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荒漠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与应对策略
荒漠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与应对策略荒漠化是指本应是绿洲或植被丰富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人类活动和环境破坏等因素,导致土地逐渐向沙漠化发展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荒漠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1. 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极为有限,不仅使当地居民面临缺水困境,还会影响到灌溉用水和农作物生产。
而人体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水源容易导致肠胃疾病、水源性疾病等健康问题。
2. 食物不足:荒漠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食物供应不足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和饥饿,还会增加疾病的传播和患病率的上升。
3. 空气污染:荒漠化地区因为土壤脱水和植被减少,风沙暴频发,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多,影响空气质量。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的环境下,人们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4. 疾病传播:荒漠化会改变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沙蚤、沙蝇等害虫滋生,传播一些寄生虫和病原体,增加了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病率。
二、应对策略1. 预防与治理:及早预防和治理荒漠化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荒漠化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防止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
此外,科研机构可以加强对荒漠化原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推动科技创新。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对缓解荒漠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利用,确保当地居民和农业的用水需求。
此外,提倡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倡导公众加入节水行动,减少浪费。
3.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对荒漠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公众关注荒漠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通过宣传影片、展览和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引发环保意识和行动。
4. 多样化农业发展:在荒漠化地区,推动农业的多样化发展可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和食物供应的不足。
通过引入适应干旱环境的耐旱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提高当地农业的抗风沙能力和经济效益。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文科
荒漠化的概念
定义
荒漠化是指原本可利用的土地退化成无法养育作物和植被的沙漠和荒地。
形成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开采和不当土地管理等。
荒漠化的危害
1 生态环境
荒漠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水资源缺乏、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
2 社会济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3 生活质量
荒漠化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造成食物短缺、水源污染和健康问题等。
荒漠化治理的方法
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植被覆 盖,抵抗土壤侵蚀和改善土 壤质量。
水土保持
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 包括建设护坡、栽植防风林 等,防止土壤被风蚀和水蚀。
防风治沙
采取防风治沙措施,如修建 防护墙、沙土固定带等,减 少沙尘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荒漠化治理的成效
1
成效评估
通过对治理项目的成效评估,了解荒漠化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
2
经济效益
荒漠化治理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农业产量、吸引旅游业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3
生态效益
荒漠化治理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增加植被覆盖、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水资源。
荒漠化治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1 技术难点
2 资金渠道
3 政策支持
荒漠化治理国际合 作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荒漠化问题,并 分享治理经验与技术。
可借鉴的国际荒漠 化治理经验
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将其应用于本地区的荒漠化 治理工作。
结语
荒漠化治理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
荒漠化治理涉及多个学 科和复杂的地质环境, 需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措施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有生态系统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土地逐渐退化为沙漠或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枯竭: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由于土地表面覆盖层破坏,水分难以保持在土壤中,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
这导致了荒漠化地区的水源枯竭,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2. 生态系统破坏:荒漠化过程中,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变得肥沙满眼,无法再生长其他植物。
这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影响了当地土壤的保持能力。
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危及当地居民的生计。
3. 城市扩张受限:荒漠化地区的土地贫瘠,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城市扩张。
由于水资源匮乏和土地的贫瘠,人们难以在荒漠化地区建立新的城市或扩大现有城市规模,这对人们的居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限制。
为了防治荒漠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1. 植被恢复与保护通过大规模的植被恢复计划,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的速度。
植被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植被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引入可持续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例如农田轮作、优化灌溉系统以及适当运用有机肥料等,可以减少土地退化风险。
推动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并为其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荒漠化的压力。
3.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包括建设水资源收集和储存设施、改善供水系统的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等。
积极推动节水措施,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意识,减少浪费和滥用。
4. 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保护,限制不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制定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鼓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土地的长期保持肥沃和环境友好。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解析】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 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荒漠中出 现了草原,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 下水水源。
(2)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
的是( C)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5、(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 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 回答。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 主要目的是(A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பைடு நூலகம்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图示区域有沙漠、绿洲,应该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乏;修建水库目的是调 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6.[2014·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 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 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 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 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解析 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
7、(2014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 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 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B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2)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 AD )
A. 局部逆转,整体扩大 B. 局部扩大,整体逆转
C. 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
D. 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 治 / / 课堂巩固 上图所示的地区是 我国荒漠化扩大较 快的地区之一,读 图完成下题。
目录
面
板开关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课堂巩固
1、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4、我国的具体措施
措施: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体 系;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 生态移
民,控制人口增长等。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 荒漠化严的状况, 1978年国家 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 建设工程。
草原退化
第二课时荒漠 化的危害与治 理
二、荒漠 化的危害: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
思考:分析楼 兰古城兴衰的 原因?
0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原因:
(1)自然原因:
一.气候干旱,降水少; 二.植被稀疏,土质疏松; 三.大风日数多,风蚀作用强烈 四.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导致了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阅读课文P37页短文《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思考影响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通用课件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业生产受损
荒漠化导致土地贫瘠,农 作物减产,影响农民生计 和粮食安全。
牧民生计受阻
荒漠化导致草场退化,牧 民无法维持传统的游牧生 活方式。
灾害风险增加
荒漠化加剧了沙尘暴、干 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 度,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构成威胁。
对全球气候的详细描述
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因素都 会影响土地的退化,而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采矿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剧土地退化的程度。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 致土地逐渐退化,最终形成荒漠化。
荒漠化的地理分布
总结词
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北非、中东、亚洲中部、北美西部等地区,其中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是全球最大的荒漠化地区。
02 荒漠化的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01
02
03
植被覆盖率降低
荒漠化导致植被覆盖率下 降,土壤侵蚀加剧,土地 退化严重。
生物多样性减少
荒漠化破坏了生物的生存 环境,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甚至灭绝,对生态系统造 成不可逆的损害。
水资源枯竭
荒漠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水资源减少,对人类和 生态系统的供水造成威胁 。
荒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释放到大 气中,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荒漠化影响碳、氮、水等重要元素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气候产生 深远影响。
气候变化加剧
荒漠化导致地表反射率增加,地表热 量吸收率降低,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趋 势。
03 荒漠化治理的通用方法
植被恢复
植树造林
通过种植耐旱、耐盐碱的树种,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缓荒漠化
进程。
草原恢复
采取禁牧、轮牧等措施,保护和恢 复草原生态系统,提高草原植被覆 盖率。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
1. 概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一、荒漠化的含义 2. 类型 风蚀荒漠化 ——西北 水蚀荒漠化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盐渍荒漠化 ——华北 石质荒漠化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冻融荒漠化 ——高山高原地区
二、风蚀荒漠化
1. 荒漠化的成因
气候: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自
盐碱荒漠化
分布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西北内陆、滨海地区
盐碱荒漠化
分布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西北内陆、滨海地区 形成条件
盐碱荒漠化
分布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西北内陆、滨海地区 形成条件 (1) 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
盐碱荒漠化
分布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西北内陆、滨海地区 形成条件 (1) 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 (2) 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华
燕山
北
平
原
位
置
和
范
围
河
淮
盐碱荒漠化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
(1) 成因
自然 原因
气候
地形
盐碱荒漠化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
(1) 成因
自然 原因
气候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 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 盐分向地表集中;
地形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 洼地排水不畅。
盐碱荒漠化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
(1) 成因
——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水蚀荒漠化
南方低山丘陵红色荒漠化 (1) 分布 ——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
水蚀荒漠化
南方低山丘陵红色荒漠化 (2) 成因
水蚀荒漠化
南方低山丘陵红色荒漠化 (2) 成因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生长着植被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植被逐渐减少或消失,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对水资源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加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等问题。
由于缺乏水源,生态系统的恢复困难,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并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同时,大量的沙尘暴随风而起,并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荒漠化导致植被逐渐消失,多样性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弱,许多植物和动物无法在荒漠化的环境中生存,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三、对土地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加剧,土地肥力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发育。
此外,荒漠化还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进一步加剧土地的退化程度。
针对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种播种等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从而达到稳定土壤、保护水源的目的。
同时,重视对濒危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加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
二、推行节水措施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水流的稳定,防止地下水位的过度开采,减缓荒漠化过程。
三、加强土地治理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农田防护措施等,减少土壤侵蚀和盐渍化的程度,提高土地的质量。
同时,加强土地的保育,减少土地的开发程度,避免大面积的开垦造成的生态灾害。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荒漠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支持,鼓励公众的参与与投入。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荒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策略
荒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策略荒漠化是指原本有植被覆盖的土地逐渐退化成荒漠的过程。
它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防治策略。
荒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荒漠化导致了植被的丧失。
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水分匮乏等原因,植被生长受到严重限制。
植被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链的基础。
因此,荒漠化导致的植被丧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荒漠化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荒漠地区水分的稀缺性,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植被丧失后,土壤无法保持水分,雨水很难渗透进地下水层,导致水资源的流失和枯竭。
这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荒漠化还会引发土地退化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
荒漠化地区的土壤贫瘠,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同时,由于植被的减少,风沙暴也会频繁发生,给周边地区的农田、城市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针对荒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策略。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可以恢复荒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行为,保护植被的生态功能。
其次,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在荒漠化地区,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也可以通过人工补水和引水工程等手段,增加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供给。
另外,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工作也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壤保育措施,减少土地退化和风蚀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沙尘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沙尘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综上所述,荒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以及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等措施来防治荒漠化。
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我国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危害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针对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土地荒漠化的防治目标和责任,加强对相关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土地荒漠化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研究,提升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加强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减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当前的资金投入仍然不够,难以满足防治的需求。
其次,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和能力还需要提高。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相关机构和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但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
此外,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
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和经济支持力度,提高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参与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其次,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升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第三,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意识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需要加大防治力度。
在防治措施方面,需要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努力。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助 于缓解荒漠化进程。
防治风沙灾害
防治风沙灾害是荒漠化治理的 重要环节,通过采取工程措施 和生物措施,降低风沙活动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
建立防风固沙林带、设置草方 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可以有效降 低风速、固定流沙,保护生态 环境。
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可 以增加地表覆盖,提高土壤肥 力,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风蚀能 力。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 减少、温度升高,加速了 土壤干燥和荒漠化进程。
地质构造
某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 貌特征,如岩石裸露、土 壤贫瘠、坡度陡峭等,增 加了荒漠化的风险。
风蚀和水蚀
强风和水流侵蚀作用,导 致土壤流失和地表形态改 变,进而形成荒漠。
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过度的牲畜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壤 裸露,进而引发荒漠化。
荒漠化地区的居民可能面临空气污染 、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增加健康风 险。
对气候变化的推动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荒漠化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气候变化加剧
荒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减少,降低了对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气 候变化。
03
CATALOGUE
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粮食产量下降
荒漠化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壤 贫瘠,农作物生长受限,粮食产 量大幅下降。
农业生态系统破坏
荒漠化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降低农田的抗灾能力,增加农 业生产的脆弱性。
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贫困加剧
荒漠化地区的人们往往依赖农业生活 ,荒漠化导致粮食减产,进而导致贫 困加剧。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理科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二:2、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楼 兰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 荒漠广布,气候异常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 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 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 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提高人口素质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三北防护林、封沙育草 工程、设置沙障
工矿区恢复植被,复垦工作
五、荒漠化防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我国防治荒漠化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类型
类 型 成 因 治理难度 举 例
原生性荒漠 在地质时期
(沙质、砾 自然过程中
质)
形成
水资源贫乏 塔克拉玛干沙漠
或很难利用,库姆塔格沙漠 治理难度大 古尔班通古特沙
漠
次生性荒漠 不合理的人
(活化的固 类活动造成
定和半固定 类似荒漠景
沙丘)
观的严重土
地退化
水分和植物 乌兰布和沙漠
知识点导航
二、荒漠化的表现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 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 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 有较大面积分布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 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 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地球科学教案: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植被严重退化和沙漠化的自然现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加速和地表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荒漠化现象日益加剧,给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荒漠化问题。
一、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1. 破坏生态环境荒漠化现象导致土地资产的浪费和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科学,形成了生态恶性循环。
2. 威胁生态安全荒漠化现象威胁生态安全,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对全球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3. 加剧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的恶性循环将土地转变为沙漠地带,导致生态环境不可挽回的破坏。
4. 破坏社会经济发展荒漠化问题不仅直接破坏土地环境、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旅游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形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
二、荒漠化治理方法1. 引导合理用地引导深度治理荒漠化地区,建立保护区、开发区、耕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走特色发展之路。
2. 制定科学计划荒漠化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治理计划,定期实行救治措施。
3. 推广旱作农业实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旱作农业等民生产业。
4.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当地少有的资源建设防沙为主、防风为辅的生态系统,动员当地居民,实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保护措施。
5. 加强风沙防治加强风沙防治、植被恢复工作,促进本地的植物和树木生长,在森林和草原植被丰富的情况下,在农村、城市等地建设荒漠化特色旅游区、野外生态农业公园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业。
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救治措施,将治理荒漠化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任务。
希望全球各国生态、环保部门积极发起,积极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并优化我们的生态环境、稳定我们的社会经济,从而实现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7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
解决南方农村生活用能的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阅读P39)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 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 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 现象严重
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
荒漠化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还应包括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向类似荒漠景观的变化过程。既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2、 荒漠化就是沙漠化?
荒漠化既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伐滥牧等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沙漠化石漠化,盐漠化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
对东部地区:改善改善提高缓解缓解带动带动增加对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带动增加缓解进
2、输电与输煤相比,输电的优缺点?
优:缺: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景观
一、荒漠化的含义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导致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灌溉);水利工程不当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水渍化;
4、生态移民7、设置沙障固沙
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防治的最有效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70中王书琴
【课标要求】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教材分析】
区域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治理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节教材讲述的内容是自然环境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而且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的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其中西北地区又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因此,本节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为典型案例。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
教材首先从荒漠化的含义入手,采用案例式教学,从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环境入手,探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只是荒漠化发展的潜在因素,而人为因素则是荒漠化发生、发展、加剧的因素。
因此,针对荒漠化的成因,教材最后探讨了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及成功经验。
案例式教学模式贯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始终,所以本节课并不仅仅是分析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而是通过案例式教学,引导师生共同建立区域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荒漠化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通过图表及资料,使学生明白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形成中的地位,进而提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荒漠化含义的理解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图像分析法、讨论探究、案例分析论证
【学法指导】
1.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探究,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
2.对比法:通过荒漠化和荒漠、沙漠化的对比,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3.逻辑归纳方法:在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时,采用此方法。
位置、地形→气候(干旱)
荒漠化
人为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楼兰,这个神秘的国度,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然而现在,楼兰静静地躺在了滚滚的黄沙之下,只留给了我们无限的猜想和遗憾。
是什么让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就这样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
【讲授新课】
[板书] 荒漠化
[思考]: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问题式训练,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习惯)
[板书]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一、荒漠化的含义
投影图片、根据学生自习课上的预习,让学生回答荒漠化的概念。
(通过关键词的提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难点释疑】1、荒漠化和荒漠一样吗?2、荒漠化和沙漠化一样吗?
(通过学生的回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荒漠化的类型)
[教师]:今天我们就以西北地区为例,来了解荒漠化中的一种典型代表—土地沙漠化(案例式教学)
【承转过度】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二、荒漠化的成因
【合作探究】借助以上两幅图片,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用一个词概括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尝试归纳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成果。
之后老师总结性讲解并板书。
[教师]: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自然景观自东向西的演变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草原土地生产力也相应逐渐降低,载畜量随之减少。
由于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距海越远,降水越少,干旱程度增强,以贺兰山为界东西向由于降水量差异明显,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导致土地荒漠化。
[板书] 二.荒漠化的成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1、自然因素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沉积物多
动力条件:风力作用
【设问诱思】:在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2、人为原因
[教师]: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虽然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并且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调查表明,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教师引导学生,并提出相关的知识点)投影图“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学生]: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产生的。
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原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
境的结果,它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
其中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是产生荒漠化的必要条件,它对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使土地荒漠化进程加速。
总结完后承转进入第三个问题荒漠化的危害。
[板书] 三.荒漠化的危害
学生阅读并回答:荒漠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那些危害?
【承转过度】荒漠化使西北地区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因此,抓好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板书] 四.荒漠化的防治
【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并分组讨论:
面对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全球都行动起来了。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官员或当地农牧民,就防治荒漠化,你能分别提出哪些措施?请以“假如我是(政府官员或当地百姓)对于治理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我认为应该……”为开头,提出防治荒漠化的可行性措施。
【学生讨论、分析、师生共同总结】:
生物措施: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体系
退耕还林还草,补种固沙植被
工程措施:沙障固沙
管理措施:整体规划,依法监管
流域统筹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生态移民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西气东输)
全面推广和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
控制人口增长,减低对土地的压力
[教师]:治理荒漠化最主要的是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就是恢复地表的自然植被和营建防护林。
给学生展示材料——沙坡头的治沙“绝招”—草方格沙障。
投影展示主要治沙植物。
并讨论治沙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
学生交流发言:措施
[板书]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老师点拨:图4.14“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适宜在西北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主要有三类:一是肉质植物;二是根系庞大的植物;三是微叶或无叶型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片强烈缩小和退化,以减少叶面的蒸腾,如梭梭、柠条和沙拐枣等根系庞大的植物是优良的固沙植物。
[板书] 2.优良的固沙植物:梭梭、拧条和沙拐枣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围绕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展开了分析和讨论,相信每位同学在这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请把你的课堂小结在纸上写下来。
【拓展延伸】:黄土高原在历史时期,曾经是森林茂盛的地方。
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今已经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
同学们,你能参考荒漠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就黄土高原区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吗?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调查报告。
要求:1.形式——科普小论文
2.字数——300字以上
【课堂练习】:投影练习题
【板书设计】: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含义
自然原因生物措施
成因荒漠化工程措施人为原因管理措施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