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

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

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一种主要的废物处理方式是填埋,即将垃圾埋入地下进行处理。

然而,填埋场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固废处理的质量和环境保护的效果。

因此,制定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一般固废填埋场应当建设在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的地方,以减少对居民和水源的影响。

填埋场应当有足够的土地容纳固废,并且具有合理的地质条件和排水系统,以防止废物渗漏和污染地下水。

填埋场周边应当有围栏和警示标识,避免外界人员的进入和意外发生。

在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原则。

填埋场应当具有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废物进行分离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填埋场应当设有沼气收集系统,利用废物产生的沼气进行能源回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填埋场的管理和运营也是关键,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填埋场的运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填埋场的运营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行。

此外,填埋场应当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除此之外,填埋场的后期处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填埋场终端处置后,应当进行封闭和复垦,以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填埋场的土地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和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农田或者绿地,实现资源再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

总的来说,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是综合运用地质、环境学、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固体废物填埋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运营的指导性文件,有利于提高固体废物填埋场的设计质量和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减少固体废物填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综述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定义
1.2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作用
根据《国家垃圾滞留场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共卫生及环境质量,确保垃圾安全、有序处置,改善环境和土壤质量,并充分利用垃圾资源。

二、基本要求
2.1场地选择
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好的区域,避免密集地区和容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
2)如果选择在水边,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水库或其他防护工程;
3)垃圾场边缘应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不应距离居民点、大气污染源、环卫垃圾房和流动垃圾点小于500m,对于有特殊污染源的垃圾堆积场应设置必要的排放设备。

2.2垃圾安全处置
1)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必须按照先进的技术标准,符合国家关于垃圾填埋的规定;
2)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方式。

(完整word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_17—2004)

(完整word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_1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212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7-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2、4.0.2、6.0.1、8.0.1、8.0.3、8.0.5、8.0.6、10.0.5、11.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2月19日1总则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贯彻国家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和法规,保证卫生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填埋气体尽可能收集利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作业管理。

1.0.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可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水平。

1.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填埋库区compartment填埋场中用于填埋垃圾的区域。

2.0.2垃圾坝retaining wall建在垃圾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由粘土、块石等建筑材料筑成,起到阻挡垃圾形成填埋场初始库容的堤坝。

2.0.3人工合成衬里artificial liners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

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衬里;采用二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

2.0.4复合衬里composite liners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5.1.2 填埋场总占地面积应按远期规模拟定。填埋场 旳各项用地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及本地土地、 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旳要求。填埋场宜根据填埋 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作出分期和分区建设旳总体 设计。
5.1.3 填埋场主体工程构成内容应涉及:计量设施, 地基处理与防渗系统,防洪、雨污分流及地下水 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沥液搜集和处
5 应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域、环境保护目旳区域旳 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域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4.0.4 填埋场选址比选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场址预选:应在全方面调查与分析旳基础上, 初定3个或3个以上候选场址,经过对候选场址进 行踏勘,对场地旳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 文、气象、供电、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送 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宜推 荐2个或2个以上预选场址。
2.0.26 导气井 周围用过滤材料构筑,中间为多孔管旳径向导气设施。
2 术语
2.0.27 导气盲沟 周围用过滤材料构筑,中间为多孔管旳水平导气
设施。 2.0.28 填埋单元
按单位时间或单位作业区域划分旳由生活垃圾和 覆盖材料构成旳填埋堆体。 2.0.29 覆盖
采用不同旳材料铺设于垃圾层上旳实施过程,根 据覆盖要求和作用旳不同可分为日覆盖、中间覆盖 和最终覆盖。 2.0.30 填埋场封场
垃圾坝
2 术语
2.0.6 防渗系统 在填埋库区和调整池底部及四面围坡上为构筑渗
沥液防渗屏障所选用旳多种材料构成旳体系。 2.0.7 防渗构造
防渗系统多种材料构成旳空间层次。 2.0.8 人工合成衬里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旳防渗层衬里,目前使用 旳人工合成衬里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 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旳防渗系统为单层衬里, 采用两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旳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 2.0.9 复合衬里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覆盖方式:分为单 层覆盖和双层覆盖, 应满足防渗、防洪、 抗浮等要求
覆盖材料厚度:根 据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般不小于2米
防渗材料:应选用 低渗透性的粘土、 复合土等,确保防 渗效果
导排方式:填埋气的导排应采用竖 井或水平井的方式进行,并设置导 排管道和集气系统。
监测与检测:应定期对填埋气进行 监测和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和环 保要求。
运输方式:包括 卡车、火车等
运输路线规划: 确保垃圾能够及 时运送到填埋场
运输安全措施: 如封闭式运输、 防泄漏等
垃圾预处理:破碎、压缩、分选等工艺,使垃圾减量化和便于运输 分选技术:根据垃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选,包括人工分选、磁选、风选、浮选等 预处理和分选的意义: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预处理和分选的设备:破碎机、压缩机、分选机等
质量检测:防渗膜安 装完毕后应进行充水 试验,检查无渗漏后 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维护保养:防渗膜 应定期检查,发现 损坏应及时修补或 更换。
汇报人:雪
雪,a click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雪
01
02
03
04
05
06
遵守国家法律法 规,确保垃圾填 埋场建设和运营 的合法性。
遵循国家和地方 相关标准,确保 垃圾填埋场设计 的安全性、合理 性和规范性。
及时了解和掌握 国家法律法规和 标准的更新动态, 确保垃圾填埋场 设计的合规性。
地质条件:垃圾填埋场 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稳定、 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区域, 如山前平原、山间盆地 等。
水文地质条件:垃圾填 埋场应远离水源地、水 井、地下水补给区等, 同时应具备较好的防渗 性能,以防止对地下水 的污染。

垃圾填埋场规范

垃圾填埋场规范

垃圾填埋场规范垃圾填埋场规范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管理和操作进行规范的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关于垃圾填埋场规范的1000字详细说明:1. 垃圾填埋场选址与规划(1)选址:垃圾填埋场应选在地质条件好,远离水源保护区和地震带的地方。

不得选在地下水位高、土壤脆弱易崩溃的地方,避免垃圾渗漏。

(2)规划: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垃圾填埋场应由专业规划师进行规划设计,保证填埋场的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置防渗、防渗、防渗等设施。

2. 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1)垃圾填埋场建设应遵循环保理念,选用环保材料,严格控制建筑垃圾产生。

(2)填埋场场地整体平坦,无明显的地势起伏,减少填埋区域的地表水涝及垃圾露出。

(3)建设大而不多的渗坑和渗井,确保垃圾渗滤液及时收集和处理,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4)建设完善的雷雨天气防护设施,保证填埋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垃圾填埋场管理与监测(1)形成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责任及相关工作制度。

(2)加强对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定期检测和分析周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3)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填埋场的运行情况、监测结果等记录下来,方便后期查阅和分析。

(4)加强对填埋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4. 垃圾填埋场安全控制(1)建立完善的入场登记和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进场车辆和人员的检查和登记,并设置警示标识和路障,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安全。

(2)严格控制垃圾填埋场内的火源,禁止随意焚烧垃圾。

(3)建设完善的防火设施,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填埋场的火灾安全。

(4)加强垃圾填埋场的周边安全防护,设置围墙和检查井,防止外来人员进入。

5. 垃圾分类与再利用(1)加强对垃圾的分类指导和倡导,引导居民将垃圾分门别类投放。

(2)建设垃圾分类设施,如可回收物回收站、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3)积极推广垃圾处理技术,开展垃圾发电、焚烧和堆肥等处理方式,减少填埋量。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处理是每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填埋处理技术是其中一种常见
的处理方式。

然而,填埋处理也需要严格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以确保对环境和公共卫生的影响最小化。

首先,填埋场的选址和规划非常重要。

填埋场应该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同时
也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和土壤类型。

此外,填埋场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未来的垃圾处理需求,以避免填埋场的过早饱和和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其次,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符合严格的技术规范。

填埋场的底部需要进行
防渗处理,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同时,填埋场的垃圾覆盖层和排水系统也需要精心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液体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此外,填埋场的垃圾处理过程也需要严格遵守规范。

垃圾应该按照一定的分类
和堆放方式进行填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体积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填埋场的运营人员也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填埋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最后,填埋场的封闭和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填埋场的封闭需要符合相关
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避免填埋场的二次污染和对周边环境的长期影响。

同时,填埋场的治理也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总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是确保填埋场安全和环保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守规范和技术要求,才能有效地减少填埋过程对环境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实现可持续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

为了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处理方式。

然而,要确保填埋处理的安全、环保和有效,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

二、填埋场选址(一)选址原则1、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的要求。

2、避开生态敏感区、文物古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区域。

3、远离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补给区和洪水淹没区。

4、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要求。

(二)场地条件1、地形较为开阔,便于填埋作业和填埋场的管理。

2、有足够的填埋容量,以满足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填埋年限的要求。

3、交通便利,便于垃圾的运输。

三、填埋场设计(一)填埋库区1、填埋库区应设置防渗系统,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2、合理划分填埋单元,便于填埋作业和填埋气体的收集。

(二)渗滤液收集与处理系统1、建立完善的渗滤液收集系统,确保渗滤液及时排出。

2、渗滤液处理应采用合适的工艺,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三)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系统1、安装填埋气体收集设施,收集产生的甲烷等气体。

2、对填埋气体进行处理和利用,如发电或作为燃料。

(四)雨污分流系统1、设计有效的雨水导排系统,减少雨水进入填埋库区。

2、实现雨污分流,降低渗滤液的产生量。

四、填埋作业(一)进场垃圾检验1、对进入填埋场的垃圾进行检验,严禁危险废物等不符合要求的垃圾入场。

2、控制垃圾的含水率和热值等指标。

(二)填埋作业方式1、采用分层填埋的方式,每层垃圾的厚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2、及时覆盖,减少垃圾暴露面积和时间。

(三)填埋设备1、配备合适的填埋作业设备,如推土机、压实机等。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五、环境保护与监测(一)污染防治1、控制填埋场的扬尘、恶臭和噪声等污染。

2、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进行定期监测。

(二)环境监测1、设立监测井,监测地下水水质。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详细介绍其建设标准。

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指将城市生活垃圾安全、合规地掩埋于土壤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该项目的建设标准涵盖了工程规模、设计要求、设备配置、运营管理等方面。

二、工程规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规模应根据城市人口数量、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能力和预期使用年限等因素确定。

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设计要求1. 基础设施设计:卫生填埋场应具备坚固的围护结构,避免渗漏和垃圾外溢的风险。

同时,应考虑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保证设施的长期可持续使用。

2. 排水系统设计:设施应有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保证垃圾填埋场在降水过程中不受到影响。

3. 垃圾填埋技术:应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垃圾填埋技术,保证填埋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垃圾分解效果。

4. 气体处理设计:填埋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应设计合理的气体处理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设备配置1. 垃圾清理设备:包括垃圾运输车、压缩设备等,用于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运输到填埋场。

2. 垃圾堆置设备:包括堆置机械、抑尘设备等,用于将生活垃圾有序地进行填埋和掩埋处理。

3. 气体处理设备:包括气体收集系统、净化装置等,用于收集和处理填埋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

4. 排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过滤设备等,用于处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五、运营管理1. 垃圾收集与运输:应建立规范的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制度,确保垃圾源头的有效控制和卫生条件的维护。

2. 环境监测:应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填埋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3. 设备维护与更新: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与更新制度,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
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

首先,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填埋场的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便于垃圾填埋和后期的环境监测。

其次,填埋场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场地规划、工
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另外,填埋场的设施建设也是关键的一环。

包括垃圾堆放区、防渗层、排水系统、气体处理设施等,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以保证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沼气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填埋场的运营管理也至关重要。

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
体系,定期对填埋场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填埋场的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最后,对于填埋场的封场和后期治理也需要引起重视。

填埋场在填埋期结束后,需要进行封场处理,并进行后期的环境监测和修复工作,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标准涉及到选址、建设、设施、运营管理、封场
和后期治理等多个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填埋场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提供可靠保障。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填埋场选址:
1.优先选择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地震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多
发区的地点。

2.应考虑到填埋场周围环境的地质条件,避免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
性差或者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

3.应设计填埋场的排水系统,并确保周围地区的排水系统不会受到影响。

二、填埋场设计:
1.应选择合适的填埋方式,如一般土埋、厌氧土埋等。

2.填埋场应设计有严格的防渗系统,包括底部和侧壁的防渗材料、防
渗层和排水系统。

3.应设立围挡和防风要求,以保证填埋场的整体运行不受外界环境干扰。

4.应设计一套完善的填埋工艺流程,包括垃圾的运输、转运和堆放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填埋产生的有害物质。

三、填埋场操作: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埋垃圾的堆放和压实,确保填埋场的稳定
性和容量利用。

2.定期对填埋场进行覆土处理,以防止气体外溢和雨水渗透。

3.对填埋场内的液体渗滤液应进行收集和处理,以确保渗滤液不会污
染周围环境。

四、填埋场监测:
1.填埋场应设有环境监测设备,定期监测填埋场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环境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2.应定期对填埋场的渗滤液、垃圾气体等进行抽样分析,评估填埋场
的环境影响。

3.定期制定和更新填埋场的监测计划和报告。

综上所述,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主要涉及填埋场选址、填埋
场设计、填埋场操作和监测等方面内容。

合理的选址、科学的设计、规范
的操作和有效的监测是保证填埋场运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垃圾填埋场规范

垃圾填埋场规范

垃圾填埋场规范垃圾填埋场是一种治理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常见方法。

其实施需要依照一系列规范,以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以下是垃圾填埋场常见的规范要求:1. 土地选址:垃圾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自然保护区和地下水资源。

选址时应考虑地下水岩性、坝体稳定性、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

2. 工程设计:填埋场的工程设计应包括土地改造、控制土壤侵蚀、固体废物的分布和密度等方面。

设计要考虑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气体处理、渗滤液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等。

3. 土壤保护:填埋场的表层土壤要进行保护,避免土壤侵蚀。

应采取措施,比如种植植被、覆盖覆土,以减少表层土壤的流失。

4. 垃圾的处理:填埋场要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将垃圾进行处理。

有些地方会对特殊垃圾(如有害垃圾、医疗垃圾)进行独立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设施。

5. 排放控制: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同时,要建立气体收集系统,将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 燃气处理:填埋场会产生甲烷等有害气体。

在填埋场建设过程中,应设置燃烧装置或利用甲烷发电设备对垃圾产生的燃气进行处理和利用。

7. 监测:填埋场应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对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废气处理等进行全面监测。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8. 增加填埋场使用寿命: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可以减少填埋场的使用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

9. 培训和宣传:填埋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垃圾分类、处理和填埋场管理的知识。

同时,应向社会公众宣传填埋场规范和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和环保的重视程度。

总之,垃圾填埋场规范是确保垃圾处理过程中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标准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标准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标准一般工业固废填埋标准是确保固废填埋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重要规范。

以下是详细的标准内容:一、填埋场选址要求1.填埋场应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地下水水位较低、土地利用价值低、远离居民区、农田、水源地等敏感区的地点。

2.填埋场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

3.填埋场应满足防渗、防洪、排水等要求,确保填埋场安全运行。

二、填埋场设计要求1.填埋场应进行专业的工程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填埋场应设计合理,满足固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填埋处置要求,同时应考虑固废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3.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防渗层和防渗系统,防止固废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4.填埋场应设置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防止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5.填埋场应设置废水处理系统,防止废水污染水环境。

6.填埋场应设置垃圾稳定化监控系统,确保固废在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填埋场施工要求1.填埋场施工应按照工程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填埋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填埋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取得相关验收合格证明。

四、填埋场运营要求1.填埋场运营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填埋场安全、环保、经济运行。

2.填埋场运营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固废入场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设备维护制度等。

3.填埋场运营应对入场的固废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分类,确保符合填埋处置要求。

4.填埋场运营应对填埋场的防渗层、防洪设施、废气处理系统等重要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5.填埋场运营应对填埋场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防止废水污染水环境。

6.填埋场运营应对填埋场的垃圾进行定期的稳定化监测和分析,确保垃圾在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填埋场运营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篇一:最新固废处理标准和规范20xx年6月整理现行规范和标准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xx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xx 年4月1日起施行);(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发[2000]12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xx年6月1日起施行);(5)《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1992年6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xx年3月1日起施行);(7)《(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xx]872号);(8)《国务院批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39号);(9)《建设部、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加强垃圾处理科学技术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建科(1991)663号);(10)《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环境卫生与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城建(1992)667号);(11)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12)云南省建设厅发布《关于搞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工作的通知》(2000年8月24日);(13)国家计委等《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20xx年9月10日);(14)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20xx年3月);(15)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xx]9号);(16)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xx〕42号)。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与监测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与监测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与监测设计规范1.1 设计依据(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4)《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 3037-2002)(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200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2008)(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8)(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1.2 环境保护措施1.2.1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措施(1)填埋气体随着填埋的进行,填埋气中CH4的浓度逐渐提高,气体产生速率平稳,此时填埋气体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稳定的气量,具备了利用的价值。

而填埋气中H2S含量为0~1.609×103mg/Nm3,根据测试一般在有水分的条件下,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一的浓度,填埋气对设备将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为保证气体利用设备长期稳定地运行,预先对沼气进行净化处理。

(2)粉尘填埋作业过程中的尘土可以通过洒水来控制。

1.2.2 污水处理措施(1)填埋场防渗在填埋区和调节池底部和四壁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防渗。

(2)垃圾渗滤液处理填埋区垃圾渗滤液通过渗滤液导排系统和石笼收集统一处理。

为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应分区作业,阶段性覆盖面的雨水应与污水分流,冲洗地面和车辆污水可经处理去除粗大垃圾后排进调节池,与垃圾渗滤液一起经于处理后排放。

1.2.3 固体废物及飞灰处理为了防止在强风天气中垃圾飞散,除了采取及时覆盖措施外,还需考虑设置移动式栅栏并设置绿化隔离带,防止轻物质飞散。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的处理是每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则是确保垃圾填埋过程中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要求对填埋场的选址和设计进行严格规划。

填埋场应该远离水源、居民区和自然保护区,以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填埋场的设计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包括防渗层、排水系统和垃圾覆盖层等设施,以确保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会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其次,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要求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进行科学规范。

生活垃圾中包含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等不同类型的垃圾,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助于提高填埋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科学的填埋操作也包括对垃圾的压实、覆盖和封闭等步骤,以减少填埋场产生的恶臭和有害气体。

此外,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还要求对填埋场的监测和管理进行严格执行。

填埋场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处理,确保填埋场的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填埋场的管理也需要严格执行,包括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对填埋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等方面。

总之,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是保障填埋场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规范,科学处理垃圾,并严格监测和管理填埋场,才能有效减少填埋过程中对环境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实现可持续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填埋技术规范的执行,共同为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最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最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 总则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贯彻国家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和法规,保证卫生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填埋气体尽可能收集利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作业管理。

1.0.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可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水平。

1.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填埋库区 compartment填埋场中用于填埋垃圾的区域。

2.0.2 垃圾坝 retaining wall建在垃圾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由粘土、块石等建筑材料筑成,起到阻挡垃圾形成填埋场初始库容的堤坝。

2.0.3 人工合成衬里 artificial liners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

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衬里;采用二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

2.0.4 复合衬里 composite liners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

2.0.5 盲沟 leachate trench位于填埋库区底部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料导排渗沥液的暗渠(管)。

2.0.6 集液井(池) leachate collection well在填埋场修筑的用于汇集渗沥液,并可自流或用提升泵将渗沥液排出的构筑物。

2.0.7 调节池 equalization basin在污水处理系统前设置的具有均化、调蓄功能或兼有污水预处理功能的构筑物。

2.0.8 填埋气体 landfill gas填埋体中有机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其中,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必须制定适当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本文将就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选址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址标准:- 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水源保护区,以降低对环境和人民健康的潜在风险;- 距离主要交通干道较近,以方便垃圾的运输;- 要求具备良好的土地稳定性和排水条件,以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

2. 填埋场设计填埋场设计是确保垃圾填埋过程中环境摄影保护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标准:- 设计合理的底衬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和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设计有效的控制排气系统,以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如甲烷气等;-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降水对填埋场的影响,并实施合理的雨水处理措施;- 设计安全可靠的垃圾覆盖层,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异味扩散。

3. 垃圾填埋过程管理垃圾填埋过程管理是保证填埋场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标准:-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填埋量;- 严格控制填埋场的垃圾投放量和投放质量,避免超负荷投放和有害物质的投放;- 定期进行垃圾密实和覆盖,保证填埋场的容量利用率和环境美观;- 定期检测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地下水,以确保环境水质的安全。

4. 填埋场的监测与监管填埋场的监测与监管是保障填埋场持续运行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测与监管标准:- 定期对填埋场的渗滤液、地下水、土壤等进行监测,以评估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填埋场的现场巡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成立专门的填埋场监管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填埋场的运营情况;- 强化填埋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总结: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

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

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九、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和国家大自然保护区。

十、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十一、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第5条填埋场选址必须事先进行调查,在掌握下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结构、岩石性及地质构造。

三、地下水水位深度、走向及利用情况。

四、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规范非常重要,它能够保证垃圾的安全填埋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首先,垃圾填埋场应位于城市远离水源的边缘地区,以避免垃圾渗入地下水。

填埋场应离居民区和农田一定的距离,避免对人类健康和农作物产生影响。

其次,填埋场应具备充足的面积和深度,以容纳大量的垃圾。

填埋场的面积应根据预计的填埋量进行规划,并考虑垃圾的类型和化学性质。

填埋场的深度应足够深以保证垃圾的完全填埋,并能够有效地防止气味、噪音和飞沫扩散。

第三,填埋场应具备良好的防渗功能。

填埋场底部和侧壁应铺设密封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以防止垃圾渗入地下水。

填埋场应有专门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包括排水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处理设施。

第四,填埋场应具备防风措施。

由于填埋场会产生大量气味和飞沫,应在填埋场周围建造防风墙或者植树造林,以减少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五,填埋场应具备垃圾气体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应建立专门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如垃圾气体抽取井和气体处理设备,以防止气体泄露和污染。

第六,填埋场应有垃圾管理计划和监测系统。

垃圾管理计划应包括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和填埋等各个环节的规划和管理。

监测系统应包括地下水、渗滤液、气体和土壤等的监测,以及填埋场周边环境的监测。

最后,填埋场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识和围栏。

标识应包括填埋场的名称、垃圾种类、填埋年限等信息,以提醒人们注意填埋场的存在和危险性。

围栏应设置在填埋场的周边,以防止非法闯入和侵害。

总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规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位置选择、面积和深度、防渗和防风措施、气体处理和监测系统等。

遵守这些规范能够保证垃圾的安全填埋和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 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 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

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第3 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精选文档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 以外。

七、远离水源。

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 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 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 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九、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和国家大自然保护区。

十、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十一、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第5 条填埋场选址必须事先进行调查,在掌握下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结构、岩石性及地质构造。

三、地下水水位深度、走向及利用情况。

四、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

五、降水量,降雨积水最大深度和水面面积。

精选文档
六、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

七、洪泛周期年。

八、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

九、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

十、取土条件,包括取土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

第6 条填埋场场址选择应由当地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环境卫生科学研究等有关单位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