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
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要不断
调试好自己的状态以适应改革的大潮。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
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美国教
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
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
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
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
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
讨论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
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
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
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
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
导。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习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
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
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还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
将其有组织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
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中,教师的职责
是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
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
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习的积极的心
理扭转;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二、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一直是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
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
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
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
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
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
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
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
着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实
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三、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
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
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
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
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四、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
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教材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教材立体化,
就是说今天的教材早已不限于课桌上的纸介质的书,而是要以文字
教材为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并向网络教材发展。文
字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教材的所有功能,多媒体、立体化
的教材更生动、更形象、更活泼,便于教师指导,有得学生自主探
索和研究,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指
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
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
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将学生培养成
“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关于将信息
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
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
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
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
出表现就是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
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