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气系统及天气特征

第三章 天气系统及天气特征
第三章 天气系统及天气特征

第一节气团和锋

气团的定义、形成、源地及变性: 1.定义

在广大空间里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块空气,称为气团。它的水平范围从几百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从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在同一气团内,气象要素(如温度)的变化相对比较小。水平温度梯度一般小于1~2℃/100 km。

2.气团的形成

气团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具备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如辽阔的海洋、无垠的沙漠、冰雪复盖的大陆和极区等都可成为气团形成的源地。

(2)具备使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的环流条件,以使空气能有充分时间与下垫面进行热量和水汽等交换,取得与下垫面相近的物理特性。

3.气团的变性

气团形成的地区,称为气团源地。气团在源地形成后,随着环流条件的变化,气团的属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气团变性。气团的变性过程通过湍流、大范围垂直运动和蒸发、凝结、辐射等物理过程来实现。变性的快慢和变性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所流经地区下垫面性质与气团源地下垫面性质差异的大小,离开源地时间的长短以及空气运动状态的变化等。

气团的地理分类:根据气团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对气团进行分类,称为气团的地理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将气团分成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四大类。由于源地地表性质不同,又将每种气团(赤道气团除外)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这样,总共分为七种气团。

1.冰洋大陆气团(Arctic continental air mass)

大致位于65°以上的极地大陆。天气特点是温度极低、气压高、湿度小、气层稳定。

2.冰洋海洋气团(Arctic maritime air mass)

大致位于65°以上的极地海洋。天气特点与冰洋大陆气团相近。但夏季可以从海洋获得一定的热量和水汽。

3.极地大陆气团(Polar continental air mass)

大致位于40°~70°纬度带的大陆。低温、干燥、天气晴朗,气团低层有逆温现象,空气层结稳定。

4.极地海洋气团(Polar maritime air mass)

大致位于40°~70°纬度带的海洋。冬夏气团性质有显著不同。冬季低层接触洋面,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常伴随多云,有时产生降水;夏季与极地大陆气团性质差不多,对我国影响不大。

5.热带海洋气团(Tropical continental air mass)

大致位于10°~40°纬度带的海洋。天气特征是温度高,湿度大,低层湿热不稳定,中层常有逆温,高层干燥。

6.热带大陆气团(Tropical maritime air mass)

大致位于10°~40°纬度带的大陆。天气特征是炎热、干燥、晴朗少云,低层不稳定。

7.赤道气团(Equatorial air mass)

大致位于南北纬10°以内的洋面。具有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多雷暴等的天气特征。

气团热力分类:1.分类

根据气团在移动过程中与所经下垫面的温度对比或两个气团之间的温度差异,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大类。如果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叫冷气团;相反,如果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叫暖气团。两气团相遇时,温度相对高的称暖气团,温度相对低的称冷气团。

2.暖气团的天气特征

暖气团一般含有丰富的水汽,气压低,容易形成云雨天气。当北半球暖气团向北移向冷区(高纬度)时,不仅会使所经之地变暖,而气团本身逐渐冷却,气温直减率减小,气层趋于稳定,有时形成逆温或等温层,不利于对流的发展,往往呈现出稳定性天气。如果暖气团中湍流作用较强,也可能形成层云、层积云,甚至毛毛雨、小雨等天气。有时,因为低层空气迅速冷却,还会形成平流雾,所以暖气团中能见度通常比较差。特别是冬季,从南方海洋移入中国近海和大陆的暖气团,是具有这种天气的典型气团。如果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较少,天气一般是少云或无云天气。

3.冷气团的天气特征

冷气团一般形成干冷天气。当北半球冷气团从源地向南移向暖区(低纬度)时,不仅会使这个地区变冷,且气团低层因不断吸热而增温,气温直减率增大,层结稳定度减小,气层往往趋于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冷气团中由于湍流、对流活跃,所以低层能见度一般较好。夏季,冷气团来自海洋,水汽含量较多,常形成积云或积雨云,甚至出现阵性大风、阵性降水或雷暴天气。冬季,冷气团中水汽含量通常较少,这时多为少云或碧空天气。

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分类: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冷、暖气流交绥频繁,缺少气团形成的环流条件。因此,活动在我国境内的气团,大多属于外来的变性气团。

冬半年我国主要受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冷空气控制我国大部地区,通常造成干燥、降温、偏北大风天气。

夏半年我国沿海主要受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变性的热带海洋气团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多雷雨。在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常出现干燥、炎热、少雨的天气。

春季,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两者势力相当,互有进退,因此是锋系及气旋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秋季,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逐渐占主要地位,变性的热带海洋气团退居东南海上,我国东部地区在单一的气团控制下,出现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气爽的天气。

锋的概念和锋的一般特征:1.锋的定义

锋(Front)是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倾斜的过渡带。锋的下面是冷气团,上面是暖气团,随着地球自转,这个过度带(交界面),向冷气团倾斜。锋在近地面层中宽约数十千米,在高层可达200~400 km。锋与空中某一等压面相交的区域称为锋区。在锋区中温度水平梯度特别大,等温线密集,并随高度向冷区倾

斜。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的特征

(1)锋面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由于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覆盖的地区必然很大。

(2)温度场:锋区的水平温度梯度比气团内的温度梯度大得多。锋区内垂直温度梯度特别小,锋面往往伴随逆温层。

(3)气压场:锋一般处于气压槽中,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锋面两侧的气压梯度是不连续的,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

(4)变压场:气压随时间的变化量称为变压,气压场随时间的变化即构成变压场。通常用三小时变压来表示。暖锋前出现负的三小时变压,冷锋后出现正的三小时变压。锢囚锋附近的正负变压中心对称于锢囚锋线。

(4)风场:锋附近的风场是同气压场相适应的。在锋线两侧的风场具有明显的气旋性切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北半球)方向变化。

锋的分类及典型的天气特征:1.锋的分类

(1)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势力强占主导地位,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称为冷锋。冷锋又因移动速度快慢不同,分为缓行(一型)冷锋和急行(二型)冷锋。

(2)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暖气团势力强起主导作用,推动着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称为暖锋。

(3)准静止锋(Quasi-Stationary Front)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互有进退,锋面在小范围内来回摆动的锋。

(4)在锋面活动过程中,冷锋移速快于暖锋,当冷锋追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迎面相遇,迫使两锋间暖气团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层由冷锋后部的冷气团和暖锋前的冷气团相接触构成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2.暖锋天气

暖锋的坡度较小,约在1/150左右。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锋前出现负的三小时变压。暖锋典型云序为: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暖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雨层云内,多是连续性降水一般宽度为300~400 km。

在北半球暖锋多呈西北-东南走向,锋前吹E~SE风,锋后吹S~SW风,锋过境时,风向随时间作顺时针变化;在南半球,暖锋线的走向多呈西南-东北,锋前吹E~NE风,锋后吹N~NW风,锋过境时风向作逆时针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一般暖锋附近的冷、暖气团两侧均为上升运动。

3.冷锋天气

一型冷锋(缓行冷锋)移动缓慢、锋面坡度较小(在1/100左右)。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锋后出现正的三小时变压。冷锋云系的分布序列与暖锋相反,云序依次为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而且云系和稳定性降水区主要位于地面锋附近及锋后。

二型冷锋(急行冷锋)移动快、坡度大(1/40-1/80)。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冷锋后的冷气团势力强,移速快,猛烈地冲击着暖空气,形成积状云带,产生对流性降水天气。夏季时,空气受热不均,对流旺盛,冷锋移来时常常狂风骤起、乌云满天、暴雨倾盆、雷电交加,气象要素发生剧烈变化。在冬季,

由于暖气团湿度较小、气温较低,不可能发展成强烈不稳定天气,只在锋前方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云系。当水汽充足时,地面锋线附近可能有很厚、很低的云层和宽度不大的连续性降水。

冷锋在北半球多呈东北-西南走向,锋前吹S~SW风,锋后吹N~NW风。锋过境时,风向作顺时针变化;在南半球,冷锋多为东南-西北走向,锋前吹N~NW风,锋后吹S~SW风,锋过境时风向作逆时针变化。锋前后风速值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一般冬季冷锋后偏北风较大,而夏季则较弱。在垂直方向上,缓行冷锋的冷气团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暖气团一侧多为上升运动;急行冷锋的冷空气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暖空气一侧低层上升,高层下沉。 4.准静止锋天气

准静止锋大多是由冷锋演变而成的,坡度约为1/200。准静止锋两侧气温和气压变化不大。准静止锋云系依次为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降水强度较小,持续时间长,降水区域大。如果暖气团湿度大而不稳定,准静止锋上也可能出现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准静止锋多呈东西走向,北半球高纬一侧多吹东北风,低纬一侧多吹西南风。南半球低纬一侧多吹西北风,高纬一侧多吹东南风。

5.锢囚锋天气

锢囚锋是由两条锋合并形成的,它的天气必然会保持原来两种锋面的基本特征。如果锢囚锋是由具有层状云的两条锋合并的,那么锢囚锋的主要云系也是层状云,它近似对称地分布在锢囚点的两侧。然而,锢囚锋天气并不是原有两条锋天气的简单合并,而是上升运动进一步发展,利于云层增厚、降水增强、降雨区扩大。

锋面的移动规律:锋面移动速度,取决于锋面两侧垂直于锋面风速分量的大小和方向。当锋面前后风向相同时,垂直分量愈大,锋面移速愈快,反之则慢。当锋面前后风向相反时,锋面移速决定于垂直于锋面的风速差,风速差愈大,锋面移速愈快,反之则慢。当无垂直于锋面的风速时,锋面呈准静止状态。在冬春季锋面移动较快,秋季次之,夏季较慢。一般说,冷锋的移速在我国北方要比南方快,在西北地区移速最快,在华南移速最慢。当锋面的走向呈南北向时,冷锋从西北向东南的移速较快;当锋面走向呈东西向时,冷锋从北向南的移速较慢。暖锋的移速较小,无一定规律。

第二节锋面气旋

气旋概念:1.气旋的概念

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气旋,在南半球则相反,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气旋。由风场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可知,气旋与低压都是对同一天气系统的描述,气旋是从流场的角度来定义,而低压是从气压场的角度来定义,除赤道低纬度地区以外,两个名称可以互相换用。

在低层大气里,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气旋在北半球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辐合的气流系统;在南半球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辐合的气流系统。由于气流从四周向气旋中心辐合,必然产生上升运动,气流升至高空又向四周辐散,这样才能保证低层大气不断地从四周向中心流入,气旋才能存在和发展。

2.气旋的强度和范围

通常气旋的强度(intensity)以气旋中心气压值来表示。中心气压值越低,

表示气旋越强,中心气压值越高,表示气旋越弱。一般地面气旋中心气压值在1010~970 hPa,发展强大的可低于935 hPa。另外,气旋的强弱也可以用其中心最大风速来度量,最大风速大的表示气旋强,最大风速小的表示气旋弱。实际上,在气旋区中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相适应,气旋中心气压越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气旋的水平范围(horizontal coverage)以地面天气图上最外围闭合等压线围成的近似圆形区域的直径表示,平均为1000 km,大的达2000~3000 km,小的只有300~500 km。

当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时,称气旋发展或加深(Deepening);反之,当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升高时,则称气旋减弱或填塞(Filling)。

3.气旋的分类

根据气旋形成和活动的地理区域,将气旋分为温带气旋(Extratropical cyclone)和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根据气旋的热力结构,将气旋分为锋面气旋(Frontal cyclone)和无锋面气旋。无锋面气旋包括热带气旋和热低压等。另外,气旋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同类型的气旋,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如锋面气旋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无锋面气旋(冷涡),无锋面气旋(热低压、热带气旋)可因一定条件转化为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的天气特征:锋面气旋天气,可以看成是以气旋的空气运动特征为背景的气团天气与锋面天气的综合。锋面天气不仅决定于气旋温压场结构,还与空气的稳定度、水汽条件、高空环流形势以及气旋发展阶段等因素有关,而且随地区、季节而有差异。从大量的个例中略去比较次要的差别,归纳出基本相同点,便可概括出一个发展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

气旋前部(暖锋前):在气旋前部的天气主要为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云系向前伸展很远,最前面的是卷云(Ci),依次为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降水位于地面暖锋前约200~400 km范围内,靠近气旋中心部分最宽,一般为连续性降水。若气层不稳定时,还会出现积雨云、阵性大风和雷阵雨。随着暖锋的接近,气温升高,气压明显降低。北半球暖锋前多吹E~SE风(南半球吹E~NE风),风力一般为4~6级。此外,在锋前约50~100 n mile范围内常有锋面雾。

暖区(暖锋后,冷锋前):气旋中部是暖气团天气,气温高,气压基本停止下降。北半球风向多为S~SW风(南半球吹N~NW风),陆地上风力一般为2~4级,海上风力可达7~8级。天气特征主要取决于暖气团的性质。如果暖气团比较潮湿,靠近中心的地方会有层云(St)、层积云(Sc),有时可出现大片平流雾和毛毛雨,离中心较远的地方通常是少云。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至多有一层薄云而没有降水出现。

气旋后部(冷锋后):冷锋过后,气温急速下降,气压迅速回升。北半球风向多转为N~NW风(南半球吹S~SW风),风力一般为6~9级,最大可达11~12级。气旋后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如果是第一型冷锋,一般以层状云为主,依次为两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产生连续性降水和锋面雾。如果是第二型冷锋,则伴有积状云(Cu、Cb)、阵性大风和雷阵雨。

船舶通过锋面气旋伴随的天气:根据发展成熟的锋面气旋天气模式,如果船舶沿

锋面气旋中心以南(低纬度一侧)通过时,会先后遇到气旋暖锋前、暖区和冷锋后三个不同部位的天气。如果船舶沿锋面气旋中心附近以北(高纬度一侧)通过时,则遇到的是锋面附近冷气团的天气。因此,船舶可以根据观测风和云系的变化,判断船舶从锋面气旋的哪一侧通过。

1.当测到风向随时间作顺时针变化,北半球船舶通过气旋中心低纬一侧(南半球高纬一侧)。

2.当出现云系依次为:Ci-Cs-As-Ns-As时,船舶通过气旋中心高纬一侧。 3.当测到风向随时间作逆时针变化,北半球船舶通过气旋中心高纬一侧(南半球低纬一侧)。

4.当出现云系依次为:Ci-Cs-As-Ns-St-Cb时,船舶通过气旋中心低纬一侧。

锋面气旋中的波浪分布:研究资料表明,冬季发展成熟的锋面气旋区中的大风和波浪分布不对称,气旋南侧的强风、大浪大于北侧,最大的强风中心和大浪中心出现在气旋中心西南偏南方向上。大浪中心区域出现在低压中心SSW300~600 n mile处。因此,船舶航行应尽量避开这一区域。

第三节冷高压

反气旋概念:1.反气旋的概念

在北半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反气旋,在南半球则相反,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反气旋。由风场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可知,反气旋与高压都是对同一天气系统的描述,只是反气旋从流场的角度来定义,而高压是从气压场的角度来定义,除赤道低纬度地区以外,两个名称可以互相换用。

在低层大气中,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在北半球反气旋气流是一个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四周辐散的系统;在南半球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四周辐散的系统。由于气流从反气旋中心向外辐散,必然产生下沉运动,对应高空出现低压辐合流场。 2.反气旋的强度和范围

通常反气旋的强度(intensity)以反气旋中心气压值来表示。中心气压值越高,表示反气旋越强,中心气压值越低,表示反气旋越弱。一般地面反气旋中心气压值在1020~1040 hPa,目前最高记录是1083.3hPa。

反气旋的水平范围(horizontal coverage)以地面图上最外围闭合等压线围成的近似圆形区域的直径表示。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比气旋大,一般为1000~1500 km,发展强盛时可达数千千米。

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升高时,称反气旋加强或发展;反之,当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时,则称反气旋减弱。

3.反气旋的分类

根据反气旋形成和活动的地理区域,将反气旋分为极地反气旋(Polar anticyclone)、温带反气旋(Extratropical anticyclone)和副热带反气旋(Subtropical anticyclone)。根据反气旋的热力结构,将反气旋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活动于中、高纬度对流层中下层的温带反气旋属于冷性反气旋,习惯上称为冷高压。副热带高压属于暖性反气旋。此外,高空阻塞高压也是典型的暖性反气旋。 4.反气旋的一般天气特征

反气旋的天气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气团性质和所在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天气特点。同时对某一个反气旋而言,随着反气旋结构变化、气团变性,

天气情况也在变化。

通常在反气旋的中心附近,下沉气流强,主要出现晴朗、微风天气。在反气旋的四周边缘,气压梯度较大,风力增强,伴有云雾。在北半球强反气旋东部出现偏北大风,南部出现偏东大风,西部出现偏南大风,北部出现偏西大风。在南半球强反气旋东部出现偏南大风,南部出现偏西大风,西部出现偏北大风,北部出现偏东大风。

寒潮:1.寒潮的概念

寒潮是指大规模强冷空气(在气压场上为冷高压)大举南下时造成的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我国国家气象局规定,由于冷空气侵袭,使气温在24h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时,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

2.寒潮天气特征

寒潮冷锋过境前,多吹偏南风,风力一般较弱,天气相对较温暖,属于典型暖气团天气。冷锋一过境,便转为偏北风。剧烈降温、偏北大风和雨雪是寒潮天气的典型特征。寒潮大风在海上一般为6~8级,最大可达12级,能激起海上形成大到狂浪。

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寒潮天气也有不同。冬半年,寒潮天气的突出表现是大风和降温。大风持续时间多在1~2天。大风强度以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为最强,在我国北方为西北风,中部为偏北风,南方为东北风。

3.寒潮活动规律

寒潮活动的年变化也很明显。3~4月是寒潮活动频数的最高峰,11月是次峰。全国性寒潮一般于9月下旬开始活动,直到第二年5月才结束。每一次寒潮从爆发到结束(移出我国),约需要3~4天,但也有一些寒潮历时可达7~10天。

我国冬半年的全国性寒潮平均每年约有3~4次,还有约2次仅影响长江以北的北方寒潮或仅影响长江以南的南方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很大,全国性寒潮多者达五次,少者一次也没有。

第四节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概述定义、形成和结构:1.副热带高压定义和形成

在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均匀和地球自转作用下,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对流层中上层气流辐合、聚积形成沿纬圈分布的稳定而深厚的暖性高压带,称副热带高压带,简称副高。在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副高发生断裂成若干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中部、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和北非等地。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

2.副热带高压结构

副热带高压属于行星尺度的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副高结构比较复杂,在不同高度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副高多呈椭圆形,长轴大致同纬圈平行。高压中心与暖中心基本重合,高压脊线也大体垂直,属于典型的深厚系统。一般用中心气压值表示副高强度,东西向脊线表示副高位置,500hPa等压面图上588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副高范围和强度。副高的高纬一侧多锋面和气旋活动,副热的低纬一侧多热带气旋活动。

3.副热带高压活动规律

副热带高压具有明显的季节有变化规律,具体表现在强度、范围和位置上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夏季北半球副高的强度强、范围大,盛位置偏北。冬季北半球

副高强度减弱,范围缩小,位置南移、东退。南半球副高的季节变化状况与北半球相反。

第五节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概述: 1.热带气旋定义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发展强烈的暖性气旋性涡旋,是对流层中最强大的风暴,被称为“风暴之王”。 通常以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或中心的最低气压表示热带气旋的强度。以系统最外围闭合等压线围成的近似圆形区域直径表示范围,平均直径在600~800 Km ,大的1000 Km ,小的几百Km 。当热带气旋发展到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时称为台风或飓风。

一个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一般中心气压在960 hPa 左右,最低875 hPa ,最大风速一般可达30~60 m /s ,少数可超过100m /s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与中心气压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气压越低,风速越大,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根据旋衡风方程可以导出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与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公式:

0m ax 10107.5p v -= (3-5-1)

式中v max 的单位为m/s ,p 0的单位为hPa 。

热带气旋的天气特征是狂风、暴雨、巨浪、暴潮。

2.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标准

1989年国际上开始根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对热带气旋进行分级。在西北太平洋,把热带气旋划分成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4类。其中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 简写TD ),风速22~33 kn (风力6~7级);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 简写TS ),风速34~47 kn (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 简写STS ),风速48~63 kn (风力10~11级);台风T (Typhoon 简写T ),风速≥64 kn (风力≥12级)。

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把热带气旋划分成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和飓风3类。其中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 简写TD ),风速 22~33 kn (风力6~7级);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 简写TS ),风速34~63 kn (风力8~11级);飓风(Hurricane 简写H ),风速≥64 kn (风力≥12级)。

在北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把热带气旋划分成低气压和气旋性风暴2类。其中低气压(Depression 简写D ),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34kn );气旋性风暴(Cyclonic storm 简写CS ),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34kn )。 在南半球洋面,把热带气旋划分成热带扰动和热带气旋2类。其中热带扰动(Tropical disturbance 简写TD ),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热带气旋气旋性风暴(Tropical cyclone 简写TC ),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

另外,对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菲律宾群岛俗称之为巴加峨斯(Baguious );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墨西哥西岸、西印度群岛、北太平洋东部、南太平洋140°W 以西等区域叫做飓风(Hurricane );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称为威力威力(Willy -willy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印度洋称为气旋(Cyclone );在马达加斯加东部海面,称为毛里求斯(Mauritius )。

3.热带气旋的编号和命名

(1)热带气旋的编号

国际上对热带气旋进行统一编号。我国中央气象台将发生在经度180°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现的中心附的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8级以

上的热带气旋,从每年1月1日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

编号的顺序按其发生的先后来决定。如果在同一天内上述海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热带气旋生成,则按“先西后东”的顺序编号。如果在同一天内同一经度上有多个热带气旋”产生,则按“先北后南”的原则分别编号。编号用四个数码,前两个表示年份,后两个表示出现的先后次序。

(2)热带气旋的命名

国际上给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2000年起,热带气旋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统一的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出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从2000年1月1日起,对发生在经度180°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和统一命名。

4.热带气旋警报

许多国家均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我国气象局对180°以西的台风,发布台风消息、台风警报、台风紧急警报。预计未来3天可能影响我国沿海时,发布台风消息;预计未来2天可能影响我国沿海,发布台风警报;预计未来1天内直接袭击我国沿海,发布台风紧急警

热带气旋的源地及发生季节:1.热带气旋的源地及发生季节

全球的热带气旋源地包括八大海区,即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部、澳大利亚西北等洋区。东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则没有热带气旋发生。

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个半球的5~20°的纬度之间,其中10~20°之间占了65%。在20°以外较高纬度发生的热带气旋只占13%,而且都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这两个海域。发生在5 以内赤道附近的热带气旋极少。

在北半球,除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在5月和10~11月以外,热带气旋多发生在7~10月,其中8~9月最多。在南半球热带气旋发生最多的月份是1~3月。

在全球热带气旋中,有一半多(约54%)可达到台风或飓风强度,但总的来说北半球发生较多,占全球总数的73%,南半球较少,占全球总数的27%。

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源地及发生季节

根据多年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首次达到热带风暴位置的统计得知,西北太平洋上达到热带风暴标准的热带气旋出现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一个是菲律宾吕宋岛西部的我国南海中部的东北海区;二是菲律宾以东、加罗林群岛西部岛国帕劳的北部洋面;三是关岛附近至西南方的加罗林群岛中部洋面。

西北太平洋平均每年约发生26个热带气旋,其中1~3月仅占4%。7~10月是热带气旋盛行季节,约占全年总数的68%,我国称为台风季节。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以下是一些关于热带气旋对中国影响情况的统计结果:

(1)年均有20.1个热带气旋进入海岸线300km的沿海海域,其中频率最大的是南海,占总数的60.4%;

(2)我国每年平均有8个热带气旋登陆,而华南沿海占58.1% ,其次是华东沿海,占37.3%;

(3)登陆热带气旋集中出现在5~12月,其中7~9月占全年登陆热带气旋总

数的76.4%,是热带气旋袭击我国的高峰季节,1~4月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最多年份的登陆热带气旋可达12个,最少年份为3个。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一般认为热带气旋的生命期从热带扰动形成闭合环流并达到热带低压等级起,直到环流消失或转变为温带气旋为止。这个过程一般为3~8天,最长的可达20天以上,最短的仅1~2天。夏、秋季生命期较长,冬、春季较短。

对于典型的热带气旋,其生消过程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

(1)初生阶段:热带扰动中积雨云增多,使得地面气压徐徐下降,风力开始增强。一般可认为气压达到1000hPa及风力达到6级时,即由初生阶段进入到加深阶段。

(2)加深阶段:积雨云不断增多,放出大量凝结潜热,使得中心部分温度不断上升,地面气压不断下降,风力不断增强,直到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风速达到最大时。

(3)成熟阶段:中心气压不再加深,风力不再增强,但大风和降水的范围扩大。

(4)消亡阶段:进入中、高纬,因冷空气侵入而转变为温带气旋或登陆消失。

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和模式: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多呈圆形对称分布,圆形涡旋的直径一般为600~800 km,个别可达1000 km以上。在地面天气图上,热带气旋区域内等压线非常密集,从外围至中心,气压急剧降低,中心附近呈漏斗状陡降和陡升,这是热带气旋的一个显著特征。

热带气旋的地面流场,按风速大小通常可分为外围区、涡旋区和眼区三个区域。

(1)外围区,平均宽200~300Km。气温向中心逐渐升高,气压向中心逐渐下降,风速向里逐渐增大,自中心传出涌浪且风浪向中心逐渐增大,伴有阵性降水,强度向中心增大。

(2)涡旋区,自最大风速区外缘到台风眼壁,平均宽10~100Km不等。温度向中心迅速升高,气压呈漏斗状急速下降,梯度大,等压线特别密集,风速达到最大,在眼壁附近,强台风最大风速可达60~70m/s以上。Cb和Ns组成庞大的云墙,伴随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恶浪滔天,昏天黑地。最强烈的对流和狂风暴雨就发生在这里。

(3)眼区,平均半径5~30Km。温度达最高,形成暖中心,气压降至最低,风速突降至4级以下,降水突然停止,晴天少云。但这里出现三角浪或金子塔式浪,海况十分恶劣。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大气层 1、大气 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风、霜、雨、 雪等);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 阻挡 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5)保护地球。(6)大气层提供资源。 3、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气体的对流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密度小),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密度大),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 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4)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 制冷空调,冷气(密度大)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到制冷效果。 暖气(密度小)上升,装在下方容易形成对流,有利于达到制热效果。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一般认为,化学物质氟氯烷烃(常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增加3%,还会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1)降水现象:液态降水(雨、阵雨等),固态降水(雪、冰雹等),还有混合型降水(雨夹雪等)。(2)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大雾、浓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5)其它现象:大风、飑、龙卷风、积雪、结冰。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最高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高温度的仪器。在水银球颈部插入一小玻璃管,或将管口紧缩,当温度升高时,水银膨胀,越过狭小之颈部而上升,但温度下降时,球部水银收缩,因颈部狭小,管内之水银不能随之降入球部,水银柱遂在颈部处中断而留於管内,显示最高温度。最高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最低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低温度的仪器。最低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最低温度计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标,为一长约2厘米之两端呈球状之玻璃棒,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因酒精柱顶之表面张力作用,指标随之移动,即向酒精球部后退,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标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最低温度。最低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2011年4月8日至11日新一股冷空气影响中国淮河以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等地降温达6~8℃,局地达10℃并伴有4~6级风。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本次降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2.对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连续性降水 B.容易产生雾 C.狂风、降温天气 D.风力较弱 3.(2009·广东高考)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4~5题。 4.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5.7 、8月份,当该天气系统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出现()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台风 D.暴雨 6.(2011·郑州高一检测)下图为锋面示意图,a、b、c、d四地大致位于北半球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

(2011·龙岩高一检测)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甲处灌溉抽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乙处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A.受反气旋控制 B.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C.锋面、气旋活动比较频繁 D.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的降水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A.热带气旋 B.快行冷锋 C.慢行冷锋 D.准静止锋 (2010·全国卷Ⅱ)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压(反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上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专题-8页word资料

“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专题 一、考纲解读(表1)二、考点层析考点1:常见天气系统特征及其对区域天气的影响【图释考点】 1. 锋面系统(表2)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以北半球为例)(图1) 【疑难突破】 1.判断冷、暖锋的方法 ①看锋面符号:锋线上的“黑三角”、“黑半圆”分别表示冷锋和暖锋,且“黑三角”、“黑半圆”的指向表明锋面的移动方向;②看冷气团运动方向:如果冷气团箭头大致和暖气团移动方向箭头相对,说明冷气团势力强,为冷锋;如果冷气团的指向箭头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或有一个小环流),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③看锋面坡度: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因此在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抬升,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④看雨区位置:冷锋雨区窄,主要在锋后;暖锋雨区宽,主要在锋前;⑤根据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判断,如表3所示。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表4) 3.判断气旋、反气旋不同方位近地面的风向 如图2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判断其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如虚线所示,再向右偏转30°左右,实线即为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考点2: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

【图释考点】(图3) 【疑难突破】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决定该地所处的热量带。 (2)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低压、风从低纬吹向高纬、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这三个因素影响下多雨;高压、风从高纬吹向低纬、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则会使得气候干燥)。 (3)下垫面状况(包括比热容、地形、反射率、洋流等)。 ①比热容:影响气温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大陆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形成大陆性气候;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形成海洋性气候。②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中纬度大陆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③地形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高原、高山气候的形成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山脉走向影响气流运动状况,从而影响降水分布,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途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⑤地面反射率: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2.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年平均气温的高低;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2)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降水和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地理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地理教案 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回放“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的天气预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地理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团与锋的概念,能够判断冷锋和暖锋。 2、会说明锋面特征和锋面移动对天气的影响。 1、通过读图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联系我国的天气现象,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锋的组成与分类。 难点:冷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分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描述该诗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白雪皑皑?这种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锋面的定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 (1)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 (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3)回忆冷暖气团的性质,想想冷暖气团相遇时会怎样运动? 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1)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面就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 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0、气压对液体沸 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 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系统

初1地理天气系统知识点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常见天气 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

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感谢您的阅读!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结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气团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图示 与移经地区的温度 比较 低高 湿度小大 密度大小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在锋面以下在锋面以上 所以,冷气团温度不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不一定高。 20℃ 25℃ 移动方向 10℃ 17℃ 移动方向 常 见 天 气 系 统 锋面系统 锋面气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 天气 反气旋 气旋 低压槽 低压 高压 天气

项目详情 图示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面 (自地面向高空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随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雨区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特别提醒: (1)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冷暖气团交界处,天气复杂多变。 (2)锋面经常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锋面附近是否产生降水,不仅取决于是否有上升气流,还与锋面上方暖气团的湿润程度有关。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有降水。

依据: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 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 图示锋图 天气图 符号 锋面坡 度大小大小较小 降水强 度 大,多为狂风暴雨小,多为连续性降水小,多为连续性降水 雨区位 置 主要在锋后主要在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气特征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 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 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过 境 时 阴天、下雨、大风和降温连续性降水或雾暖气团爬升,形成降水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主要天气系统——总结

主要天气系统总结 1.天气:大气中的冷热、阴晴,风雨,雷电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短时间的综合状况。特点——时间尺度小,变化性强。 2.主要天气系统:气团,锋面,气旋与反气旋,高压脊与低压槽。 3.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性质:水平范围大;垂直范围大;水平温度梯度小;天气变化小; 形成条件:①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②有一个能使空气的物理性质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变化的环流场(也就是利与空气停滞或缓行的环流条件) 气团变性:气团形成后,随着环流条件的变化,由源地移行到另一新的地区时,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物理过程的改变,气团的属性也随之发生变化。 注意:气团的形成于变性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例子: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原生的还是变性气团? 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占2/3,缺乏大面积性质的均一的下垫面;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而中纬度地区又是冷暖空气交汇极为频繁的地区,缺乏利于空气停滞或缓行的环流条件。 结论:活动在我国的气团大多数是境外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变性基地大陆气团和变性热带海洋气团。 气团分类: ①:按源地纬度位置: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 ②:按下垫面:海洋气团,大陆气团 ③:按热力类:暖气团,冷气团 4.锋:锋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而成,由于气团占有三度空间,因而峰是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锋的宽度同气团宽度相比显得很狭窄,因而常把锋区看成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凡伸到对流层中上层者,称为对流层锋,仅限于对流层低层(1.5Km以下)者,称为近地面锋。 锋的特征:(将冷、暖气团间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差异,故可以吧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①锋面坡度: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锋的倾斜程度称为封面坡度。锋的一侧是冷气团,另一侧是暖气团。从冷气团向暖气团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迫使冷气团呈楔形伸到暖气团下方,并力图吧暖气团抬挤到他的上方。是两者分界面趋于水平。 ②温度场:锋区的水平温度梯度比锋两侧的单一气团内的温度梯度大得多。 ③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两侧的气压倾向是不连续的,当等压线穿过锋面时便产生折角,折角尖端指向高压一方,锋落在低压槽中。 ④风场:锋附近的风场是同气压场相适应的。 锋的类型和天气: 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四种类型 冷锋:是冷气团前缘的锋。锋在移动过程中,锋后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推动者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根据他的移动速度快慢。分为一型(慢速)冷锋和二型(快速)冷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

第五章天气系统与天气 第一节气团和锋 第二节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第三节热带气旋与台风 第四节副热带高压与青藏高压 第五节高空天气系统与其它天气系统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其它天气系统的性质、结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着重讨论它们的天气特征。 【名词解释】 1.气团: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 围空气团。 2.锋(锋面、锋线):冷、暖空气团相交绥的地带;把锋区看成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3.暖锋:暖气团前沿的锋。 4.冷锋:冷气团前缘的锋。 5.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实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又占主导地位,锋 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 6.锢囚锋:当冷锋赶上暖锋,两锋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冷锋后冷气团与暖 锋前的冷气团相接触形成的锋。 7.大气长波:波长较长,波幅较大,移动较慢,维持时间较长的波动。 8.阻塞高压:温压场比较对称的深厚的暖性高压。 9.切断低压:温压场比较对称的冷性气压系统。 10.极涡: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11.高空槽:活动在对流层中层西风带上的短波槽。 12.切变线:风向或风速分布的不连续线,是发生在850hPa或700hPa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 13.低涡(冷涡):出现在中纬度中层大气中的一种强度较弱,范围较小的冷性低压。 14.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又称低压。 15.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又称高压。 16.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17.副热带高压: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 18.青藏高压:暖季出现在亚洲大陆男不亲臧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部的大型暖性高压系统。 19.热带辐合带: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 20.东风波: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 21.云团:从卫星云图上发现,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深厚的由对流云组成的直径在100到 1000千米范围内的云区。 22.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23.热带风暴: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17.2到32.6m/s(风力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24.台风(飓风):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6m/s(风力8-11级)的热带气旋。 25.雷暴:由旺盛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 26.飑线: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 27.龙卷风:龙卷伸展到地面时引起的强烈旋风。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