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美学口袋书知识篇专题一选择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别美的事物与本身的是柏拉图。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
4.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对象,他的一部美学代表作就名为《艺术即经验》。
5.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是荣格。
6.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7.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
8.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9.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0.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11.美学的核心的方法是哲学研究方法。
12.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13.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14.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审美需要。
15.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位置的是审美理想。
16.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后天的社会因素决定的。
17.“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审美趣味相对化。
18.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静观体验才能自动展现出来。
19.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非实体性的特征。
20.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弗洛伊德。
21.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弗雷泽。
22.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巫术说。
23.普列汉诺夫提出的理论是劳动先于艺术。
24.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25.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生产劳动。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多项选择题(完整版)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费希纳,弗洛伊德,荣格,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牡丹亭》,《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生成性;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生成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艺术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超功利性;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诞)。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古希腊喜剧悲剧的特点
古希腊喜剧悲剧的特点
古希腊喜剧和悲剧是古希腊戏剧的两大主要形式,它们在古希腊文化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但它们都具有一
些共同的特点。
古希腊喜剧主要以嘲笑社会、个人和政治为目标。
它通过夸张和幽默的
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弱点和笑话进行讽刺。
喜剧通常以滑稽的情节、夸张
的表演和喜剧演员的魅力来吸引观众。
在剧中,角色经常陷入尴尬的境地,
引发观众的笑声。
喜剧也经常使用对白和言语的双关含义来制造幽默效果。
相比之下,古希腊悲剧更加严肃和沉重。
悲剧讲述着有关英雄、命运和
人类道德的故事。
它探讨了人类的弱点、冲突和痛苦,并引发观众的思考和
共鸣。
悲剧的主角通常是具有高尚品质和崇高目标的人物,但他们经常陷入
命运的困境,最终导致他们的悲剧性结局。
悲剧通过戏剧性的冲突和激烈的
情感表达来吸引观众,同时也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和感动。
无论是古希腊喜剧还是悲剧,它们都以舞台和戏剧性的表现形式为特点。
古希腊戏剧通常在露天剧场中上演,演员们站在舞台上与观众进行互动,展
示剧中情节。
另外,戏剧中还常常会有合唱团表达情感,为剧情增添氛围。
古希腊喜剧和悲剧在形式和主题上有所区别,喜剧主要以嘲笑为目标,
而悲剧则更加严肃和沉重。
无论哪种戏剧形式,它们都通过舞台性和戏剧冲
突来吸引观众,引发他们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这些特点使得古希腊喜剧和悲
剧成为了古代戏剧的瑰宝。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第三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 审美样式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 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 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所谓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 特征。如阳刚--阴柔、恬静--激烈、和谐- -冲突、神奇--淡雅等,都具有明显的识别标 志,以至美学家们常常用审美风格来界定审美形 态。
所谓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 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如鲁迅小说中祥林嫂凄苦悲惨的人生、阿Q的滑稽而 悲剧的人生,《史记》中展现的项羽悲慨豪壮的人生等, 都是人生样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典型的人生样态 又往往会凝聚成特定的人格理想,如老子讲玄德之人,庄 子讲真人、荀子讲“士君子”形象,佛教讲菩萨形象等, 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本身都寄寓了一定 的审美理想。
按理说,审美样态有多少种,审美形态的逻辑分 类也就可以有多少种。但是,审美形态的分类不同于 一般客观事物的分类。因为审美形态不是纯粹的客体 对象,而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主客审美关 系的感性凝聚和显现,所以它虽然凝聚、显现为某种 客观的审美类型,却总是与主体的审美感受分不开的, 换言之,总是离不开主体对所面对的相应审美形态的 美感或形态感。如悲剧离不开悲剧感,喜剧离不开喜 剧感。优美、崇高都是与主体对它们的相应感受分不 开的。因此,归根到底仍然脱离不了实践--存在基 础的制约。只有兼顾审美形态的客观类型和主观感受, 才能既体现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又注重美在审美实 践中生成的特点,从而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在动 态生成的过程中把握审美形态。
二、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自学教材) 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3、尼采的悲剧理论 4、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亚里士多德:悲剧的效果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罗念生)
• 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 化。(朱光潜)
• 通过引发怜悯与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陈中梅)
悲剧的美感: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 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 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 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 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 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
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 生快感。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 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提升观赏者的作用。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 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 壮之中体悟人生。
安提戈涅和波吕涅刻斯的尸体
叔本华:悲剧的本质
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 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 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 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 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 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 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 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 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 否定生命意志。
中西悲剧比较
• 肯定与否定历史正义存在的悲剧 • 英雄与小人物的悲剧 • 好人与坏人的悲剧 • 一悲到底与大团圆结局
中国悲剧特点形成的根源
• 实用理性 • 乐感文化 • 严肃的文艺观念
悲剧喜剧
• 小结: (1)理论上总结悲剧与喜剧,理解 二者在“超越性”上的各自特点。 (2)讨论当下喜剧当道的中国电影 现状;如何理解“喜剧多的时代一 般都是解放的时代”?
第二讲 审美形态
(二)悲剧和喜剧
1、悲剧(Tragedy)
引言:美学上的悲剧和喜剧,又可称为 悲剧感和喜剧感,它们是两个对立的美 感经验形态。这两个形态虽然与作为戏 剧种类的悲剧和喜剧之间有关系,但这 里的悲剧和喜剧,则主要是指美感经验 类型。 如何理解??
(一)悲剧的历史(分类)和特点
(二)美学理论史上对悲剧性质的解 释 1.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和“净化 说” 2.黑格尔的“冲突说”和“永恒正义 说” 3.尼采的“酒神精神说” (三)悲剧的本质
3.尼采的“酒神精神说”
• 尼采 《悲剧的诞生》讨论了古希腊艺术的起源、 发展,悲剧的诞生,悲剧的主要特征,悲剧的灭 亡等问题。贯穿于本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日神和 酒神。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 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 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以日神和酒神 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人生的意义。 由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如:诗歌和雕塑。由酒神 冲动产生了音乐。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 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 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 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使个体 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
• (一)喜剧的特点 • 第一,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 • 第二,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 (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 稽和愚蠢。(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 喜感) • 第三,即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 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 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1.悲剧性的概念及悲剧性的本质特征“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着正义的、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们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和新旧力量对比的悬殊,在矛盾冲突中导致悲剧性结局。
这就是说,悲剧性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性与崇高是一致的。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处于尖锐对立与冲突时,客体以外在巨大形式暂时压倒了主体,主体则在严峻冲突中最终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显现。
悲剧性的本质比崇高更加深刻,悲剧性的主客体冲突更加尖锐和更加激烈,具有合理性的社会力量在悲剧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正是从这种毁灭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使人们在悲哀与痛苦的同时,努力去奋斗、去抗争。
正因为如此,悲剧的意义,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与崇高相通的。
悲剧的美是一种崇高的美。
2.喜剧性的概念及喜剧性的本质特征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也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美学中关于“丑”的考点
美学中关于“丑”的考点审美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六种: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
丑和荒诞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审美形态的。
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西方的丑作为审美形态,表现了西方人的批判精神的张扬。
西方以荒诞为审美形态,则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
1.丑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一,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
和现实的反感不同,体悟和观照。
第二,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艺术作品中的丑,更是以丑为美,发人深省,启迪人生。
2.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1、一般原因。
①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地包含对于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于丑的揭露、鞭挞和摈弃)。
②美在过程上,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地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
2、具体原因。
①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丑必然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中去。
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异或相对的,但在特定意义上,丑也可以显现为一种人生境界。
③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④时至当今,西方哲学、美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后起的哲学、美学都为丑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艺术作为人类主要的审美实践方式、主要审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当今已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美学学科的诞生: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
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
(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
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
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
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二、研究艺术的哲学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中国美学家的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
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
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
他认为,美就是有用的;美具有相对性。
美学
5、非理性的显性表征。与别的经验相比而言,无意识、直觉、非逻辑性、反常性等非理性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也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其它理性认识活动的特点:a不自觉性和突发性,由于审美经验有非理性的因素,具有了某种非自觉性的特点,例如有时审美对象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主体,使其突然进入审美活动中的。有时这种非理性也会无意识在一瞬间给予作家直觉。这种不自觉性、突发性证实一切非理性活动的重要特点。b逻辑性,指事物或时间的发展变化不受逻辑规则和逻辑程序的制约,所呈现处得不规则性和跳跃性,它即不受逻辑规则的制约,也不受因果联系的约束。C创造性,非理性活动具有跳跃性和突发性,因而不似理性活动,他的创造性只可能出现在认识活动的特定阶段,它往往能在某些关键环节和阶段上做出某种突破性贡献。非理性活动的创造性在审美经验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运用,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②荒诞的实质:表现为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非理性和异化。
③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a先是因为再创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以一种特殊的实践方式显示其特殊的存在价值。b荒诞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既然与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来反抗现实社会的荒诞境遇相关,那实际上荒诞审美形态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把审美时间与人生时间的距离拉近了。c诞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实际上还有一个深刻的内在原因,就是重现和再创荒诞。
④丑作为审美形象的形成,a对于丑的忽视既有西方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着美学自身的规定性的影响。b在西方古典美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丑从被抛弃到准坚守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进而上升为一种审美形态、一个美学的范畴,是与美学自身对于抽的价值逐渐有否定到接纳再到认同结合一起的。c审丑不等于审美,至少,审丑的假如使得审美活动趋向了复杂化。D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了《丑的美学》一书明确提出丑虽然“不在没的范围之内”,“但又始终决定没的相关性”,“因而也属美学讨论范围之内”该本书是对于现代美学的开启,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
浅析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1100字
浅析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特点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自有其特点。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18世纪创作了《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俄狄浦斯是个正直且英勇无畏的人,“一切难堪的事,只要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都会成为好事。
”俄狄浦斯坚信着自己的正确方向,一步步朝着弑父娶母的悲剧走去,“愿命运依然看见我一切的言行保持神圣的清白。
”俄狄浦斯发现自己的罪孽后,后悔不已,自戳双目。
命运无情地捉弄着人们,在无法摆脱命运捉弄的悲剧中,俄狄浦斯也在不妥协的抗争中获得了自身的价值。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再现了现代西方人的一种悲剧意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都在逐步实现,但人们又普遍感到还有更重要的未能得到。
剧中人物在光秃如沙漠的舞台上欲生不能,求死不得,做着一连串莫名其妙的动作,讲着不知所云的话语,在等待着戈多。
然而戈多没有来,也不知何时能来,更不知戈多是谁,但必须等待下去。
在这类悲剧中,悲剧人物的对面是异己的自然力、社会力,人就是与这些无形而又不存在的力量顽强斗争着,从中可看出,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
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大少爷周萍与仆人四凤相爱,周萍的弟弟周冲也深爱着四凤,本来只有家族间的差异阻碍着他们的相爱,可最后的真相沉重地打击着相爱的恋人,同母异父的关系使他们变成了一幕悲剧,家庭伦理的存在也成为了对他们恋爱关系的否定,对人生存在的否定。
四凤的触电身亡,周冲的义无反顾,周萍的开枪自杀,表现了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他们的行为都是无情命运的抗争,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了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从《雷雨》的感受中,我们或许还没有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二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康德论喜剧的心理效应
“一个印第安人在苏拉泰一英国人筵席上看见一个坛子打开 时,啤酒化为泡沫喷出,大声惊呼不已。待英国人问他有何 可惊喜之事时,他指着酒坛说:我并不是惊讶那些泡沫怎样 出来的,而是它怎样搞进去的。我们听了大笑,而且使我们 真正开心。并不是 认为我们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些, 也不是因为在这里面悟性让我们觉察着更令人满意的东西, 而是由于我们的紧张和期待突然消失于虚无。” “在一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 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 情。”——《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论喜剧
从矛盾冲突的观点出发,在悲剧与喜剧的比较之 中解释喜剧产生的原因。 悲剧着重于客观矛盾的冲突,着重于描绘抽象伦 理力量之间的对立,相对就较少顾及人物个性特 征和内心世界的细微刻画。悲剧的结果是来自于 悲剧人物所代表的客观伦理力量的较量。
喜剧的过程及结果来自于人物自身性格与行动、 目的与动作的内在矛盾。
黑格尔论喜剧
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是一个脱离实际 的目标,他从根本上是实现不了的,只是在 喜剧过程中不断地制造矛盾,不断地暴露自 己的缺陷和可笑之处,最终使主体的意志和 行动都落空而化为无意义。 与悲剧人物相比,他们是一些自命不凡 却又性格低下的人。
悲剧由于“片面地侧重以伦理的实体性和必 然性的效力为基础,至于对剧中人物性格的 个性和主体因素方面却不去深入刻画”,而 “喜剧则用颠倒过来的造型艺术方式来补充 悲剧的欠缺,突出主体性在乖论荒谬中自由 泛滥以达到解决”。 “他们在意志、思想以及在对自己的看法等 方面,都自以为有一种独立性,但是通过他 们自己和他们的内外两方面的依存性,这种 独立自足性马上就消灭了。”
《美狄亚》:写取回金 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 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 的孩子复仇的故事。
西方审美形态之喜剧
这里所举的各种倒错 的生活现象都是特定 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它们具有深刻的喜剧 性。
2、喜剧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
喜剧是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对主人公 的缺 陷和悖谬的行为给以极度夸大,从而产生了 一种忽而既可笑的效果。 鲁迅说:“有意思的偏要提出这筹事,而 且加以精炼,甚至夸张,却确实‘讽刺’的 本领。”
马克思:
“历史是认真的,经过
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 态送进墓。世界史的最 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 剧。”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 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 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 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 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 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 剧出现。”
马克思主义美学喜剧观的内容:
A、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是产生讽刺性喜剧的 客观基础。 B、体现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 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 C、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
(十)、现代,话剧、电影和新文学的喜剧性
鲁迅《阿Q正传》、《孔乙己》;丁西林《一只马蜂》; 陈白陈《乱世男女》;电影:《天官赐福》、《三毛流 浪记》;幽默小说:老舍《猫城记》、《赵子曰》,钱 钟书《围城》
(十一)、当代,影视作品和人民文学的喜剧性
电影:《五朵金花》、《李双双》、《女理发师》 文革前喜剧性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赵树理《锻 炼锻炼》、《三里湾》;《阿凡提讲道》 文革期间:京剧《沙家浜》; 新时期舞台剧:《徐九经升官记》、《嘻队长》
笑乐观”
(三)、俳优讽谏和秦汉百戏、诗文的喜剧 性
宫廷俳优的戏言托讽传统、《东海黄公》等百戏中 的谐虐之乐。
(四)、魏晋南北朝,傲骨文人和市井世俗 之笑 《踏摇娘》、《搜神记》、《世说新语》以 及阮籍、陶潜等人的疏狂戏谑。 (五)、隋唐五代,参军戏和诗文的赞叹讽 喻 唐人幽默理论“清真说”、“讽喻说”、 “不平则鸣说”;这一时期是诗歌黄金时代 的喜剧性吟咏 (六)、宋辽金夏杂剧、话本诗词文章的喜 剧性 宋人幽默理论中的“自然”、“含蓄”、 “妙悟”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理说,审美样态有多少种,审美形态的逻辑分 类也就可以有多少种。但是,审美形态的分类不同于 一般客观事物的分类。因为审美形态不是纯粹的客体 对象,而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主客审美关 系的感性凝聚和显现,所以它虽然凝聚、显现为某种 客观的审美类型,却总是与主体的审美感受分不开的, 换言之,总是离不开主体对所面对的相应审美形态的 美感或形态感。如悲剧离不开悲剧感,喜剧离不开喜 剧感。优美、崇高都是与主体对它们的相应感受分不 开的。因此,归根到底仍然脱离不了实践--存在基 础的制约。只有兼顾审美形态的客观类型和主观感受, 才能既体现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又注重美在审美实 践中生成的特点,从而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在动 态生成的过程中把握审美形态。
对于审美形态我们可以概括地理解为,它是人对 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 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 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由于美作为审美对象不是 对象性的物质实存,而是人与世界和谐化一构成的自由 境界的显现,因而审美形态既与主体相关,更与客体相 涉;既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在对象(客体)世界中直观 自身所形成的对象性基本样态,又是对审美活动中被感 受的对象存在样态的逻辑归类。
审美形态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背景的制约: 西方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和征服自然的文化背景, 导致了悲剧剧种的产生和发达,也导致了作为审美形态 的悲剧的很早确立并拥有了很高的地位。 相反,中国古代的中和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 化背景,往往使具有悲剧性的剧情最终走向大团圆的结 局,导致中和的审美形态的产生。主客对立、天人两立 的文化背景,更多地导向崇高与崇高感的产生;主客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更多地导致优美和典雅。而 文化的民族差异性和人类共同性所构成的审美价值二重 性,又使得优美、喜剧、丑怪、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 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 总之,审美形态是建立在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基础 上的多种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和显现。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 审美样式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 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 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所谓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 特征。如阳刚--阴柔、恬静--激烈、和谐- -冲突、神奇--淡雅等,都具有明显的识别标 志,以至美学家们常常用审美风格来界定审美形 态。
第三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悲剧与喜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悲剧 喜剧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 二、审美形态的特点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
对审美形态我们应该做何理解呢?
我们感受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 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 读。”——顿生“典雅”的感叹! 我们诵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 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殆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会对如此作品产生多少崇高、 壮怀的美赞! ------
这种感性凝聚、显现的形态本身就是千姿百 态的,其大可以称之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 其小可以称之为风格、品位、体裁等。可以说,人 生有百态,人生有百味,审美形态也有百种。但其 基本形态则屈指可数,而且每一种的特征都十分清 楚。清楚到有时人们无须通过理性的思辩,仅凭感 性经验也能分辨出几种审美形态来。但是,要全面 准确地把握审美形态,就必须对中西审美文化和审 美形态的大千世界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所谓感性凝聚、显现、是指审美情趣、风格等只有通 过感性形式的集中呈现,才能成为审美形态。 些审美形态有时以特定的艺术体裁和艺术种类为标志, 同时又离不开各种审美因素的有机综合,如悲剧、喜剧、 滑稽剧、轻喜剧、荒诞剧、朦胧诗等,本身就既是文学、 艺术体裁、同时又凝聚、显现为审美形态。而另外一些审 美形态如婉约、阳刚等则往往与特定的流派风格相伴随。 再如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诗品”、“能品”、“神品”、 “妙品”、“逸品”和“三十六书品”等,也无非是体裁、 风格、品位、情趣等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显现。
所谓自由人生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 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 也就是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美学中文质彬彬产生典雅,逍遥游产生壮美, 上下与天地同流产生崇高等,都说明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 的密切关系;艺术描写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产生优美、大江 东去则产生壮美,也是人生境界的审美升华。这些审美形 态பைடு நூலகம்起人们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 其实质都属于审美境界的不同感性显现而已。
但值得注意的是,审美风格并非所谓美的风格。 这种所谓“美的风格”,往往是从主客分离的思维定 式出发,用现成论的观点而非生成论的观点来从客观 对象上圈定所谓的美,然后再从这种圈定的身上找与 其对应的美感,完全忽略了美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事 实。实际上,审美风格往往与审美的接受效应密不可 分。如悲剧感、喜剧感、滑稽感、荒诞感等,在不同 的审美主体那里往往有着不同的接受效应。对于没有 悲剧感的人来说悲剧风格对于他来说就没有审美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无法抵达悲剧所昭示的审美底蕴。因此, 以审美风格的客观决定论来概括审美形态是不可靠的。
据此,我们结合教材对审美形态的定义做如下归纳: 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自由人 生境界的对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凝聚、显 现及其逻辑归类。
所谓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 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 如鲁迅小说中祥林嫂凄苦悲惨的人生、阿Q的滑稽而 悲剧的人生,《史记》中展现的项羽悲慨豪壮的人生等, 都是人生样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典型的人生样态 又往往会凝聚成特定的人格理想,如老子讲玄德之人,庄 子讲真人、荀子讲“士君子”形象,佛教讲菩萨形象等, 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本身都寄寓了一定 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