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八年级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精讲精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怀化课标解读,怀化知识梳理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范围与位置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总面积:78.8万平方千米位置:中国东北部绝对位置(经纬度)相对位置:邻国、邻省、临海等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半环状三带外围:流域低地中间:山地丘陵内部:广阔平原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人口与城市人口总人口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城市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分布: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主要城市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大连: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造船、石化、服装、旅游、水产等交通铁路运输为主产业分布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等粮食作物: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经济作物的分布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①水源充足;②黑土地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湿润;④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集中连片农产品商品率高重工业基地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条件:①煤、铁、石油矿产丰富;②交通便利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石化、造船等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②较好的工业基础;③便利的交通;④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利条件:水源不足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困难与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资源枯竭、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振兴措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怀化考点突破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优势条件雨热同期、地形类型齐全、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例】(2016宜宾中考)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湘教版初二下册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章末练习卷
选择题我国东北平原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A. 一年三熟B. 一年两熟C. 两年三熟D. 一年一熟【答案】D【解析】试题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活动积温,自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其热量条件能够满足作物一年一熟,所以,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故本题选D。
选择题东北地区最大的油田是()A. 大庆油田B. 胜利油田C. 华北油田D. 克拉玛依油田【答案】A【解析】试题大庆油田在中国诸油田中,堪称“至尊”.大庆油田1960年正式投产,到2001年年底已生产原油15.7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但从1998年起,大庆石油生产遇到了较大困难.据专家预测,大庆油田剩余可采储量估计只有6.63亿吨,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故选A.选择题读“我国东北区域图”, 丁是( )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答案】B【解析】由图中东北地区区域图可以看出,丁是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以东的黄海,故选B。
选择题有“钢都”之称的,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是位于辽宁省的()A. 沈阳市B. 本溪市C. 鞍山市D. 大连市【答案】C【解析】我国辽宁省的鞍山市铁矿资源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有“钢都”之称。
选择题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最适宜该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A. IT等高新科技产业B. 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业C. 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D. 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答案】B【解析】在产业升级中,应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特征和优势,伊春市森林资源丰富,故选择答案B。
选择题“白山黑水”泛指东北地区.其中的“山”和“水”分别指()A. 大兴安岭、松花江B. 长白山、乌苏里江C. 长白山、黑龙江D. 小兴安岭、辽河【答案】C【解析】“白山黑水”泛指东北地区,其中的“山”是指长白山,“水”是指黑龙江,故选C。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24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中国的地域差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两部分内容。
在“人口分布”这部分内容中,要求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状况。
在学生进行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在“城市分布”这部分内容中,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城市的分布特点以及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2.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够在新情景中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A.引言:上课、起立、大家好!很高兴我们相聚在这里,与大家共渡40分钟美好时光。
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剧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电视剧《闯关东》的精彩片段,请大家欣赏。
(播放视频)奇怪!这么多人争着抢坐轮船,他们要到那里去?去干什么?“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
这次移民让东北地区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请大家齐读目标(课件出示目标,教师板书课题)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许多与人口分布有关的内容,如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大洲、地区、国家的人口分布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理解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但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了解还较浅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2.难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区域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分析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区域案例资料,如地图、图片、文献等;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区域案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让学生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湘教版八下第六章第1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件
(3)长白山脉有美丽的天池,天池的成因是( B )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缺点: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分要素 识环境
地形
气候
自
然
河流
环 境
土壤
植被
……
分要素 识环境
➢ 说一说,如何来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构成
地
形
地形分布状况
45状况
起伏状况
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
分要素 识环境
1 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陆
日本:岛国,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渔业等海
位
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置
中国:海陆兼备,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
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
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
陆内部,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读地图描位置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 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夏季风带来
的雨水补给
俄
积雪融水
罗
补给
斯
图1 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
图2 哈尔滨
图3 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朝
水文特征:河流含沙量较小;结冰期较长;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汛鲜
和夏汛。
分要素 识环境 理清要素联系
地形
气候
结冰期 汛期 流量
河流
植被
黑龙江蜿蜒流淌
黑龙江原为中国内河, 仅次于长江、黄河,为第三 大河流。清代,沙俄迫使清 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 珲条约》《北京条约》,上 中游被划为中俄两国界河。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 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 基本界限划清。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东北地区教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授课时间20 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2.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东北地区地形与气候。
教学难点简单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区域地理案例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理填充图册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 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3.东北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青岛专版)地理总复习八下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实战演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实战演练(2017·济宁中考)读“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2.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017·泰安中考)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平坦,黑土广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B.乙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C.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D.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4.丙所在地区图中两城市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以石油、机械等重工业为主B.以采矿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C.地处东北地区西南,工业落后,结构不合理D.工业转型快,结构合理,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5.(2017·长沙中考)山脉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是()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B.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C.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D.中温带与暖温带分界线6.(2017·广东中考)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玉米、高粱等)”,是()地区民间谚语。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2017·广东中考)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
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題。
初中地理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6章第1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精品课件
01
地理位置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 分析纬度位置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东
பைடு நூலகம்
北
平
纬度位置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原
东北平原
_中__温__带__
____一__年__一__熟_____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海南岛
北回归线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海南岛
_亚__热__带__ __热__带___
_一___年__两__到__三__熟___ ____一__年__三__熟_____
辽河冲积形成的 D. ②山脉全部位于黑龙江省
随堂演练
8. 东北地区的冬季漫长而寒冷,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庆 典》从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开始讲起,镜头毫不吝啬地呈现了哈尔滨的 冰雕雪景。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高纬地区,降水稀少 CC.. 纬纬度度较较高高,,气气温温较较低低
①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
1月:-28℃~-8℃
7月:20℃~24℃
(2)气温和降水
03
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
东北地区降水量分布
①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 1月:-28℃~-8℃、7月:20℃~24℃ 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1月平均气温偏低
嫩 江
松花江
02
地形特征
“ 白山 黑水”
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长白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天池湖水碧蓝,水平如镜,群峰倒映,风景秀丽。
黑龙江流经黑龙江省北侧,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的界河,流域内森林茂盛,
第六章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易混提示】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主要 生活在三江平原。“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我国 领土最东、最北都在黑龙江省,我国领土东至黑龙江省黑龙江与 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 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三江平原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 冲积而成,位于我国最东端。
爱,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演变而来的( A )
A.满族
B.藏族
C.朝鲜族
D.壮族
13.一批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由满洲里发往大连,最适合的交通
运输方式是( B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4.河北在历史上曾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被称为“燕赵之地”。
其文化博大精深,自古就有“燕赵有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2021/8/302021/8/302021/8/3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02021/8/30August 3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02021/8/302021/8/302021/8/30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重点)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5、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6、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基本概况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培养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4、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5、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其矿产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6、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思维。
三、教学过程考点复习1、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3、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4、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5、主要少数民族6、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7、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教师点拨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南部临渤海和黄海。
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相对位置: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地形类型东北地区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地表结构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低地。
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4、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降雪较多;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
5、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
受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浙教版初二年级下册地理练习册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浙教版初二年级下册地理练习册答案〕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预习要求(1)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亚朝鲜俄罗斯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2)平原丘陵山地半环状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山地丘陵平原(3)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辽东(4)温带季风气候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夏季降雪基础题1.C2.D3.A4.D5.B6.C7.A8.B9.D 10.A提高题11.BC12.AB(2)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此处为平原地形,地表起伏不大,对气温的影响小此处有大兴安岭山地地形,海拔较周围高,气温较同纬度低选做题14. (1)因地制宜,在宜耕的地方,适当开垦耕地,在宜渔的地方发展水产养殖,在宜林的地方,发展林业。
(2)有计划、合理开发沼泽的。
沼泽排水开垦后,要注重土壤的保护,有计划地施肥、灌溉。
(3)营造防风林,大量植树、种草,保护沼泽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从而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预习要求(1)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山区(2)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满(3)铁路城市工矿中心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尔滨长春沈阳(4)沈阳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哈尔滨长春基础题1.C2.A3.D4.B5.D6.B7.C8.B9.C提高题10.BC11.AC12.(1)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长春沈阳大连(2)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3)松嫩辽河(订正:去掉题目中第三条横线) E F D C (4)城市大多沿铁路干线分布选做题13. (1)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能走上开发就是破坏的路。
(3)利用现代技术,如多媒体、录像、录音建立少数民族民族数据库。
(4)重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文化的传承。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认识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东北三宝、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雾凇、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图片,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地理位置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①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③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④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老师进行指导总结。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出示“东北地形图”,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出示“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学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种植业(商品粮基地)
作物熟制
渔业
黑龙江 省、_____ 吉林 省和_____ 辽宁 省,简称“_____ 东北 (1)范围:包括_______
三省 _____”。 东北 部,地处_______ 东北亚 的核 (2)海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_____ 朝鲜 及_______ 俄罗斯 为邻;西接_________ 内蒙古自 心位置,东、北两面与_____ 治区 ;南连_____ 河北 省,与_____ 山东 半岛隔海相望。 _____ 中温带 与寒温 (3)纬度位置: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_______ 中温带 。 带,主要位于_______
降水量 由东南向西 北递减 气温由南 向北递减
东北1月气温分布
东北7月气温分布
冬冷夏热
-24
20
-20
20
-16
冬季南北温差大
越往北气温越低
-12
24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一: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高 想一想: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的 降水量差不多,为什么东北比较湿润?
2.自然环境: 平原、丘陵和山地 为主,地表结构大致 (1)地形特征: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 黑龙 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_____ 鸭绿 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_____
山地 和_____ 丘陵 ,内部是广阔的_____ 平原 。 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_____ 温带季风 气候,冬季_________ 寒冷漫长 ,夏季 (2)气候特征:属于_________
(
)自治区,南连(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 位置与分布 习题课件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6.如果在东北地区发展旅游业,下列 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C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木屋畅饮酥油茶 D.林海设营觅野踪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4广东佛山模拟] 2022年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结果表明,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流出人 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山东、北京、河北、天 津、广东、上海和内蒙古等七个省(区、市),在分布格局上 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下面为东北地区2006—2022年常住 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
因是( C )
①地势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点2 城市分布
读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完成3~ 4题。 3.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A ) A.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B.森林资源丰富地区 C.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D.纬度较高的山谷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7.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B )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减 C.波动上升 D.先减后增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拨:2012年之前,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年增长量均大于0, 说明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 2012年之后常住人口年增长量为负值,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 量在逐年减少,B正确。
湘教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是本册书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区域的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知识性的内容,也有实践性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在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上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掌握区域的特征,能够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学习,增强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区域的特征,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2.教学难点: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区域的特征的分析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和区域的特征。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经纬度、方位角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如城市、乡村、自然灾害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一、地理位置
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3.绝对位置
(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
相望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地形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1)外围是黑龙江、鸟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2)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3)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气候特征
1.属温带季风气候
(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2)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3)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我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2.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2)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四、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一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
三、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
(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四、城市分布
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3.主要城市
(1)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2)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
(3)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组
五、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生产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主要农产品
(1)玉米:发展较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2)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强
(3)甜菜: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的1/3强,集中在松嫩平原
和三江平原
六、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2.传统工业的衰退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