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峪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地质科研机构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8月30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选择了前往XX地质科研机构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实地工作了解和学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二是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提高与他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该科研机构的野外地质调查项目。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地貌观测与研究、采样测试与分析、地理测量与制图等。

地质地貌观测与研究是我们实习的首要任务。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实习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我们使用地质工具,例如锤子、镐、测量仪器等,对地表的岩石、矿物、断层与古地理等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同时还要对地表的形成历史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采样测试与分析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地质情况。

我们在进行了地质地貌观测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地点进行采样和测试。

我们使用工具采集地质样品,如测量岩石的密度、磁性、强度等。

通过对样品的测试与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地理测量与制图是我们实习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理测量,在实地进行距离、角度等测量,然后利用制图软件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制图。

通过地理测量与制图,我们能够制定出详细的地质地貌图,为后续的地理环境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地质调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意识到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作用。

通过在野外地质调查中的实际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质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例如,通过观察和测试,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等。

地质资料:20090426昌平虎峪野外工作小结

地质资料:20090426昌平虎峪野外工作小结

地质资料:2009-04-26昌平虎峪野外工作小结2009,04,26昌平虎峪野外工作小结一、工作计划人员:史晓颖,汤冬杰,裴云鹏,李涛,赵贵生时间:2009,04,26,星期日地点:北京昌平南口镇虎峪沟,雀儿涧任务:核查虎峪剖面,采集样品,补充上段地层及接触资料目标:解决制图中发现的问题,重点采集相关层位的样品和砂球构造预算:0.2万元,租车1辆二、野外实际观察(整合史晓颖、汤冬杰两人记录,大体至上而下记录):定点4:位于雀儿涧沟口向内(向西)约300m,并由此向外(向东)。

坐标:N:40?16?19〃;E:116?08?22”;H:24050m性质:大红峪组上部与高于庄组下部,两组界线清楚,可以看出其间的截然关系,但似为整合关系(原13、14、15层内容)。

观察内容:在这个地点可以清楚地看出以下地层序列,(由下向上):1)中厚层,厚层白色石英岩化中粒石英砂岩。

相当于虎峪沟内的第13层。

厚>10m<,未向下观察,06年看过此层及以下地层。

2)大部分覆盖,草树多。

主要为黑,黑灰色含粉砂质泥岩和页岩,上部有暗褐紫色,泥岩为主,含细粉砂质条带。

最顶部为块状,风化后呈褐灰色,略带暗紫色,泥岩。

约16m.(14层)----------- 整合-------- DHY/GYZ界线 ------3)块状厚2.4m的一层含泥质白云岩,细腻,黑灰色,风化面灰黄色,很整齐。

4)黑灰色与灰黄色交互的相间的中层夹中厚层状细,泥晶白云岩,厚约5m.黑色部分似为泥质硅岩,硅质云岩,但很细。

5)中层夹薄层白云岩,多细纹层,藻席发育,间夹有中层状其内有低丘状叠层石。

其中发育有10,20Cm厚的黑色泥质硅质岩夹层出现。

在浅灰色泥晶白云岩中见有较多黄铁矿晶体。

总体很细,以潮坪环境为主。

厚约22m.6)约25,3Om厚,以深灰色厚层泥晶白云岩为主,具较多纹层和条带结构,风化面呈灰黄色。

能量较低,属潮坪为主的环境。

含有藻纹层和低状叠层石。

虎峪实习报告

虎峪实习报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一:引言(一)实习时间:2018年6月11日星期日。

(二)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

(三)组成人员:赵国春老师、10101732班学生。

(四)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

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们将在实践中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知识的同时,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

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做准备。

(五)地理位置及概况: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人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

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六)地貌特征: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蓟县高于庄,故名。

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

本组特点:下部含叠层石丰富,中部普遍含锰较高,上部含各种形状的结核,顶部多含钙质和沥青质。

二、实习内容(一)河流1、河流阶地的形成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此次实习过程中,观察到实习处河流有四级阶地,如图,河流方向的右侧农田为河流的一级阶地,在河流左侧比较明显,农田的地势有显著的上升。

根据阶地的形成过程,由于地层上升,河流的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增强,河流面也下降,使原先的河漫滩变成为洪水期也达不到的一级阶地,然后,重复三次这样的过程,经过抬升—稳定—抬升的重复出现了四级阶地。

地大虎峪实习报告总结

地大虎峪实习报告总结

摘要: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地大虎峪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收获。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包括:1. 学习地质学基本理论,了解地质现象及成因;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地质图编制等基本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4. 增强对地质工作的认识和热爱。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基本理论,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等。

同时,了解了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

2. 野外实习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具体内容包括:(1)观察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分析其成因及分布规律;(2)采集岩心、矿物、化石等样品,进行描述和鉴定;(3)编制地质剖面图、构造图等;(4)分析实习区域的地质特征,总结地质规律。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1)地形复杂,部分区域难以通行;(2)样品采集难度较大,部分样品难以采集;(3)部分地质现象不明显,难以观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分组进行,互相协助,共同解决问题;(2)请教指导老师,寻求帮助;(3)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克服困难。

3. 实习后期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对实习过程中采集的样品进行鉴定和分析,整理野外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现象、成因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地质剖面图、构造图的编制,掌握了样品采集、描述和鉴定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互相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对地质工作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从事地质工作的信心和热爱。

地大虎峪实习报告

地大虎峪实习报告

摘要: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虎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相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本报告将对虎峪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生态保护意义。

关键词:虎峪;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虎峪位于我国某地质大学附近,是一处典型的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实习期间,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旨在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识别能力。

2.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掌握野外记录和测量的基本技能。

3. 了解虎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对虎峪地区的地层、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识别和分析,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2. 地貌特征分析:实习期间,我们对虎峪地区的山体、河流、湖泊等自然地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地貌特征的识别和分析,了解了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3. 野外测量与记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野外测量和记录的基本技能,包括地形图绘制、地质剖面测量等。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野外工作能力。

4. 生态保护探讨:实习期间,我们关注了虎峪地区的生态环境,探讨了地质地貌特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保护的意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虎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同时,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仪器。

2. 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对虎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习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撰写了实习报告。

五、实习成果1. 对虎峪地区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的深入了解:通过实习,我们对虎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识别能力。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篇: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序言本次实习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接触实物,加深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使能更好的掌握并巩固相关的知识,并且加强知识的可用性丰富野外实习经验,为以后的地质工作做更好的铺垫,2013 年 6月1日上午,我们在北京昌平虎峪进行了地质考察活动。

实习地:北京市昌平区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时间:2013年6月1日实习内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进一步识别并分析三大类岩石其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可能形成环境。

地质地貌和形成环等。

岩石沉积岩.角砾岩:具砾状结构,由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组成,成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物为硅质。

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其中还有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是细粒或中粒结构细粒或中粒结构,,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其表层常发育有刀砍纹刀砍纹。

石英砂岩: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碎屑物质中90% 以上为石英碎屑,以中—细粒常见,磨圆及分选性良好,石英颗粒表面光滑石英颗粒表面光滑、干净。

在滨海或浅海地区沉积而成。

在虎峪主要在团山子组中出现。

页岩:具有泥质构造主要由粒径<0.005mm的各种粘土矿物主成,也可含有少量其他的矿物碎屑和化学沉积物。

具有极薄的层理构造。

岩浆岩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深灰、灰黑色。

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长石,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的岩株状产出。

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山子组和串岭沟组。

此处为岩床如图为侵入的岩浆岩变质岩石英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可含有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实习目的1. 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2. 观察沿途的地层,了解相关地质年代、地质作用、岩石组成以及相关地貌特征。

实习时间2013年6月1日实习地点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习内容1.河流阶地,凸岸,凹岸进入虎峪自然风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条干涸的河流,图为河流凸岸的阶地,其中一二三级河流阶地位于凸岸一侧,四级河流阶地位于河流凹岸。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部分河床已被破坏。

2、西沟冲积扇沉积物看过河流的特征之后,老师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身后北西方向的山岥,为半固结岩层,是由山上冲沟形成的冲积扇,岩屑的分选、磨圆和球度都很差,成熟度低,说明堆积时搬运距离较短,为快速堆积的产物。

3、高于庄组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黄色,新鲜面为灰色,表面有刀砍纹,刀砍纹是由于差异风化的结果,表面可以看到该基岩露头上有多条节理。

目前我们所学过的节理有张节理和剪切节理。

前者即岩石受张应力形成的裂隙,后者即岩石受剪应力形成的裂隙。

节理产状较稳定,节理面叫平直光滑,壁距较小,因此是剪节理。

4、东沟冲积扇沉积物岩屑比西沟冲积扇中的岩屑要大,岩屑的分选、磨圆和球度都很差,成熟度低,说明堆积时搬运距离较短,为快速堆积的产物。

5、大红峪组白云岩、灰岩表面为灰黄和紫色交替沉积的白云岩和灰岩。

岩石颜色形成的因素有沉积环境和风化环境。

老师介绍了湖泊沉积环境对岩石颜色的影响,湖泊浅水区含氧高,是一个氧化的环境,因此形成的岩石颜色是紫色,随着湖水的加深,岩石的颜色逐渐变绿,在深水区,湖水含氧量低,有机质难以被氧化分解,是一个还原的环境,因此沉积下来的岩石颜色就为黑色。

此外碳酸盐岩单层厚度沉积过程中水的深浅也有关系,以灰岩为例,灰岩的单层岩石厚度随水的深度的加深而越来越薄。

这主要与碳酸盐溶解度随水压力加深而增大有关。

深水区,碳酸盐溶解度增加,因此碳酸盐不易沉积,因此形成的岩石厚度也就比较薄。

北京虎峪地质实习报告范例3篇

北京虎峪地质实习报告范例3篇

北京虎峪地质实习报告范例3篇北京虎峪地质实习报告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04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虎峪野外实习报告

虎峪野外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地质学科的发展,野外实习作为地质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

201X年5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专业老师带领的野外实习活动,前往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进行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工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地球科学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 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3. 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4. 熟悉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培养野外工作能力。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虎峪风景区虎峪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地处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拥有黑龙潭、白龙潭、羊尾巴湖、百仙神洞、良心池、天桥石洞、通天池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

2. 实习内容(1)地质构造: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虎峪地区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裂、断层等。

(2)岩石:识别和描述虎峪地区的各类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3)地质地貌:观察和研究虎峪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如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

(4)形成环境:分析虎峪地区的地质形成环境,了解其地质历史。

(5)罗盘使用: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掌握野外测量技能。

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实习区地质背景等。

2. 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并对遇到的地质现象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成果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成果总结,包括撰写实习报告、制作地质图等。

五、实习收获1. 知识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序言本次实习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接触实物,加深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使能更好的掌握并巩固相关的知识,并且加强知识的可用性丰富野外实习经验,为以后的地质工作做更好的铺垫,2013 年6月1日上午,我们在北京昌平虎峪进行了地质考察活动。

实习地:北京市昌平区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时间:2013年6月1日实习内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进一步识别并分析三大类岩石其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可能形成环境。

地质地貌和形成环等。

岩石沉积岩.角砾岩:具砾状结构,由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组成,成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物为硅质。

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其中还有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是细粒或中粒结构细粒或中粒结构,,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其表层常发育有刀砍纹刀砍纹。

石英砂岩: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碎屑物质中90% 以上为石英碎屑,,以中—细粒常见,磨圆及分选性良好,石英颗粒表面光滑石英颗粒表面光滑、干净。

在滨海或浅海地区沉积而成。

在虎峪主要在团山子组中出现。

页岩:具有泥质构造主要由粒径<0.005mm的各种粘土矿物主成,也可含有少量其他的矿物碎屑和化学沉积物。

具有极薄的层理构造。

岩浆岩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深灰、灰黑色。

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长石,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的岩株状产出。

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山子组和串岭沟组。

此处为岩床如图为侵入的岩浆岩变质岩石英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可含有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

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石英岩含量大于85%),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_张维杰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_张维杰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0日实习地点: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单位:XX大学地质学院实习人员:张维杰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虎峪自然风景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城市,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是地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之地。

本次实习由XX大学地质学院组织,旨在让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我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学理论培训,学习了岩石、矿物、构造等地质基本知识,为实地实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锤、放大镜、样品袋等。

2. 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共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带领。

在虎峪自然风景区,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景点,如硅化木、火山岩、溶洞等,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1)岩石与矿物我们学习了不同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并通过观察样品,提高了对矿物的识别能力。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

(2)地质构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如断层、褶皱等,并通过实地观察,掌握了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构造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3)地貌与水文虎峪自然风景区的地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我们学习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如侵蚀、沉积、构造等,并观察了水文地质现象,如岩溶、地下河等。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采集了大量岩石、矿物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在实习报告中,我们总结了实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包括岩石、矿物识别、地质构造分析、地貌和水文观察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本次虎峪地质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实地实习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地质现象,提高了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

其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的观察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虎峪实习报告

虎峪实习报告

5月28日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简介:虎峪自然风景区属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位于昌平西北9公里八达岭高速路北侧,面积90平方公里。

周围有明十三陵、沟崖风景区、老北京微缩景园等景点。

虎峪自然风景区分为虎峪沟景区、雀儿涧风景区和百仙神洞三大部分。

风景区全长8500米,有森林、断壁、深谷、溪水、野花,著名景点有30多处。

二、实习目的及任务: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以及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深化理解学习内容。

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三、实习工具:罗盘(用于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笔记本笔四、实习路线:高于庄组——大红峪组——团山子组——串岭沟组——常州沟组(地层所属年代由新到老)五、实习内容:观测点一1名称:河流的地质作用2具体说明:本次实习首先观察了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弯道曲率较大,凹岸有河流阶地(共三级)。

凸岸因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当地河漫滩平坦,被用作耕地)。

弯道处水流流速较快,因此河流的边滩沉积物中的砾石分选磨圆差。

观测点二1名称:长城系高于庄组2区域背景:高于庄组(Gaoyuzhuang Fm):原称“高于庄灰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蓟县高于庄,故名。

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

3测量数据:走向----2200倾向--- 1250倾角---3004 岩石观察: 露头上地岩石呈浅灰色,层理发育,部分为灰紫色。

岩石中可见很多平直的裂隙。

5具体说明:通过对代表性岩石露头 (代表性岩石露头就是指能够充分体现当地地质情况的岩层出露在地表的部分)的观察,判断出岩石为碳酸岩。

碳酸岩是指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

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

矿物成分主要为文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菱铁矿、菱锰矿。

其中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常具有刀砍纹。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5月30日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风景区实习组成人员: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共计七十人左右,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习。

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虎峪地质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巩固和完善课堂上所讲的地球科学知识。

同时,提高我们对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的掌握,深化对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的理解,进一步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和形成环境等。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为今后的地质事业服务。

三、实习内容1. 地理位置及概况虎峪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拥有众多自然景点,如黑龙潭、白龙潭、羊尾巴湖、百仙神洞、良心池、天桥石洞、通天池等。

2. 地质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了解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和目的。

随后,我们在实习地点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掌握了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现场识别断层、滑坡、岩层等地质现象。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对虎峪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质现象,如褶皱、断裂、岩层等,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同时,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对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和形成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实习体会通过本次虎峪地质实习,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同时,实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总之,本次虎峪地质实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使我们在理论的基础上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野外地质实习成为了地质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地质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并提高我们的野外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于201X年5月30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进行了地质实习。

以下是实习报告的具体内容。

二、实习背景与目的1. 实习背景虎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地处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山谷曲折,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种类丰富,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2. 实习目的(1)巩固和完善课堂所学的地质理论知识;(2)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3)深入了解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4)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及形成环境;(5)初步接触罗盘,了解其使用方法及目的;(6)培养热爱地质工作的精神,为今后的实习和地质事业奠定基础。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地质资料、了解实习地点的地质背景、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等。

2. 实习过程(1)实地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虎峪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沿途观察了山体的岩石、构造、地貌等特征,了解了虎峪地带的地质构造背景。

(2)地质剖面观测在虎峪风景区内,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进行观测。

通过观测,我们掌握了地质剖面的基本构造特征,了解了不同岩石的形成环境。

(3)罗盘使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初步接触了罗盘,并学习了其使用方法及目的。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罗盘在野外测量和定位方面的应用。

(4)地质构造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测了虎峪地带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裂。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观测,我们加深了对地质构造的认识。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岩石、地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 技能方面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包括罗盘的使用、地质剖面观测、地质构造观测等。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3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学问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学问,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当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学问。

运用这些学问去观察、研究、分析和推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熬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喜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学问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学问,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学问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猎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学问。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学问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xx/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引言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星期天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

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

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

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

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白龙潭羊尾巴湖百仙神洞良心池天桥石洞通天池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

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

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一qi.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地概实习报告

地概实习报告

地概实习报告虎峪地质实习报告虎峪,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北9公里八达岭高速路北侧。

20XX年5月19日,我们在虎峪参加了第一次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

以下是本次实习观察的地质现象。

一、侵蚀作用1,河谷、河床。

本次实习观察的第一项为流水对河床、河谷的剥蚀作用。

在虎峪古河流遗址中,可明显观察到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对凹岸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在凸岸形成堆积。

同时,可以观察的明显的四级河流阶地,其中凸岸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以及河漫滩,在凹岸第四级阶地。

2,坡积物和坡积裙。

山坡片流携带大量物质在山脚堆积形成沉积岩。

坡积物的特点是分选差,可见的最大砾石直径达3米,同时有大量的泥沙。

磨圆差,颗粒几乎无磨圆、棱角分明。

同时老师介绍了滚石——无根石和基岩——有根石。

在观察岩层性质以及测量岩层产状时应观察和测量基岩的露头。

由于滚石已经改变它原本产状,所以不能反映岩层的产状了。

二、地层沉积岩的颜色不同表明组成物质不同表明了形成的环境不同,其中包括水域深度、温度、物质补给等。

地层分为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岩石地层又分为群、组、段。

1,高于庄组。

高于庄组属于中元古届长城系,层理构造,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产状135o∠44o。

形成环境为浅海化学沉积,形成时间为14亿年左右。

差异风化形成叠层石。

观察了小范围断层,断层分为正断层和逆断层以及平移断层。

2,大红峪组。

大红峪组同属中元古届长城系,比高于庄组老,岩层位于高于庄组下方,岩性为石英砂岩,产状138o ∠35o、65o∠80o,形成环境为浅海。

3,团山子组。

中元古届长城系,老于大红峪组,岩层位于大红峪组下方,岩性为薄层灰岩。

可观察到特殊的地质现象,凸镜状构造——石香肠构造。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昌平虎峪地区长城系海相碎屑岩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对野外露头的实际研究,测制沉积相剖面,系统观察研究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原生构造、生物组合及古生态特征、痕迹化石等各种能判别沉积环境的成因标志,进而划分岩石的成因单元,同时有助于深化对钻测井、地震信息中地层和沉积的解释,标定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中的关键界面,进而通过综合分析剖面层序,讨论和判断各种相类型及其相组合。

野外地质考察与研讨,能巩固、加深对地学理论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引言前寒武纪的层序地层研究,由于受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极低分辨率的制约,只能采用类似于T-R旋回的形式来进行层序划分(Ross,1995),也就是充分利用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并应用这种规律性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和年代地层资料来开展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工作(梅相冥,2005;Walker,1992)。

长城系是我国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单位,燕山地区是其经典地区,蓟县剖面是其标准剖面。

昌平虎峪地区(图1.1)处于燕山裂陷槽的控制范围,燕山裂陷槽控制的中、新元古代盆地历时1800Ma至800Ma,经历了由裂陷海向陆表海的转化,从而控制盆地的构造也表现出了演化的阶段性。

图1.1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分布略图(朱士兴等,2005)长城纪常州沟期,大规模裂陷开始。

由早期河流相砂砾岩、杂砂岩,迅速过渡为海相石英砂岩、石英岩沉积。

此在继续拉张的过程中沉积了串岭沟组页岩、团山子组含铁白云岩和大红峪组砂岩、硅质条带白云岩。

此阶段沉积物断面形态为半地堑式。

之后在平谷、蓟县一带发生火山喷发,以大红峪中期喷发最为强烈,标志着裂陷作用达到高峰。

此后,裂陷作用迅速消减,大红峪期末,裂陷作用消亡。

2 地质概况2.1 地层特征燕山地区的长城系自下而上分为常州沟、串岭沟、团山子、大红峪和高于庄等5个组(表2.1),总厚4283m,时限约为1800-1400Ma。

昌平南口虎峪地区长城系地层较为发育,是位于高于庄组之下、老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一套地层。

包括常州沟组以及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其中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子山组是本次实习的主要研究层位。

(1)常州沟组(Chc)该组以砾岩和砂岩为主,可分为3段:下段为河流相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中段为滨海沙滩相白色,浅紫红色石英岩状砂岩;上段为潮汐带上部,岸边泥—砂相的板状石英砂岩与薄层砂质页岩互层。

早期(下段)为分流河道或河口湾环境,中期(中段)为滨海—潮坪环境,晚期(上段)发展成海滩环境。

(2)串岭沟组(Chcl)该组以粉砂质伊利石页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底部与常州沟组渐变,顶部以铁质白云岩始现与上覆团山子组整合接触。

可分为3段:下段和上段为滨海相潮间带的黑、灰绿、黄绿色含砂岩条带和透镜体的粉砂质伊利石页岩(上部还有少量炭质白云岩)。

中段为潮下带(泻湖相)绿色、黑色伊利石页岩,常含炭质残片。

为潮间—潮下或泻湖环境。

(3)团山子组(Cht)该组以铁质白云岩为主,分为2段:下段主要为潮下带(泻湖相)深灰色、含铁白云石的泥质和硅质泥晶白云岩;上段为海退序列的含粉砂泥晶自云岩和白云质细砂岩。

与上下地层均为整合接触。

(4)大红峪组(Chd)在南口—十三陵一带厚82m,分两段:一段为灰白色厚层状沉积石英岩与硅质条带泥晶白云岩互层,底部含砾;二段为深灰色纹带状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

潮间—潮下和滨岸沙滩沉积环境。

(5)高于庄组(Chg)自下而上为厚层白云质砂岩、石英砂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回执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

在南口—十三陵一带1005m。

早、晚为滨海潮坪环境,中期为浅海陆架环境。

表2.1 北京市中-晚元古代岩石地层划分沿革表(据北京市岩石地层,1996)2.2 构造特征长城纪燕山沉积盆地是华北地区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形成早幕的产物。

尽管长城纪燕山盆地发育在古克拉通的背景下,但其沉积充填物和古环境系统又不同于典型的克拉通盆地。

盆地充填以复杂多变的沉积相类型和阶段性明显的沉积演化特征,记录了华北区域结晶地壳的初始破裂及裂谷作用兴衰的早期过程,并影响着中、晚元古代整个盆地的环境布局和形成发展。

虎峪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裂陷槽发生发展阶段、裂陷消亡向克拉通盆地过渡阶段和克拉通盆地阶段。

(1)裂陷槽发生发展阶段常州沟期,大规模裂陷开始,由早期河流相砂砾岩、杂砂岩,迅速过渡为海相石英砂岩、石英岩沉积;继续拉张的过程中沉积了串岭沟组页岩、团山子组含铁白云岩和大红峪组砂岩、硅质条带白云岩。

此阶段沉积物断面形态为半地堑式(图2.1);此阶段后期,在平谷、蓟县一带发生火山喷发,以大红峪中期喷发最为强烈,标志着裂陷作用达到高峰。

此后,裂陷作用迅速消减,大红峪期末,裂陷作用消亡。

(2)裂陷消亡向克拉通盆地过渡阶段此阶段以大规模海侵开始,沉积物总体呈面型分布,形成以潮汐沉积为主的碳酸盐岩系,总体来说近于陆表海环境,盆地构造趋于稳定。

但同时还表现出尚不够稳定的一面,表现在不均匀沉降,主要是在原来裂陷中心部位凹陷较强烈,形成巨厚的沉积物。

如蓟县剖面,上述三组沉积总厚达5700余米,几乎占整个中、新元古界剖面厚度的2/3。

(3)克拉通盆地阶段洪水庄期开始,包括铁岭期和青白口纪,全区均表现出同升同降的特点,抬升时全区整体抬升,如铁岭上升、芹峪上升、蔚县上升,沉积时全区普遍沉积,岩性和厚度大体相似,表现出十分稳定的地台型盖层沉积特点。

图2.1 燕山裂陷槽发育特征剖面示意图(白瑾,1993)3 数据与方法长城系沉积环境特征是由滨浅海碎屑岩沉积环境向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演变。

碎屑沉积岩主要出现在常州沟组和串岭沟组,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在团山子组。

常州沟组底部多处可见斜层理(图3.1a)、楔状交错层理(图3.1b),纹层角度大,向上逐渐变为泥砂互层,薄层泥页岩,分析其沉积环境为滨岸环境或者河流-滨岸环境,为低位域-海侵域阶段。

上部开始出现紫红色的泥页岩,并伴生有泥裂(图3.1c、d)的现象,其中砂岩可见潮间带典型的羽状交错层理,显示出潮坪沉积环境的特征(即由滨岸环境向潮坪环境转化的过程),为高位域阶段。

此处为第一个层序边界。

在紫红色的泥岩之后,发育一套厚度仅有0.2m左右的灰绿色泥页岩,代表了水体加深的过程(海侵)。

与上部的中-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之间的界线为最大海泛面。

a 常州沟组底部斜层理石英砂岩b 常州沟组底部楔状交错层理石英砂岩c 常州沟组中上部紫红色泥岩及泥裂d 常州沟组中上部泥岩中泥裂现象e 常州沟组中部薄层状深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f 常州沟组中部石香肠构造砂岩互层(透镜状层理)图3.1 常州沟组地层主要岩石岩相类型在串岭沟组的底部,发育有中细粒石英砂岩-粗粒石英砂岩(图 3.2a)的地层,砂体厚度大,粒度粗,杂基含量少,推测为滨岸滩相。

向上逐渐变粗变厚,表明水体逐渐变浅。

之后砂体厚度变薄、变细,向上逐渐变为泥页岩(图3.2b)夹粉砂岩透镜体,分析为潮坪沉积环境。

在顶部部分泥页岩呈现灰紫色,同样发育泥裂等暴露现象。

即呈现出灰黑色与灰紫色交替出现的现象。

该阶段为高位体系域。

此处泥页岩顶部为第二个层序边界。

图3.2a 串岭沟组底部块状石英砂岩图3.2b 串岭沟组黑色页岩及其与团山子组接触关系串岭沟组的顶部,出现中层的石英砂岩,是海侵之后的滨岸环境沉积,部分地方有砾岩存在。

向上逐渐变为泻湖环境的灰黑色泥页岩沉积。

此时,海侵过程结束。

再向上发育高位体系域(团山子组),由于陆源供给的碎屑沉积物质较少,而发育碳酸盐岩(图3.3)的沉积。

向上又变为台地蒸发相的环境,白云岩较多。

表明水体变浅。

图3.3 团山子组白云岩及含铁白云岩4 成果内容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是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以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有成因联系并具旋回性的地层的年代地层格架内的岩石关系。

不同的学者对于层序边界的划分原则不同,那么对于层序地层的划分也就不尽相同。

4.1 前人研究成果1、朱世兴等(2005)将承德地区长城系分为18个三级层序、7个二级层序和2个一级层序。

I类层序不整合接触界面(SB1):马蹄峪组与下伏大红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长城系中部新发现的马蹄峪组马蹄峪组底部不仅有巨厚的底砾岩,下部还有长石石英粗砂岩代表的陆相(洪积相和河流相)。

SQ1(第一个一级层序从常州沟组开始,至大红峪组结束):LST:砾岩和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河流相,常州沟组第一段);TST:常州沟组中段到串岭沟组中段(串岭沟组中段绿色、黑色伊利石页岩最大海泛期沉积);HST:团山子组顶部干裂构造发育。

SQ2(第二个一级层序从马蹄峪组开始,到高于庄组顶部结束)LST:马蹄峪组下部的底砾岩和下部的长石石英粗砂岩(洪积、冲积沉积)。

TST: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到瘤状灰岩(瘤状灰岩层为最大海泛期凝缩段沉积)。

HST:环秀寺亚组多代表暴露面的古岩溶角砾岩。

图4.1.1 燕山长城系沉积层序划分图(朱世兴等,2005)2、莫妮亚(2008)认为长城一级超层序由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构成,可识别出14个三级层序,归为4个二级大层序。

在常州沟组中,可识别出 4 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大层序。

在串岭沟组中可识别出3 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大层序。

在团山子组中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大层序。

图4.1.2 燕山地区长城系层序地层划分(莫尼亚,2008)3、梅相冥(2007)将南口虎峪剖面的大红峪组归为1个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

TST:厚层潮下坪砂岩。

HST:潮间坪至潮上坪砂泥质白云岩组成的混积岩。

(砂岩透镜体或透镜层而构成波状和透镜状潮汐层理,局部发育叠层石生物丘和生物层)。

大红峪组上部,陆源碎屑沉积物供应量的减小,沉积环境逐渐演变为清水环境,中厚层含泥质微生物席白云岩与燧石泥质白云岩一起组成若干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

图4.1.3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的沉积相序列及层序划分(梅相冥,2007)4.2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依据以上观察分析结果,在虎峪剖面共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11个准层序组,22个准层序(图4.2.1)。

层序边界为常州沟组到串岭沟组的下部(第一套层序),串岭沟组下部到串岭沟组中上部(第二套层序),串岭沟组中上部到团山子组顶界(第三套层序)。

Sq1:常州沟组→串岭沟组下部低位域-海侵域阶段:底部多处可见斜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向上逐渐变为泥砂互层,薄层泥页岩,沉积环境为滨岸环境;高位域阶段:向上出现紫红色的泥页岩,并有泥裂现象,其中砂岩可见潮间带典型的羽状交错层理,沉积环境由滨岸环境向潮坪环境转化。

此处为第一个层序边界。

在紫红色的泥岩之后,发育一套厚度仅有0.2m左右的灰绿色泥页岩,代表了水体加深的过程(海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