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最全版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商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市场营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兼顾技术背景、商业思维和实践能力三者的平衡。
首先,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技术背景,需要重点关注计算机科学及技术方面的知识。
毕业生应该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系统架构,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基础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和维护技术,能够实现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其次,在商业思维方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该拥有品牌管理、市场营销、产品推广及市场研究等能力。
在电商行业中,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技术和商业相结合,才能保证电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最后,实践能力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一环。
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专业人才必须有较强的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并积极实践和总结经验。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习和参加竞赛等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技术背景、商业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的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商行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并推动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思考,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与当前电子商务行业的需求相契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也日新月异。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跨界整合能力,以适应未来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与社会的需求相契合。
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相契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兴趣爱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注重个性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立足于行业需求、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注重前瞻性、针对性、国际化和个性化。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希望各相关教育机构能够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新。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是现代迅速发展的一个领域,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电子商务推广与营销、电子商务技术开发与创新等方面。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包括对这些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商务行业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电子商务推广和营销活动,通过实践来提升相关的能力和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素质。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和创新思维,能够不断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兴的互联网时代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备受青睐的热门专业之一。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的梳理、分析以及展望方面进行思考,希望可以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具备全面且实践能力的。
电子商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技术方面,还涉及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全面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体系,具备跨领域的综合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与技术进行实际操作。
培养目标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进行实际的操作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注重其国际视野,让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市场动态,具备跨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更需要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出独特的创意与想法,拓展新的商业模式与领域。
培养目标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具备成为未来新兴行业领军人才的能力。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电子商务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与用户体验的行业,学生往往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关注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议题。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成为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的也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1 2024年高等学校高职(专科)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培养定位调研报告

2024年高等学校高职(专科)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培养定位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电商行业的技术、模式和营销方法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蝶变。
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跟随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实时地调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市场需要平衡。
我们通过调研、收集、分析电子商务行业与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社会、行业、相关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范围与方法(一)调研范围1.行业调研行业调研主要是通过对政府部门的行业报告与行业政策梳理,对行业第三方咨询机构分析报告收集,对电商平台企业公布的行业发展数据等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提炼进行行业信息的调研,深入地了解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企业调研企业调研主要是通过对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研,包括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大型企业以及小微型企业,调研重点对象主要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或能够反映行业特征的企业;中小企业调研围绕企业产品分类展开,主要对象为农产品电商企业、快消品电商企业、服饰类电商企业、3C数码类电商企业。
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模式、销售模式、营销推广模式以及对电商人才需求情况。
3.毕业生调研毕业生调研主要围绕我院近三年毕业的学生开展调研。
我院从2012年开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累计为社会培养电商人才4600多人。
近三年(2021届、2022届、2023届)毕业生1300人,通过对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问卷调研和电话调研,收集毕业生对电商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等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4.在校生调研在校生调研通过对我院的在读电商专业大类的学生中展开。
通过对本专业434位在校生进行学情进行摸底,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特征,明确其学习能力,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情况,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合理设定培养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培养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课程设置、师生互动、实习就业等方式。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成绩、实践成果、学生反馈等多方面指标。
持续优化目标可以通过学生就业情况、行业需求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
总结思考培养目标的意义和价值,展望未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将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引言、背景介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培养目标的内容、培养目标的实施方式、培养目标的评估方式、培养目标的持续优化、结论、总结思考、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今商业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了学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许多传统的商业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单一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关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目标也有助于教育机构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显得异常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实施方式、评估方式以及持续优化。
2. 正文2.1 培养目标的重要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率。
培养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摘要】本文围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展开讨论。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意义。
随后在通过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结合,实习实训环节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最后在对培养目标的调整与优化,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全文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为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教师团队建设、调整与优化、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电子商务领域的日益壮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涵盖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关键。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愈发紧俏。
一方面,传统企业正在加速向电子商务转型,需要大量具备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等新兴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对于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完善教师团队建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1.2 研究意义电子商务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对于提高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剖析行业需求和学生潜力,更加科学、准确地制定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展开一些思考和讨论。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立足于对现代电子商务产业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产业已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的深刻理解,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还需要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把握,以便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应该是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战能力。
在电子商务的行业中,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精神,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战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应该是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产业,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向国际化倾斜。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与国外企业和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适应国际化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应该是具备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电子商务行业不仅是一个商业产业,它还承载着社会责任和使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环保活动等,关注社会热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是电子商务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等角度,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思考。
电子商务行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增强。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快速学习能力,能够不断适应行业变化和创新发展的需求。
市场需求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专业能力,包括网站开发、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商业素养,包括市场营销、用户体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素养;三是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掌握技术专业能力的培养他们的商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与传统商业专业相比,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与商业的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和商业思维能力;二是多学科交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计算机、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实践能力的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兼顾技术与商业的结合、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需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原则。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进行。
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硕士阶段的人才培养应当注重专业领域深度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电子商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博士阶段的人才培养应当注重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和学术领军人才。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Vo . No 3 I5 .
Se .2 0 0 才培 养 目标 定 位 的思 考
杨 宏祥 , 郑 伟
( 凌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杨 凌 杨 陕 7 20 ) 11 0 摘 要 : 电子 商 务 专 业 人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模 糊 , 已成 为 制 约 高职 电子 商 务 专业 发 展 和 毕 业 生 就 业 的 最 根 本 、 紧 迫 最 的 问题 。 本 文 在 分 析 高 职 电 子 商务 专 业 建设 和人 才 培 养 定 位 现 状 的基 础 上 , 出 了 与 行 业 相 结 合 、 出地 区 特 色 、 提 突 动 态性 与前 瞻 性 相 结 合 的高 职 电 子 商务 专业 人 才 培养 目标 定位 设 想 。 关 键词 : 职 ; 子商务专业 ; 才培养 ; 高 电 人 目标 定 位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G43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9 3 ( 0 6 0 —0 10 17— 1 12 0 )30 7-3
Ke r s hg e o a in lc l g s h icpieo lcr ncc mmec ;t ln ri ig;o ina in o riig o jcie ywo d : ih rv cto a ol e ;t eds il f eto i o e n e re ae ttann re tto ftann be t v
维普资讯
第5 第3 卷 期
2 06年 9月 0
杨 凌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Ya gigVo ain l& Te h ia l g o r a n l ct a o n o c nc l Col e e
YANG n - a g, Ho g xi n ZHENG e W i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摘要】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对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文章还探讨了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以及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
通过论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并参考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行业的需求,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定位思考, 素质要求,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产业需求, 契合, 重要性, 经验参考, 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商务在当前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工具,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培养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将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缩小人才供需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1.2 问题提出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适应这个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
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
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电子商务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广,
包括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要在这个
领域中取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
电子商务需要依靠信息技术进行交易和营销,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和工具,能够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市场营销和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工
具和技巧。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领域,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
合作意识,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
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贸易知识,能
够熟悉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规则,在国际交流中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摘要:高职教育应突出“知识”、“技能”、“素质”等特点,因此素质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高职类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方面日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谈起,提出了突出高职特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设想。
关键词:电子商务高职培养知识技能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它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构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培养基地里,为“电子商务”这个新的人才群体,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以下就从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知识结构的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
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
从当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化、综合化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
1、电子商务知识基础化。
要把知识结构的重心放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基本应用上,这是应对电子商务实战环境的一个重要策略。
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贪多求广,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内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电子商务知识综合化。
知识综合化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知识的整合,是“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形成整体性观念。
在这方面,一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沟通与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化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二是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电子手段,商务目的”这一思路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当今的一种重要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具有高效、便捷和全球化的特点。
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现实商业需求,注重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首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电子商务从事者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电子商务工作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此外,电子商务从事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以便在工作中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善于挖掘数据和信息,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当了解市场需求,具备市场分析和推广能力。
电子商务是以商业利益为核心的,因此,熟悉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趋势是电子商务从事者的必备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当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等相关信息,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推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销售业绩的提升。
再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电子商务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例如,设计部门、技术部门、市场营销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等。
能够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各部门目标的协同完成和高效运转,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所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
最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在电子商务从事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司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电子商务从事者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商业道德,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品德修养,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准则。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现实商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兼顾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应运而生。
为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的商业智慧、信息技术和市场分析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明确定位培养目标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培养也是关键,让学生能够跨越国界,面对全球市场。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必须不断优化培养体系,使学生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行业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求、基本能力、明确定位、实践教学、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重要性、发展方向、优化、培养体系。
1. 引言1.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一个关乎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对于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对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深刻理解,具备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在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上,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国际化视野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未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持续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不断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浅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岗位细分

浅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岗位细分摘要:通过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岗位细分的分析,根据对我院的观察研究和工作经验,论证了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电子商务岗位细分,指出人才定位应该立足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行业特征,定位明确的职业岗位(群),突出地域特色,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分别对其进行可造性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岗位细分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经济领域,急需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纷纷设置电子商务专业以适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但是,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生源需求导向”;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模糊的复合型”;在专业建设上的“资源导向型”;电子商务专业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一片迷惘,没有明确的岗位群等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整体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首先是要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1.立足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从社会需求角度看,电子商务人才一般分类以下三类:(1)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基础性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
(2)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着眼于电子商务的具体操作应用,掌握信息使用技术,结合商务理论与实务,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商务活动,为本单位和社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3)战略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知道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来改善企业经营战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讲解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摘要]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和较低的就业率,已成为制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定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高职特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想。
[关键词]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业界可谓风起云涌,从百度上市到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并购,从淘宝的热卖到百度有啊的横空出世,就连佛门清净之地少林寺也高调开网店,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片红火。
各普通高校纷纷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达数十万人,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极低的就业率,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约为20%,对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重新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就业状况。
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协调运转,被看成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商务发展的方向。
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利用其专业设置灵活、人才培养贴近市场的特点,早在1999 年一批院校开始试办电子商务专业,到目前为止已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达700 多所。
我院是在2005 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累计毕业生约120 名。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是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商务)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容和困难摘要: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只借助比较优势战略发展经济,速度太慢。
要加快发展,必须采取科技优先战略;而科技优先战略的落实,只能选择科技模仿创新这条唯壹之路。
科技模仿创新它仍必须模仿移植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环境,因此这不只是壹个单纯的科技内容的模仿创新问题,而应该是壹个以科技为中心的整体模仿创新。
从这壹角度切入,本文对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容和困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作用、内容、困难壹、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见重模仿创新欠发达地区为什么要见重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是指落后者在模仿学习率先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思想和行为、经验和技术、方法和设施等壹系列成功因素的基础上再行谋求改革创新,从而达到跨越式赶超率先成功者之目的——笔者认为:模仿创新是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壹途径,其理由如下。
近年来,我国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总体上仍保持着原有的发展差距,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对此,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壹些成果表明: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是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主要借助于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这可能是多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壹个重要原因。
比较优势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某壹个国家或某壹个地区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应着眼于当地的优势资源实行比较优势战略。
但任何壹种经济理论都有壹些运用的前提条件。
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农业经济时代,具有优良的经济发展效果;但运用于工业化时代,效果将会处于递减之中;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对人财物的集聚效应、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率,都超过了仅着眼于当地现有资源的比较优势战略。
因此,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的转型时代,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上,必须着眼于科技创新,实施科技优先战略,只有这样,才可能力争在科技上缩短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到在经济上赶超发达地区的目的。
实施科技优先战略的途径之壹是科技自主创新,可是,当下我国多数欠发达地区,普遍受到区位、人才、资金、设施、观念、制度等方面的瓶颈制约,目前仍不具备合格的、面向市场需求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即使在某些欠发达地区拥有较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但这些科技研发力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松散;体制约束、改革滞后,使市场机制在这些科技研发力量中的作用很弱,或者其科技研发及其成果的市场适应程度不高,或者其空有精尖的科研成果,但却找不到充足的投入。
结果表明科技自主创新在欠发达地区行不通。
当欠发达地区以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却使多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而当又试着想以科技优先战略的途径之壹,选择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来发展经济,仍然走不通之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应指向何方?笔者认为:科技优先战略的途径之二是科技模仿创新,应该走科技模仿创新之路,它最贴近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际,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赶超发展的壹条捷径。
何谓科技模仿创新?简而言之,就是在科技模仿的基础上作出科技创新,当欠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丰富而众多的、贴近市场需求的科技研发方式及其成果为主要目标,首先进行模仿,然后实施创新,这便是科技模仿创新。
然而,发达地区的科技水平之所以较高,这绝对不是壹个纯粹的科学技术问题,科技水平是由整个社会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是综合运动的结果。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制度、管理、政策也是生产力;中国不正是推行了市场经济制度,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才激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生产力吗?所以,当欠发达地区实施科技优先战略,以发达地区丰富而众多的、贴近市场需求的科技研发方式及其成果为主要目标,进行科技模仿创新之时,也要对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政策等诸多发展因素进行模仿创新。
如果不这样做,则如同只想将A地的果苗移植到B地,却不考虑在B地营造出壹个和A地季节土壤气候相似的生态环境,B地的这种移植是不会成功的——结论是:局部的科技模仿创新问题其实质必然是壹个整体的模仿创新问题,对以科技为中心的整体的模仿创新探讨就是对科技模仿创新进行探讨,既然如此,本文下面将以科技发展为中心,综合性地对整体的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实施作用、实施内容、实施困难作出探讨。
二、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作用模仿创新作为壹种生活和劳动的技巧,虽然原本存在于人类的壹般生活和劳动之中,但其大量应用主要是在企业之间,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壹种极其重要的策略,随着模仿创新在企业界的辉煌成功,今天这种策略已被人们举壹反三,推而广之,被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战略之中。
在欠发达地区,如果能正确实施以科技优先战略为目标的模仿创新策略,它必将给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以下方面的促进作用。
1、实现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指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且存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能够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学习发达地区的科技成果、制度管理、结构调整,仍能够承接产业资本的转移。
后发优势有俩种形态:潜在的形态和现实的形态。
潜在的形态是已被认知的后发优势,现实的形态是已被实现的后发优势。
已被认知的后发优势且不等于是已经实现了的后发优势。
如何将已被认识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后发优势呢?从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走向崛起的历史实践来见,模仿创新是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后发优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唯壹捷径,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许多事实证明,日本经济强大,但它由后发劣势国家到先进优势国家的转化,是靠模仿创新起家的,且且在很多领域已由模仿创新跨进了率先自主创新的行列。
韩国也是通过模仿创新,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壹跃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强国。
以科技领域为例,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后发优势,模仿创新所起的作用能够分析为如下方面:①模仿创新使“后发者”能够“后发制人”,在新技术面前,能够冷静观察率先者的创新活动,研究不同率先者的技术动向,向多个技术先驱学习,从而避免了大量技术探索中的失误,降低了研发过程和目标的不确定性。
②模仿创新充分利用了率先创新者技术方面的溢出利益,包括免费获得大量技术和成功经验,以及以远低于实际研发价值的价格购买率先者的专利技术或许可,因而使创业投资大为节省。
③模仿创新仍能够充分学习、吸收率先生产者的经验教训,通过大量使用新装备、大力推进工艺创新使生产过程更趋优化,物质和劳动消耗更为节约。
④模仿创新仍节约了大量新产品市场开发的公益性投资,有效地回避了新产品在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确定性和大量风险,从而只把精力集中于拓展市场,挖掘新的消费群体,使新产品市场迅速扩大。
2、降低创新成本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几乎崩溃,战争结束后的日本没有多少钱来自主开发新产品,也没有钱去进行技术投入,但日本人对美国的产品进行了全面“仿制”,当然在仿制时他们没有忘记对产品的改进。
这样的模仿创新,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往往是美国人花大量经费研制新产品,日本人只用很少的钱来研究如何对它进行改进,从而使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大大地超过美国同类产品,且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当下的日本已经通过模仿创新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我国改革开放前,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发展迟缓。
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但由于经济落后,经费紧张,加之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大量产品也是靠模仿创新搞起来的。
如彩电、冰箱、空调等产品均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最初也是买来的,通过我国企业的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家电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产品的水平,不但将许多外国同类产品逐出了中国的市场,而且大量出口到国外。
事实证明模仿创新的创新成本是最低的。
3、增强创新能力模仿创新对创新能力的增强,主要体当下如下方面。
①模仿创新借助了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成果,只需在已有的创新成果上进壹步创新,这就使后发创新者的创新内容、质量、等级比率先创新者更高壹筹。
②模仿创新节省了创新所需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无需对创新链的全部阶段投入资源,节省了创新链的前期投入,减少了创新链前期的风险损失,这就有助于采取优势兵力战术,将节省的资源,集中有效地投入到更高等级的创新链中,使创新效果的投入产出比,大大胜过率先创新者。
③模仿创新培养了创新人才,通过模仿学习,使壹批本来创新能力起点较低的人员,迅速掌握了前沿科技知识,且进入到科技的最前沿进行创新,为良好的创新环境奠定人力基础。
④模仿创新能够使创新链的投入产出机制进入良性循环。
由于模仿创新的优势首先在于使模仿创新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功的模仿创新产品能够后来者居上,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能够超越率先创新者的产品,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而这些丰厚的利润回报又被投入到新壹轮的创新之中,成为创新的良性动力循环。
4、加快发展速度创新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创新有三种方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
这三种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但相对于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来说,在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绝对要比自主创新更能节省时间加快发展;合作创新虽然也能节省时间,但合作创新需要人们更多方面的复杂组合,情况变数较大;因此,能够最节约时间,速度最快的创新方式是模仿创新。
它表当下俩个方面:①模仿创新借助了率先创新者的前期成果,就无需对前期研究投入时间;②模仿创新具有针对性,能在率先创新者前期成果的基础上,集中优势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关键问题,从而加快了发展速度。
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见,通过模仿创新,日本只用了20—30年的时间,赶上且超过了欧洲许多国家,且在壹段时期内和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且驾齐驱。
韩国也只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且在亚洲四小龙中占有壹席之地;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见,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只用了20年的时间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从企业成长的情况来见,长虹、海尔等企业,通过模仿创新,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壹定声誉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内容1、模仿创新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和政策制度(含体制)、管理、政策是约束、引导、激励个人和组织参和经济等各项活动的“游戏规则”,它实质上决定了壹个地区各项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组合配置方式,而配置方式又决定了配置效率,配置效率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此,经济发展速度的地区差异问题,归根结蒂是壹个制度、管理、政策的地区差异问题。
当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壹个制度、管理和政策的势差,地区经济差异越大,意味着这些方面的势差也越大。
它包括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政府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势差。
由于上述方面的制度、管理和政策方面的势差,具体造成了俩大方面的经济影响:壹是对生产要素积累和投入的影响,二是对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影响;发达地区的制度、管理和政策体系的良性运作,对这俩大方面的经济影响都起到最佳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