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达斡尔族为例浅谈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合集下载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英文回答,The customs of the Daur people are rich and diverse, reflecting their unique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way of lif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is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ceremony, which is a grand and festive occasion for the Daur people. During the wedding, there are various rituals and customs that are followed, such as the exchange of gifts between the two families, the worship of ancesto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dances and songs.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of the Daur people is their traditional clothing. The Daur people have a distinctive style of dress, with colorful and intricately embroidered garments that are worn for special occasions and festivals.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the Daur people is not only a form of cultural expression, but also a symbol of their identity and heritage.In addition to these customs, the Daur people also haveunique traditions related to food and drink. For example, they have a special way of preparing and serving their traditional dishes, such as roasted lamb and dairy products. They also have traditional alcoholic beverages, such asrice wine, which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social and cultural gatherings.Overall, the customs of the Daur people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nd heritage, and the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social and religious life of the community.中文回答,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反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生活在黑龙江、嫩江流域,以渔猎和农业为生,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也成为了我们了解这个民族的重要窗口。

一、服饰文化达斡尔族的服饰独具特色,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

男装以皮帽、皮衣、皮裤为主,色彩较为单一,多以黑色、灰色为主。

女装则更为丰富多彩,头饰、衣领、衣袖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款式多样。

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扮,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二、饮食文化达斡尔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主要以渔猎和农业为食源。

他们喜欢吃炖鱼、手扒肉、炒菜等,尤其喜欢用大锅炖菜,味道鲜美。

达斡尔族的饮食习俗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不吃狗肉、不喝马血、不吃虾蟹等海鲜。

这些禁忌体现了达斡尔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三、节庆文化达斡尔族的节庆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阿涅”节了,这是达斡尔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阿涅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摔跤、射箭等,还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刺绣、编织等,这些艺术形式也是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婚姻习俗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也很有特色,主要有“姑表通婚”和“姨表通婚”两种。

由于历史原因,达斡尔族女性地位较高,男性通常要娶至少两个妻子才能保证血统的纯正。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政策的调整,这种传统的婚姻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

现在,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更加开放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伴侣。

五、信仰文化达斡尔族的信仰文化主要是萨满教和佛教。

萨满教是达斡尔族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神灵和鬼怪无处不在。

萨满教信仰在达斡尔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如祭祖神、祈求丰收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在达斡尔族中传播开来,一些人信仰佛教,并把佛教的一些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达斡尔族名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名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2015-4-2

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 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 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年三十用 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 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 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
2015-4-2
达斡尔族——节庆

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 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 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 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 物,礼物有烟叶、奶皮、糕点 和冻肉,春节一直过到正月十 六。 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 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 是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的 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 一年越吉利。 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2015-4-2
达斡尔族——饮食习惯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 (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 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 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 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 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 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 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 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煳味 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达斡尔族 妇女还喜把采集的稠李子、山丁子、 榛仁等磨为合成粉,饮用时冲入开水, 拌白糖做成类似面糊的饮料饮用。味 道可口。
达斡尔族民族 风俗与文化
西山中学 冯 清
目 录



1.民族简介 2.社会经济 3.节日,禁忌,吉祥物 4.名族服饰与居住 5.饮食文化,体育文艺 6.礼仪,宗教文化 7.历史名人
2015-4-2

达斡尔族当代节日及其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达斡尔族当代节日及其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达斡尔族当代节日是民族文化凝聚的场域,在节日里,不同地方的达斡尔族歌舞团体、艺术家带来丰富 的节目参加演出,开展历史文化研讨,节日成为联系、沟通不同地方的达斡尔族以及其他民族的人们相互交往、交 流的重要平台。
第四,达斡尔族当代节日促进了地方形象和地方影响力的提升。在达斡尔族当代节日之际,地方得以展示自身 形象、经济社会发展势力和斡尔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党和国家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达斡尔族文化有了很多重大改变,在此对 30多年来达斡尔旗文化的重大发展变化做了以下11项归纳:
(一)各地建立的达斡尔族学会、联谊会已有20多个。达斡尔学会、联谊会的成立,为开展达斡尔族研究及达 斡尔族文化活动提供了机构保证,是一项创举。
四、达斡尔族当代节日发展的探讨
今后达斡尔族当代节日怎么发展?
一是,节日要向民间、向民众、向民俗的方向发展,要倡导和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节日,让节日落到基层和民 间。只有成为全民族民众的节日,能够得到民众的自觉认可和参与,达斡尔族当代节日才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二是,依照节日的规范,确定达斡尔族当代节日的内涵和举办方式。
关键词:当代;达斡尔;节日;民族文化
近十多年,在全国各地达斡尔族的文化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就是当代节日。达斡尔族当代节日以 多种形式开展保护、传承、弘扬达斡尔族文化的活动,影响力日益提高,活跃了达斡尔人的文化生活,在民族文化 发展中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达斡尔族当代节日已经成为达斡尔族人民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达斡尔族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
(七)达斡尔族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达斡尔族的曲棍球、歌舞、哈尼卡、民间故事等成为莫旗、梅里斯 区、满洲里等地一些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开展了达斡尔族传承教育。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
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
塔城县。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达斡尔族分布图
民族来源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民族来源
• 3、语言文字
• 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 古语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
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
家生孩子,坐月子….等等
• 生产禁忌:
达 斡 尔 族 民 族 风 俗 与 文 化 节日、禁忌、吉祥物
• 1.忌在鼠日开跨骑渔具。 • 3.女性,萨满,戴孝的人不能去渔场,乘船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 4.出远门前要是碰到不顺利的事,要改日而行。 • 5.猎人不能直呼熊和老虎,因为熊称为“老头”,老头称为“百兽之
二是受满服影响形成的服饰文化。达斡尔族与满族接触后,内地布匹大量流 入,其服饰用料有了质的变化。款式楚翔了达斡尔族传统服饰与满族服饰交 融发展的趋势。刺绣艺术也逐渐成为达斡尔族妇女、儿童服饰必不可少的装 饰,使达斡尔族服饰文化更加丰富完美,富有个性和民族特征。
王”。 • 6.不许在房木上用利器乱刮,不许钉钉子,不许敲到房梁。 • 7.不用白桦木和榆木盖房子,不用白桦木做排筏的舵。 • 8.三岁的马下马驹后就把母马卖掉,但要剪下一些尾毛和鬃毛并留下
来。 • 9.卖马不能将缰绳与马一起卖给人家。
• 3.吉祥物:
达 斡 尔 族 民 族 风 俗 与 文 化 节日、禁忌、吉祥物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民族来源
• 1、历史源流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
一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达呼
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打呼里、达乌尔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等地。

达斡尔族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因此在服饰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达斡尔族的服饰特点、服饰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传承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

一、达斡尔族的服饰特点1. 鲜艳多彩达斡尔族的服饰以鲜艳多彩而闻名,主要色彩为红、绿、黄、蓝等明快的颜色。

女性的服饰通常更加艳丽,常常以大红色为主色调,并配以各种不同颜色的图案。

而男性的服饰则更加朴素,主要以黑、蓝等深色系为主。

2. 防寒保暖由于达斡尔族主要生活在寒冷的草原地区,因此他们的服饰注重保暖。

女性的服饰通常有两层,内层是一件类似于毛衫的贴身衣物,外层则是一件宽松的长袍,不仅能够保暖,还显得庄重典雅。

而男性的服饰则多为厚实的棉袍,配以皮靴和皮帽,以抵御草原上的严寒。

3. 独特图案达斡尔族的服饰图案多样,常见的有云纹、太阳、月亮、星星等图案,这些图案在达斡尔族的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具有装饰的作用,又寓意着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向往。

二、达斡尔族服饰的制作工艺1. 选材达斡尔族的服饰多以天然纤维和动物皮毛为原材料,如羊毛、马鬃、鹿皮、狼皮等,这些材料不仅柔软舒适,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暖。

2. 制作工艺达斡尔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剪裁、缝制、绣花等多道工序。

尤其是服饰上的图案,常常需要用刺绣或印染的方式完成,这不仅需要匠人的巧手,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念。

3. 传统工艺达斡尔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多为手工制作,而且历史悠久,一直延续至今。

这些传统工艺不仅保留了古老的技艺和风格,还承载着达斡尔族人民的文化记忆和情感。

三、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的历史传承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蒙古族、满族和鲜卑族等游牧民族。

这些民族的服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交融,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逐渐形成并独具特色。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及来历习俗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台村、海雅屯)、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是古代契丹后裔。

达斡尔族有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来历习俗达斡尔族的民族起源因为达斡尔族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已经无法考究。

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

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达斡尔族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

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近代的争议达斡尔族的来源,学术界曾有过争议。

主要分歧意见可分为土著说与契丹遗裔说。

持土著说者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

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土著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

另一些人还根据达斡尔族关于其祖先曾建“黑水国”的.传说,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

持契丹遗裔说者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的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于金灭辽时北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为达斡尔族。

DNA技术揭谜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文化研究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文化研究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文化研究摘要: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达斡尔族人世代生活繁衍的聚集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着达斡尔族的民族精神也记述着达斡尔族的民族历史。

达斡尔族世代传承着宝贵的民族文化,并在传承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时代性与民族性,与其他各民族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大厦。

关键词: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达斡尔”一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意即“开拓者”。

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

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他们以种植业、畜牧业、渔猎业为生。

黑龙江为达斡尔族人世居地,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达斡尔族人口数量在56个民族中居第33位,现有人口13.24万,其中43608人生活在黑龙江省,占我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2.46%。

生活在我省的达斡尔族人又有31800 余人生活在西部地区,约占黑龙江省达斡尔族总人口的73%,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富裕县的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富拉尔基区的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等。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达斡尔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达斡尔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体育、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

宗教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崇拜和宗教信仰,达斡尔族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自达斡尔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直至现代医学普及至达斡尔族居住地的几千年时间里,几乎所有达斡尔族都虔诚的信奉着萨满教,每一个莫昆都有萨满来组织宗教活动,萨满是连接一个莫昆所有人的精神纽带。

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在古代达斡尔族社会生活中萨满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道德习惯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萨满举行的宗教仪式充满想象力、内容非常丰富。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元素。

首先,达斡尔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歌和舞蹈艺术。

他们以歌颂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经验。

达斡尔族的民歌多以牧歌和祈福歌为主题,歌词优美动听,旋律优美悠扬。

而舞蹈则以独特的动作和身姿展示出达斡尔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达斡尔族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

他们擅长制作皮革制品、银饰和木雕等工艺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斡尔族的皮革制品。

达斡尔族人民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各种实用的衣物和装饰品,如制作袍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年节——“达斡尔族年”。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龙舞狮和放烟火等。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游牧民族的迁徙习俗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这些神话和传说通常讲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起源、历史和英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达斡尔族始祖“阿尔都汉”的故事。

据传说,阿尔都汉是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英雄,他带领达斡尔族人民从西方迁徙到东方,并建立起了繁盛的家园。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无论是民歌和舞蹈、手工艺品、节日和习俗,还是神话和传说,都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达斡尔族人民将继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SWOT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SWOT分析
张 萍, 姚 大为 , 宋智梁 , 张 良祥
摘 要: 通过 S WO T分析法 , 分析 了达斡 尔族传统体 育文化传承 与发展 的优 势和 劣势、 机遇 和挑 战 , 以期 为
迭斡 尔族传统体育 的传承 与发展提供 参考 。
关键词 : 达 斡 尔族 传 统体 育 文 化 ; S WO T分 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8 基金项 目: 黑龙 江省教育厅 人文社 会科学项 目( 1 2 5 3 2 4 0 7) ; 黑 龙江
同时为社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 高等 学校教 改工程项 目( J G 2 0 1 2 0 1 O 6 9 2 ) 。 作者简 介: 张萍 ( 1 9 8 1 一) , 女, 吉林 白山人 , 讲师, 硕 士。研 究方 向 : 体育社会学 、 群众体育。 作者单位 :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 黑龙 江 齐齐 哈尔 1 6 1 0 0 6
我 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充分体现 了其传承性 ; 达斡 尔族传统体育结合本 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 从而形成
了有 别 于异 国文 化 的 民俗 性 。达 斡 尔族 传 统 体 育
这样 , 不仅创造 出极高 的经济价值 , 而且使其他 民 族之 间的交往不断加强 , 有利于 民族团结和发展 ,
体育 研 究与 教 育
S p o ts R e s e a r c h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3年 O 6月
J u n .2 0 1 3
第2 8卷第 3期
Vo 1 . 2 8 No . 3
达 斡 尔 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传 承 与 发 展 的 S WO T分 析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谢谢观看!
• 3、丧葬禁忌 人死咽气前,全家人不准入睡,怕死者灵魂将 睡者灵魂带走。忌用铁钉钉棺。有外伤者不能见 尸身或灵枢,以免被“扑着”,即怕伤口发作。 外姓人死后,不得从门出,必须从窗户抬出。严 禁双日殡葬。未出嫁女子,孕妇、无子女的妇女 及小孩死后不准埋入祖坟;孕妇死后必须火葬, 否则起“旱魃”;小孩死后,必须风葬。守丧期 忌打架斗殴,忌剃头号、剪指甲,忌在炕上睡觉, 忌参加婚礼、娱乐活动,禁出远门及嫁女,禁夫 妻同房。
• 4、岁时禁忌 除夕,天黑前必须将门窗糊好。是日, 不许从门外向里叫人,不许照镜,否则群 魔缠身,被魔鬼摄去心神。大年初一自动 起床,忌被人叫醒,否则会懒惰1年。初一 至初五不得打扫室内,否则会扫走福气。
五、吉祥物
• 达斡尔族人视老鹰为 神鸟,吉祥物。在各 种场合歌颂,赞美它。 对猎鹰有非常特殊的 感情,鹰象征着美好, 和睦,进取,顽强。

后挂 万 次 人 显 家 允 忌 数 不 不一 一 。 求 卑 主 。 男 年 吉女 顺面 落 迎 ” 贱 贵 以 方 龄 。子 。镜 日 亲 。 , 。 为 求 时 故结 , 后 喜 故 该 若 多 婚 婚 常婚 以 到 车 媒 族 少 次 一 配 择年 代,须人俗次求、。 龄 太 须 在 求 语 求 婚 两 男 、忌 阳在落亲云婚,次无 偶 。 大 日 须 “ 便 方 , 此 、数 否门前多好应显女禁 , 则 西 赶 跑 女 , 女 方 忌 等以 婚 侧 到 几 百 则 儿 应 。 奇为 。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 文化
一、分布
•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 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 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2万人。亦分 布于俄罗斯(石勒喀河与伯力一带),俄 罗斯称相关地区为达斡里亚(Даурия), 即外贝加尔。

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

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

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民俗是民族属性的重要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达斡尔族除吸纳和融合了我国北方民族习俗外,主要民俗特征仍保留了契丹民俗特征。

标签:契丹达斡尔;民俗源于契丹;民俗保护;文化传承中华民俗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56朵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北方4小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人口约12万,黑龙江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

集中的生活区域,仍在使用民族语言,传统的民俗习俗,民族文化仍在世代传承。

一、达斡尔族源于契丹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属于我国北方的东胡——鲜卑族系。

契丹,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原居于我国北方的大鲜卑山,即今之大兴安岭。

契丹各部,原与宇文、库莫奚两部一起游牧。

公元344年,前燕慕容皝进攻逸豆归,契丹同时被击溃,于是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自号“契丹”。

并逐渐迁徙至潢水、土河流域(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在辽河以西、大凌河以北一带,修养生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壮大。

契丹的祖源,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辽史·地理志》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而下。

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

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人类社会的早期,神话是一种传承历史的载体。

“白马”部后来以耶律为姓,称为皇族。

“青牛”则冠以萧姓,称为后族。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仿照中原汉地格局,正式建立了大契丹国,也称大辽契丹。

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的大贺氏的一支为契丹贵族,辽亡后成为延续发展的后来的达斡尔族。

明末清初,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达斡尔人,常被称为萨哈尔察部(萨哈尔察,满语为“黑色貂皮”之意),或索伦部。

索伦部即鄂温克族,萨哈尔察部主要是达斡尔族。

达斡尔这一族称,在清代1667年才正式被采用。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

辽亡后,契丹人又回迁于黑龙江北境(现俄罗斯境内),多数则融入其他各族中。

达斡尔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达斡尔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达斡尔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达斡尔族,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以达斡尔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习俗为主题,探索其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历史沿革达斡尔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东胡、鲜卑、柔然等游牧民族。

在唐代以后,达斡尔进入石堡、草原地区,并逐渐定居发展。

他们始终保持着与土著蒙古族人的良好关系,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

在元代,达斡尔族人成为了蒙古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部族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清朝时期,达斡尔族与中国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维护边疆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传统习俗1. 马术文化达斡尔族人是出色的骑手,他们以独特的马术技巧闻名。

他们在游牧生活中密切与马相伴,马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达斡尔族有着丰富的马术比赛和马文化活动,如赛马、驯马、马球等。

2. 藏弓射箭竞赛战争是达斡尔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们以勇敢善战著称。

藏弓射箭是其重要的传统竞技活动之一。

这项比赛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射箭技巧,更体现了勇士的荣誉和尊严。

3. 舞蹈和音乐达斡尔族人对舞蹈和音乐有着深厚的热爱。

他们以欢快的舞蹈和鼓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其中,勇士鼓舞和活络圈舞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鼓舞舞蹈展示了战士的英勇和团结精神,而活络圈舞则以其柔和舒展的形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4. 狩猎和捕鱼达斡尔族人依赖狩猎和捕鱼维持生计。

他们擅长使用草船、鱼网等工具进行捕鱼,而在狩猎中则熟练运用弓箭、陷阱等。

捕鱼和狩猎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传统的生活方式。

5. 传统服饰达斡尔族人的服饰以毛皮和皮革制成,保持了原始的风格。

男性通常穿着皮革外套和裤子,女性则以色彩鲜艳的长袍为主。

他们还佩戴羽毛、珠宝等装饰物,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结语达斡尔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习俗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马术、弓箭、舞蹈、音乐、狩猎和捕鱼以及传统服饰等方面都彰显了他们独特的民俗特点。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

达斡尔族的风俗作文英文回答:The customs of the Daur ethnic group are rich and diverse, reflecting their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is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ceremony. In Daur culture, weddings are seen as a significant event, not only for the couple but also for their families and the entire community. The wedding ceremony usually lasts for several days and involves various rituals and traditions.During the wedding ceremony, the bride and groom exchange vows and are blessed by their parents and elders. They also participate in traditional dances and songs, which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and happiness to their marriage. The Daur people also have a unique custom called "grabbing the bride," where the groom and his friends have to go through a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to reach the bride's house and "steal" her away.This tradition adds excitement and fun to the wedding celebration.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of the Daur ethnic group is the worship of ancestors. The Daur people believe in the importance of honoring their ancestors and maintaining a strong connection with them. They often hold ceremonies and rituals to pay tribute to their ancestors, such as offering food and drinks, burning incense, and reciting prayers. This custom is deeply rooted in their belief system and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bond between the living and the deceased.The Daur people also have a unique way of celebrating the New Year. They have a tradition called "sacrificing the sheep," where they offer a sheep as a sacrifice to the gods and ancestors. This ritual is believed to bring good fortune and prosperity for the upcoming year. During the New Year celebration, the Daur people also engage in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horse racing, wrestling, and singing competitions. These festivities create a joyful and festive atmosphere within the community.The Daur people also have their own traditional clothing, which is known for its vibrant colors andintricate designs. Men usually wear long robes, while women wear colorful dresses with embroidered patterns. These traditional outfits are worn during special occasions and festivals, showcasing the cultural pride of the Daur ethnic group.中文回答: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遗产。

《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变迁与调适》范文

《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变迁与调适》范文

《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变迁与调适》篇一一、引言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作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达斡尔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变迁与调适。

本文旨在探讨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变迁过程及其调适策略,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变迁1. 经济环境变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农业逐渐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转变,经济模式的改变对达斡尔族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化传承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海拉尔区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逐渐失效,老一辈传承人的离世使得许多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另一方面,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三、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调适策略1. 政府支持与政策扶持政府在保护和传承达斡尔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扶持达斡尔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同时,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2. 社区参与与文化创新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达斡尔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立文化传承基地等方式,增强社区凝聚力。

同时,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创新,使达斡尔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

3. 媒体宣传与推广利用媒体力量,加强对达斡尔族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外界对达斡尔族文化的认知度。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展示达斡尔族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达斡尔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结论海拉尔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变迁与调适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现代化进程中,达斡尔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手工艺特色及传承现状研究

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手工艺特色及传承现状研究

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手工艺特色及传承现状研究王培霞,王瑞华(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达斡尔族哈尼卡,作为一种以装饰为主要作用的民间剪纸艺术,最初是儿童游戏中的一种纸偶玩具,其制作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寄托着儿童对未来美好世界最真切的向往。

现今,达斡尔族哈尼卡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卡的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文章从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手工艺特色及哈尼卡手工艺传承现状两方面展开研究,为哈尼卡手工艺的传承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达斡尔族;哈尼卡;非遗传承图1达斡尔族女孩在炕上摆弄哈尼卡图2用鸡蛋壳制作的哈尼卡一、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手工艺特色达斡尔族在漫长的迁徙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达斡尔族哈尼卡手工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在达斡尔语中,哈尼卡被译为“眼仁”,即眼仁中的小人形之意。

哈尼卡多为小女孩玩具,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摆弄哈尼卡来演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充满了生活趣味。

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手工艺的特色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题材与角色特色达斡尔族哈尼卡题材丰富,包括采集、打曲棍球、定亲、婚宴、过年、串门、鲁日格勒舞、购物等生产生活、邻里交往、娱乐活动场景。

玩哈尼卡时,女孩们把各自做的哈尼卡摆放在炕上,将其组成一个有长辈和晚辈的家庭(图1)。

其中大的是长辈,小的是晚辈,再用硬纸盒或折纸做成院子和房子。

游戏时,女孩们代替自己的哈尼卡行礼并说请安的话,如让长辈和小孩分别住在哪个屋、睡在101非遗传承In herita nee of I ntan gible Cultural Heritage图3彩珠装饰的哈尼卡图4立体布艺哈尼卡哪个炕,让哈尼卡向长辈请安问候并侍候老人。

女孩们在玩哈尼卡时,加强了对生活的理解,同时增强了礼仪和人际交往能力。

哈尼卡的角色不同,样子也不同,一般可装扮成家庭成员,样式丰富,特征显著,通过头部造型便可区分其角色与身份。

关于达斡尔族民风与民俗

关于达斡尔族民风与民俗

关于达斡尔族民风与民俗达斡尔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民风与民俗。

以下是关于达斡尔族民风与民俗的详细介绍。

一、民风1.勤劳好学:达斡尔族人民勤劳好学,尤其擅长农牧业。

他们善于耕种、放牧和养殖,并且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渔猎活动。

他们也注重教育,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和素养培养。

2.敬老爱幼:在达斡尔族家庭中,“尊老”和“爱幼”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他们尊敬年长者,认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同时,他们也非常疼爱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3.团结友爱:达斡尔族人民注重和睦相处,尊重他人,崇尚友爱和团结。

他们以亲戚家族为单位,相互扶持合作,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热情好客,对来访的客人表示真挚的友好。

二、民俗1.婚俗:达斡尔族的婚俗非常独特,注重彩礼。

在婚礼上,新郎必须准备大量的礼品给新娘的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会参加多种传统仪式,如接亲、礼服换装和祭拜等。

2.藏骨传统:达斡尔族有一项独特的文化传统,即“藏骨”。

这是一种将逝者的骨灰寄托于特殊容器中,并将其埋葬在特定的地点的习俗。

达斡尔族人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逝者的灵魂得到安宁和祝福。

3.舞蹈表演:舞蹈是达斡尔族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有着独特的舞蹈风格,通常以轻快激昂的节奏为主。

在各种重要场合中,他们会进行舞蹈表演,以庆祝节日,纪念成果,或者迎接重要客人。

4.传统节日:达斡尔族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火把节和百家宴等。

在春节期间,全族人民都会穿上传统的服装,举行祭祖仪式和各种庆祝活动。

火把节是一个分水岭,它象征着寒冬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在火把节上,人们手持火把,围绕篝火舞蹈,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健康。

5.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达斡尔族有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这些神话和传说讲述了关于神灵、英雄和动物的故事,以及与自然现象和农牧活动相关的传说。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

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研究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等地。

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民族传统、历史沿革和生活习俗。

本文将就达斡尔族服饰文化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其特点、演变历程和现状。

典雅而古朴的达斡尔族服饰,以羊毛、马尾毛和牦牛毛等天然纤维为主要材料,精致的编织工艺和独特的装饰纹样展现了达斡尔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气息。

在达斡尔族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白冗河”,它是一种以羊毛为原料手工编织的长袍,常常搭配头帕、披肩、腰带和鞋袜等配饰,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端庄、柔美。

达斡尔族的女性服饰还有一种名为“蒙古包佳”,这是一种用羊毛和马尾毛混织的斜纹布制成的连衣长袍,华丽的刺绣和精美的装饰让其更加典雅、华丽。

在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中,服饰是一种身份、文化和地位的象征。

在传统习俗中,达斡尔族妇女的头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头饰的华丽程度代表了女性的地位和财富。

达斡尔族服饰中还包括多种绣花、刺绣等装饰手法,这些装饰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技艺也是富有特色,它们反映了达斡尔族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达斡尔族服饰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不少达斡尔族人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民族服饰,但是在一些重要场合,如传统婚礼、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上,人们依然会穿上传统的达斡尔族服饰,以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播。

在一些旅游景点和民俗馆,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的魅力,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也为达斡尔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减弱,达斡尔族服饰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纺织技艺和刺绣技法正在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并不愿意从事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传承。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手工编织服饰也面临市场的竞争压力,很多人更愿意选择现代化的服饰来迎合时尚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以达斡尔族为例浅谈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为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

它不仅构筑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还构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

民俗文化的范围大致包括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都是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各种禁忌、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游艺竞技等,此外还有心理民俗是指民俗对某一民族心理素质的影响。

中国各民族在其顺乎自然,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中,以及移民迁徙、地域变迁、民族融合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事象和民俗行为,以及独特的民俗艺术。

达斡尔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具有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此,根据我们并不翔实的调查材料,对于达斡尔族的由来及其民俗文化作粗浅的论述。

一、达斡尔族民族简介。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郊区。

此外还分布在内蒙古的鄂温克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和黑龙江省的嫩江、富裕、爱辉、龙江、讷河以及新疆塔城等地。

人口有94014人(1982年统计)。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使用汉文,部分地区也用蒙古文。

二、达斡尔族的历史由来。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分子考古学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分子考古通过提取古代各种生物的DNA,并将其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可找出其内在的遗传联系,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刘凤翥、陈智超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杨焕明、刘春芸教授等专家合作进行“分子考古学”课题研究时,将契丹人后裔的研究列为重要内容。

课题组先从达斡尔、鄂温克、蒙古和汉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样,然后南下云南保山,从“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样,又取道四川乐山,从正在那里展出的内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尸上提取了小块标本。

课题组完成对契丹遗骨、达斡尔人、蒙古人、鄂伦春人、汉人和云南“本人”的DNA测序后,进行了严格的比较检测,最终得出结论,在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与契丹人拥有最近的遗传关系,而云南保山施甸的“本人”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为契丹人的后裔。

追随女真蒙古四处征战契丹后裔流散至全国各地。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三、达斡尔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达斡尔族民俗是达斡尔族民众把日常生产生活中处理具体事宜的实实在在的观念和行为。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模式化的特点,为人们世代承传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革发展而发展变化。

在清代,达斡尔族已经形成了建立在农牧渔猎多种经营基础上的民俗文化,其中既保留有古老的民俗内容,又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增进的内容,具有综合体现融汇农牧渔猎经济因素的民俗文化特色。

这在众多的民族中是少有的,是达斡尔族对人类民俗文化的独特贡献。

到20世纪初,居住嫩江中上游流域的达斡尔族仍然较全面地保持着原来的民俗文化,其他地区居住的达斡尔族,由于受居住地域环境及生产方式变化的影响,虽然也保持着原来的民俗文化,但已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与经济状况的民俗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达斡尔族民俗已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

纵观过去,在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民族战争﹑民族迁徙﹑民族融合﹑灾难﹑时间与空间交替﹑沧海桑田,不断变化,同时也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和全球化步伐的前进,民间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越来越虚弱了,原本强势的地位已变得极其脆弱了,其中大量的民族文化被遗失和伴随时代的变化而没落。

由于学术的偏见和学科自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身研究的不足,不够深入,民俗文化被误解为没落文化遗留,是农民、陋民、落后人群的专利,认为民俗文化对现实和现代化进程没有意义。

于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对民俗文化没有好的感觉。

不会在认识方面给予其过多的探讨与关注,人们在对其的学术研究领域步入了死角,导致学识理念的落伍与滞后,遏制了民俗文化前进的步伐。

四、发展民俗文化思路及对策传统民俗文化的某些变迁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不应阻挠也是无法阻挠的。

政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民俗文化,大力加强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产业扶植政策,以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的高度来引导其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拓展民俗文化的产业领域,不断丰富产业样式,鼓励和支持文化交流政策,确保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民俗文化发展政策体系1.重点引导和培养典型民俗文化政策公共文化政策出台为一些典型的民俗文化“正名”给予其政策和机会,及公平的竞争环境。

如东北二人转不应再认为它是“黄”不应再认为它是低俗,没落的代名词。

要进一步放宽文化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其以产业化竞争的姿态走向世界,以同等的文化身份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正如二人转专家田子馥所认为的“专业二人转演出的潜在市场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很大,如果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他们开辟一个市场,那么专业二人转演出市场将有一轰而起之势”。

由此可见二人转受到的“压抑”和它期待发展的渴望。

事实上二人转这个东北的民俗文化已经彰显其潜在的产业优势,以长春和平大戏院为例,他们在长春市共有4个剧场,以观众1200人计,每天的票房收入可达27600元一年的票房收入就达上千万元。

这便是一个显示民俗文化潜在经济价值的事例。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部门更要注重对二人转的引导,如对二人转艺人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对欲从艺者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实行持证上岗提高演员素质,对二人转艺人艺德试行年终评审制。

坚决杜绝“脏口”,发展“绿色二人转”,以政策的推动确保这一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

2.优秀民俗文化发掘保护政策联合教育,宣传部门搞好民俗文化的发掘,宣传,教育工作。

在对待民俗文化的问题上,文化主管部门以政策待遇鼓励考古研究人员,认真发掘发现我们已经遗失或没落的优秀民俗文化,来重新评估他们的价值。

对优秀者加以继承和弘扬,协助好教育和宣传部门认真做好民俗文化的教育宣传和保护工作。

如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增强民俗文化意识,培养优秀民俗文化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民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俗文化素质。

3.税收优惠政策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民俗文化发展的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民俗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拓展适合民俗文化产业机构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

4.投资政策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形成多渠道投入的体制。

提倡事业型文化单位走国家投资和自我发展并重,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的道路,鼓励适当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支持文化事业单位和企业横向联合,争取企业长期稳定的投资;吸纳社会捐资赞助;允许文物,博物机构利用外资合作进行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保护;鼓励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兴办国家倡导的文化事业或公共文化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