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领巾”事件

合集下载

“绿领巾”一个歧视的问题或一个夸大的话题?

“绿领巾”一个歧视的问题或一个夸大的话题?

“绿领巾”一个歧视的问题或一个夸大的话题?“绿领巾”一个歧视的问题或一个夸大的话题?陕西一小学让差生佩戴绿领巾,内蒙古一中学让优生穿红校服,山东一中学按学生成绩优劣发放三色作业本……近来类似关于学生教育的新闻层出不穷,到底这样是奖励先进鼓励后进,或者只是唯成绩论者人为制造了三五九等打击了成绩后进生?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教育文化?其成效如何?“绿领巾”是唯成绩论的结果王庆峰卢梭说:教育即生长。

周国平因此阐释说,这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的前头没有另外的目的。

而今日之社会,一个孩子那么宝贵的童年和青年,就给那所谓的文凭和谋职让了路,为如此具体而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巨大的牺牲。

不知道卢梭可会想到“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但这些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孩子们被人为强制地划分了等级。

可以想象,教育者制造出种种所谓的激励或惩罚工具,无非是为了考试、谋职,但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就不再是鲜活的个体,而只是工具。

卢梭还有一句名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不是要爱惜时间,而是浪费时间。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简直是谬论,但却自有其道理,因为,卢梭认为最重要的是童年和快乐,是心智的健康成长;教育是让人生长为社会的创新力量,而不是成长为世俗的附庸者。

相反,当下中国的教育目的往往不是为了生长,却只为其成长。

为人师表者热衷于激励,却忽略掉起码的尊重;教育者如此偏执于以成绩进行优劣的划分,而忽略其心智发展,最终导致了健全之人的匮乏。

最近,央视《看见》采访一名十六岁的博士生张炘炀———可谓成长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并不健全———他甚至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样的教育不仅是不负责任,还是摧毁人性;同时,孩子们失去常识,以求知为痛苦。

陷在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的泥淖里,我们岂会如卢梭所说般“生长”?鲁迅在《热风》一书里收入的《随感录二十五》中,将“父男”分成两种:一是孩子之父,一是“人”之父。

第一种只生不养,第二种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严惩始作俑者 重塑教育灵魂——对“绿领巾”事件的思考

严惩始作俑者 重塑教育灵魂——对“绿领巾”事件的思考

严惩始作俑者重塑教育灵魂——对“绿领巾”事件的思考
殷允超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
【年(卷),期】2011(000)023
【摘要】近日,陕西西安某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l 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

针对这一事件,家长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笔者以为,此事件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事件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关乎到社会均等。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于这种无视国法,伤害人格和尊严的事件当事人必须严惩,以做效尤,以展示国法之不可侵犯。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殷允超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2
【相关文献】
1.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育公平——以绿领巾事件为视角 [J], 董海霞
2.由“绿领巾”事件所引发的关于惩罚教育的思考 [J], 刘萍
3.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绿领巾”事件的思考 [J], 刘志春;张长征
4.教育的异化与消解——基于“绿领巾”事件的思考 [J], 冯魁
5.儿童本位:教育从这儿出发——由“绿领巾事件”引发的思考 [J], 陈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领巾

绿领巾
在“五道杠”事件中,引起争议最多的就是黄艺博同学的官气十足,而正是这种“区别对待”才让他看上去高人一等。有评论称:“当校园也成了小官场,那学生也就是小官僚,有的只是行政规则,投领导所好。这样的整体氛围下,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而成人社会的规则长驱直入。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其有害。”而那位在视频中对黄艺博投去“轻蔑目光”的同学,怕是也很反感这种“区别对待”吧。
3、教学目标有偏向,部分学生需要无法满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这种不公平的受益者正是那些“坐在前排的学生”和“五道杠”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依据他们的表现规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关注他们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需要。
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
西安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则戴着绿领巾。一名学生说,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用“红”、“绿”两种颜色,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尽管校方以“激励教育”为由进行开脱,但人们对于这种“区别对待”的教育方式的愤怒有增无减。实际上,红领巾变成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那么简单。
也是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少工部获悉一些学校要求已经入学却还没到入队年龄的小学生戴绿领巾、粉领巾后表示,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并要求地方少先队组织彻查此事,同时将在全国清查“变色红领巾”问题。共青团中央少工部相关人士指出,队章上写得很清楚,“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怎么能变颜色?部分学校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相关章程。同时,团中央也肯定到,这种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的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歧视,势必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br>&nbsp;&nbsp;&nbsp;&nbsp;&nbsp;

绿领巾事件

绿领巾事件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吴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1日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 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 这位负责人指出,近日,陕西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部分 小学生佩戴“绿领巾”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据陕西省少工委介绍, 经初步了解,此事件属个案,未央区少工委及区教育主管部门得 知情况后,立即叫停此项做法,并全部收回“绿领巾”,要求学 校即刻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解释说明。目前,此项活动已停止, “绿领巾”已全部收回。陕西省少工委已要求在全省各级少先队 组织中开展少先队标志标识使用情况的检查。 这位负责人强调,我们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以 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正确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 爱护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 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 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 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 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 “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 学校的做法。然而,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 一些地方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 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 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
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第六条: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 1.“绿领巾”很傻很 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 邪恶的教育暴力 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 2.小学生戴“绿领 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 巾”比抽教鞭还恶 荣誉。
对此,校长也向学生家长道歉! 家长学生很高兴!
大家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而绿领巾又代表什么呢?绿领巾的绿 是代表着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一种摧残, 和对他们的一种轻视。虽然绿色是环 保的代表,但我认为着种绿色并不环 保!

绿领巾的思考

绿领巾的思考

‚绿领巾‛是谁的耻辱教书育人理应有教无类近日,据媒体报道,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

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目前,这种做法被陕西省少工委叫停。

西安这所学校的做法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红‛‚绿‛领巾成了判别孩子‚好‛‚坏‛的标签,名为‚借鉴‛实为该校‚创新‛之举。

只是这种‚创新‛弄巧成拙,不仅羞辱了学生,也体现了教育者的无能,给老师‚教书育人‛这个神圣职责泼了一盆污水。

戴‚绿领巾‛的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虽然让所谓的‚差生‛戴‚绿领巾‛说到底也不过是教育方法的失当,不过却体现了对个人尊严的戕害和人格的羞辱。

当孩子被强迫带上‚绿领巾‛,已经在向其他同学传递一个信号:他是个差生。

戴着这种醒目的标签,走在校园,不难想象背后异样的目光和指指点点。

他究竟会‚知耻后勇‛还是会心灵受伤,自暴自弃?面对这种集体性羞辱,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这可能会成为孩子难以抹平的伤痛,不敢回首的噩梦。

想出这个馊主意的老师们也难逃耻辱,‚绿领巾‛是他们教育无能的最好例证。

都说‚有教无类‛,教育者对待差生难道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吗?只能想到给孩子施加软暴力!旧的教育理念喜欢用简单、单一的标准给学生划分‚等级‛。

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越来越排斥给学生划分好中差和排名次的做法,反映出来的正是符合和尊重教育规律的理念。

然而,有的教育者并没有与时俱进,不会或者没有耐心因人施教,只会用‚绿领巾‛之类给孩子贴上有色标签,希望借此制造乖乖听话的‚顺民‛,如此一来学生好管,老师省心,校园井然有序。

这不是教育者‚管理有方‛,却只能说明他们的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后。

其实,‚绿领巾‛事件不仅体现了有些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无能,‚师德‛的缺失更加令人忧心。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对”绿领巾”教育热点的看法今年10月中旬,西安一小学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戴绿领巾的新闻在网上疯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这一事件曝光后,教育部门立即做出反应,叫停了给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还特意带了一条绿领带,以示对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声援,社会各界也纷纷发出声音,声讨该校给差生带绿领巾的行为。

虽然绿领巾是事件的发生到现在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种行为已经被明确的禁止,与事件想关的学习向外界做出了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学校的做法,但值得肯定的是这背后有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如教师的生活压力以及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教师专业培养体系中德育内容的相对缺失、公民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淡薄、教育评价标准功利化等等问题。

所以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一条小小的绿领巾不足以牵动全社会的神经,让全社会奋起指责的,是隐藏在绿领巾背后的教育“冷暴力”。

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孔子就提倡教育“有教无类”,意即对人的教育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可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冷暴力”手段对待“不听话”学生,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制造出一群循规蹈矩、没有思想的学生。

教育是一种对人的向上牵引,是对人的自然状态的某种改变甚至修正。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品性的磨砺、审美的积淀,从一张白纸到美丽图案,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这过程离不开内在的意志力控制和外在的管理约束。

管孩子,本没错;而奖惩是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谁也不会觉得好的教育就是放羊式的管理。

所以,在学校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管理学生,以怎么样的方式管理学生,这给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学生的提出了警示。

我知道学校的初衷肯定是激励孩子上进,好好学习,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小学生,不管成绩的好与差、表现的好或者不好,在最基本的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首先是一个人,都有最起码的人生尊严。

关于红领巾与绿领巾事件各方看法

关于红领巾与绿领巾事件各方看法

关于红领巾与绿领巾事件各方看法校方回应:校方称“绿领巾”实为“苗苗队”,意在激励学生上进。

苗苗队员佩戴绿色标志,其寓意是用绿色来象征希望、健康成长、不断努力,意在激励孩子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组织,争做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社会各界人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秘书长施进军:做这个事情的老师他没有遵循有教无类的理念进行教育,不能简单地给他们贴一个标签。

教育方法是可以创新的,但是他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这个前提,它是违背了这个前提进行的盲目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属于伪创新西安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你说他们戴红领巾,当学生在入学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以内20多天时间有的学校甚至十几天、几天就给孩子戴上红领巾了,而且要本人申请,班主任签字,少先队研究才能批准戴上红领巾,六岁的孩子刚刚入学,幼小的心灵几乎是没有任何辨别是非的能力,你说让他申请怎么写。

而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他戴红领巾,你的根据何在?你失去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你还要把它做一个结论,改革非常必要。

这个方向现在我们暂且恐怕还拿不出一个很好的方向出来,这要经过学校的一些理论上,首先要做研讨。

家长反应:大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和自信心的打击,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理解校方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有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孩子没带上红领巾在意料之中。

部分家长认为校方给孩子们发绿领巾,把孩子们分成两个部分,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学生感受:“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着如是说。

这就是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前发生的真实的一幕。

带绿领巾的孩子,一出校门就扯下带着的绿领巾。

可见,孩子们并不愿意带着绿领巾,或者说,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他们是带绿领巾的孩子。

网友反应:红网里这样一篇帖子---《绿领巾事件:到底是什么“变色”了?》帖子里提到,“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绿领巾事件的提醒

绿领巾事件的提醒

绿领巾事件的提醒近日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一些所谓表现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引发一场备受争议的“绿领巾”风波。

学校公然出现绿领巾,有些吊诡,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于是乎触动公众敏感神经,由此遭到诟病,甚至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都佩戴“绿领巾”以示支援。

众多非议声中,亦有人指出,“绿领巾”不是新闻,不必对其上纲上线。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但是笔者同时认为在两种声音相互交杂,火拼时,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想想绿领巾本身带给我们的提醒?其一,应当重温对红领巾特定含义的认识。

小时候我们就被教育: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由先辈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是庄严和敬畏的象征。

众所周知,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根据《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等相关规定,红领巾的颜色当然是红色。

由于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因此,任何对红领巾的更改,都是对红领巾认识的异化。

早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就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事件,叫停这种违规之举,而今天都还有这类事件的发生,这不得不说给我们一个提醒。

其二,应当强化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意识。

争论的核心论点认为,给学生配发“绿领巾”,极有可能践踏孩子的人格尊严。

这显然涉及到法律层面的范畴。

由“绿领巾”事件,引申到“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和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进而追溯到《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这无疑是对学生权益保护意识的强化。

因此,有人建议:在“绿领巾”叫停之后,应来一次“普法”教育,来一次人格尊重的普遍教育。

其三,应当纯化教育目的。

教育在人,以人为本。

教育要因材施教,而要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成绩,不是靠区别对待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学校单方面的强加区别对待的做法确实不该。

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单单凭着学习成绩和品德去鉴别好差学生,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初衷的做法。

“红领巾”变色成“绿领巾”,是对教育的误解,是对教育目的畸形认识,此种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自然难以让人接受。

由“绿领巾”事件反思中国教育制度

由“绿领巾”事件反思中国教育制度

由“绿领巾”事件反思中国教育制度摘要:2011年10月18日,一则关于学校强迫“差等生”佩戴“绿领巾”的新闻震惊了网络。

大家纷纷对该学校的这种做法表示赞同或者批评,但是在所有的呼声中,反对的态度占了主体。

“绿领巾”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百姓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十分清晰的折射出了我国教育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以及评价制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误区。

我国的教育制度,仍旧有极大的改进空间;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有很长很长很艰苦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绿领巾”、教育改革、应试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正文:一、新闻回顾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向学生发放绿领巾并要求进行佩戴。

“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

但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

”①二、不同观点校方回应: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家长态度: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什么好事情。

校方“绿领巾”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网民支持态度:给学生佩戴不同的领巾与给优秀生发奖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认为媒体小题大做。

网民反对态度:“绿领巾”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学生中渐渐的会形成一种等级,一种歧视;同时也藐视了红领巾的神圣。

孩子不分优劣,学校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应该发展的方面,而不是一味用成绩来作为评定优劣的唯一标准。

①新闻摘自天津《城市快报》2011-11-19媒体态度:“绿领巾”灼伤孩子幼小心灵;“优等生”被娇纵,“育人”过程被挤压扁平;先下教育方式过于功利化,等等。

教育部:反对以“好”“差”区分为成年学生。

三、“红领巾”事件之我见首先,对于该学校的教育理念实在不能苟同。

学校,我们每一个从小学,中学毕业的孩子,都亲切的称她一声“母校”。

浅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由西安“绿领巾”事件谈起

浅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由西安“绿领巾”事件谈起

浅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由西安“绿领巾”事件谈起摘要:西安的“绿领巾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学生自尊心的深刻思考。

自尊心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每个社会人都有自尊的需要。

青少年学生处于特殊时期,更加需要对他们自尊心的呵护。

这关系到中国的教育改革、学校的良好运作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和老师要用心呵护学生们的自尊,培养健全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绿领巾” 学生自尊心呵护前不久,西安市一家小学给部分学生配发了“绿领巾”,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学习、品德方面稍微差点,为了激励这部分同学早日带上红领巾,所以就有了放学的队伍中一部分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谴责这种无形暴力对学生们的摧残。

暂且不论这种动机的好坏,单从结果来看,这无疑是对那部分“绿领巾”同学自尊的伤害。

一、学生自尊心概述所谓自尊心,就是指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别人歧视和侮辱,维护自我尊严的情感体验。

自尊心是人对自我价值与能力被他人和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思想、志趣、感情、意志、性格上都还没有定型,极不稳定,可塑性强,可破坏性也极大。

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

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

由于涉世未深,阅历不丰富,他们又比较稚嫩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渴望理解之时容易自我封闭。

1因此,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显得尤其的重要。

二、保护学生自尊心的重要现实意义1.自尊心是中国教育改革成果的“检验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健全人格的公民为目标,教育孩子们“成人”的重要性远大于“成才”。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谋求长远发展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推广正有序进行。

但我们要也认清我们正在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将“培育合格公民”的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习压力,更是将庸俗浅薄的功利价值观念深深植入他们不成熟的心灵,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绿领巾

绿领巾
“绿领巾”事 件
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 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 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 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 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 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 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 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 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 地学校的做法。然而,据了解, 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确曾 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 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 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 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
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
新的荣誉。
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 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

第十条:凡是7周岁到14周岁
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
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
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
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
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 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 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 康。
可见,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准
走上三尺讲台,你拥有的是一颗呵护孩 子的心,还是一双冷漠的眼睛?
不是滋味。
绿领巾、红校服,错在哪里?
• 评价学生的标准错了。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他们都是按照应 试教育的模式,把考试分数作为区分学生好坏的 重要甚至唯一标准。
• 用差别教育,甚至是歧视教育来“激励”学生也 是错的。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会伤害孩子的心 灵,留下永远的阴影,造成他们人格的缺陷,甚 至可能伤害孩子一生,不能发挥激励作用。
不准许佩戴红领巾的理由。显然, 校方的想法和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合 规更不合理。
西安有绿领巾,包头有红校服
包头市第二十四 中学专门给优秀 生发放“红校 服”,而普通学 生穿蓝色或白色 校服。红校服背 面印有“包24中 优秀生”几个大

绿领巾事件

绿领巾事件

绿领巾事件简介绿领巾事件是指于20XX年在某市发生的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

该事件涉及一名小学生佩戴绿色领巾遭到欺凌,引发了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深思与讨论。

本文将从事件背景、影响与应对措施等方面对绿领巾事件进行分析。

事件背景在20XX年X月X日,一名叫小明的小学生佩戴绿色领巾去上学,遭到同班同学的欺凌和歧视。

这一事件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关注,引发了公众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深思和讨论。

根据调查,这名小学生佩戴绿色领巾是因为他参加了一次植树活动而获得的荣誉称号。

然而,他的同学们并不了解这一情况,而是将绿色领巾视为他的特异标志,并对他进行欺负和排斥。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一方面,许多人谴责欺凌者的行为,并呼吁加强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只是个别事件,不应该过度渲染。

影响与反思绿领巾事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深思与反思。

首先,绿领巾事件再次凸显了校园欺凌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

许多学校普遍存在欺凌现象,而绿领巾事件对此问题的公众认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并促使相关部门和学校采取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绿领巾事件揭示了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反思学校教育中是否足够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公民意识。

对于小明的同班同学而言,他们对绿色领巾的误解和欺凌行为表明他们缺乏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因此,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教育、价值观培养和多元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包容性。

再次,绿领巾事件引发了学校管理和师生关系的思考。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大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讲座,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多元视野。

最后,绿领巾事件还引发了公众对欺凌行为的道德评判。

绿领巾感想

绿领巾感想

浅谈绿领巾事件组员:高峰 09034013肖潘 09034014梁晓雪 09034015赵杨 09034016浅谈绿领巾事件最近一段时间西安某校出现一些带着绿领巾上学的学生,他们都是那些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学校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

绿领巾事件不单纯是领巾颜色的差别问题,但从佩戴绿领巾的孩子的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领巾影响了什么,影响的有多深。

我们认为是及其的不合适,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

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对于这个事件我们组从以下方面进行简单论述:一、具体影响“绿领巾事件”经网络曝光后,引起了不少人的评论。

媒体普遍的舆论导向都在谴责这所学校的教育管理有误,甚至糟糕至极,于是校方道歉了,经大家这么“热心”的关注之后,西安的这所实验小学也许再也不会做出类似的事了。

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了,可结果是仍有一代一代人在这种强烈的呼声中踩着应试教育的步伐为了能进好学校挤破头颅,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竟给他们贴上了“绿色”的标签,班级里仍有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

这显然不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绿领巾事件”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其实更早以前就有类似绿领巾的问题出现,只是当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今天我们就西安的绿领巾事件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到底错在了哪里?有人说是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没有承担起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价值,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的责任,很多青少年正在饱受着有弊病的教育体制的摧残,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绝不是素质教育体制应当表现出的姿态。

有人说绿领巾是对孩子很傻很邪恶的教育暴力,素质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绿领巾事件案例分析

绿领巾事件案例分析

评论与思考
“绿领巾” 引 发的教育问题等 相似问题的不断 出现给地方政府 敲响了警钟。应 该加强舆论引导 和管理,防止类 似舆情事件的再 次发生。
2021/3/11
10Βιβλιοθήκη 参考资料新华网 京报网 人民网 《光明观察周刊》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1+1》 《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
2021/3/11
11
不到自己的未来,
这样很可能一些
学生会自暴自
2021/3/11
弃。” 4
媒体评论摘要




绿



2021/3/11
5
事发之后“三级响应”
2021/3/11
6
2021/3/11
7
陕西省团省委
副书记、少工委
主任段小龙就
“绿领巾”一事
接受新华社记者
2021/3/11
采访。
8
2021/3/11
9
陕西“绿领巾”事件案例分 析
社工1101 石白玉 赵琰霖 孙明扬
2021/3/11
1
案例概述
2011年10月18日,有媒 体报道称西安市未央区第一 实验小学让部分学生佩戴“绿 领巾”,引发争议。
2021/3/11
2
2021/3/11
3
光明观察周刊
“这样生硬地把
他们分类排队,
让差学生看不到
自己的优点,看

陕西“绿领巾”事件舆情研究

陕西“绿领巾”事件舆情研究

陕西“绿领巾”事件舆情研究10月,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

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外地学校的做法。

然而,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

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

此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在网络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均作了回复。

从舆情应对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严重的瑕疵。

虽然该做法已经被叫停,但此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事件概述10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引发争议。

该校夏副校长在接受采访时称,红、绿领巾之分与初衷背道而驰,绝非有意区别好学生和差学生。

当日,未央区教育主管部门回应称:已经立即叫停了此项做法,收回“绿领巾”,要求学校即刻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解释说明。

学校在采取相关措施后,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理解。

10月22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

同日,陕西省、西安市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要求未央区教育局责成学校立即纠正,并向学生和家长解释说明。

二、舆论关注度走势该事件自10月18日被媒体报道以来,舆论关注度走势一度走高。

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10月18日当日即推升此话题成为热点事件,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迫使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危机应对。

从新媒体角度看,此事件再一次成为引发网友探讨教育问题的“导火索”。

网友在微博上发表大量看法,把话题的深度引申到儿童教育、学校教育弊端等,使得该话题在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平台上成为话题榜的热门话题。

从关注度走势上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进入10月25日之后,由于“红校服”事件,微博对此事件的关注度再次走高,并于10月26日形成一轮小高峰。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

对绿领巾教育事件的看法

“绿领巾“有感2011年10月一则“绿领巾”的新闻在网上疯传,首先让我们了解下“绿领巾”事件。

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

对此,校方回应说“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

”2011年10月17日,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据了解此类事件并不是首次发生了,上海,北京,武汉在之前也有此类事件发生,而这种做法却造成五宗罪。

一罪:剥夺学生佩戴xx的权利;二罪: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三罪: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四罪:歧视差生和侮辱差生的证据;五罪:破坏了我国百年教育的美学。

虽然此做法仅仅维持了两个月就被明令禁止,虽然被解释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但仍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

作为一名师范生,在不久的将来我也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准教师,首次听到这则新闻时挺气愤的也很是不解,后来慢慢理解,教师要面临各种压力,来自家长,来自领导,来自教学进度,来自升学等等,教师只能采取各种方法希望自己学生学习好,求上进,听话。

这也无可厚非。

但即使这样我认为也不应该以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为代价。

这也反映出教育中的问题,隐藏于教育中的“冷暴力”,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孔子就提倡“有教无类”意思就是对人的教育应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可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采用冷暴力的手段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教育出一个循规蹈矩,没有主见的孩子。

绿领巾事件感想

绿领巾事件感想

绿领巾事件感想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一年级学生的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

我们众所周知“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戴上它是要让孩子们记住要爱国,老师对于先进的学生适当鼓励和奖励,对后进的学生适当批评和促进,这本没有什么方向性问题,问题是当老师对后者尤其是心理脆弱的孩子批评或处罚达到了一定的承受限度,那么这种小学差生被戴绿领巾的行为就将彻底变质为使受教者丧失人格的歧视教育。

此举不是在帮助孩子摆脱学习困境,倒是在毁孩子!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坏或时好时坏是很正常的。

因为家庭、学校及其自身外部和内部智力等客观条件都能够成为他们表现或学习成绩好的障碍,为此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耐心帮其纠正即可,比如,确实是由于学生主观因素导致的学习不努力或表现不好,可以通过谈话教育纠偏,但要适度——即使需要批评,也应该鼓励比批评多一些,效果会更佳,这是教育工作者所起码具备的常识。

何况平时表现好或学习成绩考得好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是或能够成才,学校这种把学生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看得太重的做法并不科学?相反,这种过于以考试分数和平时表现极端地固化衡量一个学生成绩和道德水平的好坏,并且辅以人格侮辱般的“激励”,把所谓差等生被迫戴上绿领巾等特殊物品,根本就是在给予那些所谓差等生孩子定下人的优劣标志,进行羞辱,无疑时间一长,那些被约定俗成为所谓差等生的心智不成熟的学生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必然使其学习自信以及自尊心会受到残酷和无情打击,以至于最终产生自卑的情绪以及心态,从此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从教育的角度讲,学校给表现、学习不好的同学戴绿领巾以示区分,是一种教育的无知。

正是因为有调皮学生,才有考验教育智慧的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绿领巾”事件
外语系初英0902班张明佳
2011年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该学校老师声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还没有加入少先队,没有佩戴红领巾,为了激励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这一事件引起了许多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小的伤害。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

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绿领巾“事件的发生,评论众说纷纭,那么到底对孩子们造成了哪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伤害呢?
1.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十条规定: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可见,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准不准许佩戴红领巾的理由。

显然,校方的想法和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合规更不合理。

2.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

校方将原本佩戴给学生的红领巾,给差生改为佩戴“绿领巾”,这不仅让差生感到自卑和受伤,而且连学生家长都“连带”有自卑和受伤。

以此将学生“划分等次”,有失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失教育全面普及。

这不仅侵犯了学生价值取向,无形中还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3.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

从某个意义上说,“绿领巾”阻碍了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取、改正错误的通道。

按校方说法其举动是为了“激励上进”。

其实,无论结果如何,现在已无法考证了。

这都是“弊”大于“利”的。

将红领巾变成“绿领巾”不但是吃力不讨好,还惹得一身“骚”。

4.歧视差生和侮辱差生的证据。

初识校方育才方略,一眼便能看出,这分明是歧视差生,这分明是人为地为学生划等级,却非要为其披上一件所谓的“以资激励”的“马甲”。

实在难服于众,确实无法育才。

这从某个侧面暴露出了我国教育体制亟待完善;暴露出了我们的某些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暴露出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等等。

5.破坏了我国百年教育的美学。

校方称想借一条“绿领巾”来唤醒少数差生“知耻而后勇”的设想,是行不通的。

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儿有高低。

生态自然之规律尚无法改变,与其对小学生的教育来说,想通过一些“无知”、“激进”、“拔苗”、“速成”等方式来提升,是不可能的。

既不符合教育之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之生态,更不符合中国教育之美学。

6.破坏我中华民族千年“诲人不厌,孜孜不倦”为师美德,违反教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7.推卸责任。

将教育民族后代责任直接推卸给尚不懂事的儿童本身。

据了解,“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美其名曰是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暂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

此次,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现的绿领巾竟然成了差生的标识,据了解,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刻意发放了区别于正常颜色的红领巾,以示激励。

但是,绿领巾并没有赢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甚至是反感。

尽管校方之后向外界表示,绿领巾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会和差学生,只是作为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机制,“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说到这里,我们说,变了色的仅仅是红领巾的颜色吗。

这显然反映出了目前中小学教育体制管理上的一些弊病。

面对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还要手下留情,不能任由这种摧残青少年心智的事情屡屡发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队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需要尊重它和爱护它。

可如今这变色的红领巾,如何让人们时刻保持对它的崇敬和爱护。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校方应该替学生考虑,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鼓励作用。

可现实是学生和家长很是不买绿领巾的账。

大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和自信心的打击。

此次绿领巾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

绝大部分人不认同学校的这种做法,认为这是对孩子们的侮辱和歧视,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大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种结果不可以预料到吗?绿领巾事件的出现,提醒我们,中小学生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素质教育只是形式。

如何才能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价值,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是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责任。

显然,很多学校等教育机构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这项责任。

很多青少年正在饱受着有弊病的教育体制的摧残,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绝不是素质教育体制应当表现出的姿态。

教育机构何时才能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还孩子们一片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
绿领巾是很傻很邪恶的教育暴力。

不错,在我国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当我们听到类似绿领巾事件时,不得不惊愕,不得不心寒。

现在看来,我们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我们希望,素质教育有一天不再简单地成为一句口号、一条标语,而成为势在必行的教育大计,成为真正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言善策,还它本来面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