市内首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

1957年10月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从其服务部(1950年筹建,1951年开始对外服务)抽调部分人员,建立了浙江广播器材厂(1965年3月改名为杭州无线电厂,又称杭州无线电一厂),开始试制生产电子管收音机(浙江牌)等产品。

1958年“大跃进”期间,浙江各地掀起了大办无线电的高潮。

杭州市在无线电第一合营处装配部的基础上,建立了杭州电讯器材厂,生产直流收音机等产品。

1959年杭州市委决定筹建生产收音机的301厂,生产半导体器件的302厂,生产电子管的303厂和生产计算机的304厂。

原杭州电讯器材厂职工分别并入上述四个厂。

1960年8月301厂、302厂、303厂和304厂合并,成立富春江电讯器材厂(1963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管厂)。

浙江广播器材厂和富春江电讯器材厂从1959年到1964年共生产电子管收音机1.26万台。

不久,两厂先后改产其他产品,均停止生产收音机。

在1961年第三届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会上,富春江电讯器材厂所产富春江牌633型六灯收音机获得表扬奖(第23名)。

1958年宁波无线电器修配生产合作社易名为宁波广播器材厂。

百年收音机史上的19部名机

百年收音机史上的19部名机

百年收音机史上的19部名机收音机的文化是由品牌文化、产品文化和技术文化等多方面构成。

收音机的历史有超过百年的时间,通过这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人类科技发展的大背景。

可以说收音机是浓缩科技、艺术百年发展的精华。

<一>、美国:收音机影响力大国美国是收音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国家,也是一个收音机消费大国,人们有收音机使用的传统和文化,数据显示现在的美国家庭平均有三台收音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曾经是收音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家和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

从以下三家美国公司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辉煌期都是1930年代,产品的风格与下面介绍的欧洲产品也迥然不同。

飞歌公司1919年成立,起初生产蓄电池;1926年开始生产收音机,在当时全美835个收音厂家中产量排名第二十六,三年后排名第二,再过一年,产量排名第一,飞歌收音机在1930年初,是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品牌。

但是,即使在它最辉煌的时候,也没有能够成为一般概念的名牌,走的是依靠普及型大路货的路线,这与当年的诺基亚有点类似。

飞歌收音机Zenith公司是美国的一个收音机老牌,公司成立于1923年,推出过不少收音机的精品。

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就是Zenith推出的。

虽然前年Zenith的品牌已经被转卖多次,但历史的伟绩不影响他的光辉。

Zenith收音机RCA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是一个响当当的电器品牌,公司成立于1919年,1986年被美国通用电气(GE)所并购,之后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迅速变暗。

RCA公司生产收音机的顶峰时期是1930左右,其生产量曾占有美国25%的市场份额。

RCA收音机<二>、欧洲:收音机发源地欧洲是收音机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收音机的应用大户。

欧洲的音乐与文化具有深厚的功底,收音机的出现对其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进步都起到重要作用,加之欧洲人对造型、对声音和对品质有的追求,其产品在收音机的历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广东电子工业的起源与广播事业密切相关。

建国前,广东既没有生产电子元器件的工业,也没有生产电子整机的工业,仅在广州等城市设有一些从事修理收音机的私人店铺。

广州解放之后,在接管国民党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先后于1949年底和1950年,建立了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使用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无线电器材修造业不断增多。

50年代初,广州、汕头等城市有几十家从事维修收音机和经营无线电器材的个体店户,并有少数家庭作坊开始生产收音机的配件。

1950年广东(州)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广州广播设备厂前身)成立,从事广播器材的生产与维修。

1954年,该服务部何英毅等人开发并批量生产直流电子管收音机,装备全省各地台风警报站、气象站。

1956年4月,在合作化高潮中,广州市将私人无线电修理店组建成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广州南方无线电机生产合作社等;汕头市将德华、锦记、益光等13家私营电器、无线电行和修理店组建为汕头市无线电生产修造合作社。

同年12月,在广州市水电安装公司机电修配所无线电维修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广州无线电装修厂。

这些合作社
(厂)主要从事收音机、扩音机的修理,并开始试制收音机、扩音机。

是年广州无线电装修厂和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分别开发出红棉牌、海鸥牌电子管五灯交流收音机。

该机型是电子管台式机,用木三夹板做外壳,刷上防潮光漆,机芯支架用铁皮手工弯制,频率刻度片用玻璃片丝印制成,产品的结构、工艺复杂,体积大,生产效率低。

1957年3月,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合作社开始小批量生产海鸥牌电子管交流收音机,当年生产181台。

同月,汕头市无线电生产修造合作社和汕头良记蓄电池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汕头电工厂,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翌年改名为地方国营汕头无线电厂(1965年3月改名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当年生产电子管直流收音机227台,交直流收音机657台。

1958年5月广州无线电装修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广州无线电厂,隶属广州市机电工业局。

同年6月,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改名为地方国营广州曙光无线电仪器厂(后改为广州曙光无线电厂),当年生产电子管收音机785台,扩音机442台。

1959年,广州无线电厂开始生产红棉牌六灯电子管交流收音机,广州南方电机生产合作社(1964年该合作社的无线电车间与两个无线电修理门市部合并,成立广州南方无线电仪表生产合作社。

1969年,南方无线电仪表生产合作社与广州无线电元件二社、七社及无线电机箱社合并,成立广州无线电合作一厂,1974年更名为南方无线电厂)开始生产南方
牌电子管交流收音机。

在1959年第二届全国收音机观摩评比中广州无线电厂生产的广州牌231型获四级收音机一等奖,261型获新产品(样机)一等奖。

1963年,广州曙光无线电仪器厂由张畅岐、谭天华等科技人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研制出珠江牌SB3-1型来复式三管中波段晶体管收音机。

该收音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其外壳用模具注塑而成,线路版用铜箔胶纸板制作,工艺简单,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成为收音机市场的畅销产品。

与此同时,元器件厂家也纷纷调整产品结构,转向开发低压小型化元器件,以满足晶体管收音机生产的需求。

1964年10月珠江牌SB3-1型收音机在全国第四届收音机质量评比中获外观和性能一等奖。

同年,SB3-1型的改进型产品SB3-2型开发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同时开始出口收音机,成为中南地区最早出口收音机的企业。

此后广东省收音机逐步由电子管式向晶体管式过渡,并向小型化、袖珍化方向发展。

为了扩大晶体管收音机的生产能力,提高整机装配效率,满足市场需求,广州曙光无线电厂对装配生产线首次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把整机装配分成多个工序,然后定员、定额、定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装配速度和一次交验合格率。

1965年,随着中周、扬声器等小体积的元器件投入生产,以
及整机厂开发新产品能力的提高,该厂相继研制成功珠江牌SB8-1型和SB6-1/2型晶体管收音机并投入批量生产。

SB8-1型收音机是八管二波段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采用双扬声器输出,音质好;体积按便携式设计,方便居家旅行。

1965年5月,广州市委作为礼品赠给越南访华代表团贵宾。

SB6-2型收音机是六管单波段超外差收音机,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很受顾客欢迎。

60年代中期,广州无线电厂(1965~1984年,曾使用国营南华机械厂厂名)相继开发成功金穗牌6J3-1、7J3-1型晶体管收音机。

6J3-1型晶体管收音机是超外差三波段台式收音机,输出功率较大。

7J3-1型晶体管收音机是超外差式三波段便携式收音机,采用单圈矩形天线,很有特色。

1969年10月,全国电子工业工作会议后,广东迅速出现了大办电子的热潮。

从广州、汕头、佛山到湛江、梅县、江门、韶关、肇庆、惠阳、海南等市、地纷纷兴办电子工厂,收音机成为很多企业的主要产品。

然而,在大办电子中,却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造成布点重复、品种单一、质量差、成本高,许多企业难以维持,被迫调整下马。

1971年5月,广州曙光无线电厂生产的珠江牌SB6-4型晶体管收音机获全国收音机质量评比第二名。

该机在1973年的全国评比中再次获奖。

1973年,广州南方无线电厂研制并批量生产的南方牌6J1、
7J2型二波段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灵敏度高、音质好、外形美观,并满足了边远山区由于用中波接收困难,需用短波收听节目的要求。

7J2型二波段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生产时间长、批量大,是收音机市场的畅销品。

1973~1981年,累计生产48.08万台。

70年代以后,晶体管便携式收音机花色品种逐渐增多。

为进一步满足顾客旅游和欣赏音乐的需要,新产品开发逐渐向一大一小方向发展。

最具代表性的是70年代初广州曙光无线电厂研制成功的珠江牌SB6-8型袖珍式收音机,其外形小,灵敏度高,音质好,是国内市场的畅销品,也是广州曙光无线电厂首次推向国际市场的产品,曾大量出口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国家,1974~1987年累计生产142.80万多台。

大台式较有代表性的是70年代后期开发的珠江牌SB12-1型三波段晶体管收音机,其最大输出(有效值)达到12瓦,曾在第四次全国收音机评比中获得最佳音质奖。

1979年第七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广东佛山无线电一厂钻石7T1型获四级袖珍机二等奖,1980年评为省优产品。

1982
年第八届全国收音机评比中,广州曙光无线电厂珠江SB7-4B 型获BC0.15类(原三级便携机)三等奖。

改革开放以后,行业大量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各音响整机厂纷纷开发产值高、利润大的收音机并批量生产,然而,收音机市场受到进口组装收录机的冲击,销量骤减。

广州曙光无线电厂把珠江牌SB6-8、SB7-4型等物美价廉仍受顾客欢迎的机型转为发外加工,或转分厂生产,而其他牌子的收音机基本上停止生产。

1979年,佛山无线电一厂用来料加工赚取的工缴费引进国外收音机生产线,使广东的国产收音机质量和产量有很大的提高。

1979年,全省收音机产量达到52.9万台。

1981年,全省收音机产量达到194.52万台,电子管收音机已被晶体管式和集成电路式收音机所取代。

1982年,由于收录机发展迅速,收音机产量降为56.7万台,1985年又下降为30.77万台。

1986年,为满足出口市场的需要,广州曙光无线电厂开发出用一节大号电池作电源的新机型——珠江牌7T-1收音机。

1987年,收音机产量有所回升,达到76.29万台。

收音机产量虽然下降,但其性能、外观则有较大的改进,品种花色也有所增加,开始生产钟控收音机、汽车收音机等新产品。

1987年,收音机生产企业有广州曙光无线电厂、广州南方无线电厂、广州南粤无线电厂(前身是1969年由广州无线电元件一社、五社、六社和广州无线电仪器四社合并而成立的广州无线电合作二厂,1974年改名为南粤无线电厂)、广州南海
机器厂、广州无线电厂、深圳大鹏电子公司、深圳光明华侨电子公司、广东华南电子公司、深圳华利电子公司、深圳宝华电子公司、佛山无线电一厂、揭阳无线电元件二厂、肇庆风华电子厂、肇庆无线电厂、江门无线电三厂、阳江汽车电子厂、广州白云无线电厂、广州东升无线电厂、海南琼林电子公司、吴川无线电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