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稿完整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教学目标说明1.3 教学方法与手段1.4 教学内容概述第二章:罗丹与雕塑艺术2.1 罗丹生平介绍2.2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2.3 罗丹的代表作品分析2.4 学生创作练习:观察雕塑作品并尝试分析其特点第三章:罗丹的创作方法与应用3.1 罗丹的创作理念与方法3.2 罗丹的工作流程与实践经验3.3 雕塑创作技巧的实践与应用3.4 学生创作练习:尝试用罗丹的方法进行创作第四章: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4.1 罗丹对后世雕塑家的影响4.2 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与罗丹的关联4.3 学生创作练习:研究现代雕塑作品,探讨罗丹对其影响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5.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5.3 拓展学习建议5.4 作业布置第六章:罗丹的雕塑表现手法6.1 罗丹雕塑的表现力与情感传达6.2 罗丹对光线和阴影的运用6.3 罗丹对人体解剖的把握与应用6.4 学生创作练习:尝试运用罗丹的表现手法进行雕塑创作第七章:罗丹的艺术观与审美观7.1 罗丹的艺术观及其时代背景7.2 罗丹的审美观念与创作动机7.3 分析罗丹作品中的审美价值7.4 学生创作练习:从罗丹的审美观出发,进行创作实践第八章:走进罗丹的雕塑世界8.1 罗丹的创作灵感来源及其影响8.2 罗丹对雕塑主题的选择与处理8.3 罗丹作品的独特视角与创意8.4 学生创作练习: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雕塑创作第九章:罗丹与同行比较分析9.1 罗丹与代雕塑家的比较9.2 罗丹与后世雕塑家的关联与影响9.3 学生创作练习:选择一位雕塑家与罗丹进行比较分析第十章:教学反思与课程总结10.1 课程实施的反馈与评估10.2 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与成长10.3 课程的改进与优化建议10.4 期末作品展示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补充和说明:可以通过讲解雕塑的历史发展,展示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分类和特点,教授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比例、形态、质感等。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设计

探讨罗丹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审美 价值,如对人性、生活、自然的 独特诠释,以及对美的追求和表 达。
04
人物形象分析
罗丹形象塑造
艺术家形象
罗丹被描绘为一位充满激情、才 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全身心投入
创作,追求艺术的极致表现。
坚毅个性
罗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展现出坚 毅不拔的个性,面对困难和挫折 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罗丹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罗丹的艺术精神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课程内容概述
文章内容
本课将介绍《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一 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罗丹艺术 成就的赞美、对罗丹创作理念的阐述 以及从罗丹身上获得的启示。
重点与难点
艺术与心理健康
02
探讨艺术如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
节情绪。
艺术与社会责任
03
阐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艺术如何参
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性教学方法运用
1 2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罗丹艺术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 其境地感受罗丹的艺术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视频资源
播放与罗丹相关的纪录片、访谈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了解罗丹的艺术世界。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查找与罗丹相关的资料、文献,拓宽 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参与式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罗丹的艺术特点、代表作品等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艺术创作
引导学生以罗丹的艺术风格为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能力。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1.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雕塑创作理念。
2. 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罗丹及其作品的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形式、内容和创作理念。
三、创作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任务:以罗丹的雕塑作品为灵感,创作一幅表现思考状态的绘画作品。
2. 学生现场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创作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罗丹及其作品的课后研究报告。
2. 下周上课时提交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理念。
在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以罗丹的作品为灵感,进行绘画创作,锻炼了艺术表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罗丹的创作理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创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技巧不够自信,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深入学习与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供关于罗丹其他著名作品的图片和资料,如《加莱的市民》、《欧米茄男子》等。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罗丹的创作过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 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形态特征、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3. 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及其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雕塑作品《思想者》的艺术特点。
2. 难点: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思想者》的艺术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启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罗丹的代表作《思想者》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分析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罗丹的创作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启示。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传达了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思想者》的艺术特点和罗丹的创作理念?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罗丹的生平介绍、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图片和相关文献。
2. 准备教学PPT,包括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介绍、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形态特征、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等。
3.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包括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实例。
(完整版)《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完美版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一、导入新课:“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知道这条名言是谁说的吗?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
茨威格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
现在,请打开书65页,用3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从罗丹得到了什么启示?师:大家找到了吗?在第几段?那一句话?一起念好吗?明确:“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词语,是什么?明确:专心。
板书:专心注:如果有学生说出热忱,也给予肯定,然后说,我们先来看专心。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大家很快找到了这个词.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一)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要求:默读课文,按下面的句式写出自己的理由:我读出了罗丹的专心,是因为“”这句话(这个词),(填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这句话(这个词),(填分析)所以,我认为罗丹专心.示例:我读出了的罗丹专心,是因为“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罗丹看雕像时的动作,“退”说明要找一个很好的距离,“仔细”说明看得很认真,细致入微,全神贯注 ,所以,我认为罗丹专心。
注意:不强求学生对于语句的理解;但是分析必须体现专心;不用强拽到词语上来,有的句子适合于引导到对能体现专心的词语上来,就引导;如果此句中没有,就不用引导;尽量尊重学生的理解;对于专心的理解,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如果出现同一句话,有的学生说使句子,有的学生说的是词语,对学生的点评,可以说更透彻,更深刻,但是不能说更完美,更全面。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思想者》的形式美和内涵,领会罗丹的艺术创作理念。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4.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1. 罗丹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 《思想者》的形式美和内涵。
3. 艺术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领会罗丹的艺术创作理念。
2. 从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从罗丹得到的启示》2. 相关视频资料: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过程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外形、表情、姿态等特征。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位‘思想者’在思考什么?”3. 简介罗丹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引发学生对罗丹作品的兴趣。
二、作品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形式美和内涵两个方面分析《思想者》的特点。
2. 讲解罗丹的艺术创作理念,如“感受生命的律动”、“捕捉瞬间的美”等。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思想者》与其他雕塑作品的区别。
三、艺术鉴赏方法(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内涵、创作背景等。
2. 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鉴赏其他艺术作品。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从罗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运用学到的艺术鉴赏方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雕塑等形式进行创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启示,激发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使学生了解了罗丹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分析了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
在创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从作品中汲取灵感,运用学到的艺术鉴赏方法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电子教案样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图片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构思精巧,
擅长衬托。
刻画细腻,
形象生动。
文辞朴素,
感情炽烈。
因
果
开端:作者的职业焦虑【症结:不能写得更好】
第二部分是第3~17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作者两次拜访罗丹的经过。按照时间先后,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第3~6自然段。叙述了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介绍茨威格拜访罗丹的经过,以及茨威格第一次拜访罗丹时那种局促不安的心理,因为作者面前的罗丹就是那位已雕刻出传世名作《沉思者》、《巴尔扎克》的罗丹。先入为主的敬佩以先入为主的方式深深打动着作者,也映衬出在吃便饭的罗丹身上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淳朴与亲切使得年轻的茨威格被震慑住,为下文作者去罗丹工作室拜访后所获得的影响一生的启示埋下了伏笔。这里的“多余的不速之客”、“宽释了我的不安”等语词,表达出所有好学的年轻人对于已功成名就的名人的诚惶诚恐的膜拜心理,也令人真切地感受茨威格的好学之心。
3.分析课文
课文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困惑于自己的写作难以继续提高,并暗示下文拜访罗丹后所获得的受益一生的伟大启示。在这两段文章里,作者用“称赞”、“喜欢”等语词来描述25岁时茨威格的非凡写作技能。然而作者不断自我挑战的性格使得他却为自己的成功而困惑,并认定由此所陷入的写作困境是无法写得更好的“症结”。然而下文偶然的拜访罗丹,作者竟然吸汲到提升自己写作功力的力量源泉。文章在这一部分强烈地暗示了这股力量的强大,用“伟大”、“竟”、“一生”、“关键”这样的重要分量的语词来表达作者难以掩饰的巨大惊喜。同时,这般的暗示也似茨威格的其他小说那样,深深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教学目标:1、罗丹及其相关作品。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3、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
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
我的老师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
作者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着名作家。
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一起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一起看题目,“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他是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这些问题。
(幻灯片出示问题)启示——“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同学个别回答后,齐读句子)事件——作者观看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情节、主旨的能力三、重点研读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大家很快找到了这个词。
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找出文章集中描写这一件事的段落(7-16小节)。
教师朗读,学生圈划,批注,交流。
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魅力(幻灯片出示问题)7-16自然段写作者和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叙述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人物描写:从神态、动作、语言,着力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浑然忘我的精神。
1. 神态描写:例句分析:“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的蹙着”,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
2. 动作描写:例句分析:“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
2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九上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稿.doc

一、分析教材《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是北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木单元是散文单元,旨在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了解,培养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
这篇课文记述了法国雕塑家罗丹专注工作的情形和对作者茨威格的启示。
在一位大师对另一位大师的记叙中,让我们看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
本篇课文准备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对茨威格和罗丹两位文学艺术家有初步的了解。
2、理解细节描写、首尾呼应的用法。
3、锻炼初步鉴赏用形象来论理的散文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师的艺术光辉。
2、体会“专心”做事的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本文在词句方面不是很难,学生通过预习和自读,可以基本理解文意;所以我在知识方面只着重抓住首尾呼应这一点,强化阅读的基础知识。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的认识和兴趣,及对于“专心”的个人领悟。
而难点在于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情境。
四、学生情况和学法我任教的班级是曲19名肢体残疾学生组成的班级。
他们普遍敏感而口卑,对于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有的甚至漠视生活中的美好。
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文美质优的散文带领他们看到不同于他们想彖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
在艺术的情境中,整体领会课文的含义。
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阅读课文,分组查找罗丹的生平资料、搜集罗丹的雕塑作品、对茨威格有所了解等。
在上课的时候把他们获取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五、设计理念和教法:重在情景的创设和关键点的点拨,而不面面俱到的分析。
在教授本篇课文的时候,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不求深入,而力求广博和发散,由教师的引导,配合多媒体,用美好的雕塑作品、大师的人格魅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希望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能够感染学生,对他们学习生活的习惯有些须影响。
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注重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寻找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书籍和问题,做好课后的知识、能力的拓展。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稿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国家审定教材中的课文。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对文章的感知和领会。
“明确文章主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本单元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散文的语言,带领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据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随笔的文体特征“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产生走近名人、学习名人优秀品质的愿望。
由此联想到自己无论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
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应该自满,要谦虚才能进步。
平时也应不断反省。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我校的学生以高职高技为主,语文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习惯在课堂上保持言语的沉默甚至思维的“休眠”,而《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随笔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
新课标强调“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人物分析,体会罗丹的专注,领悟描写的艺术表现力。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从罗丹的创作过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罗丹的生平简介及其艺术成就。
2. 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过程和艺术特点。
3. 罗丹的创作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罗丹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
2. 雕塑作品《思想者》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3. 从罗丹的创作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创作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激发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罗丹的生平事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罗丹的创作过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从罗丹的作品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反思:1. 生动讲解罗丹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通过详细介绍《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罗丹的创作理念。
3. 引导学生从罗丹的创作过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 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雕塑创作的乐趣。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家和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从艺术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罗丹的生平事迹和雕塑作品《思想者》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准备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或空间,以便于展示和交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进而引入对罗丹的介绍。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罗丹及部分雕刻作品,积累一些雕刻艺术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描写的分析、品味,体会罗丹的专注。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
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
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
作者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
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一起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二、简介作者大凡热爱生命,最后又不得不走上自杀之路的作家和诗人,都值得世人的尊重和景仰。
茨威格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位充满良知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作家,在写出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旷世杰作后,却迫于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流亡南美,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携妻双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茨威格十分擅长在小说中刻画各种细腻多姿的女性,因为他写出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篇,高尔基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的桂冠送给了他。
听说,最近有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导演争相把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银幕。
茨威格的名字又将再度热起来了。
三、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全文。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1.首先拎出课文的关键段落点拨:①通过预习课文,你能找到点明题目的句子吗?②你能告诉老师“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吗?③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表述?④请问“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指什么事?⑤课文除了这件事,还写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2.直接切入本文的重点内容:详写罗丹修改女正身像。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丹及其作品《思想者》的相关背景信息。
2. 引导学生关注罗丹的创作过程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内容:1. 介绍罗丹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2. 详细讲解《思想者》的创作背景、过程和艺术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罗丹的创作精神及其对当代艺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播放罗丹生平介绍的视频资料。
2. 老师讲解《思想者》的创作背景、过程和艺术特点。
3. 学生分享对罗丹及其作品的了解和感受。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其他罗丹的作品资料,了解其艺术风格。
2. 写一篇关于《思想者》的短文,内容包括创作背景、过程和艺术特点等。
第二章:罗丹的创作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罗丹的创作精神。
2.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罗丹的创作理念,如“真实、力量、美”等。
2. 分析罗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3. 引导学生从罗丹的创作精神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罗丹的创作理念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2. 学生分享对罗丹创作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讨论:如何从罗丹的创作精神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4.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思考如何从罗丹的创作精神中汲取灵感。
2. 完成一幅以罗丹创作精神为主题的创作作品。
第三章:罗丹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罗丹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分析罗丹作品的艺术特点,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罗丹的代表作品,如《青铜时代》、《地狱之门》等。
2. 分析罗丹作品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线条、质感等。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罗丹的创作精神和艺术魅力。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罗丹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对罗丹作品的欣赏感受和艺术鉴赏心得。
3. 小组讨论:罗丹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优秀教案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罗丹及其相关作品。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3、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产生走近名人、学习名人优秀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描写的分析、品味,体会罗丹的专注。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刘翔、居里夫人、成龙、贝多芬、比尔·盖茨五位名人的图片)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为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名人优秀品质的关注意识,引出罗丹的故事2、了解罗丹这几位名人虽然来自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但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艺术领域的名人——罗丹。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材料,下面请同学来说说你对罗丹有哪些了解?老师出示罗丹照片,代表作《思想者》《沉思》《青铜时代》罗丹的成功秘诀何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1)作为常识掌握,丰富学生视野(2)出示作品使学生对大师精湛技艺有深刻体会,引起走近他的强烈愿望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一起看题目,“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这些问题。
(幻灯片出示问题)启示——“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同学个别回答后,齐读句子) 事件——作者观看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情节、主旨的能力三、重点研读文章集中描写这一件事的段落是7-16小节。
教师朗读,学生圈划,批注,交流。
(幻灯片出示问题)老师小结:现在知道了,原来,大师成功的秘诀就是专心致志。
而生活中的许多人,都缺乏对一件事情务实专注的精神,所以难有成就。
希望同学们无论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工作,都能够静下心来去钻研,争取有所收获,有所成功。
设计意图:(1)这是文章写得是精彩、最感人的一部分,最能体现大师的精神(2)学生在写作方面对细致、生动描写的技巧掌握欠佳,借此学习(3)充分实现课堂中的学生主体性,培养他们分析、感悟文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4)交流讨论在活跃九年级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使良萎不齐的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思考起来,激发新的思想火花四、主题延伸而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大师,他带给人的启示也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通过分析认识到面对灾难”的是每一个人,认识到他们面对灾难时所
表现出的勇气的来源是不同层次的爱:2课时
(2).师生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用文字介绍雕塑大师罗丹有关情况。图片
部分由老师用课件展示。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一代雕塑大师罗丹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
(1)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2)通过分析认识到面对灾难”的是每一个人,认识到他们面对灾
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的来源是不同层次的爱,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默读法讨论法语段说话训练
3.情感目标:学习俄罗斯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和勇对战争苦难、无限
珍惜亲情的坚韧品格。
教学难点:
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刘翔、居里夫人、成龙、贝多芬、比尔?盖茨五位名人的图片)你
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为什幺?
(1).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标题,培养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
《俄罗斯性格》教案
学科:语文
教学目标:九年级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的坚持不懈,离不开他对创作的独特思维外,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成功的秘
诀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这位难得的导游”一
起走进罗丹的生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名人优秀品质的关注意识,引出罗丹的故事]
这几位名人虽然来自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但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值得我们
学习的地方。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艺术领域的名人罗丹。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罗丹及其相关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国家审定教材中的课文。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对文章的感知和领会。
“明确文章主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本单元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散文的语言,带领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据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随笔的文体特征“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
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产生走近名人、学习名人优秀品质的愿望。
由此联想到自己无论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
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应该自满,要谦虚才能进步。
平时也应不断反省。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校的学生以高职高技为主,语文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习惯在课堂上保持言语的沉默甚至思维的“休眠”,而《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随笔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
新课标强调“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人物分析,体会罗丹的专注,领悟描写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材料的详略安排,首尾呼应。
四、说教法学法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交流”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对于这篇短小精悍的随笔,我选择采用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而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前自习,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为赏析课文打下基础。
通过诵读感知让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步骤,一个课时完成。
1、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介绍作家作品)
由幻灯片导入罗丹的介绍。
罗丹(1840-1917),19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代表作《巴
尔扎克》《沉思者》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
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
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
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2、走进茨威格(出示幻灯片介绍作家作品)
通过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并且为正确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的着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着称。
因为茨威格写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篇,高尔基给他“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
这位充满良知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作家,迫于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流亡南美,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携妻双双结束了生命。
3、魏尔哈伦:魏尔伦(1844-1896),法国诗人。
代表作品有《绿》。
在继波德莱尔之后,魏尔伦和兰波、美一道将法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3、走进文本
这一部分分成四个板块
【初学课文】
1,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从文章中找出点明题目的句子。
(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2,作者从哪件事里得到了启示?(作者从观看罗丹专心修改女正身像得到启示。
)
【精读课文】
1,齐读本文的重点内容:11-16段。
2,划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理解它们的作用。
【思维训练】
1,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写罗丹修改女正身像的故事。
)
2,已经完工的作品,罗丹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3,罗丹是如何发现塑像的毛病的?
4,如何理解“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写出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情感完全沉浸在艺术中,表现了他对创作的忘情和专注。
)5,“就像一个男士把披肩披到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关怀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写出罗丹把自己的作品当作情人,一往情深,展现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气质。
)6,简析“还有那里……还有那里……”
(这是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完全忘记了身边的客人而自言自语,写出他痴迷艺术创作,心里只有艺术,别无他想。
)
7,罗丹两次向客人道歉,这说明了什么?
(罗丹两次向客人道歉,写出了他的身不由己和纯真诚恳。
罗丹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便全身心投入艺术之中,顾不得其他。
突然醒悟自己怠慢了客人,他马上真诚地道歉。
)
【拓展延伸】
1、文章结尾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精炼地概括为__专心_______二字。
2、罗丹的浑然忘我的工作精神曾感动着许多人,你能再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的例子吗?居里夫人、安培、王羲之、贾岛、牛顿、陈景润
3、、“以人为镜,可正衣冠”,面对罗丹这面“镜子”,作者找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症结”了吗?你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
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决。
”本题为开放型题目,可各抒己见。
(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中第三维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它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从这篇课文中获益匪浅,真正的艺术大师,他带给人的启示也绝不仅仅是单方面的。
罗丹的为人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些优点为培养学生的更深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