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艺术

合集下载

羌族文化资料只是分享

羌族文化资料只是分享

羌族文化——羌笛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边塞诗词中有羌 笛出现,例如: 唐代,王之焕《凉州词》有这样的名 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族文化——工艺篇
羌族文化——羌笛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是众多少数民 族中历史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 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羌笛 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接一起,全长13-19厘米, 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 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 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主要用于独 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 音色清脆高亢,带有悲凉之感。羌笛在汉代就已 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也是少数民族或军 队中所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乐器。羌笛吹奏及制 作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羌族文化——婚礼礼俗
No Image
No Image
N Noo IIm maaggee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羌族文化——服饰篇
羌族文化——工艺篇
羌绣:羌族传统刺绣针法多样,主要有挑绣、 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 勾花和手绣等。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头帕、头 巾、衣裙、围腰、飘带、褂子、裤子、鞋帮、鞋 垫、香包等,色彩绚丽、图案丰富,既是精美的 装饰,也韵涵了羌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文化、 礼仪道德等人文内涵,寄予了羌族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到了明清时期,羌绣就已普遍盛行, 而后,逐渐吸收汉族挑花技艺并发展成独具特色 的羌绣,羌绣已经从单纯古朴的生活服饰升华为 精美的艺术品。 和苏绣、粤绣、湘绣等其他名绣相比,羌绣 粗旷大气、用色鲜艳、喜庆,色彩对比度强烈, 物象突出,工艺精巧,结构完整,有大山般的豪 情。羌绣在远古时代就已形成的抽象纹饰,反映 了羌族祖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羌绣总结范文

羌绣总结范文

羌绣总结1. 羌绣概述羌绣是中国传统的绣制工艺之一,起源于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地区。

羌绣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羌绣注重图案的鲜明、色彩的丰富和线迹的细腻,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2. 羌绣的历史羌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作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四川羌族地区与其他民族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促使了羌绣技艺的发展和演变。

在唐宋时期,羌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迅速流传开来。

明清时期,羌绣逐渐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丰富了宫廷艺术的内涵。

3. 羌绣的特点羌绣与其他绣种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鲜明的图案:羌绣注重鲜明的图案,图案多以自然界的花卉、鸟兽等为主题,色彩缤纷、栩栩如生。

•复杂的刺绣工艺:羌绣采用多种刺绣工艺,包括平绣、针绣、镶嵌等,常用的线材有丝线、金银线等。

•精湛的绣制技巧:羌绣注重线腺的细腻和传统的手工技艺,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绣工长时间的细心雕琢。

•精心挑选的材料:羌绣所使用的绣线和绣布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确保了作品的质感和持久性。

•独特的审美风格:羌绣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而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其精致而华美的作品常常被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等方面。

4. 羌绣的传承与发展羌绣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几代羌绣匠师的辛勤努力。

他们将自己的技艺代代相传,保持了羌绣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羌绣也不断吸收其他地区的刺绣工艺,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艺术内涵。

如今,羌绣已经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国内外都广受认可。

在推动羌绣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组织展览、培训班和比赛等活动,提升了羌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羌绣也得以更加广泛地向全世界展示,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项传统工艺。

5. 羌绣的应用领域羌绣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作为艺术品进行展示和收藏外,还广泛用于以下领域:•时尚服饰:羌绣常常被用于设计高档时尚服饰,为服饰增添独特的艺术气息。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羌族文化艺术简介-素材.doc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羌族文化艺术简介-素材.doc

羌族文化艺术简介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

《汶川县志》说,羌民“丧葬有丧葬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存也。


羌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有,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自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秘感;舞蹈动作的表现与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多数舞蹈是用歌来促使舞步的循环往复;同一乐句男领女合,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同舞蹈齐奏起落结合巧妙协调。

羌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什么样的场合跳什么舞,均按功能和礼仪要求有一定的程序。

羌族舞蹈按其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自娱乐性、祭祀性、礼仪性、集会性4种。

说到羌族的音乐,多声部不得不提。

多声部又称和声或,是指两组以上的歌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歌曲。

羌族的多声部主要分布在松潘县的小姓羌族乡,黑水及茂县部分地区。

1984年,松潘县文化馆的郑三宝先生,首次在小姓羌族乡采录了两首多声部羌族民歌,请四川省音乐家协会民歌专家任渝等人鉴定,得到了认同,并引起中国音乐界的关注。

1986年,中央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一行专程到松潘县小姓羌族乡大耳边寨考察,进一步确定,从而否认了19世纪80年代一些音乐界人士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多声部的故乡在欧洲的说法(后来证实大部分古羌后裔民族都保存有多声部民歌)。

羌族多声部的唱法主要有“引”“尼沙”“娄”“玛茨”等几种,唱法、意义根据具体的场景有所不同。

羌族的乐器有羌笛、口弦、唢呐、脚盆鼓、羊皮鼓、锣、响盘、指铃、肩铃等。

此外羌族还有羌戏、端公戏、武
士戏、花灯戏、马马灯、打围鼓等民间戏剧。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一、引言羌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语言文字、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方面,对羌族文化进行总结。

二、羌族历史渊源羌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就活跃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时期,羌族部落中的冉、马龙等部落在川西北一带定居。

唐宋时期,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和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三、羌族语言文字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羌族服饰饮食羌族服饰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

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

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

羌族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

常烹制的食物有玉米粥加蔬菜、烤玉米或麦麸馍馍、蒸玉米面等。

五、羌族民间艺术羌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羌绣、挑花、编织等。

羌绣被誉为“云端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羌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也独具特色。

六、羌族禁忌与习俗羌族禁忌丰富,如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等。

七、总结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内涵,推动羌族文化的发展,让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

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

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而丰富多彩,构成了共同的民族文明。

如果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有多长,民族文化的渊源就有多远。

在华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就成了各民族的一种品性、一种文化、一种气质。

关键词:羌族民间打击乐;艺术特色21世纪是各国民族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时期。

中国打击乐除了在继承传统演奏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也开始吸收具有异国情调的音乐风格,形成一种全新的中国打击乐。

中国打击乐拥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世界打击乐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打击乐凭借丰富多彩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开始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发挥作用。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中国打击乐吸收了具有异国情调的音乐,但是还必须具备民族性,能够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打击乐民族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拥有非常悠久历史,民族众多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打击乐是具有民族性的。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例如,手板,排鼓,编钟,木鱼,手锣,堂鼓,铙镲等等。

钟是比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之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所发现的编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音域最广,件数最多的古代民族乐器,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编钟在打击乐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当然,打击乐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民族艺术方面。

戏曲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能体现我国民族性的民族艺术,打击乐在戏曲演奏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戏曲演奏中,打击乐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故事的起始,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发展,还表现在戏曲的表演和唱腔等方面。

打击乐特有的韵律对渲染戏曲环境非常重要。

中国戏曲种类众多,受各地方言,民俗风情等现实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是不尽相同的。

然而,打击乐在众多戏曲种类中的作用是大同小异的,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配合身段,伴奏演唱,调节舞台,渲染气氛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二、羌族民间打击乐的艺术特色羌族,自称“日麦(四川话发音MEI,)”、“尓瑪”,依山而居,住房为石雕房和碉楼,一般建在高半山,故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九寨沟的民间艺术表演有哪些?

九寨沟的民间艺术表演有哪些?

九寨沟的民间艺术表演有哪些?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而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九寨沟的民间艺术表演吧!一、藏戏,是九寨沟地区最为知名的民间艺术表演之一。

它是以藏族文化为基础,集舞蹈、歌唱、表演和文化底蕴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在九寨沟的藏戏表演中,演员们将通过细腻的舞蹈和动人的歌声,向观众展示着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内涵。

二、羌歌舞羌族是九寨沟地区的重要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歌舞文化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羌歌舞将羌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形式。

观众们可以在欢快的音乐中,欣赏到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感受到了羌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情。

三、摄影展览九寨沟的自然景观是摄影师们的天堂,而举办的摄影展览则是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美丽景色的窗口。

摄影展览不仅能展示出九寨沟的壮丽景色,还能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展示出九寨沟的独特文化和民风民俗。

观众们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传统。

四、民族服饰展示九寨沟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

而在九寨沟举办的民族服饰展示活动,让观众们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

这些华丽多彩的服饰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审美特点,还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重视。

总之,九寨沟的民间艺术表演丰富多样,通过舞蹈、歌唱、表演等形式,向游客们展示了独特的藏族文化和羌族文化。

此外,摄影展览和民族服饰展示等活动,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九寨沟的机会。

所以,当您来到九寨沟时,一定要不要错过这些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去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吧!。

羌族服饰总结

羌族服饰总结

羌族服饰总结1. 简介羌族是中国民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羌族的服饰独特多样,体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统。

2. 男装羌族男装以长袍和腰带为主要特征,具有鲜明的风格。

下面是羌族男装的主要特点:2.1 长袍羌族男装的长袍通常以黑、蓝、红等深色为主,使用粗布或棉麻材质制作。

长袍通常会在胸前、袖口、下摆等位置装饰上各种颜色鲜艳的绣花,这些绣花多以十字形式为基础,图案多样,富有装饰性。

2.2 腰带羌族男士的腰带也是重要的装饰品,一般采用宽带,用皮革或织物制作。

腰带上也常常绣有花纹,有的甚至还镶嵌有银饰等。

3. 女装羌族女装更为华丽多样,色彩斑斓,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下面是羌族女装的主要特点:3.1 上衣羌族女装的上衣一般为长袖的对襟衫,采用细密的绣花技法制作,绣花图案多以花卉、动物等为主题,图案细腻而繁复。

3.2 裙子羌族女士的裙子以蓬松的马褂裙、裙衬为主要款式,常常在裙摆处加上褶皱和绣花装饰,使整个裙子更显丰富华丽。

3.3 首饰羌族女士喜欢佩戴各式各样的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这些首饰大多采用银、玛瑙、珍珠等材质,形状独特,富有民族特色。

4. 特色羌族服饰在装饰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以下是其主要特色:4.1 艳丽的颜色羌族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黄、蓝等,使人们一眼就能被其迷人的光彩所吸引。

4.2 独特的图案羌族服饰的绣花图案独特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常常以花卉、鸟兽等图案为主题。

4.3 精湛的工艺羌族服饰采用的绣花工艺精湛,常常使用刺绣、刺花、插花等技法,使服饰更加精美。

4.4 丰富的材质羌族服饰采用的材质丰富多样,包括丝绸、棉布、麻布、羊毛等,不同的材质赋予了服饰不同的特点和质感。

5. 总结羌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统,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男装简约大方,女装华丽多彩,无论从色彩还是图案、工艺和材质上都充分展示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美感。

羌绣:羌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羌绣:羌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2010.01音文/王世琴48当人类的脚步远离历史的尘埃,步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探询的心灵逐渐贴近这个远古民族———羌族。

羌族的文明史其实远在“羌笛”声传来之前,便在中华文明史的典籍中留下浓浓的笔墨。

从“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

羌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羌绣作为羌文化艺术的闪光点,在羌风羌俗走出羌寨、走向世界之际,渐为人识,引起了中外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和好奇。

羌族是一个睿智的民族,更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

美与艺术起源于劳动,也正由于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那些具有初步形式美的客观对象,才可能相应地产生出多种多样的审美观念。

羌绣色彩鲜艳,精美绝伦,不但显示了羌族妇女的聪明才智,更表达了羌族人民崇尚美的愿望。

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羌绣似乎浓缩了历史的精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绣中之精品,已渐被人们认同为与湘绣、苏绣齐名的绣中工艺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如今,羌绣早已成为羌族人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

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上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

妇女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绕作鬓。

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包绣花头帕,穿有花边的衣衫,腰系绣花头帕,系有花边的飘带,年轻女子还在脚腿上缠红脚带。

男女皆束腰带。

羌绣有装饰性很强的花纹图案,无论是在羌族群众的腰带、衣裙、围腰、鞋上,或是在妇女的头帕、袖口、衣襟甚至袜子、鞋垫上都随处可见。

羌族的挑绣不仅结构完整、物象突出、色彩绚丽、工艺精巧,起到美观的作用,而且借助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强了衣物易磨损处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实用价值。

羌绣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品,同时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它已深深地融入了羌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是衡量一个妇女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志,是她们用来美化自己,寄托自己情感和美好愿望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常常是青年男女表达美好爱情的订情信物。

羌族建筑艺术及民风民俗

羌族建筑艺术及民风民俗

羌族建筑艺术及民风民俗羌族碉楼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挢、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

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

有的高达十三四层。

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

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

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

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

羌族民居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

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

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

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

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

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

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羌族节日一、羌历年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

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

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

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

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

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

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

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

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

歌词长,多表达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

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

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多声部民歌是该民族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羌族多声部民歌的传统特点、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羌族多声部民歌的传统特点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多声部合唱方式和独特的音乐元素而闻名。

在羌族多声部民歌中,通常由多名歌手合唱,每位歌手分别演唱不同的音部,通过和声的方式呈现出复杂而动人的音乐效果。

这种多声部的合唱方式,不仅展现了羌族人民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羌族文化中对和谐、团结以及家乡情感的表达。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旋律也十分优美,通常是由传统的羌族音乐器乐伴奏,如竹筒琴、芦笙等。

这些古老的乐器为多声部民歌增添了古朴的韵味,使其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歌词方面,羌族多声部民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真挚表达,歌词内容朴实无华,质朴而深刻。

二、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艺术表现形式羌族多声部民歌以其独特的合唱方式和丰富的音乐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首先是多声部的合唱方式,使得整个歌曲充满了活力与动感,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在羌族多声部民歌中,常常出现多种声部之间的对答式唱法,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趣,呈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声音交织效果。

在音乐元素上,多声部民歌通常使用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编配,通过高低起伏的音阶和对位和声的展现,展现出了复杂而美妙的旋律结构,充满了民族音乐的调性特点;乐器的伴奏也使得整个音乐更加立体丰满,增添了浓厚的民族气息。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表演形式也十分丰富多样,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表演,还可以作为民间艺人的演出节目,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宗教仪式中亦会出现。

这些不同的表演场合,为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和载体。

羌族多声部民歌作为羌族传统音乐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它反映了羌族人民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通过多声部的合唱方式展现出了丰富的音乐天赋和才情。

羌族民间歌舞艺术

羌族民间歌舞艺术

耳相传而来的 ,因此音乐 成了羌族人民生活 中不可或 缺的元 不 同的场合 内容 也不 一样 ,祭 祀时有 “ 祀歌 ” ,婚 礼有 祭 素。 “ 婚礼歌 ”,丧事有 “ 丧事歌”等。 在羌族 地 区 ,人们 盛行 万物 有灵 ,羌族 崇敬 的神 灵大 4、羌族多声部 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流传于四川省阿坝 致 可 分 为 四 大类 ,包 括 自然 崇 拜 、祖 先 崇 拜 、灵 物 崇 拜 和 图 藏族羌族 自治州松潘县境 内的羌 族聚居地 ,那里 由于交通 不 腾崇拜 。这些 崇拜 就在祭祀活动 巾通过歌舞形 势来 表现。下 发达 ,所 以本民族特色 的音乐很 少受到外来文化 的影响 。羌 面 ,我就羌族 民间歌舞艺术做了一些收集整理 ,谈谈 自己的 族 民歌一般 多采用 二声部演唱 ,领唱声部称 为 “ay” , h i 合 些看法。 唱部分称为 “u e k r”。演唱形式有男声重唱 、女声 重唱 、合 羌族 人善 于用 歌声 和舞蹈 抒发 自己的思想 、情 感及 愿 唱 、对唱等 。领 唱承担 着演唱高音 的重任 ,所以要求领唱者 望。对生活中的婚丧嫁娶 ,天上的 日月星辰 ,地上 的山川 草 声音要特别好 。
方 言行于茂 县的沙坝 、赤不苏 ,松潘 县的镇 江 、热务和黑水 大部份地 区及北川 县 各方言 内又有若 干土语 ,乃 至相邻村 寨间语 音差异也较 明显 ,故有 “ 五里不 同乡 ,十里 不同俗” 之说 。公路 沿线 和接 近汉 、藏 区羌民 ,一般 都懂 汉语或 藏 语。羌族有语言而无 文字 ,其悠久 的历史和 民间文学 是由 口
羌族 已有3 0 多年的悠久 历史 和古老文 化 ,同中华民族 00 的历史足密不 可分的。他们除 了有 自己的信仰 、伦理道 德 、 南部 方言行 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 族 自治州茂县的凤仪 、 土 门,汶川 县的威 州 、绵池 ,理县 的通 化 、薛城地 区;北部

羌族艺术 羌族有哪些传统的手工艺品

羌族艺术 羌族有哪些传统的手工艺品

羌族艺术羌族有哪些传统的手工艺品
>羌族手工艺品:金银首饰、珠宝玉器黄龙一带历史悠久,东西南北各路商人马队往来经商,积淀了丰富的商业文化,也养成了人们收藏、交易、贩卖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的爱好。

如今,各旅游摊点金银首饰、玉器、猫眼、水晶和绿松石、翡翠、珊瑚、天眼石、琥珀等随处可见。

羌族手工艺品:藏刀藏刀异常锋利,多由匠人手工制作,刀鞘刀把上镶有珊瑚、玛瑙、绿松石等,有的手把上还雕有姓氏或各种动物、花卉等图案,工艺精巧,富丽豪华,造型古朴奇特。

小伙子们常将其系于腰间,既作装饰,又可狩猎。

羌族手工艺品:刺绣品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

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也都精美绝伦。

羌族手工艺品:雕刻黄龙一带还有许多雕刻物品,如骨雕、木雕、石雕、玉雕、角雕等,有心的游客甚至可以寻到有文物价值的古代作品买回收藏。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现在中国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人口大约有三十万左右余人。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因此羌族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羌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羌族的风俗习惯服饰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

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

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

解放后至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

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衫饰有花边。

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垫坐,且适于劳动。

男子脚裹毛制或麻、棉制的绑腿,有的饰有花纹,能保温、滤水、护腿,脚穿皮鞋、云云鞋、绣花编耳子鞋和胶、布、草等鞋。

束毛、麻、棉制腰带,系吊刀、火镰和皮、绣花绸、绵裹兜子,用以装钱、子弹、火药及烟等物。

妇女服饰鲜艳多彩。

头饰因区域不同分三类。

一类绝大多数包青色头帕,绣以花纹,再覆绣花头巾,鲜丽多彩。

黑虎地区妇女则包白色头帕,纪念传说中的英雄格鲁从波,以为孝。

西北部包括赤布苏、理县等地妇女头顶瓦状绣花黑头帕。

羌族妇女皆着绣花长衫,系黑色羊毛腰带或红棉腰带、绣花围腰,后腰系绣花飘带。

喜戴银牌、领花、耳环、耳坠、手镯子、戒指等金、银首饰和称为“色吴”的椭圆形项链。

每逢节日喜事,羌女盛装艳丽,雍容华贵。

建筑羌族一般由几十户聚寨而居,村寨多建在半山腰、高山上,形如城堡,故名羌寨。

现代羌族的住房方形平顶,墙壁以片石砌成。

羌族建筑手艺高超,砌墙时不绘图、不吊线,信手而成。

壁面平整,棱角分明,结构匀称。

远看似碉堡,故俗称碉楼。

屋有立柱、大梁,椽子上加油竹或树枝,上糊泥土盖顶,坚固耐用。

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半,顶层客房储物,中层为主人家住宿、起居,下层养畜,房顶可脱粒、晒粮、晾衣。

传统窗口很小,光线差,烟尘不易散出但利于防寒防盗,现大多已改为大窗户。

羌人_精品文档

羌人_精品文档

羌人一、简介羌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

他们是中国优秀的牧民和农民,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和艺术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羌人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文化特点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内容。

二、历史羌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羌人曾经建立过独立的政权,并与中原的各个王朝进行过多次战争。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羌人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势力。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羌人逐渐与中国汉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羌族文化。

尽管如此,羌人仍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服饰和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特色。

三、生活方式1. 羌人主要以牧业和农业为生。

他们以养殖牛羊和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居住在高山地区,羌人通常生活在木质或石质的房屋中,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

2. 羌人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他们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放牧和农耕,以确保牲畜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农闲季节,羌人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节日,以表达对丰收和自然神灵的敬仰。

3. 羌人还以制作羌绣、羌花和羌玉等艺术品而著名。

羌绣是羌人女性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致的刺绣技巧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羌花是羌人喜爱的一种传统花卉,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羌玉是羌人钟爱的一种石头,被用来制作各种装饰品和工艺品。

四、文化特点1. 语言:羌人有独特的羌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

羌语在中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使用,被视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服饰:羌人的传统服饰以独特的刺绣和图案为特点。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马裤,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袍和蓬蓬裙。

羌人还饰以帽子、领巾和饰品等,展示了他们的独特风格和美感。

3. 宗教信仰:羌人信奉藏传佛教和儒教,并融合了一些本土的祭祀仪式和信仰。

他们崇拜大自然的力量,认为自然是神圣的,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五、艺术表现1. 建筑:羌人的建筑以楼阁和民居为主要形式。

他们建造的楼阁高大而壮观,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下面我将从织锦、木雕、音乐舞蹈和节庆活动等方面,为您介绍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织锦是羌族的传统工艺之一,其技艺流传已久。

羌织锦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享誉海内外。

羌织锦以丝线织造,图案繁复精细,常常以鸟兽、花草、山水等富有羌族风格的主题进行纹样创作。

羌织锦的色彩鲜艳,图案细腻,丝绸质地柔软光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艺术观赏价值。

在现代,羌织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现代设计风格的时尚艺术品,在家居和时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织锦,羌族还以木雕工艺著称。

羌族木雕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羌族木雕多以动物和人物为题材,形象生动逼真,充满了浓厚的羌族文化气息。

羌族木雕制品包括木雕饰品、木制家具、木雕工艺品等,其中以木雕饰品最为著名。

羌族木雕饰品风格独特,以其精美细腻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纹饰而备受喜爱。

如今,羌族木雕工艺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音乐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音乐独具特色,常常伴随着特殊的乐器演奏,如羌笛、羌胡等。

羌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

羌族舞蹈形式多样,有舞狮、舞龙、舞剑等,其中以羌族舞狮最为著名。

羌族舞狮动作矫健有力,气势磅礴,常常在节庆活动和婚庆中表演,给人以欢乐和祝福。

羌族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常常伴随着丰盛的美食和精彩的表演。

羌族传统节庆活动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羌族的传统美食有羌鸡、凉粉、板面等,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羌族的传统婚礼也是一大特色,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织锦、木雕、音乐舞蹈和节庆活动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羌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这些传统工艺和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示了羌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

羌族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羌族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笛:羌族传统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羌绣:羌族传统刺绣技艺,图案丰富,色彩鲜艳
羌族建筑:羌族传统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羌族民俗:羌族传统民俗活动,如祭祀、节庆、婚俗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羌族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保护与传承
政府支持:政府对羌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给予大力支持
重要历史事件
羌族起源:羌族起源于古代羌人,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羌族文化:羌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宗教、建筑等文化
羌族迁徙:羌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羌族与汉族的交流:羌族与汉族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交流和融合
历史遗迹
01
碉楼:羌族传统建筑,用于防御和居住
02
石棺墓:羌族独特的墓葬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文化保护:建立羌族文化保护区,保护羌族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开设羌族文化课程,让年轻人了解和传承羌族文化
创新发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羌族文化表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羌族文化
现代发展
羌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努力,保护羌族文化遗产
01
羌族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羌族文化产业,如羌绣、羌笛等,推动经济发展
羌寨:羌族聚居地,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羌族寺庙:具有宗教和文化双重意义
羌族石刻:记录羌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文化遗产
04
03
01
羌族碉楼:羌族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防御和居住功能
羌笛:羌族传统的吹奏乐器,音色独特,富有民族特色
羌绣:羌族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图案丰富,色彩鲜艳
羌族歌舞:羌族传统的歌舞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

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与艺术价值研究羌族多声部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羌族传统文化中,多声部民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既是羌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感情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音乐结构、表现手法到社会功能,羌族多声部民歌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一、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1.音乐结构多样羌族多声部民歌以其音乐结构的多样性而著称。

它们包括声部众多,旋律复杂多变,重复节奏交叠等特点,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对位和和声等形式。

这种多声部的变奏形式,为羌族多声部民歌注入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得其听起来更加生动多姿。

2.歌词情感深沉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歌词主题广泛,包括神话传说、生活农耕、爱情婚恋、儿女情长等,情感真挚深沉。

歌词中流露出对自然、对家园、对亲人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情感的表达,这是羌族多声部民歌的魅力所在。

3.表演形式多样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有男女对唱、多人合唱、分声部对唱等形式。

在羌族的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各种社会仪式中,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多姿多彩,与歌词情感相呼应,使得整个表演更富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1.音乐艺术价值羌族多声部民歌首先体现在音乐艺术方面。

多声部的音乐结构使得羌族多声部民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旋律优美动听,和谐多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音乐魅力。

在音乐表演方面,多声部的对唱和和声形式更是丰富了羌族多声部民歌的表现形式,使得其更加富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2.文化传承价值羌族多声部民歌作为羌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传统、生活风情等。

通过不断传唱,可以使羌族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和增进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3.民族文化价值羌族多声部民歌不仅具有音乐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更有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它们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羌族社会生活和民族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羌族舞蹈知识点梳理总结

羌族舞蹈知识点梳理总结

羌族舞蹈知识点梳理总结一、羌族舞蹈概述羌族舞蹈是指在羌族地区,以及羌族地区的一些自治县、区和市,由羌族人民创作、演出,表现羌族特有的生产、生活和情感的一种舞蹈艺术。

羌族舞蹈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反映了羌族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俗,是羌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羌族舞蹈的特点1. 舞蹈动作优美多样:羌族舞蹈动作优美多样,常常以四、六、八为基本的组合,如四拍为一组,六拍为一组,八拍为一组。

并通过丰富多样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现出羌族人民的情感和风土人情。

2. 舞蹈服饰具有特色:羌族舞蹈服饰多以羌族传统服饰为基础,色彩艳丽,图案丰富,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羌绣、绸缎、彩带等材料制成的服饰,配合舞蹈动作,十分壮观。

3. 舞蹈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羌族舞蹈常常伴随着传统的民族音乐,如羌族簫、笛、鼓、唢呐等乐器,舞蹈音乐节奏感强,韵味十足,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4. 舞蹈内容丰富多样:羌族舞蹈内容丰富多样,主题涉及到祭祀、婚嫁、田间劳作、农耕生活等,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在表达方式上,多以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羌族舞蹈的种类1. 祭祀舞蹈:祭祀舞蹈是羌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羌族人民在祭祀活动中所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在舞蹈中,舞者通常会以庄严、神秘的形象表现祭祀的仪式和过程,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2. 爱情舞蹈:爱情舞蹈是羌族舞蹈中的一种浪漫多情的舞蹈形式,它主要表现了羌族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常常以男女对舞为主,通过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展现出激情澎湃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爱情氛围。

3. 劳动舞蹈:劳动舞蹈是羌族舞蹈中的一种真实生活的写照,它主要表现了羌族人民在田间劳作、农耕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和情感状态,通过舞蹈形式,展现出了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辛勤,让人感受到劳动的美好和奋斗的精神。

4. 民俗舞蹈:民俗舞蹈是羌族舞蹈中的一种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它包括了婚嫁舞蹈、祈雨舞蹈、赞歌舞蹈等多种形式,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展现了羌族人民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羌绣艺术特点

羌绣艺术特点

浅谈羌绣的艺术特点摘要:刺绣是人们用针和线把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是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

羌绣艺术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而挑花是羌族人民自造的独特艺术,凝聚着羌族人命独特的智慧和匠心。

羌绣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

笔者将从羌绣的针法、图案以及羌绣中最重要的挑绣等的角度来分析羌绣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羌绣绣法图案挑绣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一、羌绣的简介羌绣是羌族人民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娴熟技艺,为中国创造出的美丽瑰宝,它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创新。

具有独特的羌家风情和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国刺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绣以五彩丝线或有色棉线等为料刺绣。

不仅运用在服饰上,而且也运用在配饰上,如姑娘们头上戴的头巾,身上系的围裙,脚上的云云鞋等,让人觉得羌寨所用的每一件东西都是艺术品。

羌族刺绣既美观又实用,绣花装饰部位均系穿戴用品的易损处,其密密麻麻的针脚能够增强衣物的耐磨性羌绣不怕多次水洗,而且越洗越鲜亮,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羌绣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奇葩,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

二、羌绣的针法羌绣富有原始古朴的传统技法;精巧奇妙的传统构图;绮丽纯美的传统色彩,画面清丽明快、题材丰富多样、图案秀丽生动、寓意吉祥喜庆,表达了羌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其羌绣的针法除多采用架花(挑花)外,尚有嵌花、织字(提花)、纳花(扎花)、撇花(平绣花)、勾花(链子扣)等几种。

挑花细腻精巧;撇花、纳花清秀明丽,色彩对比强烈,绚丽夺目;织花蕴意奇妙,古朴精美;勾花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

常用的挑花有三种针脚,即十字挑、串挑和编挑。

十字挑常用于头帕、衣领、衣袖等小型条缀上,串挑适用于大面积的围腰装饰,而编挑适用于小面积的飘带及鞋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艺术羌族民间文学极为丰富,著名的叙事长诗《木吉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不仅是民族史诗,更是珍贵的文化瑰宝。

《洪水朝天》、《开天辟地》等民间故事更反映出羌族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莎朗舞和动人的山歌均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羌族的挑花刺绣工艺精湛,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开发西南边陲,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羌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在新的时代,羌族人民又赋予了羌族文化新的内涵。

羌民族正立足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业、旅游业、农工商并举,林果畜齐上,羌区明天更美好。

羌族文化将更加灿烂夺目。

(一)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反映天地形成和人类起源等内容,多以神话形式出现。

如《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造人类》等,通过奇妙的幻想,把自然力人格化,对宇宙、自然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给予解释。

反映生产劳动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以民歌(山歌)的形式出现的。

如《放羊歌》即诉说放羊人不分晴雨寒暑一年四季不停劳作的辛酸;《牛山歌》《拉石号子》《拉木号子》等则刻画和赞颂了劳动者的艰辛和勤劳。

反映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暴虐的故事,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如《花精女整县太爷》《长工和地主》《图吉利》《人心比天高》《走马庙的传说》《打猪的来历》,反映了白草河流域羌、藏人民对镇压他们的明王朝统治者的愤恨;《黑木耳的传说》(又名《黑娃和木儿的故事》)等,则表现出穷人民对当地土司、头人的憎恶。

大量的故事、歌谣,反映出青年男女追求美满婚姻的强烈愿望。

如《口弦崖的传说》《香樟树的传说》《斗安珠和木姐珠》《十爱》《有今跟哥不怕苦》等等,热情地歌颂了纯洁忠贞的爱情。

在羌族民间文学中,有关大禹的传说和故事甚多,如《大禹出生的故事》《夏禹王的传说》《望崇岭和酉山》《金锣崖》《李白到禹穴》《端午节的来历》等,寄托了对大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此外,还有贬斥虐待老人行为的作品,如故事《秋娘》等;有赞颂妇女聪明才智的,如故事《聪明的么媳妇》《清和桥》《罗隐秀才》《登云桥》等。

1985年~1987年,县文化部门组织人员对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收集整理,编印成《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北川县资料集》,其中收录羌族神话8篇、传说3篇、故事4篇、歌谣176首、其他文学形式8篇。

(二)民间歌舞羌民好歌舞。

青年男女交往时唱情歌,表白爱慕之情;遇有不幸或处境悲惨唱苦歌,以泄心中的郁闷不平;男婚女嫁,客人通宵达旦唱喜庆歌,致赞美、祝愿词、亲人亡故唱丧歌以诀别‘寄痛悼、怀念之意;年节祭典唱酒歌以助兴,劳作时唱山歌以解乏。

其舞蹈则有锅庄(沙朗)、许家湾花灯、马马灯、皮鼓舞、丧舞、盔甲舞等种类,或刚劲粗犷,或沉稳缓慢,或飘逸典雅,形式不同,风格各异。

锅庄又称沙朗。

由一善歌者领头,男女各列一行或手拉手围成圈,边舞边唱。

下肢动作灵活多样,双臂仅前后摆动而已.所配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用羌语演唱。

每逢佳节良辰、丧葬祭典乃至平常聚会,男女老少均要围聚表演以自娱。

马马灯主要流行于青片、白什等地。

四人参舞,扮为三男一女,腰下缚一蔑扎纸糊的马头马尾,倾仰蹲立,模仿马的动作沿“8”字形或双“8”字形舞蹈前进;由一两人帮唱,多为民间小调;以锣鼓唢呐伴奏,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是羌民族自娱性舞蹈,多在节日表演。

许家湾花灯起源并流行于墩上羌族乡许家湾一带。

传说系由牧童在山坡玩“草把把”的游戏演变而成。

由9人或12人参舞,其中女性不少于7人。

动作以碎步为主,给人以飘逸、秀美之感。

表演时配以小调或山歌曲子。

因表演者均手持彩灯,故名“花灯”。

花灯起初为单纯娱乐性舞蹈,后演变成祭祀舞。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初,各家各户争相请去家中表演。

在当地人眼里,花灯是神象征,能驱邪除恶,保人畜安康。

旧时羌族巫师作法时手持羊皮鼓而舞,动用激烈、敏捷有力,造就出与魔鬼拼搏的紧张气氛。

今人则以多人列队而舞,气势不凡。

此外,旧时尚有盔甲舞和丧舞等。

盔甲舞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多在本民族英雄的葬礼上表演,故又名.“大葬舞”,参舞者8-12人,着头盔、铠甲,执兵器,表演者边舞边呐喊;丧舞节奏缓慢,伴以凄切的音乐和舞者的哭声,是悼念死者的舞蹈。

今俱已失传。

羌民以民族乐器伴奏歌舞或自娱。

常用的乐器有唢呐、羊皮鼓、小锣、手铃、大鼓、铜锣、铜钹等。

其中唢呐和锣鼓数量最多,使用最广。

逢年过节,表演狮灯、龙灯、马马灯、彩莲船等均以锣鼓加唢呐伴奏,其演奏曲牌及风格与汉族地区迥异。

办婚嫁喜事,多请“吹吹匠”(唢呐吹奏手)助兴。

喜事过程中唢呐吹奏几不间断,迎客送客、新人上路、摆礼、拜堂、宾客宴饮,各有曲牌。

办理丧事则以锣鼓为主,有时加唢呐,鼓乐伴着亡人家属的“哭丧歌”,往往持续通宵,直至次日安埋完毕方止。

青片等地还流行主要用作独奏的羌笛和口弦。

羌笛是一种双管竖笛,管身用本地高山特产的油竹削成,方筷形,长约五六寸,粗如小指,两管并列,以丝线缠紧,管头各插一片竹簧,竖吹,音色柔和。

口弦系以竹块雕刻而成的吹奏乐器。

竹块呈“凸”形,长约四五寸,两端系绳,中间镂雕一簧片,以手指拉绳振动簧片,并以唇吸鼓之,即颤然成声。

演奏者通过变换拉绳缓急和吸鼓力度构成音阶和弦律。

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音色优美,音量细小。

闲暇时男子吹羌笛,妇女奏口弦,自娱自乐。

1982^-1983年,_县文化部门在搜集民族民间文艺时,搜集到流行于县内的羌族舞曲和酒歌11首,小调26首;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普查,搜集整理了羌族锅庄、花灯等民间舞蹈,编印成《北川舞蹈资料集》。

1985年搜集到民间器乐曲230余首,整理出98首,大多是羌族民间艺人提供的。

(三)建筑工艺与挑花刺绣古时羌人“垒石巢居,如浮屠数重”,有的高达十余丈。

以石建房,既便于就地取材,又坚固耐用,利于防御外敌。

近代虽逐渐改为汉式木结构为主,尚一直保持在房周垒石为墙的传统。

羌人高超的砌墙工艺尤为人称道。

砌墙时不划线,不搭架,全凭目测和经验,所砌石墙结构匀称,墙体平整,线条端直。

旧时,每于农闲出山以此技挣钱。

明、清时,刺绣、挑花在羌族地区已极盛行。

女孩从小习其技,十四五岁即能绣出各种复杂的图案,往往制作色彩艳丽的荷包、香包、裹肚、云云鞋、鞋垫等赠送情郎,表达爱慕之心。

妇女衣着更是自己挑、绣技艺的展示。

羌女挑绣不用描稿,图案全在心中,信手作成即巧夺天工。

多以花草、山水、动物等为内容,经夸张、概括而形成装饰性图案。

多采用挑花,此外尚有纳花、镶花、架花、链子扣、平绣等多种针法。

(本文系根据北川县文史资料的有关内容整理而成)羌族音乐概况羌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另有一部分居住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人口30多万人(2000年统计)。

羌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羌语支,通用汉字。

羌族的民间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及歌舞音乐。

民间歌曲有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及巫师歌;歌舞有喜庆歌舞和丧事歌舞两种。

山歌羌语称“拉那”或“拉索”,多在劳动场合或山间田野中唱,节拍比较自由。

由两个乐句或4个乐句组成,有的带有曲头或曲尾衬句,从而形成3乐句或5乐句。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

传统歌词中苦歌很多,反映了旧社会羌族人民的苦难生活。

1949年以后,羌族人民编了不少歌唱新生活的新山歌。

劳动歌有犁地歌、收割歌、薅草歌、撕玉米皮歌、打场歌、搂柴歌、打房背歌等。

有的节拍自由,近似山歌;有的节拍规整,接近歌舞曲。

劳动歌有独唱、齐唱和词曲相同的重句对唱等形式。

劳动歌中数量最多的是撕玉米皮歌,有的节奏明快,衔接紧凑,气氛热烈;有的节奏舒缓,曲调悠扬。

风俗歌专用于传统风俗仪式活动,包括婚嫁歌、酒歌及耍山调。

婚嫁歌包括嫁歌及喜庆歌。

嫁歌又称姊妹歌,姑娘出嫁前夕,由陪伴新娘的妇女们和新娘唱。

喜庆歌则是新郎家为庆祝喜事而唱的歌曲。

内容有赞颂新娘的美貌和服饰以及祝贺之辞等。

婚嫁歌的演唱形式多为两人对唱及重句对唱,也有齐唱和集体重句对唱。

酒歌是婚丧节日宴客时唱的歌。

一般由4~6个乐句为一首,节奏徐缓,曲调悠扬,风格古朴。

唱词为多段体,内容有客主间互相祝贺、应酬之辞;有的叙述家史或赞颂古代英雄人物。

耍山调是一种体裁自由的抒情歌曲。

按羌族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五,青年男女上山游玩,俗称耍寨子。

耍山调是在这种场合所唱的歌曲。

巫师歌是巫师在请神送鬼时唱的歌。

其中保存着一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

如《泽祺格布》、《木姐珠》、《大战戈几人》等。

说唱相间,并有敲击羊皮鼓的间奏。

羌族民歌的歌词每一句多为4个音节。

演唱时,一般先唱两句或4句的歌头,山歌和酒歌的歌头相同。

此外,在汶川、理县一带也有每句7个音节的歌词,这类歌曲没有歌头。

羌族民歌所用的音阶以五声、六声为主,有的民歌采用四音音列和七声音阶,但完整的七声音阶较少见。

除运用以do、re、mi、sol、la为主音的各调式外,尚有一些民歌运用sol、la、si、re、fa或sol、la、si、do、re五音构成的特殊调式。

羌族民歌中六声调式音阶的运用较为普遍,多数都具有五声调式的特点,即在do、re、mi、fa、sol、la的mi、fa 之间,和do、re、mi、sol、la、si的si、do之间,不作半音进行,而是分别在不同乐句或乐段中出现,或仅在结尾时出现偏音fa或si,代替mi或do二音,形成旋宫转调的现象。

不少民歌因采用这一手法而形成一种别致的风格。

此外,在民歌中连续移调的例子也时有所见。

居住于松潘县的部分羌族,习惯以二声部或多声部演唱民歌,其和声结构以大二度向同度进行为基础,间有大、小三度及四、五度。

除男声或女声的重唱、合唱外,还有混声合唱。

有的合唱已具有复调因素。

歌舞音乐有丧事歌舞、喜庆歌舞两种。

①用于丧葬仪式的丧事歌舞并不表现悲伤情绪,内容多为对死者的赞颂,对死者亲属的安慰;②喜庆歌舞(羌语称“洒朗”)则广泛用于各种喜庆活动。

表演时,人们分成两组,围成圆圈,轮番歌舞。

歌唱均采用重句对唱形式。

各地羌族舞蹈大体相近,音乐则因地而异。

羌族民间乐器除巫师用的单面皮鼓和摇铃外,有口弦、羌笛和唢呐。

口簧为竹制,单片,可发出相距大二度的两个实音或簧片实音的泛音。

羌笛为竖吹双管双簧乐器,双管同音,但因器无定制,音律各异。

通常演奏的乐曲多用连续大二度颤音的序列构成。

曲调徐缓悠长,没有划分明显的乐句,吹奏时用循环换气法,使乐曲绵延不绝。

羌族民歌羌族方言多、土语杂,但民歌原始古朴,音域不宽,一般在8度内,属民族调式,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很个别;主要是微调式,宫商调式次之。

多以二乐句、四乐句构成的单调曲式结构,调性倾于明朗大调色彩,旋律流畅。

酒歌:羌族生活中的婚、丧、喜庆、节日、请客迎宾都离不开咂酒。

酒歌有齐唱、对唱、独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