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侗族、苗族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ຫໍສະໝຸດ Baidu族、侗族 布依族、苗族、 的异同
苗族
苗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万人,主要分布在 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 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 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 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 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 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 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 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牡”、 “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 “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 “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族称的起源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 “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 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大迁徙,苗族首次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大迁徙的原因是远古羌人南 下,迫使苗族先民向东迁徙,时间约在若干万年以前(原始初民社会)。 第二次大迁徙,这次由南向北的迁徙,时间约在4300—4600年之前(远古到 黄帝)。 第三次大迁徙,这是由北向南的迁徙,时间约4200—4100年之前(黄帝到唐 尧)。 ) 第四次大迁徙,这次是分途迁徙,迁徙的方向各不相同,如三苗是由南向西、 北迁徙;其中部分是向东迁徙;欢兜是基本未动,即从洞庭、彭蠡之间转移 到今湖南西部。时间大约在4100年之前(虞舜——夏禹时期)。 第五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是分途回归。大体是由东向西。迁徙时间,大约在、 1200年以前(约从周到宋时期)。 除以上几次大迁徙外,还有很多小迁徙,但宋代前后,绝大部分苗人都先后 到现在的居住地域定居。但元、明、清各代的统治者仍不断“进剿”,湘西、黔 东南等地的苗民四处迁逃,但都不离开湘西、黔东南和川黔滇地域。 总之,历史上苗族的迁徙,经历了很多地方,历尽了千辛万苦,直到十九世 纪(近百年)才定居下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才过上民族 平等、安居乐业的生活。
高一(1)班 YJR
谢谢观赏
侗寨鼓楼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雨桥。因桥 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些兴 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 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 凿榫衔接,全长64.4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 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侗寨鼓楼,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 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 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 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 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民族相同点 1.主食多以大米为主 2.蜡染久负盛名。侗族、苗族、布 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 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 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 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 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 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 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 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 的蜡染工艺品。 3.民族节日:四月八、六月六等 4.民族信仰:几乎都信仰万物有灵, 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布依族、苗族、侗族 布依族、苗族、 的异同
高一(1)班 高一( YJR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 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 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 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 布依族地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黄果树 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处旅 游景点,每年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除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 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 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 高一( 高一(1)班 稻民族”之称。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杨军瑞
布依族 礼仪习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 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 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 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 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 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 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民族服饰: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 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 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 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 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 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 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省交汇处。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 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 见于宋代文献。明、清 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侗族使用侗语,属汉藏语 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 形式的侗文方案。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有自己的民间戏 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风雨桥因桥上建 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三江著名的程阳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 重点文物.桥上建有五座多脚宝塔,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桥梁结构不用 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洞眼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 观止.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 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