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学区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80de651eb91a37f1115cc9.png)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_1_课时)授课总时数:2课时授课日期: 2011 年 8 月21 日主备人:王永玲一、学习目辬知识与能力: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3.初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想想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5.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写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6.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难点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三、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1.利用卡片.图片.游戏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2.词语理解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指导学生读,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辬流程(指学生读,流程:课前随堂设计)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拼音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4)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教师设问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2)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a88f3aaea998fcd220e02.png)
2、比如: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这句话我读懂了:
1)三只灰雀很漂亮、可爱
2)列宁很喜欢灰雀。
三
拓
展
延
伸
理发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天,列宁到理发馆去理发。当时,屋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列宁一进门,便问谁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等着理发的人都认识列宁,知道列宁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于是急着对他说:“谁是末了一位这不要紧,现在空出位置来,请你先理吧。”列宁回答说:“谢谢诸位同志们。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应该按班次和守秩序。我们自己订的法律,应该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宁一面说着,就一面找个椅子坐下来,并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看起来。等着理发的人们看到列宁态度很坚决,再没有说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革命领袖。
1、朗读几遍之后,你读出了什么,在句子旁边做好批注。
2、比如: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这句话我读懂了高尔基喜欢小男孩,乐意帮助小男孩。特别“吩咐”一词,让我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宽厚与慈爱。
三
拓
展
延
伸
高尔基因祸得福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1、 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 要是没有风的话……
学习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e87e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6.png)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目标本导学案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掌握基本的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知识;2.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良好的写作惯,并能够写出简单的文章;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内容本导学案覆盖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则,以及常见偏旁部首的意思和用法;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和问题回答,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写作练:锻炼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如写信、写日记、绘画说明等;4. 创意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参与创意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目标与评估在本导学案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将会完成各种研究任务,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课堂练:学生会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拼音、偏旁部首、阅读理解和写作练的任务;2. 作业:学生将会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包括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写作练等;3. 测验:为了检验学生的研究效果,会进行一次研究成果的测验。
研究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本导学案提供以下研究资源:1. 教科书:学生将使用教科书进行相关知识的研究;2. 练册: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练册上的练来巩固所学知识;3. 短文:教师将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并编写相关的问题;4. 写作指导:教师将向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时间安排本导学案的研究时间为一个学期,具体的研究安排如下:1. 第一周: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研究;2. 第二周:阅读理解训练;3. 第三周:写作练;4. 第四周:创意思维训练;5. 第五周:复和测验。
总结本导学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教科书、练习册、短文和写作指导等资源,学生将能够掌握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习惯,并锻炼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测验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得到反馈和检验。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ef0d42a45177232f60a2ea.png)
意味()()车()马()()崩()裂水平如()
(1)看到山脉一座连着一座,你会想到成语“_________”。
(2)走在马路上,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你会想到成语“_______”
(3)夏天的中午,看到火红的太阳挂在天空时,你想到成语“________”。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形美
叶子
内在美
导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4、做一片美的叶子(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4、练习背诵这首诗。
巩固练习
《枫桥夜泊》中“泊”的意思是_______。“啼”是_______意思;“愁”是_______意思。诗中的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拓展延伸
张继忧愁了写诗,你还会背哪些抒发诗人愁绪的诗句?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4、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说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集体汇报交流。
巩固练习
1、配乐朗读,再次体会感情。
2、背诵《山行》
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等各种形式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三语文上导学案
![三语文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e8b4feb4daa58da1114a98.png)
DoCUment Serial number [KK89K-LLS98YT-SS8CB-SSUT-“心中的秋天”单元主题学习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或句子,了解作者王维、叶绍翁、贾平凹。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我会读:9课:倍思亲■10课:磨坊憧憬选字填空。
异忆导回()教()()口同声2. 按要求填空。
①“爽”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 部,第十笔是_____ o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明朗,清亮;②(性格)率直;③舒服,畅快;④违背,差失。
写出下面词语中“爽”的意思。
(填序号)秋高气爽()毫厘不爽()• •精神夷朗O性格豪衣O②“插” 一共有____ 笔,第八笔是____ ,组词_____ O(三)初读感知1. 《古诗两首》初读古诗,了解这两首古诗是描写什么的诗?2. 《风筝》一课围绕风筝写了那儿件事?3. 《秋天的雨》每段主要讲了什么?4. 《听听,秋的声音》读诗歌,了解诗中讲了那些事物的声音?第二板块:主题探究,品析写法《古诗两首》(-)精读感悟反复吟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二)巩固练习1. 背诵两首古诗。
2. 实践运用。
今年中秋节的时候,爸爸给远在老家的奶奶打电话:“都说细读课文思考: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画出相关的词句,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
(二)巩固练习1. 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 垂头丧气、大惊失色、兴高釆烈这些都是描写心情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确实呀,妈妈,我很想你……”(填古诗中的名句)(三)推荐同步阅读《古诗两首》《风筝》(-)精读感悟___________ 。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三)推荐同步阅读《草原上的风》《秋天的雨》(-)精读感悟课文是从哪儿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秋天的雨每个特点写具体生动的?在相关的词句后面写上自己的想法。
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汇总
![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c4b06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8.png)
年级学科导学案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时:1 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e3bc35ad02de80d5d8400b.png)
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
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2~3课时2.《花的学校》………………………………………………………………………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0949923f61fb7360a4c652f.png)
课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第一课时课题:2金色的草地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爬天都峰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槐乡的孩子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灰雀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小摄影师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奇怪的大石头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我不能失信课时:第一课时课题:9古诗两首课时:第一课时我的课堂记录我认为(填诗句或词语)能让我感受到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因为【自主检测】一、读一读,选择加正确的意思。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东的意思是( )A、指山东省B、指华山以东。
2、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的意思是()A、独自B、唯独C、孤独“异”的意思是()A、不同B、另外的C、特别的二、我会连。
水饺重阳节元宵春节粽子元宵节月饼端午节重阳糕中秋节三、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2、题目中的“忆”是( )的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3、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诗人倍思亲?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课题:10风筝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1秋天的雨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1秋天的雨课时:第二课时课题:12听听,秋的声音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3 花鈡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 4蜜蜂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5玩出了名堂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5玩出了名堂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7 孔子拜师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8 盘古开天地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9赵州桥课时:第一课时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时:第一课时课题:23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时:第一课时课题:24 香港,璀璨的东方明珠课时:第一课时课题:25 矛和盾的集合 课时:第一课时幕降临.( ) A 、到,来;B、挨着,靠近;C 、照着字画摹仿 光彩夺.目( ) A 、抢,强取;B 、争取得到; C、做决定奔流不息.( ) A 、停止; B 、消息; C 、繁殖,滋生 举世闻.名( ) A 、用鼻子嗅;B 、名声; C 、听见三、我会换 : 把下面的画线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569a08168884868762d6c4.png)
课题 1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本课生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重、难点1.读中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学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自主学习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将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并标上拼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试读课文。
查多音字“倒”、“尽”、“乐”4.集体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师引导读课文,思考1.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2.他们在干什么?四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展示提升(1)展示生字词语认读。
(2)展示生字词语书写,并强调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3)展示课文朗读。
四、达标检测1.练读生字词。
2.描红生字词语。
3.练读课文。
课题 1 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在读文的过程中,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学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复习: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课文生字词语。
3.指名认读多音字。
二、自主学习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自读第一小节,表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2、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3、“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4. 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ed52fc0b4e767f5bcfce8e.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共7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题:1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第一课时课题:2 金色的草地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爬天都峰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槐乡的孩子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灰雀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小摄影师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奇怪的大石头课时:第一课时()()()()()()三、组词。
旅()暑()秦()推()族()著()奏()唯()秦()震()闪()悄()泰()需()间()消()四、模仿秀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五、我能选闻名著名1、李四光是()世界的地质学家。
2、李四光是我国非常()的地质学家。
平整平坦3、大石头的四周都是()的土地。
4、经过乡亲们的努力,一条()的大道从村子中间横穿而过。
震惊震动5、李四光的研究成果()了全世界。
6、一声春雷()着整个山谷。
2、六、按要求做一做3、1、一.听到脚步声,他就.悄悄地围着大石头躲闪。
(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
(将句子写具体生动)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这块大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把这句话换成“把”字句)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外阅读。
“小博士”黄炜是北京翠微路小学六年级闹钟悄悄地拆开,观察内部结构;他又看到半导体收音机能发出声响,就把它打开,仔细研究。
现在,家里的收音机坏了,他还能修理哩!喜欢阅读自然科学读物。
他常常把学到的知识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听:从宇宙,地球,讲到古猿进化到人;从人们最出用手指计数,讲到现在的大型计算机;从古人梦想的空中驾云,讲到宇宙飞船,外星人,飞碟和星际旅行……他还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至二单元修改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至二单元修改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27fde031126edb6e1a1004.png)
语文三年级上册班级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 1课时主备人祝司红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注音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2)熟读并理解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自主、合作、探究: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收获:(1)、师导入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2)、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习字词检查。
老师把精力放在大部分学生疑惑或错误较多的地方。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二、课文整体感知情况。
1、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
我来闯关:A、辨字组词:坪()孔()粗()戴()评()孙()祖()带()B、我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朋友()的服装()的花瓣()的老师()的小鸟()的枝干C、精彩补白:我知道,课文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班级课时 2课时主备人祝司红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021年8月修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021年8月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f463ab2380eb6294dc886c67.png)
1.交流汇报。
(1)图中的校园里有小动物,我们的校园里没有。(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同。
2.朗读课题,交流自己特别想了解的问题,如: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这些穿戴不同的学生来自哪里?这所学校在什么地方?
3.带着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组讨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这所学校在什么地方?
1.自主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2.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阅读的感受体会。
场景一:上学场景
(1)读后交流印象深刻的原因,交流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 “有”、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及学生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体会边疆小学的特点和小朋友们的活泼可爱。
(2)反复朗读语段,边读边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达到熟练、流畅的程度。
1.根据要求,开展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主认读生字和词语,读不准的做 好标记,对照拼音再读或者请教小组同学。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自学成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这所边疆小学的哪几个场景。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2.了解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边疆小学里学习的情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边疆小学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一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c70f65caaedd3383c4d34c.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预习学案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三、导学案第一自然段1.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2. 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请你试一试。
3. 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4. 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第二、三自然段1. 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 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 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第四自然段1.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2. 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小结: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四、课堂练习1.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三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三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0fbf0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6.png)
秋季期小学校本课程三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选择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上的内容写出来。
(重点)2. 进行合理的想象,会运用好词佳句及比喻、拟人等简单的修辞手法写作。
【知识链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
这里的顺序可以是: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由前到后等等);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是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描写秋天的词语: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五谷丰登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瓜果飘香层林尽染一丛金黄秋意深浓秋色宜人秋雨绵绵描写秋天的句子:1.深秋时节,枝头黄叶被一夜秋风吹尽,遍地都是,好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
2.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
3. 秋天,金子般的天地,谱写出一首美妙动人的歌曲。
我爱秋天!爱这瓜果飘香的秋天,爱这诗情画意的秋天,爱这童话般的秋天!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的童话……【习作指导】一、审题指导。
仔细阅读课本第48页中的习作内容,通过阅读明确本次习作选取的图画或画的图画一定要和有关,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天里活动的场面。
二、立意指导。
本次习作我选取的画或画的秋天的图画内容是。
三、选材指导。
(选材要真实、典型、新颖)(一)学会命题。
1. 小组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田野、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校园、丰收的秋天等等。
2. 本次习作“我”的题目是。
(二)自主选材。
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再写一写,相信你会写出很多很多。
1. 想一想秋天的画面并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1)秋天的景物:满树的果子、丰收的田野、枯黄的树木、飘落的叶子……(2)动物:南飞的大雁、可爱的小鸟(3)人们的活动:秋游、摘果子、收稻谷、放风筝2.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来写秋天四、布局谋篇。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以及一些表达方法:如比喻句、拟人句。
掩耳盗铃导学案
![掩耳盗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30b024b35eefdc8d3333c.png)
丰乐学区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副备人:审核人:付得旺课题掩耳盗铃课时 1 第1 课时备课时间2016.11.9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难点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学具课件学案导案批注一、课前三分钟:自主安排二、情境导入:出示插图,引导看图,看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三、自主探究一、自由读文。
要求: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三、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四、合作交流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五、巩固提升《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六、拓展延伸讲一讲你知道的其他寓言故事以及它所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丰乐学区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丰乐学区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9af39d69dc5022aaea0088.png)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学案 一、情境导入: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沙粒吗?都在 哪里见过?沙粒有什么作用? 2.有一颗圆圆的沙粒它可不像这样 过一生,它有着自己的梦想,今天我 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要向我们讲关于 这颗沙粒的故事。 二、自主探究 1.师述 :你们想不想知道珍珠是 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 故事:《圆圆的沙粒》(板书)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由选择朗读伙伴开火车读。 3.出示生字测读,让学生纠音。 4.让学生组词,教师出示课文中 的词语读一读。 5,小组合作,有什么方法记住这 些生字呢?(指导书写):粒、异、 坦 6 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 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 说)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2.回答问题。(他还是个怎样的沙 粒?) (有梦想)的沙粒 难)的沙粒 (勇于追求)的沙粒 3.师总结:对!这就是圆圆的沙粒 为什么能变成珍珠的原因。沙粒的故 事告诉我们,只要向着目标坚定不移 的 去 努力 ,美 好的 愿 望就 一定 能实 现! 五、巩固提升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坦( 朝( 担( ( 坦然( 赞美( )建( )缝( )园( )潮( ) )真诚( )愉快( ) ) ) ) )圆 (不怕困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说) 生 1 :我想他肯定整天睡大觉, 一心只想早点变成珍珠。 生 2 :他也许会想起外面精彩的 世界,很想出去看看。 生 3 :他每天都在计算时间,心 想自己变成珍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 4 :他每天都在努力,要使自 己早点变成珍珠,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师: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珍珠 一直坚持不懈,我们用朗读来表扬一 下圆圆的沙粒吧。 3 师述: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颗 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了吗?我们来读 一读 10-12 段 自由读 10-12 自然段。思考:这 部分讲了什么?(同桌说后指名说) 生 1 :这部分讲了这颗沙粒终于 变成了珍珠。 生 2 :这几个自然段讲了沙粒变 成了珍珠,同伴们都觉得惊奇。 生 3 :这部分讲采珠姑娘发现了 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板书:变成 美丽的珍珠) 4 师:珍珠是怎么样的? 生答 5 教师:几十年后,圆圆的沙粒终 于变成了珠光闪闪的珍珠。我们应该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语文园地三|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语文园地三|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543c8fa1a37f111f1855b76.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语文园地三|人教新课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自主学习】1.课前收集自己准备讲的秋天的有关材料。
2.在习作之前,同亲属、邻居、同学、朋友等进行交流,请他们为自己要写的内容提出具体意见。
【合作探究】1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
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2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
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做准备。
【交流展示】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哪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3.听了同学讲的秋天,大家有些什么想法?4学生习作,可以用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学生自我评价】☆☆☆☆☆[来源:学*科*网Z*X*X*K]【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来源:][来源:]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自主学习】1自由读关于黄、红、绿、蓝颜色的词语。
要求:边读边想在那些地方见到过这些颜色。
2完成我会填()黄()黄()黄()黄()红()红()红()红()绿()绿()绿()绿()蓝()蓝()蓝()蓝3说说你的发现【合作探究】1自读对对子[来源:]2同组小对子检查自读成果。
3深入探讨对对子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互相背诵【交流展示】[来源:]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小组组织评议。
4.我是朗读小行家正确流利的朗读“读读背背”和“绕口令”并展示。
【课堂练习】一、我会填。
匆匆地( ) 悄悄地( ) 轻轻地( ) 甜甜地( )快活地( ) 拼命地( ) 好奇地( ) 认真地( ) 二、我会写。
金黄杏黄火红橘红嫩绿墨绿蔚蓝湛蓝三、在()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衣裳一()大树一()扇子一()青蛙一()房子一()叶子一()云彩一()邮票一()古诗【学生自我评价】【课后反思】。
导学案 海底世界
![导学案 海底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e219f106af45b307e871979c.png)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老师跟读)
2、(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会认吗?其它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读准平舌音“缩”(suō)“梭”(suō);翘舌音“产”(chǎn)“属”(shǔ) “否”:不读“fǔ”,要读“fǒu”、
3、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
1、放课件导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这样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放录像)
2、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底世界》,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对神奇的海底有更多的了解。(上册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刘冬梅副备人:审核人:
课题
海底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然( )真诚( ) 赞美( )愉快( ) 三、 异想天开” 和“各式各样”两
个词各说一句话。
丰乐学区 三
年级 上 册 语文
导学案
主备人:付建国
课题
圆圆的沙粒
副备人:
第 2 课时
2 课时
审核人:
备课 时间
2014 年 11 月 28 日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知识与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分角色
学
技能 朗读课文。
习
目
1.读懂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
标
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
2.回答问题。(他还是个怎样的沙 粒?) (有梦想)的沙粒 (不怕困 难)的沙粒 (勇于追求)的沙粒 3.师总结:对!这就是圆圆的沙粒 为什么能变成珍珠的原因。沙粒的故 事告诉我们,只要向着目标坚定不移 的去努力,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 现! 五、巩固提升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坦( )缝( ) 朝( )园( ) 担( )建( )潮( )圆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由选择朗读伙伴开火车读。
3.出示生字测读,让学生纠音。
4.让学生组词,教师出示课文中 的词语读一读。
5,小组合作,有什么方法记住这 些生字呢?(指导书写):粒、异、 坦
6 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 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 说)
生 1:读了课文,我知道有一颗 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就钻进蚌壳 里了。
生 2:读了课文,我知道这颗圆 圆的沙粒不顾同伴们的嘲笑,最后终 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生 3:读了课文,我知道只要朝 着预定的目标,坚持下去,就一定会 成功的。
生 4:读了课文,我知道沙粒要 想变成珍珠,就要钻进蚌壳里,要经 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实现自己的愿 望。 三、合作学习
1 指名读 6-9 段。思考:这部分 讲了什么?(用上面学的方法概括) (自由说后,指名说。)
过程与 奋发前进。
方法 2.能按分好的段落,理解每段内容,初步学习概括
段意的方法。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重点
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 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 趣。
能够课文划分成三大段,并会概括段意。
教学 重难 难点 点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体会深刻寓意。
生 1:这部分讲过了很讲了时间随着海波逝 去,这颗圆圆的沙粒被大家忘了。
2 师述:你知道第 9 自然段的 省略号在这里省略了什么吗?想一想 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圆圆的沙粒在 做什么?想什么?(学生假设自己就 是这颗圆圆的沙粒闭眼思考后指名
说) 生 1:我想他肯定整天睡大觉,一
小组合作讨论 生字卡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学案
导案
批注
一、情境导入: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沙粒吗?都在哪 里见过?沙粒有什么作用? 2.有一颗圆圆的沙粒它可不像这样过 一生,它有着自己的梦想,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文章就是要向我们讲关于这 颗沙粒的故事。 二、自主探究
1.师述 :你们想不想知道珍珠是 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 故事:《圆圆的沙粒》(板书)
怎样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学生 自由读后指名读说。)
生 1:采珠姑娘的话应该读出惊喜 的语气,同伴们的话应该是奇怪的语 气,珍珠的话应该是自豪的语气。
生 2:我觉得同伴们的话应该读出 羡慕的语气。
生 3:我觉得同伴们的话应该读出 赞美的语气。(板书:称赞)
生 4:我觉得同伴们的话应该读出 惊讶的语气。
生 5,珍珠应该是高兴和自豪的语 气。
师述:看样子同伴们的心情是很 复杂的呀!按照你们理解的语气自己 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后指名 读。)
教师指导朗读,先让个别学生 读,男女两个小组赛读。
5.四人小组比赛朗读。 四、展示交流 师:“孩子们,沙粒的故事即将结束 了,老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 文,思考:现在,在你的眼里,这颗 小沙粒还仅仅是圆圆的吗?他还是个 怎样的沙粒?”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心只想早点变成珍珠。 生 2:他也许会想起外面精彩的世
界,很想出去看看。 生 3:他每天都在计算时间,心想
自己变成珍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 4:他每天都在努力,要使自己
早点变成珍珠,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师: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珍珠
一直坚持不懈,我们用朗读来表扬一 下圆圆的沙粒吧。
3 师述: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颗 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了吗?我们来读 一读 10-12 段
自由读 10-12 自然段。思考:这 部分讲了什么?(同桌说后指名说)
生 1:这部分讲了这颗沙粒终于变 成了珍珠。
生 2:这几个自然段讲了沙粒变成 了珍珠,同伴们都觉得惊奇。
生 3:这部分讲采珠姑娘发现了这 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板书:变成美 丽的珍珠)
4 师:珍珠是怎么样的? 生答 5 教师:几十年后,圆圆的沙粒终 于变成了珠光闪闪的珍珠。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