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儒家文化与东亚管理精神
现代资本主义始于欧洲,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至50年代, 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出现。
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中国台湾、韩国、香港 和新加坡,都以空前的速度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
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沿海地区,更是以其高速的经济 增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令世人刮目相看。东亚的经济奇迹成为 摆在世人面前的无可置疑的事实,人们开始反思东亚各国成功 经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法经典而薄今世,尊“往圣”而抑个性
在文化学乃至科学方面,人们不是致力于总结经验,推陈 出新,而是对圣贤经传注、疏、训、考不绝。这虽然也能在前 人的基础上补缀若干新的知识,但总的看来绝难超越前人规定 的范围,使学术得不到突破性进展。
这种陈陈相因的思维定势,必然妨碍自由争鸣风尚的普及,
也必然会泯灭人们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实行法治,靠这些“中人”就能 把国家管理好;但如果实行“人治”,则要等“千世”恐怕也 难出现一位贤君。
为了使“法”的贯彻更加有效,管理者还要考虑到“势” 和“术”,运用组织及环境因素,以强化领导者的权威。
就现代企业管理而言,法家的精神就是不要把企业持续经 营的基础寄托在个别领导人的英明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套廉明 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即惟有健全合理的制 度,才能为企业带来稳定性,并使企业持续成长。
这种文化取向,造成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空谈心性而轻视 实践,寻觅“良知”而鄙视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以致阻塞了探 索知识、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锐气。
(2)尚“义理”而鄙“艺器”
儒家有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 人们认为“为道之学”可以传诸天下,而“形名度数之学”则 不可登大雅之堂。
中国的科学研究长期得不到鼓励,并只是掌握在一些“匠 人”之手,因而总是感性的,缺乏理论和逻辑,往往不能形成 科学公理。
儒学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以人为中 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管理归根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经济管理(具体到企业管 理)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企业只是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它不应超出 社会之外,而应立足于人性之上。
3.法家管理哲学
法家管理哲学以“法”为中心,讲“法、术、势”相结 合,在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权威方面均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特别强调管理制度的 建设。韩非子认为,历史上的贤君和暴君都是很少的,大多数 君主都只是具有中等管理水平的人。
除了环境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 不息的活力,贯穿于中国民族历史活动中的那种“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古代 朴素系统论所具有的涵盖面广、常变相参的思维机制, 也是这种情况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
(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
“中和”思想突出强调了两个侧面:一是“中”,即把握 事物的量的准确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 理组合、对立统一。
这种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国社会曾经促使中国人民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自身协调、天人协调和人我协调,对于民族团结、社 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
(1)重道德而轻事功
在德智关系上,儒家认为,人格远远要比知识重要。在义 利关系上,虽然也有“义以生利”的说法,但“何必曰利”的 观念却是长期深植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之中。
(二)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
1.儒家管理哲学
孔子倡言“学而优则仕”,后世儒家弟子都以此作为自 己的人生志向。一名读书人只有做出事业才是真正令人景仰 的,即便不能如此,也要始终以此作为自己坚定的人生目标。
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修 养为起点,并最终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就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企业家若想透过儒家思想实现企 业目标,就应该注重自身德性的培养,而企业的最终目标也 应是安定和乐,生产和营销等运作则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 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强烈的道德色彩
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政治宗教设施,无一不是 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具有 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
(3)顽强的再生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于魅力并引起世人赞叹的,不仅 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在内忧外患之中,一次又一 次表现出来的顽强再生能力。
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入世的,而不是消极出世的。以中国 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为例,其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 国、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 是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情。道家看似虚玄,倡言 “无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无不为”。法家文化 一切以实效为依归,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
人们发现东亚各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处于儒家文化的 氛围之中,人们开始用“儒家文化圈”来形容这一片神奇的土 地,正如新教伦理被认定与资本主义的密切关联一样,儒家文 化亦被看做是东亚成功经验背后的文化底蕴,成为解释这一经 济奇迹的有力论据。
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席卷 了以东亚为主,波及全球的广阔区域,使全球特别是 东亚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出现不同程度 的危机。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及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管理模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从“农业—宗法”社会的土壤中生长 出来的伦理型文化。正如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样,中国传 统文化确有其不容置疑的优点,同时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 (1)积极的入世精神
这一场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的疑虑,儒家文化真 的是促进东亚经济腾飞的原因吗?金融风暴是否意味着 儒家文化走向了穷途末路?
当种种疑问重新提出来以后,我们意识到,以更 理性、更中立、更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儒家文化是一个 必要的课题。
与东方文明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在中国和 邻近的东亚各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它塑造了东 亚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也规范着东亚人民的 言行举止和风俗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