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知识目标: 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

质。

能力目标: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的功过,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创新精神、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激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动态展示为辅。

教具:

仪器:小烧杯、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吹管(10支)、饮料瓶、细口瓶、镊子、试管架、喷壶。

药品:二氧化碳气体(10瓶)、饮料瓶(二氧化碳4瓶)、两个纸杯,石灰水一大瓶,两瓶可乐,装水的喷壶、装醋的喷壶,一瓶白醋,导气管,合适的胶塞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火柴、紫色石蕊试纸,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小花6个,高低位置不同的蜡烛。

教学过程:

引入

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人牵着一条狗进入山洞内,狗会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安然无恙,但当人弯下腰去救狗,人也会晕倒甚至死亡。所以这个山洞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师:经过科学家的考察发现原来洞中聚集了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他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要学习的二氧化碳,

师:首先我们来一起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师:现在每组中的一位同学取一瓶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认真观察CO2的色、态、及嗅气味。师:注意闻(嗅)气体的操作办法——用手轻轻扇动。〕四瓶二氧化碳

师:谁来说一说,你观察的结果。

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板书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师: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三态之间是如何转变的呢?

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通常呈气态,它还有固态和液态。

多媒体展示:干冰图片及人工降雨动画板书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

师:现在演示实验1,注意观察和思考当我们向天平左盘上的小纸筒里倾注 CO2气体时,两端的小纸筒是否还保持平衡?若不平衡往哪边偏?两个纸杯一瓶二氧化碳

生:倒入CO2的一端向下倾斜

师:从该实验中可得出CO2的什么性质?

生: 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师: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当CO2 倾注到左边的小纸筒时,原先两端保持平衡的小纸筒,现在会往左倾斜。说明

左边纸筒重量大,即倾倒入CO2 后左边质量增加了。原来小纸筒内充满空气,倾倒入CO2 后,将空气排出,小纸筒充满CO2,而CO2比同体积的空气重。板书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师: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大家会在实验(2)中有所收获的。

师:拿出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里面盛有二氧化碳,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细口瓶,提问学生思考并作出猜测:“向这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约1/2体积水

振荡后会有什么现象?”

(师演示操作,讲明要点后生分小组实验并观察现象)四饮料瓶二氧化碳

生:哇!塑料瓶变瘪了

师:为什么质地柔软的塑料瓶变扁了?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生2:二氧化碳溶于水,塑料瓶内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塑料瓶变瘪了。

多媒体展示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性:在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增加压强会溶解更多一些。

三态变化:

(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师:这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研究了 CO2的物理性质以后,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CO2的化学性质。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加压强会溶解更多一些,我们喝的汽水就是利用二氧化碳在加压下溶解得更多这一性质。那么减小压强会发生什么呢?所以我们打开汽水瓶的瓶盖会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那么我们怎样来证明这些气体是二氧化碳呢?

生:我们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师:在初中阶段,什么现象可以证明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呢?

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师演示实验。一瓶汽水,导气管,合适的胶塞,石灰水,

师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启发学生一起分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板书展示:

1、 CO2与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 3↓+ H2O

师:这个反应我们前面多次应用它,请同学们重温一下,在哪些实验中应用它,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交流)

生:在碳和氧气反应、蜡烛和氧气的反应中用来检验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师:它是常用的检验 CO2 气体的一种重要方法。

现在每一组同学的桌面上都备有一试管澄清石灰水,请各组用吹管向溶液吹气,请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教师巡回察看。〕

【问题与情境】

请同学们用“CO2与石灰水反应”的有关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为了使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

生1:用石灰浆抹的墙,Ca(OH)2要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坚硬的CaCO3,

为了使反应进行快一些,就要增加室内CO2的含量,

生2:因为木炭燃烧生成CO2气体,生个炭火盆可以使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增加。由于 CO2 + Ca(OH)2 = CaCO 3↓+ H2O 在反应中有水生成,因此在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更潮湿。

师:由日常生活我们知道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氧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生:氧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

师:由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得知CO2也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时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探究。

师:学生实验1,(让一个学生站师的旁边观察现象并告知大家)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生: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师:猜想:什么物质使石蕊试剂变色了呢?(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生:(交流讨论得出假设)(1)可能是水使小花变成红色;(2)可能是二氧化碳使小花变成红色。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一种酸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测。(生积极讨论交流)

师:请大家试试教材上的设计方案能否验证你的猜测。

师:每个小组先检查一下桌面上的实验用品:装有蒸馏水的小喷壶、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小花6个、装有CO2的集气瓶3个、镊子等一瓶白醋

师:该实验可分为三个小实验来完成,取出6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花。

第一个实验:用小喷壶向紫色小花喷醋酸,(变红)

第二个实验:向小花喷水,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不变色)

第三个实验:把干燥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不变色)

第四个实验:用小喷壶向紫色小花喷水,把湿润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变红)

第五个实验:加热变红的小花(可以和喷醋酸的小花对比)

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步完成实验并记录现象

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探究分析原因。

生1:(启发学生回答)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

生2: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

生3:可能是一种新物质使石蕊变色。

师:到底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色了呢?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打开课本阅读P110页内容1分钟后讨论回答。

生:CO2 有一部分跟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也是一种酸,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师:加热后,“变红的溶液”的颜色又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生: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并有无色气泡产生。

生:说明溶液里能使石蕊变红的碳酸消失了

师:碳酸容易分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在常温条件下就容易分解,加热的目的,一方面加快碳酸分解,另一方面使大部分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可观察到明显现象。

板书: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2 O + CO2 = H2 CO 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H2O + CO2↑(石蕊试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

【启示与归纳】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2)“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演示实验,倒二氧化碳一瓶二氧化碳,高低位置不同的蜡烛

师:(引导学生思考猜测)

(1)“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从集气瓶中倒入烧杯中?”“你有没有见过气体能倒来倒去的?”

(2)“如果我真的能把二氧化碳倒下去,你猜想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两支蜡烛同时熄灭,还是哪支蜡烛先熄灭?

生:(小声讨论开了)气体也能倒?

生:二氧化碳倒下去与倒水一样吗?

生:蜡烛能熄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多媒体演示“CO2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

师:看到什么现象了?

生:燃着的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生:还说明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演示:昆虫死亡实验一瓶二氧化碳

生:翻阅教材,了解有关二氧化碳的浓度对人的影响。

师:学到这里,大家应该能解释课前的故事了吧,

为什么狗进了洞都会死去,而人却安然无恙;

(3)洞里的“无形杀手”是什么?

生:因为接近地面的CO2的浓度大,狗死了而人没死,

生:在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CO2所以波曼尔将火把接近地面,火焰会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生:屠狗洞里的“无形杀手”是CO2

师:CO2又常称为“深井杀手”,屠狗洞不但能“杀狗”同样能“杀人”。为什么呢?

生: CO2不供给呼吸。

师:我们能否冒然进入一些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地窖?

生:二氧化碳密度较大,在一些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聚集着大量二氧化碳,人若误入其中则极有可能窒息死亡。

师:我们进入一些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启发学生回答。〕

生:人们要进入这些地方之前可以先进行灯(明)火试验,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灯(明)火若熄灭或燃烧得不旺就表明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较高,人就不能进去。必须通入新鲜空气才可进去。

1、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师:学到这儿,你解开屠狗洞之谜了吗?(生踊跃回答)

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小结:

一.CO2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CO2叫“干冰”二.CO2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CO2 ↑+H2O

3.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

期末重点复习:初三化学--二氧化碳3 知识梳理 1.二氧化碳的循环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_______以及水和矿物质对二氧化碳的溶解。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及危害:人口增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引起了______________。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 答案:(1)光合作用(2)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需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如图4-13: 图4-13 (4)CO2的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5)CO2气体的验证 ①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验满的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木条立即熄灭,则CO2气体已集满。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一般步骤为: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装入大理石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 答案:(2)CaCO3+2HCl====CaCl2+H2O+CO2↑ 3.CO2的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a.不燃烧,也_______,不供给呼吸 b.与水反应:CO2+H2O====H2CO3 c.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4.CO2的用途 制作_______、作温室气体肥料、灭火、_______等。 答案:(1)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2)不支持燃烧碳酸饮料干冰作制冷剂 疑难突破 1.实验室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多种,如:碳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解石灰石、含碳化合物的燃烧、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以及大理石与稀硫酸的反应等等,为什么单单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呢? 剖析:碳的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高温分解石灰石制二氧化碳成本高、操作麻烦、纯度低,不适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不易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隔了硫酸与碳酸钙的接触,所以反

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一氧化碳 【基础知识精讲】 1.CO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 (2)还原性CuO+CO△ Cu+CO2(可还原Fe、Cu等的氧化物) (3)毒性:是一种对空气产生污染的物质,因此实验中多余的CO要进行处理,不能随意放入空气中. 3.产生CO的主要反应 2C + O2点燃 2CO(氧气不充足) CO2+C 高 2CO 此外,一些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也会产生CO. 【重点难点解析】 例1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分析除杂质时要考虑:(1)保留何物质;(2)除去何物质(杂质);(3)方法要简单可行;(4)不能产新的杂质(必须产生新的杂质时,新杂质要更容易除去);(A)因为CO太少不能被点燃;(B)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相反可将CO2吸收;(D)不可能实现. 解答选(C) 例2煤炉很旺时,添加适量新煤后,炉温下降,其原因是什么?但过一会儿后,发现新炉上有蓝色火焰产生,炉温升高,这又是什么原因? 分析这实际上是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相互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因为反应时有热量变化,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 解答煤炉很旺时,碳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新煤后,一方面冷煤要吸收一 部分热量,而更主要的是CO2+ C高温 2CO,此反应吸收热量,所以炉温下降;又因为2 CO + O2点燃 2CO2,此反应放热且产生蓝色火焰,所以炉温上升,新煤上可见蓝色火焰. 例3在密闭的容器中将5g木炭和8g氧气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初中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search on CO2 produ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思路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力争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统一。基于以上思想设计此课,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授课人赵军红 学校黑龙江大庆市祥阁学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

学态度。 重点 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仪器、药品 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集气瓶、玻璃片、长颈漏斗、水槽、酒精灯、导管、铁架台、注射器、胶塞(单孔、双孔)、点滴板、药匙、较头滴管等仪器;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等药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放一个鸡蛋。 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检验生成气体,并为学生提供反应原理。 问: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方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学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矿物燃料的燃烧;人类、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在地窖,山洞或者干涸的深井底部要做灯火实验) 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A、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气体。 CO2 加压降温后变成无色的二氧化碳,继续降温可编程雪花状固体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1.977g/L)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加压会溶解得更多。(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D、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78.5摄氏度直接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两只蜡烛的实验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受热:碳酸→二氧化碳 + 水 H2CO3 CO2 H2O 石蕊是一种有机物,其水溶液呈紫色。当它遇到酸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当它遇到碱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实验室里常用石蕊试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碳酸钙 + 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四、二氧化碳的制备(固液常温型)如过氧化氢制氧气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A、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 + 稀盐酸→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不用稀硫酸的原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使之与稀硫酸脱离接触,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B、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法(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排水法(能溶于水) C、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2、将块状石或石灰石放入瓶中。3、塞上塞子。 4、由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液。 5、收集气体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单元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单元试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 课下作业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 A .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 B .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 C .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 D .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 2.(2008年山东潍坊)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 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 ) A .用KMnO 4粉末制取O 2 B .用KClO 3和MnO 2制取O 2 C .用Zn 和稀硫酸制取H 2 D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4.为了研究CO 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把气体中的水蒸气吸收而除去;NaOH 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 2 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 。 5.(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棉花 及以下仪器: (1)利用上述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 (填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 将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 稀 NaOH 溶浓H 2SO 4 CaCO A B C D E F

二氧化碳的性质 初中初三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中学化学“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位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该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给出了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是否与水反应等因素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教材还给出了一些仪器,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由学生自己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采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是该课题的重难点。在“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二)、问题分析 (三)、问题设计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基本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对于实验原理的选择有一定理性的认识,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学生在一定程度清楚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二)、思维特点 九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完成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化学实验,学生具备较大的热情,因此做好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方法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方法;(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层层设疑,学生得出制备二氧化碳的操作,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和升华;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通过多种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分析,得出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装置,并对装置作出评价,最后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探究中,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得出实验装置,发现生活中化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2)、在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方法: 四、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翻页笔 仪器: 试剂:

初中化学试题:二氧化碳训练试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通常情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持续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土埌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火山爆发的结果 3、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 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5、下列化学过程中,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A、含硫煤的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炼制 D、汽车排放废气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A、煅烧石灰石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燃烧木炭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7、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滴入石蕊试液 D、把燃看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9、某无色气体的密度的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二、填空题: 10、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会使地球气温上升,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那么,大气层中CO2的主要来源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11、点燃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 12、将下列气体的化学式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①具有可燃性的单质是 ②能灭火的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③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的是。 13、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硬膜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膜的形成:。除去此膜的方法是加,其化学方程式为。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师版

二氧化碳 知识互联网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思路导航 内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 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固态二氧化碳为白色雪花状固体,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②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③密度比空气大 图9-1 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

2.用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光合作用)CO2 +H2O光照O2+有机物 (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 内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 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 CO2↑ + H2O 当加热时,碳酸更易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了紫色。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Ca(OH)2 + CO2=CaCO3↓+ H2O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5.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2NaOH + CO2=Na2CO3 + H2O 【思考1】如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答案】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有很多同学在这个地方会有很多错误答案:点燃一氧化碳,但这是混合气体不可能点燃;通过灼热的木炭,那么此时除去的就不是一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了,要注意题干。 【例1】(2012南宁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题精讲 (灭火) 图9-2 紫色小花变成红色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评价标准: 本节课首先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入课题,然后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思路和方法,并依此为序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再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出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装置、收集方法以及验满和检验的方法,最后以自然界的碳循环为引擎,引导学生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在整个教学进行过程中穿插教师提问、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等活动,提供给学生完成任务及合作交流的的空间和时间,让问题层层深入、思维环环相套,使整节课内容直观、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转化为学生的内力。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优秀,有实验现象或是不出实验现象,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练习题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要紧缘故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通常情形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 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 大 2、东北、华北、华东地区连续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缘故之一是()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土埌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火山爆发的结果 3、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 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进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 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进展,减少汽车数量。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5、下列化学过程中,可不能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 A、含硫煤的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炼制 D、汽车排放废气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A、煅烧石灰石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燃烧木炭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7、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滴入石蕊试液 D、把燃看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9、某无色气体的密度的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 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点燃=CO2(充足) 2C+O2=点燃=2CO(不充足)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点燃=CO2(充足) 2C+O2=点燃=2CO(不充足)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点燃=CO2(充足) 2C+O2=点燃=2CO(不充足) 2CuO+C=高温=CO2↑+2Cu CO2+H2O==H2CO3 H2CO3==H2O+CO3↑ 6CO2+6H2=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2Mg+CO2=2Mg+C CO2+C=高温=2CO 2CO+O2=点燃=2CO2 CuO+CO=加热=CO2+Cu CO2+H2O==H2CO3 CaCO3=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知识教学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怎样有效地教知识则是教师永恒的焦点。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是,课程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主要以灌输的方式硬塞给学生。虽然学生习得的知识很多,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未见提高,而精神的自由反被禁锢起来。知识塞满了学生的心灵,未为精神的自由奔放留下空间。结果,所学的知识是惰性的,无法迁移应用,而心灵则从此枯萎,不再能自由思索。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文将以《二氧化碳》一课为例,就“问题中心”的教学设计作一简要剖析。 一、缘起:两种迥异的教学设计 教研组内两位教师将对《二氧化碳》一节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教师展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一:这一设计方案认为这是一堂典型的化学课,应遵循现象---性质---应用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课堂教学。即先由教师演示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从实验现象中得出CO 2所具有的性质,由此性质可以知道CO 2 具有什么样的应用。 一个个实验,一条条性质,做完实验也就学完知识了。最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设计二:另一教学设计如下:先给学生一包膨化食品(里面充满某种气体),告诉学生里面的气体主要是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包装袋内的气体可能是CO 2 ,也可 能是其他气体。这堂课中学生的任务就是检验袋内的气体是否是CO 2 。根据前面 学习的O 2的知识可推知,要检验气体是否是CO 2 ,必须知道CO 2 具有什么样的性 质。于是边学习CO 2的知识,边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是否是CO 2 气体。利用性质验 证气体是否是CO 2的过程也就是掌握CO 2 性质的过程。 二、探索:两种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对比 两种设计方案孰优孰劣,教研组内教师的意见分歧不一,一时间难以定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上述两种设计我们都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以期能找出两者的差别。

2018学年初三化学上《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范文文稿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发生装置如下: (2)装置连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 ②导气管伸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3)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决定。二氧 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所 示)。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5.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有CO2生成。 【要点诠释】 药品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导致所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用硫酸。因为硫酸跟碳酸钙反应(H2SO4+CaCO3=CaSO4+H2O+CO2↑)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硫酸进一步接触,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 (3)不可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是固体粉末且易溶于水,它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 =2NaCl+H2O+CO2↑)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且碳酸钠比石灰石价格高,不经济。 要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1.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例如: (1)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C+O2CO2 (2)碳在高温下还原金属氧化物:2CuO+C2Cu+CO2↑2Fe2O3+3C4Fe+3CO2↑ (3)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 CaO+CO2↑ (4)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CaCO3+2HCl=CaCl2+ H2O+CO2↑ (5)蜡烛、木柴、酒精、汽油等含碳物质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首先要考虑可操作性,其次再考虑哪个更方便易行、原料是否易得、是否利于收集等。(1)和(5)虽然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由于燃烧需要在氧气(由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后的高温气体收集也很困难,所以在实验室里可操作性差;(2)和(3)需在高温下进行,操作较复杂且消耗能源。(4)方案操作简便,故实验室通常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选择依据如下:(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2020届中考化学知识点练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选择题: 1.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下列有关CO2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错误的是() 3.熙蕾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A.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CO2和CO都有毒 C.CO2和CO都有可燃性 D.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4.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5.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卧室里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6.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 B.一氧化碳 C.氧化铜 D.氧气 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8.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 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⑥二氧化碳能够产生温室效应,属于有毒气体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11.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绿色火焰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红

人教版初三化学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大余县南安中学初三化学蔡德龙 (一)、设计指导思想 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虽然在空气中大量存在,但一般情况下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具有很多的用途,但也有很大的危害,本课教学主要从实验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认识这种物质,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目的是达到让学生怎样利用它的有用性,怎样控制它的不利因素。(二)、教材分析 在二单元空气的成分和氧气及二氧化碳制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气体方面的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如: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如:灭火、制冷、人工降雨、充入饮料等)。 从教材上看,本课是按照制备——观察认识——分析用途的过程编写的,与氧气一课的编写思路相似。首先要求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利用酸碱中和的方法制取),然后通过观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再进一步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它的化学性质,并通过这些性质分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三)、学情分析 前面已学过空气的组成,学生已了解在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在小学自然及初中生物学的光合作用中也提到过这种物质前节课又研究了二氧化碳制取,但对它的性质却不了解,因此,本课内容应通过学生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实验以再经过介绍一些自然现象等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和用途;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等。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五)、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应用上节课所学习过的方法,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氧气与二氧化碳进行对比地学习。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时,可以设计对比实验,将烧红的木炭分别置于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中进行对比研究,从使学生直接体会到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在教学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验,也可以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将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入两个等重的空烧杯,向其中的一个倾倒二氧化碳,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天平向二氧化碳的一边倾斜,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在利用课文中的实验进行教学时老师们也应注意,在实验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要沿着烧杯壁缓慢倒入,切忌性急。因为一旦二氧化碳气体从中间倒入,很容易会使高处的蜡烛先熄灭,就无法体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特点了。 教具:铁架台,纸袋,两瓶二氧化碳气体,试管,紫色石蕊试液,澄清清石灰水,烧杯两个,腊烛两根等。 (六)、媒体选择 1、【幻灯】简介灭火器原理) 2、【录像】简介溶洞的成因 (七)教学程序: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总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的制取: CaCO3+2HCl=CaCl2+CO2+H2O (1)实验步骤:连:按要求把装置连接好。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块装入广口瓶;注:向广口瓶内

注入稀盐酸;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A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较好。因为粉末状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相当快,且形成大量泡沫,进入导管甚至集气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强。 C制氢气,通常用不具有挥发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时,却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成为薄膜包住碳酸钙,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D二氧化碳气体中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时,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2)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灭火原理: 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