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集体备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教学内容及地位

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其核心知识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这些知识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代数式、整式加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引入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因此,本章在初中学段占有重要地位。

2、本章教学内容

间的联系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章内容的突出的特点是:内容联系紧密、以运算为主。全章紧紧围绕整式的乘除运算,分层递进,层层深入。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其他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除法。实际上,单项式的乘除进行的是幂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因此幂的运算是学好整式乘除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目标解析:

⑴解析每个目标

①目标1中《课标》对整式乘法运算的要求——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是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难度作一个要求。

②目标2中对乘法公式的要求不仅是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更要引起老师们注意的是,目标要求会“推导”乘法公式,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代数、几何多个角度出发推导公式。

③目标3中,《课标》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首先初中阶段对分解因式只要求掌握两种方法,而对于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则不做要求;其次,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如把多项式a8-1分解因式则是超课标了;最后,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不考虑指数是负数,分数或字母的情况。而在学习过程中比克标的要求要高一些,通过教学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通过学生的

自主探索,发现和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数学书P172选学部分中提到了“十字相乘法”),渗透特殊到一般,逆向思维,换元等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通过因式分解的应用与实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显然教材比课标中的目标高很多,建议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目标要求。

⑵《课标》总目标与人教材具体目标整体要求偏低,建议从两个方面把握:

③《课标》是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教材的版本可以不同,但《课标》是同一个,从中考角度讲,中考内容一定不能超出《课标》要求的范围,因此应以《课标》为准绳把握教学目标。

④《课标》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只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和变形技巧。

5.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4.1整式的乘法4课时

14.2乘法公式2课时

14.3因式分解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6、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会识别、能计算:

◆经历幂的运算性质、整式的乘法法则、乘法公式的探索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

运算(特别是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掌握三个对象以内的数字指数的幂的运算,如:223

⋅⋅

()

a a a

掌握可转化为幂的运算的数字简单问题,如:24

273

掌握三个以内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如:232

ab a b ab

-⋅⋅-

32(2)

掌握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乘法运算,如:22

⋅-

3(23)

x y xy xy

掌握两个一次二项式的乘法运算(特别是应用乘法公式的),如:2

+-+--

x x a b a b m n

(3)(2);(2)(2);(3)

◆经历整式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使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能熟练

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

略高要求---会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能灵活地运用三个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并能弄清各性质之间以及它们与合并同类项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根据运算性质、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较简单的混合运算.

◆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如:415×0.2515=(4×0.25)15=…;(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逆用积的乘方性质简化运算)

98×102=(100-2)×(100+2)=…;

1022=(100+2)2=….(利用乘法公式将数的运算简化)

◆能综合运用两个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并把公式推广到三个数的情况.

如:P155例5: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1)(x+2y-3)(x-2y+3);(2)(a+b+c) 2

◆ 体会代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能用几何图形解释代数恒等式,从中体会数学的整体

性.如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较高要求---知识的灵活应用

◆ 能够逆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如:若2m =a , 32n = b ,则23m +10n = . (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

◆ 会逆用乘法公式解决问题.

如:若4y 2 +my +9是一完全平方式,求m 值.

如:已知x -y =-10,求222

x y xy +-的值.(可以整体代入) ◆ 能够综合应用本章的知识适当进行等式的恒等变形.

如:已知a +b =5,ab =3,求a 2 +b 2的值.

如:已知x +5y =6 , 求 x 2+5xy +30y 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两次整体代入)

如:在(x 2+ax+b )(2x 2-3x-1)的积中,x 3项的系数是-5,x 2项的系数是-6,求a ,b 的值.(求待定系数的值)

◆ 知道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1.(无特别说明都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7、教学建议

⑴把握教学要求,重视 “过程”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那些对后续学习意义不大、学得很早但用得很晚,以及过繁过难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或降低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避免将删掉或降低难度的内容重新拣回。

本章整式乘除的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的得出过程,一般都是从数的运算,归纳得到式的运算性质,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过程。在性质和公式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