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对于审美形态我们可以概括地理解为,它是人对 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 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 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由于美作为审美对象不是 对象性的物质实存,而是人与世界和谐化一构成的自由 境界的显现,因而审美形态既与主体相关,更与客体相 涉;既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在对象(客体)世界中直观 自身所形成的对象性基本样态,又是对审美活动中被感 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
所谓自由人生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 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 也就是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美学中文质彬彬产生典雅,逍遥游产生壮美, 上下与天地同流产生崇高等,都说明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 的密切关系;艺术描写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产生优美、大江 东去则产生壮美,也是人生境界的审美升华。这些审美形 态引起人们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 其实质都属于审美境界的不同感性显现而已。
但值得注意的是,审美风格并非所谓美的风格。 这种所谓“美的风格”,往往是从主客分离的思维定 式出发,用现成论的观点而非生成论的观点来从客观 对象上圈定所谓的美,然后再从这种圈定的身上找与 其对应的美感,完全忽略了美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事 实。实际上,审美风格往往与审美的接受效应密不可 分。如悲剧感、喜剧感、滑稽感、荒诞感等,在不同 的审美主体那里往往有着不同的接受效应。对于没有 悲剧感的人来说悲剧风格对于他来说就没有审美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无法抵达悲剧所昭示的审美底蕴。因此, 以审美风格的客观决定论来概括审美形态是不可靠的。
这种感性凝聚、显现的形态本身就是千姿百 态的,其大可以称之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 其小可以称之为风格、品位、体裁等。可以说,人 生有百态,人生有百味,审美形态也有百种。但其 基本形态则屈指可数,而且每一种的特征都十分清 楚。清楚到有时人们无须通过理性的思辩,仅凭感 性经验也能分辨出几种审美形态来。但是,要全面 准确地把握审美形态,就必须对中西审美文化和审 美形态的大千世界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所谓感性凝聚、显现、是指审美情趣、风格等只有通 过感性形式的集中呈现,才能成为审美形态。 些审美形态有时以特定的艺术体裁和艺术种类为标志, 同时又离不开各种审美因素的有机综合,如悲剧、喜剧、 滑稽剧、轻喜剧、荒诞剧、朦胧诗等,本身就既是文学、 艺术体裁、同时又凝聚、显现为审美形态。而另外一些审 美形态如婉约、阳刚等则往往与特定的流派风格相伴随。 再如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诗品”、“能品”、“神品”、 “妙品”、“逸品”和“三十六书品”等,也无非是体裁、 风格、品位、情趣等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显现。
第三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悲剧与喜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悲剧 喜剧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 二、审美形态的特点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
对审美形态我们应该做何理解呢?
我们感受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 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 读。”——顿生“典雅”的感叹! 我们诵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 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殆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会对如此作品产生多少崇高、 壮怀的美赞! ------
按理说,审美样态有多少种,审美形态的逻辑分 类也就可以有多少种。但是,审美形态的分类不同于 一般客观事物的分类。因为审美形态不是纯粹的客体 对象,而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主客审美关 系的感性凝聚和显现,所以它虽然凝聚、显现为某种 客观的审美类型,却总是与主体的审美感受分不开的, 换言之,总是离不开主体对所面对的相应审美形态的 美感或形态感。如悲剧离不开悲剧感,喜剧离不开喜 剧感。优美、崇高都是与主体对它们的相应感受分不 开的。因此,归根到底仍然脱离不了实践--存在基 础的制约。只有兼顾审美形态的客观类型和主观感受, 才能既体现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又注重美在审美实 践中生成的特点,从而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在动 态生成的过程中把握审美形态。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 审美样式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 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 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所谓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 特征。如阳刚--阴柔、恬静--激烈、和谐- -冲突、神奇--淡雅等,都具有明显的识别标 志,以至美学家们常常用审美风格来界定审美形 态。
审美形态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背景的制约: 西方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和征服自然的文化背景, 导致了悲剧剧种的产生和发达,也导致了作为审美形态 的悲剧的很早确立并拥有了很高的地位。 相反,中国古代的中和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 化背景,往往使具有悲剧性的剧情最终走向大团圆的结 局,导致中和的审美形态的产生。主客对立、天人两立 的文化背景,更多地导向崇高与崇高感的产生;主客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更多地导致优美和典雅。而 文化的民族差异性和人类共同性所构成的审美价值二重 性,又使得优美、喜剧、丑怪、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 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 总之,审美形态是建立在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基础 上的多种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和显现。
据此,我们结合教材对审美形态的定义做如下归纳: 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 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凝聚、显 现及其逻辑归类。
所谓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 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如鲁迅小说中祥林嫂凄苦悲惨的人生、阿Q的滑稽而 悲剧的人生,《史记》中展现的项羽悲慨豪壮的人生等, 都是人生样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典型的人生样态 又往往会凝聚成特定的人格理想,如老子讲玄德之人,庄 子讲真人、荀子讲“士君子”形象,佛教讲菩萨形象等, 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本身都寄寓了一定 的审美理想。
对于审美形态我们可以概括地理解为,它是人对 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 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 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由于美作为审美对象不是 对象性的物质实存,而是人与世界和谐化一构成的自由 境界的显现,因而审美形态既与主体相关,更与客体相 涉;既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在对象(客体)世界中直观 自身所形成的对象性基本样态,又是对审美活动中被感 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
所谓自由人生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 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 也就是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美学中文质彬彬产生典雅,逍遥游产生壮美, 上下与天地同流产生崇高等,都说明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 的密切关系;艺术描写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产生优美、大江 东去则产生壮美,也是人生境界的审美升华。这些审美形 态引起人们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 其实质都属于审美境界的不同感性显现而已。
但值得注意的是,审美风格并非所谓美的风格。 这种所谓“美的风格”,往往是从主客分离的思维定 式出发,用现成论的观点而非生成论的观点来从客观 对象上圈定所谓的美,然后再从这种圈定的身上找与 其对应的美感,完全忽略了美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事 实。实际上,审美风格往往与审美的接受效应密不可 分。如悲剧感、喜剧感、滑稽感、荒诞感等,在不同 的审美主体那里往往有着不同的接受效应。对于没有 悲剧感的人来说悲剧风格对于他来说就没有审美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无法抵达悲剧所昭示的审美底蕴。因此, 以审美风格的客观决定论来概括审美形态是不可靠的。
这种感性凝聚、显现的形态本身就是千姿百 态的,其大可以称之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 其小可以称之为风格、品位、体裁等。可以说,人 生有百态,人生有百味,审美形态也有百种。但其 基本形态则屈指可数,而且每一种的特征都十分清 楚。清楚到有时人们无须通过理性的思辩,仅凭感 性经验也能分辨出几种审美形态来。但是,要全面 准确地把握审美形态,就必须对中西审美文化和审 美形态的大千世界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所谓感性凝聚、显现、是指审美情趣、风格等只有通 过感性形式的集中呈现,才能成为审美形态。 些审美形态有时以特定的艺术体裁和艺术种类为标志, 同时又离不开各种审美因素的有机综合,如悲剧、喜剧、 滑稽剧、轻喜剧、荒诞剧、朦胧诗等,本身就既是文学、 艺术体裁、同时又凝聚、显现为审美形态。而另外一些审 美形态如婉约、阳刚等则往往与特定的流派风格相伴随。 再如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诗品”、“能品”、“神品”、 “妙品”、“逸品”和“三十六书品”等,也无非是体裁、 风格、品位、情趣等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显现。
第三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悲剧与喜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悲剧 喜剧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 二、审美形态的特点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
对审美形态我们应该做何理解呢?
我们感受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 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 读。”——顿生“典雅”的感叹! 我们诵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 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殆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会对如此作品产生多少崇高、 壮怀的美赞! ------
按理说,审美样态有多少种,审美形态的逻辑分 类也就可以有多少种。但是,审美形态的分类不同于 一般客观事物的分类。因为审美形态不是纯粹的客体 对象,而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主客审美关 系的感性凝聚和显现,所以它虽然凝聚、显现为某种 客观的审美类型,却总是与主体的审美感受分不开的, 换言之,总是离不开主体对所面对的相应审美形态的 美感或形态感。如悲剧离不开悲剧感,喜剧离不开喜 剧感。优美、崇高都是与主体对它们的相应感受分不 开的。因此,归根到底仍然脱离不了实践--存在基 础的制约。只有兼顾审美形态的客观类型和主观感受, 才能既体现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又注重美在审美实 践中生成的特点,从而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在动 态生成的过程中把握审美形态。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 审美样式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 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 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所谓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 特征。如阳刚--阴柔、恬静--激烈、和谐- -冲突、神奇--淡雅等,都具有明显的识别标 志,以至美学家们常常用审美风格来界定审美形 态。
审美形态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背景的制约: 西方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和征服自然的文化背景, 导致了悲剧剧种的产生和发达,也导致了作为审美形态 的悲剧的很早确立并拥有了很高的地位。 相反,中国古代的中和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 化背景,往往使具有悲剧性的剧情最终走向大团圆的结 局,导致中和的审美形态的产生。主客对立、天人两立 的文化背景,更多地导向崇高与崇高感的产生;主客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更多地导致优美和典雅。而 文化的民族差异性和人类共同性所构成的审美价值二重 性,又使得优美、喜剧、丑怪、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 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 总之,审美形态是建立在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基础 上的多种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和显现。
据此,我们结合教材对审美形态的定义做如下归纳: 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 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凝聚、显 现及其逻辑归类。
所谓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 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如鲁迅小说中祥林嫂凄苦悲惨的人生、阿Q的滑稽而 悲剧的人生,《史记》中展现的项羽悲慨豪壮的人生等, 都是人生样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典型的人生样态 又往往会凝聚成特定的人格理想,如老子讲玄德之人,庄 子讲真人、荀子讲“士君子”形象,佛教讲菩萨形象等, 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本身都寄寓了一定 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