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共19张PPT)
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2、作用: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知道有机物里含有氢 原子种类以及不同种类氢原子的数目之比。
核磁共振 氢 谱信息
A.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类型
B.不同吸收峰的面积 不同氢原子
之比(强度之比)
的个数之比
思考:CH3-_O-CH3 、CH3CH2-OH各有几种吸收峰? 不同氢原子数目为多少?
( B)
练1:某有机物的结构确定: ①测定实验式:某含 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经燃烧分析实验测 定其碳的质量分数是64.86%,氢的质量分数是 13.51%, 则其实验式是( C4H10O ) .
②确定分子式:下 图是该有机物的质 谱图,则其相对分
子质量( 74 )
分子式( C4H10O)。
对称CH3
对称CH2
C—O—C
[练2].下图是分子式为C3H6O2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 谱图,推测其结构。
O
CH3—C—O—CH3
不对称CH3
C=O
C—O—C
2.核磁共振氢谱(HNMR) p22-23
1、原理:在不同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
磁波的频率不同,在图谱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
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作化学位移;而且,
【例1】 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
实验测定该未知物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 质量分数为13.14%,试求该未知物A的 实验式。
【思路点拨】 (1) 先确定该有机物中各组成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 (2) 再求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实验式:C2H6O
若要确定它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条件?
三、分子结构的鉴定:
1.红外光谱 p22第一段
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是指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上的差异而导致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差异来对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利用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结构性质上差异对不同官能团化合物进行鉴别分离(例如苯酚、苯胺、苯甲酸的鉴别分离);二、利用相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局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对同系物等进行鉴别分离(例如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的鉴别)。
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鉴别和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的要求不同。
鉴别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差异对具有不同结构组成的单一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分离是指针对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混合物,利用各自性质上的差异,逐一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组分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基础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因此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熟悉掌握不同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是解决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问题的关键。
根据教材体系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将《有机化学》分为上、下半册,按章节对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巩固有机化学各章节基础知识,建立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同时,结合各章节内容,给同学们讲解一些有机化合物鉴别与分离的实例,以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有机化学知识的技能。
有机化学(下)鉴别分离相关知识点第十章醇和醚1. Lucas试剂(氯化锌/浓盐酸)与伯、仲、叔醇的反应速度不同。
各级醇反应活性次序为:苄醇和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甲醇第十一章酚和醌2. 苯酚的卤代反应---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 酚类物质和氯化铁溶液的显色反应,用于酚羟基的检验。
4. 利用苯酚的弱酸性对酚进行分离提纯:酸性:碳酸›苯酚›醇。
酚(碱)→酚钠(二氧化碳)→酚。
5. 利用苯酚(碱)→酚钠(甲基化试剂、卤代烃)→酚醚(氢碘酸)→酚和碘代烃的反应,对酚类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及酚羟基的保护。
人教版选修高中化学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PPT课件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分离、提 纯
元素定量分析
确定实验式
质谱法、相 对密度法Leabharlann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确定分子式
波谱分析(红外光 谱,核磁共振氢谱)
确定结构式
【思考与交流】 1.常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哪些?
蒸馏 、重结晶、萃取 2.归纳分离、提纯物质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不引入新杂质;不减少提纯物质的量;易分离
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
残渣 (不溶
滤液 温度的影响较大。
性杂质)
冷却,结晶,过滤, 洗涤
2020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四节:研 究有机 化合物 的一般 步骤和 方法( 共36张P PT)
母液(可溶性杂质和部 分被提纯物)
晶体(产品)
2020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四节:研 究有机 化合物 的一般 步骤和 方法( 共36张P PT)
2020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四节:研 究有机 化合物 的一般 步骤和 方法( 共36张P PT)
(2)重结晶 原理:重结晶是提纯固体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固体 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一般温度 升高溶解度增加,反之则溶解度降低。 如果把固体化合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然 后冷却至室温或室温以下,则溶解度下降,溶液变成过 饱和溶液而析出结晶。 利用被提纯物质和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使杂 质在热过滤时被滤出或冷却后留在母液中与晶体分离, 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用KOH浓 得前后 CO2 溶液吸收 质量差
得出实验式
计算O含量
计算C、H含量
2020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四节:研 究有机 化合物 的一般 步骤和 方法( 共36张P PT)
2020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四节:研 究有机 化合物 的一般 步骤和 方法( 共36张P PT)
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离
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离化学实验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实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操作,我们可以确定和分离出给定化合物的性质和组成。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鉴定与分离的方法。
一、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化合物的外观特征有机化合物的外观特征通常可以通过目测来判断,如颜色、形状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比如熔点、沸点等。
2. 元素分析通过元素分析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从而判断其化学结构。
3.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化合物分子能级间的跃迁吸收,通过观察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位和强度,可以确定其结构特征。
4. 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通过观察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和强度,可以确定其官能团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
5. 核磁共振谱(NMR)核磁共振谱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化合物在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峰位和相对积分曲线,可以确定其化合物的结构和存在的官能团。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1. 蒸馏分离蒸馏是一种基于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沸点较低的组分蒸发,然后通过冷凝收集蒸发出的组分,可以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2. 提取分离提取是一种基于溶剂选择性溶解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加入适当的溶剂,使其中一种组分溶解,然后通过分液漏斗等工具进行分离和收集。
3. 结晶分离结晶是一种基于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溶解,然后缓慢冷却,利用溶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变小的性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4. 色谱分离色谱分离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分离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和柱层析。
通过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或液相中的吸附和流动性差异,可以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04 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
碳-碳键的形成
选择性反应
通过各种反应如亲核取代、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构建碳-碳键。
在多取代的碳氢化合物中,选择性地 活化或转化某一特定位置的碳-氢键。
碳-氢键的活化
利用催化剂或反应条件将碳-氢键转化 为活性中间体,以便进行后续的转化 。
逆合成分析
目标分子的解构
自由基反应
总结词
自由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 型,其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自由 基中间体。
详细描述
自由基反应通常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产生 自由基活性种,随后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快而连锁,常常需要在 无氧或无水条件下进行。例如,烷烃的裂解 反应中,高温条件下烷烃分子产生自由基, 随后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多种小分子。
亲电反应
总结词
亲电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另一种常见反应类型,其特点是试 剂向反应中心的负电性较强部分进攻,通常发生在具有电子 缺口的碳原子中。
详细描述
在亲电反应中,具有正电性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进攻具 有电子缺口的碳原子,形成过渡态,最终形成新的碳-碳键或 碳-杂原子键。例如,在烷烃的溴代反应中,溴分子作为亲电 试剂进攻烷烃的碳原子,形成碳-溴键。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 子共享电子形成的,电子 的共享程度决定了键的类 型和强度。
键的类型
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共 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 和三键等不同类型。
键极性
共价键具有极性,可以分 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这 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协同反应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重排反应通常发生在含有不稳 定结构或官能团的化合物中, 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在重 排过程中,分子的骨架结构可 能发生变化。
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 具有特定结构或官能团的有机 化合物。同时,重排反应也是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 重要手段之一。
08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 用
定义
特点
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 于合成各种烯烃、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
应用
加成反应通常发生在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上,需要一定 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消除反应
定义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
等),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种类
包括脱水消除、脱卤化氢消除、 热消除等。
反应。此外,醇还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酚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OH)官能团,通 式为Ar-OH,其中Ar为苯基或其衍生物。
物理性质 酚类化合物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固体或液体,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较强的毒性。酚的熔点和沸点较高,易溶于有机 溶剂。
化学性质
03
可发生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弱
氧化剂氧化成酸。
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羰基(C=O)两侧连接烃基或芳基,无双键性质。
物理性质
沸点较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主要发生加成和还原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还原剂还原 成仲醇。
醌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04
醇、酚、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01
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振荡→
静置→
分液
①打开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②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一、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2.萃取 P12-13
操作过程: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②分液漏斗内液体的总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 ③振荡时双手托住分液漏斗,右手按住玻璃塞,平放,用力振荡(振荡后注意放气)
思考与讨论2:
➢ 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是杂质]分别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
1)酒精[水] 蒸馏
2)KNO3[NaCl] 重结晶
3)甲烷[乙烯]溴水,洗气
4)苯[水] 分液
5)NaCl[泥沙]过滤
7)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aq),分液
6) 碘水[水] CCl4萃取,分液,再蒸馏 8) CO2[HCl] 饱和NaHCO3(aq),洗气
→若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较大 , 则能够进行 冷却结晶 。
课本P13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苯甲酸的重结晶
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
白色固体混有黑色或灰色固体
加热溶解
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晶体
边加热边搅拌, 一贴,二低,三靠; (缓慢冷却结晶, 白色片状晶体
④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分液漏斗下端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
记住常见溶液颜色
Br2水(橙黄色)苯、CCl4萃取Br2 /有机溶剂 橙红色
I2水(棕黄色) 苯、CCl4萃取 I2 /有机溶剂 紫红 色
【思考交流】 萃取与分液有什么区别?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②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③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
(3)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
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温度计水银球 处于蒸馏烧瓶支
管口处
蒸馏烧瓶
(5)溶液体积约为烧 瓶体积1/3—2/3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的各种成 分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 物质应该尽量减少损失。
分离物质
物质的提纯:是将某物质中的杂质,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的过程。
除掉杂质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提纯除掉后的杂质 可以不进行恢复。
一般途径: 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
2.分不增离加、新的提杂纯质 原 不被减提少被纯则提纯物的物质质 和杂质易分 离 被提纯物质易恢复原状态
萃取剂
(2)原理 液-液萃取是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 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是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适用范围: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萃取
液-液萃取 可使用有机溶剂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分离、提纯
(过滤、蒸馏、重结晶、萃取、洗气等)
元素定量分析 确定实验式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确定分子式
波谱分析 确定结构式
二、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1.什么是物质的分离、提纯?
分离、提纯-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学习目标
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能说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步骤。 2、通过了解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实际研究过程,培养创 新意识。 3、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操作,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蒸馏、 萃取或重结晶的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4、通过苯甲酸重结晶的实验探究,感受科学研究的方法。
2、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加热可促进苯甲酸的溶解; 趁热过滤可避免苯甲酸提前结晶析出。
知识精讲 思考与讨论
3、实验操作中多次使用了玻璃棒,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玻璃棒
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过滤洗涤时引流; 干燥时用于转移晶体。
4、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
溶解、过滤、结晶、干燥 蒸馏水
知识精讲 二、提纯苯甲酸
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粉末状细小颗粒 针状晶体
液体呈浑浊状态 无色透明溶液 1.0 g
知识精讲 思考与讨论
1、重结晶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操作步骤?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通过重结晶可以使它与杂质分离。 主要步骤: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水银球位置
冷凝水的接口
能否用橡胶塞
碎瓷片的作用
冷凝管的选择
知识精讲 思考与讨论
1、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历程如下:
CH4 + Cl2 光照 CH3Cl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 + HCl CH2Cl2 + Cl2 光照 CHCl3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 + HCl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教学课件_1.4_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共57张ppt)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植物油和水 B、四氯化碳和水,溴苯和水,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酸和水,乙酸和乙醇 D、汽油和水,苯和水,己烷和水
高中化学课件
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和物是
A、溴和四氯化碳 D
B、苯和甲苯 C、汽油和苯 D、硝基苯和水
高中化学课件
通 过 分 别 加 入 AgNO3 、 Ba(NO3)2 、 Mg(NO3)2 三 种试剂,使某溶液中的Cl-、OH-、CO32-先后沉 淀出来,逐一加以分离,则加入三种试剂的顺
分离、提纯
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高中化学课件
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
高中化学课件
有机物 (纯净)
?
首先要确定有机物 中含有哪些元素
确定 分子式
母液
(可溶性杂质和 部分被提纯物)
晶体 (产品)
高中化学课件
(3)重结晶的步骤:
1、加热溶解 2、趁热过滤 3、冷却结晶
高中化学课件
学与问 在苯甲酸重结晶的实验中,滤液放置冷却可以结 晶出纯净的苯甲酸晶体。请你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温度越低,苯甲酸的溶解度越小,为了得到更多 的苯甲酸晶体,是不是结晶时的温度越低越好?
高中化学课件
3、萃取
固—液萃取
(1)分类
液—液萃取 (2)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
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3)原理: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 里的溶解度的不同,加以分离.
(4)条件:(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
的溶解度
2021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认识有机化合物(共51张PPT)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C.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相结合的链烃为烷烃
D.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A 项,结构相似且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 CH2 原
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错误;B 项,具有相同分子式且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错误;D 项,存在同
分异构的情况,错误。 答案:C
4.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鉴定
(1)化学方法 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_官__能__团__,再进一步确认分子结构。常
见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官能团种类
试剂
判断依据
碳碳双键 溴的 CCl4 溶液
红棕色褪去
或碳碳三键 酸性 KMnO4 溶液
紫色褪去
卤素原子 NaOH 溶液,AgNO3 和稀 有沉淀产生 硝酸的混合液
官能团 官能团种类不同
异构 如 CH3CH2OH 和_C_H__3_—__O_—__C__H_3_
[注意] 常考的官能团异构 ①CnH2n:单烯烃、环烷烃; ②CnH2n-2:单炔烃、二烯烃、环烯烃、二环烃; ③CnH2n+2O: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醚; ④CnH2nO:饱和一元醛、饱和一元酮、烯醇、烯醚、环醇、 环醚; ⑤CnH2nO2:饱和一元羧酸、饱和一元酯、羟醛、羟酮; ⑥CnH2n+1O2N:氨基酸、硝基烷。
子在②号 C 原子上时,则溴原子在①、②号 C 原子上才不 会出现重复,一共有 5 种结构。 答案:C
3.青蒿素是抗疟特效药,属于萜类化合物,如图所
示有机物也属于萜类化合物,该有机物的一氯
取代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5 种
B.6 种
C.7 种
D.8 种
解析: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的种类如图, 共 7 种,C 正确。 答案:C
认识有机化合物ppt课件
杂化轨道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分子的几 何构型和化学键的性质。
杂化轨道的类型
根据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和空间 取向,杂化轨道可以分为等性杂化和 不等性杂化。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的概念
电子效应是指由于电子的移动和 分布对分子性质产生的影响。
电子效应的类型
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电子效应 可以分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
生物活性
酶的抑制剂
一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酶的抑制剂,影响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
药物
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治疗作用,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生物合成原料
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生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等。
CHAPTER 04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药和肥料
01
有机化合物可以合成高效的农药和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
CHAPTER 05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总结词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将简单原料转化为复杂的有 机化合物。
总结词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应用,通 过分离技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有机化合物与杂质 分离。
详细描述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如加成反 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合 成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控 制反应进程,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质量。
生物农药
02
利用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开发出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功能
的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植物生长调节剂
03
有机化合物可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提高抗逆性。
医药领域的应用
1-2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分离、提纯(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4、实验操作中多次使用了玻璃棒,分别起到哪些作用?
①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速度;②过滤、洗涤时引流;③干燥时用于转移晶体。
5、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氯化钠已除净。
质谱法: 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
分
子
结
构
红外光谱-确定化学键、官能团
核磁共振氢谱-确定等效氢原子的类型和数目
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键长、键角等结构信息
定,可以获得更为直接而详尽的结构信息。
青蒿素结构的测定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屠呦呦等科学家使用乙醚从中
碳
药中提取并用柱色谱分离得到抗疟疾有效成分青蒿素,
氧
随后展开对青蒿素分子结构的测定和相关医学研究。
氢
科学家们通过元素分析和质谱法分析,确定了青蒿素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分子式为C15H22O5。经红外光 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青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酯
合适的结晶方法
溶液
晶体
重结晶:将已知晶体用合适的溶剂溶解,经过滤、 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加纯净 的晶体
用合适的
合适的
粗产品 溶剂溶解 溶液 结晶方法 晶体(较纯)
知识链接: 结晶方法的类型
(1)蒸发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如:NaCl(水)
(2)冷却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依据质谱图:
未知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实验式为C2H6O,M (C2H6O) n=46; 求得 n=1。所以未知物A的 实验式 和 分子式 都是C2H6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2]
[3]
[习题1]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五)共轭二烯烃
1、顺丁烯二酸酐法 共轭二烯烃与顺丁烯二酸酐发生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析出固体。
O
O
苯
+
O
O
O
O
[例3]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2] [3] [4]
[1]
[1]
冷冷 [4]
[2]
Br2 冷冷
ArH CHCl3/AlCl3 ArCHCl2
ArH AlCl3
Ar2CHCl
ArH AlCl3
Ar3CH
Ar2CHCl AlCl3
+Ar2CHAlCl4
Ar3CH
+
+Ar2CHAlCl4
Ar3+CA-lCl4 + Ar2CH2
2、KMnO4/H2SO4法 具有α-H的烷基苯能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 KMnO4褪色,苯显负反应。
3、冷浓H2SO4法 碳碳双键与冷浓硫酸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硫酸氢烷基酯而使
反应混合液成均相。
CC
冷冷冷
H2SO4
CC H OSO2OH
(三)炔烃
1、KMnO4/H2SO4法 碳碳叁键与KMnO4/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紫色褪 去,末端炔烃有二氧化碳放出。
RC CH
KMnO4/H2SO4 RCO2H + CO2
[3] Br2/CCl4
[2] [3]
Ag(NH3)2+
(-) [1]
O 固固 [1]
O
[4] [5] [6]
(-)
[4] [5] [6]
[2] CHCl3/AlCl 3 (-) [4]
(-) [2]
冷冷
[5]
KMnO4 冷冷
KMnO4/H2SO4
[6]
[6]
(-) [5]
[习题3] 用化学方法区别
(1)1、3-丁二烯、苯、1-丁炔、1-丁烯
CH3 (2)
(七)卤代烃
1. AgNO3/EtOH法 一个碳上只连一个卤素的卤代烃(氟代烷除外)能与 AgNO3/EtOH溶液作用,产生沉淀(AgCl白色,AgBr淡黄,AgI 黄色),乙烯型卤、卤代苯和同一个碳上连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卤素的烷烃无此反应。
(二)烯烃
1、KMnO4法 碳碳双键与KMnO4的酸性或碱性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 KMnO4溶液颜色褪去。
CH3CH
KMnO4
CH2
H+
CH3CO2H + CO2
2、Br2 / CCl4法 碳碳双键与Br2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使溴的红棕
色褪色。
CC
+ Br2 CCl4
CC Br Br
2、Br2 / CCl4法 炔烃与Br2 / CCl4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使溴的橙色褪去。
CC
+ 2 Br2 CCl4
Br Br CC
Br Br
3、Ag(NH3)2+法 末端炔烃与Ag(NH3)2+作用,产生炔银沉淀(白)。
RC CH + Ag(NH3)2+
RC CAg
4、Cu(NH3)2+法 末端炔烃与Cu(NH3)2 +作用,产生炔铜沉淀(棕红色)。
RC CH + Cu(NH3)2+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RC CCu
[1]
[2]
[3]
[4]
沉淀 [2]
[1]
[2] [3] [4]
Br2/CCl4 Br2 褪色
(-)
[2]
[3] [4]
CO2 [2] KMnO4/H+ (-) [3]
[4]
Ag(NH3)2+
(-)
[3]
[1]
(四)环丙烷及其衍生物
[2] Ag(NH3)2+
Br2/CCl4
[4]
(-) [1]
[3]
(-) [3]
[2]
[4]
O
O 固固 [1]
O
(-)
[2]
[习题2] 用化学方法区别
(六)芳香烃
1、CHCl3/AlCl3法 苯及其同系物和CHCl3/AlCl3反应生成有颜色的产 物。苯及其同系物、卤代芳烃反应后为橙红色,萘 反应后为兰色,菲、联苯反应后呈红色,蒽反应后 呈绿色。
1、Br2 / CCl4法 环丙烷及其烃基衍生物与Br2/CCl4溶液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使 溴的红棕色褪去。
+ Br2 CCl4
Br Br
[例2]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2] [3]
[1]
Br2 冷冷
[2] Br2/CCl4
(-) [3]
K Mn O 4
冷冷 [1]
[1] KMnO4/H+
CH2CH3
KMnO4/H2SO4
CO2H
3、发烟H2SO4法 苯及其烷基苯与发烟硫酸反应生成芳香磺酸而使反应 液成均相。
CH3
H2SO4 H2SO4
SO3H CH3 SO3H
[例4]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2]
[3]
[4] [5] [6]
[1]
[1]
冷冷 [3]
O
[2]
Br2 冷冷
方法简便、可靠、时间较短。 反应具有特征性,干扰小。
二、各类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要求掌握的重点是化合物的鉴别,解好这类试题就需要各类化 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总结,以便应用。为了帮助大家学 习和记忆,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典型 例题进行解析。
(一)烷烃
无鉴别反应,通常借其他类化合物特征反应与之区别。
[例5] 用简单化学实验区别
CH3CH2CH2I CH3CH2CH2Br (CH3)3CBr H2C CHCH2Br
[1]
[2]
[3]
[4]
[1]
Br2 冷冷
[2] Br2/CCl4
[4]
NaBr
冷冷 [2] 冷冷冷冷冷冷
[3] [4]
(-)
[1] [2]
NaI/CH3COCH3
[3] 冷冷冷冷冷冷
一、概述
在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机化合物 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 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 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 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 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 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 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 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化合物不必再还原)。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 种化合物。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 即可。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 可以用于鉴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