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生物学科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促进生物学科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我校特制定了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课内德育渗透1.教材内容设计在生物学科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将德育要求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将生命与伦理、责任、公平等德育内容相结合,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的章节,我们将德育要求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2.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引导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同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比如,在学习细胞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观察与比较不同细胞的结构,并讨论其功能与特点,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课外德育活动1.科学社团学校将设立生物学科科学社团,为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参加科学社团的活动,学生可以与同龄人一起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2.实践探究制定一系列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实验室等,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感受生物的奇妙和多样性。
三、德育评价机制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德育表现。
除了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外,还将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定期组织生物学科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德育教育意识。
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生物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工作

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工作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为首。
在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是当书本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良好习惯、优秀品质的塑造者。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思想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和心理变化较大,非常容易受到社会和校园外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加强德育工作。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结合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中。
将德育渗透到生物日常教学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德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培养并提高提高学生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纪律,是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作如下计划:一、深挖生物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爱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有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德育内容,如果在日常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利用,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利用小资料进行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涉及中国和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的教学材料中有许多成就。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师讲解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信念,并决心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例如:袁隆平院士经历过严重饥荒的年代,他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他立志要解决中国的粮食危机。
袁隆平院士运用自己所学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发明了杂交水稻技术,实现了水稻产量的逐步提高,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
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90岁了,但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活跃在实验田的田间地头,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甚至于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教案

一、《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生态、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基本特征等。
2. 生物与环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3.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体系等。
4. 生物的进化和生态平衡:生物的进化历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
5. 生物伦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分类方法等。
2. 教学难点:生物的进化和生态平衡、生物伦理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新知识:讲解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分类方法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的进化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伦理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观点的阐述、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等。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图文资料:包括生物的图片、图表、视频等,用于展示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教育现代化、长远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其渗透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能够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协调发展,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生物学科的德育功能,在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探索科学、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案,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从而真正达到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效果。
一、以生物教材为载体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现成德育素材。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以教材课本为载体,来促进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
(一)利用简短材料教材中的简短材料往往内容精简、重点突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
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对生物教材课本进行全面、深入且细致的研读,选择其中简短的材料,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在寓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 孙强心摘 要当前时期,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领域得以全面地实施和深化,德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应当渗透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去,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以生物教材为载体、以科学家为榜样、以生物实验为手段、以节日效应为契机、以信息技术为途径五个层面出发,全面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德育教育 教学实践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德于教中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让学生可以在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道德意识和观念。
例如:在教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本节课程主要以“生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为主题展开教学,在课程开始前,我利用互联网收集了一些与生命有关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与德育教育进行融合,引出话题“生命是很宝贵的”并进行宣传。
在活动开始后,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生命的了解,利用这一话题点燃学生交流的欲望。
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生物渗透德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3. 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3. 生物保护与环境保护。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
物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介绍生物在医学、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
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2. 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讲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
1. 分组讨论:就生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展开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识和责任感。
四、总结与展望(10分钟)
结合讨论和实践活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和环境。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份环保宣言、设计一份环保海报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
生物渗透德育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生物知识的传授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践,
培养学生的爱护生物和环境的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物实例和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成长为具有环保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生物教研组闫向华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
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
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
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
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高中生物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高中生物课程中包含许多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案例。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
主题:人类基因组计划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内容:
1.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成果。
2. 让学生了解基因组计划需要全球科研人员合作完成,以及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歧视、伦理道德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科学研究中平衡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4.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协作和国际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依赖于品德课和班会课,而忽略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其实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不仅能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能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挖掘资源,从教材中寻找德育渗透点1、唯物主义渗透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课堂上通过对有关生命现象进行剖析,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质,增强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通过高中阶段的有关知识学习,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体的最基本组成不过是20多种化学元素,按照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由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方式最后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人体在新陈代谢中生长发育、繁衍后代、衰老死亡,最后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等)分解,于是这个生前或高贵或卑微的人就此解体,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形式返回生态环境,成为一棵小草或一棵小树成长的营养,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物质循环。
这样的一个知识体系教育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2、挫折教育渗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
例如在讲解动物的受精过程时,可以用语言激励学生:“父亲上亿个精子争先恐后的游向母亲的卵细胞,优胜劣汰,最终只有速度最快、最健康强壮的那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相遇并获得卵细胞的接纳形成受精卵,这就是最初的你和我,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竞赛中的获胜者,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以此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再如讲到动物的胚后发育中蝴蝶的变态发育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事例:“不起眼的毛毛虫要蜕变成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须经过无声的蛹化和艰难的破蛹而出,有好心人看它挣扎得可怜,便帮它剥开了束缚的蛹壳,不想这只蝴蝶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了,在颤颤巍巍中死去。
高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年级:高中
教学内容:什么是德育教育?为什么在学校中实行渗透德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德育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视频、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德育教育?为什么在学校中需要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解释德育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2. 分析渗透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 小组讨论:你认为学校中哪些行为和活动可以体现渗透德育教育?
2. 分组展示: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交互讨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渗透德育教育解决问题
2. 学生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
2. 定期进行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或讲座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参与程度
课后作业:
1. 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德育教育的理念,并写下自己的见解
2.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渗透德育教育在其他学校的实践经验,做简要总结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旨在围绕“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一主题,通过生物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生命观。
具体包括: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命的起源、发展、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融入品德教育,如尊重生命、关爱环境、团队合作等。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道德观念及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
因此,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将德育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原理等;(2)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实验、调查等;(3)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生物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4)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生物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生命观;(2)通过生物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追求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培养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在面对生物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困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5)通过生物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生物德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

生物德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生物德育工作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药物治疗和急救,了解自己,改善健康。
共6章,内容少于上学期,探索实验减少,增加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和技术专栏。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
二、教学目标1.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课改"在实验过程中,努力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不断完善"课改"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和突破高效快乐的课堂教学。
3.继续探索试教过程中的新教学模式,积极吸收去年"课改"经验,继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完成相关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优势,必须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索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评价标准,总结两年的经验和经验,初步总结和整理适合我校学校情况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健康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贯彻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各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应有利于提高各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是课题,教学是研究,成果是成长"教育科研理念。
要有科研意识,边实验边研究,努力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学生要努力发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摘要: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生物教学;三热爱在生物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要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學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
一、把“三热爱”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始终坚持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还应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
生物学科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例如,植物学、动物学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理卫生中的计划生育教育,以及绪论课等,就含有许多“三热爱”教育的内容,应进一步充实并写成相对稳定的德育教材,重点讲授。
如在开始学习生物课时,介绍我国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它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专著。
李时珍对植物的分类方法比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耐提出的方法要早一个世纪。
《本草纲目》这部巨著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译成了十几种文字。
这些材料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生物学研究的成就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时间上要把握适度,一般不宜太长。
实践证明,只要所选的内容贴切,结合得好,即使三言两语,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取得成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乐趣和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此表现出两种倾向: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升学无望,不如早打工早挣钱,因而厌学情绪严重;成绩好的同学,目标只瞄准中考,只知埋头苦读,社会上的事情很少关心。
这两种倾向导致学生对生物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重视,前者认为打工经商用不着学生物,后者则认为生物科中考成绩不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学习不合算。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教案初中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教案初中主题: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以及其重要性;2.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难点:如何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形式和价值;2. 有关环境保护的案例和数据资料,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讨论环保问题的提纲和问题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二、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讨论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 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如食物链、药物研发等。
三、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展示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2. 分析环境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防止环境污染。
四、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1. 学生发表关于环保的看法和建议;2. 讨论如何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重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作业:1. 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2. 反思自己平时是否对环境保护有意识,如有,写出至少三个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环境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注环境问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物德育工作计划(共5篇)

生物德育工作计划(共5篇)第1篇:生物德育工作计划如何在生物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现如今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生物学是反映生命的发生、发展、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我认为要在生物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
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但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忽略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渗透。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因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同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既为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在课本中提到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说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科学家的智慧,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思想品德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
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
浅谈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浅谈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生物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学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教育学理论、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
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物教学肩负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这就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
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任务。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也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而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生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生物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那么,如何较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我国一些珍贵的特有物种,特别是远在四五千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就有了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许多种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源于我国,我们的航天飞机带上天的植物种子,通过我们取得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我们今天的生活。
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教案

年级:初中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分类;
2.认识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PPT、教科书;
2.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玉米种子等。
第三步:了解生物特征(20分钟)
1.通过实验或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让学生认识生物的独特之处;
2.引导学生探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珍惜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第四步:总结(10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德育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尊重生物,保护生态环境。
拓展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分类游戏,巩固学习成果;
2.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或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增强学生对生物的了解和认识。
态度与习惯培养: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德育活动,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2.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展示,检验学生对生物分类和生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分类是如何进行的;
2.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德育渗透。
第二步:学习生物的分类(20分钟)
1.介绍生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2.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实践;
3.讨论物种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初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初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目标:
1. 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2. 理解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难点:理解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的呼吸器官。
2. 班级演示呼吸实验。
3. PPT或教科书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猜测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并探讨它们的功能。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以及它们的功能。
2. 讲解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即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对身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由老师或学生示范呼吸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呼吸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呼吸实验,体会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四、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呼吸系统?
2. 探讨如何维护呼吸系统健康,例如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吸烟等。
五、反思和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并表示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呼吸系统。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邀请家长一起讨论呼吸系统的保护方法。
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还培养了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呼吸系统的保护,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德育渗透

高中生物教案德育渗透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发育过程;
2.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与生长条件;
3.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并提倡爱护大自然。
教学内容:
1.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与生长条件;
3.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的保护责任。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二、学习任务(15分钟)
1.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生长发育过程,与学生一起探讨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条件;
2.学生分组探讨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状态,并汇报讨论结果。
三、德育渗透(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课堂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护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
五、课后作业(5分钟)
学生自觉收集和整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并撰写一篇小结。
评估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2.检查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
3.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环保行动、参观植物园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于植物生长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验,实践德育渗透。
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

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现如今的中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需注重德育教育,生物学科自然也不能例外,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渗透;教学策略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加强德育在新课程中的渗透,彰显德育的魅力,更有利于“整体育人”。
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深钻教材,发掘德育因素,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1.生物课程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形势下,不少封建迷信思想并未完全绝迹,一些反动组织也一直在利用邪教理论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归根结底,群众百姓,抑或学生学者之所以上当受骗,是他们都没有树立坚定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缘故。
在高中阶段,我们就要根据生物体的组成来告诫学生世间万物的生命组成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加深学生生物学识水平的过程,就是加强他们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历程。
笔者认为,寓德育于生物知识传授中、于生物科学素养形成中是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
2.生物课程中体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高中阶段,生物知识非常丰富而精彩,彰显了生命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给学生以强烈的吸引力。
另外,在教材中还渗透了不少中国生物学家学者在生物知识的发展演变的历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笔者以为,这时候我们要适时地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譬如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投放市场的乙肝疫苗;还有我国生物学家将人的成长激素诸如鲤鱼的受精卵中所研制出的转基因鲤鱼;还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所带来的绿色革命,解决了亿万人口的粮食问题等。
在生物课堂中,这么多丰富的素材,能供教师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感染和熏陶。
3.生物课程中进行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抑或有成就的学者,科学态度的养成与良好的科学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高中生物教案(渗透德育)
学科:生物
级别:高中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现代生存环境的挑战和问题;
2. 了解人类在保护环境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人类现代生存环境的挑战和问题: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等;
2. 人类在保护环境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该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
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呈现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点讲解:介绍人类现代生存环境的挑战和问题,以及环保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几个真实的环境问题案例,并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资料: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
2. 真实案例资料:关于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
1. 参与讨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
2.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3. 行动实践:后续课程或校园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落实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延伸:
1. 在日常课堂中加入更多关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案例和活动;
2.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志愿活动,培养实际行动能力;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提倡环保理念,影响身边的人共同关注和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中学生物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重视生物新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科德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我认为生物新教材德育渗透~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中学生物新教材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
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德育内容更为丰富。
生物学科德育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2.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
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
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
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
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
运动性,生物的进化,
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
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
的规律。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实践观点和群众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
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
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
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5.法律意识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
例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6.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
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
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中还可结合实际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的头脑。
此外~结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进行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讲吸烟、喝酒的危害~认为班主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已经讲得很多了~不必再讲~这是无视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忽视了通过各个学科、各个渠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
教师如果对生物新教材思想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按教材分章拟定出德育教育任务并定出相关计划~这样对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内容~就可能认识得全面一些~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二、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生物新教材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途径。
新教材生物教学是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德育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实践活动的德育教育特点,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德育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1.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
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
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3.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
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
~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总之~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
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
生物新教材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依赖于
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
生物新教材的思想体系蕴涵在知识体系之中。
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新教材的科学性~也才可能更好地发掘其中的思想性。
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才能使生物新教材的德育教育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