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1.名词的构成(1)单音节名词:如人、天、地等(2)多音节名词:如梨花、柳树等2.名词的性、数(1)名词性:无性(牛、书)、有性(男、女)、物性(日、月)(2)名词数:单数(书、树)、复数(书籍、树木)3.名词的用法(1)主语、宾语、定语、状语(2)名词做宾语时,需加"之"、"者"4.名词的辨析(1)人名:姓氏、名(2)地名:州、县、城市(3)生物名:动物(狗、猫)、植物(树、花)二、动词1.动词的构成(1)单音节词:如走、吃、喝(2)多音节词:如飞翔、游泳2.动词的时态(1)一般时:如走、吃、喝(2)进行时:如在走、在吃、在喝(3)完成时:如已走、已吃、已喝3.动词的用法(1)及物动词:需接宾语(吃饭、读书)(2)不及物动词:不需接宾语(走路、跳舞)4.动词的辨析(1)动词与形容词的区别(2)动词与副词的区别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构成(1)单音节词:如高、矮、瘦(2)多音节词:如美丽、漂亮2.形容词的性、数(1)形容词性:无性(高、矮)、有性(美丽、漂亮)、物性(光明、明亮)(2)形容词数:单数(高、漂亮)、复数(高大、漂亮)四、副词1.副词的构成(1)单音节词:如很、更、非常(2)多音节词:如非常美丽、十分漂亮五、代词1.代词的构成(1)人称代词:如我、你、他(2)物主代词:如我的、你的、他的2.代词的性、数(1)代词数:单数(我、你、他)、复数(我们、你们、他们)(2)代词性:无性(我、你、他)、有性(她、它)六、连词1.并列连词(1)如和、与、及2.递进连词(1)如而且、况且、甚至3.转折连词(1)如但是、然而、却七、介词1.表示关系(1)如在、于、对2.表示时间顺序(1)如在、经过、通过3.表示地点、方向(1)如在、向、远离4.表示目的、原因(1)如为了、因为、所以八、句子1.句子成分(1)主语、谓语(2)宾语、定语、状语2.句子成分的排列(1)主谓宾:如我吃饭(2)主谓:如我吃(3)主谓宾宾:如我给他吃饭总结:文言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句子成分等基本知识点,在日常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总结初二的文言文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相较于初一,其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二文言文的知识,下面将对初二文言文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初二阶段需要掌握的实词数量较多。

1、古今异义词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2、一词多义以“故”为例,在“故渔者歌曰”中意为“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意为“旧的知识”。

“间”在“其间千二百里”中表示“中间”;在“又何间焉”中表示“参与”。

3、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原意为“腰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意为“腰佩”。

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中的“轩邈”,意思是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原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理解其用法对于读懂文言文至关重要。

1、“之”作代词,如“渔人甚异之”中的“之”,代指渔人看到的景象。

作助词,“无丝竹之乱耳”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作动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之”意为“到,往”。

2、“而”表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转折,“学而不思则罔”。

表承接,“温故而知新”。

3、“其”作代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其”代指他们的。

加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

三、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标志有“……者,……也”“……,……也”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

2、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状语后置,“相与步于中庭”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3、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省略了主语渔人。

四、文言文翻译1、原则信: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用词优美,富有文采。

2、方法留:保留原文中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文言文重点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文言文重点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文言文重点1. 历史背景介绍八年级文言文主要涉及到明清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个时期被称为明清文学的鼎盛时期。

明代文学发展较为早期,在此时期出现了很多很有影响力的作家,比如杨慎、杨维桢、施肩吾等。

清代文学继承了明代文学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此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著名作品,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

2. 文言文词汇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这些词汇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掌握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下面是一些重点词汇:•言:指话语,表示说的意思。

•曰:指说的意思,常见于对话中。

•阖:合上、关闭的意思,常见于阖家的“阖”。

•主:指当家的人,领导的意思。

•谓:指说的内容、所说的话。

•仆:指属下、仆人的意思。

3. 典型文言文句式八年级的文言文中,有一些典型的句式。

这些句式的掌握对于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意思很有帮助。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式:•主谓结构:主谓结构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句尾。

•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构成的复句。

这种句式常用于陈述事实、列举论点等。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由连词引导的从句,用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方式等状语。

•状语副词的使用:文言文中有很多状语副词,如犹、极、尚等,它们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起到限定或者加强的作用。

4. 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在八年级的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需要我们注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通过比较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意思,使表达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夸张:通过夸大描述事物或现象,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对偶:将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结构安排在一起,形成对比或者对照,使文章更富有韵律感。

•排比:通过排列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兴:通过拟人、拟物等方式来表达某种事物的特点或者表情。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左传》1. 顺天行道,乱天犯道。

《孟子》1. 民无信不立。

《荀子》1. 人莫不争,争则存。

《庄子》1. 古之人,人居室,言未尝群,行未尝勇。

《论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成人之美。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孙子兵法》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非子》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学》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中庸》1. 中庸之道,在天下人。

《孙子兵法》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三国演义》1. 顺时而动,谓之轻,违时而动,谓之重。

1. 人不知而不愠,不闻而不怒,不见而不忧,不说而不怨。

《水浒传》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西游记》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三界无地,二十四番佛。

《儿女英雄传》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红楼梦》1. 一夜乍听春去后,几番新雨梦依稀。

《骆驼祥子》1. 人因梦想而伟大。

《海底两万里》1.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乐趣,就是为了认识事物而认识它们。

《浮士德》1. 搞一门业务,重要的不是年年有收获,而是一年比一年的收获多。

《古事记》1. 最险要的不是高山,而是不敢攀登。

《异闻录》1. 人要不自由,宁死也不随便受人摆布。

《安妮日记》1. 生命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保持平衡才能朝前走。

《摆脱吸血鬼》1. 一个勇敢者,一个能活抱希望的人,将会好像一颗星星,永远在漆黑的黑夜中站立发光。

1. 难于革命中的这个时刻来说,我们不应该保留和回避一件无用的东西,包括感情。

《皮囊》1. 世界本和而生,各自依天,各自有贵贱,但到底也没有不平的。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句法结构1. 并列句:句与句并列构成句子,通过“而、兮、則”等连词连接。

例句:東方生白氣,且昨飛政東,師古者是欲以示人者也。

2. 简句:只有主谓结构,没有状语和补语。

例句:哉婦有國家!3. 省略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和状语等成分,使语句更加简洁。

例句:玉不琢,不成器。

4. 平行句: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

例句:今既一之而不再,且以皇生焉。

5. 状语从句:具有状语功能的从句,修饰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句:夫以哀滿涕泗,而愁不慚者。

6.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或通过自己的话语转述他人说的话。

例句:郭也,佼也,何不由郭而伤徐?(直接引语)書徒見徐,語之曰:“巫者之言,徐左秦右,欲伐吳者也。

”(间接引语)二、词汇运用1. 会意字:通过合并或组合不同的象形字形成的新字。

例字:星(由日和生组合而成,表示天上晃动的物体)2. 直筆字:由于筆劃的運筆順序逐漸變化而產生的字。

例字:以(畫第一遍的橫畫為基礎,在上部的橫畫加上橫撇)3. 通假字: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例字:乾(qián,表示天空); 干(gān,表示从事)4. 义符:用于表示某一范畴概念的字,帮助理解词义。

例字:子(表示亲属关系); 心(表示与感情相关的词义)5. 会意词:由两个或以上形声字组成,形象地表示事物的名称。

例词:桔(由木和吉组合而成,表示柑橘类水果)三、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共同特征,用一个事物来形容或说明另一个事物。

例句:心如琴瑟,適與不和。

2. 比拟:通过比较两个相似的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突出其中的特点。

例句:君人者不事卵氣酒悅。

3.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感的表达方式。

例句:燕雀离投,虎距之遠也。

4. 对仗:通过句子中的词语或句子的结构安排,使其呈现一定的对称关系。

例句:乱剑突如飞。

愁思盈如水。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大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山水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二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八年级语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言文知识点篇1:八年级语文言文知识点《陋室铭》⑴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此,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什么。

⑵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⑶理解性背诵:①《陋室铭》一文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⑨文中表现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篇2:八年级语文言文知识点《桃花源记》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词的辨析1、一亩三分地(ㄦˇ):比喻一个不大但是属于某人或某团体的活动范围或权力范围例句:居之不疑,绝其ㄦ,而后不至。

2、马头琴(音鬻):一种蒙古族常用乐器例句:望幸而传圭角之音,不忘身之渡音,以咏灵幽海。

3、闲言碎语(ㄋㄛˋ-):指信口雌黄、妄加评论例句:窃意文月所唱,ㄋㄛˋ与有以事者耳。

4、纳履决括(ㄋㄚˋ):指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请求或者诺言做出具体的承诺例句:使此人从拾荒者之位,得脱荒民之名,致力作歌唱之人,山腹客也,不亦愈乎。

如唯文月与山腹客所愿,当ㄋㄚˋ乎君。

5、徼幸(ㄧㄠˊ),意为冒险、碰运气例句:饮美酒、游佳乡,ㄧㄠˊ氏之足之所休也。

6、杀花戏蝶(ㄕㄚ):对爱情的戏谑和调情例句:予志之薄,如毫如丝,114之心,花竭蝶留,伊人是何杂耶!二、成语故事1、另辟蹊径:出自《管子》原文“沈所又琛取乎”故事。

2、捭阖纵横:出自《史记》“梁孟不寐,而捭阖侍坐”故事。

3、锐不可当:出自《孟子》原文“如濡之于水,如斯之于民”故事。

4、不可名状:出自《汉书》原本“帝孝宣崩”,故事。

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省略:指只用一些词语而不用全部词语。

如“故人悠悠,而他人糟糠”省略了“糟糠之妻”,这是借词省略。

2、虚词:文言文中很多词语仅用来连接整个句子,这些词语就是虚词,如“本人老矣”中的“本和矣”。

3、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并列句和前后句。

四、文言文的阅读特点1、注解:阅读文言文,要注解好生涩的词语和文句,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2、修辞:文言文中很多语句都是借助修辞来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五、文言文的作文技巧1、字音、字义和句法:书写文言文作文时要注意字音、字义和句法的准确。

2、表达方式:写文言文作文时要套用文言文的经典表达方式,比如各种句式、成语和典故。

以上就是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以上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考试时加强对文言文的掌握水平。

希望考生可以认真复习,争取在文言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八年级文言文字词归纳

八年级文言文字词归纳

八年级文言文字常用词归纳
归纳一、通假字
1.对子通假:如“反”通“返”。

2.音近通假:如“亡”通“无”。

3.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归纳二、古今异义字
1.古:逃跑。

今:迅速逃跑。

2.古:大腿。

今:用于支撑身体的部分。

归纳三、一词多义字
1.“之”:动词,去、往;代词,这、此。

2.“故”:原因、缘故;所以、因此。

归纳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如“衣”意为“穿衣服”。

2.形容词作动词:如“苦”意为“苦恼”。

3.动词作名词:如“兵”意为“军队”。

归纳五、固定搭配
1.“食不饱力不足”中,“食”与“饱”为固定搭配,意为“吃食物吃饱”。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学”与“思”、“罔”与“殆”为固定搭配,意为“学习思考则不迷茫,思考学习则不危险”。

归纳六、虚词用法
1.“之”:结构助词,无实际意义,起调整音节作用。

2.“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3.“其”:代词,他的;语气词,表示推测。

归纳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如“便舍船,从口入”中,“舍船”后省略了介词“于”,“从口入”前省略了主语“渔人”。

2.倒装句: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

3.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中,“也”表判断。

归纳八、文化常识
1.称谓:如“君”、“子”、“公”、“卿”、“先生”、“士大夫”等都有特定的称谓和含义。

2.官职:如“太守”、“刺史”、“长史”、“别驾”、“司马”等都有具体的职责和地位。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古雅、简练、含蓄的特点。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没有单复数和阴阳之分,主要根据语境来确定。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有时态,但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3. 形容词:形容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定语。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有主、宾、定、反、自五种情况,需要根据语境和句法来确定。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1.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句法结构、词语用法等。

2. 注重对古代文化、历史、思想的了解,辅助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3. 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仗等,为理解文言文的深层意义提供帮助。

第四部分:文言文的写作和翻译1.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结构,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

2. 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3.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更具有表现力。

第五部分:文言文的欣赏和鉴赏1. 通过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作品,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

2. 欣赏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包括语言的优美、文字的精练、思想的深刻等方面。

3. 对于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文言文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对文言文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第六部分:文言文的背诵和默写1. 能够背诵和默写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课文和古文名篇。

2. 通过背诵和默写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对优秀文言文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热爱和兴趣。

结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也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文言文,感受其中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初二语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高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二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文言文的语法、阅读和鉴赏,下面将对初二语文文言文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常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点1. 文言文的五种基本句式:(1) 主谓句:主语+谓语。

例如:“康熙元年,祝由传檄征讨”。

(2) 主谓宾句: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岂因祸福避趋之”。

(3) 主系表句:主语+系动词+表语。

例如:“玄德大事已成备”。

(4) 主谓双宾句: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例如:“将军何不辞冗往就思良策?”(5) 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的句子。

例如:“进谏如流,出使如神。

”2. 文言文的典型连接词:古文中常见的连接词有:“而、乃、故、则、若、为、以、因、若、虽然、然则”等。

3.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仗、反问等。

二、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多读文言文经典散文和篇目,加强阅读。

通过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散文和篇目,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注意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等。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典故等,需要注重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通过理解句子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文言文的鉴赏技巧1. 注意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主旨。

2. 注意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注意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文言文作品。

3. 善于运用词语词性、句子成分等知识。

在鉴赏文言文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词性、句子成分等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鉴赏作品。

通过初二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对文言文的语法、阅读和鉴赏等方面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文化的特色之一。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文言文必背的知识点吧。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文言文语法比现代汉语的语法要复杂一些,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下面是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1.文言文的六种基本句型文言文的基本句型有六种,分别是主谓句、主谓宾句、主系表句、倒装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这些句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我们需要熟练掌握。

2.文言文中的词性和词序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词性较为固定,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和叹词。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词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其后面。

3.文言文的语态和时态文言文的语态和时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以及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体貌完全时等。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所使用的语态和时态。

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上下文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和成语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其含义。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重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理解比喻、象征和衍生意义文言文中常使用比喻、象征和衍生意义等修辞手法,需要我们把握其含义。

比如“菊花萎瘁”,就是把花草萎谢比喻为人的忧虑和疲惫。

3.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关注修辞手法所表示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三、典籍的阅读与领会文言文中的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需要认真阅读并领会其中的思想和哲学。

像《论语》、《春秋左传》、《孟子》等经典著作,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典籍。

四、文言文的古文化与中华文化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还能让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言文初二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初二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初二必背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点是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的关键。

以下是初二必背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初二阶段需要掌握的实词数量较多。

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意思是“邀请”;“诎右臂支船”中的“诎”通“屈”,意思是“弯曲”。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3、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故”字,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知识”的意思,在“故虽有名马”中是“所以”的意思。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诧异”;“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1、“之”(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之”代指“桃花源的景象”。

(2)作助词,可分为结构助词“的”,例如“忘路之远近”;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凑足音节,无实义,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作动词,意思是“去、到、往”,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其”(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例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其”代指“桃花源中其他人的”。

(2)作语气助词,表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例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反问语气,意思是“难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字和语言知识(一)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1. 书写工具的演变2.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二)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的编纂和作用2. 常用字的解释和示例(三) 语言的分类和特点1. 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2.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联系二、古代诗词鉴赏(一)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1. 诗的体裁2. 古诗的形式特点(二) 古诗的鉴赏1. 古诗的表达手法2. 古诗的意境和思想三、古代散文鉴赏(一) 散文的体裁和特点1. 散文的体裁2. 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的鉴赏1. 散文的文学价值2. 散文的表现手法四、古代戏剧及戏曲(一) 戏剧的体裁和特点1. 戏剧的分类2. 戏剧的表现方式(二) 戏曲的体裁和特点1. 戏曲的类型2. 戏曲的表演形式五、古代文学名著(一) 《三字经》1. 《三字经》的作者和作用2. 《三字经》的内容和价值(二) 《百家姓》1. 《百家姓》的作者和作用2. 《百家姓》的内容和价值(三) 《弟子规》1. 《弟子规》的作者和作用2. 《弟子规》的内容和价值(四) 《论语》1. 《论语》的作者和作用2. 《论语》的内容和价值(五) 《孟子》1. 《孟子》的作者和作用2. 《孟子》的内容和价值六、古代传统文化(一) 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儒家思想的影响(二) 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影响(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和联系1.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2.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和区别七、中国古代历史(一) 夏、商、周三代1. 夏代的建立2. 商代的兴起3. 周代的鼎盛(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1. 秦朝的统一2. 汉朝的繁荣3.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八、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 孔子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影响(二) 孟子1.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影响(三) 范仲淹1.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2.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九、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 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2.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境(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古代文化的传统特色2. 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总结: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字和语言知识、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鉴赏、古代戏剧及戏曲、古代文学名著、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等九个方面。

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类型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客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1.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2.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3.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三、一词多义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 (坐在)②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③何坐?曰:坐盗。

(犯罪)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②都不哭 (全、都)3.乐①心乐之 (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4.清①水尤清冽 (清澈)②以其境过清 (凄清)5.曰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说)②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叫做)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从,跟随)7.闻①闻水声《小石潭记》 (听说)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听到的)8.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正确的方法)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说)③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道路)9.见①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看见)②才美不外见《马说》 (通“现”,显现)10.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上下、左右,表估计)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处所)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大约)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可以)12.居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停留)②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 (处在)四、古今异义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言文初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文字表达
1.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写作体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文言文的文字表达以古代汉语为基础,使用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进行书写。

二、文言文语法
1. 文言文使用古代汉语的语法和句式,例如:“夫……,夫……”之类的句式。

2. 文言文的动词词态较为丰富,包括“之、乎、余、吾”等词。

三、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1. 阅读文言文需要有较高的文字词句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含义。

2. 阅读文言文要能够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阅读文言文要能够理解古代汉语的行文特点和文学风格。

四、文言文的应用
1. 文言文在古代是广泛使用的书面语言,涉及政治、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

2. 文言文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文言诗歌、经典文学等领域。

五、文言文的学习
1. 学习文言文需要对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学习文言文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古代汉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学习文言文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用古代汉语进行书写和表达。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八班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八班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初二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初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文言文阅读能力:学生需要能够流畅地阅读文言文,理解其基本含义,包括生僻字词的解释、句子结构的分析等。

2. 文言文词汇: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和成语,了解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和应用。

3. 文言文句式结构: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能够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 文言文修辞手法: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并能够识别和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5. 文言文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等。

6. 文言文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包括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以及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7. 文言文写作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如简练、含蓄、典雅等,并能够模仿文言文的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8. 文言文翻译技巧:学习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直译、意译等,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汉语。

9. 文言文鉴赏能力:培养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文言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10. 文言文综合运用:将所学的文言文知识综合运用到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各个方面。

结尾: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初二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能够深入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
1.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3.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三、一词多义
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②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③何坐?曰:坐盗。

(犯罪)
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
②都不哭(全、都)
3.乐①心乐之(以…为乐)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4.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5.曰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说)
②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叫做)
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跟随)
7.闻①闻水声《小石潭记》(听说)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听到的)
8.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正确的方法)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说)
③伐竹取道《小石潭记》(道路)
9.见①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见)
②才美不外见《马说》(通“现”,显现)
10.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上下、左右,表估计)
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处所)
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大约)
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可以)
12.居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停留)
②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处在)
四、古今异义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左右对曰(左右,古义:侍臣、近臣今义:表方位或方向)
3.因恸绝良久 (因,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4.语时了不悲(了,古义:完全 今义:语气助词)
5.泥于掌故(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
6.泥于掌故(掌故,古义:指古代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7.盖地有高低(盖,古义:连词,表原因。

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8.非咨询不穷其致(穷,古义:追究今义:①生活困难②穷尽)
9.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举,古义:完成、成功今义:举起、举动等)
10.是以比得躬历山川(躬,古义:亲自今义:弯腰)
1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
13.月色入户(户,古义:门、窗今义:人家、住户)
五、词类活用
1.子敬素好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2.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凄神寒骨(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清)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冷)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8.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